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中考語文文體知識

中考語文文體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2 23:21:11

1. 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公式)

我們知道初中語文成績的高低關鍵在於作文和閱讀,而閱讀答題的關鍵在於對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下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初中語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第一個方面,就是下面的一至七部分,我們先對記敘文的基本知識、專業術語作了解,這些是看懂題目的基礎,也是答題的必要准備;然後以下第八部分往後的,是咱們答題時會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及應對辦法,很是實用。這些都需要同學慢慢積累、慢慢理解,在平時訓練與模考中努力總結,閱讀分數提高指日可待。)

一、記敘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經過 結果。

二、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順敘: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時間先後),如《皇帝的新裝》。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插敘(追敘):在順敘的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把……起因或過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抒情 議論 說明

A、記敘: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

四、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1、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思想性格等。 神態描寫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

動作描寫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語言描寫 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心理描寫 作用: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2、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 ,寫景就是為了抒情 烘託人物的„心情、預示人物的„命運、渲染„環境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 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3、細節描寫

4、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5. 描寫的角度 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

五、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排比 誇張 反復 借代 反問 設問 引用 對比 反問 1、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3)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 鳴。

(4)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強調了+對象+特性 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5)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7)設問:作用: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吸引讀者。 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可以有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 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對象的„特點。

(11)反復:強調了„情感;強調了„內容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語: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 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六、寫作手法及作用:

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

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 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七、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註: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節選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⑪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⑫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⑪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 ⑫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 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八.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九.概括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 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十、概括層意的方法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2) 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徵。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3) 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十一、 劃分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十二、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十三、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十四、.語言賞析或廣告: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見上第五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 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余韻悠然 ,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十五.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十六.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

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 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

十七、其它考點及答題方式: 1、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1、結構上從以下幾點分析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為下文作輔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2)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埋下伏筆、為下文作輔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文末: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2、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繫上分析考慮。 2、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 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 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 結構類 3、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以上就是咱們初中記敘文閱讀答題的技巧總結;但如你所知,閱讀能力的提升就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積累,寫作也一樣。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品質社區,點擊了解更多題材(說明文、散文等)的閱讀技巧,以及進行寫作練習,與百萬中學生及語文教師在線交流閱讀與寫作。亦可與我私信交流。

做好閱讀和寫作, 語文成績蹭蹭滴上升。加油,努力一定會有收獲。望答主採納。

2. 閱讀理解及文體知識

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1.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2.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3.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4.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5.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6.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7.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8.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9.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0.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11.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2.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14.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 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1.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2.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3.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第四部分

1.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2.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抒情、議論。

3.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4.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1.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概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2.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4.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5.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1. 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2.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1. 八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⑧承接復句

2.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3.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斗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二、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 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 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 作比較、列數字、 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 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初中語文閱讀解題方法(第二部分)

一、記敘文閱讀

(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議論文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一篇議論文,無論是立論、駁論還是兩者相結合,都有明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據包括事實和道理兩種基本形式。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那麼,怎樣閱讀議論文呢?

一、找准論點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如《談骨氣》一開頭就提出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篇末;有些文章則是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對論點的表述不很集中,這就需要讀者從諸多的信息中篩選提取,歸納概括。

二、分析論據論據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三、明確論證方法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四種: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做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來證明論點。多數議論文綜合運用幾種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論———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記敘文閱讀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說明文閱讀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聞廣志,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個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後文的聯系,這段提到的這個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下一段。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在試題中找答案,比如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選擇題——「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認真看選項,有助於你理解文章。

關於"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什麼什麼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就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關於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也可以從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個句子,因為要你解釋的句子一般是關鍵句,肯定要聯繫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後聯繫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之類)

格式可以參考你做過的題的參考答案。

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怎樣提高閱讀題的解題能力?
⒈ 練習量要保證
⒉ 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 語文基礎要有(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⒋ 要積累字詞(如果沒有錯的話,有注音和解釋吧)
⒌ 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麼,答什麼,不要答非所問。
⒍ 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如果可以,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 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要上去,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

