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0北京語文高考閱讀 海棠花 關於距離的理解
故鄉和祖國相距很遠,可是作者時刻都在思念故鄉和祖國,故鄉和祖國時刻在心裡所以說雖遠在天邊,卻在眼前。離開他們的時間越久,作者就越思念家鄉,所以說離的越近。
② 求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答案與解析(北京卷)
http://learning.sohu.com/20100608/n272655453_7.shtml
③ 2010年北京語文高考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
本試卷共7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鍾。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一部分(27分)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摩擦力 供認不悔 對稱(chèn) 窮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 轉彎抹角 雋(jùn)永 令人發(fà)指
C.紀傳體 多難興邦 叨(tāo)擾 一氣呵(hē)成
D.化裝品 整齊劃一 傾軋(zhà) 囤(tún)積居奇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防患於未然
B. 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
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范圍以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
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麼不同,只要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
3. 下列的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
B. 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超過7次的紀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C. 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
D. 報告指出,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餘力地開拓國際市場,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後,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4.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
A. 《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總集,這些作品有濃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長詩《離騷》是期中的代表作。
B. 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他的《新樂府》則反映了將強的批判現實的凈勝。
C. 《堂吉訶德》是義大利小說家塞萬提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發人深省的。
D.舉世公認的文學經典《哈姆萊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該劇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
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處填入的詞語和句子,語意和銜接都最恰當的一項是
白蓮水庫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庫,最大的一條乾渠通向山腳下的百聯浦, ① 著那裡的蒼生萬物。白蓮水庫的水是綠藍綠藍的, ② ,觸須沿途四散, ③ 著白蓮浦方圓幾十里的農田。
A. ①滋養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的游龍 ③浸潤
B. ①養育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漬
C. ①養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浸潤
D. ①滋養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
二、 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宋清,長安西部葯市①人也,居善葯。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葯輔其方,輒易讎①,咸譽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葯,冀速已。清皆 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葯,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② 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 清居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葯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取材於柳宗元《宋清傳》)
註:①市:買賣場所,後文也指經商、交易。 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價值、價錢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居善葯 居:聚積,搜集
B. 積券如山 券:借據,欠條
C. 未嘗詣取直 詣:前往
D. 終不復言 復:回答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其饋遺清者相屬戶
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對
B. 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他們的為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 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
現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樣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
D. 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生意場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 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於普通商人,也高於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題共計4小題,共30分。
10.第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於長遠,因為考慮長遠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並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對這一概念的領悟。(不少於200字) (10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其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
12.在橫線處寫出詩文的原句(限選做其中4道題)。(8分)
① 戶庭無塵染 。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②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 。(王羲之《蘭亭集序》)
③ 雲霄雨霽,彩徹區明。 , 。(王勃《滕王閣序》)
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劉禹錫《陋室銘》)
⑤ 雕欄玉砌應猶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⑥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
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鴛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
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包含著某種普遍性。
藝術,列入詩歌、繪畫、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生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如李白《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後,蘇軾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詩歌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議論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稱為自然規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卻屬於人類 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結構,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又由誇克組成等。人們認識了物質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的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並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
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展,它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是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的相對論的實驗依據,後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線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
(取材於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人類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
B.舉禮拜、蘇軾作品為例,表明題載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鳴。
C.科學的深刻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與其定律闡述的簡單性成反比。
D.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核能等20世紀新科技的發展。
15.根據文意,簡要說明藝術和科學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別是什麼。(5分)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題。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著海棠花,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里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時候了。
