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也是一堂語文課 作文(可以是構思,作文可以寫什麼內容)
也是一堂語文課 請參考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而且還有一個特點: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覺。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塊頭的書,兩三天就「解決」了。可是爸爸、媽媽卻說我看書不認真。不過,他們並不能說服我,原因很簡單,我還沒有這方面的「小辮子」被他們抓住。
我依舊用這種方式看書,直到那件事發生……
那是一個星期日,我在街上閑逛,突然看見一個舊書攤,我急忙走過去,翻了一本《古代詩詞選集》就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心血來潮,想找一首詩回去考考爸爸,給爸爸上一堂語文課。於是拿出筆,把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報。我走上前,模仿語文老師的語氣說:「老爸,我考你一首詞,怎麼樣?」爸爸微笑著點了點頭。
「人有悲歡離合。」我搖頭晃腦地讀著,「下一句是什麼?」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著。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好。」我心裡暗暗稱贊,「最後一個問題,這首詞的作者是誰?」
「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爸爸響亮地回答。
「哈哈,你錯了。作者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怎麼樣?」我得意洋洋地說。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來,「兒子,你可真逗,蘇東坡不就是蘇軾嗎?」
怎麼可能,我這個小老師不會錯。但看爸爸那認真勁兒,又不像是在騙人,為了「安全」起見,我轉身跑出家門,向舊書攤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麼,沒有追上來問我原因。
到了舊書攤,還好,那本書沒被賣掉。我找到那首詞,原來,下面還有個作者簡介:「蘇東坡,原名蘇軾,字東坡,號東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這確實,不過爸爸成了老師,他讓我改掉了閱讀課外經典不細心的毛病。
❷ 作文構思公開課怎麼上
構思文章其實不需要抄很刻板, 首先你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擅長寫什麼文體, 議論性比較強還是故事性比較強, 然後讓他們想想自己一看到題目想到的是什麼, 再由那個去發揮, 特別是在意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 最關注的社會現象是什麼, 可以牽扯進去, 一開頭可以來個頭腦風暴, 大家想一通活躍氣氛之後, 你出個題目讓大家說自己的構思, 然後你在科學系統地整理教育一下就好了
❸ 怎樣快速進行作文構思
如何進行作文構思增補要素進行審題
有時候作文題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如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題就一個字: 「忙」,還有一年也是一個字: 「雜」。這叫人怎麼審題.而不審題又如何去寫? 自從上海高考作文題『『雜』』的出現後,不少一線教師已注意到作文題字數較少、要素不全造成的審題困難,並提出了對策: 增補要素審題法,一即通過增補內容要素的方法,使作文題結構更完整、內容更完善、題意更顯露的審題方法。 例如《掌聲》這個題目,結構不完整,表意不完善.乍一看,不知如何下筆。如果在題前增補地點要素或人物要素.使之成為《課堂上的掌聲》或《同學們的掌聲》等,寫作范圍就基本明確了;如果再在題後增補事件要素,使之成為《課堂上的掌聲使她倍增勇氣》或《同學們的掌聲激勵我繼續努力》等,這樣題旨就會格外清楚,寫作對象、寫作范圍、寫作重點都會一目瞭然。再如《真沒想到》這個題目.同樣也可運用增補要素法審題,若在題後增補內容要素.使之成為《真沒想到的事》,《真沒想到他的毅力如此頑強》,《真沒想到我競這樣幸運》,《真沒想到她超過了我》,等等,題意就顯豁了,就不會存在審題困難了. 運用增補要素審題法審題,能使一些藏頭藏尾、題意不明顯、有一定迷惑性或選擇性的文題意思明朗化,從而降低審題的難度,確定好寫作對象、范圍、要點和重點。 運用此法要注意下面兩點: 一是增補內容應以文題中既定的要素為依據.增補後要檢驗與原題意思是否相符、銜接是否順暢,如果題意走樣.則違背了「增補要素法」的原則。譬如將《掌聲》增補為《課堂上沒有掌聲》,就顯然與原題大相徑庭。 二是增補內容如果有選擇餘地,應選擇自己最為熟悉且 能夠駕馭的內容來寫。 再以「渴望」這個作文題為例。 「渴望」是一個詞.由這樣一個獨詞構成的文題,內容欠完善,題意不明顯.應當用增補要素審題法,可以在題前題後增補人物和事物的要素.即明確:是誰渴望?渴望什麼?如「我」渴望得到一台電腦. 她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同學們渴望走進大自然,鄉親們渴望吃上自來水……經過如此增補, 《渴望》的題意顯豁了,寫作對象、范圍、重點也就確立了。 下面請看河北省王立彬同學的範文: 渴望 春天到了. 「滿天星」又開了。一朵朵,一簇簇,像一個個小姑娘的臉蛋……看到這些,我不由想起了她——我的好朋友萍。 那天下午.我去找她。她在「台上」 (地名)的一家廠子里做童工.住在一幢離大街很近的老樓上。我走過了一段陰暗狹窄的樓梯。來到了她的小屋。她不在,屋內空空。只有一張方桌、一個小凳、一張床而已。屋內哪兒都不很乾凈.只有方桌上那個鎖著的小匣擦得鋥亮.或許里邊是件很珍貴的東西吧! 「吱——」門開了.從外面走進來的正是好朋友——萍。我忙站起來,只見她頭發蓬亂,眼窩深陷,面黃肌瘦.往日的豐采已經一掃而光了。她見到我很高 興。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然後朝我淡淡一笑。我直截了當地問: 「那個小匣里裝的是什麼?」她神秘地一笑,隨即將小鎖起下來。說: 「渴望。」她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渴望?」我從沒聽過有渴望這種東西。她將小匣蓋去掉.裡面是一張同學們的畢業照片。再下面是上次我送她的書。 「哦,這……這是什麼意思啊?」 