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京劇為話題的作文
我最喜歡的戲劇是京劇,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京劇更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1960年,周總理曾在北京新街口總政排演場觀看京劇《霸王別姬》。戲劇開始,劉邦發兵攻打項羽。群臣紛紛勸諫,項羽不聽。總理說:「一人言堂。」項羽回到皇宮,虞姬又規勸,項羽還是不聽。總理說:「一家之長。」當演到項羽孤軍陷入設好的埋伏時,總理道:「一籌莫展。」當虞姬備酒安慰項羽時,總理說:「一曲輓歌。」四面楚歌,漢兵將至,虞姬拔劍自刎,全場劇終時,總理又說:「一敗塗地。」總理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項羽失敗的全過程,堪稱妙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B. 關於京劇的作文
京劇藝術誕生二百多年以來,在燕趙大地上經歷了發展繁榮的過程。從傳統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農夫漁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節振國》、《八一風暴》、《戰洪圖》以及《沙家浜》、《紅燈記》、《平原作戰》等歌頌當代英豪動人事跡的現代京劇,京劇這門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在燕趙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源遠流長的國粹藝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萬壽,江南徽班沿水道、陸道進京,參加慶祝活動。途經河北,演於水陸碼頭,隨即將二簧帶入河北境內。此後皮簧逐漸在京、津、河北一帶流行。同治年間,河北鄉間出現皮簧子弟會,從同治到光緒年間,有許多河北梆子演員兼習皮簧,皮簧藉助梆子的勢力流向河北民間,光緒十七年(1891年),田際雲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兩下鍋」的演出方式,許多戲班爭相效法。從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國初期,京劇在河北境內的專業劇團數量已達五十多個,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劇團。1953年後,京劇不再與其他劇種合演。1966年以後,河北省京劇院、唐山市京劇團和張家口市京劇團都在全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十年動亂」期間,一些地方戲劇團,迫於形勢紛紛改習京劇,但所演劇目僅有八出樣板戲。然而業余京劇團和票社卻遍布全省城鄉。
京劇傳入河北後,對河北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京劇的劇目、化妝、服裝、表演程式、音樂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河北的地方劇種。
繁榮發展的創作和演出
伴著共和國的腳步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作、演出過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40年代末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曾觀看過該團演出的《花木蘭》、《三岔口》、《打焦贊》、《借東風》等劇目。
建國後至1978年底,河北省京劇院始終堅持為群眾創作演出。該團演出的《梁紅玉抗金兵》、《三打祝家莊》、《血淚仇》等戲曾轟動一時。《戰洪圖》、《八一風暴》、《沙家浜》、《紅燈記》、《杜鵑山》等戲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改革開放後一些老戲重新在京劇舞台上演,《逼上樑山》經省京首演後,場場爆滿。其中《秦英征西》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巡迴演出300多場,觀者如雲。
我省地方京劇團先後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好戲,主要有:唐山市京劇團創作改編的《節振國》、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創作改編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橋頭鎮》、張家口市京劇團改編演出的《八一風暴》等。這些劇目曾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反響,其中《節振國》曾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戲曲片。
名角薈萃的演員陣容
自皮簧戲發展成京劇之後,全國各地的京劇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藝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二奎、蓋叫天、李萬春、郝壽臣、尚小雲、荀慧生、李少春、李桂春(小達子)、姜妙香、張世麟等均系河北人。河北省的武戲演員在全國的影響頗大。
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時期均有一批著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如宋德珠、貫盛習、羅蕙蘭、安榮卿、郭景春、祝元昆、肖月珠等都是享譽省內外的知名演員。其中出生於京劇世家的貫盛習嗓音洪亮,武功扎實,做工穩健。他主演的《雙投唐》、《定軍山》、《失空斬》以及現代戲《紅旗譜》、《戰洪圖》等在當時反響很大。
