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2016年廣安語文中考

2016年廣安語文中考

發布時間:2021-03-16 16:02:29

① 2016廣安市中考語文重點古詩詞

~~~~(>_<)~~~~,我和你一樣悲催,我也要背啊

② 2016年四川省廣安中考各科分值及總分多少

語文:120 數學:120 英語:120 物理:60 化學:50 政治:60 歷史:50 生物:40 地理:40 體育:60 還有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分各10分,一共750

③ 《點擊中考》(廣安專用)語文 答案

幾年級的/ http://..com/question/49385510.html這是九年級回下的答

④ 近年來廣安市中考語文考過的文言文有哪些

hezhongshishou

⑤ 四川廣安語文中考作文紙多少格

2008年中考語文已經硝煙散去,塵埃落定,作文仍然是大家關注、議論的焦點和熱點。對各地作文設題褒貶不一,眾說紛紜。2008年中考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命題形式更加多樣。08年綜觀全國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設題形式不拘一格,多姿多彩。命題與半命題成為首選,話題作文日益萎縮,新材料作文較07年有明顯上升。選題作文,受到更多的關注。二、題面更加開放。無論是命題還是半命題,無論是話題,還是材料,大多數題面容易理解,同時配有提示語,提示語與題面相得益彰,減少了考生的審題障礙,為考生恰當的選材、立意提供方便。三、視野更加集中。大多數的設題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心理發展的特點,更加集中的把考生引導到關注現實生活,從生活中選材,從小我到大家,導向非常明確。2009年中考作文在保持08年基本特點的同時,在以下幾方面需要更多的關註:一、題面開闊,為選材的多樣性開拓視野。文題會給人更多的的想像空間,讓學生的選材視野更加開闊。會在提示語或材料中清楚地告訴學生,選材角度可以來自自然,可以來自社會,可以來自精神(心靈),觸發學生的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感悟積累。二、關照現實,為立意的多元性啟發思維。題目會給人似曾相識之感。有人甚至認為很多的作文題給人「老」「俗」之感。例如2008年南通市命題作文:「一道風景線」的卻陳舊,但是筆者認為,從提示語中,我們並不難發現命題者鮮明的指向,要學生更多的關注現實生活,無論是「一尾嫩紅,一灣碧溪,一襲雲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還是「一麴生命贊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處公益廣告……」都是引領學生去留意去觀察去思考現實的點點滴滴。其實,不僅僅是要學生觀察去關注,更要去思考、感悟、回味,在思考、感悟、回味中提煉,明確自己的寫作立意。應該說,學生關注點的不同,寫作的立意自然呈現出多元色彩。這應該說09年作文命題的最大趨勢。三、強調個性,讓心靈感悟折射理性光輝。如果說題目的大眾化呈大眾化的趨向,考查的重點自然會更多地強調寫作的個性化,「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作中,要把眼中所見與自己的心靈感悟融為一體,折射出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發。這對初中生來說的確比較難。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趨向,在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的同時,很有必要提升學生價值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文題的大眾化趨向,筆者以為,不在於一定要學生出新,更在於引領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學生平時寫作,尤其是在考場作文中,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一、題目的泛化,題旨容易牽強附會。例如08年南通市的「一道風景線」,盡管提示語對文題的要義作了具體化的補充,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讓人覺得題目有些寬泛,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觀、社會現象、心靈感悟都可以貫名以「風景線」呢?這樣,是否會出現硬拉扯的現象呢?套題使題旨牽強附會,必然使主題簡單化和膚淺化,或者刻意追求一種深刻。這是很多考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二、選題的俗化,選材容易移花接木。很多題目的眼熟,很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二就是移花接木,套用陳題,或者就是審題不充分。例如「風景」和「風景線」是兩個外延和內涵不同的詞語,如果不加以細致考量和推敲,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將「風景線」的理解泛化,選材套陳題,移花接木難以避免。三、文題的詩化,行文容易空靈浮華。文題給人詩意的美感,這一趨勢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過多地關注形式和語言,忽略了內容的充實。事實上,一看到「一道風景線」這個題,就會給人以遐想的沖擊,這正是命題者所追求的一種審美價值所在。加上提示語詩化的語言,很容易引導學生去追求一種散文化的傾向,在浮華的語言上做文章,導致文章空靈無物,主題難以捉摸的惡果。無論中考作文如何變化,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必須牢牢把握好以下環節:一、作文規范大有必要扎實訓練。諸如審題、立意、謀篇等寫作知識新課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學實際中已經被忽略了,作文教學更顯隨意和無序。讀懂文題是立意謀篇的第一步。審題不到位造成作文失敗的例子並不鮮見。主題不鮮明、思路不清等等問題,與作文有效的規范訓練不足有很大的關系。必要的作文規范要循序推進,扎實訓練。筆者認為,沒有充分的入「格」訓練,是很難實現作文的出「格」,更難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個性。二、引領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審美素養。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敘寫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細節,把自己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才能寫出感動自己,打動他人的文章。那種編造故事,脫離自己的生活,甚至靠移花接木寫出的文章必然矯情做作。生活中不是缺少「風景線」,而是缺少發現「風景線」的眼睛。給學生一雙慧眼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等等,同時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書目,拓展視野,墊高靈魂,提高審美素養。三、加大閱讀量,不斷豐富學生的積累。筆者曾經撰文批評學生作文浮華的現象(見《警惕

⑥ 廣安中考近幾年詩詞賞析

