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語文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

語文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

發布時間:2021-03-04 13:01:33

㈠ 作文起步訓練方法有哪些

在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寫作恐懼心理的今天,《語文課程標准》在階段目標部分,第一學段稱為
「寫話」,第二,第三學段都稱為「習作」,到第四學段才稱為「寫作」,這里沒什麼深意,無非是為了體現降底小學階段寫作的難度而已.呢?
一、激發寫話興趣,樹立寫話自信心
寫作初始階段的目標設定,特別強調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1.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互動氛圍
古人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為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即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就
像初學走路的嬰幼兒,首先是讓他有邁開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這時候什麼走路的規矩和技巧對他來說毫無用處.
教師在學生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就應當成為這些初學走路的嬰幼兒的母親,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保護孩子們表現自己的慾望,鼓勵他們講真話,抒真情,
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能說,並且越說越好.
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要始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以眼神、動作、表情和生動的語言去理解、寬容學生,又要以更多的時間以合作者的
身份參與其中,交換意見,幫助尋找寫話焦點. 2.順乎自然寫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國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對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有過大量精彩的論述.例如,認為作文「最好是令學生自己出題目」,教師命題首要條件便是「要能引起
學生的興味」.主張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當然樂於去寫. (1)與孩子一起走進游戲中
低年級寫話首先應該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神秘感,讓他們完全處於一種放鬆的心態.生活中,可以常與學生一起玩「貼膏葯」「添鼻子」「猜硬幣」等游戲,並不失時
機地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最後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真實的生活場景與學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從而激活了他們生活的原生
態,喚起了他們生活的真實體驗.實踐證明,學生對臨近或現實的經歷是最感興趣的,思維也是最興奮的. (2)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中
大自然常常令學生好奇、驚訝、興奮,同時也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寫話興趣.如春天來了,就帶學生到校園里找春天.小朋友們用自己的心在感受春天:「小草長
出來了.」「不,是春天太美了,小草好奇的探出了小腦袋.」「還有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樹木長出新的枝葉」「蝴蝶、蜜蜂、小鳥都飛來了」「小朋友們在歡快
地做游戲」……「小朋友們眼裡的春天好美啊,要是能……」「老師,我們要把這美麗的春天寫下來.」教師有機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思維場和語言
場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滿個性的思想和語言. 3.幫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語文教材中很多地方都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很好的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進行寫話的訓練.
如《火燒雲》一課中火燒雲的形狀變化,遠遠不止文中描述得那麼多,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想像,並且體會文中對形態的具體描繪,在學生口述時,也要求有動態
的變化過程,這樣的練習就能讓學生體會什麼叫寫具體.不用教師講解,親自的實踐就會讓學生有所感悟.
《秦兵馬俑》、《去年的樹》、《巨人的花園》等文章都有類似空間,教師只要好好利用,學生對習作的理解和感受就會由抽象到具體,由陌生到熟悉.
4.及時捕捉寫話素材
《語文標准》貫徹了這樣的思想: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作為教師就應及時
捕捉寫話素材,善於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如在學習《幸福是什麼》一課時,學生能夠用口頭敘述自己認為的幸福是什麼,說到興處,立即讓學生打開積累本,寫下幸福是什麼,一句句真摯的話語,一句句對
幸福的描述,就這樣很自然的在學生筆下誕生!甚至連那些差學困生也能有板有眼的寫上幾句.這種練筆以口頭訓練為基礎,既簡單易行又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
能力,寫完後及時反饋,學生在美美的朗讀中完成了由讀到寫的轉換. 5.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習作成就感
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於在寫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而這一點是過去被忽略的,《語文標准》對此有意作了強化,在不同學段分
別提出「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要求.因此,教師應重視
習作後的交流與展示,讓習作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功感,持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1)情感符號批改,分享學生的快樂
學生的大作在低年段可以採用「情感符號批改法」批改,畫隻眼睛,表示學生是火眼金睛,善於觀察;畫只大

㈡ 淺談教師如何引導小學生之作文起步

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需要慎重對待。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起步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事情。為了改變現狀,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研究」這一活動,旨在「因地制宜」地為學生的作文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提高中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這一內容的探討會使我們教師的作文教學更進一步,從而把全體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引上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之路。
作文的起步階段,是指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農村小學生,因為見識少,性格較為內向,不敢大膽說話,有個別學生平時雖然十分活躍,可是一提寫作,就面露難色,脫口嘆難。不少同學覺得坡度陡,無目標,不得法,輕感情,甚至產生畏懼心理,無從下手。加上多數農村學校的作文教學都是從三年級才起步訓練的,一、二年級只是孤立地進行拼音、識字、詞語的教學,這就對學生的作文入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作文入門,讓孩子們喜歡作文,輕松作文呢,下面是我幾點膚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抓口語訓練,重視朗讀指導
我們教師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重視朗讀訓練。讀是說的基礎,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起步。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於積累詞彙,學會使用語言工具,對作文入門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朗讀應納入語文作業之中,有布置有檢查。特別是早讀課,一定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而且朗讀要嚴格按照「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這個要求進行訓練。
二、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為作文備好材料。
用詞造句是學生學習說話、寫話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時,我們要克服那種單純看作是語文作業,簡單造個句子就了事的態度,而是要從詞的使用范圍,造句時的選材,串詞成句,語氣句式的運用上認真指導。如:「發現」這個詞要求用來造句,它的使用范圍是:發現了什麼?如發現問題、發現現象、發現情況等。知道它的使用范圍後,還必須指導學生選材。如發現了哪裡的什麼問題或現象、情況等。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串詞成句。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串詞成句後不能就此滿足,應引導學生在句式,語氣上再下功夫,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真開心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不僅是指導學生准確用詞,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語言,為作文備好材料。
三、利用小練筆、進行段式訓練
我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練筆。可以利用總分段的教材引導學生體會總起句與分述句的關系,從而體會到什麼叫做圍繞一個主要內容寫具體。學生作文的成文率不高,突出表現就是句序混亂,顛三倒四。究其原因,就是講讀教學時訓練不落實。因此,講讀課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出現的句式如:先……再……最後……、開始……後來……終於……進行訓練,通過這些訓練,使學生懂得說話寫字要按一定順序,方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開拓作文思路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如續寫、擴寫,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如: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搞活動,然後啟發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和樂趣,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再用文字記錄下來。在指導學生觀察游戲和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游戲活動的過程(開始、經過、結束)仔細觀察游戲活動過程中的場面、人物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等。
五、引導觀察、重視說些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善於指導外,還應注意按照由說到寫的順序,由易到難,要把說和寫的訓練緊密結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以觀察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概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練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況且學生作文入門要求不宜過高,學生能夠說話有內容、語句通順,能夠寫幾句或一段通順的話就達到要求了。說的要求可相對高些,寫的要求應相對低些。
六、重視積累、活學活用、讀寫結合
對於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恰當的方式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農村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讀」的少,「見」得不廣,對於「讀」和「見」,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邊學邊用,活學活用,常學常用。許多小學生的作文語言,常常有詞不達意,語言平淡,不流暢等現象。這就要注意平時的語言積累,此外,還要注重素材的積累。素材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生活中來;二是從閱讀中來。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大量閱讀,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庫,是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寫作方法的積累也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他們並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認識生活與表現生活的能力。
七、激發興趣、激勵情感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長時間學習單一的內容容易疲勞。因此,作文教學要注意趣味性

