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表現手法有哪些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像、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寓理於事:
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都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幾大詩人如杜甫、陸游、蘇軾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說明陷在裡面不能跳出來,往往被各種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觀書有感》里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陸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修辭:
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要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誇張——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精煉含蓄;擴展內容;富有文采。
(這方面對課外閱讀量和歷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杜牧的詩句;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拓跋燾的故事;
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正襯(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
對比(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與最後一句)
通感,感覺器官的溝通。(李白「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此時的雪花彷彿是春風中盛開的梨花,香飄萬里。視覺與嗅覺溝通,詩人的情意飽含其中。)
B. 如何做好高考語文詩詞鑒賞題
一.語言層面 王安石稱詩歌之語言為「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語言層面我們需要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①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這里,一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並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么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誇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後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於此。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 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④整體評估:對語言整體評估的重點是會用一些術語。在詩詞的風格上,詞有豪放婉約之別,詩曲又何嘗不是。但專用鑒賞術語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麗。 用語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 用語平易,含義雋永。 在語言結構上,倒裝一般表強調,例如: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辛棄疾)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秋興八首》杜甫) 意象羅列是使描寫更具鏡頭感,是電影語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一騎紅塵妃子笑(《過華清宮絕句》杜牧)。 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 二.內容層面 內容層面主要指從內容上把握鑒賞詩詞,高考大綱要求同學能把握詩文的大體意思和藝術手法,這說明在這道題上並不會出一些艱澀難懂的作品。所以,在內容上我們還是要「會抓點」,「會術語」。 ①注意景和情、物與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系: 專用術語: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維)b.托物言志(《詠風》王勃)c.感物傷懷(《蟬》李商隱)d.情景交融e.以情馭景f.以景顯情 ②注意詩詞體裁上古今關系:專用術語:a.借古傷今b.借古諷今(《越中覽古》李白)c.今昔對比d.懷古傷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③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徵意義,詩詞中出現這些事物,我們要把這些特殊象徵意義作優先考慮的鑒賞方向。例如: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這方面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和歷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例如:《揚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詩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中拓跋燾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詳。象《長亭送別》(王實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中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 ⑤蘊含理趣: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里所蘊含的道理只要求學生稍微點出而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詩都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這是它們的共同特點。幾大詩人如杜甫、陸游、蘇軾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後游》杜甫) 寫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們去欣賞,用來說明大自然是無私心的道理。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江亭》杜甫) 看到水的緩緩流動,雲的停著不動,競爭的心思,飛馳的意念都停滯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 這詩說明陷在裡面不能跳出來,往往被各種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另外較有名的說理詩句如朱熹《觀書有感》里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陸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等。 三.擴展層面 擴展層面主要指從整體對詩的把握,使自己的鑒賞提高一個層次的內容。 ①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術語有壓抑、沉鬱、歡快、雄闊、委婉、含蓄、空靈、直率、自然、風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時還有層次,主要術語有:「層層拓展、深入」,「感情漸起波瀾」。 ②抒情方式:主要術語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③修辭: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為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呼告是為了表達感情更直接等等。學生所要做的就是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④多角度欣賞:有些詩詞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方面渲染氣氛,豐富了詩文的內容。 四.補充層面 同學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注意"三注意": 一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辛棄疾、毛澤東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畫中有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三要注意注釋,注釋是鑒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雖短短幾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三要」作到了,詩歌鑒賞你就成功了一半,此言並不誇張。
C. 求高考語文 詩詞鑒賞題
比喻襯托,各盡其妙
——《琵琶行》《李憑箜篌引》樂曲描寫之比較
一
有人說,世間存在的各種事物,最難寫的莫過於聲音了。因為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說它有,它確實存在;說它無,它又不見行跡。然而我們發現,盡管聲音很難寫,但還是不乏描寫聲音尤其是描寫樂曲方面的成功之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之作。
雖然這兩首詩歌同為描寫樂曲的典範之作,但是它們在對樂曲的描寫中所採用的描寫手法是不盡相同的。拙文擬就這兩首詩歌樂曲描寫的手法作一些比較闡述。
二
樂曲描寫之難,難就難在它是抽象的,是無形的。高明的寫手總是設法將抽象化為具體,把無形變成有形,這就有必要藉助比喻的手法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寫到琵琶大弦和小弦發出的聲音時分別用了「嘈嘈」和「切切」兩個擬聲的極其抽象的詞語,讀者想藉此獲得對樂曲的清晰的印象是不可能的。這點白居易也考慮到了,因此,在「嘈嘈」和「切切」的後面分別加了兩個比喻「如急雨」和「如私語」,前者就像下起一場暴雨,後者就像兩人在竊竊私語。這樣,讀者對大弦和小弦發出的聲音的特點就具體可感了。
當然,在琵琶彈奏的過程中,不會一味地用大弦,也不會只是用小弦,而是時而用大弦,時而用小弦,這「嘈嘈切切錯雜彈」的樂曲又是怎樣的呢?詩中用「大珠小珠落玉盤」將其形象化了:大弦的聲音就像大珠子掉落在玉盤里發出的聲音,小弦的聲音就像小珠子掉落在玉盤里發出的聲音,它們互相錯雜,交替出現,共同組成了一支美妙的樂曲。
樂曲流暢的時候是「間關鶯語花底滑」,樂曲凝滯的時候是「幽咽泉流冰下難」,前者就像黃鶯在花下啼叫,後者就像泉水在冰下流動。如果讀者能藉此展開聯想,自然能夠獲得對樂曲的「流暢」和「凝滯」的特點的具體印象。
當琵琶的演奏經過短暫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停歇進入高潮之後,詩人又用兩個比喻對其樂曲進行了描寫:「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它們就像裝滿了水的銀瓶突然被打破水漿迸流而出,它們就像帶甲的騎兵突然沖出與敵方刀槍相擊,把琵琶彈奏進入高潮時樂曲的情況具體而又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最後樂曲收尾時「四弦一聲」的樂曲又是怎樣的呢?它就像「裂帛」即用力撕開一塊布時所發出的聲音一樣。就這樣,白居易藉助一系列比喻的寫法,把十分抽象的樂曲寫得具體而又形象,把無形的樂曲變換成了各種有形的事物,使讀者對琵琶彈奏出來的樂曲,留下了既具體生動又深刻難忘的印象。
李賀也是深諳此道的老手。在他的《李憑箜篌引》中,描寫樂曲清脆時,把它比作「崑山玉碎」;描寫樂曲和緩時,把它比作「鳳凰叫」;描寫樂曲慘淡時,把它比作「芙蓉泣露」;描寫樂曲清麗時,把它比作「香蘭笑」。清脆時如崑山玉石跌地破碎,和緩時如鳳對凰傾訴衷腸,慘淡時如蓮花上灑滿露珠,清麗時如幽谷香蘭風中遞笑。通過這一組的比喻,就把李憑彈奏的箜篌曲的各種情景具體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盡管白居易和李賀在描寫樂曲時都用了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的比喻的描寫手法,但是它們在量的控制方面是不盡相同的:在《琵琶行》中,這種描寫手法可以說是貫穿於整個演奏過程;而在《李憑箜篌引》中,這種描寫手法只是偶一用之。但它們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是相同的。
三
要成功描寫樂曲,除了通過各種比喻去直接地表現它之外,還可以通過對樂曲產生的效果的描寫間接襯托出來。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可以說是把這種間接襯托發揮到了極致。全詩共十四句,而運用到間接襯托的手法的就有十句之多。
首先詩里寫到李憑彈箜篌的聲音對空中的浮雲所起的作用,「空山凝雲頹不流」,連天上的浮雲也被這樂曲吸引住了,從而凝滯不動。這是第一層的襯托。接著詩中寫到這種樂曲對傳說中的湘夫人和素女所起的作用,「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湘夫人)對竹垂淚,素女一臉愁容,她們都被李憑的箜篌曲深深打動了。這是第二層的襯托。接著詩中又寫到這種樂曲對長安城裡的人所起的作用,「十二門前凝冷光」,聽到他的樂曲,人們彷彿覺得長安十二城門都籠罩在一片寒光之中。這是第三層的襯托。接著又寫到這種樂曲對玉皇大帝所起的作用,「二十三絲動紫皇」,連玉皇大帝也被此樂曲感動了。這是第四層的襯托。接著詩中又寫到這種樂曲對石頭所起的作用,「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就連當年女媧補天用過的石頭,彷彿也要被這種樂曲聲震破,從而引發了一場石頭雨。這是第五層的襯托。接著寫到這種樂曲對人們所起的作用,「夢入神山教神嫗」,它把人們帶到夢一般的境界,彷彿看見李憑在教一幫仙女彈奏箜篌。這是第六層的襯托。接著寫到這種樂曲對水中生物所起的作用,「老魚跳波瘦蛟舞」,魚兒聽到這種樂曲躍出水面,蛟龍隨著樂曲的節拍翩翩起舞。這是第七層的襯托。接著又寫到這種樂曲對月中的人和動物所起的作用,「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那個一天到晚在砍桂花樹的吳質(吳剛)聽到這樂曲,也不砍樹了,而是靠在樹上凝神靜聽;那隻月兔也聽得入了神,連露水打濕了身上也渾然不知。這是第八層的襯托。
通過這連續八層的襯托,就把李憑彈奏箜篌的神奇效果渲染了出來。使讀者讀後,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彈奏技藝。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雖然也有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襯托,但顯然白居易不是精於此道的高手,於是在此之後就突然打住,不寫下去,而轉向寫琵琶女的身世了。
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盡管這兩首詩歌在比喻和襯托手法的運用上有共同之處,但它們的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琵琶行》側重通過比喻的手法來表現琵琶彈奏的過程,《李憑箜篌引》側重通過多方的襯托來表現箜篌彈奏的效果。盡管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在成功描寫樂曲方面,可以說是各盡其妙。
D. 近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目及解答
2013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詩歌鑒賞