「自己去想。」而後,她不再說話。 這張畢業照片推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萍.是我班的班幹部,學習頂呱呱,品德也叫得響,是老師、同學公認的。但在升初中時,因父親不幸病故,家裡欠了一大筆債,媽媽便讓她輟學了。 「萍.聽媽的話,別上了,跟芳她們去掙錢吧!,,她媽的話一直在我耳畔回盪。我記得她當時沒說什麼,只是朝著那美麗的校園望瞭望,流著淚,邊走邊回望。走得很遠了,還不斷地回望…… 後來,聽說她做了童工,同學們和老師都替她惋惜——瞧!校園里又少了一朵「滿天星」…… 我忽然問她: 「向我借書為什麼?看嗎?有什麼用?」她說:「我渴望讀書,因為書給予我力量.給予我快樂。」她還說,她每天都偷偷看書。她堅信:世界上除了時間就是知識最寶貴了。她還說,有一次。她在工作時間偷偷地看書,被老闆發現了,要解僱她.她苦苦地哀求,老闆罰了她兩個月的工資,她不敢告訴她媽。於是,她加了兩個月的夜班。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了。那次過後,她病了一個星期。是的.是錢把她搞成這樣。我不由感嘆:錢啊,殺人不見血的刀!一顆純真的心,就這樣被你斷送了。 最後,萍流著淚告訴我,她曾經想去死.是知識給了她力量,書是她的精神支柱,使她堅強地活了下來。 啊,一切向錢看的人們,醒悟吧!不要再殘害祖國的下一代了! 這是一切輟學者的心聲,也是她(他)們最大的渴望。 現在,我終於明白她說的那渴望的含義了…… 王立彬同學審題時,至少增補了以下要素: 誰渴望:主人公萍 渴望什麼:想繼續讀書 有了這兩個要素.這篇文章的思路大致就有了,以下無非是要講她如何渴望——因看書受罰.保留著同學的畢業照,及「我」送她的書… 審題得當.內容寫好.不就是一篇很優秀的作文了嗎? 再看以下幾道作文題: ①《一面》。初看, 「一面」有什麼好寫?寫誰和誰的一面?為什麼要寫這一面?確實不太好把握。我們就給它加上「人」或「事」的因素吧.看是否好辨認些?添「枝」加「葉」後。可初步確認文題為《我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瞧,知道該寫什麼了吧,又好像《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只要在題目前後加上主語和謂語,那文章內容就會非常明晰。 ②《心事》。可在原題前面加上「我」、「媽媽」、「老師」等.變為「我的心事」、 「老師的心事」。 ③《禮物》。在「禮物」前可加上枝葉可變為「生日禮物」 「爸爸的禮物」等.在「禮物」之後加枝葉則可變為「禮物給我的啟示」等等。 一個字、兩個字的作文題,看似不好寫,其實給人留下的發揮餘地大。但一要審好題,二是不跑題。這里,審題就成了一個關鍵。而要審好題.又最好有一個可操作的方法。增補要素審題法.正是這樣一個實用的方法。 當然.有時情況相反:作文題字數太多,且不明確。如《這不是一顆流星》,要寫什麼呢?不太明確。但如果運用添枝加葉法增補要素。那就比較清楚要寫什麼了。 「這不是一顆流星般一閃而過的念頭,而是孩子純真的愛心」,這不就一目瞭然!圖示如下: 點評 掌握了「增補要素審題法」。即使碰上一、兩個字的作文題,或者作文題字數太多的情況,也不會害怕了。 四記敘文審題的5W元素 「老師說,寫記敘文是基本功.連一件事都說不清,那語文可真叫白學了。可我就是說不清,怎麼辦?」 其實,只要學會用5W元素進行審題.記敘文就應不至太差。因為這一方法最適於寫記敘文。記敘文有六要素。無論記人記事皆然。這幾要素可簡化為「5W」,即「who「(誰,指人物), 「when」 (什麼時間), 「what」 (什麼事),「where」 (哪裡,指地點), 「why」 (為什麼,指思考寫作的體裁,寫作的目的)。這幾個英文單詞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用它們代替作文寫作要素,簡化了思維程序.省去了繁雜的分析過程。如《玩得最開心的一次》,只要瞥一眼,瞬間就應作出判斷:這是一篇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這個「玩」要是自己(who)親身經歷的,時間(when)、地點(where)在文 中也應自然交代.更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what),怎麼個「玩法」, 「玩」得怎樣開心,為什麼寫這件事(why),一定要寫清楚。選材要新穎,避免一般化,要力求寫出情趣來,並要通過抒情、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出從中得到的啟迪,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使主題得到升華。可以用下圖表示: 又如《校門口所見》,一眼看題目,按照5W元素審題法逐個確定,挖挖題目中隱含的要素,可快而准確地為文體切脈: who:我 when:上學時或放學時 where:校門口 what:所見所聞的有意義的事 why:見聞的感受或意義 試問.有了「5W元素審題法」.再看見什麼「我成長中的一件事」、 「在中考(高考)前夕」、 「快樂的星期天」一類的記敘文,還會干坐著一點思路沒有嗎? 點評記敘文似乎不受一些同學的重視.覺得如今高考都是考話題作文,會寫議論文就行了,記敘文會不會,就那麼回事。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對的。寫記敘文是一項必備的、必會的基本功,是日後我們參加工作後的一項基本技能。另外。從應試教育的角度看,中考與高考不同,大多考記敘文。即使是以議論文為主的高考.按照高考命題「每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規律,你怎麼能認定高考就不會出記敘文了呢? 快速構思供料作文 供料作文到底怎麼寫才能拿高分呢? 供料作文還是有一些比較成熟的「套路」或方法的。這里暫且介紹3種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揭示寓意法 供料作文中有相當一部分材料不是直接的事實和理論,而是蘊含著一定比喻性或象徵性意義的形象化的材料.如成語、寓言、故事、漫畫等等。這類材料在審題中只理解材料表層的意思是不夠的.還必須挖掘材料內部所蘊含的意義,力爭從材料中發掘出對現實社會和個人實際有指導意義的主旨。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上有一幅名為《再好的草地上也有瘦馬》的漫畫,畫的是動物界的現象,但如果挖掘一下其寓意,就會發現其揭示的道理具有某種普遍性。不僅在動物界適用,人類社會中同樣也適用。如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絕大多數學得很好.