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0全國卷1高考滿分作文
2010年全國卷滿分作文兩篇
1.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梁的低回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著奮斗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斗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斗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志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麼下雪總在夜裡?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亂。
貓被誘惑蒙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2.我的老鼠 你的魚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叫做家禽庄的小村裡,生活著貓、狗、雞、鴨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它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直到有一天,老鼠家族的進入打破了小村的寧靜。它們偷吃雞蛋鴨蛋,無惡不作。
於是,村裡召開會議,公開選拔能消滅老鼠的動物,貓爸爸和貓媽媽毛遂自薦說:「我們家窮得揭不開鍋,老鼠正好可以當食物,讓我們來對付它們吧!」
就這樣,貓爸爸貓媽媽成為村裡的滅鼠員。
日復一日,老鼠不斷繁衍,而貓家族也添了兩個孩子:大毛和二毛。大毛健壯,二毛敏捷,都學到了一身捕鼠本領,貓爸爸貓媽媽帶著大毛二毛夜以繼日地抓老鼠,毫不懈怠,眼見得鼠患漸輕。
第二年,家禽庄為了表彰貓家族的貢獻,撥付了一筆特殊貢獻獎,並同時聘請大毛二毛為滅鼠員。
這樣一來,貓爸爸一家的生活明顯好轉了許多。
它們一家尤其是大毛,非常喜歡吃魚,於是,隔三差五,貓媽媽就到集市上采購鮮魚,飽餐一頓。每次吃完,大毛總是滿足地摸著肚子說:「老鼠的味道比起魚來,真是差遠了。」
漸漸地,大毛變得對抓老鼠越來越不感興趣,有時候,他借口說去追老鼠,其實是躺在牆角睡大覺。二毛不止一次看見大毛偷懶,就把這事告訴了爸爸媽媽。
爸爸很不高興:「大毛,以後你再這樣,小心我抽你屁股。」
貓媽媽則袒護自己的兒子:「孩子他爸,你也太小心眼了,老鼠反正也是抓不完的,何必逼著孩子那麼賣命呢!再說了,真要把老鼠抓完了,村裡就不用請咱們當滅鼠員了,咱一家還不得喝西北風去,那時候再想買魚吃,就是做夢。」
貓爸爸想了想,覺得妻子的話挺有道理,於是就不再堅持。
從此以後,家裡就只有二毛一心一意地抓老鼠。
貓媽媽不止一次憐惜地跟二毛說:「你這孩子,太死心眼了,媽媽拿你真沒辦法。」
轉眼,中秋節到了,貓媽媽采購了各種各樣的鮮魚,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共慶節日。
突然,一隻老鼠不知從哪兒冒出來,大概是餓昏了,居然跑到滅鼠員家裡偷東西吃!
大毛懶洋洋地瞟了一眼,說:「算你走運,魚我都快吃膩了,懶得理你。」說話間,二毛一個箭步跑過去,抓住了這只餓得頭昏眼花的老鼠。
大毛不屑地批評:「老弟,現在天天有魚吃,你干嗎還死心眼地抓老鼠?」二毛說:「這是我的工作。我知道魚好吃,可是,哥哥,我必須做好我的工作。」
一年後,村裡又撥付了一筆特殊貢獻獎,但是,這一次,只獎給二毛一個,同時,村裡宣布,不再聘請貓爸爸貓媽媽和大毛為滅鼠員了。
從此以後,大毛再也不吃魚。
⑵ 2010年全國卷1語文作文提綱
這個過程中就復知道了自己制要寫什麼,這樣作文的標題就出來了.標題是作文的核心,作文是圍繞標題而寫的,有了標題立意,寫起來就順手了,就像迷失方向的時候看到指南針一樣,朝著那個方向奔跑吧.構思.當弄清試題的要求,知道該寫什麼後,就要開始構思了.構思可以在腦子中進行,如果思緒太亂,就拿筆在草稿上列出提綱.首先想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確定開頭寫什麼,中間寫什麼,結尾寫什麼.回憶自己經歷或聽說的人與事,看到的物與景,按作文要求巧妙穿插與結合,把每一段落該寫什麼都列在提綱上,一段一段的寫.這樣,寫的時候每一段落都可以是一篇單獨的作文,思路清晰,一氣呵成.