「四大須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曾工作過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即現在石家莊市京劇團的前身,1957年至十年動亂之前,奚嘯伯先生偕該團演員在石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劇《失空斬》、《白帝城》、《范進中舉》、《將相和》等,盛況空前,奚嘯伯先生還帶團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山東、東北等地巡演,每到一地都在當地引起轟動。在此期間,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引進了一批來自榮春社和中華戲校科班出身的演員,像高永琪、楊玉娟、時榮章等,當時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可謂實力雄厚、聲望一流。
原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正西在回憶這一階段我省京劇院團的發展情況時介紹說:從建國後至1978年年底,我省的京劇藝術經歷了兩個從恢復到發展的時期,一次是建國後到「十年動亂」之前,一次是「十年動亂」結束後。這期間全省各地京劇院團除恢復改編了一批傳統戲之外,還新創或排演了《節振國》、《八一風暴》、《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現代戲,都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在的潮流社會,許多青年人都注重時尚,對戲劇之類的毫不知曉。大多都是老人知道,是他們在默默關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京劇。
我原來是不喜歡京劇的,何談失去贊美他了,討厭還來不及呢。我「愛」上京劇是受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電視上傳來京劇的聲音,他們就馬不停蹄的趕來觀看。慢慢的,我也發先我喜歡上了京劇,發現了在那之間存著許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京劇從古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京劇表演者的臉上總塗一些顏色,當然了:每種顏色以象徵人的性格和特質,命運和角色。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慢慢去體會,它耐人尋味,韻味醇厚。
許多的人認為京劇的節奏慢,就像搖籃曲似的催人入睡。其實也不錯,但這都是根據劇情來定的。有慢的,反之,也有快的,那速度驚人,沒有字幕你是聽不出他在唱什麼。
說了這么多,其實是說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你去體會,快來了解京劇吧,不讓你就真的
C. 那京劇真讓我激動 作文800字
某日跟著家裡人一起聽京劇,雖然聽不懂,但聽著鑼鼓傢伙敲著,演員穿紅戴綠有內說有容唱也挺好玩的。
聽不懂唱段就看字幕,當演員唱到"他三弟翼德威風有,丈八蛇矛貫刺咽喉,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一聲水倒流"一下子被吸引。這就是自己從小喜歡讀的《三國演義》啊,京劇竟然用如此精練的唱詞把蜀國大將的事跡表現出來。而且酣暢淋漓,盪氣回腸.
後來還看過巾幗英雄梁紅玉,精忠報國的岳飛,才明白,原來通過京劇可以了解了很多歷史,了解傳統的仁義禮智信。。。
聽過以後,也想哼唱幾句,感到比唱歌難得多。由衷地感到京劇博大精深,不論什麼藝術形式,都是有說無唱,有唱沒舞,有舞沒打,而且回味無窮。
寫了個大概,樓主再改改吧。
D. 關於京劇的作文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京劇則產於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國粹」京劇的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眾長,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的戲劇情節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敘事過程中展現優美,它不用緊張、激烈、刺激的劇情吸引觀眾;京劇的音樂伴奏是安穩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給人一種天衣無縫的安穩感覺;京劇的表演風格是安詳的,既不過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嘆,從不強調暴力和血腥。
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才能安坐戲劇舞台「國粹」的王座安然不動!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遺憾的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對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看「超女」……他們並不喜歡聽戲劇,更不要說看我國的「國粹」——京劇了。很多人都認為京劇和無聊,很老土,不如現在的音樂那麼有趣,那麼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聽戲劇,而拋棄了我們的「國粹」,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劇,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
E. 我的理想是唱京劇作文800字不要敘述文、散文,要事情起因和過程。