㈢ 如何開展小學作文起步教學

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需要慎重對待。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起步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事情。為了改變現狀,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研究」這一活動,旨在「因地制宜」地為學生的作文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提高中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這一內容的探討會使我們教師的作文教學更進一步,從而把全體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引上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之路。
作文的起步階段,是指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農村小學生,因為見識少,性格較為內向,不敢大膽說話,有個別學生平時雖然十分活躍,可是一提寫作,就面露難色,脫口嘆難。不少同學覺得坡度陡,無目標,不得法,輕感情,甚至產生畏懼心理,無從下手。加上多數農村學校的作文教學都是從三年級才起步訓練的,一、二年級只是孤立地進行拼音、識字、詞語的教學,這就對學生的作文入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作文入門,讓孩子們喜歡作文,輕松作文呢,下面是我幾點膚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抓口語訓練,重視朗讀指導
我們教師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重視朗讀訓練。讀是說的基礎,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起步。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於積累詞彙,學會使用語言工具,對作文入門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朗讀應納入語文作業之中,有布置有檢查。特別是早讀課,一定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而且朗讀要嚴格按照「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這個要求進行訓練。
二、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為作文備好材料。
用詞造句是學生學習說話、寫話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時,我們要克服那種單純看作是語文作業,簡單造個句子就了事的態度,而是要從詞的使用范圍,造句時的選材,串詞成句,語氣句式的運用上認真指導。如:「發現」這個詞要求用來造句,它的使用范圍是:發現了什麼?如發現問題、發現現象、發現情況等。知道它的使用范圍後,還必須指導學生選材。如發現了哪裡的什麼問題或現象、情況等。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串詞成句。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串詞成句後不能就此滿足,應引導學生在句式,語氣上再下功夫,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真開心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不僅是指導學生准確用詞,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語言,為作文備好材料。
三、利用小練筆、進行段式訓練
我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練筆。可以利用總分段的教材引導學生體會總起句與分述句的關系,從而體會到什麼叫做圍繞一個主要內容寫具體。學生作文的成文率不高,突出表現就是句序混亂,顛三倒四。究其原因,就是講讀教學時訓練不落實。因此,講讀課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出現的句式如:先……再……最後……、開始……後來……終於……進行訓練,通過這些訓練,使學生懂得說話寫字要按一定順序,方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開拓作文思路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如續寫、擴寫,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如: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搞活動,然後啟發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和樂趣,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再用文字記錄下來。在指導學生觀察游戲和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游戲活動的過程(開始、經過、結束)仔細觀察游戲活動過程中的場面、人物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等。
五、引導觀察、重視說些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善於指導外,還應注意按照由說到寫的順序,由易到難,要把說和寫的訓練緊密結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以觀察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概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練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況且學生作文入門要求不宜過高,學生能夠說話有內容、語句通順,能夠寫幾句或一段通順的話就達到要求了。說的要求可相對高些,寫的要求應相對低些。
六、重視積累、活學活用、讀寫結合
對於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恰當的方式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農村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讀」的少,「見」得不廣,對於「讀」和「見」,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邊學邊用,活學活用,常學常用。許多小學生的作文語言,常常有詞不達意,語言平淡,不流暢等現象。這就要注意平時的語言積累,此外,還要注重素材的積累。素材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生活中來;二是從閱讀中來。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大量閱讀,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庫,是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寫作方法的積累也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他們並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認識生活與表現生活的能力。
七、激發興趣、激勵情感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長時間學習單一的內容容易疲勞。因此,作文教學要注意趣味性,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整個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參觀游覽、走農田、問農時、干農活等活動,挖掘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把寫作文視為表達自己情感(想法、認識)的必須手段。使學生興趣盎然的完成習作;尋找各種趣味濃厚的寫作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另外,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能發現每一位學生習作的進步之處,可喜之處,及時表揚;在班級里開設習作園地專欄,刊發學生優秀習作或者片段。這些做法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沖動,真正讓習作訓練成為內在需要,抒寫人生的韻味。

