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部關於高考語文的分數劃分
教育部制定的高考語文全國卷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150分。版考試時間150分鍾。
試題類型:
單項權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選擇題分值約為30分。
試卷結構:
試卷分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分必考題和選考題。必考題。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選考題考生只能從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選擇一類作答。必考題125分左右,約佔全卷總分值的83%;選考題25分左右,約佔全卷總分值的17%。
全卷20題左右,結構如下: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考一般論述類文章,選取1則閱讀材料。3題左右,約10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7題左右,35分左右。分別為:
1.文言文閱讀1則,4題左右;
2.詩歌閱讀1則,2題左右;
3.名句名篇默寫,1題。
乙選考題
以下兩類閱讀題,考生只能選答其中一類。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第Ⅱ卷表達
(五)語言文字運用
4題左右,約20分。
(六)寫作。
1題。60分。
❷ 高考語文一般多少分算高
語文抄成績要是在120分那麼應該算是襲高分了,如果語文達到130-145分那已經是很高的分數,但是要想達到這個分數也是很難的,這需要有過硬的語文積累,需要經常的去看一下課外的知識,只有我們掌握比別人多的內容,才能和比人拉開分數。
其實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同學們感覺都是非常的簡單,所以語文要想拉開分數也是非常的難的,大部分同學的語文成績都是在100-115之間,在基礎部分基本的成績都是一樣的,就是在後面的閱讀理解和作文上能拉開分數,閱讀理解和作文也是很多人失分的點。
(2)高考語文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失分點就是詩歌和閱讀理解,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重點的去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平時注意自己的表達能力,多做一些相關的題目,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在答題的時候會方便很多,論述類需要心平氣和的看,注意選項內容是不是與原文一樣,或者是不是與原文的個別詞語不同,或是張冠李戴。
在作文方面,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多看一些好詞好句,看到好的段落及時的去積累下來,作文十分最多丟5分,作文開頭結尾要有文采,結構清晰,結構工整。這樣的語文作文成績才能提高的更快
❸ 為什麼高考語文要提高難度
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並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系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極端重要性是其它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高中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准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
二、讓學生擁有成就感
教師需要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乾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❹ 高考語文六大病句類型例句
一般這種高考語文六大病句類型的話,老師在考試之前都會給你進行一個全面,而這系統的復習只需要好好聽老師講課就可以了
❺ 高考語文都考什麼急急急!!!!
背的內容如下高中14篇:
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 《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 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 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 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 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 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 自珍《己亥雜詩》
❻ 高考語文技巧
解題模式: 一、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議論文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❼ 如何應對高考語文
將在全國范圍內漸次鋪開的高考改革,是當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變革。實行「新高考」後,高中怎麼教?學生如何才能進入心儀的高校?教育整體鏈條是否能環環相扣?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顯四大變化自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後,各地開始陸續出台本地區改革實施方案。記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發現,高考計分方式、高校招生錄取方式發生明顯變化,科目設置和招生批次成為改革重點。——不分文理,變為「3+3」模式。廣東、遼寧、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實行「3+3」的考試模式:前一個「3」指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後一個「3」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由考生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外語等科目實行一年兩考。北京市高考改革確定,英語聽力考試從筆試中分離,一年兩次實行機考,上海、吉林、遼寧等地也規定,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學生選取較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廣東省除外語科目實行一年兩考外,還將給學業水平考試提供兩次考試的機會。——「一考定終身」變為「多元錄取」。各地規定,改革統一高考招生錄取機制,實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即俗稱的「兩依據、一參考」。——「本科批次合並」。遼寧、福建、四川、廣西等地從去年起陸續取消本科第三批次,與本科第二批次合並錄取。