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語文作文教學目標

語文作文教學目標

發布時間:2021-02-10 11:24:40

1. 如何確定初中記敘文的教學目標

初中作文的教學目標取向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重視寫作主體的人格養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非常深廣,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價值觀的核心。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個人獨特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表現出個人思想品格、心理品質、行為反應的特殊性,主要從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的特徵反映出來。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接受環境和教育的各種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就決定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作文教學是一種綜合訓練,它不僅能訓練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而且能從思想方面反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反映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這就決定了作文教學與學生人格培養的關系非常密切,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應當是作文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重視寫作內容的生活化
長期以來,為什麼而寫和寫什麼,一直是學校寫作教學爭論的焦點。我們以往對學生的寫作雖然也講「真實」,但由於習慣於命題作文,要求兩堂課交卷,這種作文脫離了學生的生活,隔膜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情,鈍化了學生思維的「觸角」。久而久之,學生作文變成想當然,本來應該反映生活而作文,結果本末倒置,變成了為了作文而編造生活,甚至偽造生活。比如一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許多學生就會不約而同地編寫到敬老院打掃衛生、到汽車站幫助老弱病殘等司空見慣的「好人好事」,眾口一腔,絲毫沒有創新的可能。相對於過去教學大綱中的「感情真實、內容具體、中心明確」這種籠統的提法,新課標強調寫作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新課標將寫作與生活緊緊聯系起來,突出了作文內容生活化的價值取向,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猶如萬花筒,有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素材,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我們把人的頭腦比做一個「加工廠」,那麼,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這個「加工廠」的「原料」,文章就是從這個「加工廠」製作出來的精神產品。寫作,則是製作精神產品的一種形式。因此,作文教學一定要密切聯系生活。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和自然,去觸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懷,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促使他們熱愛生活,關心生活。
三、重視寫作過程的思維訓練
長期以來,我們的寫作教學,只講結果,不重過程。為了糾正這種偏向,新課標在階段目標中要求「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材料、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的形成。學生作文一般要經過一個「雙重轉化」的過程:第一重轉化是由材料積累到構思醞釀的轉化,即學生真實地將通過觀察、閱讀等途徑獲得的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構思醞釀,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打腹稿」;第二重轉化是由構思醞釀到表達修改的轉化。即學生將自己的觀點、情感轉化為書面語言表達出來,修改潤色。從這兩次轉化過程來看,一篇文章的完成,一般要經歷材料積累、構思醞釀、表達修改三個階段,不論哪個階段,一刻也離不開思維,作文是作者思維活動的結晶,而不是感覺材料的任意塗抹和原始材料的直接堆砌。因此,作文教學過程必須滲透、強化思維訓練,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固有規律所決定的。

2. 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究竟怎麼定

但實抄際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學到的襲往往不屬於自己,掌握的都是老師的「定額下撥」。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我看問題出在老師教的認真和教的細致上。因為認真,所以增加了學生寫作的限制和束縛;因為細致,所以喪失了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的慾望和機會。過細過緊,讓學生各具形狀的腦袋都變成了統一的「方腦袋」。表面上「方腦袋」的出現是源於教的不自由和學的不自由,其外在表現為控制性的教形成了統一性的學,其內在根源為最為重要的是作文教學目標的定位偏失。學生究竟為什麼作文,老師披星戴月地教作文、批作文,其目的何在?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從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理解,而應該站在教育的視角,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大前提,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服務。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多方面的,可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但倡導個性化的追求,說真話,表真情,談真感受,寫真文,做真人卻是其重中之重。

3. 如何有效落實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目標

總體而言, 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分別提出「學段目標與內容」,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我現在從事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我應當遵循第二學段(3~4年級)的語文教學目標,按照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在閱讀和口語交際的發展上下功夫,在作文的起步上下工夫,實施整體推進。

一、抓住聽說讀寫的連接點,實現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

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是最重要的語文能力。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共通之處。能夠抓住共通之處及其連接點,就能使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學習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實現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和整體推進。本學段的主要內容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在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的目標之間。抓住了這條紅線,三者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比較容易做到互相促進,整體推進,共同提高。