一、2013年新課標I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②。鏡湖③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會稽當道士,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它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5分)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封侯拜將,而自己只能做一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和牢騷。
9.(6分)用來含蓄地表達對統治者的不屑和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於閑散,鏡湖風月原本就屬於閑散之人,又何必讓皇帝來恩賜呢?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二、2013年天津卷
14.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8分)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① [宋]辛棄疾
白薴②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秀舉行的考試。②白薴(zhù):用白色薴麻織成的布。③禹門:即龍六,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1)「白薴新袍入嫩涼」句中的「嫩」字帶給你怎樣的感覺?(2分)
(2)「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3分)
(3)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3分)
【參考答案】
14.(8分)(1)輕微、新鮮、清爽等。
(2)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太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3)例:「白薴新袍入涼」「春蠶食葉響迴廊」是實寫,點明進令和環境;「明年此日青雲去,去笑人間舉子忙」是虛寫,想像金榜題名後輕松愉悅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對應考者的良好祝願。
三、2013年福建卷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題目。(6分)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1)請簡要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2分)
(2)三、四兩聯是怎樣藉助想像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6.( 6分)(1)「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韻味。(2)頸聯想像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後悠閑自在的生活,寄託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嚮往。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故世稱梅宛陵。少時考進士,沒考上,後歷任州縣官屬,賜進士出身,最後做到尚書都官員外郎。
四、2013江蘇卷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註:唐庚,北宋文學家,此詩為其謫居惠州時所作。
(l)說明「山靜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一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境?(4分)
(3)《宋詩鈔》中說唐庚的詩「芒焰在簡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激烈情感,試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9.(l)用遠古時期的寧靜寫出山中的幽靜。 (2)表達了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的心境。(3)「門掩世味」、「拈筆忘筌」暗含詩人難忘世事,透露幽憤不平之氣;全詩卻以「山」、「餘花」、「好鳥」等閑適悠遠的意象,形成一種簡朴的風格,意味平淡深長。
五、2013年湖南卷
10.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8分)
釣船歸 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1)「鱖魚肥」三字讓人聯想起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句。(1分)
(2)簡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處。(3分)
(3)探究本詞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0.(1)桃花流水鱖魚肥。 (1分)(2) 聯系「春深」「染衣」,「凈」字巧妙展現了暮春時節芳菲凋盡,「綠」成了自然的主色調的情景,委婉道出詞人內心的純凈。(3分)(3)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4分)
賞析:
賀鑄歸隱之後,常常以安閑自得的口吻,描述寧靜隨意的自在生活和賞心悅目的秀麗景色。其《釣船歸》雲: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杜牧《漢江》詩雲:「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賀鑄用其整篇,添聲而成長短句,恰如其分地表現退隱吳下之生活環境,以及身處其中的心境。賀鑄這種真正拋開官場誘惑、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之中的心胸,則與蘇軾的「超逸曠達」神似。
六、2013年四川卷
13.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8分)
九日和韓魏公①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台③。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3.(8分)(1)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4分)(2)妙在用三層對比強化了詩人憂愁之深和潛藏於胸的壯心未絕。佳節時不喜反憂,壯志在現實中的落空與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現,「久」與「偶」在時間上一長一短,正反對比,層層推進,准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4分)
14.(1)載笑載言(2)百步九折縈岩巒(3)渾欲不勝簪(4)輕擾慢捻抹復挑(5)能謗譏於市朝(6)率疲弊之卒(7)皆若空游無所依(8)浩浩乎如馮虛御風。(6分)
七、2013年湖北卷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4.(8分)(1)(3分)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八、2013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完成21-22題。(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歲雲暮, 大雪滿皇州。 雪中退朝者, 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雲興, 富無飢寒憂。 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游。
朱輪車馬客, 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 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 中有凍死囚!