我大概受童年時代家鄉戲的影響和熏染,非常喜歡「文革」時興起的京劇。原來社會上時興的豫劇、呂劇、黃梅戲等被當成「四舊」,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便是京劇唱腔五個革命樣板戲。1968年秋季,我所在的坦克部隊從徐州移防到內蒙,我任連隊副指導員,專抓文娛宣傳工作,我帶頭學唱京劇,並帶領大家學唱京劇《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中的唱段。我們置身內蒙大草原,胸懷保衛祖國北部邊疆的豪情壯志,把雄壯嘹亮的歌唱傳遍軍營、行軍路上和訓練場地。
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在廣播和舞台上唱的全是京劇樣板戲,我對唱京劇的興趣有增無減,時常在公開場合閃亮登場。有時在開會前先唱一段京劇,活躍一下會場氣氛。我最拿手的便是《智取威虎山》「定計」中的那段唱。平時,我還喜歡一人獨自學唱。騎著自行車走在路上,邊走邊唱,入痴入迷,有時騎過了頭還不知道。為了提高水平,還隨著收音機和電視機的節拍學唱。
京劇是國粹,是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隨著時代的潮流,京劇得到振興和全面發展。京劇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我來說,只是喜歡而已,尤其是對傳統京劇的流派、唱腔、板眼等更是門外漢。但是傳統京劇的劇情和唱腔常吸引著我。如京劇《洪羊洞》楊延昭以敘事的情緒唱道:「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我也征服了塞北西東,封過到節度使皇王恩重……」楊延昭的唱腔充滿深沉、滄涼,是心理病態的釋懷。
在京劇《野竹林》中,林沖在草料場倖免火燒,聯想遭遇,面對蒼天的那段唱,充滿了憤懣和遺恨,令人同情。
京劇《貴妃醉酒》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拿手好戲,演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相約,在百花亭飲酒賞月。但明皇於中途爽約,駕轉西宮,貴妃頓生幽怨,借酒澆愁,不覺酩酊大醉,最後悻悻回宮。情節並不復雜,可是把一個深宮貴妃的種種情態和從得意到失寵的心理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貴妃醉酒》層次分明,細致入微她刻畫了貴妃心理狀態的微妙變化。特別是運用唱、念交插和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把人物內心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F. 中國京劇作文
現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歡京劇,可我對京劇卻十分感興趣。 我對京劇感興趣都是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他們酷愛京劇,只要電視里有京劇節目,如《九州戲苑》之類的,他們總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發現,京劇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 可說實在的,我對京劇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劇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劇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為一談,甚至有時統稱她們為「小旦」。完整的戲我只看過三部:《秦香蓮》、《九江口》、《九道本》。現在文藝節目或是綜藝晚會中所演出的京劇,大多是名劇名段,像這樣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較喜歡的是《鎖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蘇三離了洪洞縣」一段。 有人認為京劇節奏慢,聽著不耐煩。其實不然,京劇節奏感強,速度有快有慢,但這都是根據劇情而定的。快,快得讓你聽都來不及聽,還沒弄明白是什麼意思,它已經唱過去了。像《秦香蓮》中「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電視機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話,那是根本聽不清的。為什麼這樣快呢?就是為了表達包公憤怒的感情和急於讓陳世美認下秦香蓮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個字拖半分鍾的音。像《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唱詞多慢啊,這是為了體現楊貴妃那雍容華貴的氣質和失落的心情。 總之,京劇藝術極富魅力,只要細細鑒賞,就能發現無窮無盡的妙處來。我會繼續看京劇、研究京劇的,並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劇,喜愛京劇。
G. 作文:家裡老人愛好京劇800字左右
也許是因為家庭熏陶吧,我的爺爺、奶奶都喜歡京劇。小時候的我經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自然也愛上了京劇。每當看到電視上的京劇歌唱家粉墨登場,我就興奮地跟著他們做動作,唱戲詞,好像我才是這個舞台上的主角,驕傲極了。
等到稍大一些,便對京劇有了較深的思索。你看那些京劇演員,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便表現出了復雜的情感。你看,那一個身穿粉紅綢衣的女子,慢慢向前走著,不,應該說是飄,那動作那麼輕柔,那麼優雅,忽然一轉,把水袖輕輕一拋,秀眼一瞟,便表達出了待字閨中少女害羞的情感,「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這個動作,是再合適不過了;再看,這一個穿著黑色、有寬大衣袖的老年男子,怒目圓睜,捋著自己的白鬍子,嘴裡不斷「哇哇」地叫著,便輕松地讓觀眾感受到他的憤怒;還有那鼻頭上抹著一塊白粉的小花臉,眉毛一耷拉,嘴角一上揚,笑聲一拋出,就表明他又得到什麼好處或辦了什麼損人利己的事兒了!你瞧,這京劇里的人物多有意思呀!