但也有個別人一塌糊塗,這說明:光有老師教這樣的外在條件並不能保證學生一定能學好,學生的主觀努力也起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可以歸納出一個普遍性的規律:只有把外界條件和自己的主觀努力結合起來才能做好一件事。 又如.1986年高考作文給的是一則關於樹木、森林與氣候三者相互關系的材料.談的是自然現象,但揭示的道理卻是普遍的。在人類社會中的個人、集體與社會三者之間也存在有類似的關系。作為個人.既是一個集體與社會的組成分子,又是影響、改變乃至決定該集體與社會發展命運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個人在一個集體與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承擔起自己對集體與社會所應盡的責任義務。 具體寫作時,可依照下面的線索來構思成文: 描述所給材料--揭示材料所蘊含意義-聯系現實或自己這樣,才可能抓住了材料中所蘊含的本質意義.由此確定出的論點也較有思想社會意義,從而拿到高分。總之.揭示寓意法就是要對材料做深層思考.力求透過一個具體事物或現象去挖掘對社會生活具有普遍意義的內涵.從而使自己作文的主旨更有意義。 方法二.比較異同法 在供料作文中也可以通過比較所給材料間的異同點來確定文章的主線。具體方法有兩種:一是在同類材料中尋找其不同點;二是在不同的材料間尋找相同點或聯系點.前者謂之求異,後者謂之求同。例如1996年高考作文題給的材料是兩幅漫畫,一幅名為《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另一幅名為《截錯了》,要考生以「我更喜歡漫畫《 》」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這兩幅漫畫所描繪的內容十分相似.都是說醫生因工作不負責任做手術截錯了部位,但在構圖與表現手法上卻各有特色。考生可以把兩則材料的相同點作為基礎.然後去比較兩幅漫畫不同的地方,這樣就能夠比較快地定下文章的中心。又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題給的材料是兩個小姑娘關於玫瑰園的對話:一個說玫瑰園是個壞地方,因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個說玫瑰園是個好地方,因為每叢刺上面都有花。這兩個小姑娘的觀點和所依據的論據截然不同.這是「異」,但在這「異」之外還有「同」,那就是兩個人在思維方式上完全相同,都是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結果得出一個片面的結論。抓住了這個「同」,就是抓住了材料的本質,固而可以為文章確定一個較具概括力的主題.比較材料問的異同點,有的容易一些,有的則因為意義隱藏得較深就難一些,例如有下面這樣三則材料。第一則是個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則是一個寓言: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第三則材料則是古人筆記里的一段寫景文字: 「浙江的錢塘大潮汛,一年一度。當其遠出海門,僅為銀線,既而逼近.鋪天而來,洶涌澎湃,極為壯觀。當此之時,總有數百弄潮好手高擎大彩旗,出沒萬仞波濤之中,騰身百變而不濕.兩岸觀者如堵,叫好之聲不時雷動。'』這三則材料中的前兩則的「同」容易把握,講的是事物受其所在環境的影響。第三則材料就難理解一些。但通過深入研究,仍然可以發現該材料與前兩則材料間的聯系,即談到的問題仍然是事物與環境的關系。錢塘大潮為弄潮健兒提供了一試身手的舞台.弄潮健兒也借這一舞台大展鴻圖。找到了這三則材料的共同點.就可以把文章的主旨定為談事物與環境的辯證關系。這類材料的比較異同是要難一些,如果沒有較高的理解能力與抽象概括能力是難以應付的,所以需要多加練習。 這類供料作文的寫作思路是: 描述所給材料_點出材料間的異同—,由材料引申出觀點--我贊同還是反對哪一觀點--聯系現實或自身。 方法三。因果分析法 在寫供料作文時要善於分析材料間的前因後果.這樣就能較快地抓住材料本質.確立一個較有思維深度的主旨。分析因果的具體方法主要有據果探因和由因推果.其中以前者普遍。 例如,1983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一幅漫畫: 《這里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畫的內容是一個工人在地上挖了好幾個深深淺淺的洞,深的已I臨近水位,但都沒有出水;於是這個工人又大步走向前方換一個地方挖。在這則材料里,考生可以把工人挖不到水看作結果去尋求其形成原因。通過分析知道這位工人之所以挖不出水.是因為他沒有堅持在一個地方挖下去.而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這說明沒有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決心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從此出發就可以把談專心和毅力的重要性作為自己作文的主旨.寫出來就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 又如,1980年的高考作文《讀畫蛋有感》,給的材料是達.芬奇的老師佛羅基奧教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考生只要把達.芬奇畫雞蛋當做起因去思考一下由此產生的結果,就能夠從畫雞蛋中找到達.芬奇成為一個能夠畫出《蒙娜麗莎》這樣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的大畫家之間的聯系。正因為達·芬奇在畫雞蛋上下了苦功夫.才使他具有扎實的繪畫基礎,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由此可推出一個普遍的規律: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是有所作為的重要條件,以此為中心論點就可以寫作文了。 再舉一個例.請分析下面所給材料的因果關系: 1945年深秋的北平。日本宣布投降已幾個月了。曾經是佔領國的日本僑民被集中在北平西直門外的一塊草地上. 十幾個孩子正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圍著一名中年婦女讀假名(日文字母)。相隔不遠,又有稍大一點的孩子在聽老師講算術,用的是一塊舊木板,掛在樹幹上權當黑板。幾天之後,一家晚報的記者在報道中介紹,日僑集中之後很快就把孩子組織起來上課了。