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高中語文文言文
一。《論語》(10篇)
1、《為政以德》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2、《克己復禮》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知其不可而為之》18.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子路曰:「不士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仁者愛人》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君子之風》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6、《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7、《誨人不倦》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8、《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9、《沂水春風》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0、《中庸之道》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1.《勸學》(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 《逍遙游》(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3、《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4.《報任安書》(部分)(司馬遷)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5.《蘭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葵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與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雖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列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敢於斯文。
6.《藤王閣序》(部分)(王勃)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7.《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8. 《阿房宮賦》(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東西。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9.《秋聲賦》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10.《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草,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1.《赤壁賦》(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漁父》(《楚辭》)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2.《蜀道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3.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4.《琵琶行》(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是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zhāo zhā)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7.《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8.《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9.《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一本作「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0.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2. 《長亭送別》(王實甫)
[端正好]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綉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Ⅱ 中學文言文必考字簡表140字釋義
初中140個文言實詞
昂傲包比鄙 兵病察徹乘 從當道得定 伐犯方負賦 更故顧觀歸 好號還會惠 及極濟計加 假間簡見節 竭盡進居舉 具俱聚決類 臨慮論漫滅 明名命謀難 平戚啟強請 窮求取去全 任入塞善少 舍涉生勝師 施實食使釋 恃屬說順素 湯通痛退亡 為務徙狹鮮 向效信行形 興修徐許尋 業遺貽夷異 易詣益陰引 盈餘逾緣遠 雲責章知止 致質眾專周 走足卒作坐
祥細釋意見網路文庫,這里貼不完整。
http://wenku..com/link?url=uCKDCnaflnijR7nMvBP4XbJJVGT_-6doyFd6bLzcm
Ⅲ 文言文,要130字到140字以內,要著名的請標明文言文的翻譯.
愛
蓮
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內,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容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上草木植物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偏偏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花.我唯獨喜愛蓮花,喜愛它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卻不顯得妖艷,莖梗裡面貫通,外形挺直,不長蔓子,不發權子,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直潔凈地站在那裡,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的高尚品格).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愛菊花,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喜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喜愛牡丹花,當然人很多了.
Ⅳ 中考文言文140常用字
孔語錄 魚我所欲 於憂患死於安樂 師表 關雎 蒹葭
陋室銘 馬說 蓮說 桃花源記專 三峽 石潭記 岳陽樓記屬 醉翁亭記
曹劌論戰 鄒忌諷齊王納諫 記承寺夜遊 送東陽馬序
呵呵些都我考試經驗些考吧
Ⅳ 中考文言文150個常用字及翻譯,速求!
1、 安:①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養(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質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①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②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③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響(被於來世)