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里雖然就有兩棵,但是要到記憶里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得有一個晚上同幾個同伴在家南邊一個高崖上遊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穿插著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著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樹下去看上一看。於是我就按著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於發現,那就是自己家裡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裡,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餘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盡有許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葯,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此外,就是同一個老朋友在大毒日頭下面跑過許多條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過一次牡丹;又因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滿地殘英。至於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幾乎沒有。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天氣陡然暖了起來,已經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里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後,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星。結在海棠樹下檐邊中間的蜘蛛網,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這樣靜。這時候,自己往往什麼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夜裡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裡,就住了這么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當時頗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應立刻從即時起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鑽書本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遊子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在掙扎著。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春天,這里花之多。就讓我吃驚。家家園子里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為譯秦名」,我也就不譯了。因而也就不分什麼花什麼花,只是眼花繚亂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個奇跡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里看到盛開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動。彷彿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裡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
在這捶盡的五月天,當心裡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鄉思,欣賞這一點鄉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填滿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在苦難中,我是多麼想看到它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這海棠花,我應該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樣,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著海棠花一樣紅艷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國哥廷根
(取材於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斷片,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於物的手法。
B.第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凸顯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絢爛。
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能如願。
D.上世紀30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鑽研學問,以致無暇顧及海棠花。
E.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
17.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
①文章第②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為什麼?(3分)
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8.第⑤段畫線部分狀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4分)
19.第⑧段「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一句傳達了作者對於「距離」的怎樣的體驗?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語文(北京卷)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C 2、B 3、D 4、C 5、A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6、D 7、D 8、A 9、B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10分)略
11、(5分)
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
12、(8分)
① 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
② 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
③ 落霞與孤鷺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 只是朱顏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13.(7分)
①(3分) A
②(4分)
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四、本大題共兩小題,共8分
14、(3分)D
15.(5分)
① 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 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原理的普遍性。
五、本大題共四小題,共25分
16、(4分)A C
17、(7分)
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終結點。
18、(4分)
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境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鋪墊。
19、(10分)(略)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0、作文(60分)略
④ 2010高考文科語文試卷及答案
問的太大了,我全國的高考題都有,可是答不下啊,建議你留個郵箱,好發給你
目錄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卷
語文(全國卷Ⅱ)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課標卷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詳解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詳解
(天津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解析
(重慶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南卷)
2010年全國高考(廣東高職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逐題詳解
(江西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
語文試題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解析
(山東卷)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解析
(遼寧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四川卷)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目錄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來源:學科網]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惡貫滿盈(yíng) 厲兵秣馬(mù)
B傾軋(zhá) 不啻(chì) 補苴罅漏(xia) 荊釵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償失(cháng) 莘莘學子(shēn)
D.解剖(pāo) 羈絆(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答案】A
【解析】A項厲兵秣mò馬,B項傾軋yà,D項解剖pōu。本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見誤讀字的讀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識記,一要注意從詞語含義上區別;二要注意從詞性上區別,如「宿」;三要注意通過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記憶,如「血」;四要注意記少不記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讀bèng,記住這一處特殊讀音既可;五要記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我們單位職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騎車,為的是倡導綠色、地毯生活。尤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們新來的局長。
B.幾年前,學界幾乎沒有人不對他的學說大加撻伐,可現在當他被尊奉為大師之後,移樽就教的人簡直要踏破他家的門檻。
C.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一,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
D.旁邊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誠懇地說:「叔叔,這些都是名人的字畫,您就買一幅吧,掛在客廳里不僅沒關打氣,還可附庸風雅。」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D、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繫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復的現象。
【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大師 的這段經歷非常重要,但流傳的說法不一,而所有的當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准。[來源:學+科+網]
B.我們說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的時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
C.這個法律職業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
D.近期發熱患兒增多,我院已進入門診超負荷狀態,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如果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答案】B
【解析】A、句式雜糅,「擬採用」和「為准」雜糅,可改為「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的說法」或者「我們斟酌以後擬以兒子所講的為准」。C、搭配不當,「基地」與「機構」不搭配。D、賓語殘缺,應改為「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的辦法」。語病題做題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幹和枝葉,看成分是否殘缺或者贅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謂、賓之間,句子的枝葉即定、狀、補與中心語之間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語序是否恰當;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表意是否明確。。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 , , , , ,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於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盡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
【解析】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在人體內,存在著多調控我們情緒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喜怒哀樂受到它們的控制。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究其原因是一種叫做「梅拉多寧」的激素在作怪;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據研究,梅拉多寧也是導致一種叫「冬季抑鬱症」疾病的元兇。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裡,容易情緒低落、鬱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為什麼生活中有些人那麼快樂,令人羨慕?這又涉及到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
⑤ 2010高考卷語文答案
北京卷
1.答案:C
解析:第一題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永 傾軋(yà) ;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答案:B.