二、落實語文學習的各項任務,促進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1、進一步強調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標准提出「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這是一項很高的要求。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標准就是要求把識字變成學生的自動化動作,使學生一見到生字,不管它出現在什麼地方,都能主動地想方設法認識它,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不管多麼艱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要達到這個要求。這一目標體現其深遠的意義和價值,把課內識字延伸到課外,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同時,主動體現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能夠做到熟練寫字,提出用現代化手段學習漢字。

標准在本學段對寫字提出三項新要求:一是「能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即熟練寫字;二是「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熟練寫字是一項新要求,標志著寫字能力的進一步的提高,是提高寫字速度的基礎。熟練的要求是:對所寫字的結構熟悉,不需多想,就能寫出來;寫得比較快。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一要多練,二要巧練,三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什麼

1、主張「和諧」。在語文教育的價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和諧統一;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關系的和諧統一;在閱讀體驗上注重尊重兒童獨特見解和遵循文本特點的和諧統一;在教學手段應用上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2、主張「本真」。語文教育應基於本真的兒童,應真正從兒童需要出發,遵循兒童認知特點,聯系兒童生活世界;語文教育應追求本真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當切實,教學過程應當真實,教學風格應當朴實。

(4)語文作文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5. 《高中作文導寫教程》的教學目標為拜託了各位 謝謝

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構建作文教學體系,搭建廣闊的展示平台,培版養學生的作文寫作素養、權寫作能力,同時提高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形成「在感受生活中張揚個性,在話題訓練中形成序列」的新作文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教學過程以感受生活為基礎,以張揚個性為核心,以話題訓練為主體,以序列教學為模式,以能力達標為目的,通過構建寫作能力訓練體系,讓學生學會有創意地表達,實現個性化寫作的目標。 詳情請看湖北穩派教育官網

6. 如何設計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過程是由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要素組成,其中,目標占據著核心地位。因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教學目標的制訂是否准確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學目標是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評價和修改教學方案的依據,也表明了學生通過教學應達到的最低標准,因此反思目標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非常必要。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是如何確定一課的教學目標,又如何有效地實施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徹底改變思想,准確確定教學目標。那麼,課堂教學究竟該如何准確確定、落實教學目標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結合教學實踐作簡單的分析。

