⑴ 高考文言文300個常見實詞及解釋
文言文300個常見文言實詞(高中—160)
1、哀
①傷心,悲痛,哀嘆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前赤壁賦》
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並序》
②同情,憐憫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③傷悼(為……哀嘆)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晉崤之戰》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阿房宮賦》
2、愛
①喜歡,喜愛
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 《種樹郭橐駝傳》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宮賦》
②愛護,愛惜,顧惜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師說》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指南錄〉後序》
③吝惜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論》
④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左傳?子魚論戰》
⑤愛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 《書博雞者事》
○6吝嗇
百姓甚以王為愛也 《齊桓晉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適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諫太宗十思疏》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種樹郭橐駝傳》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③哪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賦》
④怎麼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黃州快哉亭記》
⑤安慰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4、按
①用手壓或摁
項王按劍而跽曰(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鴻門宴》
按劍坐於席上 《群英會蔣干中計》
②壓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視
按榆溪舊塞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④追究,查究
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
5、案
①幾案,短長桌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項脊軒志》
②通「按」審察,察看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古代一種短腿的托盤
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長亭送別》
6、拔
①超越,超過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夢游天姥吟留別》
②攻下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拔出
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鴻門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 《鴻門宴》
③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陳情表》
是以先帝間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7、白
①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白首不見招 《詠史》
不知東方之既白(白:顯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賦》
②清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訓儉示康》
③下對上告訴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 《蘇武傳》
④潔白
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石灰等等潔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
⑤明白,昭雪
然使君冤未白 《書博雞者事》
8、敗
①破敗
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 《促織》
②敗壞,毀壞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訓儉示康》
③失敗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過秦論》
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④打敗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 《秦晉餚之戰》
⑤凋殘,衰落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秋聲賦》
9、拜
①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
問者爇香於鼎,再拜……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織》
拜送書於庭(拜:行過叩拜禮)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拜謝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拜:拜領)《秦晉餚之戰》
③拜見,拜會
拜夫人於堂上 《左忠毅公逸事》
④授予名位或官職
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陳情表》
⑤接受任命
於是辭相印不拜 《指南錄後序》
○6拜上,呈上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10、報
①報告,告訴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鴻門宴》
似報主知 《促織》
②回答,答復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報復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過秦論》
④報答,酬謝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蘇武傳》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陳情表》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 《秦晉崤之戰》
⑤報效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滕王閣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報府 《孔雀東南飛》
11、暴
①突然
屢撩之,蟲暴怒 《促織》
②同「曝」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勸學》
③暴躁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凶惡,殘酷
暴秦之欲無厭 《六國論》
⑤暴露,顯露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國論》
12、備
①具備,完備,齊全
而神明白得,聖心備焉 《勸學》
②防備,准備
行則備一夕之衛 《秦晉崤之戰》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 《秦晉崤之戰》
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 《〈指南錄〉後序》
③周到
備極護愛 《促織》
④備有
左佩刀,右備榮臭(此處為掛著) 《送東陽馬生序》
13、被
①覆蓋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促織》
②表示被動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妝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並序)》
操吳戈兮被犀甲 《國殤》
③被子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訓儉示康》
④遭受,蒙受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左忠毅公逸事》
14、倍
①加倍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 《過秦論》
②同「背」,違背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鴻門宴》
15、悲
①哀痛,傷心
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黃州快哉亭記》
②眷顧
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 《史記?高祖本紀》
③思念,同情
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④嘆息,感慨