②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①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②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①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②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②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③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 策:①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②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③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④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 長(cháng):①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②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③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④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長(zhǎng):①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②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①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
②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誠:①誠心(帝感其誠)
②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懲:①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②懲罰
13、馳:①騎(願馳千里足)
②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出:①發、起(方其出海門)
②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③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④產生(計將安出)
15、辭:①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次:①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簞:①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
②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當:①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②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③將要。(今當遠離)
④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⑤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⑥抵擋。(「銳不可當」)
19、道:①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②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④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得:①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②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③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等:①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②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敵:①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②敵人(蓋以誘敵《狼》)
23、吊:①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②慰問(人皆吊之)
24、度:①度(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②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端:①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②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惡:①怎麼(惡能無紀)
②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發:①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②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③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④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⑤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⑥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⑦發(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凡:①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②總共(凡三往)
29、方:①見方(方七百里)
②長方形(方以長)
③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分(fēn):①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②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③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分(fèn):①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奉:①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③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②惡、壞(陟罰臧否)
33、夫:①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夫(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③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④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①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②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拂:①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②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③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福:①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富:①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②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②進而(醉則更相枕以卧)
③互相(更相慶)
④再、又(更上一層樓)
⑤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②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③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飢渴)
40、固:①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②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④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故:①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②特意(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③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④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顧:①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②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③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①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②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冠:①居第一位
