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7年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
【參考譯文】
傳聞不可以不考察,由於多次流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獼猴,獼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大了。這是愚人犯大錯誤的原因。
聽到了如果能仔細考察,就有好處;聽到了如果不仔細考察,不如不聽。齊桓公從鮑叔牙那裡了解了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裡了解了孫叔敖,並仔細考察了他們,因此國家在諸侯中稱霸。吳王從太宰嚭那裡了解越王勾踐,智伯從張武那裡了解趙襄子,沒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聽到傳聞,必須仔細選擇,對於人都必須按照情理來檢驗。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樂正夔只有一隻腳,真的嗎?」孔子說:「從前舜想把音樂傳授給天下老百姓並教化他們,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為樂正。夔於是確定了六律,使五聲諧和,用來調和陰陽之氣,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所以只有聖人才能使音樂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讓音律調和,從而使天下安定,象夔這樣的人一個就夠了。』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隻足』。」宋國姓丁的人,家裡沒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門去打水,經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有人聽了就去傳播這件事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都城的人人談論這件事,以至傳播這件事到了宋君那裡。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詢問這件事,姓丁的答道,「(額外)得到一個人使用,並非從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象這樣獲取見聞,不如沒有見聞。子夏到晉國去,經過衛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子夏說:「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晉國探問這件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
言辭有很多似乎錯誤卻是正確的,有很多似乎正確卻是錯誤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辯清楚,這是聖人要慎重對待的問題。既然這樣,那麼靠什麼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規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考察聽到的傳聞,就可以了解真實的情況了。
⑵ 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值的判定及答題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
、(15分)[文言文閱讀]
8~12,單選
四、(21分)
13題,文言文翻譯,8分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後一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後再做其餘三道題。帶著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為什麼?
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
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
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語序句式斷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①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斷句式;
「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
「為……所……」「受……於……」「見……於……」等被動句式;
②倒裝句的語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例: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語序句式斷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2、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庄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⑶ 2005年高考語文天津卷文言文(《莊子·說劍》)譯文
莊子·說劍》譯文(2005天津卷文言文)【原文】: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無異於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 (《莊子·說劍》,有刪節) 【參考譯文】: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麼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後於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趙王於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莊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麼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願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麼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麼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麼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麼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麼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於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⑷ 2010年天津語文高考文言文<支諾皋上>翻譯
原文:
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娶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善陶(一作鉤)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後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時嘗得一鱗,二寸余,金目,遂潛養於盆水。日日長,易數器,大不能受,乃投於後池中。女所得餘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魚未嘗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後令汲於他泉,計里數百(一作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魚即出首,因斤殺之,魚已長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於郁棲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復見魚矣,乃哭於野。忽有人被發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於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女用其言,金璣衣食隨欲而具。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隻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十島,水界數千里。洞人遂貨其履於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栲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於道旁,即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於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於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為祀,求女必應。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於魚骨,寶玉無限。逾年,不復應。王乃葬魚骨於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征卒叛時,將發以贍軍。一夕,為海潮所淪。成式舊家人李士元聽說。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記得南中怪事。