漸漸地,我開始學會從整體看京劇。我發現,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一場京劇,比那單觀個人的著裝唱腔還要有意思:一場好戲之所以被稱為好戲便是因為故事情節曲折離奇,人物角色豐富生動。也許就是有陰、有明、有寬容、有自私的多樣化特點,才讓京劇屹立東方!
在如綴滿寶石的京劇天空里,我最喜歡的那顆是由程派傳人遲上秋主唱的「鎖麟囊」,這個劇目的情節十分感人,女主人公的善良、坎坷經歷讓我為之動容,小丫環的誇張動作讓我發笑,雖然情節曲折,但結局卻美滿的讓人叫好,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網路文庫
2017廣東卷滿分作文:我愛京劇 共享文檔
2017-08-09 2頁 2.13分 網路文庫 用App免費查看
我愛京劇
也許是因為家庭熏陶吧,我的爺爺、奶奶都喜歡京劇。小時候的我經常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自然也愛上了京劇。每當看到電視上的京劇歌唱家粉墨登場,我就興奮地跟著他們做動作,唱戲詞,好像我才是這個舞台上的主角,驕傲極了。
等到稍大一些,便對京劇有了較深的思索。你看那些京劇演員,一個動作,一個手勢便表現出了復雜的情感。你看,那一個身穿粉紅綢衣的女子,慢慢向前走著,不,應該說是飄,那動作那麼輕柔,那麼優雅,忽然一轉,把水袖輕輕一拋,秀眼一瞟,便表達出了待字閨中少女害羞的情感。
京劇,從水袖翻飛的優雅中,拋給我一串多彩的人生之珠……
H. 京劇作文
京劇藝術誕生二百多年以來,在燕趙大地上經歷了發展繁榮的過程。從傳統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農夫漁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節振國》、《八一風暴》、《戰洪圖》以及《沙家浜》、《紅燈記》、《平原作戰》等歌頌當代英豪動人事跡的現代京劇,京劇這門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在燕趙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華章。
源遠流長的國粹藝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萬壽,江南徽班沿水道、陸道進京,參加慶祝活動。途經河北,演於水陸碼頭,隨即將二簧帶入河北境內。此後皮簧逐漸在京、津、河北一帶流行。同治年間,河北鄉間出現皮簧子弟會,從同治到光緒年間,有許多河北梆子演員兼習皮簧,皮簧藉助梆子的勢力流向河北民間,光緒十七年(1891年),田際雲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兩下鍋」的演出方式,許多戲班爭相效法。從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國初期,京劇在河北境內的專業劇團數量已達五十多個,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劇團。1953年後,京劇不再與其他劇種合演。1966年以後,河北省京劇院、唐山市京劇團和張家口市京劇團都在全國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十年動亂」期間,一些地方戲劇團,迫於形勢紛紛改習京劇,但所演劇目僅有八出樣板戲。然而業余京劇團和票社卻遍布全省城鄉。
京劇傳入河北後,對河北地方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京劇的劇目、化妝、服裝、表演程式、音樂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河北的地方劇種。
繁榮發展的創作和演出
伴著共和國的腳步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作、演出過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40年代末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曾觀看過該團演出的《花木蘭》、《三岔口》、《打焦贊》、《借東風》等劇目。
建國後至1978年底,河北省京劇院始終堅持為群眾創作演出。該團演出的《梁紅玉抗金兵》、《三打祝家莊》、《血淚仇》等戲曾轟動一時。《戰洪圖》、《八一風暴》、《沙家浜》、《紅燈記》、《杜鵑山》等戲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改革開放後一些老戲重新在京劇舞台上演,《逼上樑山》經省京首演後,場場爆滿。其中《秦英征西》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巡迴演出300多場,觀者如雲。
我省地方京劇團先後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好戲,主要有:唐山市京劇團創作改編的《節振國》、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創作改編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橋頭鎮》、張家口市京劇團改編演出的《八一風暴》等。這些劇目曾在全國產生較大的反響,其中《節振國》曾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戲曲片。
名角薈萃的演員陣容
自皮簧戲發展成京劇之後,全國各地的京劇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藝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二奎、蓋叫天、李萬春、郝壽臣、尚小雲、荀慧生、李少春、李桂春(小達子)、姜妙香、張世麟等均系河北人。河北省的武戲演員在全國的影響頗大。