②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光:①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②光線(彷彿若有光)
46、歸:①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②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過:①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②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③犯過失(人恆過)
④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48、好:①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②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③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號(háo):①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號(hào):①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③號召。(號令召三老……)
50、還:①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還(xuán):①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患:①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②憂患(無凍餒之患)
③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惠:①恩惠(大王加惠)
②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或:①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②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③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極:①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②盡、到(南極瀟湘)
③窮盡,動詞(嘗極東方)
④非常、最(初極狹)
55、寂:①平靜(視端容寂)
②寂靜(寂寥無人)
56、加:①更加(而山不加增)
②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
③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間:①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②一會兒(立有間)
③參與(又何間焉)
④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⑤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
⑥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⑦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
⑧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見:①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②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③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④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⑤知道(見往事耳)
⑥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將:①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
②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③將要(公將戰)
④攙扶(出郭相扶將)
⑤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角:①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②吹號角(且角且走)
61、借:①借(每假借於人)
②依靠(願借子殺之)
③即使(借第令毋斬)
62、盡:①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②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③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就:①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
②完成,達到
③即使
64、居:①過了(居十日)
②停留(不可久居)
65、舉:①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②發動(舉大計亦死)
③被舉用(管夷吾舉於市)
④參加(董生舉進士)
⑤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具:①同「俱」,全、都(具答之)
②具有(各具情態)
67、決:①判斷(孔子不能決也)
②分別(意難決舍)
③斷然(故決然捨去)
68、絕:①隔絕
②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③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
④極高的,陡峭的
69、開:①散開(日出而林霏開)
②放晴(連月不開)
③打開(旁開小窗)
70、可:①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②可以(珠可歷歷數也)
71、苦:①苦於(苦秦久矣)
②使……苦(苦其心志)
③愁(何苦而不平)
72、樂:①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②使……快樂(鍾鼓樂之)
③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④歡樂、快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73、類:①類似(絕類彌勒)
②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利:①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②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③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④物資(利盡南海)
75、隸:①屬於(世隸耕)
②跟著(隸而從者)
76、良:①真,實在(良多趣味)
②善良(此皆良實)
77、臨:①面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②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③靠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④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鱗:①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
②魚(呷浪之鱗)
79、令:①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②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③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妙:①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
