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2012年三明高三統考語文作文

2012年三明高三統考語文作文

發布時間:2021-03-03 15:15:18

Ⅰ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

馮驥才說「運動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內看你使用了多少時間;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文題解析:延續2010年「《格林童話》的誕生」、2011年「袁隆平的夢」的命題形式,2012年福建卷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2012年試題提供的材料,出自著名作家馮驥才的《靈性》(該書收錄的都是作者含有詩意與哲理的話語,包括了對自然、生命、人生、藝術、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沉思和感悟)。
據馮驥才自己解釋,「這句話的前半句是為後半句作鋪墊的」,「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人生的時間有限,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量,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盡量走得更遠,做更多的事並做得好一點兒」。
「馮驥才的感悟」較之「袁隆平的夢」,文字簡潔,指向性更加明確,考生沒有審題障礙;同時,在信仰缺失、精神困頓的當下,這道題引導學生思考「活著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其寫作空間似乎有限,切入點不夠多,這就需要考生用一雙慧眼、一顆敏感的心細加體悟。
先說常規立意。作文材料重復出現「賽跑」「有限」「路程」「時間」「多少」等字眼,對於訓練有素的高三學生來說,應該不難抓住這些關鍵詞,發現其中包含的兩組關系:「時間與路程」「有限與盡可能多一點」。
這樣看來,常規立意可以是:
(1)有限的路程中跑出最短的時間,那是速度;有限的時間里跑出最長的路程,既是速度更是厚度與高度。
(2)人生苦短,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每個人活在世上的時間也就短短數十年,但有的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實現了生命價值的最大化,有的人則庸庸碌碌、渾渾噩噩地虛度一生。
(3)人生沒有休止符,理應始終保持奔跑的姿態;在平凡的日子裡充實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作貢獻,就等於是延長了自己的生命。
(4)富豪離開人世時,人們容易記住的是他們生前做過的好事,而不是留下的金錢。從選材看,考生可記述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可談論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等等。
再說立意創新,大體有如下幾種:
(1)針對材料中的「人生中的賽跑」,可反彈琵琶、獨抒新見,提出「人生為什麼要賽跑?為什麼不可以悠閑地散步、愜意地看風景」(即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有多成功,而在於享受沿途的「風景」)。
(2)圍繞「路程」做文章,也可另作別解,比如指出「人生中的賽跑」「首要的是選准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在於跑得有多遠」,「關鍵是看腳印落得有多深,而不能貪圖省力走捷徑」,「人生路程的拐彎處不容忽視」,「瞬間的爆發,也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3)將「賽跑」「路程」聯系起來考慮,可立意為「人生的賽跑比的是耐力與技巧:一開始不宜沖得太猛,有些人年輕時透支身體,英年早逝,殊為可惜」,「看到別人比自己跑得快時要坦然、豁達,不要『羨慕忌妒恨』,心態不好必然影響『比賽』進程」「人生的賽跑有它的特殊性——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4)還可由「人生」拓展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經濟建設、文化發展方面的「賽跑」。
審題誤區:考生往往會在表層談應該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無窮的價值,至於「為什麼」人生如賽跑,應該「怎麼樣」在有限人生里創造無窮價值,考生往往無法深入涉及。若考生能緊扣材料關鍵詞時間和路程來寫,從小處落筆,結合自身經歷和感受,分析有限的人生與無限的價值的關系,分析在為人、治學、修身、齊家、平天下等方面該如何最大化地實踐與實現,文章自能脫穎而出,勝人一籌。

