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
古詩詞鑒賞其實並不難,主要你要把握它的精髓。不要完全相信輔導書上的話內,那些所謂的知容道千篇一律,建議只把它們作為一種參考的語言,在加入自己的感受。其實,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古詩詞就分為那麼幾類,你每一類幾下一點術語,就可以像公式一樣套用在其他上面。
這是我的感受,洗完對你有所幫助。
2.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
2010年高考題
(10年全國卷Ⅰ)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採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0年全國卷Ⅱ)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佑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鴛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
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
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道、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廣闊無邊。
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
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
⑤、徂(cú)暉,夕陽的余輝。
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
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願逢迎權貴,棄官還鄉,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
參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10年山東卷)
14.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8分)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迴翔。但恨處非位,愴悢②使心傷。
[注]①商風:秋風。 ②愴悢(liàng):悲傷。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5分)
譯文:
據說在山間樹林中有一種奇異的鳥,自己說是「鳳凰」。
清晨醒來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棲息在高高的山崗上。
它一聲高吭的鳴叫可以響徹九州大地,伸長脖子可以遠望到最僻遠的地方。
此時正值秋風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來。
一下子就飛到了昆侖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時才往回飛。
它只遺憾處身的位置不適合於自己,它的悲傷真的讓我傷心難過啊!
(1)參考答案:品行高潔,志向遠大,才能出眾。
(2)參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徵)。以鳳凰自喻,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
(10年江蘇卷)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
(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4分)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雲:「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惜別知音,借酒澆愁;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後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像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解析】(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難度較小。「橘柚香」具有時令特徵,代表秋天,由此可聯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之句。
(2)既為送別詩,又點出「別」,當有惜別之意,此為第一層。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為第二層。「江風引雨」為景語,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此為第三層。
(3)鑒賞類題型,包括表達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據詩句內容和「代為之思」一句可知表達技巧為想像,然後結合情感分析將想像的內容具體化;「其情更遠」意為將情感表達得更為深切,意思對即可。
(10年陝西卷)
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8~9題。
雨雪曲 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8.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9.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6分)
(10年福建卷)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訪隱者
[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雲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 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1)在詩句中,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______。(1分)
(2)結合第三、四句,賞析「應」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2分)
A.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B.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1)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詩題「訪隱者」的「訪」字,相呼應的必然是動作「踏」字。
誤區警示:本題考生誤答原因是對詩歌理解不到位,對詞語的表現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要結合整首詩創設的總體意境來分析鑒賞。
誤區警示:考生容易失誤在答案要點不全和表述不明確上。
答案: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3)解析:本題是對詩歌風格的考查,難度不大,因為本首詩描寫的隱者隱居生活,這和A項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的風格是一致的。
誤區警示:考生失誤在對詩歌的風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10年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歲暮①
[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佔。
8.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試題答案】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試題解析】本題在鑒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本詩,了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明確注釋中點明時局背景,還要做到知人論世,根據平時所學習的杜甫的詩歌,了解杜甫的終生志向,然後進行綜合思考,才能不遺漏要點。
9、【試題答案】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試題考點】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理解鑒賞評價)
【試題解析】
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徵、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種,也叫稽古。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還有「雙關」手法,如「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合,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作者的想像,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爭前後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
【詩歌簡賞】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此後他到閬州,他又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於是杜甫心憂天下,寫下了這首《歲暮》詩。首聯詩人交待其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上傳來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內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語氣看似平淡,卻包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痛!頷聯「煙塵」和「鼓角」借代指戰爭,戰事推到了雪嶺,緊張的鼓角聲使一向安靜的江城騷動了起來。頸聯作者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和慘烈,對唐朝君臣發出質問:「朝廷誰請纓?」面對強敵,作者懷疑朝中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尾聯「濟時敢愛死?」既是對全天下人的吶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對自己的鼓勵,真正忠君愛國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詩人一方面遠離朝廷的境遇,無法為國分憂,無法施展抱負,徒有報國之心,另一方面詩人自己也是「歲暮」之人,雖然想殺敵報國,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只能獨自寂寞。
(10年江西卷)
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傳說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10年遼寧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雨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於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 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8.第二聯兩句詩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5分)
9.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後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頷聯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確傳統意象燕子、梧桐的含義是答題關鍵。「燕子經年夢」較難理解。
9、答案: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離」的含義:「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終體現在題目上,通過動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覺到雨;「若離」體現在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但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
(10年浙江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2—23題。(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
因脫水邊屨,就敷岩上衾。
但留雲對宿,仍②值月相尋。
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註:定林:寺原名,位於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3分)
23.詩人為什麼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解析。(3分)
22、參考答案:「宿」和「尋」皆為人的動作,運用擬人手法,把「雲」、和「月」人格化。詩人慾和白雲對宿,又逢明月向尋,寫出在定林流連忘返的愉悅心境。
23、參考答案:詩人被罷官後,寄情自然山水,認為只要超越凡塵,便能隨處得到自己的快樂,即使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背景解讀: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後、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1076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10年天津卷)
1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6分)
峽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峽口花飛欲盡春, 劍南風景臘前春,
天涯去住淚沾巾。 山鳥江風得雨新。
來時萬里同為客, 莫怪送君行較遠,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緣身是憶歸人。
(1)《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麼時節的景色?他是通過那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2)兩首詩在抒發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麼共同的情感?