一些省市則提出了合並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將從2016年起合並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並按照學生的高考總分和院校志願,分學校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和錄取;海南合並一本、二本招生批次,並計劃從2020年起僅設本科和專科兩個錄取批次;山東省也提出,山東高校錄取從明年起將不再分一本二本。新高考方案執行時間上,上海、浙江兩個試驗區明年起執行新高考;北京、海南等將於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廣東、遼寧、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為從2018年高一新生開始執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於2019年開始執行。「套餐」變「自助餐」:指揮棒如何帶動學習革命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發普遍關注。一些業界人士認為,新高考方案總體上以學生為本,為學生、高校提供了選擇機會,考試素質教育導向、公平性更明顯。但與此同時,高考的「套餐」模式變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傳統副科比重增強,各科內容更注重考察與生活相結合的實踐能力,高中教學勢必發生重大變革。——「走班制」必然帶動分層教學。師資配置、課程組織與學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臨挑戰。記者在上海采訪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為高中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目前,復旦附中本部已經對部分高一、高二逾兩百名學生實行全部課程走班,不設行政班級,其餘學生選修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選擇的課表前往對應的教室上課,教室門口也貼出課程安排和相應的時段。明年開始實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實行的是「7選3」考試模式,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技術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3門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這種考試給浙江省高中帶來了35種課程選擇「套餐」。實際操作中,由於學生選擇不一,部分學校教室、教師出現一定程度的短缺。——「綜合素質測評」將由雷同到個性。上師大附中校長嚴一平介紹,在相關高校已公布的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方案中,高考成績不再是唯一的錄取標准,而是採用「高考+校測+學業考」方式錄取。在全面推進高考改革後,高校正在逐步將綜合素質納入到人才的選拔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全科成績、綜合素質和自身的實踐和體驗經歷。記者在各地調查發現,當前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對高考錄取影響不大,部分中學做的還比較簡單。自由度增加:做好未來發展「選擇題」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開展綜合評價錄取,同時高招將合並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願填報方式和投檔錄取法發生改變。考生在合並後的10個院校志願里填報的自由度明顯增加,原來「從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選擇面得以擴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沖擊,低分考生也有足夠多的選擇滿足志願。復旦大學招生公室對此表示,希望學生和家長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長、興趣、理想,從未來10年、20年,甚至更長發展時期來把握自身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熱門專業、分數高低等狹窄視角。這也是考生真正能夠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根基所在。「現在學生最大的困惑是,只知道學習,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將來要做什麼?」一些教師反映,在選擇多了、范圍大了的情況下,考生自己也會患上「選擇困難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遲學為說,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選擇優勢學科,學校也要有這樣的規劃和引領能力。一些基層學校負責人擔心,高考改革開始實行時,對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適應能力是個挑戰。針對「走班制」,武漢市一所中學校長說:「學校教室夠不夠用?如何配備相應教師,走班之後新的班級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過去完全不同,應提前做好准備。」針對高校錄取參加「綜合素質測評」,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讀的家長趙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較繁重的高中課業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業余愛好、社會實踐、志願活動等內容,考驗著學校、也考驗著學生和家長
❽ 高考語文考什麼樣的題型
二、現代文閱讀 知識梳理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能力的最重要體現。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輸出。面對一篇作品,要讀懂它,必須從題目入手,從詞語入手,進而擴大到句子,再到篇章,將其思想實際與感情核心拽住。高考在此設考點有: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評價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重要詞語包括指代詞、比喻詞、含義深刻的詞語等,有時就是全文所陳述的對象詞(如轉基因作物、沙塵暴等);重要句子包括比喻句(如暴發戶造譜牒等)、議論句、抒情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等,有時就是全文主旨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就是按一定標准找到相關語句,並按要求將其整理合並以符合答題材要求的句子; [常見題型]分客觀題與主觀題兩種。客觀題設四小題12分,一般是從詞語、句子、信息和對根據文本所列信息所作的推斷評判四個方面命題。主觀題側重對文意的理解,對信息的篩選歸納整合,對表達手法的分析評價,對作品形象的鑒賞,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等。客觀題注重於對文意的理解,主觀題偏重於對文意把握之後的表達。 復習方法 主要是讀,帶問題去讀,有意識去讀,可以將泛讀與精讀結合起來,可以在認真研讀了一兩篇文章的解題思路之後有意識地去嘗試讀。 