崔巒老師曾經指出:「備課時對教學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整體思考,既要明確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又要明確實現目標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後用簡明的、條分縷析的、策略與目標相聯系的語言加以描述。」
教學目標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導學——確定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學習基礎等,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二是導教——確定教師將採取的教學步驟、教學環節以及每個步驟或環節將採取的教學活動,指導教師有條理地去完成教學計劃或任務;三是導測量——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學習要求或水平,為教師本人及教育監督者提供檢測的標准和依據。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設計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如目標描述籠統,缺少標准和層次,只關注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而忽略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等要求,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規劃和培養。
第一, 關注文本特點。
文本有什麼特點?這是備課首先要思考的。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細讀文本,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
第二,要注重重點,找准突破口。
每篇講讀課文,總有兩到三條訓練重點,而所謂的「注重重點」是指重點之中的重點,即突破口。一篇課文,可教的東西很多,以前的我為了達到課標要求和應付考試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講到了才放心,結果重點沒有落實,也耗費了很多時間,教學效果甚微。經過新課改以及教學實踐,我認識到應該以是否正確理解和領悟課文的關鍵作為取捨教學重點的標准。譬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有三個訓練重點:一是了解內容,感受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二、體會用詞的准確,積累優美詞句。三、復述課文。我就著重抓住第一、二條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在目標實施過程中,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春天這一段讓學生不但理解內容,而且掌握學習方法,接著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夏、秋、冬三個自然段,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老師指導點撥,這樣就快速理解課文內容,每一節課都可以騰出大量時間讓學生去擴展閱讀,從而為實現語文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第三、要注重難點,攻破難點。
所謂「難點」,就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需要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實。到底哪些才算是難點呢?這就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們經常說的備課不僅要備課文,更要備學生,就是這個道理。例如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訓練重點有三條:1、了解西沙群島的富饒,激發學生熱愛西沙群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認識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激發學生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和領略迷人景色,從而提升語文素養和陶冶情操。3、充分感知總分結構的寫作方法,練習寫作。其中的第三條就是難點,因為本學期一個主要的內容是寫景作文,讓學生掌握總分這種寫作手法,而許多學生對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竅不通,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混亂、記流水帳,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講得透徹。而文章的第2、6自然段正是實施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之處,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弄明白。為了這個目的,應當緊扣語言,深入挖掘,突出訓練,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為描寫美景所用的總分結構手法,我是讓學生去發現這兩段的結構特點,學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訓練難點。接著我還指導學生這樣的一段話,先出示:公園里百花盛開。這句話,然後引導學生從花的種類、顏色、姿態等方面去說、寫,接著讓學生自己選話題自己寫,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訓練,學生就很快掌握了這一寫作方法。
第四, 關涉學習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如果把整個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比做一次長長的旅行的話,那麼,教師必須要隨時了解我們的孩子從何處起步?他們在總體到達了什麼地方?他們將繼續往哪個地方前進?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麼和將要掌握什麼,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第五, 關照課標落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課標的落腳點。課標是一個標桿,而課文則是達成這個標桿的載體。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扣住課程標准。語文新課程理念是在對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之上,根據現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提出來的。它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制訂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素養的全面性。「語文素養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第六,依據目標,選擇恰當的教法和學法,進行扎實的語言訓練。
特定的教學目標只有採取特定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讀、講、議、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必須在每課的教學中體現、運用。但是根據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並且要著眼於學法,體現為學而教,兩者協調、同步的特點。凡是要求側重熟讀的篇目,應該指導學生讀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語調抑揚,使靜態的書面語言「活化」起來,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的表象,從而內化為內部言語,為轉化為書面語言和口語作積累;凡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應該人人過關,並且立足於課內完成;凡是要求復述的篇目,應該按不同的要求復述,為學生創造語言轉化的機會,既能積累語言,又能運用語言;凡是要求練習的篇目,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出各種口頭或書面的語言練習,並在不同的年段有所側重,總之,教學中讓學生多讀、多想、多說、多寫,把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和諧地統一起來,教學的目標才能達成,學生的語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七,掌握反饋信息,進行矯正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教學信息,尤其是反饋信息,對教師來說,可以掌握目標達成的現狀和差距,從而通過調控不斷糾正教學中出現的失誤,調整教學的疏密和速度;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以強化追求目標的意識,發展智力,尤其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意義更加重大。目標教學理論認為,差生的出現大多數是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失誤和累積造成的。諸如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如果這些方面的失誤沒有及時診斷出來,沒有及時進行矯正,就會成為學習新內容的障礙,繼而就會出現更大和更多的失誤。原有的失誤和新失誤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學習新內容時更大和更多的障礙。如此惡性循環,到了再也不能學習新內容的階段。

7. 如何構建高中作文教學目標體系

但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學到的往往不屬於自己,掌握的都是老師的「定額回下撥」。為什麼會出現這答樣的「後遺症」?我看問題出在老師教的認真和教的細致上。因為認真,所以增加了學生寫作的限制和束縛;因為細致,所以喪失了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的慾望和機會。過細過緊,讓學生各具形狀的腦袋都變成了統一的「方腦袋」。表面上「方腦袋」的出現是源於教的不自由和學的不自由,其外在表現為控制性的教形成了統一性的學,其內在根源為最為重要的是作文教學目標的定位偏失。學生究竟為什麼作文,老師披星戴月地教作文、批作文,其目的何在?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從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理解,而應該站在教育的視角,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大前提,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服務。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多方面的,可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但倡導個性化的追求,說真話,表真情,談真感受,寫真文,做真人卻是其重中之重。

