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考文言文比較閱讀中分析異同題
有,二者求同存異,先說相同點,再議論不同點。要比較兩者的寫法,角度,內容之後再答題。立意要正確,分析要到位得體,說理要准確。這樣你的分就不會低。絕對經驗。我就這么過來的。我曾經是語文課代表。絕對的經驗!!!
② 中考文言文字詞解釋對比閱讀怎麼做
③ 中考文言文比較閱讀[煉鋼]
( 樓下的是看的我的) 比較閱讀是近幾年興起的中考閱讀新題型。比較閱讀是將兩篇或兩篇以上,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文章,加以對比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將其有關內容不斷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這樣既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使認識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別,把握特點,提高鑒賞力。比較閱讀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系統化、條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這對以後課外閱讀中如何很快地處理眾多繁雜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隨著中考改革的不斷深入,用比較閱讀的形式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題目越來越多。在新課程強調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今天,重視比較閱讀考查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考題回放] (浙江省金華市2003年中考題)
三、文言文閱讀(共22分。第20、21題各3分,其他每題4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20—25題。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與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繚仕①於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四維④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
注釋:⑴仕:舊稱做官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狹窄淺薄。⑷維:維系。引申為輔助。⑸弼:糾正。
20.下面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引進) B. 其義可乎(義務)
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 晏子逐之(他,指高繚)
21.下面句中加點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C. 使子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
(1) 然則何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
23. [甲]文中楚王為什麼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乙]文中「左右」為什麼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24. [甲]文中晏子為什麼要說自己是一個「不肖者」?
〔乙〕文文晏子中為什麼要說自己是一個「仄陋之人」?
25. 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比較閱讀方法]
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是「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指通過比較閱讀,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的共同的特點,揭示一般規律;同中求異則是從現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達的內容,找出各自的個性,揭示個性特徵。考生在比較閱讀中可以激發思維的創造性。比較閱讀是一種相當復雜的積極思維的過程,同學們在考試時可以分三步進行:
1、 認真閱讀文言語段,整體把握文言語段的主要內容。先瀏覽全文,明確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著排除不需要翻譯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關系,以便能更准確地理解。
2、 認真分析題目要求和比較的內容,反復閱讀相關文字,逐項進行「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比較時要根據文言語段、題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況,進行分析。如在回答詞義、句意及用法時,要從與之相關的語句分析和試題的考查點入手,找准答題的切入點。同時要注意文段的出處、注釋、備選備答項的相互聯系,尋找突破口。這樣可以化難為易,事半功倍。
3、 聯系全文,整體分析,按題目要求,將比較閱讀的結果用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答題時盡量用上原文原句。並注意知識的遷移、拓展和創新 。
[解題思路點撥]
第20題和第21題都是積累題,考查平時積累的文言知識,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解釋文言實詞,必須考慮詞的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並聯繫上下句來理解。這兩題都是選擇題,要學會先運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選項。
第22題是翻譯題。文言文的翻譯要遵循三個原則:「信」(忠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達」(翻譯出來的現代文表意通要明確、語言要流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採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准確表達出來)。 翻譯的方法有①「留」(保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等照錄不翻譯)、②「補」(增補應補出的省略成分)、③「刪」(刪除不譯的詞)、④「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④「調」(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第23、24題都是閱讀理解題,考查對文段中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文段中某個詞或某句話究竟為何意,一定要緊扣全文的題旨,弄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說話者說話的語境和的目。如第23題[甲]楚王說話的語境是:楚王想讓晏子從小門入從而羞辱晏子的計謀失敗後,對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說的。再聯系當時楚國強齊國弱的背景,答題的准確率就高。能用原文原句回答的,盡量用原文原句回答,如第23題的[乙]題。
第25題閱讀評價題,是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評價人物必須結合人物的言行,篩選文段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顯然,甲乙兩文的作者對晏子的言行都持肯定態度,表達贊美之情。甲文重於晏子「對外」的說話藝術,乙文重於晏子「對內」的用人藝術。
[參考答案]20.B 21.C 22.(1)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派你當使臣呢?(2) 現在他侍奉我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糾正過我的過失,所以要辭退他。 23.[甲]文:楚王意在惡意侮辱齊國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24. [甲]文:說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駁、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責高繚未好好扶助自己(或為了說明辭退高繚的原因)。 25. 是一個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賞罰分明,任免有方的人。
[能力提升操練]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1—6題
[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 人有賣駿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②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言。願子還③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④之賈。」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戰國策·燕策二》)
[注釋]①比:連續,接連。②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
③還:音義同「旋」圍繞,繞圈子。④朝(zhao )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釋下列句中加「△」的詞語。
(1) 才美不外見( ) (2)願子還而視之 ( )
△ △
(3)不以千里稱也 ( ) (4)去而顧之 ( )
△ △
2.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其真不知馬也。
(2),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話是
[乙]文介紹這匹駿馬「一旦而馬價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話是
實際上這都證明了[甲]文提出的 這一觀點,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
4. 我們常以「千里馬」比喻 。
5. 這兩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參考答案] 1、(1)通「現」,顯現 (2)您(你) (3)用 (4)代「駿馬 」 2、(1)(其實是)他不識千里馬啊。 (2)連續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過。 3、[甲]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乙]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4、有才能的人。或人才 6、說明要善於發現人才,善於選用人才;說明權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權威,要注重實踐等等。
④ 中考文言文岳陽樓記能與哪個作對比閱讀以及題
醉翁亭記北宋歐陽修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選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D (2分)A.環滁/皆山也 B.而樂/亦無窮也
C.負者/歌於途 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命名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晦:暗
(3)行者休於樹 於:在
(4)臨溪而漁 漁:捕魚
3、用現代漢浯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於山水之間啊。(2分,准確譯出「意」的含義記1分,語句通順記1分。)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2分,准確譯出「樂其樂」的含義記1分,語句通順記1分。)
4、作者被貶滁州知州,自號「醉翁」。細讀文章,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真實意圖是什麼?(2分)
表達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寄情山水」「與民同樂」各1 分。)
燕山區(09北京市)
5、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1分)
A.臨溪而漁 身臨其境
B.山間之朝暮 暮色蒼茫
C.雜然而前陳 推陳出新
D.觥籌交錯 一籌莫展
6、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1分)
(1)雲歸而岩穴暝 暝:昏暗
(2)佳木秀而繁陰 秀:滋長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翻譯:早晨到這里遊玩,傍晚回去,欣賞四季不同的景色,樂趣是無窮盡的啊。
8、用簡潔的語言歸納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名之者誰 取名(命名、題名、起名)
(2)野芳發而幽香 香花(花)
(3)朝而往,暮而歸 傍晚(黃昏、晚上)
(4)弈者勝 下棋
10、下列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C )
A、作亭者誰(的人) B、山間之四時也(的)
C、行者休於樹(從) D、頹然乎其間者(他們,他們的)
1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之意僅在於山水之間嗎?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僅在於山水之間,還在於宴酣之樂、樂人之樂。
或:醉翁之意不僅在於山水之間,還在於與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