②奇妙(以為妙絕)
81、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②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③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謀:①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②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②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奇(jī): ①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騎(jì): ①騎兵(騎千餘)
②馬(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
85、前:①前面(其一犬坐於前《狼》)
②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強:①強悍(凶強俠氣)
②有餘(賞賜百千強)
③勉強(不可強以仕)
④力行(慕義強仁)
⑤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
⑥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且:①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情:①實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90、請:①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②請求(曹劌請見)
③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窮:①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②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③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④深(窮冬烈風)
⑤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屈:①委屈(猥自枉屈)
②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①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②距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闕:①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容:①許、讓(雖席地不容閑)
②神色(視端容寂)
③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乳:①餵奶(婦撫兒乳《口技》)
②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善:①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③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②還(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少(shǎo): ①一會兒(少時)
②稍微(意少舒)
③不多(飲少輒醉)
少(shào): ①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①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
②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
③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捨去)
④施捨(舍與你的《范進中舉》)
101、 射:①射箭(嘗射於家圃《賣油翁》)
②射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102、 甚:①超過、厲害、嚴重(所惡莫甚於死者)
②十分(流輩甚稱其賢)
103、 勝:①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
②優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
③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
④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
104、 施(shī):①施實。(然後施行……《出師表》)
施(yì): ①(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105、 食(shí):①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食(sì): ①通「飼」,喂養。(食之不能盡其材)
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②出使(使於秦)
③使者(使子為使)
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才(始指異之)開始(游於是乎始)
108、 市:①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
②買(願為市鞍馬《木蘭詞》)
109、 恃:①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子何恃而往《為學》)
110、 是:①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②代詞 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適:①往(抱而適市)
②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
③舒適(其體不適)
112、 書:①書寫。(乃丹書帛日《陳涉世家》)
②文字,字條。(得魚腹中書)
③書信。(一男附書至《石壕吏》)
④文件。(軍書十二卷《木蘭詩》)
113、 數(shù): ①表多次。(又數刀斃之《狼》)
數(shǔ): ①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
數(shuò):①屢次。(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數行)
②就、於是(遂逐其師)
③因而(恐遂汩沒)
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②「所」與「何」組成偏正片語,「哪裡」「什麼」(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①用什麼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②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
③……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17、 通:①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②通曉、掌握(未能通習吏事)
③順利、順暢(政通人和)
④整個(通計一舟)
⑤通報、傳達(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⑥貫通(中通外直)
118、 圖:①想(不圖觀瀑一至於斯)
②謀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③畫(命工吏圖而書之)
119、 徒:①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②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①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②推廣(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①堆積(大雪屯門)
②停駐(屯大澤鄉)
122、 望:①聲望(先達德隆望尊)
②看見(望桓侯而還走)
123、 為:①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
②做,製造(為學/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③是(此不為遠者小)
④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⑤替、給(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⑥刻有(為人五)
⑦為了(故不為苟得也)