3. 語文(人教版)初一到初三所有的文體知識

初中語文文體知識

一、識記基本文體常識
1、 常見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2、 常見的文章體裁:一般有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說明文四大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
3、 常見的表現手法:象徵、對比、襯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於事、運用典故、先(後)抑後(先)揚、寄情於事。
二、識記、理解記敘文體常識
1、概念 作者主要運用記敘、描寫兩種表達方式進行敘事、寫人、寫景狀物,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風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會本質、反映自然規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人稱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4、角度 直接(正面)、間接(側面)。
5、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平敘。
6、段落層次。
7、中心思想。
8、描寫對象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9、人物描寫方法 外貌(肖像)、語言(對話、獨白)、神態(神情)、動作(行動)、心理。
10、記敘線索 敘事線索、抒情線索。
11、剪裁 詳寫、略寫。
三、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達方式 主要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滲透其中。
記敘 體現在事件的敘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寫 體現在人物或環境的描摹中,表現人物形象、渲染氣氛、襯托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抒情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體驗而表達出的喜、怒、哀、愁等愛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之別。
說明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個別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說明,使記敘內容更詳盡充實。
議論 體現在敘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事件所內含的意義進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題。
2、記敘范圍 主要是敘述事件、刻畫人物形象、描寫自然景物和社會面貌。
3、記敘主題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風尚、自然規律、人生哲理、社會本質意義。
(二)辨析要素、人稱、角度、順序、線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歸納概括。
時間、地點 文中表示具體時空的詞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及次要人物的襯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礎上以「為什麼發生這件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經過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以「發生了什麼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結果 事件的結束,以「這件事最後怎麼樣」示問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內容中出現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題,以當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間接(側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人物或事件進行描述。
3、順序 按照敘事的先後過程,予以確定。
順敘 以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一一直敘,先始後終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
倒敘 以回憶的形式,先敘述發生過的時間或事件的結果,然後承接上文,再敘述正在發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敘 在順敘事件的過程中,中間插入與正文事件密切相關的內容,對正文內容作出必要的補充。
4、線索 行文中,串聯起各個事件或貫穿全文始終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線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復出現的事物。
情線 作者在敘事過程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及其變化。
(三)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1、 快速閱讀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內容。
2、 審清文題,明確所問。
3、 回顧所學,正確解答。
4、 辨清題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題型有:記敘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要素;照應內容;指代內容。只要對照題目從文中找出相應詞句即可。
例:魯迅《社戲》「夏夜看戲」。
時間:夏夜。
地點:去趙庄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夥伴們。
照應的內容:「似乎聽到歌吹了」照應「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等。
指代的內容:「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中的「這里」指代「魯鎮的平橋村」。
5、 緊扣中心,深入理解,歸納概括。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外貌、動作、神態、心理特徵。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義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麼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規律、社會本質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③ 怎樣確定剪裁的詳略?
聯系記敘中心,與中心關系密切的事件需詳寫;與中心關系不大的事件略寫。
④ 怎樣劃分文章的段落和歸納其大意?
段落劃分 從敘述內容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著手解決,每敘述一個完整事件即為一個段落。
大意歸納 從本章節內容中,挑揀最能表現主要事件的詞句,精練簡潔地予以組合。

突擊四 小說知識識記與閱讀方法
識記、理解小說常識及方法運用
1、概念 以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中心,敘述具體的故事情節為線索,描敘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為依託,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
2、要素 人物、情節、環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 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邦、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發展 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 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 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 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故鄉》開頭的景物描寫,寫出了衰敗荒涼的農村景象,襯託了「我」悲涼的心情。
社會環境 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散文知識識記與閱讀方法
識記、理解散文常識及方法運用
(一)明確概念
作者運用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觀,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諦、哲理,真摯表達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二)理解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題、意境集中、鮮明。
例:朱自清《春》,文章寫春天的山、水、草、花、風、雨、風箏、人,選材廣泛,語言精美、形式靈活,體現出散文的「散」。而這一切卻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經驗的具體表現,集中凝聚著作者對春天、對美好生活的贊美、歌頌。
(三)掌握方法
1、如何把握散文的寫作對象?
散文的寫作對象主要包括社會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觀。
人物 主要通過對典型人物形象的細膩刻畫,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現作者真摯的感情。
例:朱自清《背影》,作者通過對父親的「背影」這一感人的藝術形象的描寫,真切的表現出父子之情的深摯。
事件 通過敘寫具體生動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義、人生哲理,表現作者深摯的情感。
例:吳伯蕭《記一輛紡車》,作者以懷念紡車為線索,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斗生活,反映出當時延安軍民「崇高的理想、豪邁的氣概、樂觀的志趣」即「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精神境界,表現出作者對延安生活的熱愛和對延安精神的贊頌的思想感情。
自然 通過細致描寫自然景觀,突出景物特點,揭示其內在規律和象徵意義,表現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情感意志。
例:《白楊禮贊》一文起始描寫雄偉、壯闊的西北高原,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而後
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由「形」到「神」細致刻畫白楊樹的高大形象,突出白楊樹的風格、品質,並從中聯想,贊頌北方軍民的精神和意志。
2、如何理解表現手法的作用?
象徵 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朴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朴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 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借景抒情 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朴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寓理於事 敘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內在哲理。
例:《敬畏生命》
「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是經過數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傑作,無可比擬的人生哲理。
運用典故 借用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中的相關事實或詞句,簡練敘述內容,集中表現作者情感。
例:《〈懷鄉夢〉自序》
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諸如「狐死首丘」、「越鳥巢南枝」等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愛國思鄉的遊子心境。
融情於事 把豐富的思想感情融會到具體事件的敘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例:《背影》
作者特寫父親「車站送別,站台買橘」的動人情景,細膩刻畫父親的背影,使蘊涵在行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顯露無遺。
先抑後揚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3、如何體會散文的主題?
散文的主題歸根結底就是作者對社會、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會在文章內容中的主觀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義。
①把握對象 即緊扣作者所採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②把握特點 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內在意義、自然的特徵規律等。
③把握線索
敘事線索 事件的來龍去脈;作者的見聞感受。
抒情線索 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體事物等。
④把握意義 即深入理解蘊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規律等主題意義。
4、如何辨析散文語言的表達作用?
①掌握散文語言的特點。
質朴、自然;生動、形象;深刻、雋永;具體、詳盡等。
②聯系內容,深入發掘。
例:《春》---文章運用多種修辭對春天裡的花、草、樹、風、雨、人等景象進行細膩描摹,可見,本文的語言具有生動形象的特徵。

