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語文答題應該注意些什麼
一般按照來試題編源排的順序答題。答題時,要做到冷靜、細心,題目怎麼問就怎麼答,既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憑老經驗",盡可能做到准確、完整地答題。
(1)做選擇題時,必須看清是選擇,避免平時練習時出現的粗心大意的毛病;選擇過程是個逐步縮小包圍圈的過程,,然後再進一步慎重考慮答案。選擇題完成後,應把答案及時填入答題卡,以免後面因時間緊而漏塗、錯塗。
(2)看清題意,避免答題時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如果有字數限制的,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字數去表達,無把握回答的,要先在草稿紙上草擬答案,然後謄寫入答題卷,尤其要注意答題時千萬不能出現"越出界外"的現象。
(3)大作文必須根據題目要求,做好審題立意、選擇材料、謀篇布局和駕馭語言等方面的工作,力圖把文章寫好。
(4)復查:一般來說,回答問題時所產生的最初答案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要輕易改動,在復查時若要改動答案,必須以充分的理論根據作前導.
(5)字跡:文字書寫規范也是很重要的。語文的閱卷都是在網上進行,書寫規范可以防止被扣掉卷面分,尤其是需要大面積書寫的作文、閱讀部分非常需要注意。
(6)把握時間,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時間答題,使其效率最大化。
② 高考語文文言文答題規范點有哪些
沒門答題規范點的話,首先你的翻譯題一定要把你的翻譯點搞的會把你的每個詞都翻譯對很多常識一點總會
③ 高考語文答題需要注意的幾個細節問題
一、現代文小閱讀(10分鍾,閱讀4分鍾,做題6分鍾)
讀懂文章
認真通讀文章1-2遍,整體把握。理清如下要點:
文章的話題(或觀點)是什麼;
文章各個段落講什麼,段落間的邏輯關系是什麼。
二、文言文閱讀(25分鍾,閱讀13分鍾,做題12分鍾)
1、瀏覽文章後,看第6題(關於內容的選擇題),然後讀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人物關系與相關事件。
2、依次瀏覽題目(包括翻譯),並將各題在文中對應處勾畫出來。再讀文章,思考這些問題點涉及的人與事。
三、古詩鑒賞(12分鍾)
1、讀懂詩歌
(1)用關注「標題、意象、注釋、情思語、即時詩人」的辦法讀詩歌,並快速判明詩歌類別——寫景或者寫物或者寫人,根據相應類別詩歌的特點進行解讀。
(2)關注詩歌的藝術手法(內容上的描寫手法、主題上的抒情手法、語言上的修辭手法和結構上的結構手法)
2、審讀問題
(1)勾畫題干(問題要求的——概括、分析、簡析、賞析,問題范圍——全詩、第幾聯、上片等等,問題對象——情感、意境、形象、藝術手法等等),明確問題要求。
(2)根據問題要求和對象,弄清楚題型,按照題型的基本模式與步驟組織答案素材。
四、默寫(3分鍾)
1、考綱規定64篇(點擊查看:新課標全國卷高考古詩文背誦64篇),要能逐一過關,後期注意做練習。
2、注意審題,題幹上的提示語往往涉及句中詞語與內容。
3、書寫工整、字跡清楚、一筆一畫交代清楚。
4、注意異體字、通假字、同義異形詞的寫法。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等
說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舉例子:具體說明_____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作比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較,突出強調了____的_____特點.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④ 高考語文很多閱讀題目給的標准答案的格式不規范怎麼回事明明要我們規范答題,自己卻不規范。並
這些答案是大學教授寫的,考察的是思維。而高中老師是應試,教的是如何得高分。批卷的是高中老師,不按高中老師的格式要求寫,稍微和答案不一樣就扣你分,這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了。
⑤ 求高考語文所有題目的標准答題模式
高考語文考試呈現的狀況是高分難拿、低分也難拿,大部分考生不會因為語文落下太多分,這並不是說你不努力都沒問題,掌握它的固定模式和答題技巧,語文考試便十拿九穩的115分以上,如果你在115分以下、甚至100多分,它就嚴重影響你的綜合成績和排名了。
你說你筆記沒做,那沒關系的,我個人認為,語文的學習靠自己就足夠了。耐下心來做卷子(高考真題卷最佳),再對答案,只要你用心,很快就會發現答題技巧了(因為具體的答題技巧很細微,也因人而異,所以我就不多說)。光有答題技巧肯定不行,基礎知識的儲備還得花功夫,像語言文字題就得認認真真打好基礎,判斷句子正誤很簡單,多做題,做多了你用腳趾頭都可以答對。
現代文閱讀,有兩種類型,前面那種多做做題、掌握規律絕對沒問題。後一種就不行了,得有一定的儲備!