㈣ 如何教小學生的起步作文

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能否寫好作文的關鍵環節,需要慎重對待。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起步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事情。為了改變現狀,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研究」這一活動,旨在「因地制宜」地為學生的作文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提高中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這一內容的探討會使我們教師的作文教學更進一步,從而把全體學生引上愛聽、愛說、愛讀、愛寫之路,引上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之路。
作文的起步階段,是指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農村小學生,因為見識少,性格較為內向,不敢大膽說話,有個別學生平時雖然十分活躍,可是一提寫作,就面露難色,脫口嘆難。不少同學覺得坡度陡,無目標,不得法,輕感情,甚至產生畏懼心理,無從下手。加上多數農村學校的作文教學都是從三年級才起步訓練的,一、二年級只是孤立地進行拼音、識字、詞語的教學,這就對學生的作文入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作文入門,讓孩子們喜歡作文,輕松作文呢,下面是我幾點膚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抓口語訓練,重視朗讀指導
我們教師從一年級起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重視朗讀訓練。讀是說的基礎,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起步。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於積累詞彙,學會使用語言工具,對作文入門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朗讀應納入語文作業之中,有布置有檢查。特別是早讀課,一定要讓學生大聲朗讀。而且朗讀要嚴格按照「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這個要求進行訓練。
二、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為作文備好材料。
用詞造句是學生學習說話、寫話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時,我們要克服那種單純看作是語文作業,簡單造個句子就了事的態度,而是要從詞的使用范圍,造句時的選材,串詞成句,語氣句式的運用上認真指導。如:「發現」這個詞要求用來造句,它的使用范圍是:發現了什麼?如發現問題、發現現象、發現情況等。知道它的使用范圍後,還必須指導學生選材。如發現了哪裡的什麼問題或現象、情況等。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串詞成句。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串詞成句後不能就此滿足,應引導學生在句式,語氣上再下功夫,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真開心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不僅是指導學生准確用詞,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語言,為作文備好材料。
三、利用小練筆、進行段式訓練
我們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練筆。可以利用總分段的教材引導學生體會總起句與分述句的關系,從而體會到什麼叫做圍繞一個主要內容寫具體。學生作文的成文率不高,突出表現就是句序混亂,顛三倒四。究其原因,就是講讀教學時訓練不落實。因此,講讀課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出現的句式如:先……再……最後……、開始……後來……終於……進行訓練,通過這些訓練,使學生懂得說話寫字要按一定順序,方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開拓作文思路
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如續寫、擴寫,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如:可以組織學生做游戲、搞活動,然後啟發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和樂趣,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再用文字記錄下來。在指導學生觀察游戲和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游戲活動的過程(開始、經過、結束)仔細觀察游戲活動過程中的場面、人物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等。
五、引導觀察、重視說些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善於指導外,還應注意按照由說到寫的順序,由易到難,要把說和寫的訓練緊密結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以觀察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概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練說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況且學生作文入門要求不宜過高,學生能夠說話有內容、語句通順,能夠寫幾句或一段通順的話就達到要求了。說的要求可相對高些,寫的要求應相對低些。
六、重視積累、活學活用、讀寫結合
對於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恰當的方式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農村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讀」的少,「見」得不廣,對於「讀」和「見」,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邊學邊用,活學活用,常學常用。許多小學生的作文語言,常常有詞不達意,語言平淡,不流暢等現象。這就要注意平時的語言積累,此外,還要注重素材的積累。素材的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生活中來;二是從閱讀中來。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大量閱讀,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庫,是作文素材積累的有效途徑。寫作方法的積累也非常重要,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他們並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認識生活與表現生活的能力。
七、激發興趣、激勵情感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長時間學習單一的內容容易疲勞。因此,作文教學要注意趣味性,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整個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參觀游覽、走農田、問農時、干農活等活動,挖掘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學生把寫作文視為表達自己情感(想法、認識)的必須手段。使學生興趣盎然的完成習作;尋找各種趣味濃厚的寫作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另外,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能發現每一位學生習作的進步之處,可喜之處,及時表揚;在班級里開設習作園地專欄,刊發學生優秀習作或者片段。這些做法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沖動,真正讓習作訓練成為內在需要,抒寫人生的韻味。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農村作文教學如何引導小學生「就地取材」,開發農村作文題材資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將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從生活中找題材為解決學生的「無米之炊」作有益的探索。

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怎樣進行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閱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現行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安排一年級學會440字,二年級學會740字,兩年學會1180字,閱讀範文80多篇.識字進度慢,閱讀量少,拖了起步作文教學的後腿. 而小學作文訓練的程序是:低年級著重練習寫句、寫話;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作文訓練分為多級過程,寫完整文章的訓練滯後,難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作文教學的歷程看,總擺脫不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順應他們的心理;訓練方法劃一化,齊步走,忽視學生個性的差異.作文是一種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能力的發展,靠學生自主訓練、實踐、應用.指導學生作文,必須以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基礎,同識字、閱讀和發展口頭語言同步進行.作文教學要有新的突破,應力爭提早起步,引導學生自主練筆、學用結合,把激勵學生的內驅力擺上重要位置,貫串於整個語文教學過程.