說明文體知識識記與閱讀方法
識記、理解說明文體常識及方法運用
1、對象特徵
事物 說明內容中的形容詞性修飾語句。
事理 解釋說明事物內部原理的文句。
2、說明方法
下定義 簡明扼要限定說明對象的概念性內容。
舉例子 運用具體事例真切的說明事物特徵。
列數據 運用數據說明事物,使事物特徵更具體確鑿。
打比方 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的說明事物特徵。
作比較 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不同方面進行比較,更鮮明地突出事物特徵。
分類別 對事物的各個方面逐一說明,使事物特徵揭示得更分明具體。
作詮釋 對事物進行解釋說明,更詳盡充分的說明事物特徵。
畫圖表 用圖表形式說明事物,更淺顯、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徵。
摹狀貌 對事物進行多角度的描摹,具體形象地說明事物特徵。
3、說明語言
平實型 多使用表示估計、程度、范圍等限制副詞准確嚴密的說明事物特徵。
解題模式:解釋詞義+分析句意+語言特徵
例:「趙州橋的橋面幾乎與河面平行」中的「幾乎」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不能,「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指趙州橋的橋面只是差不多與河面平行,並不完全平行。如果刪去「幾乎」,則指橋面與河面平行,不符合實際,影響說明語言的准確嚴密。
生動型 多使用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特徵。
解題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辭+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例:「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句話有何表達作用?
答:運用比喻、擬人、排比修辭,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徵。
4、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 從古到今,按時間的發展變化說明事物各個階段的特徵。
空間順序 確定立足點,以地理位置的轉移說明事物在不同空間方位的特徵。
邏輯順序 揭示事物內在原理、從概括到具體、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等不同角度說明事物特徵。

議論文體知識識記及閱讀方法
一、識記、理解議論文體常識。
1、 概念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問題,所表達觀點、看法、評價、見解或所提出的意見、號召等,並運用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進行事實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證明的一種文體。
2、 論點 作者的觀點,回答「證明什麼」的問題。
中心論點 統領全文論述內容的觀點。
分論點 中心論點的延伸、深化,證明中心論點某一方面問題的觀點。
3、論據 證明論點的依據或材料,回答「用什麼證明」的問題。
事實論據 一般事實、史實、數據等。
道理論據 名言警句、科學公理、民間熟語等。
4、論證 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或方法,回答「怎樣證明」的問題。
擺事實 運用事實論據證明論點。
講道理 運用道理論據證明論點或直接分析事理。
5、論證角度
正面論證 運用具有積極意義的正面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反面論證 運用具有消極意義的反面事實或理論證明論點
6、 論證結構
提出問題(引論) 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某一問題或現象,旗幟鮮明的提出所要論述的觀點。
分析問題(本論) 緊扣中心論點,挖掘現象本質,深入問題核心,擺事實、講道理,進行嚴謹充分的論證。
解決問題(結論) 歸結全文內容,深化中心論點,提出呼籲、號召。
7、 論證方式
立論 作者針對社會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現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駁論 通過駁斥錯誤、荒謬、消極的觀點、依據或論證過程,樹立自己正確、積極的觀點。
二、閱讀方法與技巧
(一)快速閱讀全文,確定文體。
(二)認知文章內容,按文體特點解答。
(三)審清文題,明白所問。
(四)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4. 請教: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三大文體的文體知識(要素,文體中的特有方法,舉例等等,越詳盡越好!)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一.記敘文閱讀規則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二.說明文

一、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

二、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數: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標准化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說明順序對__________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准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規范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五、說明文寫法分析

1、結合說明方法談

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

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

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

這是一篇生動地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答題的規范性格式如下:

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六、說明語段的作用

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

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三.議論文
議論文相比較就簡單多了。重點是找中心論點。
方法:在開頭結尾找,如果沒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論證方法:道理論證,事實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區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理論駁論相結合

我要告訴你的是,中考的主要題型中議論文不佔主體。你應該多看看記敘文和說明文 記敘文:
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叫作記敘文,它包括小說、散文、人物傳記、寓言、童話、消息、通訊等文體形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對記敘文有個較全面的了解:

一、記敘文的要素

要想清清楚楚地記清一件事、一個人、一處景物或一次活動,必須具備六個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

時間和地點 我們向別人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要交代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但交代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多樣。一開頭就將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介紹清楚,使讀者頭腦中立刻便對這件事有初步的了解,這是人們敘述時常愛採取的方法。

人物和事件 是指在同一篇記敘文中,如果要寫清楚所要傳達給讀者的內容,必須要寫出是什麼人參與了什麼事。光寫了人,沒寫出事來,是不完整的記敘文;反之,光寫出事,沒寫出人來,也不行。

原因和結果 對於時間要詳細寫。這一詳寫,除了應包括事件的發展過程外,還應該包括時間的原因和結果。

二、記敘文的人稱

按語言交際涉及的主體(表述者)、客體(被表述者)、受體(接受者)來分,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三種。記敘的人稱反映了作者敘述的觀察點和立足點。在敘述時,應根據題材的性質、范圍以及表情達意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人稱。一般真實而范圍較小的題材,如贊頌、激勵、勸慰等等,常用第二人稱。

第一人稱

指以「我」、「我們」的口吻或角度,以「我如何如何」的口吻展開敘述,敘述自己親身經理的事,或所見所聞的人和事,這便是第一人稱的寫法。

第一人稱寫法,作者把自己安排在所敘述的人物和時間中。許多文章中,「我』」即是當事人,文章表達的一切都與「我」聯系在一起,這樣,彷彿是作者與讀者促膝交談,使人感到真實、親切。

第一人稱寫法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①「我」就是作者,文章是作者向讀者講述自己親身經理的事情。這主要見之於日記、書信游記、自傳性或回憶性的文章。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魯迅先生敘述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片段。