翻譯:
南方人祖上傳說,在秦漢之前,有個姓吳的洞主,當地人就叫他吳洞。他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老婆死了,留下一個女兒叫做葉限,從小溫柔賢惠,擅長淘金,吳洞非常寵愛她。幾年後,吳洞也死了,葉限被後母虐待,經常讓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邊汲水。
當時曾經得到一尾魚,兩寸來長,紅色的脊鰭,金色的眼睛,葉限就小心地把魚喂養在自己的臉盆里。魚天天生長,換了好幾件器物,很快長大後盆里就容不下了,葉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後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節省出的一些飯食投進去。在葉限過去的時候,這只魚就會游到岸邊,露出頭來,其他人過去就沉在水底。她後母察覺了這件事,每次到池塘邊偷看,總是見不到魚,就騙葉限說:「你最近累了吧,我為你做了件新衣裳。」於是脫下她的舊衣服,然後又讓她到另外的一個泉水那裡去汲水,來回有上百里路。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那魚就浮出了頭,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魚已經長到一丈多長,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魚好一倍。吃剩下的魚骨後母藏在了糞坑裡。
到了第二天,葉限到池塘邊上,可怎麼也見不到魚了,於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著頭發,穿著粗布衣服從天而降,安慰她說:「你別哭了,你的母親殺死了你的魚!骨頭扔在糞坑裡,你回去,把骨頭取出來藏在屋裡,需要什麼只管向它祈禱,都可以如願的。」葉限照著他的話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
到了洞節的時候,後母去,讓葉限在家裡看守門戶。葉限等她們走遠了,也跟著去了,穿上翠鳥羽毛編紡的衣服,金銀絲線做成的鞋子。後母的女兒認出了他,就告訴她母親:「那個人很像姐姐。」後母看了也很懷疑。葉限察覺出來,趕忙匆匆地趕回去,丟了一隻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吳姓的這個洞鄰近有個海島,島上有個叫做陀汗的國家,兵力強盛,統治著附近幾十個海島,面積達到數千海里。洞人把那隻金線鞋子賣給他們,國王得到了。讓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腳小的人的尺寸還小一寸。於是下令全國所有的婦人都穿上試一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那鞋子輕得像羽毛,踩在石頭上也沒有聲音,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國王就認為是誰丟在路邊的,於是到此洞的各戶人家搜查同樣的鞋子,如果誰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葉限,陀汗王讓葉限試穿,非常合適。然後葉限又穿上翠羽衣,兩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這才把所有的事都說給國王,陀汗王帶著葉限和魚骨回去了。後母和她的女兒都被飛石打死了,洞人可憐她們,就挖了個石坑埋起來,叫做懊女冢。
國王把葉限帶回國後,封為第一夫人。有一年,國王起了貪念,求魚骨給他無限的寶石。結果第二年,再求魚骨,什麼也得不到了。國王就把魚骨埋到了海邊。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來,用金子做標記。後來,陀汗國有叛軍作亂,國王要挖掘它來獎賞軍隊,結果一晚上的時間,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沒了。
⑸ 誰知道天津高考語文必背的篇目,包括文言文和古詩最好針對17年高考,該高三了准備在家提前背背,謝謝了
背誦篇目建議必修(一)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蘭亭集序——王羲之P193.赤壁賦——蘇軾P22必修(二)1.氓——《詩經》P212.離騷——屈原P243.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P334.短歌行——曹操P335.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P346.燭之武退秦師——《左傳》P367.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戰國策》P38必修(三)1.蜀道難——李白P452.秋興八首(其一)——杜甫P473.詠懷古跡(其三)——杜甫P474.登高——杜甫P485.錦瑟——李商隱P526.馬嵬(其二)——李商隱P527.寡人之於國也——《孟子》P558.勸學——《荀子》P579.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宜P59必修(四)1.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P412.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P42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P43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P445.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P45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P467.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P488.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P489.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司馬遷P69必修(五)1.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P252.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王勃P293.陳情表——李密P36確切的說和會考試范圍一模一樣還有就是樓上寫的有很多都是我們沒學過的(我是天津高三的)不知道是那個考綱上寫的篇目
⑹ 誰能翻譯一下今年天津卷的文言文《文學徐君家傳翻譯》啊多謝啦。
、2014年高考天津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第I卷
一、(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縝(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ó)理
B.取締(tì)木訥(nè)檔(dàng)案袋疾風勁(jìn)草
C.棲(qī)息挾(xiá)持白熾(chì)燈戎馬倥傯(zǒng)
D.葳蕤(ruí)豢(huàn)養軟著(zhuó)陸扣人心弦(xuá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煥發剽悍鼎力相助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B.璘選更迭流光異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C.砥礪斡旋別出心裁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D.甄別籠絡休養生息天網灰灰,疏而不漏
3.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詞句,最恰當的一組是
中國文人對審美具有 感知力,他們可以再安然怡悅中 鳥翼幾乎無聲的浦東,還有灰板簌簌飄落的聲音,他們喜愛「 」那種讓靜寂更顯清幽的氛圍。
