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時事評論的作文
給你舉個例子吧,我找來一篇挺好的評論,你先看看
「職業年金」試水的喜與憂
深圳市日前公布了《深圳市行政機關聘任制公務員社會養老保障試行辦法》,開始試行「職業年金制」。此新聞一出,就有網民表達擔憂:不會又是變相給公務員加薪吧?都「金飯碗」了還要「金上加金」嗎?帶著同樣的疑惑,筆者細細讀完「職業年金制」的全部內容。應該說,漲薪之憂大減,改革之喜頓生。
聘任制公務員的「職業年金」類似於企業補充養老年金,是指公職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之外的補充養老保險。這種制度在國外實踐多年,取得了較好效果,而在國內目前還只是存在於一些較大的企業當中。
作為打破公務員鐵飯碗制度的試點城市之一,深圳肩負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重任。改革就有雷區。就現狀來看,聘任制公務員的退休工資與委任制公務員還有不小的差距,這難免影響前者的工作積極性,也不利於公務員隊伍的長期穩定。而深圳市實行按工資比例為聘任制公務員繳納職業年金制度,目的就在於彌補聘任制公務員與委任制公務員退休待遇的差距。若此舉能消除改革隱患,使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的改革繼續推進,無疑堪稱一喜。
同時,深圳市在制定此規定時,也較好地關注到利益與風險的制衡。如果某聘任制公務員被開除,其繳納的年金要全額收回。如果工作表現優秀,根據其獲獎情況,年金還有額外獎勵。可謂有獎有罰,與一邊倒的提高公務員待遇不可同日而語,這或許可算又是一喜。
更可貴的是,這一改革還為我國的社會養老方式探索提供了一條新思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率先推行養老保險改革,但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維持原有退休制度,光這一項每年就要花掉政府數百億元的財政撥款。擺脫退休金雙軌制已是大勢所趨,公務員要繳納養老金也是必然趨勢,深圳市實行職業年金制度如果被證明效果良好,顯然也有在公務員隊伍中普及推廣的希望。
盡管有此「三喜」,網民的憂慮是否就沒有道理呢?通讀關於該制度的描述,規定中職業年金的構成似乎只是由聘任制公務員工資按相應比例扣除所得及偶然獲得的政府獎勵資金,沒有發現像普通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那樣,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付的說明。但是否真的沒有單位的相應補貼?補貼比例會不會過大?這些內容如果不能說清,難免給人疑惑。
同時,獎勵部分的規定較為詳盡,但懲處方面就比較簡單——只有所犯錯誤嚴重到需要開除公職的方才懲處。如果對工作瀆職、違反紀律等行為沒有相應懲處規定,恐怕對廣大中間階層難以起到鞭策或警示作用。
除了規定還需要完善外,它的具體執行更需要持久關注。畢竟,在改革過程中,一項政策是否能平穩落地,能否在執行時「不改初衷」,才是重中之重。我們期待新事物能煥發出長久的生命力,也希望深圳市政府以開放的胸襟,廣納諍言,查缺補漏,以職業年金制度引領出我國公務員改革和養老金改革的新局面。
思路:評論嘛,要結合現實,文章一開頭就切入主題,先說明一下近日發生的時事,要簡明扼要,不失重點,然後就很自然的過渡到人們對之的看法,這篇文章就是,政策一出,寫人們的反應,然後就會引出自己的看法,這是第一段的內容。
第二段就開始談看法了,也就是評論。一般來說,要先給予某方面的肯定,說明某事存在的合理性,然後欲抑先揚,筆鋒一轉提出懷疑的看法,也就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指出它的弊處所在,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高度的思維,辯證地看問題,你要在這方面多訓練就好,最後,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評論了半天不能空談,要提出切實中肯的道理,也是一個好的結尾,基本思路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用。(多看看上文,仔細體會)
『貳』 時事作文800字
恩 去時事一點通( www.ssydt.com )找點最近的時事參考一下吧,其它專的不屬說了~
『叄』 關於時事的作文素材高中
最新時事熱點新聞素材
留學生萬字長文痛斥父母,決裂背後誰對誰錯?