教員就是自願服務的僑民。這位記者最後驚呼:日本是個可怕的民族。 記者為什麼會驚呼「日本是個可怕的民族」?從日本人在剛剛戰敗等待遣返的空隙中就開始給孩子上課的事實中.你看出日本人有怎樣的民族性格?你看到日本人是怎樣看待教育的?這種性格與觀念對日本戰後經濟崛起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我們中國人可否從中吸取一點有益的東西? 這類供料作文的寫作思路是: 描述所給材料--揭示材料中所顯現出來的因果關系--聯系現實或自身 點評 供料作文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此類題常出常新。但不管命題者如何出.我們掌握了相關方法,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穩坐釣魚台了。 學科「參考系"審題法 也見了不少審題法,覺得大多不太具備可操作性。是否有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作文審題法呢? 有一位美國社會學家,在所著《知識社會學》一書中提出,不同專業的人看問題,會有不同的『『參考系」。比如在醫生眼裡幾乎人人都是病人,百分之百健康的人幾乎沒有。又比如在公安人員眼中,幾乎每個人都是罪犯或潛在的罪犯. 中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但也不妨從所學的語文、化學、史地等不同學科的「參考系」來審題。下面試舉例加以說明: 例一,從語文的「參考系」去審題 比如說,我們可以從語文語法的角度去審題.有些題目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構成,看似無從下筆,一時很難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因為題目已藏頭去尾,帶有一定的迷惑性。這時如能從語法的「參考系」出發,在題目的前面或後面補充 適當的成分,題目要求寫什麼就一目瞭然了。如《心事》這個題目,可在前面加上定語,成為『『我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或「老師的心事」等,這樣就確定了寫作的對象。又如《理想》一題,可補充為「偉大的理想能給人力量」一句.這 樣很快就確定了寫作的范圍。掌握了這個方法,諸如《心願》、《明天》、《路》、《春雨》等詞語構成的題目其立意構思的內容就容易多了。 又比如說,我們還可以從同義詞、反義詞的角度去審題.有些命題者為增加題目的新奇性和迷惑性,故意轉彎抹角.甚至故弄玄虛,以增加審題的難度。對這類題目.我們不妨抽掉原題的個別字.代入一個新詞,也許可以出現柳暗花明的奇景,很快明白題旨,找准寫作范圍和對象。如題為《啊,珠江水》,這個「啊」字含有驚喜、贊美之意,可用「贊美」來代替,因此題目就為《贊美你呀,珠江》:多少年來珠江江水吞噬了多少財產、吞沒了多少人的性命,但在改革開放以來,珠江兩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珠江惡水變成珠江美水.由咆哮的「野獸」變成了沁人心脾的甘泉、滋潤萬物的雨露,這不值得贊美嗎? 例二.從化學的「參考系」去審題 曾有人提出過所謂審題的「化學配平法」。所謂「化學配平法」就是藉助化學方程兩邊的等式保持平衡的原理來審題、立意和構思。這種方法尤其適用於由一個比喻的喻體或一個象徵性的事物構成的題目。像《暖流》一題, 「暖流」是喻體,本體可以是黨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師長的教導和慰勉.也可以是同學的理解和幫助。還可以用其他的事物來作本體。像《考試》這個題目,可以實指文化科學方面的一次實實在在的考試,也可指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驗。像《禮物》這個題目,既可以指人情往來方面贈送的珍貴禮品.也可以指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績或成果,還可以是父母、師長的金玉良言。至於寫《燈塔》、《橋》、《蠟燭贊》、《鋪路石》等象徵類的題目,雖有一定的難度,但用此法審視.可代虛為實,很快可以下筆。 例三。從史地的「參考系」去審題 學習歷史、地理,就是要學會從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參考系」來看待問題。有些作文題目從表面看來選材的范圍極窄,無法寫作。如有一位老師命題為《在今天的課堂上》,可這節課是一打上課鍾剛坐定老師就命題,命完題就要寫.老師就等著收卷。從上課到命題不到一分鍾,嚴格說來取材的范圍就是這么一分鍾內所發生的事。一分鍾能做什麼呢? 因此必須大膽地超越這個時空到「今天的課堂」以外的廣闊天地里去選取材料:平時同學們刻苦學習的事跡.老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學校領導抓教學積極支持教改的功績.都可以用作「在今天的課堂上」的材料.這樣文章的內容就豐富多了。再比如寫《今日見聞》這個題目,不要只把思維局限在「今日」這個狹小的圈子裡。同樣, 《我的一天》、《明天的我》,也不可囿於「一天」、 「明天」、 「一年」的時間,甚至於「我」,也可以設想把別人做的事移植過來.只要符合情理,這個時間空間的界限是完全可以突破的. 例四.從政治的「參考系」去審題 學習政治,離不開規律。事物的發展的確有一定的規律.而且也有一定的順序和線索.把這種客觀事物固有的發展順序移用到寫作上來,成為文章組材的順序也是審題構思的一個角度。廣為流傳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一文.就是按「尋找特效葯和運送特效葯」的線索來組材, 《項鏈》一文就是按「借項鏈一失項鏈一賠項鏈」的發展順序來展開情節, 《土地》一文就是按「珍措土地一保衛土地一建設土地」的感情發展順序來展開聯想, 《幼學紀事》就是按「上學一失學一求學」的發展過程來敘述他的求學生涯。像「天上一人間一地下」、 「東一南一西一北一中」、 「少年一青年一中年一老年」、 「春一夏一秋一冬」、 「試驗一失敗一成功」、「開端一發展一高潮一結局」等這些事理和物理的固有順序都順應了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不都可以成為文章構思的線索嗎?至於寫《十年後的故鄉》、 《我的成長》等就可以分別按「盼故鄉一回故鄉一建設故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來審題立意構思。 點評 如今的中考、高考考生的作文與頭些年有一個很大不同就是。考生的文章本身還可以,但就是內容雷同,缺乏新意。而頭些年是文章本身不行.文字不通順.