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先天與後天的英語作文

先天與後天的英語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03:08:10

⑴ 先天與後天哪個更重要,要英文的稿,幫幫忙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innate talent or acquired effort?

⑵ 以先天和後天哪個對成功影響更大為題英語作文

後天影響更大

⑶ 以先天和後天哪個對成功影響更大為題英語作文

肯定是後天的教育了,先天遺傳的只是一中生存技能和一些天性,後天教育很重要會影響孩子的生存習慣,為人處世,後天的發展。

⑷ like mother like child英語作文應該怎麼寫

1)說這句子的意思(有其母必有其子)
2)列舉證明並解釋 (比如父母的DNA與孩子先天內的關系,家長後天對孩容子成長的影響)
另,有其他相類似的短語:like father like son;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等,意思跟like mother like child 一樣

⑸ 先天遺傳說和後天培養說英文怎麼說

nature
vs.
nurture
先天與後天抄
genetics
vs.
environmental
遺傳與環境
nature
指自然產生的,
所以可以指先天的意思
nurture
指因外面環境造成的,
所以說是後天
genetics
是遺傳基因
environmental環境的形容詞
vs.指什麼跟什麼對比

⑹ 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英語作文

Today the way we consider human psychology?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heavily determined by the genetic sciences. We now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s more than ever before. Yet we are still unable to decide whether an indivial's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are more influenced by genetic factors (nature) or by the environment (nurture).

Research, relating to identical twins, has highlighted how significant inherited characteristics can be for an indivial's life. But whether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able to develop within the personality of an indivial surel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circumstances allow such a development. It seems that the experiences we have in life are so unpredictable and so powerful, that they can boost or over-ride other influences, and there seems to be plenty of research findings to confirm this.

My own view is that there is no one major influence in a person's life. Instead, the traits we inherit from our parents and the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s that we encounter in life are constantly interacting. It i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hat shapes a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dictates how that personality develops. If this were not true, we would be able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and character of a person from the moment they were born. In conclusion, I do not think that either nature or nurture is the major influence on a person, but that both have powerful effect

⑺ 智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環境影響的英語四級作文

some people born clever, and others born stupid Or is intelligence developed by our environment or experience Strangely enough, the answer to both questions is yes。
On the one hand, if we take two people at random from the crowd,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heir degrees of intelligence will be completely different. However, if we take two identical twins, chances are that they will be as intelligent as each other. Therefore,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intelligence is to some extent something we are born with. The closer the bl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eople, the closer they are likely to be in intellig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if we put two identical twin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for example, we might send one to university and the other to a factory where the work is boring, we would find differences in their intelligence several years later, which indicates that environment do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our intelligence。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our intelligence is partly born and partly developed. The sure way to develop our intelligence is intelligent parents as well as a good environment.

⑻ 先天與後天,遺傳與環境的英文怎麼說

nature vs. nurture
先天來與後天
genetics vs. environmental
遺傳與環境源
nature 指自然產生的, 所以可以指先天的意思
nurture 指因外面環境造成的, 所以說是後天
genetics 是遺傳基因
environmental環境的形容詞
vs.指什麼跟什麼對比

⑼ 求英語高手,幫我弄一篇英語作文出來1500個字,關於學習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各種比較以及我們應該怎