⑧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24、 謂:①說(謂為信然)
②對(謂先主曰)
③是(太守謂誰)
④認為(予謂蓮)
⑤商量(舍人相謂曰)
⑥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
⑦命名(太守自謂也)
125、 文:①畫著文彩(皆披發文身)
②文章(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彩飾(舍其文軒)
126、 聞:①聽說(余聞之也久)
②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
127、 下:①攻下、攻克(蘄下)
②向下(日光下澈)
③往下走(下見小潭)
128、 鮮(xiān):①鮮艷(芳草鮮美)
鮮(xiǎn):①少(陶後鮮有聞)
129、 賢:1、勝過、超過(賢於材人遠矣《傷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賢《傷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謂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詞(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樣子(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33、 謝:1、請問(使君謝羅敷)
2、道歉(長跪而謝之)
3、致意(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①信任(願陛下親之信之)
②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確實(謂為信然/豈信然邪)
④通「伸」,伸張(欲信大義於天下)
135、 行:①品德(性行淑均)
②行軍(行收兵,比至陳)
③行列、隊伍(皆次當行/行陣和睦)
④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許:①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②答應,承認、同意(時人莫許之/遂許先帝以驅馳)
③大約的數量(高可二黍許)
④(hǔ):擬聲詞(曳屋許許聲)
137、 學:①學問(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學》)
②學習(學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
138、 尋:①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②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
139、 焉:①哪裡(且焉置土石)
②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
140、 艷:①妖艷、艷麗(艷裝騎驢)
②欣羨(略無慕艷意)
141、 夷:①平(船背稍夷)
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③少數民族(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142、 遺:①(wè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②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遺風餘思)
③丟失的(得遺金一餅)
143、 已:①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②完了、完畢(死者長已矣)
③算了,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
④已經(骨已盡矣)
144、 義:①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正義、仁義(捨生而取義)
③適宜、恰當(引喻失義)
145、 異:①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
②認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
③意外的事(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46、 易:①交換(寒暑易節)
②容易(難者亦易矣)
③交易,買(易以百金)
147、 詣:①去、到,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148、 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②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
③更加、進一 步(將以益治其文)
④漸漸地(益習其聲)
149、 意:①心情(意少舒)
②神情、態度(意暇甚)
③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企圖,想要(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150、 因:①於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②憑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③根據、依照(罔不因勢象形)
④因此(因以為號焉/而因以及乎其跡)
Ⅵ 溫州中考語文文言文字詞解釋
中考文言文命題走向及復習方法
第一部分:2005年試題分析和2006年中考文言文閱讀命題走向預測
(一)近四年甘肅省各地區中考卷中的文言文篇目: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台州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景公》20分
《醉翁亭記》《荀巨伯探友》20分
《陋室銘》
《工之橋》21分
《出師表》《後出師表》23分
省實驗
《陋室銘》《東坡畫扇》22
杭州
《墨翁傳》 20分
紀昀《獸》20分
《指喻》20分
《晏子》 20分
寧波
《賣柑者言》《陸元方賣宅》16分
《孫臏減灶》
《善呼者》16分
《捕蛇者說》
《楊朱》16分
《曹劌》《蜘蛛捕蛇》15分
紹興
《捕蛇者說》
《荀巨伯探友》20分
《馬說》《南歧之見》20分
《出師表》
《細柳營》20分
《為學》《畫蛇添足》16分
金華
《張良奇遇》
《捐祖》20分
《醉翁》《岳陽》
《游黃山》22分
《曹劌》
《任末》18分
《出師表》《後出師表》 23分
舟山
《螳螂捕蛇》
《蜘蛛捕蛇》 22分
《為學》《黃生》
22分
《曹劌》《天時》 22分
麗水
《愚公移山》
《曾子不受賜》22分
《桃花》《蔡嶙》18分
《馬說》 《伯樂相馬》 16分
湖州
《岳陽樓記》《吳下阿蒙》 17分
《荀巨伯探友》8分
《愚公移山》16分
《陳諫儀教子》8
溫州
《出師表》《義猴》22分
《醉翁亭記》《荀巨伯探友》20同台州
《曹劌論戰》9分
《任末》9分
衢州
《出師表》《陸少寶賣宅》22分
《桃花》
《鸚鵡滅火》22
《曹劌》
《任末》18分
(二)近六年甘肅中考卷中的文言文篇目: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8分
20分
21分
23分
20分
26分
《晏子使楚》
《景公》
《醉翁亭記》
《荀巨伯探友》
《陋室銘》
《工之橋》
《出師表》《後出師表》
《孫臏減灶》
《弈秋》
《馬說》
《陶侃》
說明:2004年台州跟溫州中考語文同卷;2002年台州跟嘉興中考語文同卷。
分析2005年甘肅省的11份中考卷,我們會發現:
(一) 各地區的試題完全按照考試說明擬題的。
考試說明:1、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的一般用法。
2、與課內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段的含義恰當地評價其思想內容。
(二)課內選文共10篇(杭州只有課外一篇),第五、六冊佔9篇,第一冊1篇《螳螂捕蛇》
《荀巨伯探友》05、04年共有4個地區以此文擬題。
《陸少寶賣宅》05年寧波、衢州都以此文擬題。
(三)題型、擬題角度都很規范。
現將2006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命題走向作如下預測:
一、 選文:注重內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淺易性。
選文的教育性,就是所選文段有一個健康而有教育意義的主旨,讓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請看05年浙江各地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的選文,都是比較注重其育人功能的。
省課改卷:宋·何蓮《東坡畫扇》——頌揚扶貧幫困。
杭州卷:高啟《墨翁傳》——提倡臨財不苟,潔身自好,堅守道德准則。
湖州卷:《吳下阿蒙》——強調讀書之重要。
嘉興卷:薛福成《物性相制》——反映揚長避短,以弱勝強。《蜘蛛捕蛇》
寧波卷:《陸元方賣宅》——突出不為錢而誑人的誠信思想。
紹興卷:《荀巨伯探病》——不要敗義以求生。
台州卷:《晏子春秋》——以民為本,從諫如流,知錯即改。
