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的答案
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東都(洛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可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確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所謂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貳』 我要買的是2012十年高考(2002-2011)語文的,是真的從2002到2011的高考捲去分類嗎試卷夠全嗎謝謝
想要高考真題就買近十年高考真題卷 很多種類的
『叄』 2002年語文高考題的古文題有關「李將軍」的...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①。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②。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③,用善騎射④,殺首虜多⑤,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⑥,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⑦。嘗從行,有所沖陷折關及格猛獸⑧,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⑨!」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⑩。吳楚軍時(11),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12),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13)。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14)。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①李信逐得燕太子丹事,見卷八十六《刺客列傳》。②受:學習。③良家子: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漢朝軍隊的來源有兩種,一種即所謂「良家子」,另一種是罪犯和貧民等。④用:由於,因為。⑤殺首:斬殺敵人首級。虜:俘虜。⑥從弟:堂弟。⑦秩:俸祿的等級。⑧沖陷:沖鋒陷陣。折關:抵禦、攔阻。指抵擋敵人。⑨萬戶侯:有萬戶封邑的侯爵。⑩徙:調任。(11)吳楚軍時:指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起兵叛亂。其事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12)亞夫:即周亞夫。(13)「以梁王」至「賞不行」:李廣作戰立功之地在梁國境內,所以梁王封他為將軍並授給將軍印。這種做法違反漢朝廷的法令,因而李廣還朝後,朝廷認為他功不抵過,不予封賞。(14)這里的「徙上郡」與上文「徙為上郡太守」重復,文字可能有誤。對此,各家說法不同,不詳述。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①。中貴人將騎數十縱②,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③。」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④,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⑤,皆驚,上山陳⑥。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之),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⑦,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⑧,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卧⑨。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⑩,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①中貴人:宮中受寵的人,指宦官。勒:受約束。②將:率領。騎:騎兵。縱:放馬馳騁。③射鵰者:射鵰的能手。雕,猛禽,飛翔力極強而且迅猛,能射鵰的人必有很高的射箭本領。④亡:通「無」。⑤誘騎:誘敵的騎兵。⑥陳:同「陣」。擺開陣勢。⑦所:表示大約的數目。「二里所」即二里左右。⑧護:監護。⑨縱馬卧:把馬放開,隨意躺下。⑩平旦:清晨,天剛亮。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尉①,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②,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③。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⑤,莫府省約文書籍事⑥,然亦遠斥侯⑦,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⑧,擊刀斗,士吏治軍簿至明⑨,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⑩,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11),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12)。為人廉,謹於文法(13)。
①未央:即未央宮,西漢宮殿名,當時為皇帝所居。②長樂:即長樂宮,西漢宮殿名,當時為太後所居。③將軍屯:掌管軍隊的駐防。④部伍:指軍隊的編制。行陣:行列、陣勢。⑤刀斗:即刁斗。銅制的軍用鍋,白天用它做飯,夜裡敲它巡更。⑥莫府:即「幕府」,莫,通「幕」。古代軍隊出征駐屯時,將帥的辦公機構設在大帳幕中,稱為「幕府」。省約:簡化。籍:考勤或記載功過之類的簿冊。⑦斥侯:偵察瞭望的士兵。「遠斥侯」,遠遠地布置偵察哨。另一種解釋,到遠離偵察瞭望所及的地方。⑧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將軍率領的軍隊,下有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行伍:古代軍的基層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營陳:即「營陣」,營地和軍隊的陣勢。⑨治:辦理,處理。至明:直到天明。也可解為非常明白,毫不含糊。⑩卒:通「猝」,突然。(11)佚:通「逸」,安逸,安閑。(12數:屢次。(13)文法:朝廷制定的條文法令。
後漢以馬邑城誘單於,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①。是時,單於覺之,去,漢軍皆無功②。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於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③。」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卧廣④。行十餘里,廣詳死⑤,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⑥,廣暫騰而上胡兒馬⑦,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⑧。吏當廣所失亡多⑨,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⑩。
①領屬:受統領節制。護軍將軍:即韓安國。②韓安國率軍埋伏在馬邑附近,設計誘騙單於,但被單於發覺,匈奴兵退去,所以漢軍無功。其事詳見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③致:送。④絡:用繩子編結的網兜。盛:放,裝。⑤詳:通「佯」。假裝。⑥睨:斜視。⑦暫:驟然。⑧下:交付。吏:指執法的官吏。⑨當:判斷,判決。⑩贖:古代罪犯交納財物可減免型罰,稱為「贖罪」或「贖刑」。庶人:平民。