Ⅱ 高三聯考語文作文會出什麼樣的題目

小時候,大海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和煦的陽光、溫柔的海風、金黃的沙灘,湛藍的海水只是在夢中才能見到。那時,我經常想著有一天能夠踏著細軟的沙灘,在大海邊盡情喊叫和狂奔,然後,快樂地拾起一個個斑斕的紅貝殼。這樣一個湛藍的夢,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十二歲那年的暑假,我看海的願意終於實現了,爸爸帶著我,坐上了開往海濱度假村的旅遊車。多年的夢想即將實現,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一個勁地問爸爸什麼時候才會到啊。爸爸總是對我說,不急不急,很快就要到海邊了。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海邊。一下車我顧不上放下行李就直奔海灘,向著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夢中的那可愛的大海奔去。眼前的大海,一望無際,卻並不似我想像中的那般大,海水不是那種寶石般的湛藍,卻呈現出一種土黃色,顯得渾濁不堪。沙灘的確是金黃色,卻在金黃中夾雜著一些灰黑的顏色。心中那籠罩著的光環一下黯淡了許多。盡管這樣,我依然十分開心。面對著大海,我能感受到它的博大,雄渾。這種感覺震撼著我的內心,幼小的我翻遍了大腦中匱乏的知識庫,竟沒頭沒腦地吟出了一句「寄蜉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在海灘上足足瘋玩了一整天。在沙灘上堆沙丘,在亂石縫中找貝殼,捉螃蟹。當然,我還不忘品嘗了一下海水的味道,咸鹹的,帶著一股苦澀的腥味。
第一次的大海之行在我的歡笑聲中結束了,大海那博大的胸襟,雄渾的氣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盡管他不似心中那般完美無缺,但我依舊深愛著大海,渴望下一次再見到大海。
第二次與大海的「親密接觸」仍然是在一個暑假,也同樣在那片海灘,但我卻目睹了大海另一種風姿。
白天的玩鬧自是不必說。到了夜晚,我突發奇想,想見識一下夜晚的大海。父母自是不同意的,他們忙著聊天,與別人打麻將,讓我一個人去他們又不放心。去是一定要去的。我瞞著他們,悄悄溜出了旅社,來到了海邊。夜裡的大海是很安詳的,波濤親吻著海岸,發出輕微的「唰唰」聲,白天那調皮的浪花早已不見,似乎早已安睡。此時的大海顯得如此神秘,朦朧,彷彿一位蒙著面紗的少女。望著平靜的海面,我的心也開始沉寂,完全陶醉在這夜色之中,竟不自覺地哼起了黃磊的《我想我是海》。四周一片寂靜,只有幾艘漁船上的漁火在黑暗中明明滅滅。
第三次見到大海是在多年以後。高一暑假,我到琅岐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將近尾聲之時,學校組織我們去了一趟海邊。這一次大海之旅也許是我最為刻骨銘心的一次,因為我見到的不再是我熟悉的大海:海水固然和沙灘有著相著無幾的顏色,卻不是土黃和金黃,而是一種觸目驚心的黑色。海風卷著一陣陣腥臭的氣息呼嘯而過。——這無疑又是人類的「傑作」。
我退卻了,不敢觸碰這樣的海水,更不必說品嘗了。心目中大海那美麗的身姿被擊得粉碎。面對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第一次感到了窒息。從那片海灘歸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悶悶不樂,我不明白人們怎麼狠得下這樣的心腸,難道金錢果真如此重要?
從那次之後,我再也沒去過海邊,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我不敢再面朝大海,只想把有關大海的美好回憶保留於心,直至終老。

Ⅲ 遼寧省實驗中學2012高三考前模擬語文試題作文題目。求去年作文題目。,以及去年二中最後一套卷作文題目

詩句「落日無情最有情,(偏催萬樹暮蟬鳴)。 」出自宋代詩人 寫的《初秋行圃》詩題內中的「( 行圃)容」一詞點明了詩人觀察的地點,全詩中「 (催 、鳴 、聽 、尋) 」幾個動詞的運用,使寧靜的田園生活充滿了生機。《子夜吳歌》的作者是(唐) 代著名詩人 (李白)。詩句「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直接抒情,表達出古代勞動人民渴求過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的作者是 (宋) 代詩人 (蘇軾),詩人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 (晴天、雨天) 呈現的不同風姿,贊美了 (西湖美麗的的景色) 。 (2)、我還能默寫一首描寫西湖的古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Ⅳ 2012年東城區高三二模語文作文範文