1月,一篇北大畢業的美國留學生寫下的萬字長文在網上熱傳。文章作者王猛(化名)在文中「控訴」父母對他的傷害: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嚴格按父母的喜好和審美來置辦;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求助,都沒得到家人支持……父母的過度關愛、肆意操控,導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問題。王猛還將自己的萬字長文發給一些朋友及同學,希望給已是或即將為人父母的他們一些參考。
僅通過一篇文章,我們無法對事實做出全面且准確的判斷。但這篇萬字長文引發廣泛關注,甚至促使不少網友在父母和孩子間選邊站,其背後彰顯的深層次問題值得思考。
無論是王猛講的肆意操控,還是過度關愛,其深層次問題皆源於代際沖突。想要解決這一沖突,需要家長與子女雙方的努力。作為父母,多一些對教育方式的反思,培養循序漸進的耐心,用引導代替教訓,嘗試理解子女所處的時代環境,尊重子女的意願;作為子女,在成長的積淀中嘗試理解父母的心情,原諒父愛母愛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包容時代在他們身上刻下的烙印……探索超越代際並基於共情的溝通方式,雖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和諧的親子關系。
高中語文議論文作文素材摘抄
既然目標是遙遠的地平線,就該多一些冷靜和從容。秋天的累累碩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種;成為大海的一脈熱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許,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獲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也許,灑下了熱血,並不一定擁有那片火紅的風景;也許,黑暗中的苦苦掙扎,並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可我並不一味傷感。盡管默默地耕耘,還未聽到生命的回聲,但熱愛生命的我,一定會贏。
『肆』 求一篇關於時事的作文800字以上
時事評論作文:
題目:人類水資源現狀
水是人類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們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是生態環境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因素,具有許多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獨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工業生產中,水具有冷卻、加工、沸騰、發、傳送等一系列功能。農業用水佔了全球使用量的73%,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139億立方米,其中97.3%是鹹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為冰塊集中在南北極的高山上難以開發利用。只有少的水可供人們使用,有直接經濟效益。水的數量雖在一定時期內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現了水危機的國家,如衣索比亞。聯合國已發出警告:「水將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危機。」水資源已成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持續發展的非常稀缺的資源。現在世界上2/3的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機。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盡管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左右,但地區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3左右。水土資源不相匹配,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我國地域廣闊,南北跨度極大,遠距離調水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總的水資源可利用量並不很大。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將達到16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1700立方米,將接近或達到世界公認的用水警戒線。缺水將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製約因素。中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耕地面積約四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全國年排放廢污水總量近600億噸,其中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城。在全國調查評價的700多條重要河流中,有近50% 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供需失衡的結果,一是國民經濟用水擠占生態環境用水,二是城市與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目前,北方水資源開發程序已超過50%,導致河道斷流和湖泊萎縮;南方水網地區污水超標排放,造成水體污染;西北乾旱區大量擠占生態用水,沙漠化趨勢蔓延;西南山丘區坡陡田高水低,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艱巨。從全國看,水資源現狀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已經明顯不足。
『伍』 時事作文
給你舉個例子吧,我找來一篇挺好的評論,你先看看
「職業年金」試水的喜與憂
深圳市日前公布了《深圳市行政機關聘任制公務員社會養老保障試行辦法》,開始試行「職業年金制」。此新聞一出,就有網民表達擔憂:不會又是變相給公務員加薪吧?都「金飯碗」了還要「金上加金」嗎?帶著同樣的疑惑,筆者細細讀完「職業年金制」的全部內容。應該說,漲薪之憂大減,改革之喜頓生。