解析:第二題考成語,"防患於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於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2010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項表意不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什麼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准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後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穎的角度。「滋養」與水有關,而「浸漬」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6.答案:D
解析: A選項考"居",屬於常用詞的偏僻義項;B選項考"券",屬於偏僻詞;C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D選項考"復",則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答案:D
解析:A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選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選項仍是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D項的兩個「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9.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10.(10分)(略)
解析: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言文延伸題是關於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
12答案:①.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4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錯字。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觀題的B、C、D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註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4. 答案:(3分)D
解析:A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錯。B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項原文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不是反比關系。 D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確。
15.答案(5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2010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而對於社科文閱讀而言,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從如此簡明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項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答案: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麼,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 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於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則是寄託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18.(4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來源:Zxxk.Com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後把這兩點連成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麼內容,只要根據剛才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10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分數差距不至於過大;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從題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仍是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充分准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准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天津: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A、砧板(zhēn),習慣誤讀字;C、著(zhuó)重,多音字;D、抵(zhǐ)掌而談,注意和「抵」區別。
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形。A、猩紅;B、兩全其美;C、挖牆腳。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決定:①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②決定的事項;③某事物成為另一事物的先決條件;起主導作用;④客觀規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發展變化。確定:固定;明確肯定;堅定。文中意為「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應用「決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用卷揚機等向高處運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數量、質量等方面比原來高。「產業」應與「提升」搭配。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休戚相關: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應用「息息相關」。
4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當,在「是」前添加主語「天津」;C、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去掉「黃發」。D句式雜糅,去掉「組成」或者將「分」改為「由」。
5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生態道德教育是要將生態倫理學的思想觀念變成人們的自覺行為選擇,引導人們以倫理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環境的平衡與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將「倫理道德觀念」范疇擴大為「道德觀念」。
6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B、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時,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不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無中生有。C、20世紀中葉,由於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日益嚴重,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從道德的角度關注生態環境現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生態倫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態德育關注的是人與自然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7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選擇,不具有政府的強制力。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發,在文中是「打開、拿出」的意思。本題重點考查文言多義詞,關鍵在於用「語境定意」法的運用。另一個難點是「具事」,方法是語境推斷法,選項與文中語句互相參驗。
9.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知識,能力層級為C級。A項兩個「因」都是副詞,「就」的意思。B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後一個「而」是連詞,但表示承接(順承)關系。C項前一個「以」是介詞,「把」的意思。後一個「以」是介詞,「按、在」的意思。D項前一個「為」是介詞,「被」。後一個「為」是動詞,「成為」的意思。
10.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歸納文中信息。A、後一句不能表現「虐待」;B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C、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
11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洞人們哀憐母女,並沒有表示「以示追悔」。
【參考譯文】
南方人祖上傳說,在秦漢之前,有個姓吳的洞主,當地人就叫他吳洞。他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老婆死了,留下一個女兒叫做葉限,從小溫柔賢惠,擅長淘金,吳洞非常寵愛她。幾年後,吳洞也死了,葉限被後母虐待,經常讓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邊汲水。
當時曾經得到一尾魚,兩寸來長,紅色的脊鰭,金色的眼睛,葉限就小心地把魚喂養在自己的臉盆里。魚天天生長,換了好幾件器物,很快長大後盆里就容不下了,葉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後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節省出的一些飯食投進去。在葉限過去的時候,這只魚就會游到岸邊,露出頭來,其他人過去就沉在水底。她後母察覺了這件事,每次到池塘邊偷看,總是見不到魚,就騙葉限說:「你最近累了吧,我為你做了件新衣裳。」於是脫下她的舊衣服,然後又讓她到另外的一個泉水那裡去汲水,來回有上百里路。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那魚就浮出了頭,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魚已經長到一丈多長,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魚好一倍。吃剩下的魚骨後母藏在了糞坑裡。
到了第二天,葉限到池塘邊上,可怎麼也見不到魚了,於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著頭發,穿著粗布衣服從天而降,安慰她說:「你別哭了,你的母親殺死了你的魚!骨頭扔在糞坑裡,你回去,把骨頭取出來藏在屋裡,需要什麼只管向它祈禱,都可以如願的。」葉限照著他的話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
到了洞節的時候,後母去,讓葉限在家裡看守門戶。葉限等她們走遠了,也跟著去了,穿上翠鳥羽毛編紡的衣服,金銀絲線做成的鞋子。後母的女兒認出了他,就告訴她母親:「那個人很像姐姐。」後母看了也很懷疑。葉限察覺出來,趕忙匆匆地趕回去,丟了一隻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吳姓的這個洞鄰近有個海島,島上有個叫做陀汗的國家,兵力強盛,統治著附近幾十個海島,面積達到數千海里。洞人把那隻金線鞋子賣給他們,國王得到了。讓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腳小的人的尺寸還小一寸。於是下令全國所有的婦人都穿上試一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那鞋子輕得像羽毛,踩在石頭上也沒有聲音,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國王就認為是誰丟在路邊的,於是到此洞的各戶人家搜查同樣的鞋子,如果誰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葉限,陀汗王讓葉限試穿,非常合適。然後葉限又穿上翠羽衣,兩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這才把所有的事都說給國王,陀汗王帶著葉限和魚骨回去了。後母和她的女兒都被飛石打死了,洞人可憐她們,就挖了個石坑埋起來,叫做懊女冢。
國王把葉限帶回國後,封為第一夫人。有一年,國王起了貪念,求魚骨給他無限的寶石。結果第二年,再求魚骨,什麼也得不到了。國王就把魚骨埋到了海邊。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來,用金子做標記。後來,陀汗國有叛軍作亂,國王要挖掘它來獎賞軍隊,結果一晚上的時間,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沒了。
12答案:(1)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1)衣:名詞作動詞,穿。袖:名詞作動詞,在袖子里藏著。行向池:狀語後置。(2)但:只。不之慮:賓語前置,不慮之。(3)意:猜測。以:介詞,通過。拷掠:拷打。竟:最終。
13.