②「我」為文章重要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例如,魯迅小說《一件小事》。在這件小事發生發長過程中,作者塑造了兩個小人物,一個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力車工人,一個是冷漠自私然而在車夫行動教育下能深刻反省、解剖自己的知識分子,即小說中的「我」。這兩個人物對比著描寫,同為文章主人公。

③「我」在文章中地位次要,只是事情的見證人,甚至僅僅起線索的作用。這種情況在小說中很常見,例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我」是酒店小伙計。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描寫了魯鎮酒店這個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寫了孔乙己喝酒遭人嘲笑,偷書遭人毒打,最後悲慘死去的一生;寫了掌櫃等一些人拿孔乙己作為取笑對象,對孔乙己死活漠然置之的社會現象。小伙計所見所聞的這些片段連成了孔乙己悲慘的一生。

採用第一人稱記敘,要先明確「我」在文章中的身份和作用。用第人稱記敘的長處,一是自然親切,真實感強,容易打動讀者直接書法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一個明顯的局限:使用第一人稱敘述時常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像第三人稱那樣自由靈活,難以反映「我」所見所聞之外的事情。

第二人稱

主要使用的人稱是「你」(或「你們」),作者以「你如何如何『的口吻來敘述。雖說以第二人稱展開敘述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決非沒有,偶爾也會出現在這樣集中情況下:

第一種,「你」是被表述者,但記敘的事與「我」直接有關,這主要是祭悼、懷舊一類文章。

第二種,「你」直接指讀者,但記敘的事實際上是包括「我」的,,常出現在散文中的某些段落。

上面兩種情況,有人認為立足點、觀察點仍然是「我」,所以實際上是第一人稱的變形。

第三種情況,「你」是被表述者,但文中完全不出現「我」,從繼續的立足點分析,其實是用「你」來代替「他」,可看成是第三人稱的變形。

第四種是第二人稱在文章中「局部」出現,這是作者與讀者的談話,而立足點仍在作者,並未出現立足點、觀察點的轉移,所以這段仍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出現「你」、「你們」,知識縮短讀者與作者的距離,使讀者感到更親切。

用第二人稱來敘述的文章,它的優點,是採用了直接交談的形式,親切自然,娓娓動聽,可以推倒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屏障,縮短了作者與讀者或者被表述者之間的距離,使作者和讀者直接進行情感交流,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抒情效果和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第三人稱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敘述他人事情或以第三者的口吻和角度來展開敘述,把人物經歷、事情經過告訴讀者,文章中出現的人物用「他」或「他們」代稱。很多文章都是採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尤其是長篇文學作品,例如我國現代文學家矛盾的《子夜》、當代作家魏巍的《東方》,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三、 記敘文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體現材料之間人物內在聯系,是貫穿前文始終的主線,我們在閱讀記敘文時, 如果能夠快速抓住文章的線索, 能夠很快理清文章的思想與結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①以事為線索 ②以物為線索 ③以人物為線索 ④以人的思想感情為線索 ⑤以時間的發展為線索 ⑥以地點轉換為線索 ⑦以見聞為線索。以上是記敘文常用的線索。有時候, 一篇文章也可能同時有兩條線索,在閱讀時要仔細辨別。

四、記敘文的敘述方式

一般來說,從敘述的方法上講,記敘文可氛圍順序、倒敘、插敘和補敘。

1、 順序

順序是基本上按時間推移或情節發展的先後順序或事物發生、發展的順序來組織內容的常用敘述方式。順序有三種情況:①時間順序 ,②空間順序 ,③意念順序。意念順序一類,有偏重於按主觀情感變化的軌跡來安排層次的「情感順序」,這兩者均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章的結構,也由此出現|「縱貫式」、「橫列式」、「回環式」、「網點式」等等不同形式。同一個內容,往往由於對材料的認識不同,可作不同順序的安排。

2、倒敘

倒敘是先寫事情的結局,或截取事件發展中的一個片段放在前面寫,然後再回過頭來寫事情的發生、發展的經過。倒敘在我國傳統上稱之為「倒插筆」。所謂 「倒」,並不是把整個事情經過倒過來敘述,這樣的敘述是沒法進行的。倒敘只是把結局或某個部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

中學課本中,《一件珍貴的襯衫》、《一件小事》、《祝福》等均是運用倒敘手法的典型例子。

運用倒敘手法有下面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倒敘僅僅是作為文章的開頭,文章的主題部分仍然按時間發展的順序寫的。第二、運用倒敘方法必須把倒敘內容的起止點交代清楚。從倒敘轉為順序,有從順序轉為倒敘,接的地方既要過渡自然,又要有明顯的界限,使讀者一目瞭然。

最常用的兩中倒敘形式是:一是將事情的結局提到前頭來寫,二是將事情過程中的某一突出環節或所敘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提前敘述。

3、插敘

插敘是指暫時中斷順敘,插入與主要清潔相關事物或相聯系的內容的敘述方式。是指在原來的敘述中,出於表達的需要中斷原來的敘述,而插入另一段敘述,這段插入的敘述結束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插敘的內容一般是補充介紹任務或是情節的追述。

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 段文字,從發生的時間上說,可能與上下問沒有直接聯系,但對整個故事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是非講明不可的,所以插敘不是可有可無的。

插敘的內容如屬追溯往事的,有時易與倒敘混淆,兩者的區別在於:插敘在全篇中只是一個片段,而不是中心內容或關鍵部分,而倒敘則是文章中的的主要內容之一,或是構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另外,從位置上看,插敘是夾在順敘過程中的,而倒敘是用在順敘之前。