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穎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①。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②。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③,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④,後韓將軍徙右北平⑤。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⑥,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⑦,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⑧,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猿臂⑨,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⑩,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11)。專以射為戲,竟死。廣之將兵,乏絕之處(12),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13),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14),其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①潁陰侯孫:指潁陰侯灌嬰之孫灌強。屏野:退隱田野。屏:隱居。②呵:大聲喝斥。③居無何:過了不久。④韓將軍(安國)兵敗事,詳見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⑤有的版本此句下有「死」字。⑥鏃:箭頭。⑦輒:總是,就。麾下:部下。⑧為二千石:做年俸二千石這一級的官。漢代的郡守、郎中令等都屬於這個等級。⑨猿臂:傳說有一種通臂猿,左右兩臂在肩部相通,可自由伸縮。這里是形容李廣的兩臂像猿那樣長而且靈活。⑩訥口:說話遲鈍,口拙。(11)闊狹:指上句所說在地上畫的軍陣圖中,有的行列寬,有的行列窄。這句的意思是,比賽射軍陣圖,射中窄的行列為勝,射中寬的行列及不中都為負,負者罰酒。(12)乏絕:指缺水斷糧。(13)急:逼近。(14)用此:因此。
居頃之,石建卒①,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②,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③,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④。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⑤。」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向⑥,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⑦,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⑧,殺數人,胡虜益解⑨。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⑩,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11),無賞。
①石建:當時任郎中令。②元朔:漢武帝的第三個年號,共六年(前128-前123)。③首虜率:斬殺敵人首級和俘獲敵人的數量規定。漢朝制度,凡達到規定數量的即可封侯。④異道:走不同的路。⑤易與:容易對付。與:打交道。⑥圜陳:圓形的兵陣。圜:通「圓」。⑦持滿:把弓拉滿。⑧大黃:弩弓名,用獸角製成,色黃,體大,是當時射程最遠的武器。裨(pí,皮)將:副將。⑨益:逐漸。解:散開。⑩罷:通「疲」。疲憊。(11)軍功自如:指功過相當。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①,從大將軍擊右賢王②,有功中率③,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④,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⑤,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⑥?」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⑦,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①元朔五年:前124年。②大將軍:指衛青。③率:即上文的「首虜率」,見前注。④元狩:漢武帝的第四個年號,共六年(前122-前127)。⑤望氣:古代通過觀察星象或氣象來占卜吉凶的迷信活動。⑥恨:悔恨。⑦羌:古代西部的少數民族之一。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①,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於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②,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③,出東道。東道少回遠④,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⑤。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⑥,今乃一得當單於⑦,臣願居前,先死單於⑧。」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⑨,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⑩,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於,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11),曰:「急詣部(12),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13),意甚慍怒而就部(14),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15)。軍亡導(16),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於接戰,單於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17),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18),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19)。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20)。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①驃騎將軍:即霍去病。②走:追逐。③右將軍:名趙食其。④少:稍。回:迂迵。⑤屯行:並隊行進。屯:聚集。⑥結發:即束發。古代男子到十五歲即可束發。這里的意思是指少年或年輕之時。⑦當:面對,對敵。⑧死:死戰。⑨數奇:命運不好。數,命運;奇,單數。古代占卜以得偶為吉,奇為不吉。⑩公孫敖:原為合騎侯,後因罪當斬,贖為庶人,所以說「新失侯」。他曾救過衛青的性命,所以衛青想給他立功的機會而排擠李廣。其事跡詳見卷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11)長史:官名,這里指大將軍的秘書。封書:寫好公文加封。(12)詣:到……去。(13)謝:辭別。(14)慍:怨恨。(15)食其:即趙食其。(16)導:向導。(17)絕:渡過,橫穿。幕(mò,末):通「漠」,沙漠。(18)糒(bèi,備):干飯。醪:濁酒。(19)曲折:委曲詳細的情況。(20)對簿:按簿冊上的記載對質,即受審。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①。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②。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①引刀:拔刀。自剄:自刎。②士大夫:這里指軍中的將士。
廣子三人,日當戶、椒、敢,為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①,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為勇。當戶早死,拜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廣死軍時,敢從驃騎將軍。廣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②,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③,國除。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④,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⑤。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⑥,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余,去病死。而敢有女為太子中人⑦,愛幸,敢男禹有寵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遲衰微矣⑧。