惡搞杜甫不能沒民族底線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就網友惡搞杜甫畫像發表聲明,稱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決不允許詆毀杜甫形象。馬新朝稱惡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沒有民族低線,不能沒有精神之光。
大河網訊 「杜甫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之光,我們決不允許詆毀杜甫形象。」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杜甫是世界上偉大的詩人,我們應該尊重他、敬仰他。現在是娛樂時代,網友塗鴉詩聖杜甫畫像,也可能沒有惡意。如果網友惡搞他,是非常不應該的。
他說,杜甫是1300年來,為數不多的為底層老百姓鼓與呼的偉大的詩人。如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庇天下俱歡顏」等他的經典詩句都是在為底層老百姓吶喊,他也的詩句也最能代表最底層老百姓的心聲。他不但是1300年來威望最高的詩人,而且還是全世界最受尊重的詩人之一。
「如果是有人惡搞杜甫,惡意醜化杜甫形象,說明他是無知的、淺薄的、低俗的。」馬新朝說,我們絕不允許抵毀杜甫形象。惡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沒有民族底線,不能沒有精神之光。我們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發揚光大。
反對惡搞杜甫------假正經的傷不起
塗鴉惡搞杜甫,他也會覺得好笑
詩聖杜甫最近爆紅網路,有人將教材中插圖塗鴉後傳到網上,引發了主題為「杜甫很忙」的惡搞風潮。但這招來批判,認為惡搞杜甫是無知、淺薄、低俗的表現,反映出當下不尊重的人文迷惘,惡搞文化要有民族底線,但惡搞其實詆毀不了杜甫的形象,這么上綱上線明顯是過於激動了。
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惡搞文化不能沒有民族底線。這聽上去更像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刻意避諱。古代講究「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連這些人的人名都不提及,所以才會有因為州官叫田燈,所以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
但手握公權力的官員,和可調控更多資源的公眾人物,理所應當要有被公眾開涮的心理准備,可在我們的社會理念里,這種觀念恰好是倒置的,對普通百姓可以極盡醜化之能事,可對於官員連談論都唯恐避之不及。
惡搞杜甫要有「民族底線」的說法,就是這種心理的延續,總認為著名詩人要享受社會的尊重與愛護,殊不知,正是這種內外有別,自認人分三六九等,讓人對官員對名人有了天然不容置喙的理由,因言獲罪有了再正當不過的認同環境。
馬新朝認為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民族精神是一個尚可理解的詞語,但高大空,具體為何物也不好說,民族精神之光的說法,就顯得莫名其妙了,在什麼是杜甫精神,什麼是民族精神,都搞不清狀況的前提下,突然冒出一個民族精神之光,這就是典型的喜好拔高酷愛總結的表現,總認為什麼都要上升到民族國家的高度才算高尚,總認為什麼人都能提煉出專屬他的精神。
與所謂杜甫精神相掛鉤的,應該是杜甫所寫的詩歌。如果說為底層百姓鼓與呼,就是杜甫精神的話,那麼杜甫形象,就應該是針砭時弊的敢言者。要去詆毀這種形象,塗鴉是達不到這種神奇功效的。
「杜甫很忙」系列圖片的取材來源,是中學語文課本里的杜甫插圖,這完全只是學生的信筆塗鴉,可以認為是上課無聊之餘的小動作,也可以視作是對古文詩歌沒興趣。即便是傳到網上引起圍觀,從而製造了一輪惡搞杜甫的風潮,那也不必要做上綱上線的解讀。
認為惡搞杜甫是無知、淺薄、低俗,是一種假裝正義感、沒有幽默感的病症,認為只有傳誦杜甫的詩歌才是正經事,其餘一切無關動作都是大不敬,這種固有的尊重充滿了虛假做作,尊重的方式並不唯一固定,為考試咬牙切齒背杜甫詩歌,不見得真就尊重喜歡他;塗鴉惡搞杜甫到處傳播,也不見得就是包藏禍心,這一切都只是惡搞潮里一個小浪花,不必放大來做痛心疾首的哀嘆。
真正不滿惡搞杜甫的人,大可不必如此心急如焚,惡搞這類事,來得快去得也快,主角是變化不定的,惡搞杜甫之前,還惡搞過李白、關漢卿、辛棄疾,也沒見得這些人的形象,就變得多麼不堪入目。惡搞杜甫之所以如此風行,更直接的原因可能只是,教科書上呈45°角憂傷仰望的杜甫插畫圖,更顯百搭,塗鴉什麼就像什麼。