常見的插敘有下面幾種:

①詮釋事物。這種插敘只對敘述中涉及的事物作簡短解釋,與上下文沒有情節聯系。

②介紹人物。這種插敘文字很少有情節因素。

③說明原委。這中插敘文字有情節因素,但多用概括敘述。

④回顧往事。這種插敘文字較長,情急具體,是全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插敘,文章結構上產生回環曲折,內容上得到充實補充,中心能更加鮮明突出,且可以減少頭緒,接生筆墨:但插敘其止處應有必要過渡,否則容易造成插敘與順敘之間的時間混亂,影響前後行文的連貫。

4、補敘

補敘就是在順敘之後再補充敘述某些與前文有某中聯系的內容,是對上文所做的補充解釋,對下文做必要交代的敘述文字。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因為補敘與插敘同是中斷原來的敘述而插進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補敘歸入插敘,但兩者是有區別的:

①從內容上看,插敘可以敘述屬於故事本身的某一個片面,但也可以敘述與故事有關的另一件事,它本身有相對完整的情節,而補敘則不能敘述另一件事,只能敘述位置後移了的同一故事的某一個片段,本身沒有什麼情節可言;

②從位置上看,插敘往往安插在行文當中,插敘完了必須繼續順敘下去,而補敘既可放在行文之中,又可安排在段落或文章的結尾。

③從敘述結構上來看,插敘需要過渡,而在補敘的前後則不一定要用過渡文字作為與上下文的銜接。

補敘主要針對以下幾種情況:①說明有關情況,這樣的補敘是為了向讀者表明所記事實的材料來源,以增加文章內容的信服力。 ②輔加相關事實。 這兩種補敘,都是在已有的完整敘述之後的添加,內容與前文情節並不直接關聯,因此文字應力求簡潔,免生畫蛇添足之感。

還有一種補敘是補足重要情節,作者在前文故意留下情節空白,不讓讀者一覽無余,待事情結局之後再作彌補,方使讀者恍然大悟。這種補敘與前文情節直接有關,實際上不過是將本來發生在前的事情有意留待後面交代;筆法正與倒敘相反,而引人入勝的效果卻相同,因此最應引起重視。就一件事來說,補敘的位置必在最後;就一篇文章來說,則可在篇末,也可在篇中,當然以前者為多。

五、記敘文的語言

1、語言准確

准確是運用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所謂准確,就是要精確地描摹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恰如其分地表達作者的主觀感情。表達要准確,往往牽涉到兩個內容,一是詞義,二是詞的感情色彩。詞義准確,感情恰當,一般而言,表達就算準確了。因此,辨析詞義、把握詞的感情色彩,是表達准確的關鍵。

2、語言簡練

簡練就是要用極少的文字去表現更多的內容。

高爾基說:「見解的語言中有著最偉大的哲理。」

老舍說:「一個作家的本領在於能用很精練的語言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注意簡潔,力求意豐,巧用警句,往往能把文章寫得既見解明快,又豐富深刻。

語言簡潔,從根本上說是作者思維的精密。語言絮繁,說明作者對問題認識模糊,抓不住要害。所以要訓練語言的簡潔,首先要訓練思維的精密。

簡潔是古今大作家共同追求的境界。他們為了寫出簡潔的文章,無不斟字酌句,惜墨如金。

表到要做到演少意蜂,意約旨遠,寫人敘事就要抓住本質,通過刻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言行,透視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現出時代社會的風貌;繪景狀物就要抓住特徵,通過描摹景物的外部形態,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現景物的自然形象;闡發事理就要高瞻遠矚,從時代、歷史的高度剖析事理的實質,並揭示長期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就要選用大容量詞語和擴大詞語容量,力求以少勝多,以一當十。

運用警句是使語言簡練地一個突出表現。它精闢、深刻,富於哲理和激情,有著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所述,簡練是簡潔明快與豐富深刻的辨證統一。簡潔明快來自作者思維的精密,豐富深刻來自作者思維的深廣。

3、語言生動

朱自清先生認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可見文章的語言不能光滿足於把思想感情說得清楚明白,而且要說得生動活潑。生動就是要語言有點文采。富於文採的語言才有感染力,使人愛看。

形象性是生動性最基本的特徵。所謂形象性,就是要把寫作對象立體的、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來。運用描繪性語句和修辭手法是增加語言形象性的有效手段。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產物。一般來說,每個詞語的使用都要符合一定的習慣,但在特定的語境中,根據表達的需要,突破常規,靈活地運用詞語,可使語言新穎別致,生動活潑。

所謂和諧,是指文章語言的聲(聲音)、色(色彩)|勢(氣勢)、態(形態)與描繪對象、主觀情緒的渾然一體。

語言的和諧是對文章的整體而言的,也就是說,語言的和諧美應是一種整體的美。

文體有別,文章各異,和諧的標准不同;題材相同,題旨不同,和諧標准也不同,作者只有從特定的對象、題旨出發,選擇語言調配句式,才能達到和諧。文章唯有和諧,才是准確;唯有和諧,才會生動。

議論文:
一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三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 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四)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5. 中考語文應試技巧

二、考場應試策略

語文成績的高低,主要在於考場上的兩個半小時,在這段時間內怎樣發揮好自己的水平呢?我以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時間,按時入場