詩歌鑒賞題,應該說是主觀題中最好拿分的題了,這個不用擔心,不出意外,頂過扣兩分!
不想引用空話 就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些建議 語文答題是有套路的 基礎知識就不說了 文言文需要一點積累 課外的部分大多針對課內某一篇形成對比或加深理解 所以要結合課內文章主題回答 而且很多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 比如蘇軾的豪放曠達 李白的浪漫樂觀 根據作者也可以更好把握中心 閱讀題一定要記住修辭方法 寫作手法等等的作用 開頭結尾的特點 這些無非是前後呼應 烘托情感 過度什麼的 老師都會總結 以不變應萬變就好了 作文最好是平中見奇 不要寫得太新穎獨特 那樣不太容易得高分 書後的文學積累也要重視 中考很可能會出題 教材改動之後 新增的篇目也要留意一下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⑥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技巧型題考查方式
①這首詩(兩首詩或句子)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技巧)?並作簡要分析。②從某個角度(如動與靜、情與景、修辭等)來賞析這首詩。
解題提示
表現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表達題旨的一種手段方法,要准確回答就要熟悉古詩中常用的一些表現方法。①修辭手法:比喻、對偶、誇張、對比、擬人、雙關等。②描寫手法:A.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哀襯等;B.側面描寫;C.虛實結合;D.象徵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種。
解題秘訣
①准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②結合詩句分析,為什麼運用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准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
⑦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根據大綱規定,學生要「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能夠「誦讀古代詩歌」「學慣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的鑒賞評價作了明確的界定: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看,古典詩詞誦讀的對象包括:唐、宋詩詞,元曲小令等藝術形式。
下面,我主要結合2005年詩歌鑒賞的命題特點對解題的方法作一些探討。
[高考原題]
2005年高考試卷全國共計有16個詩歌鑒賞題目,共計考查到10首唐詩、8首宋詩、一闋宋詞、一支元曲。與2004年的試題相比,有以下兩點變化:
1.鑒賞的內容有突破,除了唐詩、宋詩、宋詞之外,首次出現以元曲為鑒賞對象。
例一,2005湖北卷第16題:
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①;泣寒蜇,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蟬。
(1)有人贊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了漢元帝什麼樣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2分)
答: ______________
例一評析:
此題命題的材料雖新,但是考查的內容仍然不外乎「寫了什麼?」「用什麼手法寫的?」「表達了什麼感情?」「這樣寫的妙處?」
上面的命題,題干中已經提示「所見、所想的兩種情景」,答題時就要抓住「兩種」這個關鍵詞,從兩方面考慮。所見:「迥野悲涼」;所想:「夜生涼,泣寒蜇」。答案中「景象」或「景況」二字必不可少,否則「悲涼」「凄涼」就失去了著落。這恰是考生的「軟肋」,答題時只說「半拉子」話,滿足於「意思大概都有了」。只有「意思」不行,「凄涼」是形容詞,一般用來表「心境」; 「凄涼的景況」是名詞,一般用來表「環境」。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答題時表述一定要到位。
參考答案:
(1)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像獨自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
(2)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和韻律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2. 命題的形式有突破。上海、湖南、浙江、遼寧卷都是一題兩詩進行比較鑒賞,北京卷雖然只有一闋宋詞,卻把命題材料與陸游《書憤》進行了對比鑒賞,天津卷則把宋詩與蘇軾的《念奴嬌》進行對比鑒賞。
例二,2005遼寧卷第17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答: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答:
例二評析:
此題是以比較鑒賞型設置的。此類試題的設置一般是要探尋兩首詩歌在內容、藝術手法和表達的感情方面有什麼異同。審題時要看清是「求同」還是「求異」。
這個命題考查了兩個問題:一是寫了什麼,二是怎樣寫的。命題人用心總是良苦的,怕考生有疏漏,所以在第一問的題干中問道:「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提示考生兩者少一不可;第二問雖說有點設陷阱的意思,但是,如果能夠自圓其說,哪種看法都得分,讓學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空間,更有利於考查學生的能力。
前一問是同中求異,後一問是異中求同。應對此類題目的原則是你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只要自己的陣腳不亂,答案就不可能丟分。
參考答案:
(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氛圍」「心緒」各2分)。
(2)可以有三種答案:
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
[考點指要]
鑒賞評價是閱讀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的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賞析。仔細研讀2005年的詩歌鑒賞題目,考點的設置基本包括三個方面:
1. 對詩歌所寫內容的分析
全國16套題目,有11套的題目直接或間接涉及內容的分析。
如山東卷第16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注]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解析]該答案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概括了全詩的內容「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第二層解說第三句的內涵,回答了「愁」什麼,為什麼「愁」。答案如果不從內容開始分析,後面的「極度悲憤之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 對某首詩突出的藝術手法的分析
藝術手法的分析幾乎是每卷必有。
如浙江卷第16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
參考答案:
(2)擬人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解析]