惡搞,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其同時也是一種寄生文化,離不開一些曾流行的經典的「宿主」,它只是在這個層面上一種再創作。就像開啟我國惡搞先河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它的傳播效果,也只對看過《無極》的人有作用,最流行的時段,也只是在《無極》上映之後的一段時間。所以註定,惡搞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網友們也就圖一個暫時的樂呵。
懷舊的網友認為,塗鴉惡搞杜甫,是對傳統文化的侮辱,這顯示了當下的人文迷惘。當下或許真有人文迷惘,但完全不能通過惡搞杜甫這事完全得到體現。杜甫只是一個詩人,人們有沒有讀他的詩,是有無人文素養的一個衡量標准,但僅是塗鴉教科書上杜甫插畫,一來並不見是侮辱,二來也無法真實反映人們對杜甫的了解程度。
了解杜甫,也是由詩及人,先是為他所寫的詩歌動容,轉而為其情懷所打動。這在杜甫的《茅屋為秋風(微博)所破歌》一詩中,有著最為直接明顯的體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成了杜甫代言底層的名句,悲天憫人的情懷打動了許多人。所以說,因為惡搞而詆毀杜甫形象、進而侮辱傳統文化的說法,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聽聽就可,地位和形象不是幾筆塗鴉就撼動得了的。
相反,塗鴉惡搞所製造出的「杜甫很忙」假象,反而有可能成為進一步普及杜甫的機會,為彌補人文迷惘提供契機。要知道,在當下網路媒體所製造出來的淺閱讀時代,還去讀詩背詩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對杜甫的知之不多了解,也幾乎全部是來自於中學時代所學的幾首詩。
此時出現的塗鴉杜甫,讓不少人又回憶起了插圖頁里的《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不管肇事者的最初原因是什麼,但事實上卻是可能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還必須正視的一個現象就是,杜甫詩歌內容感時傷懷、詩風沉鬱頓挫,中學時代所熟讀的詩歌,可能並不能真正理解。「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之類的人生變化,可能會讓藉此重讀杜甫詩歌的中年讀者,產生與學生時代完全不一樣的感觸。
喜歡古代文學的網友在回帖里認為,拿芙蓉姐姐、鳳姐等人物來娛樂大眾,毫無問題,因為他們就是熱衷於此類炒作,你越是惡搞她,她越是開心,但是惡搞古代著名詩人,就是等於惡搞自己祖宗,實在是大不恭大不敬。
這種邏輯暗藏這兩種比較,一個是人以群分,有些人可以惡搞,有些人則不可以;另一個則是對待古人比今人要更尊重更寬容。但這實際上混淆了惡搞的能不能與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芙蓉與鳳姐是願意被惡搞甚至竊喜於心,人們反感於這種惡搞被利用,成為製造知名度的推手。但對今人惡搞成分的厭惡,並不能反過來證明不能惡搞杜甫,對人不對事的評價惡搞會錯了意,既然今人能搞,為什麼古人就不能搞?
一般人印象里的杜甫,是窮困潦倒、仇大苦深的,所以才會惡搞杜甫,嫁接這么多現代意象,與古代人物完全不匹配,破壞了杜甫原本固有的中規中矩的形象。但歷史上真實的杜甫,也並沒想像的那麼清苦。杜甫是官宦子弟,母親出自唐朝望族清河崔氏,他的眾多親戚、妻族都是官宦人家。杜家有多處產業的,國家太平時期,杜甫一家靠收租生活,完全不成問題。
惡搞杜甫,雖然不是對人物形象正本清源的撥正,但至少沖擊了不少人固有的印象。原來杜甫還可以這么「搞」?其實杜甫本來就很「搞」。河南省杜甫研究會副主席程韜光就說,歷史上的杜甫就有種自我戲謔、調侃的精神。比如杜甫回憶童年的詩句: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老頑童的形象,就頓時躍然紙上。
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接吻的照片,曾是義大利某服裝公司的海報,主題為「消除仇恨」的海報還涉及德國、法國、美國多國政要。惡搞成分相當明顯,查韋斯看後也覺得照片「創意不錯」。惡搞國家領導人,在許多國家是見怪不怪的的事,沒人會對此大驚小怪痛心疾首,當然也不會因此獲罪被捕入獄。惡搞的底線是法律法規,只要不違反不逾越,惡搞本身就無罪。對公眾人物的惡搞,只要不屬違法行為,也在容許范圍。杜甫作為古代文化名人,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即便是後裔也是隔了幾十代了,因此肖像權不再受到保護,所以對杜甫的惡搞,並不涉及肖像侵權。
還在痛心疾首的人,買份《人民日報》去讀吧。3月27日有篇文章叫:《杜公有靈當莞爾》。
結語:還在為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痛心疾首的人,買份《人民日報》去讀或許能找點安慰。但不巧,這份報紙3月27日有篇《杜公有靈當莞爾》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誰叫大人們把杜甫們都當成他們說話的工具,壓得紙一般單薄?