河北省京劇院在不同的時期均有一批著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如宋德珠、貫盛習、羅蕙蘭、安榮卿、郭景春、祝元昆、肖月珠等都是享譽省內外的知名演員。其中出生於京劇世家的貫盛習嗓音洪亮,武功扎實,做工穩健。他主演的《雙投唐》、《定軍山》、《失空斬》以及現代戲《紅旗譜》、《戰洪圖》等在當時反響很大。
「四大須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曾工作過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即現在石家莊市京劇團的前身,1957年至十年動亂之前,奚嘯伯先生偕該團演員在石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劇《失空斬》、《白帝城》、《范進中舉》、《將相和》等,盛況空前,奚嘯伯先生還帶團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山東、東北等地巡演,每到一地都在當地引起轟動。在此期間,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引進了一批來自榮春社和中華戲校科班出身的演員,像高永琪、楊玉娟、時榮章等,當時的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可謂實力雄厚、聲望一流。
原省文化廳副廳長王正西在回憶這一階段我省京劇院團的發展情況時介紹說:從建國後至1978年年底,我省的京劇藝術經歷了兩個從恢復到發展的時期,一次是建國後到「十年動亂」之前,一次是「十年動亂」結束後。這期間全省各地京劇院團除恢復改編了一批傳統戲之外,還新創或排演了《節振國》、《八一風暴》、《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現代戲,都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I. 京劇的作文600字
京劇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大量吸收當時在北京流行的崑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同時又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
古徽州的戲曲活動比較早,明代中期已呈勢頭。歙人,嘉靖年間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他雖身任武職,也作文,也寫詩,尤擅長雜劇,著有《高唐夢》、《五湖游》、《洛水悲》等歷史劇,在徽州一帶上演盛行。進入清代,徽州的戲曲活動更是方興未艾,其主要是與徽州的「處者以學,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業資本和豪紳巨族於一身的思想有關,在發展徽商經濟的同時,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大發展,寓教於樂之中。
徽劇的形成,是在徽腔與青陽腔結合的基礎上,同亂彈、吹腔交流融合,並受崑腔的一定影響,才有了徽班與徽幫。當時著名的有慶升、彩慶、同慶、陽春等四個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轟動京師。後又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演變為京劇。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 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 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凈(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滿意望採納,謝謝!
J. 京劇作文
我愛京劇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每當我唱起這個《唱臉譜》選段時,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劇,一個有200多年歷史的劇種;一個經歷了幾代大師發展、改革、創新,最終被稱為「國粹」的戲曲形式;一個蘊涵著「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個「生、旦、凈、丑」的行當分類,一個「皮、黃、鑼、鼓」的伴奏結構,真是一門綜合表演藝術。在外國人眼裡,京劇就是中國幾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們常說京劇的服裝美、身材美、伴奏美、唱腔美,真是美不勝收啊!
記得在我五六歲懂事的那年起,晚飯後爺爺經常帶我去村裡看京劇。那時候的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頭上戴的帽子還有花花綠綠的飾品被陶醉著,深深地吸引著我。雖然聽不懂舞台上「咿咿呀呀」唱的是什麼,但是我覺得音樂是非常得優美,而且演員們那噪門是多麼的尖銳有力,我也佩服他們有一這樣的好噪門。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生活中京劇伴我左右,我家遠方親戚的一位大奶奶每個晚上在佛國商城大門口唱京劇,我時而不時地經常去聽。大奶奶看到我喜愛上京劇,平常的日子裡也教我幾句。
京劇在我的生活中成了一種快樂和美的享受,空閑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哼幾句京劇。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畫一畫京劇臉譜。唱京劇,畫臉譜,讓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情趣。
我愛京劇!我的理想是長大後好好學習京劇,研究京劇,好好地把我們中國的國粹——京劇傳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