A.精細用心傾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B.精細凝神諦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C.精確.凝神諦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D.精確用心傾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要激發這種潛能,就要看能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B.17世紀至18世紀,荷蘭鑄支著名的馬劍銀幣,逐漸流入中國台灣和東南沿海地區,至今在中國民間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和盲目沖動者都是傳染病毒,前者是延誤時機和後者的盲目沖動均可使企業在一夕間造成大災難。
D.如果僅僅把這部話劇理解為簡單意義上的反映兩個階級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的一次憤懣的碰撞的話,那麼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審美價值。
5.以下四副對聯分別對應四位文學家,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
③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個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A、①韓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蘇軾
B、①韓愈②司馬遷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歐陽修②司馬遷③賈誼④蘇軾
D、①歐陽修②班固③賈誼④李清照
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本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把前者稱為顯性知識,而將後者稱為隱性知識,也稱為未明言知識。所謂顯性知識,即能夠用各種明言符號加以表述的知識。隱性知識是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傳的知識。波蘭尼認為,我們知道的要比我們所能言傳的多,表明了隱性知識的存在,
波蘭尼提醒我們不要把隱性知識理解為神秘經驗,隱性知識只是難以用語言來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說對這類知識絕對地不能言說。波蘭尼絕不只限於承認隱性知識的存在,他更主張隱性知識相對於顯性知識具有理論上的優先性。在波蘭尼看來,隱性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即領會經驗、重組經驗的能力.
波蘭尼的隱性知識是存在於個體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識,隱性知識以個體內在攜帶的「意會模型」為中心,這些意會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觀點、.價值體系以及幫助人們定義自己的世界的指導原則。隱性知識也包含一些技術因素,包括具體的技能和專門技術以及來源於實踐的經驗。
野中郁次郎也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知識,即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因此很難規范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隱性知識是一種主觀的、基於長期經驗積累的知識,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內容有十分特殊的含義。隱性知識包括信仰、隱喻、直覺、思維模式和所謂的「訣竅」〔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藝)。
隱性知識的概念最早是由波蘭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這一概念,但與波蘭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隱性知識一詞代表的是難於表達的特殊知識,而波蘭尼所指的隱性知識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動為背景的知識,也即一切知識根植於隱性知識。關於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關系,野中郁次郎與波蘭尼的觀點也有差異。有學者說,在野中都次郎看來,二者的關系是『『一個連續體的兩端」,而在波蘭尼看來,則是」同一硬幣的兩面「。
6.下列對波蘭尼關於隱性知識的表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隱性知識是指那些難以用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表述的知識,例如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
B.隱性知識並不是什麼神秘經驗,但要想充分地言說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C.隱性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於領會與重組經驗。
D.隱性知識包含個體內在攜帶的概念、形象、價值體系等,以及幫助個體定義自己的世界的指導原則。
7.下列對野中郁次郎關於隱性知識的表述,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蘭尼的隱性知識概念,但沒有形成他自己獨立的學說。
B.隱性知識的內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義,在極少數情況下可以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
C.隱性知識主要是長期積累的主觀知識,因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D.個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藝和隱喻、直覺及思維模式,都屬於隱性知識的范疇。
8.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波蘭尼認為隱性知識相對於顯性知識具有理論上的優先性,顯性知識根植於隱性知識。
B.波蘭尼強調隱性知識是以理解一切行動為背景的知識,而野中郁次郎則強調隱性知識高度個人化和難於表達的一面。
C.波蘭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認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D.依據本文內容提取三個關鍵詞,應為「波蘭尼」「野中郁次郎」「隱性知識」。
三、〈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文學徐君家傳 [清]魏禧
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1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暮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鄉望公2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餘年。一切徭役皆身經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曰:「此真讀書人。」於是廣義田以資通區,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於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鼎革3初,州郡望人義士多闢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飢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於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於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硎節)
【注】①附學生: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②鄉望公:對徐謙尊父親的尊稱。③鼎革:指改朝換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以科兄弟科:分攤
B.全活甚眾全:全部
C.其女字君從子字:許嫁
D.糾里中壯士為守御糾:聚集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A.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民瑾於道路
B.