杜公有靈當莞爾
稚子無賴閑塗抹,一解公頤勝沙鷗!
智勇詩
杜甫近來很忙。中學課本里收錄的蔣兆和先生所作《杜甫像》,被各種塗鴉後,上傳網路,引發熱議。某民間組織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杜甫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之光,我們決不允許詆毀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惡搞杜甫,惡意醜化杜甫形象,說明他是無知的、淺薄的、低俗的。
在網上找來相關的塗鴉照片,驚訝於塗鴉形式之多樣,想像力之豐富:一圖杜甫橫端狙擊步槍,他剛剛完成射擊任務,表情「酷呆」了;一圖杜甫橫抱吉他,凝神遠望,好像在忘情吟唱;一圖杜甫被裝扮成時髦青年,嘴叼香煙,胯下一匹Q版踏板小摩托……惡搞後的杜甫與那個憂國憂民、慷慨悲歌的現實主義詩人形象構成了極大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不少增益改動,與原作「配合」默契,大有「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的精準。可以想見塗鴉者之充滿熱情、神情專注、饒有興味。
看到這里,感覺「詆毀」和「醜化」的說法實在有些「炮彈打蚊子」,這些塗鴉最多是青春逆反期孩子們的調皮和幽默。捫心自問,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有哪個沒有在課本上塗鴉過?又有哪個課本里的正經人物和「大反派」沒有被「惡搞」過呢?這些調皮惡搞真的是在侮辱「民族的精神之光」、扭曲「是非黑白」嗎?幸虧「法不責眾」,否則,即使難稱「罪惡滔天」,也該拖下堂去,重打五十大板!
作為成人,作為教育或文化從業者的我們,倒是該反思:孩子們到底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塗鴉」?塗鴉背後究竟隱藏著他們怎樣的情緒和心理訴求?我們的文化教育傳播工作還存在著哪些片面和謬誤之處?能否通過教育傳播方式的調整,正面滿足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讓他們被壓抑的「力比多」得以升華?
比如,我們的課本、教參形容杜甫總是「憂國憂民」、「現實主義」,哪管他「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性情、「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懷念、與朋友索要樹苗也要賦上一首絕句的浪漫。「憂國憂民」與「現實主義」當然是杜甫突出的特點,但是只對這些特點的反復強調造成了杜甫形象的標簽化,讓還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觀察歷史人物的視角變得單一乏味,傷害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甚至刺激了他們的逆反心理。
說白了,孩子們對杜甫的塗鴉,還真不是針對杜甫本人,他們有意見的,是我們這些教育和文化的從業者。誰叫大人們把杜甫們都當成他們說話的工具,壓得紙一般單薄?
孩子們嬉笑怒罵,大人們應該如芒在背,知恥而後勇。今年正值杜甫誕辰1300周年,果能如此,杜公有靈,亦當莞爾。