答案: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答案: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答案: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14 答案(1)小人長戚戚
(2)還顧望舊鄉
(3)齊彭殤為妄作
(4)生長明妃尚有村
(5)葉上初陽干宿雨
(6)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名篇名句,能力層級為A級。此題應該謹記高考閱卷要求和規則,一空錯一個字就不得分。此題中易錯的字詞是:長、彭殤、雨打風吹。
15答案:(1)相似之處:都以人的眼睛視物的生理學和光學原理為依據:都認為視桿細胞能夠收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視錐細胞能否感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2至4段,第2段說明相同之處,第3、4段說的是分歧。
16、答案(1)觀賞距離接近,畫面變大時;(2)先注視白色屏幕30秒,然後再欣賞畫作;(3)從視網膜至視覺皮質之間路徑上的干擾因素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層級為C級。此題對應語境區間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關鍵在於抓住結論性的句子。另外還要注意句間的邏輯關系(如條件、因果等)。
17答案:有意義,藝術與科學聯姻,有助於科學地把握藝術規律,使審美活動理性化。
沒意義,用 自然科學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不是審美,無法解讀作品意蘊。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級。這是一道主觀性、開放性非常強的題目。如果回答「有意義」,思路應該從文中的觀點和作者的態度出發來組織答案。如果回答「沒意義」,則要突出藝術是有其內在規律的,然後做到自圓其說。
18答案:答案 生命短暫 生命力頑強 擬人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和分析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C級。這個段落的主體在中間部分,抓住這部分中議論性的句子,並確定關鍵詞,就可以組織答案。回答第二問時,最好答出修辭效果。
19.答案:親人,是作者領悟到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動物,使作者帶來異常溫暖的感覺;生活與傳說,使作品染上了神話色領略神靈之光;夢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產生的聯想。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3至5段。做題需要分析文章結構,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關鍵句,進行組織。
20.答案:(1)故鄉是世界的縮影;
(2)作者對故鄉的愛是永恆的;
(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礎;
(4)故鄉是作者人生思考與創作精神之源;
(5)故鄉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要聯系全文,以寫作目的為引子,以文章線索為牽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寫每一個對象的意圖是什麼,綜合組織答案。
21.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與評價文學作品,能力層級為E級。此項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知識。思考時要注意語境,通過句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各句的來龍去脈。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籠罩於神話光彩之下的凸顯人性本真的人。
22答案:
戲劇社【⑤】 文學社【③】 攝影小組【①】
解析:考查語言准確、鮮明、得體。①「現面目」「留舊影」,表現了攝影的特點。②寫學術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創作。
④是說書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形象的卸除了演員的特點。
23.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標津門塔將於2010年內建成使用。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這個語段共三句話,第一句表明對象,第二句介紹其特徵,第三句說明結果。擬寫一句話新聞的要點是確定對象及其特徵、事件的經過結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壓縮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話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後參照字數要求,進一步壓縮。
24、
答案:標題符合畫面內容,畫面解說符合情景,有創意,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和簡明准確」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圖文轉換的題目要注意圖中突出、誇張的部分,也要注意圖中變化的地方。
25、解析:當代青年處在一個豐富多彩、飛速發展的時代,「大世界」的種種感召,「小世界」的點點關愛,共同構成了青年學子具體的生活環境。青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時代,離不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感悟。該話題利於考生從自己熟悉的世界出發,寫出觀察到的世界,體味到的人間真情,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展示出審美情趣和思想個性。
該話題富於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材空間。考生可以鳥瞰波瀾壯闊的時代,也可以聚焦身邊的凡人小事;可以寫物質世界的豐富,也可以寫精神文明的進步;可以寫國家的發展、家鄉的變遷,也可以寫親人的溫暖、校園的苦樂;可以寫實實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寫虛擬的網路世界;可以寫世界對我的影響,也可以寫我對世界的責任……大處著眼,可以寫得深刻開闊;小處落筆,可以寫得細膩感人。
話題中的「我」,將考生的關注點引向個體感受,「我手寫我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理念。話題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每個考生找到自己構思立意的切入點,使人人都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凸顯出考生的個性特徵。
此外,話題本身包含著主與客、大與小、虛與實、物質與精神、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等關系因子,考生無論選擇什麼文體,都比較容易捕捉到思辨性內涵,體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⑥ 2010北京高考語文滿分作文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北京一考生
尊敬的墨子:
這是兩千年後的一個學生寫給你的信。我不知緣何想要寫信給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個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記得小時候,我無意間從書架的最底層摸到一本古樸的線裝書,這便是我與你的第一次「邂逅」。但這第一次似乎並不大美妙,因為從你那黝黑的臉上我看不到一點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嚴苛與冷酷。
那時我覺得,你一定不是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個會仰望星空的人。
但終究,我沒有放下這本書,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散發著一股奇特的稻香。於是每每書頁翻動,我便彷彿回到那個人人「交相虧賊」的紛繁亂世。
蒼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騎著青牛緩緩西去的老者,望天吟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見那杏壇上侃侃而談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臨淄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派繁榮,也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隱士,正陶醉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終於,我一眼望到了你。你並未選擇歸隱,也不願去與諸子整日無謂地論戰。你只是奔波在華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態現於人間,奔走疾呼,救百姓於水火,解萬民之憂苦。「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你是如此腳踏實地,你的腳步是如此堅實、不屈。
我終於明白,你並非不會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製造蒼白無力的口號的其餘諸子,你寧願腳踏實地地踐行自己的理想,讓「兼愛」——你的這片星空劃出更絢爛的光芒。所以,你總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遠千里游說楚王,並「九拒魯班攻城之機變」,拯救宋國一方百姓;你又四處奔波,「非攻」「非樂」「非命」「非儒」,為的就是切實地為這亂世提出真正的「濟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總是不忘腳踏實地。因而你的腳步從不停息,你的足跡遍布神州大地。而在這浮誇虛假仍存於世的兩千年後,你的腳步也越發顯得堅實、有力。
原來,你的雙眼永遠仰望著星空;原來,你的雙腳從未離開過大地!