㈥ 小學作文起步

[小學作文起步]小學作文起步小學起步作文教學初探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小學作文起步。」每一位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都把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教師教學難、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學作文教學,影響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學由語文教學的重點成為既重又難的「焦點」。盡管各種輔助資料鋪天蓋地,應有盡有。盡管老師耐心引導,但還是覺得「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作文」。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引導學會動腦、動口、動手和認真觀察,並學會積累詞彙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實踐中有步驟地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樂說
口語表達應該是學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對於作文水平相對低下的小學生而言,口語交際也是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學生說話的慾望,自覺地突破各類文體僵化的藩籬,才能使學生暢所欲言,做學習的主人。可見,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先動,再動筆,非常重要。我不斷鼓勵學生要敢於亮出自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要不卑不亢,敢於展現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針對口頭的表達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肯定。這樣以來,班裡的情況大有好轉,每位同學都能暢所欲言,由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大家說,大家議。」以此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效果顯著。如《我想和你作朋友》是一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我首先運用多媒體導入,大屏幕上有小朋友們所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鴨,首先向大家展示他們作為朋友在一起玩的樂趣,學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知道了唐老鴨為什麼想和米老鼠做朋友。再安排「找朋友」這一游戲形式,讓學生間互相交流,用一段話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年齡、愛好。說一說自己想和誰交朋友,為什麼想和這位同學交朋友。最後,再讓幾名學生代表上台說一說。學生可以從全班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同學,向別人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朋友的介紹。這樣一來,既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角色的交流,又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訓練了思維。《有趣的樹葉》是一年級語文大課堂的訓練內容,我先出示了一組我事先用樹葉拼成的圖案。學生不由自主的說:「啊,多好看!」我引導他們說說老師這幅圖上有什麼,它們象什麼,是怎麼拼出來的。然後,分發樹葉讓他自己拼圖,展示他們的作品。最後,評一評誰拼的最好,讓他們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爭先恐後的介紹起來,在我的點撥下,都能做到說的有條有理。這樣,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調動起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又能使其他成員擇其優、指其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真正實現課堂的民主大解放,為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如此,在教師的適當點撥下,將語言轉化為文字便不難做到了。
二、巧妙滲入,激發學生樂寫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地滲透一些新知識。比如:我在二年級教學以樹的名稱歸類識字這一課時,滲透了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知識。學完課中的字詞,我提出下列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樹?」「哪些樹最常見?」「那些常見的樹各是什麼樣?(干、枝、花、果等怎樣?)「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怎樣?(什麼時間發芽、開花、結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後回到課堂上再說。沒想到,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比如:「楊樹長著許多隻大眼睛,每天都在看著我們呢?」「楊花像一條條毛毛蟲,一撮一撮地掛在樹上。」「楊葉像五指並攏的手掌,片片向上。」……就這樣學生一一回答了上列問題。我聽後非常高興,又興奮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剛才咱們說的話是介紹什麼的?」學生齊聲回答:「是介紹有關樹的知識。」抓住機會,興致勃勃地進行了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你們已經會作文章了。剛才你們說的話就是一篇介紹樹的知識的好文章。回答前兩個問題的話是一個自然段,回答後兩個問題中每種樹的樣子、生長特點的話分別是一個自然段,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這就是說,把幾個意思相關的句子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段話;把幾個意思相關的段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你們寫作文時可不要忘記呀。」同學們個個點頭。教學一年級課文《大熊貓》時就滲透了動物描寫的知識。教學第二段時,我問:「這三句話分別寫了熊貓的什麼呀?」學生很輕松就回答出來:「寫了熊貓的身子,毛,眼睛,耳朵。」我有問:「第三,四段寫了熊貓的什麼?」學生也能回答出來,寫了熊貓愛干什麼,愛吃什麼。我又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喜歡什麼小動物,並仿照課文內容來說一說,你喜歡的動物是什麼樣子?會做什麼?愛吃什麼?學生對家裡的雞、鴨、牛、豬等動物非常熟悉,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我家的小豬胖胖的身子,背上的毛雪白雪白的。」有的說:「我家的小狗愛吃我丟得骨頭。」我趁機小結:「你們剛才講的就是一篇寫小動物的好作文。」教學寫景的文章,就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景色,家鄉的景色。再告訴他們寫景的文章要多用一些比喻句、擬人句,這樣才生動,小學生作文《小學作文起步》。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可以在學《石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於石榴園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石榴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對石榴花的色彩、形態,石榴子兒的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嘗,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寫作,學生也會覺得寫作文原來這么容易。
三、豐富素材,激發個性作文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針對這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人們常說,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由於條件的限制,生活經驗有較大的局限性,為了讓學生直接體驗生活,積累素材,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我經常帶學生出去走走。春天到了帶學生去春遊,去發現春天。秋天,帶他們去秋遊。冬天,帶他們去感受寒冷。學生發現光禿禿的牆壁上長出一顆草,發現大樹桿上寄生著一小朵野花,發現一塊小石頭很奇怪,他們都會很驚喜。無論他們發現了什麼,我都會表揚他們。只要他們肯去觀察,肯去發現,就會有收獲,他們就會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在校內組織學生做游戲:「老鷹抓小雞」,「網魚」,「丟手絹」等等。我做完游戲後,我讓他們談談感受,說說游戲過程。然後指導他們寫下來,就是一篇好作文。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指導學生寫下來。有一回我上語文課,正好碰上對面的炮廠試放花炮。學生的眼睛都盯著窗外,見狀我乾脆停下來,帶學生去外面看個夠。回到教室,讓學生說說剛才看到了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興致勃勃,議論紛紛,我讓他們把剛才講的寫下來,學生就這樣不知不覺地上了一節愉快的作文課,沒有誰覺得這篇作文很難寫,相反還顯得意猶未盡,下課了還拿著自己的習作四處交流。我認為作文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生活體驗情感。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讓學生寫真情實感,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經歷的寫出來。有一次,我臨時有事外出,讓學生在教室里自習。一個學生突然大聲學狗叫,教室里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就此事,我見機進行了指導:讓學生把此事的經過,造成的影響,同學們的反映,心裡的想法都說一說。再把自己說的寫下來,學生寫得很真實,也很有感染力。我還利用地域優勢,把孩子們生活中的趣事和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以及他們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豐富景象作為內容,使內容具有地區特色、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我把作文納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啟發他們由事物遷移到虛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觀察引起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充分調動和家強學生接受的信心。豐富的想像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像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像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像思維,培養他們的想像創造能力。例如一年級「能說會道」:《看誰想的妙》,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系,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像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像的空間,想像思維得到引發和鍛煉,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體活課、放心班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我指導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日講一個故事,每日寫一篇日記,每周讀一篇好文章。讀書讀報不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況,還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在指導讀書讀報活動中,我還引導注意品味文章的標題,記錄一些有價值的典型的人和事,並注意、積累文章中富於表現力的。一篇好文章,可以讓從中領略到文章精美的和作者匠心的構思,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如何使學會積累詞彙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俗話說:「學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偷。」詩詞是精華的濃縮,書讀得多了,不僅有助於提高賞析能力,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我認為,文也無秘訣可言,無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積累語匯,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筆生輝。為此,我們開展了「每日讀範文、記筆記」活動。這個活動從一年級開始堅持。現在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變化,作文中的詞彙豐富了,文章也顯得流暢了。
實踐證明,現在的生活規律雖然還是往返學校、家庭和,但他們的見識更廣了,知識更扎實了,語匯更豐富了,把文當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願望,便想傾吐,於是文章就誕生了。」這說明創作的沖動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情。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因此只要做為教師的我們能抓住時機,適當點撥,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小作家。〔小學作文起步〕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㈦ 如何開展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