Ⅳ 高三語文作文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悄悄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寶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寄出一份夢想,蹲下投放。中國夢,流淌在歲月。
沙灘上有一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中國遙遙五千年的故事。從黃帝開創歷史到如今的我們誦讀歷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跡,每個中國人都擁有著同樣的中國夢。富強!富強!中國夢的口號在繼續。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地震、泥石流、洪災,還是會有飽經滄桑後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藏歲月流淌過的每一個中國夢,戰於世,立一生之夢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中國奧運會、世博、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故事。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夢還在繼續,我們的視線還在執著,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一個夢,一個叫作中國夢,一個被每一個中國人所深呼的夢。我以心的維度仰視獎牌下每一個奮斗的身影,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夢的足音,俯身捧起歲月流淌過的榮譽,揚手敬禮,大聲喊出自己的中國夢。
沙灘上有一顆銘記的貝殼,那是羈旅在外的中國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於異國,卻隨身帶著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記者采訪時說: 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 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斗,到處都迷漫著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我們都還能輕哼著國歌的旋律,心懷著祖國,銘記著中國夢,力創美好未來。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灘上,看著眼前正在富強的中國,陽光透過雲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來,嘴角輕輕咧開,懷著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輕輕拾起幾顆貝殼,珍藏在身,勉勵自己,心中已准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
中國夢,我的夢!