黑衣黑發、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腳踏大地,奔走於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天際,穿透重霄,為這九州五嶽點燃永不熄滅的火焰!
人類需要仰望星空,因為沒有星空的照耀,我們的路不會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腳踏實地,為他人為社會切實地做點什麼。畢竟,星空的美麗永遠不屬於大地,只有我們腳踏實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個腳印折射出星空的絢麗。
墨子,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你讓我的生命擁有了最恆久的動力。
專家組評分:
標卷作文一(一類文上)
內容20分表達20分
發展20分總分60分
註:這是一篇較為傳統的「舊文化作文」,但同時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從譚蘅君老師關於文化作文的概念來判斷,一它具有雅語的特徵,是經過雅語訓練,並能優美表達的作文。二是不管它運用什麼材料,古代也罷,當代也罷,材料只是一種載體或手段,關鍵是文章里有沒有文化精神與文化情懷。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確認: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至於「新文化作文」的生活化表現,我們會隨後推出2010年的優秀佳作,讓大家來認識與討論,普及關於「新文化作文」的認識與理解。
⑦ 2010年北京語文高考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北京卷)本試卷共7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鍾。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第一部分(27分)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摩擦力 供認不悔 對稱(chèn) 窮源朔(shuò)流B.一拉罐 轉彎抹角 雋(jùn)永 令人發(fà)指C.紀傳體 多難興邦 叨(tāo)擾 一氣呵(hē)成D.化裝品 整齊劃一 傾軋(zhà) 囤(tún)積居奇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 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防患於未然B. 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范圍以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麼不同,只要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3. 下列的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B. 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超過7次的紀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也是唯一的一次。C. 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D. 報告指出,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餘力地開拓國際市場,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後,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4.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A. 《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總集,這些作品有濃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長詩《離騷》是期中的代表作。B. 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他的《新樂府》則反映了將強的批判現實的凈勝。C. 《堂吉訶德》是義大利小說家塞萬提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發人深省的。D.舉世公認的文學經典《哈姆萊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該劇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處填入的詞語和句子,語意和銜接都最恰當的一項是白蓮水庫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庫,最大的一條乾渠通向山腳下的百聯浦, ① 著那裡的蒼生萬物。白蓮水庫的水是綠藍綠藍的, ② ,觸須沿途四散, ③ 著白蓮浦方圓幾十里的農田。A. ①滋養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的游龍 ③浸潤B. ①養育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漬C. ①養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浸潤D. ①滋養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二、 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宋清,長安西部葯市①人也,居善葯。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葯輔其方,輒易讎①,咸譽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葯,冀速已。清皆 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葯,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② 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 清居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葯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取材於柳宗元《宋清傳》)註:①市:買賣場所,後文也指經商、交易。 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價錢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居善葯 居:聚積,搜集B. 積券如山 券:借據,欠條C. 未嘗詣取直 詣:前往D. 終不復言 復:回答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 B. C.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其饋遺清者相屬戶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對B. 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他們的為利不也太短淺了嗎C. 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現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樣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D. 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生意場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B. 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 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 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於普通商人,也高於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題共計4小題,共30分。10.第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於長遠,因為考慮長遠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並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對這一概念的領悟。(不少於200字) (10分)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其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12.在橫線處寫出詩文的原句(限選做其中4道題)。(8分)① 戶庭無塵染 。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②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 。(王羲之《蘭亭集序》)③ 雲霄雨霽,彩徹區明。 , 。(王勃《滕王閣序》)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劉禹錫《陋室銘》)⑤ 雕欄玉砌應猶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煜《虞美人》)⑥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註: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鴛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包含著某種普遍性。藝術,列入詩歌、繪畫、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生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如李白《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後,蘇軾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詩歌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議論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稱為自然規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卻屬於人類 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結構,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又由誇克組成等。