①不遜:不禮貌,放肆。②坐:因犯……罪。孝景園:景帝的陵園。壖地:陵前神道(直通陵墓的大道)外邊的空地。③對獄:和獄吏對質,即受審。④恨其父:使其父飲恨自殺。有人認為「恨」通「很」,違拗、不聽從的意思。⑤匿諱:隱瞞。⑥有親:指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⑦中人:指侍妾。⑧陵遲:衰落,敗落。
李陵既壯①,選為建章監②,監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胡③。
數歲,天漢二年秋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⑤,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⑥。陵既至期還,而單於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⑦,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里,匈奴遮狹絕道⑧,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餘人。
單於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⑨。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⑩。
①從這句開始到「太史公曰」之前,古今學者多認為是後人所續,不是司馬遷手筆。②選:量才授官。③屯衛:駐軍防衛。④天漢:漢武帝的第八個年號,共四年(前100-前97)。⑤祁連天山:即祁連山。⑥專走貳師:專來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⑦引:退。⑧遮狹絕道:遮:攔擋;狹:指狹窄的山谷;絕:斷絕:道:指李陵軍隊的歸路。⑨族:滅門,誅滅全族。這里指殺其全家。⑩居門下者:在門下為賓客。
太史公曰:《傳》曰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②,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③」。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①傳:漢朝人稱《詩》《書》《易》《禮》《春秋》為經,解說經書的著作都稱為「傳」。這里的傳是指《論語》。因《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不是孔子親筆著述,所以也稱為傳。②悛悛:老實厚道的樣子。③蹊:小路。
史記 李將軍列傳記述漢代名將李廣的生平事跡。李廣是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英雄。他一生與匈奴戰斗七十餘次,常常以少勝多,險中取勝,以致匈奴人聞名喪膽,稱之為「飛將軍」,「避之數歲」。李廣又是一位最能體恤士卒的將領。他治軍簡易,對士兵從不苟刻,尤其是他與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風,深得將士們的敬佩。正是由於李廣這種戰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後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願在他麾下,「咸樂為之死」。然而,這位戰功卓著、倍受士卒愛戴的名將,卻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運不好,不敢重用,貴戚也借機對他排擠,終於導致李廣含憤自殺。李廣是以自殺抗議朝廷對他的不公,控訴貴戚對他的無理。太史公也通過李廣的悲劇結局揭露並譴責了統治者的任人唯親、刻薄寡恩以及對賢能的壓抑與扼殺,從而使這篇傳記具有了更深一層的政治意義。
《李將軍列傳》是司馬遷的一篇力作,這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在人物傳記方面的傑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徵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馬遷最擅長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抓住李廣最突出的特點,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細節,著力加以描寫,使人物形象極為鮮明。如寫他以百騎機智地嚇退匈奴數千騎,受傷被俘而能飛身奪馬逃脫,率四千人被敵軍四萬人圍困,仍能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等等。通過這幾個驚險的戰斗故事,突出表現了李廣的智勇雙全。尤其是對李廣的善射,作者更是不厭其詳地精心描寫,如射殺匈奴射鵰手,射殺敵軍白馬將,射退敵人的追騎,誤以石為虎而力射沒簇,甚至平時還常以射箭與將士賭賽飲酒等等。這些精彩的片斷猶如一個個特寫鏡頭,生動地展示了這位名將的豐采。
司馬遷寫人物傳記往往筆端含情,在這篇《李將軍列傳》中更是傾注了對李廣的深切同情,同時也流露出對當權者的憤慨。作者的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敘事中體現出來的。如寫李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遠甚」,但卻能封侯拜相;寫衛青徇私情而排擠李廣。在這兩段文字中我們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情。李廣憤而自殺的消息傳出後,「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寫全軍與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個人的悲痛,我們可以想像,太史公寫到此處時一定也是眼含熱淚的。
此外,如側面襯托,反面對比,剪裁之精當,結構之起伏以及語言之精煉流暢、生動傳神等等,都是這篇傳記文學傑作的突出特點。
隨著這篇傑作的問世,李廣的英雄形象也就漸漸銘刻在人們的心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高適《燕歌行》)這些膾炙人口的唐詩佳句就生動地表達了後人對這位一代名將的景慕贊佩之情。
『肆』 02年高考語文多少
02年高考語文多少?這個你可以在高考網上去查詢來,很多官網都有記錄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伍』 求2000年~2003年江蘇語文高考作文題
199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版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權母親說:
"媽媽,這里是個壞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里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
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望著那個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
34.在文中a、b兩處應分別有表現小姑娘此時表情或動作的描述性文字,請填入題後的方格內。
要求:①符合兩個小姑娘此時的心態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②語句通順,上下連貫;③不少於5個字,不超過15個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像,為這對小姑娘作肖像描寫。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齡和性格;②顯示出她們的同和異;
③不少於100字。
36.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系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不少於600字。
望採納!~~~
『陸』 求2002-2006年高考語文及理綜類試題免費下載網站(湖南)
毛得!!!