(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採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採用了反面襯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1)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2009年高考題
1.(09年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 遠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詩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容與,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獨。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備,打下了鋪墊。
(2)詩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變得精神振奮。
正當旅人觸物興感、心境孤迥的時候,忽見岸邊的江樓上有紅袖女子正在憑欄眺望。三、四兩句所描繪的這幅圖景,色彩鮮明,饒有畫意,不妨當作江南水鄉風情畫來欣賞。在客心孤迥之時,意緒本來有些索寞無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見這樣一幅美妙的圖景,精神振奮,羈旅的孤寂在一時間似乎沖淡了不少。這是從「正是」、「誰家」這樣開合相應、搖曳生姿的語 調中可以感覺出來的。
2.(09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月
杜 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答:
答案 ⑴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盪、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盪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⑵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范圍之廣,表現了廣闊地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詩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讀全文,結合背景,從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出發。第⑴題考查詩歌景和情的關系,「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合詩人遭遇和國家的局勢作答。第⑵題考查詩歌情感,結合注釋①作答。
3.(09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注】 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籜(tuò),筍殼。帙,包書的布套。
(1)本詩前三聯描寫出竹子怎樣的形象?
答:
(2)請賞析「色侵書帙晚」一句。
答:
(3)請你談談對最後一聯寓意的理解。
答: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陰涼,雨洗竹凈,風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侵」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則寫出了竹影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
(3)答案符合詩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順應自然。
示例二:要呵護人才,不要摧殘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攜,使自己有所作為。
解析 鑒賞詩的內容,理解主旨。
這是一首詠物詩,理解詠物詩就要抓住作者所吟詠事物的特徵。詩中作者著力描繪的形象是「竹」,第一聯著力寫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聯著力寫竹陰的涼爽怡人,第三聯寫竹子經雨洗刷後的潔凈,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據對詩句的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點。
「色侵書帙晚」一句描繪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寫的是竹影,結合全句加以描繪。注意鑒賞具有刻畫效果的詞語,即要錘煉的字「侵」的動態效果和「晚」字的襯托效果。
理解詩的主旨要緊扣住詩的最後一聯「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因為詠物詩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斷。這種題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 像對詩經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樣,她可以是現實的人,也可借喻理想,這里也求一致。
但是,出題人在設置考點時似乎對內容的考查擬題重復,前兩個小題都是對形象的鑒賞,雖然一概括一具體,但我本人覺得這一點有些欠缺。
詠物詩往往扣住所詠之物的具體特點,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閱讀鑒賞時要注意抓住詠物詩的這些特徵就可以讀懂了。解題時注意考題的考點,注意篩選答案要點。
3. 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題的技巧
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題的技巧 :從例題中發現鑒賞技巧
(2016年高考全國卷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後②,三吳不足觀③。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後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一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8、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參考答案: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於突出詩的主旨。
9、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冦,表達了對大唐一統天下、開創盛世偉績的歌頌。‚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幹,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國卷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①(節選)
杜甫
先帝天馬玉花驄②,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③,迥立閭闔生長風④。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⑤,一洗萬古凡馬空。
[注]①曹將軍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將軍。②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③赤墀chí:宮殿前的紅色台階。④閭闔: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⑤斯須:一會兒。
8. 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5分)
詩人用「生長風」形容真馬的雄駿神奇,作為畫馬的鋪墊,然後寫曹霸畫的馬神奇雄峻,好像從宮門騰躍而出的飛龍,一切凡馬在此馬前都顯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畫前先巧妙運思,然後淋漓盡致地落筆揮灑,須臾之間,一氣呵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題為兩問,第一問是「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在詩中找出描寫馬的特徵的詞語即可。第二問「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詩中找出作畫的准備,及作畫時的狀態。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 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6分)