聘任制公務員的「職業年金」類似於企業補充養老年金,是指公職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之外的補充養老保險。這種制度在國外實踐多年,取得了較好效果,而在國內目前還只是存在於一些較大的企業當中。
作為打破公務員鐵飯碗制度的試點城市之一,深圳肩負著公務員制度改革的重任。改革就有雷區。就現狀來看,聘任制公務員的退休工資與委任制公務員還有不小的差距,這難免影響前者的工作積極性,也不利於公務員隊伍的長期穩定。而深圳市實行按工資比例為聘任制公務員繳納職業年金制度,目的就在於彌補聘任制公務員與委任制公務員退休待遇的差距。若此舉能消除改革隱患,使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的改革繼續推進,無疑堪稱一喜。
同時,深圳市在制定此規定時,也較好地關注到利益與風險的制衡。如果某聘任制公務員被開除,其繳納的年金要全額收回。如果工作表現優秀,根據其獲獎情況,年金還有額外獎勵。可謂有獎有罰,與一邊倒的提高公務員待遇不可同日而語,這或許可算又是一喜。
更可貴的是,這一改革還為我國的社會養老方式探索提供了一條新思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率先推行養老保險改革,但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維持原有退休制度,光這一項每年就要花掉政府數百億元的財政撥款。擺脫退休金雙軌制已是大勢所趨,公務員要繳納養老金也是必然趨勢,深圳市實行職業年金制度如果被證明效果良好,顯然也有在公務員隊伍中普及推廣的希望。
盡管有此「三喜」,網民的憂慮是否就沒有道理呢?通讀關於該制度的描述,規定中職業年金的構成似乎只是由聘任制公務員工資按相應比例扣除所得及偶然獲得的政府獎勵資金,沒有發現像普通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繳納那樣,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付的說明。但是否真的沒有單位的相應補貼?補貼比例會不會過大?這些內容如果不能說清,難免給人疑惑。
同時,獎勵部分的規定較為詳盡,但懲處方面就比較簡單——只有所犯錯誤嚴重到需要開除公職的方才懲處。如果對工作瀆職、違反紀律等行為沒有相應懲處規定,恐怕對廣大中間階層難以起到鞭策或警示作用。
除了規定還需要完善外,它的具體執行更需要持久關注。畢竟,在改革過程中,一項政策是否能平穩落地,能否在執行時「不改初衷」,才是重中之重。我們期待新事物能煥發出長久的生命力,也希望深圳市政府以開放的胸襟,廣納諍言,查缺補漏,以職業年金制度引領出我國公務員改革和養老金改革的新局面。
思路:評論嘛,要結合現實,文章一開頭就切入主題,先說明一下近日發生的時事,要簡明扼要,不失重點,然後就很自然的過渡到人們對之的看法,這篇文章就是,政策一出,寫人們的反應,然後就會引出自己的看法,這是第一段的內容。
第二段就開始談看法了,也就是評論。一般來說,要先給予某方面的肯定,說明某事存在的合理性,然後欲抑先揚,筆鋒一轉提出懷疑的看法,也就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指出它的弊處所在,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高度的思維,辯證地看問題,你要在這方面多訓練就好,最後,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評論了半天不能空談,要提出切實中肯的道理,也是一個好的結尾,基本思路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用。(多看看上文,仔細體會)
『陸』 作文素材 語文 時事
比爾·蓋茨和科萊特的故事http://www.gookao.com/zuowen/li/12376.html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位美國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體,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對Bit系統,默爾斯博士還未全部教完,要開發Bit財務軟體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夥子的邀請。 十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而那位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體了;而那位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體,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周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認為,只有具備了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從事創業。然而,世界創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才從事發明創造的人並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准了目標,然後在創造的過程中,根據需要補充知識。比爾·蓋茨哈佛沒畢業就去創業了,假如等他學完所有知識再去創辦微軟,他還會成為世界首富嗎?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存在著這么一條真理:對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才去行動,那麼當條件成熟之時,機會卻失去了。
更多:人物專題http://www.gookao.com/zuowen/li/高考網
『柒』 關注時事的八百字語文作文。兩篇。急求。 【 無意搗亂者勿擾。。。 】