8. 作文教學的目標如何定位

作文教學的目標如何定位?在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面前,都擺放著三份「紅頭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全日制語文課程標准》及每一年的《高考考試說明(語文)》--考綱,這三份「紅頭文件」即是最權威的依據。據此,筆者以為,作文教學的目標,用兩個字來概括即可,此兩字就是「會寫」,作文教學目標的定位,關鍵詞應是「創
新」,因為「創新」既是作文教學的目標,又是目標定位的指導思想。
「會」的含義很豐富,用以修飾「寫」,至少有以下幾個義項可供選擇:
其一,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做;其二,熟習、通曉;其三,表示擅長。
2000年的《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首次提出了作文評分「分為基礎和發展兩個等級」的要求;一篇高考作文的成功,並非作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但我們也不妨借鑒一下「考綱」,將作文教學的目標分為兩個等級:上述「會」的三個義項中,「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做」 是第一等級--基礎等級,「熟習、通曉」和「表示擅長」是第二等級--發展等級,「創新」二字則貫穿其中。
一、基礎等級
此等級定位於全體學生,目標要求如下:
1、知識目標
①文體
作為高中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已經接觸了足夠多的文體,在高中階段,需要對所學
的文體知識進行鞏固。對語文課本出現的新文體,要盡快了解,要求寫的,要掌握其寫法。而社會的發展又是日新月異的,如廣告,形式愈來愈多,內涵愈來愈豐富,如手機簡訊,發展勢頭之迅猛,已深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網上聊天記錄,就已經進入了高考作文的命題……鑒於此,文體的范圍應該拓展,文體的目標應該是「全」而「新」。2005高考重慶作文題《自嘲》,考哭了考生,我曾撰文批評;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高中作文訓練能否注意這樣的「仄門子」文體呢?
②語言
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掌握,是語言目標最基本的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是語言目標的一般要求,而考綱的「有文采,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則是較高的要求,但也並非是「苛求」。同文體一樣,語言也是隨時代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甚至比文體的變化還要來得快,如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新增的詞條就超過了6000。語言的表達方式,也在不斷發生微妙的變化。用於寫作的語言,也應該與時俱進。
③素材
寫作需要素材,素材需要長期積累。每一個高中生,都應該建立一個用起來得心應手
的素材庫,素材庫不僅建在筆記本里,或是計算機的硬碟上,更應該建在頭腦中。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源之多,信息量之大,信息傳遞之迅捷,都是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無法企及的。單是互聯網,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資源。有這樣好的環境條件,用起來得心應手的素材庫的建立是完全可能的。知識面越寬,寫作越容易進入「自由王國」。
2、能力目標
寫作作為一種能力,是將文體、語言和素材等方面的「知識」綜合起來,腦手並用,加工成文的一種能力。
①思維
寫作從根本上說來是一種精神活動,活動的過程亦即思維。思維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就一篇作文而言,從審題、立意到謀篇布局,新穎而出奇制勝的構思,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故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作文目標的核心。
②動手
作文要用手來寫,這似乎是多餘的話;這里所說的「動手」,既指通常意義的「動筆」,更要強調特定意義的寫作實踐。
A.辦報辦刊
辦報辦刊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實踐活動既是作文教學的一個目標,也是一種極好的手段。從個人到集體,都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參與這種活動。
B.計算機寫作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如有條件,可學習使用計算機寫作」。計算機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計算機寫作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是作文教學的一個目標,同時,也是一種極好的手段。此目標的實現,作文教學將如虎添翼。《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在援引一位聯合國官員的話後稱,「以計算機為例,還不會使用這種通用工具的高素質人群,就是功能性的文盲」,當代高中生,能成為「功能性的文盲」嗎?
③動口
口才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動口能力往往是書面作文的基礎和先導。流利而內容充實的演講,條理清楚而中心突出的會議發言,有理有據而詞鋒銳利的論辯,等等,高中生要力求做到。中央電視台的「第二起跑線」的口頭作文就在中學生中大受青睞,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3、人格目標
中學生應該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作文教學作為一項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要為這個目標的實現承擔一定的責任。每一次作文,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一次人生的歷煉,三年下來,對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之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須強調的是,人格中,個性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沒有個性就不成其為健全的人格。
以住一個很長的時期,我們的教育對個性是很不重視的,現在才引起了高度的警覺。現今指導高中語文的三份大綱,都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語文教學大綱》就提出了「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的要求。
筆者以為,高中三年時間,第一學年不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由寫作,餘下兩年,限制性作文與學生的自由練筆雙管其下,在實現個性目標方面,定有不小的收獲。
二、發展等級
此等級定位於部份學生,目標要求如下:
1、作文
在第一等級的基礎上,錦上添花,達到發表水平,或在正規的賽事中獲得好的名次。
2、作者
「熟習、通曉」作文的門徑,「擅長」寫作,在班級,在學校,甚至在較大的一個區域范圍內,出類拔萃,使寫作成其為特長。以郭敬明為代表的「80後」作家群體,基本上都是中學階段就在寫作上嶄露頭角了,有的還加入了省一級的作家協會。去年年底,四川的一名初三學生尹禹先一部20多萬字科幻小說《光能奇旅》,欲挑戰「哈里波特」,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連小學生,也開始出版「大部頭。所以,就更不能排除在高中學生中產生作家的可能。
誠然,中學作文教學沒有發表學生作文和作文參賽獲獎這樣的目標,更沒有培養學生作家的目標。筆者以為,第二等級目標的確定並得以實現,對部份有寫作特長的學生和全體學生,都有強大的激勵作用,對第一等級目標的實現,有不小的推動作用。從培養個性的角度在來講,這也是個性目標實現的最好成果。
第二等級目標的實現,要受諸多條件的制約,如生源,如辦學條件,等等,但語文教師只要有戰略目光,並加強責任心,奇跡是會在任何地方出現的。當然,也要反對為了追求個別學生出彩而急功近利,置大多數學生於不顧的不良傾向。