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 《游褒禪山記》
16、北
①北方
將軍戰河北,臣哉河南 《鴻門宴》
②特指元軍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指南錄〉後序》
③向北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阿房宮賦》
④敗逃,敗逃的人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過秦論》
⑤相背
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 《戰國策》
17、背
①脊背,背面,反面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左忠毅公逸事》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②背上背著
草屨,背筐,手長鑱 《左忠毅公逸事》
③背離,背叛
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鴻門宴》
而皆背晉以歸梁 《伶官傳序》
④離開,引申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陳情表》
⑤背誦
因使人背而誦之,不失一字 《三國志?王粲傳》
18、奔
①跑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黃州快哉亭記》
②逃亡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指南錄〉後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種樹郭橐駝傳》
②本來,原來
予本非文人畫土,甘受詬厲 《病梅館記》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蘇武傳》
③來源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諸子喻山水》
④探求,考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伶官傳序》
⑤抄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 《〈指南錄〉後序》
20、彼
①指示代詞,那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前赤壁賦》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說》
②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師說》
彼實構吾二君 《秦晉崤之戰》
③別人,對方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21、逼
①接近,迫近
細贍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 《促織》
②強迫,威脅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2、辟
①開,打開
前辟四窗,垣牆周庭 《項脊軒志》
②開墾,開辟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病梅館記》
③同「避」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秦晉崤之戰》
23、蔽
①遮住,遮掩,掩護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前赤壁賦》
常以身翼蔽沛公 《鴻門宴》
②掩飾,隱藏,蒙蔽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諫太宗十思疏》
24、畢
①完,完成,結束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項脊軒志》
六王畢,四海一(此處為完結,指為秦所滅)《阿房宮賦》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 《左忠毅公逸事》
②使……結束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全部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25、便
①有利,便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淪》
②(piáan)能說會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③就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合適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到處,普遍
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②全,全部
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訓儉示康》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諸子喻山水》
27、表
①外,與「里」相對
山河表裡潼關路 《潼關懷古》
②表明,表白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寸心 《在獄詠蟬》
③給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陳情表》
④標記,作標記
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察今》
28、並
①合並,吞並
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過秦淪》
②並行,並列
文武並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③一起,都,一並
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促織》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 《蘇武傳》
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 《蘇武傳》
④並且
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不能行捉矣 《促織》
29、伯
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晉侯秦伯田鄭 《左傳?僖公二十年》
③古代一方的 首領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陳情表》
④同「霸」
桓公,五伯之上也 《韓非子?難四》
30、薄
①微薄,薄弱
不終歲,薄產累盡 《促織》
②迫近,逼近,靠近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③輕視,看不起
不薄今人愛占人 《戲為六絕》
④(土地)貧瘠
薄田五十頃 《三國志?諸葛亮傳》
⑤與「厚」相對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曼》
○6淺薄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31、泊
①停船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石鍾山記》
②恬靜,淡泊
非淡泊無以明志 《誡子書》
32、博
①寬廣,廣博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②換取,討取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促織》
33、步
①行走,步行(專指不借車馬徒步行走)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秦晉崤之戰》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鴻門宴》
②腳步,步伐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 《促織》
③舉足兩次為 一步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阿房宮賦》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②同「才」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③裁決
唯大王裁其罪 《韓非子》
35、蒼
①深綠色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前赤壁賦》
②灰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36、操
①拿著
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蘇武傳》
②從事,擔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促織》
③掌握,控制, 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 《列子?黃帝》
④操守,品德
雖賈人,有賢操 《漢書?張湯傳》
37、草
①草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蘇武傳》
②在草間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指南錄〉後序》
③初稿.
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左忠毅公逸事》
④結草:報恩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陳情表》
38、策
①計策,策略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