我早就找過了,都無法下載
『柒』 2002年西安語文高考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他家的牆被雨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晚上回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的答。鄰家老人也這樣說。第二天果然被偷了,於是那個富人覺得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家老人偷的,」 這個寓言為切入點,請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捌』 2002年高考六安市語文單科狀元是多少分
138
『玖』 求台灣2002年的語文高考試卷
、「台灣2002年大學聯考國文科試題」選擇題部分第6題: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漢代流行的歌謠,下列文句,與其意義最接近的是:
(A)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B)入鄉問禁,入境隨俗
(C)風行草偃,變本加厲
(D)追求時髦,風尚互異
答案是C,但一不小心會選了D。此題將漢代歌謠與成語對接,創造出奇妙的間離效果。
4、下列各組語詞「」內的字,所指顏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紅「皂」白/「玄」端章
(C)「縞」衣白冠/玉貌「絳」唇
(D)「丹」楓白葦/「赭」衣塞路
(E)「緇」衣羔裘/「黔」首黎民
答案是A、B、D、E。借用小閔的一句話:「這個不必多說。」
5、沈德潛《說詩晬語》:「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讀□□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詩,如見其憂國傷時。」□□中的二位詩人,與下列選項所論詩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B)讀柳子厚詩,知其人無與偶;讀韓昌黎詩,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D)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黃庭堅)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
答案:A
【試題解析】題干語譯:個性和表情,每個人不同。讀李白的詩,就如同看到他在君王面前脫鞋;讀杜甫的詩,就如同看到他憂心國事、感傷時局的樣子。從「脫屣千乘」可知是李白;從「憂國傷時」可知是社會詩人,則選項中,(A)的杜甫最適當。
6、閱讀下列改編自《莊子"讓王》的漫畫,選出最適合形容原憲品德修養的選項:(本題無圖,沒法做)
(A)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C)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
D)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答案:C
7、人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質素,而文人亦常在詩作中流露對人倫的真切感受。我國傳統將人倫略分為五個層次: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為了更切合實際,可以稍稍改動為:(一)夫妻(二)親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詩篇,其內容符合此排序的選項是:
甲、自君之出矣,羅帳咽秋風。思君如蔓草,連延不可窮(南朝"梁"范雲詩)
乙、遊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詩)
丙、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唐"杜甫詩)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階蘚暈青。便是兒時對床雨,絕憐老大不同聽。
雁回杳杳渾無夢,鵲語啾啾似有憑。忽得遠書看百過,眼昏自起剔殘燈(宋"劉克庄詩)
戊、燈怯寒威焰不青,忽聞急雪打窗欞。宵深未敢拋刀尺,為伴孤兒課一經(清"汪鈴詩)
(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甲戊丁乙丙 (D)丙丁戊甲乙
答案:C
【試題解析】甲、出自范雲〈自君之出矣〉。翻譯:「自從你離開後,房裡用絲羅作成的帷幕只能獨自吞咽秋風。我對你的思念如蔓生的野草,連綿延長不斷絕啊!」
乙、出自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翻譯:「遊人朱大要到武陵去,分手時,我將價值千金的寶劍贈送給他,用以表達我平素對朋友的一片真心。」