一.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已經由「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和「現實問題立意」。也就是說,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內容又都涉及時事政治,並且需要與時俱進。而時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試題結合時事政治是理所當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們平時的政治課教學,我們應對高考的政治課復習,都必須緊密聯系時事政治。不管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理解,結合起來研究,結合起來訓練一、高考時事政治的命題特點1. 時事政治與教材知識密切結合。既是時事政治的重點,又是教材的重點問題,往往是高考時事政治命題的重點。如2008年廣東高考第40題:結合雪災,說明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第41題:人民幣升值對珠三角的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帶來哪些影響?現在的高考試題無論是政治單科試題中還是大綜合試題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重大時事。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運用所學原理對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學知識與時政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分析思考,不僅僅是熱點復習時候的事情,應該是經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國舉辦奧運會,圓了百年夢想,我國運動健兒頑強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績,這是一個可以從多方面考查的熱點問題。政治生活方面,本次奧運是有史以來參加國家和地區數目最多的奧運會,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發展兩大主題」的觀點,還可透視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這一理論知識。經濟生活方面,舉辦奧運可以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生活與哲學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等原理,還可分析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等。文化生活方面,舉辦奧運會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重點關注國內重大時事政治。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越來越偏重於對國內熱點問題的考查,而對國際熱點考查較少。但這並不是說,國際熱點就不要關注。如海南省2008年高考政治第26題,就是考察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廣東省2008年高考政治第40題,就是考察2008年春運高峰期間,冰雪給中國南方帶來巨大災難的有關問題的。四川省2008年高考文綜第39題:運用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麼可持續發展觀能夠被不同國家所認同。因此,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很多重大時事,我們都必須認真關注。如: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七號、我國取得抗震救災偉大勝利、中共第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國開展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全球金融危機、二十國集團峰會、兩岸三通問題等。3.注重時事熱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各個時事熱點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論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熱點問題共同反映了同一規律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將這些時政熱點進行歸類、整合,從而以一個典型的熱點來統帥眾多的熱點,如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這些都體現著社會發展趨勢,體現著人民根本利益,並能統帥很多時政熱點,對其學習,不但要明確其內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義和影響。4.不忽視多年來一直被關注的持續性熱點。如天津2008年高考政治第38題: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常識分析為什麼「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海南省2008年高考政治第26題;為什麼說2008年度的中央財政預算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天津2008年高考文綜第39題: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國糧食供求狀況及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多年來一直被關注的持續性熱點。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本年度與教材知識結合緊密的時政熱點,更應關注那些長效的,有關我們的生存環境、國計民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持續性熱點。如,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問題、「三農」問題、科教興國戰略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全球化、綠色GDP、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公民意識、對外開放的國策、國家統一、國家主權、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熱點,在高考中是「常考點」,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變化。這些熱點要多關注,復習時要注意這些持續性熱點的時事背景。5、時政熱點試題可以是「一材多題」的客觀性試題,也可以是對同一問題從多角度、多層面考察的主觀性試題。