人們認識了物質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的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並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展,它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是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的相對論的實驗依據,後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線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 (取材於李振道的文章《楔》)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人類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B.舉禮拜、蘇軾作品為例,表明題載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鳴。C.科學的深刻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與其定律闡述的簡單性成反比。D.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核能等20世紀新科技的發展。15.根據文意,簡要說明藝術和科學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別是什麼。(5分)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題。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著海棠花,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里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時候了。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里雖然就有兩棵,但是要到記憶里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得有一個晚上同幾個同伴在家南邊一個高崖上遊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穿插著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著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樹下去看上一看。於是我就按著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於發現,那就是自己家裡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裡,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餘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盡有許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葯,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此外,就是同一個老朋友在大毒日頭下面跑過許多條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過一次牡丹;又因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滿地殘英。至於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幾乎沒有。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天氣陡然暖了起來,已經是夏天了。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里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後,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星。結在海棠樹下檐邊中間的蜘蛛網,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這樣靜。這時候,自己往往什麼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夜裡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裡,就住了這么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當時頗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應立刻從即時起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鑽書本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遊子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在掙扎著。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春天,這里花之多。就讓我吃驚。家家園子里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為譯秦名」,我也就不譯了。因而也就不分什麼花什麼花,只是眼花繚亂而已。⑦但是,真像一個奇跡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里看到盛開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動。彷彿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裡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在這捶盡的五月天,當心裡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鄉思,欣賞這一點鄉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填滿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在苦難中,我是多麼想看到它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這海棠花,我應該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樣,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著海棠花一樣紅艷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 德國哥廷根(取材於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斷片,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於物的手法。B.第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凸顯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絢爛。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能如願。D.上世紀30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鑽研學問,以致無暇顧及海棠花。E.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 17.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①文章第②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為什麼?(3分)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18.第⑤段畫線部分狀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4分)19.第⑧段「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一句傳達了作者對於「距離」的怎樣的體驗?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0.作文(60分)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語文(北京卷)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C 2、B 3、D 4、C 5、A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6、D 7、D 8、A 9、B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10、(10分)略11、(5分)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12、(8分)① 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② 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③ 落霞與孤鷺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④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⑤ 只是朱顏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⑥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13.(7分)①(3分) A 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四、本大題共兩小題,共8分14、(3分)D 15.(5分)① 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② 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原理的普遍性。五、本大題共四小題,共25分16、(4分)A C 17、(7分)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終結點。18、(4分)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對心境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鋪墊。19、(10分)(略)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0、作文(60分)略
⑧ 2010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總結
我以這樣一篇文章進行說明,並在後面附有答題技巧,你看看行不行?