丙、出自杜甫〈孤雁〉。翻譯:「孤雁不吃不喝飲清水,只是哀鳴著想找同伴。誰來可憐形孤影單,與雁群失散於雲霧重重之中。同伴身影,似現天邊,孤雁於是更努力地哀鳴,希望同伴能聽見。偏偏林中的野鴉不知孤雁的心緒,猶自亂紛紛地鳴噪。」
丁、劉克庄〈和仲弟十絕〉。翻譯:「春天的時候,屋檐間流下的水滴,在台階上滴答作響,讓苔蘚的色澤更加青翠。想起小時候常一起對床聽雨,如今年紀大了卻無法同聽雨聲,真令人感傷。雁鳥飛得不知去向,連夢中都不曾出現;但鵲鳥啾啾卻又像是在訴說什麼。突然接到你從遠方寄來的信,忍不住翻來覆去地看了許多遍,那怕眼晴看花了,燈油快用完了,還是起身來把燈撥亮繼續看。
戊、出自汪鈴〈夜課〉。翻譯:「燈火似乎也害怕寒冷而顯得黯淡,忽然又聽到一陣急雪敲打窗戶。即便夜深,也不敢拋卻手上的剪刀與尺,只因為要陪伴小孩繼續讀書。」
8、(甲)萬古丹心盟日月,千年義氣表春秋
(乙)未劈曹顱千古恨,曾醫關臂一軍驚
(丙)天意欲興劉,到此英雄難用武
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丁)由仁居義,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養氣,充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
上引對聯各詠一歷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A)關羽/扁鵲/項羽/孔子
(B)關羽/華陀/項羽/孟子
(C)文天祥/華陀/劉邦/孔子
(D)文天祥/扁鵲/劉邦/孟子
答案:B
【試題解析】
(甲)據說關羽喜讀《春秋》,甚且到了『一目瞭然』的地步。
(乙)出自〈王文濡題江蘇揚州華佗廟〉聯,「未劈曹顱」是說「曹操有頭痛的病症,聽說華佗醫術高超,便請他來為自己醫病。華佗對曹操說必須將他的腦袋切開醫治,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來殺害他的,一怒之下就下令殺死華佗」。「曾醫關臂」是說「關羽手臂為箭所傷,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但每到陰雨天,還是常覺得骨頭疼痛。華佗認為那枝箭頭上有毒,毒已入骨。只有剖開手臂,颳去骨上的毒葯,才能根除後患。關羽便伸出左臂,讓華佗剖割」。
(丙)出自〈江蘇無錫項王廟〉聯,「劉」是指「劉邦」,「項」指「項羽」。
(丁)出自〈乾隆題山東鄒縣孟廟〉聯,「由仁居義」、「知言養氣」、「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皆為孟子的學說主張。
9、下列各組文句中,「 」內連用數字的表達意義方式,前後不同的選項是:
(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C)鬢毛「八九」已成霜,此際逢春只自傷/溪回山石間,蒼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復「三五」少年日,把酒償春頰生紅
答案:C 這題確實不容易~~~
【試題解析】文句中若有數字相連的情形,其關系大致為相除、相乘與分立三種關系。
(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出自《孟子.滕文公》,語譯為:「對農業徵收十分之一的稅率,免除關卡和市場的賦稅,這些政策今年不能做到。」可見「什一」為「十分之一」之意,為相除關系。/「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語譯為:「即使有披甲雄師百萬之眾,只要征調關中人民百分之二就可抵抗」。可見「百二」為「百分之二」之意,亦為相除關系。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出自楊萬里〈至節宿翁源縣與葉景小酌〉,語譯為:「只有六七間用茅草竹木所建的屋舍,還有兩三聲雞犬的叫聲。」故「六七」為分立關系,即「六或七」之意。/「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出自杜甫〈無家別〉,語譯為:「前後左右鄰居有什麼,只有一兩位年老守寡的女人。」故「一二」亦為分立關系,指「一個或兩個」。
(C)「鬢毛八九已成霜,此際逢春只自傷」出自陸游〈春日雜賦〉,語譯為:「鬢毛大半已灰白,此時遇到春天只是更加感傷。」「八九」有「大半、接近全部」之意。/「溪回山石間,蒼松立四五」出自蘇轍〈呂希道少卿松局圖〉,語譯為:「溪流在山石間回轉,四五棵青松矗立在那裡。」故「四五」為分立關系,是「四棵或五棵」之意。
(D)「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出自蘇軾〈轆轤歌〉,語譯為:十六歲的美女容顏像花朵般美麗,在花前哭泣,怕花掉落。」「二八」為「十六」之意,為相乘關系。/「非復三五少年日,把酒償春頰生紅」出自黃庭堅〈戲答王定國題門兩絕句〉,語譯為:「不再是那十五歲的少年時,可以把酒迎春,喝得兩頰緋紅。」「三五」為「十五」之意,亦為相乘關系。