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
C.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其庶幾於是者與
D.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現徐謙尊俠義之風的一組是
①君天姿英敏,讀書觀大略
②好施與,矜然諾
③廣義田以資通區
④君歲減廩食以資鄉里
⑤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
⑥每聞盜則挺身出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境中落後,徐謙尊悉心奉養父親,想方設法維持家庭生計,極盡孝悌之義。
B.徐謙尊為人重義輕財,親賢友善。明亡後,他資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義之士,不計個人利害。
C.作者認為,徐謙尊在群盜大起之際,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一方百姓,最終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俠士。
D.文章選用多個典型事例,有敘有議,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
語文第II卷
注意事項:
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1.本卷共11小題,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曰:「此真讀書人。」〔3分)
(2)鄉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恃矣。」(2分)
(3)故鄉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於生民。(3分)
14.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暮春山間【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2分)
(2)《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2分)
(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吾所以為此者,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傳》)
(2) ,眄庭柯以怡顏。(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 往往取酒還獨傾。〔白居易《琵琶行》)
(4)女媧煉石補天處, 。(李賀《李憑箜篌引》)
(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五、(21分)
閱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題。
棗香醉人 洪麗麗
上午接到爺爺的電話,說給我釀了一罐醉棗,讓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爺爺每年都會在棗子成熟的季節,親手挑選出一顆顆飽滿.、紅潤的大棗,蘸上白酒,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黃泥土封住。靜置兩三個月後,待棗香、酒香融為一體,合為一物,才有了今天爺爺釀的醉棗。
八十歲的爺爺和八十二歲的奶奶住在離小城六十公里外的鄉下老家,固執而孤獨地堅守著三間土坯房和一個種著七棵老棗樹的大院子.
奶奶告訴我、棗樹是她嫁給爺爺的第三天上親手種下的,到現在已有六十個年頭了。
坐小城的公交車到村口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了。
雪後的鄉村,色彩單調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蓋在白絨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靜的村莊,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景色。汽車沒停穩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棗樹下佇立著一個人。下車一瞧,原來是奶奶。她正倚靠著一棵彎彎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棗樹,張望著從遠處駛來的汽車。
呼呼的北風,依舊是那樣寒冷、剌骨,不時地吹拂起她額前幾縷花白的頭發,但樹下的她卻像雕塑般一動不動,只有頭上那頂棗紅色的絨線帽在瑟瑟地抖著。
奶奶的個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個大高個,幹活利落,走路飛快。我總要仰著小腦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後面。只是,恍惚間,奶奶竟變成了眼前的模樣;個子矮了,佝僂著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穩了。
「不是打電話不叫你來接我嗎?」我慌忙上前攙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攬在自己身上。
「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嗎?」我問。
「沒犯,別擔心,我們壯實著呢!」奶奶一向報喜不報憂。
走進院子,七棵老棗樹揮舞著光禿先的樹枝,像久違的老朋友般無聲地迎接著我。這七棵老棗樹收藏著我單純而快樂的童年時先……
「奶奶,今年的棗結這么多啊!」八歲扎著兩根羊角辮的我,蹲在九歲哥哥的後面,一邊和奶奶說笑著,一邊用兩只小手胡亂地劃拉著地下被爺爺打落的棗子。
爺爺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揮動著手中長長的打棗竿。一陣疾風暴兩,紅通通、圓滾滾的棗子紛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著,瘋跑著,打賭誰先找到今年最大、
最紅的棗子。五歲的小妹最為老實了,兩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時地檢起兩顆小棗,放進奶奶的大棗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樣,引逗得爺爺和奶奶哈哈大笑。
時光如箭,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
「奶奶,那棵棗樹怎麼歪成這樣了呢?」我問奶奶。
奶奶撫摸著乾枯的樹干說:「唉,這棵棗樹也老了!」記憶中這棵棗樹結的棗子,即便是剛剛點紅,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為解渴、解饞。
雖說是棵棗樹,它的意義於我來說卻是朝夕相處、不離不棄的童年玩伴。春天,頑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來爬去;夏天,撐一個木床,在它綠色庇護傘下納涼;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實;冬天,又把所有積雪堆在它的腳下。它和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構成了我童年美好圖畫中最不可或缺的記憶。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爺爺為這個大家庭日夜操勞著,棗樹發芽、開花、結出最大最紅的棗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滿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棗樹的樹皮翅起甚至開始一塊塊地脫落;一年又一年,爺爺健壯的身體日漸衰弱,棗樹的果實也越來越少。
時間,飛逝的時間,殘酷的時間,把所有一切都改變了。
爺爺、奶奶和棗樹,卻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爺爺正在燒火,鍋台旁擺著早已包好的兩簾餃子.