英語作文還1500個字
你們老師真狠!!!
=====
網上找篇論文,大概翻一下——
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比較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周元輝
摘要: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是當前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焦點問題。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既有不同點,又有相同點。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對兩種習得的理論研究不同、習得的年齡不同、習得的動機不同、習得的方式不同和習得的環境不同等方面;而相同點主要表現在兩種習得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環境、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以及都必須經過一定的語言習得階段等方面。本文探討的兩種習得之間的差異正是第二語言教學中應該引起注意的方面,因此若採取適應的措施和方法,能進一步提高第二語言習得的效果。同時,本文探討的兩種習得之間的相同點反映出語言習得的普遍規律,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第一語言的習得。
關鍵詞:第一語言習得;第二語言習得;不同點;相同點
第一語言習得通常指人們在幼年時期對自己母語的習得,而第二語言的習得通常要晚於第一語言的習得,本文談到的第二語言習得是從廣義上來說的,指人們對外語和第二語言的習得。要探討兩種語言習得的性質或特點,最好的辦法是將第一語言習得跟第二語言習得作比較,有比較才能鑒別出二者的異同。
一、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不同點 1、 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不同 1.1 第一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 研究第一語言習得的理論產生於18
世紀,始於德國的哲學家Dietrich Tiedemann
對他的孩子嬰兒時期心理和語言發展過程的研究。但由於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在此之後的半個世紀內對兒童語言習得的研究發展較慢。直到20 世紀60、70
年代,隨著Chomsky
的生成語法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才開始日趨系統化和科學化。而且在近幾十年內,對第一語言習得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地發展。由於看問題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理論:
a.行為主義理論(Behavioristic Theory)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盛行於20 世紀40 年代50
年代,對第一語言習得的研究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在語言習得研究領域中的行為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loomfield
和Skinner。行為主義認為,「任何知識的取得都是靠直接經驗,只有通過客觀的、可觀察的實驗而獲得的材料才是可靠的,……在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到各種刺激和反應,相同的刺激和反應不斷出現,於是我們便不自覺地把某種刺激與反應聯系起來……
。具體的外部刺激除了產生體力上的反應,同時也產生語言反應。」在行為主義看來,語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後天習得的,他們強調外部條件在母語習得過程中的作用。簡單地說,這種行為主義認為兒童的大腦原本是一塊白板,兒童是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模式養成習慣而學會母語的。這種理論把兒童看成是一個完全由環境來改造的對象,過分強調了環境的作用,強調後天通過刺激-反應養成習慣,忽視認知能力的作用。它不能解釋語言的抽象本質、語言的創造性使用以及語言意義的習得。
b.先天論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
先天論認為:人類生來就具有一套語言知識,這套語言知識必定含有世界上所有自然語言的共同特徵,即具有普遍性。Chomsky
稱這種語法為「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普遍語法」可以看作是由遺傳的得來的「語言智能的初始狀態」,通過經驗的觸發與完型的作用,初始狀態發展為相對穩固的新狀態,在新狀態中包括了通過學習獲得的那部分語法。Chomsky
指出,一個兒童一般在五六歲時就可以掌握母語;這個年齡的兒童的智力還很不發達,學習其他知識(如數學,物理)還相當困難,而學習語言這樣容易。這種現象,用「白板說」或「刺激-反應」論都解釋不通……兒童在五六年之內所接觸的話語畢竟是有限的,然而,兒童學到的句子卻是無限的。兒童可以說出從來沒有說過的句子,也可以聽懂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句子。總之,兒童從有限的話語中學到的是一套完整的語法知識,用有限
的手段 表達無限的思想。語言的這種
「創造性」(creativity)決不可能靠「刺激-反應」產生出來……兒童天生有一種學習語言的能力,比如說是「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它使一切正常兒童,只要稍許接觸語言材料,就能在幾年之內習
得母語。這種理論能解釋語言意義的獲得,語言的抽象性以及語言的創造性使用等方面。巴黎的國家科學研究所的一些專家們發現一周歲的法國嬰兒能區分法語音素和俄語音素,他們解釋這是因為人類固有一套語言能力基因,他們的發現似乎證明了Chomsky
的「語言習得機制」假說。然而,先天論過分看重了兒童的天賦,忽視後天環境的作用,忽視反復操練養成習慣的必要性。先天論與行為主義是兩個極端的理論。
c.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 認知論的代表人物是D. L. Slokin , J. Piaget 和L.
Bloom。該理論認為:兒童不是一出生就會說話,而是發育到差不多一歲的時候才開始說話,這是因為兒童在發育的過程中,在接觸、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圖式」,這種「認知圖式」是一種「智慧」,「智慧的兩個主要機能是發展和理解。」根據Piaget
的觀點,兒童的智力發展要經過四個階段,感覺運算階段0-2 歲、前運算階段2-7 歲 、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16 歲。11
歲前後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兒童跨越具體體驗,其感性認知開始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因此,這一時期也通常被稱為語言習得關鍵期。認知論把語言習得的發展看作是學習者的內在機制與語言輸入或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學習者和他的對話者相互努力,語言習得的質量才能保證。