9. 怎樣讓作文教學達到有效的目標

一、作文教學的現狀 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思想認識、道德情操和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的過程。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呈現「少作為」和「低成效」的狀態: 1、作文訓練的不夠重視。 教師重閱讀,輕寫作。除了學校規定的每學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師不再對此投入時間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投入不成正比,與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將精力主要放在對學生的閱讀訓練上。 2、作文訓練的無序性。 教師在作文訓練中不太關注學生身處何年段,不太關注學生以往的「學得」和「習得」,在課前隨意挑選個作文題目,放手讓學生做,然後每次念幾篇較好的文章作為評講的對象。他們認為指導作文沒有頭緒,而寫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學生的靈感和悟性。 3、作文訓練的事倍功半。 教師對寫作有一定量的訓練,隨筆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師兢兢業業地對字、詞、句精批細改,教師整日埋於習作堆中,學生的習作有時不能即時反饋,學生寫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文章再拿來講評,教師是情緒激昂,而學生早已是情緒全無。 在這些教學狀態下,多數學生面對作文提不起興趣,在過程中缺少成功感的獲得,他們認為寫出好作文與自己無緣,這只屬於班中永遠的幾個精英。 而《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理念中「開發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條更強調了語言潛能開發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學所承擔的重任責無旁貸,同時《新課標》特別強調「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在有選擇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有所提高,實現《新課標》課程定位中的「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我們必須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學,嘗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學的「有效」 從《新課標》而言,所謂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是有效實現學生進步和長遠發展的教學活動。 從實踐影響而言,它是基於提高教學效益的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所謂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花最少的時間,取得質量高,令人滿意的最大效果。所謂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決定某些可控制因素應該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選定的目標達到優化。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最優的」是指從一定的標准來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認為,這個標准有教學效果、時間支出、精力和物資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在有限的時間支出,精力支出的條件下讓作文水平處於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相應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寫作的樂趣並能在作文訓練中不僅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培養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紹倫認為:「由於教學是一個人際關系的過程,教師在這過程中傳遞情感、知覺、技能、觀念以及處理各種抽象關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學取決於有效的交往。」「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須對合適情境中的合適的人使用合適的字眼」,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是一種動力活動,它的有效性取決於作為教師所承擔角色的性質,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成就的目標和學校組織的性質等方面的判斷。教師一定要根據以上幾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三、實施作文教學「有效」的途徑 有效作文教學的展開關鍵看教師,教師必須在與學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務判斷:以下我著重談我在作文教學中對有效教學的任務選擇————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方式的有效;教學評價的有效。 1、教學目標的有效------作文教學呈現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師著重於學生的原生態的寫作,他們放手讓學生寫,讓學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養料,這值得我們借鑒,但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作文訓練不可能同步進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給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造成隨意性。另外,從我從教學校的學情來看,學生對於「怎麼寫」的困惑比「寫什麼」更大。所以,我認為,有效的作文教學必須呈現系統、有序的教學。 那麼,如何呈現有序呢?這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從作文能力的培養著手,將這個有序細分為:觀察能力(積累素材能力)的培養——構思能力(審題布局能力)的培養——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評價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養。還有的教師從文體的角度來形成有序:記敘文能力的培養——說明文能力的培養——議論文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序無定法,而這個序的確定一定要針對你所面對的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況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級以後,發現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對議論文的寫作認識模糊,寫出的文章會出現「非驢非馬」的不知是什麼文體的作文。