溫州卷:《義猴》——教育知恩必報。
麗水卷:《曾子不受賜》——針對個人道德自律和廉潔社會建設。
金華卷:《捐祖》——倡導尊老敬老。
上述故事的主旨並沒過時,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挑選諸如此類的閱讀材料作考題,是一次很好的傳統美德教育。
選文的淺易性,主要表現在選文的故事性強,有人物有故事;閱讀量少,大多在百字左右;生僻字用註解、注音,使之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
二、測試:注重字詞的常見性和理解的整體性。
被測字詞的常見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該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二是該詞語在課內文言文中曾學過。如,省卷第22題實詞解釋:(1)某家以制扇為業(2)適父死(3)至懊悔不勝而去。要求解釋的三個字都可從課內文言文中找到。
理解的整體性,一般從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質的概括,事件前因後果的分析,讀後談談啟示等角度設題。這種命題走向,答案相對靈活,允許考生自主,是對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中「答案唯一模式」的否定,對今後的閱讀教學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 題型——組題「有分有合」,設題「常規為主」。
文言文考試大多兩個文段,課內課外各一段。
(1)有的兩段合二為一,合成一個大題進行對比閱讀;如,嘉興和舟山卷《物性相制》和《螳螂捕蛇》,分別寫蜘蛛和螳螂殺蛇,主旨也相近; 台州卷《晏子春秋》課內外各一段,以民為本是其共同點; 金華卷《張良奇遇記》和《捐祖》,都與對待老人相關。
(2)有的兩段自成一題,各自擬題。合二為一的,課內外兩個文段,或故事相似,或主旨相近,聯系相對緊密,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各自擬題的,其內容和主旨聯系相對寬松,但課內外兩個文段難易度應該相近。如,省卷的《東坡畫扇》和《陋室銘》, 湖州卷《吳下阿蒙》和《岳陽樓記》, 寧波卷《陸元方賣宅》和《賣柑者言》,紹興卷《荀巨伯探病》和《捕蛇者說》,溫州卷《出師表》節選和《義猴》,麗水卷《愚公移山》和《曾子不受賜》,忂州卷《出師表》和《陸少寶賣宅》等,兩文段的內容和主旨,除寧波卷有點聯系外,其他基本上是無關的。
中考文言文考題設計,無論課內還是課外,每個文段4小題為多:
一般是實詞和虛詞解釋各1題,重要句子翻譯一二句,文章內容的理解或評析1小題。各小題題型設計一般是:實詞實解多,虛詞選擇多,句子理解翻譯多,少數也有選擇的。 文章內容理解或評析的考題,其題型比詞、句理解的相對豐富些,大致有如下幾類:
1.感悟體會型。這類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主要考查學生對選文的感受、啟發、體會等,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對此,應指導考生緊扣選文的中心和材料來作答,力求切實,不要泛泛而論。如2005年的湖州卷第21題,要求談談「呂蒙的變化對你的啟示」便是。
2.求同概括型。這類題重在測試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對選文的某一方面內容先進行概括,找出共同點,然後簡要回答。如2005年武漢卷第13題,要求以《晏子使楚》和《唐雎不辱使命》為據,說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點。這類題型,多見兩段合二為一的試卷中。
3.評析創新型。這類題比較常見,但開放性程度較高,往往要求考生對選文的某一內容或形式(寫作特點)進行評析或鑒賞,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這些看法最好有點創新意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好。
4.比較評判型。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選文,或一篇選文中兩個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要求考生比較兩者異同,回答問題。這類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中考中出現的頻率也較高,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杭州卷第23題,要求閱讀《墨翁傳》後說說「墨翁」和「逐利者」的區別。
有些題型雖然算不上什麼新穎,卻是見功見底測試考生實際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也不妨設計一二題,讓學生練練。如像重慶卷劃分句子朗讀節奏,北京卷選擇與課內文章主旨相匹配的課外名句,大連卷用「/」給句子斷句等等。還有一些考區對課外文言文的閱讀,更注重的是文章內容的整體理解,而對字詞特別是虛詞的理解倒是有些淡化了。
總之,准確把握中考命題走向,考前復習可以少走彎路,事半功倍。但真想在考場上左右逢源,應對自如,還得靠平時的多讀多思。多讀幾篇,厚積中有薄發;多讀幾遍,熟練中能生巧。這樣,就不必依賴上述那所謂的「預測」而穩操勝券了。
第二部分:我校的文言文復習的做法:
一、兩條復習線索:
1、縱線復習:從第一冊到第六冊的文言文篇目
第一冊 4篇
《「論學」六則》 《牡丹圖、鬥牛圖》 《螳螂捕蛇》 《答李幾仲書》
第二冊 4篇
《中國古代寓言三則》《賣油翁》《口技》《大龍湫》
第三冊 4篇
《核舟記》 《活版》 《桃花源記》 《童區寄傳》
第四冊 3篇
《為學》《以五十步笑百步 殺人以梃與刃》 《醉翁亭記》
第五冊 5篇
《愚公移山》《晏子使楚》《孫臏 張良 》《岳陽樓記》《賣柑者言》
第六冊 5篇
《曹劌論戰》 《出師表》 《馬說》 《捕蛇者說》 《陋室銘 愛蓮說》
共25篇 每周7節,每課2篇,需四周。
2、橫線復習: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子、文言語段、課外文言篇目 需兩周多
(我們手上資料全校統一的《精析巧練》和《中考水平拔高總復習》
根據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覺得將文言文跟現代文、寫作交錯進行復習效果好更好一些。
我們的做法是:每周上半周的3到4節課上文言文。其他3節課按計劃復習基礎題、現代文和寫作。
二、我校初三的四位語文老師在復習的內容和進度上保持一致。課余時間多交流。發給學生的練習試卷保持統一。不會私自印發自己班級的語文資料。
在復習時,我們四位老師在復習文言文方面達成共識:
老師:方向要指明,重點要講清,感情要走近
學生:學得「實」, 用得「活」,課堂有情趣
一、方向要明:考什麼,怎麼考,分值。
我們認真研讀了《考試說明》:
1、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的一般用法。
2、與課內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段的含義
恰當地評價其思想內容。
我們分析了05年的甘肅省的中考卷特點:1、注重課內外比較閱讀。
2、題型:文言實詞解釋、文言虛詞作用選擇、翻譯、簡答(評價)
二、重點要講清:
1、實詞:、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詞)
2、虛詞:於、以、為 其、之(而、則、然、)。05浙江省的11份試卷主要考前5個文言虛詞。
2、文言文翻譯的方法。(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
3、要重視理解性默寫。
現以臨海市第一次調考卷為例:
例1: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學生不規范的翻譯有:臣本是一介草民,生活在南陽。(親自在南陽種田。親自耕種在南陽)
例2:卑鄙:地位低微、學識淺陋。有多位學生只寫其中的一點:或地位低微或學識淺陋。
例3:何所復恨:遺憾。有多位學生沒有將這個「恨」字跟《答李幾仲書》中的「恨未識足下面耳」聯系起來。錯誤地寫成「痛恨」。
例4:用原文天回答「表達諸葛亮對劉氏父子「 」的感情。」 很多學生填「由是感激」或者不用原文填寫。 從學生的答卷來看,學生存在問題:讀題習慣差,往往沒認真審題就急於答題。
三、感情要走近:
1、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緊張的心理。文言文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容易得分。然後做一些容易點的中考題。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2、做題前,多用一些商量的口吻含蓄地提出老師的要求。如:「昨天,我看到一篇文言短文,很喜歡,很想推薦給大家,好嗎?」「對文言文的翻譯,老師擔心部分同學沒掌握方法,想檢查三個句子,大家有信心嗎?」 需要老師的幽默:「這樣,台中就有希望了。」
「把書臨風,其喜氣洋洋者也。」 「先別人未讀而讀,後別人吃飯而吃飯,可乎?」
3、多聽聽學生的呼聲。當我聽到有學生說這幾天讀文言文「頭都讀疼起來,效果不理想」。時,我就採納了他的建議:在中間穿插趣味性強的文言短文、俗人奇事。滿足了學生們的一點要求,他們就會高興。