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
歸而求救國之策 《〈指南錄〉後序》
②竹製的馬鞭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
③拄著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歸去來兮辭》
39、曾
①曾經
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訓儉示康》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並序)》
②竟,竟然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賦》
③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此兒當及其曾祖 《晉書》
40、差
①差別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史記?蕭相國世家》
②差錯,錯誤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禮記?經解》
③稍微地,比較地
吳公差強人意 《後漢書?吳漢傳》
④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阿房宮賦》
41、嘗
①品嘗
嘗之而甘於口 《荀子?榮辱》
②試探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權術?心術》
③副詞,曾經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 《過秦論》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項脊軒志》
吾嘗終日而思矣 《勸學》
42、長
①長(與「短」相對)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
方首長脛 《促織》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
②擅長
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二章》
③長久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前赤壁賦》
④一直,經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秋水》
⑤生長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 《種樹郭橐駝傳》
⑥增長,成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⑦年長的人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 《訓儉示康》
⑧列在首位的
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石鍾山記》
⑨年紀大,輩分或職位高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鴻門宴》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師說》
⑩長久的,久遠的
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 《諸子喻山水》
○11長句:指七言詩,唐代的習慣說法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琵琶行(並序)》
43、超
①一躍而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秦晉崤之戰》
②遙遠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平原忽兮路超遠 《國殤》
③超過
聽言則遠超於上聖 《十漸不克終疏》
44、朝
①朝拜,朝見,上朝
先軫朝,問秦囚 《秦晉餚之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項脊軒志》
②使……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過秦論》
③朝代(朝廷)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陳情表》
④早晨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阿房宮賦》
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 《蘇武傳》
45、陳
①陳列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
②陳述
陳情表 《陳情表》
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蘇武傳》
③陳舊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蘭亭集序》
④通「陣」,交戰時的戰斗隊列
勿擊堂堂之陳 《孫子兵法?軍爭》
46、稱
①聲稱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 《訓儉示》
②號稱,稱作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黃州快哉亭記》
③稱頌,贊許
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
④適合,符合, 相稱
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與妻書》
⑤稱量
度而取長,稱而取重 《商君書》
47、誠
①確實,的確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誠既勇兮又以武 《國殤》
此為宰相廳事誠隘 《訓儉示康》
②真心,真誠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陳情表》
③如果,果真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諫太宗十思疏》
48、出
①出,出來
備他盜出人與非常也 《鴻門宴》
②出去,外出
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③逃出
果以富得罪出亡 《訓儉示康》
④拿出,交納
因山己蟲,納比籠中 《促織》
⑤產生,發生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⑥出現,顯露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古之聖人 《〈指南錄〉後序》
⑦超出,超過
其出人也遠矣 《師說》
⑧出任,調任
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並序)》
⑨出兵,出征
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秦晉餚之戰》
⑩使……流出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49、除
①台階
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 《蘇武傳》
②去掉,清除
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 《左忠毅公逸事》
③授官。除去舊職,授予新職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陳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指南錄〉後序》
50、辭
①言辭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 《〈指南錄〉後序》
②告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我從去年辭帝京 《琵琶行(並序)》
③遣去
臣等不肖,請辭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推辭,不接受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莫辭更坐彈一曲 《琵琶行(並序)》
⑤口供,訟詞(受辭:受審訊)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 《蘇武傳》
⑥文體的一種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⑦辭謝:婉言謝絕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 高考大綱中120個文言文實詞有哪些
文言虛詞共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四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見的實詞的含義有幾種方法。
(1)文本遷移法
這一方法需要學習好所學的文言文,能在適合的時候遷移
(2)事理檢驗法
通過常識或所學知識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慮是否有通假現象。
(3)語境推斷法
看實詞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語境,常見的是實詞的褒貶異議。
(4)語法推斷法
藉助語法知識分析特殊實詞的含義。
(5)互文見義法
同義對應和反義對應
結構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對照來推斷
(6)成語推斷法
我們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語中推斷出文言文中實詞的含義,看遷入是否順暢
文言實詞釋義九法
解答文言文試題的關鍵在於牢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分析判斷的綜合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注重實詞、虛詞學習,逐個落實詞義、用法,進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下面介紹幾種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