中考古詩歌鑒賞題答題技巧鑒賞要點一對作品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詞?為什麼?」或「甲詞可否換成乙詞或其他詞?請簡述理由。」答題方式:①解釋字面意思和內涵②指出運用的手法③點明妙在何處(可從景物特點、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典型例題】2006年福建卷:端居① 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答案及分析】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表明贊成的一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引文賞析)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突出的情感)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照應試題)【遷移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木蘭花 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注]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注〗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鑒賞要點二:對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答題方式:①描寫了……生活(景物)②抒發(寄寓、揭露、贊頌)了……的情感(感嘆)③表達了……感情。 ——描寫了……抒發了……表達了……【典型例題】2006年全國卷第12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南柯子王炎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答案及分析】(1)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2)作者通過對農民辛勞生活的感嘆,抒發了憐憫農民的思想感情。【遷移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夜歸周密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磷依螢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注]筇:此代指竹杖。「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鑒賞要點三:對作品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的辨析答題方式:①指出用了什麼技巧。②結合詩句分析,怎樣用了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主旨。命題方法:1、從「是什麼」的角度出題:【典型例題】2006年江西卷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三江小渡楊萬里溪水將①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注]①將:行,流過。詩人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案及分析】全詩圍繞「交情」描寫,詩人採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徵等手法,(回答「是什麼」方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徵意義,(具體回答「怎樣採用」這些方法)從而表達了友情恆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好處——對主旨的作用)2、從「為什麼」(好、不好)的角度出題,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典型例題】2006年福建卷:端居① 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分析。【答案及分析】⑵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是什麼」手法)詩人藉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具體分析怎樣運用的)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對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3、從「怎麼樣」寫的角度命題:常見的描寫角度:①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②空間方位。如上下、遠近等。③時間的變化。例如華清宮前後的變化。④情感角度的變化,以他人思念自己,來寫自己對他人的思念。例如,「遙知兄弟登山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⑤各種修辭方法(是從句子而言)。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諷今。⑦其他描寫的技巧。例如虛實、抑揚、動靜等。【典型例題】東郊 (唐)韋應物吏舍①局終年,出郊②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③。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注釋: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還復去,徘徊。(2)「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兩句,是如何描寫這里的迷人春景的?【答案及分析】(2)「微雨」和「春鳩」,一見一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出迷人的春景(具體談角度)表現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表現的情感)【遷移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首詞在寫法上有獨到之處,請以詞的上片為例作具體分析。鑒賞要點四:分析詩歌意境答題方式:①描摹物象。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②概括特點。點明景物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③揭示寓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主旨。【典型例題】2006年湖北卷14、閱讀下列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丹陽關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滻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注】①鳳城:京城(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2)《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4分)【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徵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2)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雲」、「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於景的藝術特色。【遷移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余干①施捨 劉長卿搖落②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註:①余干:地名,今屬江西 ②搖落:草木凋零。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麼?鑒賞要點五:比較閱讀比較閱讀要明確可比點,看出思維的軌跡,可比點要對應。考查思辨性。命題特點:1、辨析同與異;2、評價優與劣。答題方式:方式一:直接回答方法:針對問題,直截了當回答,不需要做分析。主要題型:相比較,有何異同?表達的是什麼感情?【典型例題】2005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夜遊宮 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答案及分析】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不同點:a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方式二:簡要分析【原則】答題必引文,觀點材料要結合。【步驟】①摘選的重點詞語②分析字面意思③剖析內涵(表現了……情感)【典型例題】2006年1月北京海淀區期末考試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詩中「苦雨終風也解晴」與蘇軾《定風波》詞中「也無風雨也無晴」,它們都使用了哪種藝術手法?