三道鎮新民學校 賴玉昌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是學生的門檻,抓好學生起步階段的作文,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能夠自主、自由地表達,成了小學生作文的一個難題。我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實踐、總結,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這一難題:
一、走進生活:寫真話,表真情
作文來源於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才能真正寫出實實在在得好文章。在學生習作之前,教師帶領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很有必要,並且要將這種方法作為習慣來培養,當好學生習作的指導者、引路人。教師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提煉生活,培養孩子敏銳的感受力。教師要強調習作需要有真情實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種捕捉能力應該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之中。教師還要告訴學生,一個會寫文章的人,應該是一個條理清楚、善於觀察的人。而生活不會主動告訴你哪些將是你寫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一雙靈敏的耳朵去聆聽生活,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體驗生活。比如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是寫人的習作,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寫自已熟悉的人,可以寫聽說的或是通過電視媒體知道的人,還可以寫自已想像中的人物等。筆者在教學這一內容時通過這樣的引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寫的是父母、同學等身邊之人,有的學生寫的是在電視上了解到的人物,可以說孩子們在這次作文中表達出了真情實感。當然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異。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對於同一事物的感受,為學生做示範,通過示範來引導學生,彌補他們表達能力的滯後性,畢竟小學生學習語言還是從模仿開始的,這種方法有利於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方法技巧指導: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寫作作為一種技能,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長期的、周密的序列。而在這一序列中,作文起步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打消作文難這個錯誤認識、消除恐文心理,則成了第一要務。仔細閱讀課標的要求可總結出:學生的寫作表達叫做習作,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寫作;要從興趣開始,從培養自信開始;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大面積地提高質量奠定基礎。那麼,怎樣降低門檻,讓學生順利入門呢?對照《課標》的要求,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格式。如文題居中,每一小節開始要空兩個字的距離,把字寫端正,明白各種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等等。再讓學生知道,習作是由鳳頭、豬肚、豹尾三部分組成,豬肚的部分應具體生動。還要讓學生明白,習作中應緊緊圍繞某個人,某種物,某處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記下來。比如開學不久,同學們寫語文園地一我們的課餘生活時,發現許多學生習作中不能分段敘述,語句意思表達混亂,針對此種現象,我在周記中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洗襪子 要求是邊洗邊記,把每一個動作,每一點感受都如實的寫下來,再加一個簡潔得開頭(時間、地點、人物、干什麼)和結尾(對洗襪子的認識感受或對勞動的新認識)。周一周記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實感的作文讓我感動,有的同學寫下了一連串生動的動作,有的同學寫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同學寫下了洗襪子前後得心裡感受變化。這樣,降低門檻,減小坡度,化難為易,讓所有學生看到希望,讓他們知道原來寫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只有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順利進門,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寫好作文。
三、範文導航:半扶半放
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語言材料的採集都是有限的。因此,開展作文起步訓練時,應半扶半放。
1.以看圖寫話為切入點,開展作文起步訓練。
看圖說話是同學們比較喜歡的訓練項目,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從看圖說話中開始,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也就不難了。如:在教學中,先出示彩圖,在引導學生看懂意思之後,讓學生有順序地說出來。在同學們的激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之後,人人都想站起來說一說的時候,告訴同學們:因為時間關系,老師在課堂上不能聽每個同學說,但是如果同學們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本子上,老師就知道了每個同學說話的內容了。這樣引導學生從說話進入到寫話訓練。在同學們寫完之後,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簡單的修改,在引導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寫得很認真,但是如果你能將自己寫得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像你自己說的一樣通順,一樣流暢,那就更好了。如果不通順,就自己修改一下,這樣老師在看你寫的內容的時候,就像聽到了你的聲音一樣。通過以上練習,同學們在看圖時,不但能夠寫出較生動的一段話,而且語句也比較通順、完整。
2.以補寫、續寫的形式,展開學生想像的翅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幾乎每個學生的幼兒教育都離不開童話、語言、傳說、神話故事等,這些動聽的故事,不僅教育孩子們認識美醜,辨別善惡,還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低年級的孩子雖然思想單純,認識有限,但想像力卻是極為豐富。閱讀教學中,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寫話訓練點,啟發學生展開想像,並說出來,寫下來,對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下面就補寫和續寫兩種形式談一談。
補寫:就是對課文省略的沒有寫出來的內容,啟發學生想像把它寫出來,如教學《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前三節分別敘寫來秋天中黃葉向大樹道別的話音;蟋蟀和陽台告別的歌韻;大雁對白雲的叮嚀秋天是遼闊的音樂廳,那麼你聽到秋天裡的什麼聲音?請用聽聽,秋的聲音來寫話,同學們激情高漲,他們大膽想像,有的同學寫下來了溪水向山谷告別;有的寫出來了青蛙向荷葉話別,有的寫下了蛇向窪地的叮嚀一個接一個同學,滔滔不絕,妙語連珠,串起了一首美妙的詩,通過這次培訓,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按照課文的寫法將秋天的聲音寫下來,並且能夠進行合理的想像。
續寫:就是根據課文的結尾展開想像,使故事繼續發展下去。如《小攝影師》一課,最後一自然段寫到:請轉告他我很,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小男孩還會再來為高爾基照相嗎?課文里沒有寫。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幾自然段的內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把接下來的故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通過這次訓練,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按照課文的順序將小男孩還來照相的故事寫下來,並且能夠進行合理的想像,把高爾基關愛少年兒童的情懷寫出來。
3、仿效課文,誘發寫作興趣。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因為文章不是無情物,尤其是選入課文的文章大都是聲情並茂、文質俱佳、便於效仿的名篇,引導學生認真體味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漸產生一種急切表達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慾望寫作沖動。
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較快地提高寫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課文命題。由於充分利用課文給學生做樣,調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消除了他們的畏懼心理,從而使學生喜愛作文。
4.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練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題材不拘一格,無疑是鍛煉寫作的很好園地。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練筆,對進行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進行小練筆試時,可以從結合課文練寫秋天的變化、我喜歡的水果、我認識的新朋友、練習寫周記等方面進行。以下就以練習寫周記為例談一談。周記內容豐富,靈活性較大,對於學生來說較容易接受。在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年齡小,所以在寫周記時不要提過多的要求。只要求:寫明要寫你認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義的內容,要講你看到的、得到的和你所感受到的以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在學生每次練習之後要選出兩篇,在班級內對比著讀一讀,讓學生從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好的,好在哪裡,哪些不夠好,為什麼。在學生知其所以然之後,可以讓他們試著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師看到有修改成功的同學時,要及時、大力地鼓勵,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通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同學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同學都養成了記周記的習慣。全班同學基本都能夠寫出一段完整的內容,部分同學甚至能夠寫整篇的文章。
四、日積月累:豐富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總之,在小學開展作文起步教學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不僅淡化了作文程式,培養了學生情趣,而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向成功作文邁進了一步,為學生起步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㈧ 如何進行作文起步訓練