同為擬人的手法,卻因為詩人的感情不一樣而塑造了不同的意象。藝術手法的分析,不僅要分析用了什麼手法,還要分析運用這種手法所起的作用。
3. 對詩歌中某一個詞或某一個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
2005年的16套題目中,有11套題目涉及到對字、詞、句的分析。分析詩歌的「煉字」俗稱分析「詩眼」,是要體悟某一用字的妙處。由此擴展到詞語和句子,既是對詩歌內容的把握,也是對詩歌藝術手法的鑒賞。
如天津卷第16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簡析「望」在詩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望」字起到全詩景物描寫的統領作用。
[解析]
分析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一個句子在一首詩中的作用,無非有兩個方面,一是看結構上的作用,二是看內容上的作用,思維到位,答案就一定不會出漏洞。
[備考對策]
2006年「考綱」對詩歌的要求基本沒有變化,根據2004~2005年命題的發展趨勢,我對2006年的詩歌鑒賞訓練的答題方法再做兩點補充。
(1)對內容的分析
內容的理解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分析寫了哪些內容;二是分析寫了幾種景物。
①分析寫了哪些內容。在這個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概念不清楚,審題的角度不對。如: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這兩句詩包括幾個內容?
從敘事作品的角度思考,它的內容當然離不開記敘的要素。那麼,這兩句詩你就應該想到包括「時間」「地點」「事件」「環境」。角度找對了,問題就不難解決。
2005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
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這個命題是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即對詩歌中意境的分析。具體說來,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詩歌寫到了哪些景,通過這些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答題的關鍵在於抓住詩中的「自」和「空」。春色大好,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這些,考生就不難作答了: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一句一景,草、水、樹、花、山、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聯「花自落」「鳥空啼」中的「自」「空」字,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②分析寫了幾種景物。在這個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思考不全面或者是無從下手。如: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上面詩句寫了哪些景物?
乍一看,似乎無法下手,可是,不管是詩歌還是散文,寫景的角度無非有三種,那就是動景與靜景;遠景與近景;聲、形、色諸方面。明白了這個思路,你就可以大膽分析:
寫動景的: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寫靜景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
寫遠景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
寫近景的:魚翔淺底。
寫形的: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寫色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Ⅲ)
雨後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一、二兩句以「水面平」 「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後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兩句用「忽起」 「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後池上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這個題目的設置實際就是考查分析這首詩從哪個角度來寫景的。命題人惟恐考生亂了章法,所以告訴你:要從「動」 「靜」的角度來分析。
(2)對藝術手法的分析
藝術手法的分析著重要注意兩種情況:
①對「詩眼」的分析
近幾年的試卷上頻繁涉及到。不少老師作了總結,詩眼主要應該是動詞和形容詞,這無疑是有道理的。如2004年全國卷Ⅱ第16題: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
運用了擬人、通感的手法,用寫聲的詞語來寫色,用聽覺感受來表達視覺的感受,這樣更能表現百花爭相開放的活潑景象。
對「詩眼」的鑒賞,重視動詞、形容詞固然不錯,但是拘泥於一種「模式」有時候會覺得「黔驢技窮」,只有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內容,來做具體分析,才能比較准確地理解具體作品中的字詞句含義和作用。下面不妨列舉一例說明: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你認為這首詩頷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中哪個詞用得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枝」用得好。因為梅花在百花之前開放,「一枝」先於眾梅開放,更顯示與眾不同,突出了詩題中的「早」字。
在這首詩中,如果一味盯動詞、形容詞,就會被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所害。
②對藝術手法的鑒賞,應該注意總結規律
古代詩歌在表現手法上,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一些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為後人所仿效。總結這些手法的表達思路,對我們的讀與寫都是有意義的。
如:2005年全國卷Ⅱ第12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
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這里問的「怎樣」,實際上就是這類詩歌突出的藝術特點。對於這一類詩歌的藝術手法分析,我以為有幾點必不可少:想像,換位思考,以虛襯實,虛實結合。上面的答案分析,應該從內容寫起,帶出藝術特點:作者要表達自己的思家之情,不是從自己寫起,而是想像家人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的場面,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達到了虛實結合,以虛襯實的效果,更能突出作者的思家之情。
再舉一例說明: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別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借景抒情是古代詩歌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全篇寫景,但惜別之情充溢其間。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是如何表現惜別之情的?