簡要分析這兩句分別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及分析】一問:使用了「比」的藝術手法(或:象徵手法)。(1分)二問:「苦雨終風也解晴」句寫歷經「苦雨終風」的仕途坎坷之後,終於盼來「解晴」的一天,(①②)表達了遇赦北還的喜悅之情。(③)「也無風雨也無晴」句是說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風雨陰晴一樣總是暫時的,總會過去的,因此不必太耿耿於懷,要從容面對,(①②)這表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寵辱不驚」的淡泊之情。(③)(意思答對即可,3分)【遷移練習】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後回答問題。新雷張維屏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兩首詩的末句寄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遷移練習】參考答案1.「鬧」用得好。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注意:解題要全面。不要只答「花開的熱烈」或「春天的生機勃勃」,而要從表層和深層兩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寫花開的熱烈,側面襯托春天的生機勃勃。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像(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3.這首詞的上片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用了什麼技巧)。將人的眉眼直接化為旅程山水,將人的感情直接賦予其中,讓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樣來送別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結合詩句分析,怎樣用了這種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將要離去的友人的無限眷戀,對歸途中風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關注與牽掛(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淚橫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緊鎖,既以此新奇的比喻描繪山水之貌,又一語雙關地暗示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可謂一舉兩得。接下來兩句把離別友人慾去的地方比作是「眉眼盈盈處」,這既實指明麗的江南山水,又隱喻了雙方含淚之態。4.詩歌描寫了暮天、清楓、霜葉、孤城、獨鳥、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寫對6個,得2分,寫對3個得1分)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時令景象(秋景)烘托瀉染詩人凄清悲愁的內心世界;暗示了一種鬱郁的離情鄉里。5.前者寄託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後者寄託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中考古詩詞賞析關鍵詞:古詩詞賞析內容摘要:1.提煉詩歌主題 2.融入詩歌意境3.賞析詩歌手法 4.品評詩歌語言結合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古代詩歌包括古詩、唐詩、宋詞、元曲、清詩等,其中又以唐詩、宋詞為重點。分析考標對古典詩詞鑒賞的要求,結合對近幾年試題的分析,可以看出,考查的主要內容有:考點精析一、賞析古詩詞中的形象詩歌形象即寄託著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包括人物形象(它又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也可以是詩人塑造的客觀形象)與物象。賞析古典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悟詩意的基本途徑。二、體味古詩詞的語言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詩歌表情言志的外殼,也是詩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內容的唯一媒介。因此,只有準確理解了詩歌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層的判斷、鑒賞和評價。對古典詩詞語言的鑒賞主要圍繞准確鮮明、形象生動、凝練含蓄、音韻和諧、風格特色等方面來進行。三、鑒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特殊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四、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是詩人用詩化的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生活,並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命題特點 一、命題材料總體來說,主要是以唐宋詩詞為素材進行考查,尤以唐詩為最。從內容上來說,山水田園題材最多,憂國憂民題材逐步增加;從思想感情上來說,表現愁思的內容最多;從作者方面來說,則多為名家以及在不同時期有影響、有代表的詩人詞客;從體裁來說,以近體詩為主,尤以絕句為最。二、題型設計以簡答題為主,填空題和選擇題為輔。三、考查角度中考命題的考查角度,側重於單獨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及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情感」。 學習策略鑒於中考詩歌鑒賞的基本特點,在應試策略上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豐富詩詞積淀,厚積薄發。只有大量的閱讀積淀,才能由量變到質變,提高詩詞鑒賞的能力。二、明確考標要求,了解設題特點和命題趨勢。只有熟悉考試要求,才能學有方向,提高鑒賞訓練的針對性。三、熟練掌握各類題型的解題模式,掌握古詩鑒賞基本術語。只有熟悉各類題型,把握解題要領,才能提高解題能力。中考試題的題型設置通常有:問答型,要認真審題,做到「問什麼,寫什麼;要什麼,給什麼」。綜述型,在明確了要求的基礎上,一般可採用「總一分一總」式。先概括特色(一個判斷以標明觀點);再扣住要求,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闡述,以證明觀點;最後揭示這樣寫的好處。對比型,通過研讀,區分類型,比照兩首詩之間的異同點;根據題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詞、句加以分析闡述等。 解題技巧 一 聚焦詩眼 ——提煉詩歌主題主題是詩歌的靈魂,因此,閱讀詩歌必須把握詩歌的主題。不同時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題材,詩歌的主題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可以從詩眼或詞眼窺見詩歌的主題。所謂詩眼或詞眼,就是詩詞中起畫龍點睛作用的詞或關鍵語句。究竟詩歌有哪些常用的題材?詩人會抒發怎樣的人生感慨呢?1.感知題材(1)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江、自然風景來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2)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質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4)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5)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抒發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雄渾,筆勢豪放。2.