在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寫作恐懼心理的今天,《語文課程標准》在階段目標部分,第一學段稱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都稱為「習作」,到第四學段才稱為「寫作」,這里沒什麼深意,無非是為了體現降底小學階段寫作的難度而已。呢? 一、激發寫話興趣,樹立寫話自信心 寫作初始階段的目標設定,特別強調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1.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互動氛圍 古人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為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即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就像初學走路的嬰幼兒,首先是讓他有邁開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這時候什麼走路的規矩和技巧對他來說毫無用處。 教師在學生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就應當成為這些初學走路的嬰幼兒的母親,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保護孩子們表現自己的慾望,鼓勵他們講真話,抒真情,使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能說,並且越說越好。 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要始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以眼神、動作、表情和生動的語言去理解、寬容學生,又要以更多的時間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交換意見,幫助尋找寫話焦點。 2.順乎自然寫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國老一輩語文教育家,對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有過大量精彩的論述。例如,認為作文「最好是令學生自己出題目」,教師命題首要條件便是「要能引起學生的興味」。主張對學生作文的內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這樣,學生當然樂於去寫。 (1)與孩子一起走進游戲中 低年級寫話首先應該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神秘感,讓他們完全處於一種放鬆的心態。生活中,可以常與學生一起玩「貼膏葯」「添鼻子」「猜硬幣」等游戲,並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最後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真實的生活場景與學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從而激活了他們生活的原生態,喚起了他們生活的真實體驗。實踐證明,學生對臨近或現實的經歷是最感興趣的,思維也是最興奮的。 (2)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中 大自然常常令學生好奇、驚訝、興奮,同時也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寫話興趣。如春天來了,就帶學生到校園里找春天。小朋友們用自己的心在感受春天:「小草長出來了。」「不,是春天太美了,小草好奇的探出了小腦袋。」「還有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樹木長出新的枝葉」「蝴蝶、蜜蜂、小鳥都飛來了」「小朋友們在歡快地做游戲」……「小朋友們眼裡的春天好美啊,要是能……」「老師,我們要把這美麗的春天寫下來。」教師有機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思維場和語言場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滿個性的思想和語言。 3.幫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語文教材中很多地方都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很好的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進行寫話的訓練。 如《火燒雲》一課中火燒雲的形狀變化,遠遠不止文中描述得那麼多,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想像,並且體會文中對形態的具體描繪,在學生口述時,也要求有動態的變化過程,這樣的練習就能讓學生體會什麼叫寫具體。不用教師講解,親自的實踐就會讓學生有所感悟。 《秦兵馬俑》、《去年的樹》、《巨人的花園》等文章都有類似空間,教師只要好好利用,學生對習作的理解和感受就會由抽象到具體,由陌生到熟悉。 4.及時捕捉寫話素材 《語文標准》貫徹了這樣的思想: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作為教師就應及時捕捉寫話素材,善於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如在學習《幸福是什麼》一課時,學生能夠用口頭敘述自己認為的幸福是什麼,說到興處,立即讓學生打開積累本,寫下幸福是什麼,一句句真摯的話語,一句句對幸福的描述,就這樣很自然的在學生筆下誕生!甚至連那些差學困生也能有板有眼的寫上幾句。這種練筆以口頭訓練為基礎,既簡單易行又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寫完後及時反饋,學生在美美的朗讀中完成了由讀到寫的轉換。 5.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習作成就感 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於在寫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而這一點是過去被忽略的,《語文標准》對此有意作了強化,在不同學段分別提出「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要求。因此,教師應重視習作後的交流與展示,讓習作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功感,持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1)情感符號批改,分享學生的快樂 學生的大作在低年段可以採用「情感符號批改法」批改,畫隻眼睛,表示學生是火眼金睛,善於觀察;畫只大拇指,表示學生很能幹,善於把動作描寫清楚;畫對翅膀,表示學生很會聯想,擁有豐富的想像力;畫個問號,表示再仔細想想,可以改一改嗎?畫張笑臉,表示老師和學生共享了習作的快樂。在中年段,教師除堅持情感符號批改之外,還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在情感符號的旁邊加上溫馨的話語:你的大作讓我看到了一位可親可敬的爸爸、老師和你一起分享了製作小製作的快樂、你能自己洗衣服了,我真為你驕傲……沒有壓力,只有鼓勵,孩子表達的心境始終是坦然的,流露的話語始終是最淳樸的,用兒童自己的語言「我手寫我心」。 (2)小題大做,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成就動機能促使學生產生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學生的寫話作品是孩子辛勤勞動的成果,為學生創設其展示的平台,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樂趣。這可以說是寫話接力跑的有力助推器,對孩子愛上寫話無疑是開上一貼助推劑。 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不同個性的典型語段進行展示與評議: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再說一說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有些語段雖然整體寫得不是很理想,但局部卻寫得很精彩,就對該精彩部分放大處理。