1. 從字形推詞義。
在漢字中,形聲字佔大多數。形聲字分聲符和意符兩部分,其中的意符為我們推斷字義提供了條件。例如:「檣櫓灰飛煙滅」,其中的「櫓」我們知道是木製的「船具」,而對「檣」就不甚理解,但我們知道「檣」從「木」,同「櫓」字聯合成詞,都屬船具,便可推知「檣櫓」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格。
2. 從通假字推字義。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順文句的一種障礙,但我們只要根據通假字規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義來。如「兵不頓而利可全」,把「頓」理解為「勞頓」,就成了「武器不勞頓就可以取得完全的勝利」,意思顯然不通,這時「頓」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關鍵了。這時,如果我們根據同音形似通假的規律,聯想到表示「不鋒利」意思的「鈍」字,就可以將全句譯為「(未經戰斗)武器還很鋒利而勝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暢明白了。
3. 根據詞語結構推詞義。
漢語的構詞規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構詞法就可以推斷詞義了。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這是一個並列關系的片語。我們只要知道「恤」有「憐憫」之意,那麼,「存」與之同義並列,就具有與「恤」有聯系的「安撫」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義並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詞義。
互文這種組合格式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現象。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這里的「殫」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盡」,就可以推知「殫」的意思也是盡了。
5. 憑對文推詞義。
在句中,如果表達的意思互為相反,其所用詞語的一方對另一方就構成了反義。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我們知道「終日」與「須臾」。是反義對文,這樣就可以由「終日」是「整天、時間長」的意思推知「須臾」的意思是「時間短」了。
6. 憑上下文推詞義。
這種方法就是結合上下文的語意來推斷出要解釋的詞語的含義。如繆賢對趙王稱贊藺相如時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釋為「勇敢」或「勇氣」顯然不妥,但如果聯繫到後面詞語「有智謀」和他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的表現來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膽識的人」。
7. 隨文引申推詞義。
詞有本義和引申義。如果我們按詞的本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從詞的引申義去考慮。如「朝服衣冠,窺鏡」中的「窺」的本義是從小孔或隙縫向里看,按這一本義顯然解釋不通,我們可以順其本義聯想而推斷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補省略成分推詞義。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這無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難度。例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義難以落實,若在「奔」字後面補上一個「馬」字,則「奔」字意義就可落實為「奔跑的馬」,這樣整個句子就文通字順了。
9. 用析句法推詞義。
在文言文翻譯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對句法的分析來確定詞類,再據詞類去推求詞義。這種方法,對解釋跨幾個類別的多義詞、活用詞、通假字、虛詞的作用較大。例如:「信」字在「煙濤微茫信難求」一句中,從結構上看是在狀語「難」和謂語「求」的前邊,可以推斷其詞性為副詞,這樣就可以解釋為「確實」的意思了。
上面談的幾種釋義方法,在解題中可以根據題乾和題肢的具體要求採用某一種,也可以綜合運用,從不同的幾個側面加以反復推斷,以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⑶ 高考文言文實詞有哪些
1、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師說》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阿回房宮賦》
(3)齊國雖答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齊桓晉文之事》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愛蓮說》
2、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3、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赤壁之戰》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屈原列傳》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傳》
4、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鴻門宴》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燭之武退秦師》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齊桓晉文之事》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愚公移山》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⑷ 高考文言文實詞
1、愛
①愛護
例: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護) 《觸龍說趙太後》譯文: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替他們做長遠打算。
②喜歡,愛好
例: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阿房宮賦》譯文:秦統治者愛好繁華奢侈,人民也都顧念自己的家。
③捨不得,吝惜,愛惜
例: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吝惜)《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麼會吝惜一條牛?
④愛慕,欣賞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愛蓮說》譯文:我只欣賞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⑤恩惠
例:古之遺愛也(恩惠) 《左傳》譯文:(子產執政之道,)正是古人遺留下的恩惠啊。
⑥隱蔽,躲藏
例: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詩經靜女》譯文:卻隱藏起來找不到, 急得我搔頭又徘徊。
⑦憐惜,同情
例:愛其二毛(憐惜,同情)《左傳》譯文:憐惜鬢發花白的老人。
2、安
①安全,安穩,安定
例: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譯文:風雨無憂安穩如大山
②安撫,撫慰
例: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赤壁之戰》譯文:就應當安慰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例: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失街亭》譯文:距離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裡安置營寨。
④使---安
例:既來之,則安之(使---安定)《季氏將伐顓臾》譯文: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
⑤疑問代詞:哪裡,怎麼
例: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裡) 《赤壁之戰》譯文:將軍您迎順曹操,想要得到一個什麼歸宿呢?
⑥養生
例:衣食所安(養生) 《曹劌論戰》譯文:衣服、食品這些養生的東西。
3、被
讀音一:bèi
①被子(名詞)
例: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楊修之死》譯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帳中睡覺的時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蓋(動詞)
例: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譯文:大雪越過南嶺。覆蓋了南越之地的幾個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例: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論積貯疏》譯文:年成有好壞(荒年、豐年),(這是)大自然常有的現象,夏禹、商湯都遭受過。
④加
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加)《柳毅傳》譯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記?