碧雲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雲寺是一個大寺院,又是一個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樹木或花草。那些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不少還是活上了幾百歲的參天老乾。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嶺上,樹木也相當繁密。
我是中秋節那天搬到寺里來的,在那些繁茂的樹叢中,還很少看到黃色的或紅色的葉子。
半個月過去了。寺里有些樹木漸漸開始在變換著顏色。石塔前的柿子樹,院子里那些攀著石橋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葉子慢慢地黃的黃、赤的赤了。可是,綠色的統治基本上還沒有動搖。近日,情景突變。黃的、紅的、赤的顏色觸目都是。它來得是那麼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感驚醒了。
不論這里那裡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換上新裝。它們大都由綠變黃、變紅、變丹、變赤………我們要找出整片的綠葉已經不很容易的了。羅漢堂前院子里靠北牆有株纏繞著大槐樹的爬山虎,平日,我們沒有注意到它跟槐樹葉子的差別。幾天來,可大不同了。槐樹有一些葉子漸漸變黃,可全樹還是綠沉沉的。而爬山虎的無數葉子,卻由綠變黃、變赤,在樹幹上、樹枝上鮮明地顯出自己的艷麗。特別是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紅的、淺紅的、金黃的、柑黃的葉子都閃著亮光,把大槐樹反襯得美麗可愛了。
釋迦牟尼佛殿前的兩株梧桐,彌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聳的白果樹,泉水院石橋邊的那株黑棗樹……它們全都披上黃袍了。中山紀念堂一株娑羅樹的大部分葉子鑲了黃邊,堂階下那株沿著老柏上升到高處的凌霄花樹的葉子也大都變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聳的老柏和松樹還是比較保守的,盡管有很少的葉子已經變成了刀銹色,可是,它們身上那件墨綠袍子是不肯輕易褪下的。槐樹的葉子,也改變得不踴躍。但是,不管怎樣,現在,碧雲寺的景色卻成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別的情調和風格。夏日花園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
古代的詩人,多喜歡把秋天看作悲傷的季節。過去許多「悲秋」的詩篇或詩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黃落」的景象的。其實,引起人們的傷感,並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從許多方面看,它倒是一個叫人感到愉快的時辰。所謂「春秋佳日」,決不是沒有根據的一句贊語。
在夏天,草木的葉子綠油油的,這固然象徵著生長、繁榮。但是,它到底不免單調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許多樹木的葉子變色了,柿紅的、朱紅的、金黃的、古銅色的、赭色的,還有那半黃半綠或半黃半赤的……五顏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個盛裝的姑娘。加以這時節天色是澄明的,氣候是清爽的。你想想,這豐富的秋色將喚起人們怎樣一種歡快的感情啊。
我們曉得古代詩人所以對秋風感喟,見黃葉傷情,是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的原因的。詩人或因為同情人民的苦難,或因為傷悼個人遭逢的不幸……那種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現象的感觸而發泄出來。即便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詩人面對那些變了色的葉子都唉聲嘆氣。「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明白地頌揚紅葉的生機與美麗;「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詩人對於江南秋色分明艷羨不已。此外,如像「紅樹青山好放船」、「半江紅樹鱸魚」……這些美麗的詩句也都遠離「滿山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那種飽含著哀傷的情調。大家知道,「現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舊時代里的詩人,對於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們沒有權力判定,過去一切詩人對於紅葉和黃葉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於鍾敬文的同名散文)
18.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尾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麼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感驚醒了。」回答下面問題。(5分)
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3分)
②作者使用了「驚醒」一詞,好在哪裡?(2分)
標准答案:
第一問:直接觸發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
第二問: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嘆。
試題精講:(1)關於「作用」問題的解答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骨頭加肉」模式。先按照上表判斷句子位置,之後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表格判斷出句子作用,這個骨頭,照抄上面的原話就可以了,再適當根據文章具體內容補充一點「肉」即可。比如,承上,承了上面說的什麼內容;啟下,開啟了下面哪個話題,簡單結合文章內容說一點即可,這樣,題目就答圓滿了。結合這道題來說,首先做判斷,我們看句子不在開頭而在中間,然後仔細看看是三個作用中的哪一個。句子開頭即用了一個「它」字,是代詞,說明與前文有關聯,顯然是承上;再看後半句則說「將我那模糊的季節感驚醒了」,而下一段開始接著就鋪敘爬山虎如何換新裝、葉子的顏色如何變樣等等,明顯是接續上文的「季節感」。於是判斷,這是承上啟下。起了怎樣的下,再結合文章下文的內容添上一句:「直接觸發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題目就答圓滿了。
(2)對於詞語好處一類題,也屬於鑒賞,但相對來講,容許有一定的發揮。不過,這類題仍然要把握一個基本的答題格式,就是比較古板的「這個詞通過寫……,表達了……」這個模式。要注意的是,通過寫後面一般需要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詞語的理解重新概括一下詞語的內容,切記不要就此論詞,而要善於觀察詞語所在句子的主要內容。表達了一般就是添加文章主旨或作者觀點即可,只要大方向不錯,一般不會成為答題的障礙。以這道題目來說,「驚醒」一詞是在句子「它來得是那麼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感驚醒了」中,因此我們判斷驚醒一次與秋來的神速密切相關。注意,我們是在一個句子中去解釋「驚醒」這個詞的,概括來說,就是「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再加上表達作者贊美秋天之類的話,題目就答得差不多了。
19.本文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這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系?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5分)
標准答案:
第一問: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發現與贊嘆,並結合古人的創作,傳達了作者對審美體驗和社會生活關系的理解。描寫色彩的詞語的大量運用,凸顯了文章主旨。
第二問:
在藝術效果上,則寫出了秋葉的絢爛多彩,展現了秋色的豐富性:給人以一種視覺的享受,富於藝術感染力。
試題精講:
這道題目是比較精彩的,因此也不容易上手。如果題目單純問文章主旨,或者是單純分析色彩詞語,可能學生都能答上一些,但偏偏將兩者混在一起。北京卷中經常出現這類詞句理解與主旨混問、文章內容分析與主旨混問的「怪題」。不過這類題通常在做答案時也是極容易的,通常就是分開來答,然後進行拼貼就行了。大家記住一點,無論是詞語還是文章中提到的某個內容,只要問這些東西與主旨有何關系,答案都只有一個,就是它們都表現了、深化了、突出了主旨。答上這句話,一半分數就已經入賬了。因此,這類題的答題模式就是,首先概括提煉文章主旨,然後用自己的話簡單分析一下,詞語也好、句子也好、其他內容也好,它們怎樣突出表現主旨的就可以了。像這道題,首先通過文章的中心段落(最後一段)的敘述歸納出文章主旨,即贊美秋天,同時又傳達出作者對審美體驗和社會生活之關系的理解,然後再扣上帽子——色彩詞語形象生動地表現深化突出了主旨,就可以了。
(2)詞語的藝術效果,仍然是一個「骨頭加肉」的答題模式。授課教師只要把握住一點,即詞語的藝術效果無非就是下面三點: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強化了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有了這些「骨頭」再結合文章的肉去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分了。
知識點:
1、表達方式
記敘 順敘 交代清楚明白
倒敘 引起懸念
插敘 使敘述完整
補敘 對前面的敘述加以補充解釋
抒情 直接抒情 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開頭奠定基調,結尾升華主題。
間接抒情
描寫 細描、白描 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體形象,更好地表達主題。
正(側)面描寫
人物描寫(肖像、心理等)
議論 開頭或結尾往往是揭示主題
中間常常是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說明 作解釋,有利於展示人、事、物
2、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 使用後達到的效果
比喻 特徵突出生動形象,易於理解(注意本體喻體理解)
擬人 使形象更加生動,表意更加豐富,感情更加充沛,愛憎更加鮮明
反語 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
雙關 使語言幽默,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文章表現力
反復 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旋律美
對比 兩物對比——揭示好壞、善惡、美醜的對立,便於比較中鑒別
一物對比——揭示對立面,反映辨證統一關系,認識問題全面
誇張 特徵突出生動形象,給讀者沖擊強烈
對偶 語言整齊,有節奏感
排比 語言整齊,有氣勢
反問 意思更鮮明,感情更強烈