鼓勵學生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當小作者們喜滋滋地在大家的贊美聲中,享受著冠名「小作家」帶來的快樂時,那份光榮與自豪會讓他們興奮不已,甚至終身難忘。 二、提倡多寫多改,鼓勵個性表達 《語文標准》很少提寫作知識方面的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寫作的實踐上。主張多寫、多改,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因而在各學段提出了寫作次數、字數的量化要求;同時就寫作實踐本身,提出一系列能力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多寫多改,鼓勵學生的個性表達。 1.巧練立意 習作就像畫畫一樣,一味地模仿別人,只會畫得像,卻永遠無法使別人記住你。所以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多角度的立意,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多角度的寫出特色。例如學校期中考試結束後,可以出這樣一篇習作《考試》。學生一看題目,立刻就會想到考前,考中,考後自己是如何做得,別人是如何做得,如果這樣寫下來,就會很平淡。可是如果從另外的角度想,比如「人生是不是一次考試?當你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是不是一場考試?未來的考試會怎樣?……」或者借用「考試,讓我歡喜讓我憂」「考試,像霧像雨又像風」一類的題目,會不會使文章更加地彰顯特色呢?孩子們聽了會恍然大悟,原來同樣是考試,還可以這樣寫! 每次習作之前,教師都要通盤考慮,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反映思想。 2.勤練細節 有了好的立意,還需精彩的細節去豐滿。這些細節描寫可以割裂為一個個小片段的練習,例如圍繞「高興」寫一個人,而不用高興;圍繞「緊張激烈」寫一個場面,而不用緊張激烈,像這種形式的小片段練習,既可訓練學生圍繞中心描寫的能力,也會使學生打開思路,開動腦筋,就像數學學科中用多種方法解題一樣。 3.滲透技巧 習作技巧對學生而言很有難度,如何降低這種難度,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則是教師的責任了。 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有著極高文學價值的作品,所以當然會有很多技巧。例如《軍神》一課,為了體現出劉伯承那種鋼鐵般的意志,作者採用了側面烘托的寫法,用沃克醫生情緒神態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學過課文之後,就可以讓學生用「側面烘托」法寫一寫「凶惡的人,嚴肅的人,善良的人,狡詐的人」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在寫人,卻能使學生忘記「一個的人」的文題帶給自己的苦惱,而變得躍躍欲試了。只有在平日的教學中扎扎實實的讓學生感悟,才會使學生慢慢掌握,直至靈活運用。 4.引導評價 教師在習作課上,主要引導學生評價。學習別人文章的優點,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的習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容易對學生的習作提出過高的要求,如果讓孩子自己評價自己,就發現更有實效。應在重點引導學生選取最能表現文章思想感情材料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把學到的寫作知識融會貫通。教師要教會孩子評價的方法,從字,詞,句開始,通覽全篇。再找閃光點,把凡是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圈起來,可與小組成員互相溝通一下,再綜合評價,閃光點越多,文章就越好。這樣學生和學生之間就會自然行成自我修改的好習慣。 三、創新表達課型,積累源泉活水 當前,學生寫作能力較低,一般表現在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維陷入混亂,大都是語言、思維方面的問題。因此,作文教學應以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至於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之間的關系,老一輩語文教育家,例如陳望道、葉聖陶,認為應該並重。思維能力從何而來,積累是源泉。 課改以來,實行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我們受大連市「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和低年級實驗教材的啟發,在正常的教學課時中,分出每周一節或兩周一節的讀寫實踐課。實踐課內容根據教材每組元重、難點,學生感興趣內容,教師認為本班學生欠缺知識,自行設計,可融入教材的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自讀課本等,給了廣大教師很大的自由度。 1.抓「積」「用」 「積」即積淀。語言精妙,源於積累。如果沒有語言和語感的「厚積」,哪有驚世之作的「薄發」呢?課外閱讀,博覽群書,正是企望為這種「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提供廣闊的天地。 「用」即應用,就是把課內所得之法,及時應用於課外閱讀中,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 在實踐課的閱讀量要求中,教師依據學生特點,依據學習情況,循序漸進,並穿插進行不同的讀寫訓練。如:可以一課全班精讀欣賞一篇;可以選擇多篇,一篇精讀、多篇略讀或瀏覽。 在閱讀中,要求讓學生充分自主,對優美詞句,學到的新知識,發現的新問題以及讀書心得等或一一摘記下來,或熟讀成誦或展開討論。這樣既積累了詞彙,又用「規范的書面語言規范了不規范的口頭語言。」 2.引「思」「說」 「思」即思考、深思。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如果懶於思考,不肯深入鑽研,其結果必然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只會模仿和抄襲。 在實踐中,不管是當堂閱讀指定數量的文章,還是整堂課都拿來供學生自由、自主地讀書,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你為什麼選了這本書而不是其他,是題目吸引了你,是你久仰其名,抑或封面的緣故?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內容,你喜歡嗎?為什麼?合上書再想想你獲得了什麼?有什麼想要表達的?等等。 「說」對成人來講,除非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一般都隱於思中,默想完成了。對孩子來說,卻不容忽視,應鼓勵他們對自己說,對夥伴說,對大家說。說還要為寫服務。探索中,我們發現課上只要教師營造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創設一個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環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寫的興趣,他渴望經修改寫出最能表達自己思想的內容來與同學交流。 所以,結合閱讀量和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上讀物交流課、讀書交流課、讀書方法交流課、筆記指導課、讀後復述課、讀說訓練課、說寫訓練課、心得體會、讀書筆記交流課等等課型的讀寫實踐課。 3.用「展」「賽」 有檢查才會有落實,有測評才會有進步,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有什麼效果。教師就應及時採用故事會、讀書匯報會、閱讀心得交流會等形式。展評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進行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朗讀比賽等。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鞏固閱讀成果。 在低年級「寫話」教學實踐中,教師把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放在第一位;循序漸進,多寫多改,打好習作基礎;配合以積極的積累引導,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才可以逐步過渡到中年級的自由表達,讓學生在習作中享受傾訴的樂趣。