⑤介詞,表示被動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屈原列傳》譯文: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
讀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例: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陳涉世家》譯文: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著
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傳》譯文: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
4、倍
①通"背",背叛,違背
例: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鴻門宴》譯文: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
②一倍,加倍
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孫子·謀攻》譯文: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就進攻他們,有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設法分散他們。
③增加
例: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燭之吳退秦師》譯文:怎麼能用滅掉鄭國來加強鄰國。
④越發、更加、倍加
例: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親人。
5、鄙
①邊界地方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為學》譯文: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
②動詞,輕視
例: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訓儉示康》譯文: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
③庸俗,見識淺,鄙陋
例:肉食者鄙(庸俗,見識淺,鄙陋)《曹劌論戰》譯文: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不能深謀遠慮。)
④復合詞:
鄙人
a自稱的謙詞
例: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史記?馮唐列傳》譯文:馮唐謝罪說:"我這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
b鄙俗,不開化的人
例: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荊軻刺秦王》譯文: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陋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
c鄉下人
例: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史記?李將軍列傳》譯文:我見李將軍,朴朴實實象個鄉下人,口不善於言辭。
鄙賤: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例: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您寬容我到這個地步啊。
6、兵
①兵器,武器
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武器) 《過秦論》譯文: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陽
②用兵器殺人
例: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史記?伯夷列傳》譯文:(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
③戰爭,軍事
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戰爭,軍事)《論積貯疏》譯文:戰爭、旱災相繼而來,社會的財富極其缺乏
④士兵,軍隊
例: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趙國也准備了許多軍隊防備秦國,秦國不敢妄動。
⑤用兵策略,戰略
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孫子·謀攻》譯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敵方的)計謀,其次是挫敗(敵方的)外交,
⑥復合詞:兵符
例: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我(侯生)聽說晉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內
7、病
①疾病
例: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了,不及時醫治將要更加嚴重。
②生病
例: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館記》譯文:於是江蘇、浙江的梅都生病了
③使成病態
例: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使成病態)《病梅館記》譯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拿這作為職業來賺錢。
④困苦不堪,睏乏
例: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 《捕蛇者說》譯文:假使當初我不做這個差事,早已經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盡
例: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筋疲力盡)《赤壁之戰》譯文:用疲憊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軍隊。
⑥毛病,缺點
例: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原毀》譯文:不如舜,不如周公,這是我的缺點。
⑦擔心,憂慮
例: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譯文:晉國范宣子執政,諸侯向晉國繳納的貢品很重,鄭國人深為這件事所苦。
⑧損害
例: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史記·貨殖列傳》譯文:一斗米,賣二十錢損害農人,賣九十錢損害從事工商業的人。
⑨責備、羞辱
例: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訓儉示康》譯文:古人把節儉作為美好的品德,現代人卻用節儉來互相羞辱。
8、察
①仔細看,觀察
例: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石鍾山記》譯文:我仔細地觀察,原來山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
②看清楚
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看清楚) 《齊桓晉文之事》譯文: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稍,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
③考察,審察
例: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考察,審察) 《赤壁之戰》譯文:剛才我(魯肅)察看眾人的議論,(是)專門想貽誤將軍。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曹劌論戰》譯文:輕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據實情處理。
⑤考察後加以推薦
例:察臣孝廉(考察後加以推薦)《陳情表》譯文:推舉臣下為孝廉。
⑥精明
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精明)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譯文:水清澈到極點就沒有魚(生活在裡面),人精明到極點就沒有人跟隨。
⑦察察 ,潔凈的樣子
例: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 ,潔凈的樣子) 《屈原列傳》譯文: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
9、乘
讀音一:chéng
①駕,坐,
例: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赤壁之戰》譯文:坐牛車,吏卒跟隨
②升,登
例:乘鄂渚而反顧兮,唉秋冬之緒風(登上)《涉江》譯文:在鄂渚登岸,回頭遙望國都,對著秋冬的寒風嘆息。
③趁著,憑借
例: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憑借,依仗)《宋書?宗愨傳》譯文:希望能駕御長風踏破萬里波濤
④冒著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冒著) 《登泰山記》譯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到達泰安。
讀音二:shèng
①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例: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陳涉世家》譯文:等到了陳,有戰車六七百輛。
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③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叫"乘",後稱史書為"史乘"
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孟子·離婁下》譯文:晉國的《乘》,楚國的《檮杌》,魯國的《春秋》,都是一樣的。
④數詞,四
例: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 《餚之戰》譯文:用四張熟牛皮,二十頭牛犒勞秦國軍隊。
10、誠
①名詞。真心真意
例: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譯文: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上兩座山。
②副詞,表肯定。確實,的確。
例: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六國論》譯文:戰敗而滅亡,實在是不得已
③連詞,表示假設推論。果真,如果。
例: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果真,如果) 《赤壁之戰》譯文:現在將軍如果真能派猛將統領幾萬大軍。
11、辭
①訴訟的供詞。
例:獄辭無謀、故者。(訴訟的供詞)《獄中雜記》譯文:如果審判的供詞中沒有預謀、故意殺人罪名的。
②口實
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口實)《左傳》譯文:想要強加給他罪名,哪用擔心沒有口實。
③言辭,文辭
例: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辭,文學) 《屈原列傳》譯文:都愛好文辭而以善於作賦被人稱贊
④借口,托辭
例: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借口) 《赤壁之戰》譯文:挾持著皇帝來征討天下,動不動以朝廷(的名義)為借口
⑤命令
例:近者奉辭伐罪,旗麾南指,劉琮束手。(命令) 《赤壁之戰》譯文: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指向南方,劉琮投降。
⑥名詞,一種文體。
例: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⑦告別,辭別
例: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告別,辭別)《鴻門宴》譯文: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怎麼辦呢?