10、文學作品往往呈現作者不同的思想傾向,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安得不死葯,高飛向蓬瀛」,表達追求涅盤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滅原知色即空,眼看傾國付東風」,表達諸行無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表達言不盡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民胞物與的儒家思想
(E)「夢想三山更五湖,新從世外得真吾」,表達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
答案:B C D E
【試題解析】
(A)出自李白〈游泰山〉。翻譯:「如何找到長生不死之葯,然後展翅高飛飛向仙山蓬萊與瀛洲這樣的人間仙境。」這是道教思想,而「涅盤」是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回生死。
(B)出自陳寶琛的〈落花詩〉。翻譯:「在生滅之間早知萬物萬象是一場空,眼看春花都要交付給東風。」(「傾國」是借代,本來指的是美女,在這里指「花」。)在這首詩里作者充滿了人生的問題,透過詩詞,以及對佛教真實智慧的開悟,把它表達出來。
(C)出自陶潛〈飲酒〉。翻譯:「這樣的生活中有著真淳樸實的意境,我已經瞭然領悟,心想辨明分說,卻一時不知如何表達」。「忘言」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據此,詩中陶潛要表達的是,他在與大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已經體會領悟到一種人生的況味(得意),達到了「忘言」的境界。《人間詞話》稱此詩已入「無我之境」。
(D)出自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翻譯:「如何才能得到廣闊的房子,收容天下的貧寒之士,使他們都能遮風擋雨,展露歡顏?」充分表露推己及人的仁愛之心。
(E)翻譯:「我夢想回到三山五湖,能從大自然找到真正的自己。」呈現追求自然的道家思想。
三、(1)根據《醉翁亭記》和《始得西山宴遊記》,回答下列問題:
(1)歐陽修所寫的琅琊山不同時間的景色,柳宗元所寫在西山上看見的景色,分別怎樣的?(6分)這些景色令二人產生什麼感受?(3分)
(2)細閱以下兩節引文︰
甲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
乙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
1)說明甲、乙兩節引文各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帶出醉翁亭和西山。這兩種手法分別產生什麼效果?(5分)
2)從兩節引文各舉出一種句式,兩者必須不同,並略述其作用及引例以對。(3分)
答︰
三、(1)所寫的景色:
《醉》︰(歐陽修抓著琅琊山早晚及四時的不同特點加以描繪)──太陽升起,林間的霧氣消散;黃昏時,雲煙聚集,山谷岩洞昏暗;春天野花盛放;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風霜高潔;冬天水落石出。(3分)
《始》︰(柳宗元從不同歐陽修抓著琅琊山早晚及四時的不同特點加以描繪)──俯瞰四周的土地,全在坐席之下;附近高低起伏的地勢,高山如土堆,深谷如洞穴,盡入眼簾;遠望四周,青山白水環抱,與天相接。(3分)
產生的感受︰
《醉》︰看到山間變化無窮的景色,因而產生無盡的樂趣。(1分)
《始》︰柳宗元在西山之巔目睹如斯開闊、壯麗的景色,覺得西山高聳特立,與一般小丘不同。自己的心神不覺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心胸豁然開朗,察覺自己真正的游歷是從游西山開始。(2分)
(2)1)寫作手法及效果︰
甲︰步移法──
描寫的景物隨著作者步伐前進而不同。作者入山六七里,聽見潺潺的水聲及看見泉水一瀉而下的情景;再經過曲折的小路,便看到在釀泉之上的醉翁亭了。
效果︰使景物描寫更有層次及具體。(2.5分)
乙︰襯托法──
作者先寫自己以為遍游永州的奇山異水,襯托後文西山的「怪特」。
效果︰通過比較更能突顯文章主體的特點。(2.5分)
2)不同的句式︰
甲︰(文言)判斷句︰「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用︰表示判斷語氣,點明所說的是什麼景物(1.5分)
乙︰頂真句︰「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作用︰一氣呵成,結構緊密/加強節奏感
(或)
「到則披草而坐,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作用︰起了承接作用
(或)
排比句︰「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
作用︰加增句子的氣勢(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