審題也不準確。看來。審題能力的強弱,已成為拉開作文成績的一個關鍵,而審題能力的一大特徵.就是要思路開闊,能從許多角度去構思。從這一意義上講,學會從不同學科的「參考系」來審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用「魔球"構思作文 見了作文題,腦子里一片空白.別說沒思路,連往哪兒思都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呢? 河北省欒城縣李清言老師認為,作為一種思維活動.作 文就是構思。選材、謀篇以及自由命題的擬題等等.都是作文構思的基本內容。作文構思不僅要有質量,而且要講速度。為此,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魔球,,快速構思法。 所謂「魔球」構思法,就是將與題目有關的詞語匯集在題目周圍,構成一個「魔球」,然後再加以組合和選擇.確定要寫的內容。 例如,要求同學們以「學校』』為內容寫一篇作文.大家冥思苦想,覺得沒什麼可寫的。李老師則介紹同學們學習 「魔球」快速作文法: 第一步,將要寫的作文題置於「球心」: 第二步,將想到的與學校有關的詞語置於「球心」四周.有多少算多少,越多越好(如圖所示): 第三步,將這些詞語與「球心』』組合,便會產生許許多多可寫的事情。如,校園秋景、冬日校園、校園小夜曲、雨中校景、我們學校的大操場、學校門前的桃樹、美麗的花壇、一棵白楊樹。
一篇優秀的作文,離不開精巧的構思。構思猶如蓋房子的藍圖,是作文的關鍵,構思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成敗。曹植七步成詩令世人嘆為奇才;左思十年寫成《三都賦》以至洛陽紙貴,其功夫全在構思上。
歷年中考滿分作文篇篇都是成功構思的典範,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著閱卷老師的明眸。
❹ 語文作文構思
例如:作文要求是寫同學的。 我們就寫同學的特點 1.寫一個精彩的開頭,引內出我要描寫的同學
2.同學的肖容像描寫 語言描寫 等等
3.同學性格 顯著特點 優點等
4.同學的缺點
5.精彩的結尾 總結 升華作用
(2.3寫多一點 4略寫或不寫 或先寫缺點 再寫優點 欲揚先抑)
❺ 在作文課上怎樣引導學生構思作文
作文的構思就如同設計建築圖紙一樣,它直接決定著未來筆下作文的優與劣。作文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應追根溯源,從構思入手,根本性地解決相應的問題。構思是對一篇文章整體性、全局性的把握與設計,這也是對我們思想水平與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沒有一定的思想積累和藝術形式美的感悟這兩個前提,構思是無法進行的。准確來說,構思就是作者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主題意蘊並選擇最佳表現方式,以指導寫作實踐的創造性總體思維過程。文章在構思中應注意處理兩大要素,即主題思想和最佳的表現方式。主題思想決定了採用何種表現形式,反過來,表現形式又能夠使主題思想表現得更鮮明。因此,構思就是合理地處理二者的關系,體現出有別於他人的創造性。
一、心中要有美的範式
根據庫恩的闡述,「範式」可理解為某一科學群體在一定的時期內基本認同並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學術基礎和原則體系,它通常包括一門學科中被公認的某種理論、方法,共同的對事物的看法和共同的世界觀等。
那麼,美的範式也就是對所選的材料作分解和組裝,從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選用、修辭及藝術手法的使用、整體結構的安排等方面進行通盤考慮,使之合理化、有序化、審美化的表現形式。而這些表現形式體現出了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特點。我們的學生要在閱讀美文時有針對性地加以提取,不斷地積累,甚至可以達到創造的層次。
在這里僅從整體結構的角度簡單介紹幾種大家常用的構思樣式,即美的範式。
1.一字(詞)貫穿式。一字(詞)貫穿,是指在構思文章時,選擇一個和中心思想緊密相關的關鍵字或詞連接文章的所有材料,從而形成文章的骨架。運用此法,要注意文章扣緊一個字或詞來寫,只有這樣,才有條件以此為輻射點,進行多角度的思維,才有利於有層次地、深入地進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豐滿而有韻味。
2.片斷組合式。片斷組合,是指在題目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生動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斷組合成文來表現一個主題的構思方法。用這種方法構思的記人、敘事、寫景的文章,可以在較短的篇幅內,多角度、多側面地表現人物、敘述事件、描寫景物。
3.懸念設置式。
懸念設置,是指在選材構思時,把情節安排得含而不露,讓讀者以焦慮的心情期待著它的發展,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構思方法。
4.縱橫對比式。縱橫對比,是指將對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來敘寫的一種構思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構思,能形成鮮明的反差,給讀者留下極深的印象,或動靜對比,或美醜相映,或真假相襯,或善惡對立,或冬夏對比,或天地對照等等。
以上幾種構思法,在一篇文章中常常結合起來使用,希望在作文時細心體會。
二、讓性靈成為構思的靈魂
這里談到的性靈,最重要的思想是重組學生的思想體系,引導學生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建構自我的認知體系。要注重生命體驗,喚醒自我意識,張揚個性,描繪生命的五彩斑斕。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思想積累,但更大程度上停留在經驗積累層面,缺乏視野,缺少科學性的驗證,沒有相應的方法論知識的補充,很難有一個「大人生、大境界」。而我們從社會角度再來審視這一問題,現在社會大多倡導社會價值多元化,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學生思想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又如何期待學生在作文這片天地能展示多少「真性情、真自我」呢!