詩人先說眾畫工對唐玄宗的御馬玉花驄都都描摹過,但各各不同,無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長風」形容真馬的雄駿神氣,作為畫馬的鋪墊;再用來烘托畫師的「真龍」,著意描摹曹霸畫馬的神妙,可謂層層鋪墊。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表達技巧,但題中已經指出是「鋪墊」,所以難度就降低很多,學生只要能夠讀懂詩歌,正確理解詩歌內容就能夠寫出答案。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016年高考全國卷3)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
內宴奉詔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常得預時髦③。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雲高④。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②六韜:古代兵書。 ③時髦:指當代俊傑。 ④陣雲:戰爭中的雲氣,這里有站陣之意。
8.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雲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麼?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觀點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已年老體衰的客觀現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沖鋒陷陣;②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觀點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②表現作者心存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
9.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①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未成的悲慨。
(201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8分)
水仙子•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和雪繳纏。一笑琅然。
(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4分)
參考答案:①擬人。把風雪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物的特徵。我詩興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風雪爭先。雪片與暴風攪作一團,我的詩句又同飛雪互相糾纏。寫風與雪斗爭,又寫詩人與風雪斗爭,充滿了一種動感,這正是作者自身胸懷之昭示。
②排比。增強語言氣勢,使得整個畫面飽含著生命的律動。一來它表現出了風雪的勁猛,二來也說明了湖上風雪翻飛之景象,充滿豪邁之情,別具一種雄豪的陽剛之美。
(2)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4分)
參考答案:作者由孤寂悲涼到意外驚喜,最後寫出了作者的豪邁之情。
詩的前兩句,孤舟無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風勁烈,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冷寂悲涼。推篷一句,是因為朔風的驟起,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現,事出意外,驚喜頓生。最後「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掃而光。
(2016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1)「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2分)
參考答案:「望」:照應題目中的「登台」,引出後面描寫的景物。
或「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態。
(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3分)
參考答案:①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
②寓情於景。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閑適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閑」字?(3分)
參考答案:一個「閑」字,點出閑景、閑人、閑心,寫出了困境之美、閑適之情。
(2016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8題。
西村
陸游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雲新月耿【1】黃昏。
注釋:【1】耿:微明的樣子。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門求漿」,是在2吹拂、新月初現的黃昏時分。
B.「初轉馬」與「小喬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剛剛」的意思。
C.「茂林風送幽禽語」意謂清風送來茂林深處的鳥鳴,襯出西村的幽靜。
D.「壞壁苔侵醉墨痕」意謂殘壁土青苔侵蝕了昔日醉後留下的字跡。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內容的理解。第二句開頭「往歲」二字點明「叩門求漿」是作者回憶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現的黃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選項不正確。
16「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兩句,以「聲」「色」調動人的聽覺和視覺感受。下列詩句:聲色兼備「的一項是( )(3分)
梁台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李商隱《齊宮詞》)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春來茗葉還爭白,臘月盡梅梢盡放紅。(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古典詩歌的內容理解和表達技巧。B選項中,「橫笛聞聲」為聽覺,「紅旗」和「雪」為視覺,體現了「聲色兼備」;A選項中,「歌館」和「鈴」只是體現了聽覺,沒有體現視覺;C選項中,「爭白」和「放紅」只是體現了視覺,沒有體現聽覺;D選項中,「留酸軟齒牙」體現了味覺,「分綠」體現了視覺,並沒有體現聽覺。
17.「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是陸游的另一首紀游詩《游山西村》。結合具體詩句,比較這首詩和《西村》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6分)
【參考答案】相同點:都描寫到了幽靜偏遠山環水繞的山村自然風光,村莊的地理位置都較偏遠,或是「山重水復」或者「亂山深處」;村莊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靜,表現作者對山村的喜愛之情。
不同點:《山村》側重於對自然風光的描寫,通過「風送禽語」和「苔侵墨痕」表現山村風光的幽靜,《游山西村》除卻自然風光外,更側重描寫山村的風土人情和風俗,通過對「蕭鼓追隨」的春社情景的描寫和「衣冠簡朴」的村民的描寫,表現山村生活的淳樸和作者的喜愛之情;《山村》通過「往歲」和「今夕」的對比表現世事的變換,《游山西村》主要側重今日之景,同時寫景之外還蘊含哲理,表現出逆境中往往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典詩歌的內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通過對兩首詩內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來分析其不同點和相同點。
18.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6分)
①陸游在詩中稱西村為「小桃源」,使人聯想到《桃花源記》,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②追憶往事,是陸游詩歌中常有的內容,如《書憤》一詩中「 , 」一聯,就是對抗金歷史的回憶。