於是我就將高二作文教學目標定在「能寫規范的議論文」。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我再細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l 學習「證明觀點型」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開卷有益》、《要慎獨》------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又要分幾步:學習布局文章結構;學習組織材料論證觀點;學習利用材料評析觀點。 在整個議論文寫作的訓練過程中,這幾步如地基一般尤為重要,而每一步教師可以通過幾節課循序漸進地來組織教學。本著這個序,在教學中學生只要是能夠完成每次作文訓練的一個重點目標就算達標。這樣抓住關鍵點,一次作文訓練解決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每次作文訓練中目標明確,練有所得。 l 學習「選擇自己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知足者常樂》和《知足者不常樂》;《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學習「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針對一則新聞或一個寓言故事自己確定觀點並展開論證------ l 學習「論證比喻性論點」的議論文寫作:比如《剪枝卻為樹成材》------ l 學習「關系類題目的寫作」:比如《付出與索取》、《幸福和憂患》、《一步與一生》、《走和停》------ l 放手「話題作文的寫作」:在學會了行文的章法之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利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現個性。話題作文的題面不直接表明立意傾向,不提出觀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立意 l 強調行文的「思辨性」。這一點是對高二下學生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教師必須將「讓學生的文章體現真情,展現真思,閃現思辯的光輝」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比如在寫有關「愛」的話題作文時,很多學生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展現愛的層面,文章呈現的只是充滿了愛的一個個場景,缺少對現象背後的思考。而有些學生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較為成熟的思索:有學生從「愛」這個字的繁體字入手,繁體字的「愛」表示兩只手從身體里把心捧出來,就是說愛要「用心」,然後再從心拓展為愛是真心、愛是忠心、愛是同心-----;有學生認為愛是無私付出,而有學生認為愛要雙向才是完整的(思索子女只有感恩於父母,與父母之愛形成雙向的回環才是完整的);有的學生開始對社會冷漠現象展開思索:「是屋外的鐵門鎖住了人們的愛,還是自己的心丟失了愛」;還有學生從「愛」與「喜歡」兩詞的區別去進行思考------ 作文訓練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訓練都應是一個環節,都應有明確的「達標」任務,因此教師要根據所在學校、班級學情的特點確定自己作文教學的序,讓每次的作文訓練都有特定的目標訓練,保證作文訓練的有序、科學,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2、教學方式的有效-----作文練習呈現多樣性 如果作文訓練只局限在兩周一次的大作文,肯定是不行的。教師要多進行幾十字或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訓練,讓寫作練習呈現多樣性,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有效。而這關鍵要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資源,讓我們的教材給我們的作文練習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l 遣詞造句訓練:這種訓練需要的時間很少,教師可以利用好平日的課堂教學多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是一種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行為,學生會逐漸對自己的語言運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別了,哥哥》一文,可以設置這樣的環節,填詞句練習: 殷夫不要_______,而要_______,他想像普羅米修斯________,即使_____,也________。他的別,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l 以讀帶寫訓練:閱讀和寫作,從語言文字訓練的角度看,前者著重對語言的理解,後者著重對美的感受和鑒賞。學生在閱讀中所感受的美,對學生作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指導作用。教師靈活運用各種形式堅持以讀帶寫,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有限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有效方式。在訓練中,我們可以採取這些形式: 縮寫。它能訓練學生精簡文字的能力,這種方式較適合小說這種體裁,如《項鏈》等課文。 補寫。這種方式較能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令其能專工於人物、景物細部的描寫、刻劃,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如補寫《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貝爾曼雨夜畫樹葉的情景。 改寫。這也是促進學生拓展思維的方式。如將柳永的詞《雨霖鈴》改寫為一個分別場景的描寫。 仿寫。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的語言是在不斷的模仿中成長起來的。比如由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仿寫《______的秋》 寫串聯詞。這種方式更有實用性,利於調動學生興趣。比如假設學校有一場文藝演出,讓學生為主持人在《竇娥冤》和《西廂記——長亭送別》兩個節目中間寫一段串聯詞。 l 一文多題訓練 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可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教師訓練的角度設置不同梯度的作文題,一文多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閱讀完梭羅的《瓦爾登湖》後我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概述文章的主題 2、《瓦爾登湖的美》 3、《他,是幸福的》 三個題目是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為三檔,1題是完成閱讀任務,訓練學生概括能力,2題是感受並再展現瓦爾登環境的美,3題是真正走近作者,走進作者的心田。