「怎麼又包鉸子?不怕累著?」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愛吃菜焰的嗎?我和你爺爺常包!」
灶下燒火的依然是爺爺,搶也搶不過他。他總怕我不會燒這種大灶。爺爺呼嚕呼嚕的氣管和吱吱啦啦的風箱一唱一和的,聽得我一陣陣的揪心。
「讓你們搬到城裡就聽話吧,你們這么大歲數了,還住在老家土坯房裡,會叫人笑話我們不孝順的!」我又開始勸奶奶。
「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們不都是在這房子中出生的嗎?」耳背的爺爺顯然是聽到了我的話,像吵架似地嚷嚷著,固執的表情完全是一個三歲小孩子的模樣,令我好氣又好笑。
「不就圖你們有個根,有個老家嗎?」奶奶邊往鍋中下餃子邊說。
我正用勺子攪著下到鍋中的餃子,聽到這兒鼻子一酸。
吃飯時,照例,爺爺、奶奶一個勁兒地勸我多吃。
「別夾了,我都吃飽了,現在都流行減肥,哪有你們孫女這么胖的!」我誇張地比畫著。
「咱可不減,把胃都減壞了!」他幾乎是對著我吼了。
我要走了,爺爺讓我捎上那一罐醉棗。「這七顆棗樹真是老了,今年才結了半筐棗子!」我聽到了他喉嚨里發出兩聲似有似無的嘆息聲,很輕很輕,卻只好裝作沒有聽見,低頭快步地走出家門。
還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車,患氣管炎的爺爺不常出門,無論是誰送回老家,總是奶奶送出屋門,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個沒有老家的人是沒有根的。爺爺和奶奶就像這院中七棵老參樹的根,鐵鑄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棗,他們用生命培育出的兒女像極了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紅棗,所以不論我們的外表多鮮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離開這深深紮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脈的生命之根——哪怕他們走了一段崎嶇難行的人生路,耗盡了全部心血、力氣,只剩下了風燭殘年的軀殼。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車,汽車緩緩開動,我慢慢地遠離了老家,最後消失在我視線里的是奶奶那頂棗紅色的絨線帽。
我緊緊地捧著那罐醉棗,不禁陶醉在了那濃濃的棗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選文有刪改》
16.文中插敘「童年打棗」的場景有什麼作用?〈4分)
17.「哎,這棵棗樹也老了!」這句話表達了奶奶怎樣的情感?(3分)
18.請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6分)
19.本文標題為「棗香解人」,有人認為也能以「根」為標題,你認可哪一個?請闡明理由。(4分)
20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描寫雪後鄉村的荒涼寒冷,是為了突出爺爺奶奶堅守老家的可貴品質。
B.奶奶說他們很壯實,經常包餃子,這都是為了不讓「我」擔心,寬慰「我」而說的。
C.文章結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頂棗紅色的絨線帽,首尾呼應,表現了「我」對爺爺奶奶的依依不捨之情。
D.爺爺是個固執的倔老頭,跟「我」說話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後是和奶奶一樣的對孫輩的關心體貼。
E.文章在塑造爺爺奶奶形象時運用了細節描寫、心裡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手法。
六、(12分〉
21.《棗香醉人》這篇文章引發我們對廣受社會關注的「空巢老人「問題的思考,請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自選角度,限80?100字.(7分)
22.閱讀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5分)
「丟手絹」是幾代人童年時的游戲,多少小朋友學會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絹。現在的你還有手絹嗎?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經不知道手絹為何物,紙巾的泛濫幾乎讓「手絹」成了只存在於詞典中的一個詞,「美麗天津·重拾手絹行動」倡導大家:少用紙巾,多用手絹。
活動主題:把丟掉的手絹檢起來
宣傳語:撿起的是童年記憶留下的是綠樹藍天。
生活中還有什麼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價值的東西正在離我們遠去?為了留住它,請你策劃一個小活動,擬出活動主題和宣傳語。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許將來有這么一天,我們發明了一種智慧晶元,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無一不知,天文地理無所不曉。比如說,你在心裡默念一聲「物理」,人類有史以來有關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紛紛浮現出來,比老師講的還多,比書本印的還全,你逛秦淮河時,脫口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旁邊賣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說「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慈祥地告訴你,這首詩的作者是劉禹錫,這時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小女孩搶著說,詩名《烏衣巷》,出自《全唐詩》365卷4117頁……這將是怎樣的情形啊!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聯想或思考?請就此寫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