Ⅵ 高三語文作文素材(高考用的

有一個農村女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但因交不起學費而苦惱。一家生產健腦口服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條件是讓這個學生為他們在電視上做廣告,說是因服了他們生產的補腦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績。這個學生斷然拒絕,因為她家庭貧困,從未喝過什麼補腦液。
一、誠實就是財富
一名成績優異但交不起學費的女大學生,斷然拒絕了一家生產健腦液的企業願出萬元資助但要為其做虛假宣傳廣告的要求,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沒有喝過。「我從來沒有喝過!」這句簡單的話反映了這位女學生誠實潔白的內心世界。
那麼,什麼是誠實呢?我認為誠實就是言行與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現為對人的真誠,也表現在辦事與求知過程中的實事求是。
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整體的細胞,他不可能脫離整體而孤立地存在,這就決定了一個人要在整體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而處理好這種關系的關鍵便是以誠待人。我們都無法想像如何與一個滿嘴假話的人共處;同樣,我們付出自己真誠的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友誼。而當今,許多人在金錢的沖擊下,為物慾所蔽,為達到個人目的,整日戴著虛假的面具。當他們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時,卻不知已經失去了誠實——這做人的根本,這最寶貴的財富。
誠實是處事的原則。解決問題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和理清問題的脈絡。離開了這一點,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談不上把問題解決好。一個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人才可能是一個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實、隱瞞真相就等於一事無成。對於一個要生存、圖發展的人來說,實事求是地對待一切事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誠實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徑:我們求取知識的目的就是服務社會,而社會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識,並不是沒有真才實學的高學歷。而誠實便是獲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徑。古今中外,凡是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是實事求是的。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成績不好、但他卻勇於提出任何一個別人看來近似愚昧的問題。東晉文學家左思對於自己的文章也有著實事求是的評價。對照他們,我們有些同學作業靠抄襲,考試靠作弊,對於疑難問題,不肯鑽研,強不知以為知。這種行為顯得可悲可笑。愛因斯坦說過:「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斗,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這也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我們只有用誠實才能換得友誼,贏得成功,獲得知識。那位誠實的女學生也許無法踏入大學的殿堂,也許一生都很貧窮,但她擁有誠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便是個富翁——因為,誠實就是財富。
二、 珍惜
人們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不甚珍惜,卻總是羨慕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因此人們大都活得很累。
小時候常羨慕那些大人們,整天高高興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總不必為明天要交的作業和老師的當堂測驗而擔心,他們可以看電視、看電影、出外郊遊,可我閃卻不行。
長大了卻總是羨慕孩童的時候,羨慕那孩童的幼稚、真純,羨慕他們活得無憂無慮,不必為生活的艱辛而操勞,羨慕他們能在父母愛的海洋里歡快地嬉戲,羨慕他們躺下就睡,哪懂得失眠?
沒錢的時候羨慕那些有錢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活得多愜意!他們不會因缺錢而煩惱,不會為了買一套建築模型而駐足窗前、流連忘返。
有錢時卻又羨慕那貧窮的時候,那時多輕松!不會因為錢而擔驚受怕,不會因為錢而找不到真正的友誼。唉,沒錢時的友誼多純潔!
當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時,從未感到父母有多重要。那時總是厭煩父母的反復嘮叨,總是因父母的約束而大吵大鬧,總是因父母的事事代辦而發脾氣。那時真希望自己一人卻生活,去闖盪。
沒有父母在身邊卻又羨慕那些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他們多幸福,時刻都能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時刻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勸告,好心的幫助。有時真後悔,不該傷父母的心。
朋友在身邊時並沒有覺得這有多重要,心想有沒有朋友,還不是照樣過?
可分離之後,卻倍感無聊寂寞,往日的朋友都遠在他鄉,這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我!於是我又羨慕往日朋友間的歡欣。
讓我們珍惜吧!珍惜孩童時的純真;珍惜成年後的成熟;珍惜貧窮時的輕松;珍惜富足後的充裕;珍惜父母的愛,珍惜你闖天下的勇氣;珍惜人生的最寶貴的友誼吧!世上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因為羨慕那些還不屬於你的東西而厭惡現在屬於你的東西。當我們學會珍惜,我們將會發現,生活原來是這樣美好!
三、 求知的三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三種境界」是分別用三首宋詞的句子寫的!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形容人們在初學階段有如登高望遠,在無限遼闊的知識領域面前打開了眼界,意識到自己學問不足,知識有限。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形容在強烈的求知慾望驅使下,潛心專注,廢寢忘食在學習,身體消瘦了不後悔,臉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這里借描寫一個青年在元宵節的燈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經過,比喻真知得來有個「千網路」的探索和鑽研過程,一旦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會體嘗到莫大的幸福與歡樂。
王國維講的「三種境界」十分形象,合乎無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或知之甚多的學習規律,成為許多人鼓勵自己刻苦學習的座右銘。在實現四化而學習中,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三種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經進入到哪種「境界」了。
四、 珍惜「今天」
一個人的歷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這么一個時間表來表示。對於一個革命者來說,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但在這三者之中,我以為更應該珍惜今天,為什麼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經過去了,你能拉它回來嗎?
明天還沒有來到,豈能坐以待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把學習、工作總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無成它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總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彌補昨天,准備明天。 義大利的傑出畫家達•芬奇常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安眠。」他正是從抓「今」開始,抓緊了「一生」,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著名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是:你沒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過的那點鍾,是永遠不能返回的。還有人問科學家達爾文:「你一生怎麼做了那麼多的事呢?」他回答道:我從來不認為半個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他們從「一個鍾頭」,「半個小時」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的妙訣。
為了把我國早日建成四個現代化強國,我們今天也有不少善於抓「今」的人。開灤煤礦的侯佔有不是「地球轉一圈,他轉一圈半」嗎?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嗎?從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抓「今」的何等之重要!
時光如水,稍縱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給《中學生》題過這樣一首詩:「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為八尺),古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願它作為一切下決心為革命抓「今」的同志的座右銘。
五、 順境與逆境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人們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聯系起來,許多人甚至還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據說有一位大學生在研究了許多偉人在「逆境」中的奮斗史後深有感觸,立即向學校申請「下鄉當農民」。大概在他看來,在大學這樣的「順境」中是出不了「偉男」的。 不錯,許多偉人是歷經磨難才有後來的成就的。司馬遷受宮刑後發奮而著《史記》,愛迪生當賣報童而自強不息成為發明大王,更不用提馬克思、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這樣看來,「逆境 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務農的孩子,一生在學術上也無所作為,沒有「成才」呢?為什麼會有許多孩子因父母離異而四處游盪,甚至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呢?
可以這樣說,逆境作為一種客觀外界環境會促使或激勵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條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條件。「順境」同樣可以使人成才。比如朱鎔基總理身邊那位年輕的女翻譯朱彤,以她敏捷的反應、清晰的發音、出色的口譯水平贏得了國內外新聞界的交口稱贊。她的父母都是富有經驗的、資深的外語專家。朱彤在這樣家庭中學外語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不正好說明「順境」也能出人才嗎?
由此可見,能否成才,其根本因素不在於「環境」是「逆」還是「順」,而在於個人的奮斗。「下鄉當農民」後固然有可能「自學成才」,但那種「成才」的機會就一定比「上大學」刻苦學習而成才的機會多嗎? 況且即使自學成才,究其原因,主要也不在於「當農民」而在於「自學」。正如愛迪生成功的關鍵在於「自強不息」而不在於「當賣報童」一樣。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說過一句話:「別去自找麻煩,麻煩會來找你的。」這句話正是勸我們不必刻意去當農民,尋「逆境」;同時也提醒我們,人的一生隨時會遇上困難和「逆境」,所以更應該珍視眼前的「順境」。
其實,「順境「和」逆境「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順境」,也沒有絕對的「逆境」,任何「順」中包含有「逆」的因素,任何「逆」中都能尋找到「順」的成分。況且順境與逆境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大千世界中,應該說很少有人永遠一帆風順,問題在於無論在什麼樣的境況下,都要採取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同樣處在逆境中,有的人不屈服,不退縮,敢於「扼住命運的咽喉」,變不利為有利,他們成才的概率就高;相反,有的人不努力,不進取,不去和命運搏鬥,如何能夠「成才」呢?換句話說,未成才的人缺少的不是「逆境」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需要的是拿出十分的奮斗勇氣,接受順境,也不懼怕逆境,努力不息,戰斗不止,終將成才。

閱讀全文

與2012年三明高三統考語文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