如海南省2008年高考政治的第16-17題就是「一材多題」的客觀性試題。如廣東2008年高考第40題就是對同一問題從多角度、多層面考察的主觀性試題。6、時政熱點問題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間接切入。直接切入,即對於人們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直接命題,直接以這些問題作為試題的載體和考查目標,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況。如廣東2008年高考政治試題的第1-7題就屬於直接切入。間接切入考點,對於知識點的考查不易察覺,一般較為綜合和間接地反映命題人的意圖。由於政治學科在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理論素養的基礎上,更為重視的是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除了對重大時事問題直接命題外,命題人常常會間接選取較為深層次的出題點,來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時政熱點備考策略1、夯實學科基礎,提高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礎知識,也不是不要知識體系。考察時政熱點問題,也不是不要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在熱點問題的復習中,必須時刻不忘基礎知識,千萬不能脫離基礎知識去搞熱點。我們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規定的考試范圍和主幹知識的考查范圍,對相關的基礎知識、主幹知識要融會貫通,要掌握相關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知識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一定要准確,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時要解決好知識的系統性問題,依據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路,樹立學科知識體系。我們在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可以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為分析和解答實際問題、熱點問題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調動知識,是指在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的過程中和基礎上,能將接收到的信息迅速與相關的知識內容建立准確而有效的聯系,是考生根據試題信息和要求對已儲備知識的選擇和提取。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就是知識的重組、遷移能力。只有夯實學科基礎,特別是熟練掌握主幹知識和重點知識,把握知識的整體框架和內在聯系,才能准確、靈活地調動和運用知識。2.關注時政熱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高考命題所運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時政熱點信息。高考命題不迴避熱點問題,常常以重大社會熱點問題為題材,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我們對熱點問題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導學生提高調動運用知識,判斷、闡述、探究、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老師沒有必要對每一個熱點問題都做系統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們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討論,我們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進行探究、討論。要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既要從一般意義上對熱點進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結論,又要結合具體材料進行分析,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熱點問題並不需要我們去死記硬背,關鍵是學會分析思考,通過熱點專題復習,降低高考試題的陌生度,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信心。我們平時在進行熱點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熱點問題的復習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養成分析思考的習慣,掌握分析熱點問題的方法。對於熱點問題,我們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1)認真審題,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要弄清材料共有幾層意思,讀懂每層的大意;要把審材料和審設問結合起來,從每層材料中概括出隱含的觀點;要綜合歸納出各個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要特別注意標題、首尾句,還要注意標點。要抓住設問中的關鍵詞、中心詞、限定詞;要弄清題目要求運用的知識范圍;要弄清題目設問的具體要求,包括答題的方面、角度、范圍等。(2)確定論據,進行構思。要根據材料的中心觀點、論點,回憶教材及時政中與此相聯系的理論知識,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篩選,確定答題所要運用的理論知識;要在動筆前先在頭腦中進行構思,明確答題的要點、層次,以確保條理清晰。⑶認真組織答案要把基本理論准確表述出來;要把基本理論與材料有機結合起來,用理論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理論;對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質;要注意分析與綜合相結合,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我們要把時政熱點復習當成一個手段,通過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對熱點問題進行綜合性解讀,來達到提升能力、鞏固知識的目的。