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作文評分表
等級
類別
一等
(20~17分)
二等
(16?12分)
三等
(11~7分)
四等
(6?0分)
內容(20分)
表達(20分)
特徵(20分)
無標題、錯別字、字數不足、標點錯誤減分
2014年高考語文天津卷參考版
注意:本答案為試做答案,非標准答案,僅供參考,歡迎指正錯誤。
1、【答案】A
【解析】B、取締dì,疾風勁jìng草;C挾xié持;D扣人心弦xián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A。
2、【答案】C
【解析】A鼎力相助,B遴選,流光溢彩;D天網恢恢。
考點: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能力層級為識記A。
4、【答案】C
【解析】A「激發潛能」和「能否」一面對兩面;B主謂搭配不當,應在「鑄制「後面加「的」;D語序不當,應將「僅僅」放在「理解」前。
考點: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6、【答案】A
【解析】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不全是隱性知識。
7【答案】D
【解析】A野中郁次郎「沒有形成他自己獨立的學說」錯;B隱性知識「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C強加因果。
8【答案】C
【解析】在野中郁次郎看來,二者的關系是『『一個連續體的兩端」,而在波蘭尼看來,則是「同一硬幣的兩面」。
12【答案】D
【解析】「有敘有議」錯,應為「先敘後議」。
13、【答案】(1)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是真正的讀書人。」(2)鄉里的人都嘆息流淚說:「這個人死了,我們這些人沒有依靠的人了。」(3)所以鄉邑中有好的義士,足以來彌補朝廷治理(的不足),補救宰相和相關官員的缺失,對老百姓有功勞。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答案】(1)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啼叫上。
(2)①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動靜結合。
(3)《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
15【解析】(1)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2)引壺觴以自酌(3)春江花朝秋月夜(4)石破天驚逗秋雨(5)其孰能譏之乎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6【答案】
【解析】作用從內容(強調重點、手法、情感)和結構(對題目、上文、下文結尾)兩方面回答。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答案】
【解析】這種情感是對棗樹、自身、世事的感嘆,是對時間的感嘆。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8【答案】
【解析】賞析從修辭、句式特點、句子含義等方面著手。修辭用排比、類比,主要表達對爺爺奶奶日夜操勞衰老的感傷。
19【答案】
【解析】「棗香」是線索,結構全文,渲染氛圍;運用比喻寫爺爺奶奶對我的影響。「根」運用比喻,點明主題——對爺爺奶奶為兒女日夜操勞、耗盡自身的贊頌。認為哪一個好均可。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20【答案】A、E
【解析】A不是突出堅守鄉村的可貴品質,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現了爺爺奶奶對「我」的關愛。E沒有心理描寫。
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陳鍾林建議建立專門針對老人群體的保障制度,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要想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須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機制,從「社會保障」向「社會福利」過渡。目前,我國已經有部分地區實行「居家養老」,即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空巢老人」提供免費服務。但這些服務多數仍限於生活層面,還不能給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從業人員缺少培訓,服務質量不高。「完善居家養老模式,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這些都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的積極措施。」陳鍾林認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長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應轉變觀念,減少對子女的依賴