1.2 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是在20 世紀60
年代才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然而,在此後短短的幾十年間,有關這方面的理論研究發展的異常迅速,並且成為了應用語言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迄今為止,研究者們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至少有40
余種,在這里主要介紹兩種: a.中介語理論(The Interlanguage Theory) 中介語是由美國語言學家L. Selinker 等人於20
世紀60 年代末70
年代出提出的,中介語(即過渡語)是指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者在未全部掌握目的語以前往往會使用一種既與自己本族語不同,又與所學目的語無任何聯系的過度性語言。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過渡語會演變,演變的速度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還會「僵化」(Fossilization)。演變的主要原因是學習策略。Selinker
(1972)將中介語劃分為獨立的語言系統,認為它是由學習者的五個主要的認知過程產生的結果:1)語言的轉換(language
transfer),2)訓練的轉換(transfer of training),3)第二語言學習策略(strategy of SL
learning),4)第二語言交際策略(strategy of SL
communication),5)對目的語的語言材料的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material)。Widdowson
把以上學習過程統稱為簡化過程,簡化能力屬於人類正常語言交際能力的一部分。中介語有四個特徵:創造性、開放性、靈活性和系統性。中介語理論認為第二語言習得與第一語言習得是兩種不同的過程。這種理論在目前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頗受重視。目前有關這一理論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如外語學習過程中僵化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僵化?中介語的始點是什麼?
b.語言監控理論(The Monitor Model)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全面的、最為認知的,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就是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
的語言監控理論。它共有五個階段:1、習得與學習區分假設(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vision):說明自然習得是一種下意識的過程,而正式學習是一種有意識的過程;2、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強調學習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遵循一個不變的先後順序;3、監控假設(The Monitor
Hypothesis):認為人人都有一個語言控制、調節系統,學習者利用這一系統調節自己的語言行為;4、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當學習者能夠理解超出其語言水平的語言輸入(i+1)時,自然語言習得就會發生;5、情感過濾假設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說明感情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監控理論也存在一些問題,如 1)Krashen
把學習與習得這兩個概念截然區分開來,並將其理論建立在對這兩個概念的區分之上,這是不可靠的。因為這兩者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同時,Krashen
也無法說明習得和學習的認知心理過程;2)Krashen 的一系列假設無法用實踐加以檢驗等 。 二、習得的年齡不同
第一語言習得通常是在人們的兒童時期就開始了,而第二語言習得則大都是在人們的青少年以後開始的。年齡的不同必然會引起兒童和成人在大腦發育、認知能力和情感因素等方面相差甚遠,因而兒童習得第一語言和成人學習第二語言存在差異。Penfield
和 Roberts(1959)認為理解和產生語言的神經功能最初是 分布在大腦的左右側,整個大腦都參與語言學習,所以兒童吸收新的語言信息就快些、容易些。而
Eric
Lenneberg(1967)指出,在兩歲到青春期這一段時間內,人的智力的、邏輯的、分析的功能漸漸地被側化到左半球,情感的社會功能則逐漸地受控於右半球,人的語言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因而在青春期之後,大腦已發育成熟,功能側化已完成,人的神經系統不再有彈性,使得成人在習得第二語言是,失去了生理功能上的優勢,因而很難獲得母語般的熟練。另外,根據Piaget
的觀點,兒童在初學語言時,完全處於自我中心地位,很少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有時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學習語言,正是這種「無意識」才使兒童學習語言容易取得成功。同時,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與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步進行,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認知能力的發展為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生物基礎,而語言能力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成人則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已日趨完善,認知能力的發展與語言習得相脫離,第二語言對於習得者來說不是唯一可依賴的思維工具。相反,對第二語言的理解往往要藉助第一語言來完成,因此,習得者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用第二語言來思維,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特殊的任務來完成。同時,成人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情感滲入太多,如怕犯錯誤被人取笑等,因此不輕易應用所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限制了語言習得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習得的動機不同
兒童習得母語是出於其本能—一種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這種動機是一種自然的需要,可以持久不變,而且不需要別人的督促。第二語言習得的動機要復雜一些,Gardener(1985)