⑶ 2010高考全國卷1作文
可以,但材料不算太好。我寫的同題作文,角度接近,僅供參考:
為了不容忘卻的記憶
(2010年高考全國I卷同題作文)
當貓們離開了老鼠,只對餐桌上的鮮魚垂涎欲滴時,他們在無意中終結了一段歷史,一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崢嶸歲月。因為他們忘卻了貓的天職。他們沒有開創未來,因為老鼠常有而鮮魚不常有,當鮮魚竭盡而老鼠猖獗之時,就是他們的世界末日。但這遠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當有貓覺醒去捕捉老鼠時,其餘的貓只有肆意的嘲笑和譏諷。忘卻了本能只會吃鮮魚的貓是可悲的,而嘲笑捕捉老鼠的貓則絲毫不值得同情——他們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他們忘卻的包括覺醒。因為忘卻了過去黯淡了記憶,他們只能在末日陰霾籠罩下肆虐著絕望的瘋狂。有些記憶是不容忘卻的,正如捕鼠對於貓,這是一個民族不屈的奮斗脊樑,是這個民族的圖騰,是他的發展和希望。
時光回溯到公元627年,李世民正式接過了父親的玉璽,成為了大唐——這匹奔騰的駿馬的操控者。黃袍加身,意味的不僅僅是錦衣玉食千古一人,還有這個國家——她將按照他的意志在或崎嶇或平坦的道路上飛奔。對於九死一生冷落沉寂了28年的李世民,這實在是一個鳥槍換炮的時刻。如果他是貓,他擁有的是數不盡的鮮魚,但他就是忘不了捕老鼠的艱辛,那段不容忘卻的記憶。對於他來講,鮮魚,不過是一種可以抵制的誘惑,他想起了遠去的廝殺,他想起了戰鼓的哀鳴。他回憶起錦綉的江山是如何得來的,他喚醒了被隋煬帝塵封已久的記憶。他大徹大悟。於是有了那段「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名言和朝堂之上群臣直言進諫甚至披龍鱗捋龍須的佳話。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不讓那段被人稱為「興亡之道」的記憶從他腦海里流失。於是便有了天可汗的威震四海,於是便有了盛唐貞觀的烈烈雄風。為了那不容忘卻的記憶,唐太宗甘願做一隻追逐老鼠的貓,得到的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對他投以特別的尊敬,因為那一刻,便是永恆。
當今的社會,被無情的忘卻籠罩,有人像泥鰍一樣的掙扎,在火海里打著昏迷的滾,卻拯救不了自己。他們在鮮魚面前眩迷,忘卻了老鼠,也忘卻了自己。富二代們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些富二代們忘卻了父輩的打拚,肆意揮霍著父母的血汗。午夜飆車,散單徵婚,攀富比闊,對社會的規勸嗤之以鼻。這就是忘卻的貓,可悲的是他再也不會捉老鼠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忘卻了記憶的他們會不會讓父輩目睹一切都毀於一旦?不知道。當午夜夢回時,瓮牖繩樞紙帳繩床的他們是否還能憶起這段不容忘卻的記憶?不過,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這段記憶將會告訴他們向哪走,怎麼走。
當然,不是所有銘記的人都能獲取榮光,不是所有忘卻的人都面臨著失敗的土壤。不是所有成功的貓都是吃老鼠出身,關鍵在於你,哪怕在吃魚的時候也忘不了老鼠。
我希望,當拾起那段不容忘卻的記憶之後,我,和這個偉大的民族,能在復興的大道上執著前行。
我期待著。
⑷ 2010全國一卷高考語文作文
2010年全國Ⅰ高考作文題:"貓吃魚"
漫畫作文
餐桌,許多貓吃魚,就一隻貓捉老鼠專,別的貓屬說:「有魚吃還捉老鼠?