老人要從思想上改變,接受新的生活觀念。老人退休以後,要建立新型家庭觀念減少對子女的依賴,合理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將生活重心轉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運動或文藝上面。適當減少對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對他們的期盼值進而達到對子女的依戀充實孤獨老人生活。充實老人生活,找到代替角色。老年生活本就枯燥無味,老人要適當的調節生活樂趣,增加生活情趣,平時可以培養新的愛好,建立新的人際22【答案】地雷陣游戲:用繩子在一塊空地圈出一定范圍,撒滿各式玩具(如娃娃、球等)作障礙物。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指揮,另一人蒙住眼睛,聽著同伴的指揮通過地雷陣,過程中只要踩到任何東西就要重新開始。指揮者只能在線外,不能進入地雷陣中,也不能用手扶夥伴。通過游戲,提高人與人的信任感
活動主題:讓我帶你趟地雷
宣傳語:趟過地雷陣,增強信任感
23【解析】這道作文題類似於1999年高考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在審題上,要將「情形」想像出來,變成陳述句。在立意上可以談擁有智慧晶元的好處,也可以談擁有智慧晶元的壞處——單純記憶,難於創造;失去個人個性……在文體選擇上,記敘文比較好操作,寫科幻文注意一定要立足現實,適當想像,不能憑空亂想。但也可以寫議論文,談自己不願擁有智慧晶元的理由。也可以寫書信、病情診斷書、調研論文等新文體。在選材上要化大為小,寫智慧晶元在身邊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盡量不要選擇大而空的科學家等自己不熟悉的場景。
⑺ 06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的翻譯
四川卷
樊英字季齊,是南陽魯陽人。年少時從師三輔學習,而且熟知五經。隱居在壺山南麓,求學的人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里。州郡官府曾先後多次徵聘他出來當官,他不應命。朝廷公卿大臣薦舉他為賢良、方正、有道,他都不肯動身。安帝年初,樊英被征為博士。至到建光元年,安帝又從公車賜策書徵召,徵召樊英和同郡的六個人,樊英在內的四人一同沒有去。永建二年,順帝又賜書非常禮敬地黑色的幣帛徵召樊英,樊英堅定地用病重的理由推辭了。詔書嚴厲譴責州郡官府辦事不得力,於是州郡官府把樊英抬到車上上路。樊英不得已,來到京都洛陽。到洛陽後,樊英又稱病不肯起床,於是,用轎子強行將他抬進宮殿,但他還是不肯屈從。皇帝非常生氣,對樊英說:「我能夠讓你生,能夠殺了你,能使你富貴,能使你低賤,能讓你富有,能讓你貧窮,你憑什麼敢怠慢我的命令?」 樊英說:「我受命於天。活著用完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天命啊;死了不能活下去,也是天命啊。陛下怎麼能讓我生,怎麼能讓我死呢?我見到暴戾的君王就象見到了仇人,在他的朝廷做官我尚且不肯,又怎麼能得到富貴呢?即使是處於貧民的行列,居住在簡陋的房屋之中,我也安逸地活的自得其樂,不交換封地,又怎麼算活的低賤呢?陛下又怎麼能讓我富貴,讓我低賤呢?不合利益的俸祿,即使非常優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實現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也不厭棄。陛下怎麼能使我富貴,怎麼能使我貧窮呢!」皇帝不能使他屈服,就敬重他的名節,讓他出去,到太醫處養病,每月送給羊和酒。至四年三月,安帝又特地為樊英設立講壇,用對師傅的禮儀對待他,請教詢問朝廷大政的得失。樊英不敢推辭,被授予五官中郎將的官職。數月之後,樊英又聲稱病重,安帝下詔,將他任命為光祿大夫,准許回家養病。樊英剛接到詔書時,大家都認為,他一定不會貶抑自己的志氣,而去應命。可是,後來他在應對皇帝的提問時,沒有什麼奇謀遠策,大家都很失望。當初,河南人張楷和樊英同時接受徵聘,他對樊英說:「天下只有兩條路,即出仕和隱退。我先前認為,如果你應召出仕,一定會輔佐君王,拯救百姓。然而你當初不惜一非常寶貴的生命,使君王發怒。等到你做官受俸祿之後,卻又聽不到你匡時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與隱退都沒有根據了。」 穎川陳?年少時跟從樊英學習。樊英曾經得了疾病,妻子派婢女去看望他,樊英下床回答拜的禮儀。陳?對此感到很奇怪,就詢問樊英。樊英說:「我的妻子是齊人,供奉祭祀,沒有不禮貌回答的。」他的恭敬慎重就象這樣。享年70多歲,死在家裡。
反正也翻了,不要浪費嘛
不用翻的,對不對啊
⑻ 2008天津高考文言文閱讀 譯文
