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考語文必考16篇古文是什麼
一、《醉翁亭記》
二、《岳陽樓記》
三、《小石潭記》
四、《桃花源記》
五、《出師表》
六、《記承天寺夜遊》
七、《陋室銘》
八、《愛蓮說》
九、《送東陽馬生序》
十、《三峽》
十一《論語十則》
十二《魚我所欲也》
十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十四《曹劌論戰》
十五《鄒忌諷諷齊王納諫》
十六《馬說》
② 中考語文古文會考到哪些
我覺得初二和初三的為重點。你只要記住那些重點的句子和詞語就行,這樣方便點,其他的不用管!《岳陽樓記》肯定不會考,因為最近一年考過的,希望對你有幫助,中考加油!!
③ 初中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
1: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要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題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材料的內容,從而幫助題目答題。
2: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考生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考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4:「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是典型的「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題目。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已經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准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5:開放性理解題的解題方法。
(1)第一類的解題方法——說說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觀點或看法。解題時,首先應該讀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度是什麼,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
(2)第二類解題方法—結合自身或現實,談談讀後的啟示或收獲。在中考中,重點是考查從作品中獲得人生觀、世界觀、美好品德、某種精神方面的啟示或收獲。
①讀原文,看文章是贊美或宣揚哪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品質、精神。
②作判斷,這些的一切在當今社會是否值得提倡,該如何改正或抵制。
④ 中考語文必背古文有哪些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背篇目(61篇)
(7-9年級)
1 關雎(關關雎鳩)>《詩經·國風》
2 蒹葭(蒹葭蒼蒼)>《詩經·國風》
3 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漢樂府》
4 觀滄海(東臨碣石)>曹操
5 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6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陳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灣
10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11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李白
12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崔顥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 春望(國破山河在)>杜甫
1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岑參
18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劉禹錫
19 賣炭翁(賣炭翁)>白居易
20 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白居易
21 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李賀
22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杜牧
23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24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
25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26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27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28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29 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王安石
30 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
3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32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李清照
33 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
34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何處望神州)>辛棄疾
35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36 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文天祥
37 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
38 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張養浩
39 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龔自珍
40 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
41 《論語》十二章(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賢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義而富且貴;三人行;子在川上;三軍可奪帥也;博學而篤志) >《論語》
42 曹劌論戰(十年春)>《左傳》
43 《孟子》三則(魚我所欲也;富貴不能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4 《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已矣)>《莊子》
45 《禮記》一則(雖有佳餚)>《禮記》
46 《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列子》
47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餘)>《戰國策》
48 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
49 桃花源記(晉太元中)>陶淵明
50 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陶弘景
51 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酈道元
52 馬說(四)(世有伯樂)>韓愈
53 陋室銘 (山不在高)>劉禹錫
54 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
55 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范仲淹
56 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歐陽修
57 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周敦頤
58 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蘇軾
59 送東陽馬生序(余幼時即嗜學)>宋濂
60 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張岱
61 河中石獸(滄州南)>紀昀
⑤ 中考語文文言文考哪些
2009年中考文言來文課內閱讀篇目
序號自 冊數 課目 課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論語》十則 孔子 課標篇目
3 七上 25 詠雪
4 七上 25 陳太丘與友期
5 七下 5 傷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誇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課標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銘 劉禹錫 課標篇目
10 八上 22 愛蓮說 周敦頤 課標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峽 酈道元 課標篇目
12 八上 27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⑥ 中考必考的古文有哪些 語文版的
2009年中考文言文課內閱讀篇目
序號 冊數 課目 課文 作者
1 七上專 5 童趣
2 七上 10 《論語》十則 孔子 課標篇屬目
3 七上 25 詠雪
4 七上 25 陳太丘與友期
5 七下 5 傷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誇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課標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銘 劉禹錫 課標篇目
10 八上 22 愛蓮說 周敦頤 課標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峽 酈道元 課標篇目
12 八上 27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⑦ 語文中考考哪些文言文
2009年中考文言文課內閱讀篇目
序號 冊數 課目 課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論語》十則 孔子 課標篇目
3 七上 25 詠雪
4 七上 25 陳太丘與友期
5 七下 5 傷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誇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課標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銘 劉禹錫 課標篇目
10 八上 22 愛蓮說 周敦頤 課標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峽 酈道元 課標篇目
12 八上 27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13 八下 21 與朱元思書 吳均
14 八下 23 *馬說 韓愈 略讀課文 課標篇目
15 八下 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課標篇目
16 八下 26 小石潭記 柳宗元 課標篇目
17 八下 27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課標篇目
18 八下 28 醉翁亭記 歐陽修 課標篇目
19 九上 21 陳涉世家 司馬遷
20 九上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21 九上 24 *出師表 諸葛亮 略讀課文 課標篇目
22 九下 1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課標篇目
23 九下 19 魚我所欲也 《孟子》 課標篇目
24 九下 21 曹劌論戰 《左傳》 課標篇目
25 九下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課標篇目
26 九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 九下 17 公輸
⑧ 中考語文時經常出現的古文有哪些
岳陽樓記
論語
醉翁亭記
馬說
愚公移山
魚我所欲也
陋室銘
曹GUI論戰
桃花源記
出師表
愛蓮說
⑨ 語文中考必考篇目的古文2016年有哪些
共16篇,可分為四層:
(1)考試首選層:4篇《魚我所欲也》、《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論語》 ;
(2)考試次選層:5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桃花源記》、《出師表》;
(3)考試三選層:2篇《陋室銘》、《愛蓮說》;
(4)考試不選層:5篇《馬說》、《曹劌論戰》、《小石潭記》、《三峽》、《鄒忌諷齊王納諫》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經考過的文言文:
2000年《出師表》、2001年《愛蓮說》、2002年《陋室銘》、2003年《曹劌論戰》、2004年《五柳先生傳》和《馬說》、2005年《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