3.加強分析綜合,提高解答時政熱點問題的能力。時政性選擇題一般是直接以時政內容為切入點,題目和備選項都圍繞這些主題設計,直接以這些問題作為試題的載體或考查目標,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況。考生在解答時,要全面、認真地審題,弄清楚題意和題乾的規定性,弄清每個選項本身是否正確,將其確定後再與題干相聯系,區別共性和個性、可能與必然,選擇與題干相吻合的選項即可。時政類主觀題一般要求結合材料組織答案,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過程中,先仔細閱讀題目所給背景材料,邊讀邊聯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課本知識點,要開拓思路,注意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評價這一時政材料。有些時政題還會藉助圖表來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解答這類考題要先審讀圖表材料,包括審標題、圖表和注釋,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規定了材料論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對我們審題和答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有助於考生回答題目所問的圖表反映了什麼現象。所有的圖表都是想通過對比來說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審圖表的關鍵在於能從對比中發現問題、發現變化、發現差距。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審圖表題時,往往會忽視註解,這對正確地讀懂圖表十分不利,注釋是圖表類論述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通常是圖表信息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只有把標題、圖表、注釋三者綜合起來考慮才能正確地理解材料所要表達的思想,輕松地回答問題。論述題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體現了什麼道理」與「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的」,兩種問題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從個別到一般,後者是從一般到個別。「材料體現了什麼道理」所給材料如果只體現單一角度道理,回答時把道理說出來就行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針對多角度的復雜材料問「體現了什麼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體現的有關道理時也要結合對應的材料作簡要說明。「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體現的有關道理與相應材料結合起來回答,而不能離開材料簡單羅列道理。 ②「幾則材料共同反映了什麼現象(道理)」,與「幾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麼現象(道理)」,這兩種問題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對幾則材料進行共同概括,而後者則要求必須就每一則材料分別加以說明;③「材料是怎樣體現有關道理」與「結合材料(根據材料),說明我們應怎樣……」這兩種問題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為一談。大多數時政類論述題都是「材料在書外,觀點在書中」,但也有極少數題目答案隱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練靈活地掌握時政題的答題技巧,還應該多練習、多總結、把握規律,做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觀性試題,特別是時政熱點問題,必須做到「一扣三結合」:必須緊扣題目要求,必須結合教材,必須結合材料,必須結合時政。4.正確掌握方向,精選好的復習資料。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熱點是十分廣泛的,出題角度和設問方式也靈活多變。目前,時事復習資料也品類繁多,搞得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指導學生精心篩選,嚴格把關,挑選一種比較理想的資料,作為復習參考。選資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盡量選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這種書的質量一般能得到保證。(2)資料不宜太厚。學生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在時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關鍵是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3)資料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復習仍然要「回歸書本,緊扣考點」,因此,所選用的復習資料也要體現這一要求,並且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點撥要富有科學性和啟發性。⑷政治高考對時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內國內外重大時事」,這就要求我們買復習資料不宜過
二.
1培養時代感
首先,通過日常的關注,培養你的時代感,也就是對你身處的這個時代有基本的認知。