語文是第一場考試,對於考場內的情況是比較陌生的。因而一定要提前15分鍾按時入場,看看教室四周,熟悉以下環境,盡快進入角色。

2、順序答題,注意要點

語文試卷,一般按照試卷內容從前到後依次作答。在答題過程中,應注意各項的要點,基礎題盡量不出錯誤。現代文閱讀,分清文體,把握內容、觀點,抓關鍵詞,答題時要准確運用文體語言,切忌張冠李戴的現象發生;同時要注意每種文體答題時的規范要求。作文時要注意選擇好切入點,有條有理,言之有物。中考作文,特別看重語言表述,要做到通順流暢,有條有理,生動形象,前呼後應,適當點題。書寫尤為重要,有句順口溜說得好: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字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卷面干凈清晰。「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嗎。再者,作文要留有充足的時間,不得少於50分鍾。

3、仔細審題,避免失分

不論語文的題目如何,都必須審慎對待,細心透視題乾的重點和考點。須知:正確的審題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和前提,在審題時,應注意兩點:一要看懂題乾的字面義,重點詞語要仔細推敲、體味;二是要領悟題乾的隱含文,明確考點、命題要求和答題指向。考生因不仔細審題而失分,往往多於沒有掌握知識而丟的分。

尤其在作文方面若審題不到位,就匆忙下筆,那失分就嚴重了,所以一定要認真審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4、言簡意賅,分條答題

有些題目,需要書寫的文字較多,一些考生常有僥幸的心理,答案寫得很詳,以便讓閱卷老師從中找到正確答案,結果是得其反。所以,在回答問題時,

應言簡意賅。有些問題得分點較多,如果把所有內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於批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在答此類問題時,注意條理的清晰,最好在每一條前標明序號,以便閱卷老師能一目瞭然的抓住答題中的得分點。

5、仔細復查,按時交卷

最好不要提前交卷,因為考場時間匆促,答題難免會存在某些疏漏,所以復查是非常必要的。做完試卷後,要認真復查,在復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某些題答得不妥,需改動,一定要反復推敲,確定需要改動,方可改動。如尚未考慮好,千萬不要忙著把答案劃去,以免失去得分的機會。作文檢查時,需要改動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潔。

為了便於同學們掌握中考語文應考的策略,我把上述內容概括成一段簡潔短小的《語文應考三字經》:

中考近,樹信心;調狀態,進佳境;文具筆,清理好;准考證,勿忘了。

進考場,不緊張;視中考,如平常;拿試卷,填名號;速瀏覽,心有數。

考語文,開好端;審清題,書寫凈;答題時,要規范;條理清,要點明。

語言簡,不冗繁;識文體,不亂來;作文時,卷面凈;有內容,不空洞。

試題易,莫大意。我覺易,人皆易;試題難,莫心煩;我覺難,人皆難。

答題畢,細檢查。鍾聲響,出考場;勝不驕,敗不餒;待下場,打勝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中考順利!

6. 我快要中考了,語文需要復習些什麼,需要些什麼筆記比如各種文體的基本常識

語文是需要記筆記的. 一個是作文上的需要,各種不同的寫法,多記點回,想不出寫什麼的時答候,可以回憶一下筆記里的內容. 另外一個就是課外文閱讀的需要。這裡面的題目有些是很格式化的東西,所以需要記一些格式的東西。 還有就是整理,筆記主要還是靠整理,特別是文學常識,這種東西都是整理出來,然後寫在筆記上的.

7. 中考來臨,如何進行語文總復習

詳細可以參考http://www.gxnews.com.cn/news/20040519/wjzt/173231.htm
這個裡面對下面說的每段都有詳細和更多內容

專家談如何有效復習語文

復習語文總有一種無從入手的感覺。應該怎樣有效地進行初三語文總復習呢?

知己知彼心中有數 從初一到初三,學過的課文有百十來篇,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分析,文言文閱讀分析以及寫作。基礎知識又分為八方面內容:語音、標點符號、漢字、詞語、語法、修辭、文體知識、文學常識。通過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集中兵力,打殲滅戰。

自編歌訣輕松記憶 學習復句時,同學們記關聯詞語有困難,我們通過歌訣把易混的分開,幫助記憶。「並、遞、選、轉、因、假、條,七種復句要記牢。既又也還是並列,即使如果是假設。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既然與就是因果,盡管可是是轉折……」

掌握方法方便答題 現代文閱讀,在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中,都會出現體會加點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這類題可分為四步來答:①抄本字,②解釋字面意思,③解釋在語境中的意思,④是記敘文,就要答對中心思想的作用;是說明文,就要答如何准確地說明;是議論文,就要講論證如何嚴密。如果問「去掉行不行,為什麼?」,就在以上四步的基礎上,先加以判斷,再從反面分析,如果去掉就怎麼樣了。

寫文章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讀寫知識做基礎,有具體的寫作方法做指導,還需要有正確的思想觀點,需要掌握豐富的事實材料。

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重要的在於扎扎實實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馬虎,經過堅持不懈的勤學苦練,日積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假如你在語文課上認真地學習了,假如你仔細看過我們介紹的寫作知識,那麼,面對中考,你應當是胸有成竹了。

復習要點:

中考成語題型例說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慣用、具有特殊表現力的一種結構比較穩固的短語。它結構緊密,文字簡練,是漢語言中的精品,在漢語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了語文中考的一個重要內容,並且以多種題型出現,多角度地進行考查。下面試加以說明,以供參考。