參考答案:
詩人描寫了柳條、藤蔓、黃鶯等景物。
借景抒情,作者要表達自己對湖上亭的不舍之情,他不從自身寫起,而是運用擬人的手法,想像湖上亭的柳條拂面,藤蔓絆腳,黃鶯頻啼挽留的情景。這種換位思考的手法,虛實結合,以虛襯實,更能突出作者對湖上亭的依依不捨之情。
這一類的作品,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杜甫的《月夜》、高適的《除夜作》等。命題的表述方式可能大同小異,但解題的思路基本是相同的。最近讀到一個詩歌鑒賞題的設計,也屬於此種類型,寫在下面,以供參考: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濃艷清香相間發。
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前人論歐詞,有的說「深婉」,有的說「深沉」,總離不開一個「深」(即含蓄有餘味)字。請以上闋為例,簡要分析這首詞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體現這個「深」字的。
參考答案:
對比,以樂景寫哀情,以洛陽城內的春色反襯離別之情的愁苦。
擬人,作者不是直接寫離別之苦,而是想像「游絲」「苦相縈」「垂柳」「爭贈別」的場面,虛實結合,以虛襯實,更能突出作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什麼事物都沒有絕對的,鑒賞詩歌更不可以千篇一律。不過我們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多讀多想,總會發現一些帶有規律的東西,為我所用。希望以上講解能讓考生有些收獲,順利答題。
⑧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規范答題模式
2017年最新高考語文題型及各題型的答題技巧:
第Ⅰ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字音辨析題】答題技巧:常見字注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
審清題干,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題】答題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生僻字一般不會錯。平時多積累。
3.【詞語運用題】憑語感去選擇自己認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兩種類型:
答題技巧:對詞義的理解,先拿你最會的詞語去排除,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信息,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注意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4.【熟語(含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
第一,逐字解釋熟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
第二,體會熟語的褒義貶義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
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
第五,四個選項權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確理解熟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熟語往往是對的。
5.【病句辨析題】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歧義)、不合邏輯。
⑨ 高考語文答題格式(高手來)
古詩鑒賞的九種答題格式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於詩歌的想像能力。考生從哪些方面去想像,怎樣去想像,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古詩鑒賞的答題格式」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唇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也烘託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著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李忱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三、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麼感情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四、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例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作者用一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①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雲」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姦邪蒙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七、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例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一絕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八、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九、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例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偶成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試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這首詩。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景色。一二兩句寫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雲、柔和的春風、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紅花、綠柳、碧水。上下輝映,生機盎然。三四句抒發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偷閑學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達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主要有兩種題型:
A、「××」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 事物的 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 ,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 ,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閱讀題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後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並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後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 (抓要點概括,推動情節發展的要點必須要\首尾的關鍵句必須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表達了作者對 __ 贊美與敬佩之情等,贊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質)
三: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 ,表達了 情感。
排比:表現了 ,抒發了 ,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運用了 ,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表達了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第三人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
十一、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答題格式:強調了……突出了……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答題格式:強調,加強語氣等;
表現手法(象徵、聯想、想像、對比、襯托、渲染、抑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稱等):
表達方式類
1)明確五種表達方式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2)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描寫
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都可以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調,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7、寫景技巧: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繪聲繪色、虛實結合、遠近高低;仰視、俯視、平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抒情、議論
1。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升華主題;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蘊藉。
⑩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首先要看清題目要求,看看到底要你回答什麼知識點,其次語言簡潔不羅嗦,表意明確,字體一定要寫好,整齊。多想想以前的模板及例題,作文要寫好,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