把動機區分為「 綜合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兩種類型,有「綜合性動機」的學習者喜歡所學語言或受所學語言相聯系的文化的影響,他們希望自己像目的語社會中的成員之一,並能為目的語社會所接受。有「工具性動機」的學習者則是將目的語看成是一種工具或需要,如出國、求職、升職的需要。這種動機體現了學習一門新語言的現實價值和優勢。一般來說,學習者往往具有這兩種動機,還有一種是「內在性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學習動機可能來自於外界因素,也可能來自內在因素的影響,如受到某種因素的激發而產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等。如果沒有這種學習者對學習的「內在興趣」,那麼,無論是「綜合性動機」還是「工具性動機」,都難以有效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如何不斷增強學習者的「內在興趣」是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
三、 習得的方式不同 兒童的第一語言是自然習得的,從一開始就注意實用;兒童習得的母語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父母的語言,又稱保姆式語言(caretaker talk
or mother
talk),其特點是簡單、重復、實用,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是與當時當地有關的事情,語言的集中點在於內容而不是形式,兒童與父母或其他人是在平等的情況下習得第一語言的。而第二語言學習者主要靠外語教師在課堂上傳授,而教師是在課堂上用第二語言做不真實的事情,語言輸入很多是脫離現實的,輸入量又小,語言輸入和輸出大多以教科書為主,重形式而不是內容,教師控制課堂交際,所用材料是經過精選的,難易程度有時不太符合學習者的水平。兒童從小就使用第一語言進行真正的交際,通過交際習得語言。
四、 習得的環境不同
兩種語言習得所處的語言環境不同。第一語言習得者出於母語的自然語言環境中,其周圍的人都是母語的使用者,常常是一對一的學習環境,習得語言是沒有壓力,沒有競爭,不必擔心沐浴運用的好壞。他們是在語言的海洋中習得語言的。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很少處於這樣的語言環境,他們常常處於競爭性很強的、有壓力的學習環境中,他們是在母語環境中學習另一種語言。而且第二語言學習者僅僅是在課堂上接觸新語言,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由於第一語言習得者隨時隨地都可以習得母語,並在實際運用語言他們是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習得語言;而第二語言學習者由於缺少使用語言的環境,只能模擬,結果到了真正應用時,有些知識往往是學非所用。另外,兩種語言習得所處的文化環境也不同,要習得一種語言必須習得和該語言有關的文化,兒童在母語環境中習得母語的同時,也就自然地習得了母語的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第二語言習得一般是在目的語環境或非目的語環境中,先入為主的母語文化對習得中的目的語文化會產生遷移或影響,即使是在目的語環境中,學習者也不一定能在習得目的語的過程中同時習得該語言的文化。
可見,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學習,不能混為一談。這兩種學習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不了解這一差異,看不到成人第二語言習得復雜的一面而盲目模仿兒童習得第一語言的過程,對我們的第二語言教學及學習都將適得其反。雖然如此,但是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還是存在著一些共同點的,這些共同點反映了語言習得的普遍性規律,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母語習得。
2、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相同點
(1)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都具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兒童置身於與父母和他人交際這一自然的母語環境中;成人習得第二語言也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如在目的語國家學習或進行第二語言教學活動的課堂。
(2)兩種語言習得都必須掌握語言、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及受文化制約的語用規則,而且習得過程都有一定的共性,即都毫不例外地要經歷從單個要素的發音規則到掌握因素組合的發音規則,直到掌握該語言的整個語音系統。
(3)兩種語言習得大體上都經過感知、理解、模仿、記憶及運用等階段。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既有不同點,又有相同點,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兩種語言習得的個性,充分利用兩種語言習得的共性,發揮和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優勢,使他們受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書目 1、 劉潤清,1995,《西方語言學流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 樂眉雲,2002,《應用語言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桂詩春,1985,《心理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 範文網(www.hzptc.com)Haegeman. 1994. Intro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Blackwell Publishers. 5、 R. Ellis.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高霞,2002,《第二語言習得的特性探討—第二語言習得和母語習得的異同》,《楚雄師范學院學報》第 3 期。 7、
李哲,2000,《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比較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第6 期。 8、
賈冠傑,王躍洪,張冬梅,1999,《第二語言學習與第一語言習得的異同》,《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第 3 期。

⑽ 求一篇關於基因與天才的英語作文

gene and genius
A Pandora』s Music Genome Project is well known by now, but an article published yesterday in the fetchingly-titled Genome Technology Daily Scan reports that a couple of lawyers have filed a U.S. patent for music generated from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within a DNA sequence

閱讀全文

與先天與後天的英語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