1. 成語填字

成語有較固定的組成,可以從中抽取某個字,讓學生填空。

2. 辨音

考查學生拼音成語的能力,多以選擇的形式出現。

3. 辨字

考查學生正確書寫成語的能力,多以改錯或選擇的題型出現。

解析:「彩」應是「采」,神色、精神的意思;「永」應寫作「勇」,勇敢的意思;「拔」應為「撥」;「是」應寫成「事」,事情的意思。

4 釋義

考查學生對成語意義的掌握情況,一般考查成語中某個字的意思,亦有考查整個成語的意思。如:

5. 出處

大多數的成語都有一定的出處,如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或古詩文等。主要考查學生所熟悉的古代文章中概括出來的成語。

6. 運用

即檢查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下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7. 聯想式默寫成語

提供要求,根據要求默寫出有關成語。

8. 考查成語的結構類型

成語有各種各樣的結構類型,有並列結構、偏正結構、動賓結構、動(形)補結構、主謂結構。因而這也是一個考查的內容。

9. 考查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的感情色彩有褒有貶,亦有中性的,因此同學們應能辨別出來。

總之,成語作為漢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在語文學習中要加以掌握,以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詳細內容>>>>

中考語文典型考點簡析

考點一——語音

考點簡析:

今年中考語文試題,對語音的考查具有以下特點:就內容而言,除了考查拼寫規則使用正誤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義字、各種容易誤讀的字音、形聲字。為此必須把握一些讀音的規律。其中,(1)有讀音與意義的關系,如「勁」,取名物義時讀jìn,即在「干勁」「沖勁」中的讀音,取性質時讀作jìng,即在「勁敵」中的讀音;(2)有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如「塞」,口語中單用時讀「sāi」,書面語則讀「sè」或「sài」;(3)有譯音和非譯音的區別,如「卡」,在中國固有的詞語,如「關卡」里,讀「qiǎ」,而在音譯詞中,如「卡車」中讀「kǎ」。還要注意文字改革委員會規定的一些統讀音,如「穴」,過去有「xué」「xuè」兩音,現在只有「xuè」一個音。

考點二——漢字

考點簡析:

漢字的知識類型包括漢字特點——表意文字,造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漢字的筆畫、部首偏旁、漢字結構、同音字、形近字、多義字和錯別字等內容。只有牢記這些知識,才有可能去辨義識字,糾正錯別字。

中考題從內容上分析,以辨別錯別字為主。要辨析字形的正誤,關鍵在辨析字的意義。辨析字的意義時,(1)要注意其來源,其本義,如「墨守成規」的「墨」,如果知道其本義是指墨子,就不會寫成「默」。(2)要注意偏旁部首。在確定讀音時,有的偏旁會使我們造成錯誤,但在書寫時,偏旁部首往往是正確的向導。如「掂量」是手傷的一種動作,而不是指心理活動,因此,「掂」不能寫成「惦」。(3)要注意語言環境。「山清水秀」,即「山水清秀」,其中「清」和「秀」同義,有「美麗」的意思,因而不能把「清」寫成「青」。(4)要注意詞性。「兩」是數詞,而「倆」有時是兼詞(數詞加量詞),即「兩個」,後面不能再用量詞,因此「老倆口」中的「倆」是錯誤的,應為「老兩口」。

考點三——標點符號

考點簡析: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要求學生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從近幾年中考語文試卷看,標點符號的考查主要有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引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等。在備考中,要正確把握各種標點符號的作用,弄清標點符號的使用位置,在加強練習的過程中提高標點符號的運用能力。

考點四——詞語

考點簡析:

中考對詞語的考查重在理解和運用,不考名詞術語,不單純考知識。就考查范圍而言,包括詞語的分類、內部結構、詞語的含義、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等,但以詞義為重點。一個詞語單獨看,它可能有多種含義,一旦進入語言環境,它就只有一種含義。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可能是它的本義,也可能是引申義、比喻義或其他修辭義,甚至可能是臨時產生的某個具體義。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一是掌握詞語的基本意義,二是善於根據它所在的語境揣摩。要做好本考點題目,平時復習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注意詞語數量上的積累,積累的詞彙量越大,答題就越快捷;(2)要注意分析詞語出現的具體語言環境,不能脫離語境去孤立地理解詞語;(3)要注意對詞語的直觀感受,而不要去死記有關詞語的一些概念

典型考點五——病句修改

考點簡析: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課程目標」中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要求要正確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僅要能夠准確地辨析句子的正誤,即是否合乎語法習慣、句意表達是否明確、有無邏輯錯誤、運用修辭是否正確等,還要能夠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情況下進行修改。

近年來,各地的中考試題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句段中涉及的語言毛病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語序不當,(2)搭配不當,(3)成分殘缺或贅余,(4)結構混亂,(5)表意不明,(6)不合邏輯等。

要提高辨析語病的能力,必須反復思考,加強訓練,摸索規律,培養語感。

修改原則是盡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可以採用增、刪、換、調等方法去修改。

典型考點六——句子的選用與仿寫

考點簡析:

句子選用的幾種類型:(1)續補型——即根據命題者所擬的題目要求,按照所設置的情境及句意,續寫或補寫出一個切近試題要求的句子。(2)選擇型。(3)概括型。句子仿寫實際上是語法、修辭、標點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近幾年各地中考此類題的考查情況看,主要有:對對子,仿寫詞語,短語仿寫,句子仿寫,句式變換,句子擴縮,其實質就是依據相關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辭手法、特定的語境、不同的要求,仿寫出意義上具有密切關聯、符合試題要求的句式。選用、仿寫句子常常與擴展和變換句式,與語法、修辭、標點、口語交際綜合考查,是一種「帶著枷鎖跳舞」式的語言實踐,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選用、仿寫出富有創新意識,且能表達一定思想內容的語句。考查形式以主觀題為主。