【注】閿(wén)鄉,舊縣名,白居易有《奏閿鄉縣禁囚狀》,講述了無辜婦孺被關進閿鄉獄並遭受迫害的慘狀。
21.這首詩揭露了中唐尖銳的社會矛盾,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與杜甫的名句「 」一脈相承。(2分)
22.賞析這首詩對比的藝術特色。(5分)
【參考答案】
2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22.①從結構上看,開頭兩句領起全篇,接下來十四句詳寫統治者驕奢侈靡的生活,而結尾僅用兩句描述「凍死囚」,文勢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勢。②從藝術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過層層鋪敘、渲染,為結尾一幕作藝術的鋪墊,前後構成強烈、鮮明的對比,震撼人心。
賞析
此與《輕肥》略近,其中所說雖是閿鄉一地,在當時卻具有普遍意義。作者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情況:一方面朱門車馬窮奢極侈;另一方面無辜的囚犯凍死獄中。對比之中,主題自然顯現。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似。
九、2013全國2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 ,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 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 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麼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最後一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5分)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給2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9.(6分)表現了作者落寞佣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幕才獨自離開。(答出作者心情的,給3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7分)
古風(其十) 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憎,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注釋:①魯連:魯仲連,戰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四句與曹植詩句「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運用比喻的方式表達贊譽之情。
B.「後世仰末照」句,感嘆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一樣將被後人漸漸遺忘。
C.本詩最後兩句,以「澹盪人」與開頭的「倜儻生」相呼應,意在表明詩人的志趣。
D.李白在詩中盛贊了魯仲連的高風亮節,並把他引為「同調」,內容顯豁,感情深摯。
②千人評此詩:「此托魯連起興以自比。」結合詩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4分)
【參考答案】
12.(7分)
①(3分)B。②(4分)要點一:輔弼天下,建功立業。結合詩句:「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要點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詩句:「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十一、全國大綱版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客從 杜 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③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篋笥: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4分)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4分)
【參考答案】
12.【答案】(1)有客人從南海來,送我珍珠;珍珠里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來徵求;但日後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現在再也么有什麼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2)「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十二、2013年遼寧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竹軒詩興 張鎡
柴門風卷卻吹開, 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碗入, 葉聲輕逐篆煙來。
暑天倦卧星穿過, 冬晝閑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 莫移牆下一株梅。
[注]篆煙:盤香的煙縷。
8.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5分)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
【參考答案】
8.全聯視聽結合(1分),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表現了竹軒環境的清幽和詩人生活的閑適;(1分)「梢影細從茶碗入」准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1分)(如果這一聯答成了襯托或動靜結合並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比擬(擬人)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美。(1分)
9.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關鍵詞扣1分)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朴清幽的生活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卧」「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條3分,1條2分。)
十三、2013年山東卷
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1)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4分)
(2)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
14. 【答案】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
【解析】三四兩句抓住「煙色如雲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處展開回答。
(2)【答案】
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顯集中在文中最後兩句,因此比較好找,但題干要求「結合全詩」,故答題時要對文章的整體做以分析說明。
十四、2013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於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後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為什麼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0.參考答案:①借樓上笛聲、迷濛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②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十五、2013年重慶卷
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 酬孝峙① [清] 錢繼章
發短髯長眉有棱,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彷彿終南石里藤。
閑倚杖,戲臨罾②。折腰久矣謝無能。熏風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詞字字冰。
[作者簡介]錢繼章,字爾斐,號菊農,浙江嘉善人。明崇禎九年(1636)舉人,明朝曾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農詞》。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熏風:東南風。
(1)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麼手法?(4分)
(2)怎樣理解「折腰久矣謝無能」?(3分)
【參考答案】
12.(1)【答案】: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忍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謂:我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職,則以沒有能力為借口來推辭。表現了詞人堅決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的氣節。
十六、2013年安徽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招兵問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8.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9.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並加以賞析。(4分)
【參考答案】
8.【答案】同:孤獨。異:韋應物的孤獨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表現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的清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題步驟為:①總說;全詩(詩歌的某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②結合具體的意象、詩句進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達思想情感時用了表達技巧,請點明。兩首詩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從景物來看,「孤獨」是他們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現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適,後者孤獨清冷。
9. 【答案】「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寫出了環境的凄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從題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辭手法。回答時,結合詩句點明修辭手法並具體分析,後簡潔點明效果。
十七、2013年江西卷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
②「余既」三句《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2分)
(2)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思?(6分)
【參考答案】
14. (1)【答案】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徵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2)【答案】兩個典故分別出自《論語》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前者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復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後者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解析】「聽我楚狂聲」出於《論語?微子》(新課標《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第一節),表達了作者不願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富貴非吾事」出於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新課標必修5第二單元),意為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並不是追求個人營利,並且也不想在那裡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跡。
E. 【跪求】歷年高考語文詩詞鑒賞題(含答案)【有追加】
給你個地址吧,還行,1990到2000的
www.jl2sy.cn/stjj/allfile/st2335.doc
往後的你到新浪高考上課可回以下到這幾年答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