4、對同學在學習文言文時提出的問題要真誠地解答。必要時給予鼓勵、表揚。
5、告訴學生:高中將有40篇文言文要學。這些文言文比初中難多了。我們要高中的文言文學習打好基礎。
我們在思考「如何能讓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效?」
我們嘗試:
一、利用早晚讀讓學生讀「有可比性的文言文」。也就是,讓學生先復習課內的一篇,比如《馬說》再讓學生讀可比較的《伯樂相馬》。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濃一些,文言知識和自學能力都能有效地遷移。
二、留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文言文有很多字、詞屬於古今異義字,還有一詞多義,一義多詞,通假字等等,而這些字詞又常常出現在中考試卷中。我們在組織文言文復習的時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分類整理、歸納、總結。讓學生學得「實」。老師要做的是及時檢查、檢測。
三、課外演練。教材中的文言文,學生畢竟都學過,閱讀起來肯定比較輕松,如僅限於教材中的文言文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課本外找一些難度適中的文言文語段,讓學生運用積累的閱讀技能,進行一定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再次檢查自己積累的是否充足,自己的閱讀技能是否熟練掌握。
四、學生互相出題檢測。可以是書面的檢測,也可以是口頭的檢測。小組之間調換檢測,男女同學調換檢測,也可以是自測。方法以多變為佳。
Ⅶ 2010杭州中考語文文言文的翻譯和答案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煙霧都散凈了,天空和遠山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盪,任意往東或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波浪好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茂密碧綠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冷冷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見到陽光。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它當作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本性嗜酒,家裡窮不能常喝。親戚舊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酒叫他來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捨不得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不能遮蔽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自我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記心中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把自己的志趣當作快樂。(他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馬說》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用「千里馬」稱呼它。
千里馬,吃一頓有時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點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打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24《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翻譯: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每每向藏書的人家借,(借來)親手用筆抄錄,計算著日期歸還。天很冷,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不放鬆抄書。抄錄完了,跑著送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人家大多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學問淵博的老師和名人與(我)交遊,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臉色愈加恭順,禮節愈加周到,不敢說出一句話來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然笨拙,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著猛烈的寒風,大雪深幾尺,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了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蓋著,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享受。同住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飾紅帽帶和寶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懇與艱辛是這樣。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高興。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往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潭把一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成為不平的岩石,成為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兒大約有一百來條,好象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獃獃地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與遊人一起娛樂。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樣曲折,象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水的岸勢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坐在潭邊,四周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地方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廢弛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山,吞著長江,水波浩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象那連綿的雨下得繁密,連續幾個月不放晴,陰慘的風憤怒地號叫,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已的情緒了。
至於春風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得)茂盛青蔥。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酒當著風,高興極了的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擔憂他的君王。這樣做官也擔憂,辭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美麗,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風高霜潔,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里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野味野菜,雜亂地在前面擺開,(這)是太守宴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站或坐大聲喧嘩的,(這)是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之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翻譯:
北京地區氣候寒冷,花朝節以後,(冬天)留下的寒氣仍然厲害。冷風時常颳起來,一颳起來就飛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間屋子裡面,想出去卻不能。每次冒著寒風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來。