反復 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更強烈
C、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 作用
象徵 具有暗示作用。可引發讀者聯想,加深對文章情感哲思的理解
鋪墊與照應 鋪墊引出後文,曲徑通幽。呼應使結構完整、嚴謹、緊湊。
襯托(烘托) 突現正面反面,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
抑揚 突出強調作者肯定(先抑後揚)或否定(先揚後抑)的觀點,在變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達得更突出。
夾敘夾議 記敘是議論的基礎,議論是記敘的深化、升華,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托物言志 簡單生動的形象,傳達深刻抽象的思想
景物描寫 渲染氣氛、襯託人物、寄託感情
肖像描寫 使人物抽象的性格形象地展示
動作描寫 同上
心理描寫 直接揭示人物內心
語言描寫 表現人物性格
白描 簡潔勾勒,准確、傳神,特點鮮明
細描 精雕細刻使對象纖毫畢現,具體生動地展示其特點
插敘 使內容更豐富,深化主題
倒敘 設置懸念,吸引興趣
鋪墊照應 使某種意思表現更突出、增加吸引力
首尾呼應 升華主題、造成回合美
3、文章結構作用
位置 特點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開頭 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強調,為後文鋪墊,奠定基調等
文章或段落中間 承上啟下,轉換話題,線索連接,過渡等
文章或段落結尾 總結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應文章開頭,升華主旨等
方法:
1、人稱表達類考查方式: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
答題方法:(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第一人稱便於直接抒情,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2、修辭方法類
考查方式:針對一些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命題。
答題方法:(1)確認所用修辭手法。這類題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在答題時點明所用修辭手法。(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要明確每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3)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3、行文段落類
考查方式:針對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題。
答題段落:(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入手)。比如開頭段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過渡段承上啟下;結尾段呼應前文,深化主旨,卒章顯志。(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4、表達方式類
考查方式: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
答題方法:(1)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表現手法類
考查方式:考查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
技巧點撥:(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對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襯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的作用是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等。(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練習:08北京《碧雲寺的秋色》第18題
08全國《陽關古道蒼涼美》第17題
07全國《總想為你唱支歌》第17題
⑨ 2010年高考北京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北京卷作文題
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不限文體。
⑩ 2010高考語文全國卷1答案及講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
(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 報:答復。
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 寵: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懇求。
D.法天道,順人心 法:效仿。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禕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 ②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斂當減 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 ⑥ 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禕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後偉岸而有風度,明太祖將他與當時的名儒宋濂相提並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B.王禕憑借自己的才乾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後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禕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後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於開導學生。
D.王禕出使雲南時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
譯文: 恰逢元派遣脫脫徵收軍餉,用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想要殺死王禕。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上天已經結束了元代的統治,我朝在事實上已取代了它。你們就像是燃盡的火把灰燼,怎麼敢與日月爭明!
【參考譯文】
王禕,字子充,浙江義烏人。幼時機敏聰慧,成年後身材高大偉岸。後來拜柳罐、黃縉為師學習文章,於是當時以文章著稱於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國政衰頹凋敝後,寫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給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岩一起推薦了他,但是沒有被接受。於是在青岩山隱居著書,名氣越來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後,召見他,拜他為中書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禕寫文章贊頌並獻給太祖。太祖很高興,說:「江南有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論學問誰更淵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論才思的雄辯,宋濂不如你。」太祖創立了禮賢館,李文忠推薦了王禕及許元、王天錫,於是被召置禮賢館。不久又被授為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累次遷升到侍禮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績,太祖賜給金帶以示寵愛。太祖即將稱帝即位前,將他召回,商議即位禮儀。由於不合上意而獲罪,出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遠所在,在於忠厚存心,寬大為政,效法天道,順應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既然浙西已經被平定了,應該減免賦稅。」太祖表揚並採納了他的建議,但是沒有都聽從。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禕與濂為總裁。禕擅長史事,裁汰剔除煩穢,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後,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讀書,王禕經明理達,善於開導。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給他賜坐,從容應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還沒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議詔諭雲南,任命王禕奉召前往。到雲南後詔諭梁王,盡快奉上戶籍冊和地圖給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將討伐過來。梁王不聽從,並把他安置在偏室內居住。幾天後,又詔諭說:「朝廷考慮到雲南百萬生靈,不忍荼毒於鋒刃。如果你憑借艱險路遠,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驍勇的將領率領裝備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會戰,到時你後悔都來不及。」梁王被嚇服了,隨即將他改為正館居住。時逢元朝派遣脫脫征軍餉。脫脫說嚇人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梁王逼不得已交出來了王禕,脫脫想讓王禕屈服於他,王禕怒叱道:「上天要完結你元朝的命,我朝是來取代你元朝。你小小的火把余燼,竟敢和日月爭明!何況你我都是使臣,我豈能屈服於你!」有人勸脫脫說:「王先生久負盛名,不能殺。」脫脫手一擺說道:「今天就是孔聖人,也沒有情面可講。」王禕回頭說道:「你殺了我,朝廷大軍就將到來,你的禍患不久就要接踵到來。」於是就這樣被殺害了,遇害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梁王派人去祭奠,收集他所有的衣物入殮。建文年間,王禕的兒子王紳頌揚他父親,朝廷追贈王禕詔贈翰林學士,謚文節。正統年間又改謚忠文,成化年間,下令建立祠堂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