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生的。」現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現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現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所以諸侯不相愛,就必然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
既然這樣,那麼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所以諸侯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所以仁者稱贊它。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難辦而迂闊的事。」墨子說道:「天下的士君子們,只是不能辨明兼愛的益處、辨明兼愛的原故。現在例如攻城野戰,為成名而殺身,這都是天下的百姓難於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歡,那麼士眾就能做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之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隨即損害他。實行這種兼愛有什麼困難呢?只是由於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從前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收著氣然後才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飢瘦得)面有深黑之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後)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後),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餘。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所以墨子說道:「象少吃飯、穿壞衣、殺身成名,這都是天下百姓難於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歡它,那麼士眾就能做到。何況兼相愛、交相利是與此不同的(好事)。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麼難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
然而現在天下的士君子們說:「對!兼愛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於事,就象要舉起泰山越過黃河、濟水一樣。」墨子說道:「這比方不對。舉起泰山而越過黃河、濟水,可以說是強勁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沒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相比則是完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時的聖王曾做到過。」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古時大禹治理天下,西邊疏通了西河、漁竇,用來排泄渠水、孫水和皇水;北邊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黃河中的厎柱山分流,鑿開龍門以有利於燕、代、胡、貉與西河地區的人民。東邊穿泄大陸的迂水,攔入孟諸澤,分為九條河,以此限制東土的洪水,用來利於冀州的人民。南邊疏通長江、漢水、淮河、汝水,使之東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於荊楚、吳越和南夷的人民。這是大禹的事跡,我們現在要用這種精神來實行兼愛。從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象太陽象月亮一樣,射出的光輝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國而欺侮小國,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鰥寡孤獨,不倚仗強暴勢力而掠奪農夫的糧食牲畜。上天眷顧文王的慈愛,所以年老無子的人得以壽終,孤苦無兄弟的人可以安聚於人們中間,幼小無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這是文王的事跡,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從前武王將祭祀泰山,於是陳述說:「泰山!有道曾孫周王有祭事。現在(伐紂的)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遺民及四方少數民族。即使是至親,也不如仁人。萬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當。」這是說周武王的事跡,我們現在應當用這種精神實行兼愛。
所以墨子說道:「現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內心確實希望天下富足,而厭惡其貧窮;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其混亂,那就應當全都相愛、交互得利。這是聖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