⑧推辭,辭去
例: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如姬願意為公子出死力,決不會推辭。
⑨講究,計較
例: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鴻門宴》譯文: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
⑩復合詞
例: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屈原列傳》譯文:(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
例: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屈原列傳》譯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於直諫。
例: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秦王怕他撞壞寶玉,就向他道歉
12、度
讀音一:dù
①計量長短的標准
例:吾忘持度。(《鄭人買履》)譯文:我忘了拿尺碼了。
②限度,法度
例: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限度)《諫太宗十思疏》譯文: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把"網三面,留一面"作為限度
③制度,法度
例: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後漢書·張衡傳》譯文:張衡一到任就樹立威信,整頓法度。
④度量
例:常有大度。(度量) 《高祖本紀》譯文:常常有很大的度量。
⑤常態
例: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 《荊軻刺秦王》譯文:群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沒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
⑥量詞,次、回、個
例: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江南逢李龜年》譯文:也在崔九的家裡多次聽到您的唱歌。
⑦譜曲
例: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揚州慢》譯文:我的心情悲愴感傷,撫今追昔感慨無限,就自己譜寫了這首詞曲。
⑧通"渡"渡過,越過
例: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夢游天姥吟留別》
譯文:一個夜晚飛渡過月光映照下的鏡湖
⑨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例: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紅樓夢》
讀音二:ó
①量,計算
例: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量,計算) 《過秦論》
譯文:試拿餚山以東的各國與陳涉比比長短和大小,比較一下權勢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並論了。
②推測,估計
例: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鴻門宴》譯文:你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見項王)。
③考慮
例:度義而後動(考慮) 《答司馬諫議書》譯文:(他)考慮理由正當,然後去做
13、顧
①動詞,回看,環視,回頭
例子: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只落得驚慌敗北狼狽逃竄。
②動詞,看,視
例: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促織》譯文:成名回頭看到蟋蟀籠空著,就急得氣也吐不出,話也說不上來
③動詞,關顧,顧念,顧惜
例: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顧惜,顧念) 《赤壁之戰》譯文:子布、元表等人各自顧念妻子兒女,夾雜著個人的打算
④動詞,看望,拜訪,探問
例:將軍宜枉駕顧之。《隆中對》譯文: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
⑤動詞,顧慮,考慮
例: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考慮) 《鴻門宴》譯文: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
⑥副詞,表示輕微轉折
例: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折) 《荊軻刺秦王》譯文:我每次想到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個計策來!
⑦表反問,反而,難道
例: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為學》譯文: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⑧顧玩:仔細端詳。
14、固
①動詞,鞏固,安定
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天時不如地利》譯文: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②動詞,堅守,安守
例:秦數敗趙兵,趙軍固壁不戰。《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秦軍多次打敗趙軍,趙軍便堅守營壘
③形容詞,固執,頑固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譯文: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
④形容詞,堅固,牢固
例: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戰》譯文:荊州與我國鄰接,地理形勢險要、堅固,土地肥沃、廣闊,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⑤形容詞,堅決,堅持
例:少年固強之。《促織》譯文:少年堅持要斗
⑥副詞,表本來,原來
例: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譯文:終於落到全部覆亡,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⑦副詞,表確然。確實,實在。
例: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譯文:這實在是百代難逢的際遇呀!
⑧副詞,表讓步。固然。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譯文: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
15、恨
①遺憾,不滿意
例: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譯文:(陳涉)停止耕作到田邊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
②怨
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決期(怨恨) 《長恨歌》譯文: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怨恨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③復合詞:恨恨
例: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恨恨:惆悵、悲傷) 《孔雀東南飛》譯文: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惆悵、悲傷哪裡說得盡呢?