所以,我們應該牢牢抓住這一陣地,積極挖掘學生內心深處最純粹、最本真、最美好的東西,用這份美好浸潤他們的內心世界,用主流價值體系解讀他們的生活,積極建構屬於他們的精神世界。
三、新思路建立在舊思維的破解與轉換上,構思要從文章結構模式的植入中突圍
思想是核心,也是作文構思的思維起點;藝術性要緊緊圍繞文章傳達出的思想而選擇合適的方式,其中就包括文章的結構模式。這就要求學生在構思時要遵循思維順序——先主題思想,而後再考慮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段。至於藝術性實現的途徑,包括語言、修辭、句式、表達方式以及整篇文章結構等要素。也就是說,要使學生的思路定格在「主題思想——文體確定——材料選擇——技法設計——謀篇布局」這條主線上,才能突破濫俗模式,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上述思路的確定,從本質上講是對作文構思中思維方式的重新定位與思維方向的再次梳理。這種思維方式帶來的直接效果是保證學生在作文時展示「真性情、真自我」的作文個性,可以有效盤活曾經學過的知識點。
對於文章主體部分而言,一般來說,主要任務是說理,要想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可以採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來詮釋觀點。例如「誠信」這個話題,主要解決的是人們對事物認識的膚淺與雜亂問題,採取分析的手段是比較恰當的,可以體現議論文的針對性,可以形成共同話題,有效解決人們的困惑,形成統一認識,建立明確的價值觀,產生較強的說服力。
對於文章結尾部分,可以根據文章設定如下兩種效果:一是取立意上的格調高雅、意蘊深遠、引人深思;二是取結構上的嚴謹有力,使主題思想清晰明確。相應地,可以考慮如下技法:採用想像的方式描繪一幅情景,讓人們在美好中受到感染,產生余韻徐歇之感;要麼高度概括,照應前文,形成結構上的完整,又在觀點上加以強調,產生清晰明確的效果。
❻ 語文考試中應如何在短時間內構思作文思路!!
考場作文最常見的毛病就是內容空洞,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種現象往往有人歸結為材料缺乏、語言運用能力差。其實,我們知道,考場作文考查的不僅僅是考生的材料積累、語言表達、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且還考查考生的應變能力和快速構思能力。出現上述情況,絕大部分原因是考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打開思路。那麼,考場上如何快速打開思路呢?我認為,可以巧用聯想來構思。
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運用聯想可以把世間萬事萬物聯系起來,從而思維更活躍,眼界更開闊,文章內容更充實,構思更精巧。常用的有;相關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假設聯想。下面分述之:
一、相關聯想
在時空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聯系,因而容易把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例如:人們一提到草原,往往會想到羊群;一提到秋天,往往會想到碩果。
一些命題或話題作文,題目很虛,范圍很大,此時若能展開相關聯想,便可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從而構思出內容充實的好文章。例如以「讀」為話題的文章,可圍繞「讀什麼?」「為什麼讀?」「讀的意義如何?」等來展開聯想。
可以讀歷史讀現在讀未來,可以讀自己讀朋友讀對手,可以讀親情讀友情讀愛情,可以讀自然讀社會讀人生,可以讀成功讀失敗。讀可吸取教訓(歐陽修讀庄宗讀出了「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讀可增長智慧(唐太宗讀人民讀出了「水能載舟也可覆舟」);讀可澄清思想(毛澤東對持久戰的論斷正是讀懂敵我雙方,澄清了當時的混亂思想)。如此馳騁思維,便可迅速打開思路。
二、相似聯想
即由對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和它在性質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憶。例如:我們往往由花蕾聯想到兒童,由朝露聯想到人生之短促,由松柏聯想到傲岸不屈的品性。
一些圖畫材料作文或含蓄的命題作文,如能展開相似聯想,便可領悟其寓意,構思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例如:一則圖畫材料作文,畫面由兩個簡單的圖案組成,下面為一個三角形,上面一個圓形立於三角形的頂角上。這類作文在審題時需展開相似聯想,才可快速打開寫作思路。
即三角形可喻指什麼、圓形可喻指什麼,整幅圖有何寓意。構思時可以由圖畫聯想到為人處事,既要像三角形一樣有稜角有個性,又要如圖形一樣靈活,懂得變通;也可以由圖示聯想到求知、做學問,只有打下像寶塔一樣扎實的基礎、堅實的底座,才可以逐漸登向塔頂摘取碩果。文章只要聯想豐富合理,就可迅速確立主旨,從而構思出寓意深刻的佳作。
再如2007年上海高考卷命題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審題時需明白「坎」字及文章結穴之所在,這時需展開相似聯想,「坎」可喻指障礙、困難、坎坷、災難、成長中的陣痛……如此便可迅速找到下筆點。
三、對比聯想
即由對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回憶。例如:由黑暗聯想到光明,由平凡聯想到偉大,由現在的幸福生活聯想到以往的苦難生活。