提煉主題詩歌的思想內容一般包括送別惜別、羈旅情愁、思鄉懷遠、閑適恬淡、樂山好水、感時傷世、弔古傷今、憂國憂民、言志抒懷、嘆惋諷諫等,詩人的感情一般包括惜別情、思鄉情、戀友情、懷古情、、諷諫情、報國情、傷世情、熱愛情等。(1)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反映人民離亂的痛苦。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2)建功報國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和豪邁以及保家衛國的決心。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抒發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如:「可憐白發生!」表達年華消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悲嘆和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如「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思鄉懷人羈旅愁思。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思親念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邊關思鄉。思鄉詩往往和戰爭聯系在一起,反映徵人厭倦戰爭,渴望與妻子團聚,渴望過安寧平靜的生活。如:「將軍白發征夫淚」。 (4)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庄》。仕途失意的苦悶、惜時傷春和青春易逝的傷感。前者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後者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等。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等。 二 推理想像 ——融入詩歌意境詩歌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情感是詩的基礎,即使是敘事詩或哲理詩,也都飽含詩情,顯示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閱讀詩歌,要善於從詩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人手,領悟詩歌所言之「志」。而詩歌的情感又是通過特定意象營造特定的意境氛圍表現出來的。1.捕捉意象試看這樣一道試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識,理解何為「意象」?「柳」這一意象有什麼內涵?下面就做簡單的介紹。 簡單的說,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說是經作者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詩歌特有的名詞,「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用康德的話說,即「灌注了生氣的形象」,一首詩從字面上看是詞的連綴,從構思上看是意象的組合,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感受和思考,還要用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並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曲疊用九個名詞,描寫了富有特徵而又互有聯系的景物,並以概括而巧妙的藝術構思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暮色思歸的烏鴉,安逸自適的人家,旅途勞頓的老馬,烘托出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情懷。曲中的九個名詞正是九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卻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成為元曲中的絕唱。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目的的,而意象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歌的情感賴以寄託的根本。所以從意象人手,想像和聯想,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前兩句十四個字,運用六種意象,我們可以從「月落」後夜色的濃重、烏鴉凄厲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黯淡和「漁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2.列舉意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的象徵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對解讀詩歌帶來很大幫助。上述考題,如果我們了解傳統意象「楊柳」經常用來表達離別思念之情的話,此題迎刃而解。所以要想准確理解古詩,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學習中注意認識並積累傳統意象,抓取「象」的摹本特徵,分析其人文意義。下面列舉一些傳統意象: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手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另外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等詩句,大體也是這樣的感情。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散出無盡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運算元•詠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人王冕《墨梅》)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南朝樂府《西洲曲》)「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美好的象徵。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送別》:「楊柳青青著地重,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永在《雨霖鈴》中用「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離別的傷感之情。李白的「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由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揚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作者嘆別的感情。:剛直氣節,積極向上,虛心的象徵。在韓愈筆下,筆「高標凌鐵嚴,負色奪春媚。」高潔風姿比秋寒之色嚴肅、堅貞神態壓倒了春天的柔媚。「竹」在清人鄭板橋的《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就更是剛直氣節的形象寫照了。 3.融入意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的說法是:「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生活場景,作者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情就蘊含在這種生活的場景中。這種包含著作者感情的場景,就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觀書有感》,描寫了由於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且清的「方塘」,但詩中的「方塘」,不僅僅是自然的方塘,它還包孕著作者讀書的心得,從而構成了這首詩的意境,既給讀者美的享受,又給讀者哲理的啟迪。

閱讀全文

與2016年廣安語文中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