你生存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還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徵是什麼,這個時代最需要怎樣的改革,最大的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些,都會表現在時事新聞中不是一兩條時事新聞,而是每天的時事新聞。了解一個社會最好的途徑,就是先去觀察每天的媒體都報道些什麼,每天這個社會中都發生著一些什麼,人們都關注什麼。通過持續地關注時事新聞,就能培養出自己的時代感,將自己融入這個時代中,在宏觀上把握這個社會的基本脈絡。
培養時代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你的文章有時代感。知道你身處怎樣的一個時代,你的選題,你的語言,你的觀點,還有你的立場和判斷,都會貼著這個時代,反映這個時代,融入這個時代,帶著這個時代的味道和溫度,而不會脫離這個時代。
2訓練評論思維
其次,關注時事新聞,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評論思維。
看新聞,不僅是看新聞,還要在關注新聞的時候形成自己對新聞的看法,要在看新聞時自然地有這樣的意識:如果讓我去評論這件事,我會怎麼去評?看每一條新聞的時候,其實潛意識中都會有自己的判斷,都在默默地進行著評論。比如,看到鄧玉嬌事件的時候,你自然會有自己的看法。保持對青海地震的關注,你內心中會有對災難的判斷。在不斷關注中,漸漸會養成一種評論思維、評論思維方式。看到了,有了表達沖動,寫出來,恭喜你,你終於入門了。
3培養時事聯系感
再次,關注時事新聞,可以培養你的時事聯系感。
寫時事評論,很多時候不是僅就一條新聞說事,而是考驗一個人將不同新聞聯系起來的能力,從看起來沒有關系的新聞中尋找聯系,從今天的這條新聞想起一個月前的另一條新聞,在比較中凸顯一種觀點。由此及彼,正說反說,旁徵博引,將近來一系列類似的新聞結合起來評論,增強自己觀點的說服力。
比如我2010年4月給《新京報》寫的一篇社論 www.zhlzw.com ,叫《社賓小改革何以引發民意大關注》。新聞由頭是:中國禮賓改革有新舉措,今後中國領導人出訪時,將簡化駐外使領館組織迎送活動相關安排,不再組織華僑華人到機場迎送。看到這條新聞時,我就想起2003年也有過類似的改革,當時的改革是「我國領導人出訪離、返京不再舉行送迎儀式」。通過查閱資料又發現一直進行著這樣的改革,1978年開始,為外賓訪華舉行歡迎儀式的地點由機場改至人民大會堂廣場,不再組織群眾夾道歡迎;上世紀80年代開始,領導人出訪一般不再舉行答謝宴會。因為關注時事新聞,將這些改革聯系起來看,寫起來就會讓你的評論有厚重的歷史感。
我還注意到當天胡錦濤主席訪美的另一條新聞,會談期間,胡錦濤和奧巴馬還共同為近期分別在美國和中國煤礦礦難事故中遇難的礦工默哀一分鍾。我就在文章中說,為遇難者默哀也是一種禮,這樣的禮,與禮賓改革中「取消迎送」在價值取向上是一致的。禮賓小改革之所以引起大關注,蘊含著公眾對民本政治的認同,即使是細節上小小的變革,也能觸動公眾心中那根渴求民本政治的心弦。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記起一些反面的新聞。就是地方的領導出行時迎送的風氣很盛行,不管天氣多麼炎熱,讓小學生穿戴整齊地舉著鮮花夾道歡迎,還喊口號,以此襯托領導的威風。我就把這條新聞用於評論中,從反面來論證「減少地方領導們迎來送往的繁文縟節,領導出行要減少擾民」。這樣由此及彼,文章就會很豐滿,論證也非常有力。
還有,持續並習慣地關注時事,會讓你的文章更貼近現實,你的觀點也更有現實感。某媒體的評論主編就跟我說,現在越來越不喜歡約請專家寫評論了,為什麼呢?專家寫文章很專業,因為長時間專注於某一問題的研究,他們很專業很權威很深入。但由於他們平常缺少對時事的關注,無法將自己的認知與新聞很好地結合起來談,像寫學術論文那樣寫時事評論,嚴重脫離現實。許多專家寫文章滿篇都是抽象的說理,缺乏將他的理與平常關注的新聞結合起來的習慣,也就沒有現實的穿透力和說服力。這樣的文章根本不適合刊登在時事評論版面上。
『捌』 最近有什麼熱點時事新聞能做語文作文的議論材料,急求
過年期間中國詩抄詞大襲會這個節目非常火爆
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
第一段描寫中國詩詞大會的盛況
第二段從中學習了很多詩詞……
第三段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歷史,通過老師點評……
第四段從中學習到很多詩人的經歷,……
第五段總結,看了節目後內心非常怎樣,感覺自己的閱讀積累兩怎樣,要向選手學習,向詩人學習
『玖』 時事評論作文800字
10月5日,作為2015年諾貝爾頒獎季第一個頒發的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女葯學家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也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12位獲得殊榮的女性。
屠呦呦是抗瘧新葯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她領導科研組繼承發揚中國醫葯學遺產,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種方葯,歸納編纂成《抗瘧方葯集》,又從中選出200多方葯,以現代科學組織篩選,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發現對鼠瘧、猴瘧均具有100%的抗瘧作用的青蒿素。經全國協作,驗證病例達二千多,確證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瘧新葯,特別對抗氯喹惡性瘧有特效。其後,她繼續深入研究,又首先發現雙氫青蒿素,研製青蒿素類和吖啶類抗瘧葯組成的「復方雙氫青蒿素」,擴展葯效至免疫領域。青蒿素的發現不僅找到了一個抗瘧新葯,而且為尋找抗瘧葯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由此帶動國際抗瘧領域工作的新進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對青蒿素展開進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
對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驚喜。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幕彷彿仍近在眼前,中國又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方面獲得突破。輿論圍繞青蒿素發明權歸屬之爭和屠呦呦「三無」科學家身份乃至中醫葯是否迎來春天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討論,清醒的聲音和有據的論證逐漸奪取了主動。
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