二月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同幾個朋友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空闊的景象,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薄冰開始溶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層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鏡子新打開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好的樣子像擦過一樣,鮮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又沒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風中散開,麥苗高約一寸左右。遊人雖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經常有。風力雖然還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戲水的魚,悠閑自在,羽毛鱗鬣之間,都充滿了歡樂氣氛。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它啊。
Ⅷ 2015浙江中考說明中初中文言文常用詞語表138字
安
①安穩,安全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內安適
今日割五城,容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寢(《六國論》)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種樹郭橐駝傳》)
不念居安思危(《諫太宗十思書》)
③怎麼,哪裡
沛公安在(《鴻門宴》)
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黃州快哉亭記》)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賦》)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病梅館記》)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撫慰,安撫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祥見:http://wenku..com/view/1f875619be1e650e52ea99db.html
Ⅸ 中學文言文必考字簡表140字釋義有哪些
1、比①比,《說文》「密也」。本義,靠得很近。古字像兩人緊貼之形。②引申:並列、靠近、勾結、親密等。③比較、比擬。④及,等到。⑤法律術語,同「例」。比附照行的各類案例。
2、鄙①「鄙,邊邑也。」「鄙」是「野」中的偏遠部分,是和鄰國接近的地區。(邊疆,邊遠的地方。)②見識淺陋。(庸俗,淺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謙);鄙俚;鄙吝④鄙薄;鄙棄;鄙夷(輕視厭棄)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賤。⑥比較:鄙;敝
3、兵①兵,《說文》「械也」。軍械、武器。(本義,兵器、武器。)古字雙手舉斧斤形。例:兵器;兵庫;兵工廠;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鑄兵。②士兵,手執武器的人。戰士或軍隊。③戰爭、軍事。兵貴神速(軍隊);兵連禍結(戰爭);兵不厭詐(用兵作戰)。兵力(作戰能力)
4、病①病,《說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稱「疾」,重病稱「病」。②引申:凡疲勞過度、飢餓過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軟弱無力的狀態也叫「病」。③引申:心理狀態,憂慮、擔心、苦惱、困頓比較:病;疾
5、察 ①察,《說文》「復審也」。「察」是對已知但卻知之不深,知之不詳的事物進行仔細、詳盡、反復的觀測、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發展變化過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②「察」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觀察、省察、體察、考察、訪察、核察……這些「察」都為了了解真相。 ③ 舉薦。④ 「察」的結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徹 ① 「徹」,《說文》「通也」,《小爾雅·廣詁》「達也」。(通達;貫通。) ②「徹」表通時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的貫通。(深透;透徹。) ② 中古之後,「徹」更廣泛地用於聲音、顏色、光線、溫度、氣味等的滲透到底上。(日光下徹;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車、坐車。② 引申:駕車、馭馬。 ③ 「乘」,趁著,引申:冒著 ④ 欺凌,欺壓。⑤ 追逐⑥ 計量,計算。 ⑦ 乘,sheng,量詞。一車四馬;乘車駕四馬。
8、從 ① 「從」是跟隨在後面意思,它和行動關系密切。 ② 所「從」的如果是人,跟隨、跟從。 ③ 如果所「從」的是命令、意願、法令、計謀……,就是順隨、照辦、遵守、服從…… ④ 參與,例如:從政。 ⑤ 介詞:由,自。⑥ 比較:隨——從(積極主動,經過主觀判斷。)
9、當 ①「當」,《說文》「田相值也」。(井田制) ② 引申:勢均力敵,互相對等。③ 兩兩相等,引申:兩兩相對,或者以一方為主對著另一方。 ④ 「當」,對著;面對; ⑤ 處在。引申:占著;把著。引申:掌管,主持。 ⑥ 阻擋,抗拒;⑦ 充當;相抵消、相平衡。 ⑧ 適應,相當;適合,得當。
10、道 ① 本義,道路。 ② 規律,道理。③引申:學說、思想。(道理、主張)④引申:引用、稱述別人的話、說法、事跡。(說、談論)⑤比喻,人生所應遵循的社會准則。(帶有根本性、原則性。)⑥從,由。
Ⅹ 2011年浙江杭州中考語文文言文和翻譯
(一)
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日:「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
(二)
李家窪佃戶董某父死,遺一牛,老且跛,將鬻①於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牽挽鞭捶皆不起。村人聞是事,絡繹來視。忽鄰叟劉某憤然至,以杖擊牛日:「其父墮河,何預於汝?使隨波漂流,充魚鱉食,豈不大善!汝無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餘年,致其奉養,病醫葯,死棺斂。且留此一墳,歲需祭掃,為董氏子孫無窮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為?」蓋其父嘗墮深水中,牛隨之躍入,牽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聞之大慚,自批其頰曰:「我乃非人!」急引歸。數月後,病死,泣而埋之。
村中小路有一條被人遺棄的狗,張元看見了,立即收留並喂養它。他的叔父生氣地說道,為什麼做這樣的事?准備再遺棄小狗。張元說:「有生命的東西,沒有不重視其生命的,如果是自然生死,那是理所應該的。現在它是被人遺棄將要死,不是應該的。如若看見了卻不收養,是沒有仁愛之心。」叔父被他的話語感動,就答應收留小狗。第二年,狗隨叔父夜晚出行,叔父被蛇咬傷,倒地不能行走。狗急忙跑回家中,狂叫不停。張元以此為怪,跟隨狗出去,看見叔父將要死去。急忙請來醫生治療,沒有幾天就痊癒了。從此以後,叔父對狗就像對待親人一樣。
二、
李家窪有個姓董的佃戶的父親去世了,留下一頭牛,這頭牛又老又跛,董家把它賣到屠宰場。老牛逃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們牽扶鞭打都不起來,只是搖尾長叫。村裡人聽到這件事,都絡繹不絕地來看。忽然鄰居劉老頭氣憤地來到,用棍杖打牛說:「他的父親掉到河裡,與你何干?讓他隨波漂流沉沒,讓魚鱉吃掉,難道不是大好事?你無故多管閑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邊救了起來,讓他多活了十幾年。致使他活著要奉養,病了要醫治吃葯,死了要用棺材收斂,而且留下一座墳墓,每年都要祭奠掃墓 ,成了董家子孫無窮的累贅,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該就死,還叫什麼冤呢?」原來他們的父親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隨之跳到水裡,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來的。董某最初不知道這事,聽到這事後非常慚愧,自己打臉頰說:「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牽回家。幾個月後,老牛病死,董某哭泣者掩埋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