有些話題作文,審題時也可用對比聯想,構思出新穎別致的佳作。如:以「真」為話題的作文,一提到「真」,人們自然會想到「假」,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假幣、假葯、假公司、假情假意……數不勝數。所以寫「真」,也可以從「假」入手,在揭露「假」丑惡面目之時,表達對「真」的嚮往,對「真」的呼喚。
四、假設聯想
即根據已有的事物和經驗假定和設想可能發生的事。比如農民看見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就聯想到天要下雨。
一些含有符號或數字的等式及不等式作文題,抽象難懂,要構思行文,需展開假設聯想。例如:請以「A+A=A」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類作文構思時需要先假定一個主題,然後在假定的主題下把話題中的每個符號比成一個具體的事物、現象或概念,最後將它們整合成一個統一體。
假定主體為「談人才」,那麼可以這樣假想:第一個A指最好的專業技能,第二個A為最好的道德修養,第三個A為最好的人才。即構思如下:最好的專業技能+最好的道德修養=最好的人才。假定主題為「談質量」,則可構思如下:最好的質量+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商品。如此假想,思維就有了方向,文章也就有了充實的內容和深刻的主題。
❼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作文構思
這個鋼鐵支架水泥澆築的冰冷城市,我不知不覺的融入了這個社會,這個在身邊卻感覺到遠在天涯的社會,也許我自己都沒有發現,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改變。原本真實的生活中,多了幾分虛偽;原本單純的生活中,多了幾分心計;原本快怡的生活中,多了幾分憂郁;原本充實的生活中,多了幾分空虛。
於是,嚮往這樣一種生活。
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不用太大,住得下三五個人,來幾個朋友也倒騰的開就行;不用多豪華,一個柔軟的沙發,一套各種效果還過得去的家庭庭院即可;不用面朝大海,一扇落地窗,曬得到太陽,賞得到月亮便得。這樣,春暖花開之時,即使看不到萬山紅遍,也能看得到嫩枝抽芽。
這樣的一種生活,有一個心愛的戀人,不用多浪漫,只要每天都能感受到那些微小的,但卻確確實實的幸福就可以,周六一起下廚,周日上午單車或者摩托車出去兜兜風,下午一起逛逛街。若是有時間,還可以拉上幾個朋友聚上一聚。
這樣的一種生活,工作穩定,不用多高的工資,夠養家就行。每周兩天假,工作閑暇之餘還可以切上幾個水果,捕幾只小魚。每年還能抽出幾次回家看看爸媽。
這樣的一種生活,有一群鐵哥們,他們可以在放假的時候每個人提著一些菜來到我家,不用打招呼就踹開我家的門,熟練地來到廚房,打開冰箱,自己動手做飯,然後留下一地的杯盤狼藉的逍遙而去。
過這樣的一種生活,到老了,坐在藤椅上,聽著年輕時紅的發紫的情歌,回味著那時的年少。若是。莫名的想起某人,然後老臉上一紅,搖頭一笑,抿上一口清茶,悵然一嘆,原來當時的眼淚也為別人而流。原來萬般都能過去,萬般過去了亦無味,但有回味。
這樣的一種生活。
等我用時間磨平了自己的稜角,安安心心,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穩穩當當,只希望,此生淡
❽ 關於初三作文的構思與寫法。(語文)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歷練、一番拼搏、一點收獲、一種體驗……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經過我們的剪輯加工、精心組合,它們就會變得鮮明而豐厚、靈動而美麗,因而顯得異常精緻。
可是,我們很多同學在作文時,往往喜歡犯這樣一些毛病:讓他們寫長江,他們必然溯源到江頭,飄流至江尾,浩浩盪盪三千里;讓他們寫長城,他們就會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巍巍峨峨半壁江山。如此貪多求全、貪大求圓,是作文一大忌。
從操作的層面上看,我們如何克服這一毛病呢?下面是以「成長」為話題的兩篇考場作文,以此為例,具體說明。
甲文:
我是這樣成長的
「哇」的一聲,我來到了這個世上。
我降生後,首先「被迫」認識了自己的父母,還「被迫」認了個姐姐。聰明的我,六個月就學會了說話,9個月大時就會走路了。
過了嬰兒時期,就進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過得「了無生趣」。4歲「被迫」進了幼兒園,認識了「陌生」的同學們,喊了自己根本不認識的老師,學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進行著。
讀完了幼兒園,進入了小學,分別了熟悉的同學們和老師,又「被迫」認識了陌生的同學們和老師,成績平平,沒有一點起色,但當我懂事時,就一頭扎進了書海中。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讓我為海的女兒而哭泣,為玫瑰仙子的幸運而贊嘆,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級,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成績如夢幻中那樣上升到前幾名。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六年級時,我們必須進行小升初的考試,面對人生的第一戰,我放棄了自己的最愛――課外書,但同時也獲得了令人喜悅的成績。
❾ 關於作文構思
一,瞧,他來了!
他囂張自大卻對毛澤東崇拜有加;他貪婪地賺取大把美鈔有時也為他的「黑人兄弟」伸出友善的雙手;他可以使你一夜成名,也可以萬劫不復。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從默默無聞到擁有5億美元的身價,推廣了500多場拳王爭霸戰,前後把阿里、福爾曼、泰森、霍利菲爾德、魯伊茲等近100名拳王招致麾下。有人稱他是魔鬼,有人贊譽他是拳壇教父。他說,我就是唐·金,夢想著把WBA拳王爭霸戰帶到中國!