無論選做何題,訓練的角度雖有不同,但每個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從而認真寫作。 再比如學完《告別權力的瞬間》,我也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課外閱讀有關華盛頓的文章,積累素材 2、半命題小作文:為官一任,就要________ 3、半命題小作文:________的瞬間 這三個題目第一道是拓展學生閱讀,利用課本資源積累自己的論據庫;第二道訓練的是議論文組織材料論證論點的能力,第三道題目針對的是記敘性文章細節描寫的訓練。 一文多題的訓練,有時可注重學生不同的程度,有時可關注各種文體的寫作,它與遣詞造句、以讀帶寫訓練一起以寫作多樣性夯實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成為我們教學方式的切實有效的抓手,而教師對於這種切入點更小的作文訓練,更應是「觀其大略」,注重講評,而不是「精批細改,追求完美」。 3、教學評價的有效-----作文評價呈現分層性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三維課程目標,重視對作文主體的關注,提出「為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從而確立了學生是作文主體的作文教學理念。如果學生的學習智力被充分地調動,就能有效地學習,而寫作也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有效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以往的作文課堂訓練,教師總是用一個標准、一把尺子去判斷學生的高下。其實,這種評價欠於公平。例如,按照高考作文70分的評分標准,以往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如果得到三類上的49分應該是並未達標,而以往寫作基礎很差的同學如果得到49分應該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立足於促進每個學生的有效發展,實施分層性評價是一種嘗試。 l 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擅長寫作的孩子也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長於抒情,有的孩子長於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寫作的狀況,才能進行有效地分層評價。 l 讓每位學生的頭頂都有一個「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蘋果。在以往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下,不會寫作的同學怕寫作文,認為自己寫來寫去寫不好,永遠寫不好。而會寫作文的同學每次都得到表揚,認為自己不錯了,又缺乏再進一步的動力。所以,在每位學生頭頂放置一個蘋果,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蘋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l 設置不同的評價獎勵機制。 1、小組激勵制:凡是大作文可以達到50分或者達到二類卷52分的學生可以為該小組積累分數每人3——5分。 2、印刷激勵制:凡是優秀作文在全年級印刷分發,而較於以往習作有大進步的學生,作文在本班印刷分發。 3、再稿激勵制:對於上次作文不達標的同學實行再稿制,與初稿相比,只要提高5分以上就進行表揚。 4、小題大做制:對於寫作較差的學生發現他們行文中的某一處小的閃光點,抓住不放,大做文章,大張旗鼓地表揚。 5、面談商討制:對於二稿仍不過關的學生,進行面談,鼓勵其從頭再來。 案例:學生錢某,原先對作文相當排斥。每次期中期末考試,他的作文在規定時間內都只能寫400----500字。我發現他的理科成績尚可,邏輯思維能力也正常,只是表達的滯後和對語文學科的不自信讓他與這門學科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在教學中我就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從他平日用的一個好詞、好句開始表揚,漸漸我欣喜地發現他在行文練習中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修辭手法了。語言訓練跟上了,他就能夠較為通順地表達自己原先有卻說不清的想法。自信心的提升讓他一天比一天對自己更有要求。原先我對他的預設目標是48分,但他表現出了不服氣,還將稿件帶回重改,幾經反復,後來他在當堂習作有關文化遺產的話題作文中寫到:「在故宮,你見到的是涌動的人群;在桂林,你見到的是『到此一游』的字樣;在周庄,你見到的是熱鬧的古街。而故宮宮殿的雄偉,桂林山水的甲天下,周庄古鎮的嫻靜,這些才是你希望見到的風景吧。為什麼當它們與文化遺產之名掛鉤時,就物是人非了呢?其實,這在於人的心。由於權威的認定,引起了品牌效應,人人都希望一覽這文化遺產,這就使人流快速地增長了。而人流的增長,就會使一些惡習被帶來集中展示,這就是遊客的心。當這些文化遺產被確定時,那些有頭腦的精明人則會馬上想到錢,把這些作為生財之道,這也就是商人之心。嗚呼,如若這樣,那寧可放棄這一頭銜,還那些文化遺產一個清凈。」他在文章中表達了對如今人們更關注文化遺產的名而忽視其實質作法的憂慮,很有自己的見解。 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都有被認可的需求,只有當表現和評價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真正地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一次表揚、贊賞,表面上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它往往會對學生內心產生深遠的影響,觸及學生的心靈,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這種分層的評價方式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對寫作不放棄,鼓勵學生作文的熱情,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魯迅先生認為:文章該怎麼做,他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作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基礎不同,稟賦不同的學生個體,我所做的嘗試也就是從目標、方式、評價三方面努力,讓學生能夠多看多練,從而盡量達到教學效果和時間支出的最優化,讓作文教學更加有效,讓每個學生都能「樂於表達」,「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將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完成人生的一種成長和歷練。 參考書目: 1、江紹倫《課堂教育心理學》 2、陳旭遠《新課程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3、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 4、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