③ 《西村》是一首律詩,中間兩聯是對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兩聯是對仗的,請寫出其中一聯。
, 。
【參考答案】(每空1分)
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②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登高》一詩實際上四聯皆對。)
(2016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與「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諸弟」與「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聖朝」
D.第七、八句中的「時極目」與「日蕭條」
【答案】D
14.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內」「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遲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
15.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5分)
【答案】全詩表現了作者感傷時局,懷念諸弟,孤獨隱憂的思想情感。首聯寫作者野望所見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於景。中間兩聯寫作者由所望之景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的慚愧。尾聯寫出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轉「蕭條」的隱憂。
(2016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0~11題。
八聲甘州
辛棄疾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①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②。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註:①楊民瞻,辛棄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10、本詞上闕選取了李廣的哪些事跡?這樣選材有什麼表達效果?(5分)
【答案】第一問: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難封侯。第二問:通過對這些事跡的提煉鋪陳,營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圍,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闕寄寓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化用杜詩,回應朋友邀約同居山間的盛情,贊賞朋友的高風;借李廣自比,表達了對南宋當局的不滿;結句融情於景,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涼。
(2016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1~22題。(7分)
北來人二首
(宋)劉克庄
試說東都①事,添人白發多。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飢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
甲第歌鍾沸,沙場探騎稀。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注】①東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號。
21.賞析第一首中的畫線句。(3分)
【答案】運用對仗(對偶)、擬人的手法,借陵園、宮殿的荒涼殘破之景,抒亡國之痛,情景交融。
22.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對比加強敘事的抒情效果。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繫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國前後境沉的對比,表現百姓流離之苦。
②以 「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表達情感顯得更真實、自然。
③敘事中流露出個人的情感。如「今成獨雁飛」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涼與孤獨。
4. 高考語文古詩如何賞析
高考語文古詩如何賞析要點:
第一,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多古詩都與時代背景有版關的,比如杜甫權的一大部分詩都是寫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所以多半描述國家內亂造成人們妻離子散的景象,比如「國破山河在」,比如「路有凍死骨」。
第二,詩人的人生經歷。像李白,一生之中都是在游覽名山中度過,所以寫的詩都帶有仙氣。像李商隱,一直生活在朝廷內的黨派紛爭中,內心鬱郁寡歡,想脫出塵世之外,比如《錦瑟》中最後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為什麼要追憶?還不是當前的生活不如意,想想還是過去逍遙自在的好。
第三,詩人寫詩的環境。在什麼情境下寫的詩,知道這個有助於對詩歌內涵的理解。像白居易寫的《琵琶行》,如果不知道當時作者被貶,心情沉悶,對同樣遭遇丈夫拋棄的琵琶女的同情就不能十分了解,正因為境遇相似,所以才同病相憐,借琵琶女之事寫自己的心。
第四,背優美詞句。賞析並不是僅僅為了欣賞體驗美的意境,更是要學習分析,將詩句應用於自己的生活語言和寫作語言當中。瓊瑤的小說為什麼那麼受青少年喜愛,相信讀過的都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感人的語句都是從詩歌中提取的。
5.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如何解讀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6. 高考語文之古詩分類鑒賞一:高考古詩鑒賞有哪些分類
古代的送別詩,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觸發心中情,鑒賞時要關注送別詩中的專時空意象和常見物屬象,如離別詩中常出現的「日暮」「斜陽」「月夜」「清晨」「暮鍾」等表明時間的意象和「長亭」「南浦」「客舍」「曲江」「陽關」等表示地點的意象,以及「寒蟬」「楊柳」「浮雲」「孤舟」「濁酒」等表離情別意的物象。藝術手法上常常會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虛實相生、對比襯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捨的離情、情深意長的感恩、孤寂惆悵的悲傷;或借詩一吐心中積憤、表明高風亮節的志向、傳達真摯坦誠的勉勵等。鑒賞時應注意所寫之景的色調對直接表達詩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齡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7.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怎麼答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滿分答題公式——詩歌鑒賞解題技巧整理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 (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 「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8. 2016年高考語文古詩文鑒賞怎麼做
15. 【文句翻譯題】 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注意詞類活用、倒裝 、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幹,注意句間關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後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詩歌鑒賞題】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看註解,看題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③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 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