典型考點七——口語交際

考點簡析: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是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具體實踐,是展示學生的交際能力、文明態度、語言素養的平台。近年來口語交際已成為考查的熱點。預測今後的考查,仍主要用書面形式評估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常見的考查方式是設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學生寫出別人講話的言外之意,或寫出人物當時可能說的話,或寫出討論的焦點和不同意見,或圍繞話題談自己的看法,或對某些問題進行評價。設題逐漸由簡單對話式向綜合性轉變,注重多角度、多層面考查。題型以主觀題、簡答題為主,其中含一定的開放性試題。

典型考點八——學科滲透與創新實踐

考點簡析:

各個學科之間,知識是相互滲透的,能力方面也是可以互相借鑒的。本書以「知識滲透」和「能力遷移」的方式,使學生盡可能將所學的各科知識組合成結構較為復雜的知識鏈條,以拓寬學生運用語文能力的天地,培養「用語文」的能力。學科滲透題一般是文理交叉,古今兼容,富於變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的特徵。主要用來考查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及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預計以後的考試中,學科滲透題仍會有,並且有發展的趨勢。

典型考點九——古詩詞曲的鑒賞

考點簡析:

古詩詞曲的鑒賞就是對其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的評價、鑒別和賞析。重點是:

一、能正確理解詩詞曲的內容:(1)熟悉與作品關聯的背景資料;(2)注意詩體及作家風格;(3)概括詩詞曲的大意;(4)體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態度。

二、會賞析其語言:(1)從遣詞用語、修辭、用具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品中的重點詞、重點詩句的含義;(2)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曲在語言上所寄寓的深意;(3)從用韻、節奏、音調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曲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韻律美。

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詞(陸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為主),以愛國詩、離愁詩、送別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等題材的詩詞為主。

從考查的題型看:以主觀題為主,以客觀題為輔。

具體解答時,應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理解試題的側重點,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從關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資料入手,仔細品讀,辨明題旨,縱橫聯系(課內外知識),前後比較(語體風格),結合要求(試題問題)多向思維,選准角度,審慎作答,反復檢查。訂正修改。

典型考點十——名篇妙句的積累與運用

考點簡析:

名篇妙句的積累與運用,在中考試題中主要表現為默寫。背誦默寫的題型有三種:(1)直接默寫,試題給上句或下句,難度不大。(2)理解性默寫,試題提供有關的情景或提示課文相關的內容,這類題內容涉及廣,靈活性大,同時與社會生活、學生思想認識實際緊密相連。(3)開放性默寫,答案無唯一性,根據題目要求,調動平時的閱讀積累作答。

默寫要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熟記名言佳句,無錯別字。

典型考點十一——說明文閱讀

考點簡析:

說明文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因此,說明文也就成了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測試的必選試題。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頒布,標志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正式啟動,說明文教學和測試也必須探究新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在2004年說明文閱讀復習備考中,應認識到以下幾點:

(1)把課文當作「例子」,採用課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說明文來進行測試,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保證試題有較高的效度。

(2)說明文的范圍是很廣的,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命題,都不應該有所偏廢。同時適當加強一下社會科學類的說明文的閱讀訓練,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3)說明文是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說明文閱讀測試的目標就是理解,包括對詞語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對說明中心的理解、對說明順序的理解、對說明方法的理解等。由於任何知識的介紹都離不開概念,而介紹高科技知識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別多,所以,准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一個關鍵。

閱讀說明文的羈絆態度應該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典型考點十二——記敘文閱讀

考點簡析:

近幾年中考記敘文閱讀測試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命題材料的選擇上較重視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較注重其內容所蘊含的教育意義,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等貼切。

(2)記敘文閱讀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所佔的份額最大。抓住記敘文閱讀就抓住了中考閱讀的「半壁江山」。

(3)課外選文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在2004年復習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典型考點十三——議論文閱讀

考點簡析:

議論文閱讀,就內容而言,考查的重點是把握中心論點,明確文中使用的論據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點是議論的結構層次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中,把握中心論點是第一要務,這是讀懂全文的關鍵,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確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論點,直接影響到整個閱讀的成敗。

對論證的考查,除了作結構層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兩種測試,由於抽象,還由於思維強度大,是一個難點。這需要平時就加強思維訓練,考前集中強化訓練也很有必要。其中,對概括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要歸納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與段的聯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為了明確句與句之間有何聯系,句子長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縱觀近年來中考議論文閱讀,命題的趨勢是:

選材以課外為主,材料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體感知其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了解其基本思路,領會語言表達效果,並能進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礎上,能創造性閱讀,完成開放性的題目。

型考點十四——文言文整體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對文言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如下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藉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要求包含這五個層級的能力訓練,即:識記、理解、分析、應用、欣賞。

這五個層級的能力點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

2、常見文言虛詞的含義。

3、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4、文言文中段意、文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讀出句子的節奏。

6、根據文章的內容,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感受,聯系社會現實寫出相關文句或詩句。

7、初步評價、賞析古詩詞。

題型將趨於多樣性,偏重主觀性試題,考查將體現出綜合性、創新性、選文將由課內向課外發展。

8. 中考五大語文文體知識。急!

記敘 描寫 抒情 議論 說明

9. 幫我總結一下各種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文體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