16、患
①憂患,禍害,災禍
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赤壁之戰》譯文:馬超、韓遂還在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
②諱忌
例: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諱忌) 《赤壁之戰》譯文:這幾項都是用兵的忌諱。
③病,生病
例:愈膏肓之患難(疾病) 《全唐文 愈膏肓疾賦》譯文:治癒垂危的疾病是很困難的。
④擔憂,憂慮
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列傳》)(憂慮,擔心)
譯文:想不讓給秦國吧,又擔心秦國的大軍馬上打過來
⑤危害
例: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危害) 《孫子 謀攻》譯文:國君對軍隊的危害有三種
⑥厭恨
例:趙宣子驟諫,公患之(厭恨) 《國語》譯文:趙盾(宣子)又多次勸諫,使晉靈公感到厭恨
17、假
讀音一:jiǎ
①借
例: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借) 《黃生借書說》譯文: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
②憑借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譯文: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③寬容
例: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寬容) 《北史》譯文:大臣觸犯法律,是不能寬容的。
④給與
例:漢人未可假大兵權(給與) 《譚嗣同》譯文:漢人,不能給他們大大的兵權。
⑤假,不真,與"真"相對,虛假
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不真,與"真"相對) 《狼》譯文:(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⑥非正式的,代理的
例: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侯以西擊滎陽。《史記·陳涉世家》譯文:於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將領向西進攻滎陽。
⑦相當於"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連用。
例: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如果、假如) 《報任安書》譯文:假如我伏法被殺,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麼區別?
⑧復合詞,假借:寬容原諒。
例: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荊軻刺秦王》譯文:希望大王稍稍原諒他,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18.當,讀音一:dāng
(1)動詞
①兩者相抵
例: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蛇者說》)譯文:招募能捕到這種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頂他應交的租稅。
②抵禦,抵擋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譯文:估計您的軍隊能夠抵擋得住項王的軍隊嗎?
③占據,把守
例:一夫當關,萬人莫開。(《蜀道難》)譯文: 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下來。
④主持,執掌
例: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後序》)譯文:元軍邀請主持國政的人相見。
⑤判決,判罪
例: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陳涉世家》)譯文:你們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錯過了期限,錯過期限就會被判處殺頭的罪。
⑥應當
例: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赤壁之戰》)譯文:各位將軍官吏如有再敢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和這個書案一樣。
(2)介詞
①表處所,對著,面對
例: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譯文:面對窗戶梳理頭發,照著鏡子在額頭貼上花黃。
②表時間,值,在,正在
例:當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譯文:在這個時候,有商鞅輔佐他。
(3)副詞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例: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譯文:過不了多久我一定回來,回來之後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時間的未來,將,將要
例: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譯文:今天將要遠離了,面對表章落淚,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了。
讀音二:dàng
(1)動詞
①符合
例:惴惴恐不當意。(《促織》)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縣官的)心意。
②當作
例: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譯文:晚些吃飯,(粗茶淡飯)也可以當作肉食;從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當成坐車。
(2)形容詞,適宜,恰當
例:古法采草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采草葯》)譯文:按照古法采草葯,多在二月和八月,這很不恰當。
19.道,dào
(1)名詞
①道路
例:有狼當道,人立而啼。(《中山狼傳》)譯文:有一隻狼站在路中間,像人一樣直立著嚎叫。
②途徑,方法
例: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譯文: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③風尚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譯文:從師的風尚已經很久不能流傳了。
④思想,學說
例: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
⑤道理,規律
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譯文:我所喜歡的是(事物間的)規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例: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譯文:將軍您親身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2)動詞
①取道
例: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譯文:從酈山下來,取道芷陽從小路行走。
②走路,趕路
例: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戰》)譯文: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了),就日夜加速趕路。
③說,講
例: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譯文:哪裡講得完呢?
④通"導",引導,疏導
例: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譯文:所以(對於人民),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發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勢引導他們。
20.得,dé
(1)名詞
①收獲
例: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譯文:不如自己前去尋找,希望能有萬一的收獲。
②心得,體會
例: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褒禪山記》)譯文: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
(2)動詞
①取得,獲得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在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
②具備
例: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譯文:積累善行,成為美德,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③能夠
例: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譯文:沛公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能和項羽相見。
④完成
例: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譯文:醫治完了眼前的創傷,卻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譯文:是為了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
(3)形容詞
①融洽
例: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翱事》)譯文:某某太監也很守法,和王翱相處得很融洽。
②對,正確
例:此言得之。(《六國論》)譯文:這句話說對了。
③得意
例: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譯文:(晏子的車夫)趾高氣揚,很得意的樣子。
(4)副詞,必須、應該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譯文:你替我把他叫進來,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