解題方法 步驟與方法,第一步是初讀全文,整體把握,這一步要細讀,要清楚到每一段講什麼,命題中所指在哪一段要立馬能找到的程度;第二步是邊讀邊試命題,考生要有意識地按照高考試題格式對文章的重要詞語、重要句子、信息篩選與梳理、語言、形象、表達技巧等方面試著命題,這樣看完文章後,再按題索答就輕松多了;第三步要將「一塊塊」讀成「一條線」,就是先抓住全文所述對象,然後將此對象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歸納成一句話;第四步是認真讀懂所設問題的本質,它到底要問什麼,我該答什麼,問題的關鍵詞是什麼,等等。 有人說,作現代文閱讀要找准三點,我認為是頗有道理的。第一點是找准命題點,就是要明確命題所指大致范圍,是指詞、句、信息篩選還是鑒賞評價,是在文題、文首、文尾還是文中哪幾段;第二是找准相關點,在上述基礎上,明確與命題相關的哪些部位;第三是找准選擇點,就是進一步落實命題要求答案的相關語句。這三點范圍上有一個從大到小,思路上有一個由粗到精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答案的過程。 組織答題語言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充分利用原文詞句,二是用自己的話概括。 下面是一位老師總結的關於現代文閱讀高考復習時的方法,我試了以後也有較大收獲。現附於此,供大家參考 現代文閱讀復習的教與學 一、現代文閱讀教學,我也嘗試過一些方法,先公布如下,旨在拋磚引玉: 1 學生讀千字文,談整體感受,只讀,不做題——一周時間; 2 學生讀文章,看題,對答案,想明白答案的理由——一周時間; 3 學生看題,讀文章,作題,教師講答案——一周時間; 4 學生看題,讀文章,作題,學生講答案——一周時間。 自己覺得挺有成效的,雖然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但收效顯著。 二、怎樣引導學生組織語言並完整、准確、簡潔、規范地「寫」出答案,我是這樣做的: 1、先看題目要求,從題目的指令中找到啟發點和感受點; 2、按答題要求切分文段為若干個表意單位,區分主要信息和非主要信息; 3、篩選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息(即縮寫),用自己的俗語來說; 4、設計適合題目要求的表達句式,修改3中的句子。 組織語言的整體原則: 1、文中有原句決不自己造; 2、文中無原句先搞文中詞語的組合; 3、實在什麼相關的信息找不到,就只有自己按上面四步走。 三、題中沒有特別要求的,盡量用原文語句回答。 題中要求「用自己的話」,可以用原文的詞或短語組織語句回答。原文沒有可用詞或短語時也應有原文語句作依據來組織語句回答。 題中要求用原文回答的,不用說,一定要一絲不苟哦! 四、並不是所有閱讀題的文章學生都能學上手的。 我在講閱讀題的時候是怎麼辦的: 1,學生朗讀全文。 2,學生思考:此文能給自己哪些寫作上的啟示。寫在試卷的空白處。 3,交流寫作啟示。落實到例證上。 4,做閱讀題。理解、篩選、整合、概括、歸納、分析。 五、抓議論性句子,抓抒情性句子,這些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句。可以幫助理解文意。關鍵還應強調「題中沒有特別要求的,盡量用原文語句回答。題中要求「用自己的話」,可以用原文的詞或短語組織語句回答。原文沒有可用詞或短語時也應有原文語句作依據來組織語句回答。」而且應該用主謂句答題,若有字數限制,所答字數應超過規定字數的90%。 六、我的想法:遇到好的語句,可以要求學生進行仿寫訓練。 七、現代文閱讀能力,往簡單講就是兩個部分,一是學會閱讀,二是學會概括。前者是基礎,是前提。讀的能力訓練可以從句子抓起,教會學生如何把握句子,一要教會學生通過句子的內部關系如相並、相承等化繁為簡,把握句意。其中的要義是不是簡單地分關系,而是以此出發把握句意,這一步十分關鍵,如遇到「但是」就要看轉折之後的內容,遇到「假如」語意在假如後,而非結果。二是要分清層次。然後再把這個思路擴展到段,篇。其中每一步要有一定的訓練量,讓學生成為一種下意識。這一點也很重要。至於怎麼概括就不多說。 八、臨考之前,的確應該注重從命題的特點和應試策略方面下功夫,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萬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亂了陣腳。 我在教學中總結了以下一些方法: 1、抓主題法。即總體把握,弄清文章的思想或觀點。 2、抓關鍵法。即抓閱讀材料的關鍵詞語、關鍵語句(或關鍵段落)加以分析。 3、兩問法。無論是文章、詞語還是語句、語段,都包含所述對象和所述對象的內容,因此閱讀時通過對「所述對象是誰?」和「敘述(或描寫、說明、論述)了所述對象的什麼內容?」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來達到准確理解和答題的目的。
❾ 每年高考語文都考哪些內容
高考來語文科要求自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 表現為六個層級,具體要求如下。
A. 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要求能識別和記憶語文基礎知識、文化常識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領會並解釋詞語、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關現象和問題,並予以歸納整合。
D. 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 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 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 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現、有創見,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創新性思維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 A、B、C、D、E、F 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不同難易程度的考查。
❿ 高考語文的閱讀和普通的閱讀有什麼區別
今年高考除了作文題難之外,高考語文的題目類型也發生了變化,不讀名著、不積累古詩文,單靠課本的閱讀量和文學常識,根本應付不來考試,而且題量、字數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說,高考語文其實是一場閱讀力的較量!
再不閱讀,孩子連題目都做不完
其實,早在去年,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就曾劇透語文改革的新動向,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會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未來,語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3. 閱讀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范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范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從今年的高考語文里,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政策的一些端倪。
高考作文全國二卷:
也就是說,高考不只是語文,英語、數學等等學科,最後歸根結底考的都是閱讀能力。預計2019年乃至今後的高考,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煉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