2010年全國Ⅱ高考作文題《路徑》
請以「路徑」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行立意。2、除詩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於800字。
⑸ 2010全國1卷語文作文指導分析
什麼是漫畫呢?漫畫是一種諷刺性、批評性或幽默性的圖畫。畫家從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來諷刺、批評或表揚某些人和事。
漫畫的特點:
① 有針對性。(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某種現象或某個問題)
② 捕捉人事物的本質特徵。
③ 運用變形、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
④ 具有幽默或諷刺的效果。
因為漫畫多取材於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所以漫畫常常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漫畫為了表達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語言文字。解漫畫題時還要注意分析漫畫的誇張之處。誇張之處往往就是漫畫的弦外之音,是漫畫所要表達的寓意所在。
因此,我們在解漫畫題時,不僅要仔細品味畫中的語言文字還要注意漫畫細節的誇張,認真思考這些信息中所隱含的觀點,有時它就會成為我們弄清漫畫寓意的金鑰匙。
畫中字誇張處——寓意——觀點
從審題上看,可以分為捉老鼠的貓和吃魚的貓兩個角度,
首先捉老鼠的貓並沒有滿足於主人放在餐桌上的美味的食物,而是又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捉老鼠,由果溯因,我們探究其背後的比喻象徵義,我們不難發現,這只捉老鼠的貓有以下幾個動機:
1.具有清醒的頭腦,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當物質生活富足有魚吃的時候,未雨綢繆,苦練自身本領,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在災難降臨沒有魚吃的時候措手不及,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正是這個道理。當大家沉淪之時正是危機到來之際,環境的集體麻木會消磨人的鬥志。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應養尊處優,耽於安樂。人不能只為物質而活著,陽光和營養就在與風雨的搏擊中。站在大樹下的小樹永遠長不大,小鳥關進籠中飛不高」即使長大了也沒有抗擊風雨的能力。如果想要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你就不能沉醉於幸福鄉中,必須鍛煉自己的毅志,經受風雨的洗禮和考驗,擎起一片自己的藍天。正如陶行知所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2.貓的生存,主要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就是捉老鼠,要給自己准確定位,自立自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如果沉湎與享受,就會喪失本能。
3.這只貓不安於現狀,心裏面有更大奮斗標追求更大的發展。不願意依附人類,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間和心靈空間。
4.貓逮老鼠天經地義 ,堅守自己的責任和本分,不甘心做一隻只會享受的寵物。
其次,其餘的貓面對那隻離席而去,飛躍捉老鼠的貓採取了「自足」「 驚訝 」「嘲笑」的態度。由果溯因,探究其背後的比喻象徵義,不難發現,這些麻木的「旁觀貓」有以下幾個動機:
1.沒有憂患意識. 不勞而獲,只圖享樂,為將來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2.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的本領,最終放棄了作為貓的屬性,導致了人們對貓的不信任,您可相信老鼠葯,也不相信貓了。
3.沒有自我價值的認定,沒有奮斗的目標,喪失了更的生存空間和心靈空間,只是依附於人類,同時失去了很多生存挑戰的樂趣。
4.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和本分, 笑話別人的人 ,終會被淘汰。
我們在審題的時候要抓住吃魚的貓和捉老鼠的貓兩個角度全面辯證的分析,透過現象,深入把握現象的本質,追因問果,細化立意。我們可以這樣立意:居安思危,自立自強,不僅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更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同時沒有憂患意識.,不勞而獲,沒有清醒的給自己定位,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反而譏笑他人,不僅自身得不到真正長久的幸福,也不會得到他人以及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從文體上看寫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文體都可以出彩,但文體必須明晰,結構必須清晰,不能寫成四不像作文,圖中的吃魚的貓和捉老鼠形成鮮明對比,寫議論文比較容易上手,採用並列,層進,對比結構皆可成文。從材料上看有很多可以談,比如孟子,歐陽修,唐明皇,蜀漢後主劉禪,滿清慈禧太後等等,材料關鍵是要用的准確,扣題要准,能不能將真情實感融入材料中,能不能將材料細節處理好,能不能將材料中敘述,議論,抒情處理好都是能否完成好材料寫作的關鍵。當然語言是否清通而且有文采,打動人,行文中不出現錯別字都涉及到一個學生作文的基本功。
海潮語文網有更多作文資源,歡迎登陸下載。
⑹ 2010全國卷1語文作文
最佳答案中國古代自周公起就開始鼓吹聖人,連歷史學家司馬遷都相信治亂興衰是由於有沒有聖人賢人造成的。然而縱觀中國歷史,可謂聖人賢人輩出,可結果又如何哪?