10.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1.如何培養聯想力、想像力?
豐富的聯想力、想像力是構思一篇作文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那麼,如何培養聯想力、想像力呢?
(一)生活和知識的積累是培養聯想力、想像力的基礎
要培養聯想力、想像力,頭腦里就必須儲備好豐富的形象記憶、知識記憶和思考記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而這些記憶,來源於對實際生活的深入觀察、深入體驗。
(二)欣賞文藝作品可以培養聯想力、想像力
在欣賞文藝作品時,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境界之中,憑借作品提供的形象和思想,設身處地,出神入化地去馳騁聯想、想像,在享受美感的同時,也能達到培養聯想力、想像力的目的。
(三)日常生活是聯想力、想像力的源泉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隨時隨地展開想像,並且把想像的結果寫下來。養成這種培養聯想力、想像力的習慣,對儲備寫作材料當然是很有幫助的,作文指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
(四)藝術家的所謂「朦朧」想像構思方法,可以借來一用
有的老師教作文,常常把學生帶到野外,面對藍天、白雲,或一棵樹、一座山,先注視凝思,再閉目遐想,展開想像聯想,然後記下所想的一切。其實這就是運用「朦朧」想像的方法在培養學生的聯想力、想像力。
由此看來,聯想力、想像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後天的培養和鍛煉而成的。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和知識儲備,沒有在文藝欣賞中,在日常生活和寫作實踐中,長期刻苦的培養和鍛煉,哪裡會有超出常人的聯想力、想像力?
2.作文不好試一試口頭訓練法
作文培訓專家謝永龍老師一直提倡小學生作文「口頭訓練法」。要想寫好作文,小學其實就是一個重要的接點,很關鍵。謝老師詳細講解了小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的區別,並著重強調「專注水平」和「專注能力」以及快樂學習在小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對於小學生,要通過對他們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來講解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要有也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語文這門學科,從大的方面來說,關繫到一個人的安身立命;從小的方面來說,作為一門工具學科,無論對現在的學習還是對將來工作都非常重要。同時,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提高。語文學科只有靠日積月累,才能夠厚積而薄發」。謝老師說。
針對作文,謝老師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即「口頭作文訓練法」,讓孩子多說,多練。這一方法已在謝老師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效果,不少學生通過學習這個方法後,不再對寫不好作文而感到苦惱了,並且還取得不錯的成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閱讀全文

與語文作文教學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