勇氣賺世界
當唐·金手拿兩面中國國旗和申奧小旗,食指間夾著一隻巴拿馬雪茄從一輛加長卡迪拉克走出時,嘴裡不停地用含混的中文喊著「我愛中國」,我並沒有為他的作秀所感染,因為五六名體形決不輸給霍利菲爾德的彪形大漢擋在我的身前,使我意識到唐·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不過是為實現他的人生一次最大的冒險——在偉大的中國欲再造一段偉大的歷史。
唐·金是個靠勇氣與智慧發家的人。青年時他曾經夢想著作一名拳擊手,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蘭夫蘭他參加了幾場輕量級的「金手套」比賽,結果幾次被人擊出拳台,但唐·金的勇氣並沒有被擊跨。1966年,厄運接踵而至,唐.金失手殺人被判入獄3年零11個月。出獄後,他竟聯絡拳壇巨星阿里,為一家名為「城市森林」黑人醫院募捐舉行拳擊比賽。1974 年10月30日,唐·金又一次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做了一次重大冒險:在默罕慕德·阿里與喬治·福爾曼的拳王爭霸戰中,史無前例地為這場總價值1000萬美元的比賽提供了擔保。那場發生在扎伊爾的著名「叢林戰鼓」使唐·金名聲大噪。一年後唐·金又成功地推廣了阿里與弗雷澤的「馬尼拉震撼」,全球10億人觀看這場比賽,人們從此也記住了一個名字——唐·金。
唐·金說:「一個人要取得偉大成就還要不怕冒風險,風險越大成就就越大。」於是今天他來到了中國,當他在空曠的首體看台上忘情地喊出「我們把拳擊帶到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來了」,我突然有了一種想為他鼓掌的沖動,因為我突然想到了海明威的一句話:「人不為失敗而生」。
崇拜毛澤東,迷戀東方文化
在唐·金的字典里,沒有「失敗」兩字,他說這是從毛主席那裡學到的斗爭精神。「我認為拳擊比賽中重量級拳賽之所以最引人關注,是人們會看到兩個體重都超過200磅的大漢,其中一個一拳擊倒對方帶來的震撼。但就拳手而言,在拳擊台上是一對一的戰斗:你不能自己退出戰場,也不能選擇對手。如果你氣力沒了,每人能幫助你,你只有靠自己的勇氣、能力以及毅力克服自身的弱點戰斗到最後!
美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曾夢想著「密西西比能變為自由平等的綠洲」;而唐·金他的夢想是在有著5000年悠久文化的中國,在有著孔子、老子、莊子,有著偉大長城的沃土上,成功舉辦一場最偉大的比賽。
瞧,他來了!
神奇的唐·金終於來了!曾經有一部名為《靈與肉》描寫拳擊手的影片,當滿懷勝利慾望的「愛神」里奧走上拳台,全場一片沸騰,解說員高呼:「瞧,他來了!」這是一個讓人氣血沸騰的場景,因為他帶來了一種堅定的信念,一種必勝的信念,一種噴薄欲出的希望。
其實,做事情做得好的人沒有一個不辛苦的,人需要一直這么堅持著,信念是一句不能失敗的自勉。
二,生氣的小男孩
有一個小男孩,特別愛生氣。媽媽不給他買玩具了,生氣,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了,生氣,妹妹把他的玩具弄壞了,生氣,別人給他開開玩笑,還生氣,總之,讓他生氣的事太多了,他總是滿臉的不高興,而他表示生氣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撅嘴,所以,你見到他的時候,他總是撅著小小的嘴巴。
一天早上,小男孩起床後,照例去洗臉刷牙,突然,他大叫起來:「媽媽,快來呀,快來呀。」
「怎麼了?大清早的嚷嚷什麼?」媽媽一邊忙著手裡的活, 一邊不慌不忙的走了過來。
但她馬上就慌張起來了,並大聲喊孩子的爸爸,因為她發現孩子的嘴唇變得扁扁的,成了小鴨的嘴巴了。
這可怎麼辦呢?一家人開始著急起來。
還是見多識廣的爸爸先鎮定下來,去醫院。
可是在路上怎麼辦?
這次是媽媽有辦法,戴上口罩。
他們去了最著名的兒童醫院,找了最有名的兒科專家。可兒科專家看後卻都搖搖頭,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症狀,然後他們又讓醫院的所有專家匯集起來,進行會診。但最後的結果卻是讓人非常失望,這實在是一種太罕見的病,他們也無能為力。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走過來說:
「我想問一下,這個孩子平時是不是很愛生氣?」
「這和生氣有關系嗎?」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
「我也不能確定我說的對不對,但我覺得他的症狀好像和生氣有關系,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先這樣嘗試著去治,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那該怎樣去治呢?」媽媽很著急。
「辦法很簡單,就是他以後不要那麼愛生氣。」
「這樣就行了嗎?」媽媽覺得這個方法是不是太簡單了。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們就試試看吧。」
只能用這個辦法了。
可怎麼去上學呢?好在是在冬天,戴著口罩,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小男孩心裡也很著急,但他只能在心裡時刻告誡自己,千萬不能生氣,否則自己的嘴什麼時候才會好呢?上課時,他的同桌不小心把他的書碰掉了,他正想發火,可他突然想起了醫生的忠告,說了了句「沒關系「,這時,他覺得自己的心中似乎開朗了許多,他很高興,原來不生氣也不是萬難的事啊,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回到家,媽媽又做了他不喜歡的飯,他正想生氣,醫生的話又在耳邊響起,媽媽做米飯時不要想著吃面條,媽媽做面條時不要想著吃餃子,這樣,媽媽每次做的飯都是他所喜歡的了。這次,他沒有因吃飯而生氣。看來,不生氣,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呀。他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了。晚上,妹妹又要玩他最喜歡的玩具了,他想起以前,他一定是在大聲嚷嚷,趕緊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但現在,他的想法已經變了,妹妹還小,應該讓著她,這樣一想,他的態度變溫和了,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小男孩突然發現,自己的嘴不再是扁扁的了,已完全正常了,他好高興啊,便去找他的媽媽。
「知道為什麼會好嗎?」
「因為我不愛生氣了唄!」
「那以後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我的好媽媽。」兒子有些撒嬌了。
「是啊,當你生氣的時候,說明你的心胸還不夠開闊,也說明你不會辨證的看問題,而你的身體會對你的生氣做出反映,這時,你就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嚴重的還會得心裡方面的疾病。你聽懂了嗎?」小男孩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但媽媽是懂得的,並且她也知道兒子的愛生氣是和自己有關系的,她就是兒子的大環境,她今後也要和兒子一起,做一個心胸豁達,不愛生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