㈨ 如何抓好小學生作文起步

三道鎮新民學校 賴玉昌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是學生的門檻,抓好學生起步階段的作文,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能夠自主、自由地表達,成了小學生作文的一個難題。我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實踐、總結,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這一難題: 一、走進生活:寫真話,表真情 作文來源於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才能真正寫出實實在在得好文章。在學生習作之前,教師帶領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很有必要,並且要將這種方法作為習慣來培養,當好學生習作的指導者、引路人。教師要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提煉生活,培養孩子敏銳的感受力。教師要強調習作需要有真情實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種捕捉能力應該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之中。教師還要告訴學生,一個會寫文章的人,應該是一個條理清楚、善於觀察的人。而生活不會主動告訴你哪些將是你寫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一雙靈敏的耳朵去聆聽生活,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體驗生活。比如三年級語文園地二是寫人的習作,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寫自已熟悉的人,可以寫聽說的或是通過電視媒體知道的人,還可以寫自已想像中的人物等。筆者在教學這一內容時通過這樣的引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寫的是父母、同學等身邊之人,有的學生寫的是在電視上了解到的人物,可以說孩子們在這次作文中表達出了真情實感。當然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異。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對於同一事物的感受,為學生做示範,通過示範來引導學生,彌補他們表達能力的滯後性,畢竟小學生學習語言還是從模仿開始的,這種方法有利於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方法技巧指導: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寫作作為一種技能,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長期的、周密的序列。而在這一序列中,作文起步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打消作文難這個錯誤認識、消除恐文心理,則成了第一要務。仔細閱讀課標的要求可總結出:學生的寫作表達叫做習作,顧名思義,就是學習寫作;要從興趣開始,從培養自信開始;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大面積地提高質量奠定基礎。那麼,怎樣降低門檻,讓學生順利入門呢?對照《課標》的要求,筆者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格式。如文題居中,每一小節開始要空兩個字的距離,把字寫端正,明白各種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等等。再讓學生知道,習作是由鳳頭、豬肚、豹尾三部分組成,豬肚的部分應具體生動。還要讓學生明白,習作中應緊緊圍繞某個人,某種物,某處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記下來。比如開學不久,同學們寫語文園地一我們的課餘生活時,發現許多學生習作中不能分段敘述,語句意思表達混亂,針對此種現象,我在周記中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洗襪子 要求是邊洗邊記,把每一個動作,每一點感受都如實的寫下來,再加一個簡潔得開頭(時間、地點、人物、干什麼)和結尾(對洗襪子的認識感受或對勞動的新認識)。周一周記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實感的作文讓我感動,有的同學寫下了一連串生動的動作,有的同學寫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同學寫下了洗襪子前後得心裡感受變化。這樣,降低門檻,減小坡度,化難為易,讓所有學生看到希望,讓他們知道原來寫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只有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順利進門,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寫好作文。 三、範文導航:半扶半放 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語言材料的採集都是有限的。因此,開展作文起步訓練時,應半扶半放。 1.以看圖寫話為切入點,開展作文起步訓練。 看圖說話是同學們比較喜歡的訓練項目,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從看圖說話中開始,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也就不難了。如:在教學中,先出示彩圖,在引導學生看懂意思之後,讓學生有順序地說出來。在同學們的激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之後,人人都想站起來說一說的時候,告訴同學們:因為時間關系,老師在課堂上不能聽每個同學說,但是如果同學們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本子上,老師就知道了每個同學說話的內容了。這樣引導學生從說話進入到寫話訓練。在同學們寫完之後,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簡單的修改,在引導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寫得很認真,但是如果你能將自己寫得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像你自己說的一樣通順,一樣流暢,那就更好了。如果不通順,就自己修改一下,這樣老師在看你寫的內容的時候,就像聽到了你的聲音一樣。通過以上練習,同學們在看圖時,不但能夠寫出較生動的一段話,而且語句也比較通順、完整。 2.以補寫、續寫的形式,展開學生想像的翅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幾乎每個學生的幼兒教育都離不開童話、語言、傳說、神話故事等,這些動聽的故事,不僅教育孩子們認識美醜,辨別善惡,還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低年級的孩子雖然思想單純,認識有限,但想像力卻是極為豐富。閱讀教學中,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寫話訓練點,啟發學生展開想像,並說出來,寫下來,對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下面就補寫和續寫兩種形式談一談。 補寫:就是對課文省略的沒有寫出來的內容,啟發學生想像把它寫出來,如教學《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前三節分別敘寫來秋天中黃葉向大樹道別的話音;蟋蟀和陽台告別的歌韻;大雁對白雲的叮嚀秋天是遼闊的音樂廳,那麼你聽到秋天裡的什麼聲音?請用聽聽,秋的聲音來寫話,同學們激情高漲,他們大膽想像,有的同學寫下來了溪水向山谷告別;有的寫出來了青蛙向荷葉話別,有的寫下了蛇向窪地的叮嚀一個接一個同學,滔滔不絕,妙語連珠,串起了一首美妙的詩,通過這次培訓,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按照課文的寫法將秋天的聲音寫下來,並且能夠進行合理的想像。 續寫:就是根據課文的結尾展開想像,使故事繼續發展下去。如《小攝影師》一課,最後一自然段寫到:請轉告他我很,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小男孩還會再來為高爾基照相嗎?課文里沒有寫。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幾自然段的內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把接下來的故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通過這次訓練,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按照課文的順序將小男孩還來照相的故事寫下來,並且能夠進行合理的想像,把高爾基關愛少年兒童的情懷寫出來。 3、仿效課文,誘發寫作興趣。 我國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因為文章不是無情物,尤其是選入課文的文章大都是聲情並茂、文質俱佳、便於效仿的名篇,引導學生認真體味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漸產生一種急切表達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慾望寫作沖動。 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較快地提高寫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課文命題。由於充分利用課文給學生做樣,調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消除了他們的畏懼心理,從而使學生喜愛作文。 4.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練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題材不拘一格,無疑是鍛煉寫作的很好園地。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練筆,對進行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進行小練筆試時,可以從結合課文練寫秋天的變化、我喜歡的水果、我認識的新朋友、練習寫周記等方面進行。以下就以練習寫周記為例談一談。周記內容豐富,靈活性較大,對於學生來說較容易接受。在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年齡小,所以在寫周記時不要提過多的要求。只要求:寫明要寫你認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義的內容,要講你看到的、得到的和你所感受到的以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在學生每次練習之後要選出兩篇,在班級內對比著讀一讀,讓學生從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好的,好在哪裡,哪些不夠好,為什麼。在學生知其所以然之後,可以讓他們試著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師看到有修改成功的同學時,要及時、大力地鼓勵,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通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同學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同學都養成了記周記的習慣。全班同學基本都能夠寫出一段完整的內容,部分同學甚至能夠寫整篇的文章。 四、日積月累:豐富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總之,在小學開展作文起步教學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不僅淡化了作文程式,培養了學生情趣,而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向成功作文邁進了一步,為學生起步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語文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