梁啟超說:二十四史乃一部帝王將相改朝換代的歷史。
吳晗說: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貪污的歷史。
魯迅先生說的更透徹: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然而說的最精闢、最有預見性的,還是先秦哲人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何以見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還要從中華民族歷史說起。
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流域,受海洋和大陸氣候的影響,雨量充沛,土質肥沃,自然環境優越,因而較早地進入了農耕文明社會,用文明比較學的觀點,叫做文明早熟。然而,面對周期性的黃河泛濫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持續入侵,中華民族在治理水患和抵禦外族入侵的斗爭中,逐步形成了以克己復禮、崇尚奉獻和維護集體利益為核心的的儒家文化和聖人思想。這種儒家文化和聖人思想又經西漢董仲舒、漢武帝、南宋理學、朱元璋和滿族統治者等歷代儒生和統治階級的一步步強化,最終成為桎梏中華民族進步和發展的精神枷鎖。
儒家崇尚奉獻的聖人思想有自然環境、治理水患和抵禦侵略的客觀要求,但更多地還是基於對原始社會聖人統治的嚮往,以及對人性善惡本質的判斷。對遠古傳說堯舜大禹的真偽,我們難以辨別,但人類處於原始共產主義階段,在剩餘財產和私有制出現以前,似乎應該有這種聖人存在。然而,一旦出現了剩餘財產、出現了私有制,那麼這種聖人是否還會再有,看來就要大打折扣了。
儒家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對人性善惡的判斷。儒家開山鼻祖孔子說:「性相近,而習相遠也」。這大抵未對人性作善惡分類,生出來都差不多,好壞基本是後天形成的。到了孟子則明確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基本就確定人性善了,以至後來儒家蒙學《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幾個字把孔孟的觀點綜合了,而且還把亞聖的觀點排在前頭。
到儒家另一位繼承人荀子那裡,則認為人性是惡的:「人之性惡,其善偽也」。但荀子還是主張「忍性情、慎積習」,最後還是要「規之以禮義」的聖人王制。韓非子在荀子性惡論的基礎上創立了法家學說,他主張重性情之「自為」,最後范之以當世的法度。法家人物如吳起、商鞅和李斯等的命運都很悲慘,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以法術之士的資格和貴族斗爭,但另一方面又以接近權勢者的資格,和貴族妥協。這種法術平行不廢的政策,到了漢代便轉變成酷吏「惟術是用」的統治政策,法家的優良傳統在「內法外儒」的形式之下被斬斷了。
與法家人性假定類似的是西方原罪思想。基督教文化認為,因為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所以人生出來就是有罪的,於是便有了人性惡的假定。在此基礎上,與經濟、科技、文化、藝術和宗教等共同發展,最終形成「把統治者裝進籠子」的現代西方法制社會。說到底,中國法家未轉變成真正意義的法制,雖然有經濟、科學、文化和宗教發展落後等一系列原因,但中華文明的早熟和儒家文化的強大無疑是很重要的原因。
儒家文化崇尚奉獻精神和聖人思想,是在治理水患和抵禦外侮的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幾千年涌現出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從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到漢代的蘇武牧羊,從宋代的岳飛、文天祥,到清末譚嗣同、徐錫麟,幾乎讓我們相信儒家文化和聖人思想是真實可靠的。然而翻開二十四史,對比那些滿紙的陰謀狡詐、殺兄弒父、貪得無厭和荒淫無恥,我們不得不驚嘆於人性的丑惡!而依賴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文化來治理國家,怎麼能夠不最終走向失敗和傾覆哪?
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在他1748年出版的著作《論法的精神》里,對儒家文化統治下的中國古代政治和社會生活進行了詳盡而深刻的描述:
中國人生活得不穩定,使得他們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經歷和過分獲利的慾望……
……中國的立法者走得更遠,他們把宗教、法律、道德、禮儀都混在一起,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關這四方面的箴規就是禮教……中國人把整個青年時代都用在學習這些禮教上,並用終生來實踐這些禮教。文人用之於育人,官吏用之於說教,生活中的一切細小的舉動都包羅在這些禮教里邊……這些禮教之所以很容易地銘刻在中國人的心靈和思想深處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中國的文字書寫極為繁雜,必須通過大量讀書學習來掌握它,而讀書的內容就是禮教,因此中國人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禮教上了。第二,是禮教里沒有什麼涉及心靈深處的東西,只是一些普通的實用規則而已,所以比精神上的東西更容易使人信服,更容易感動人。
……一個國民,由於喪失了應有的道德,違犯了法律,酷刑可以將他從這個社會里清除掉。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失去了應有的道德風尚……國家就會陷入無政府狀態,急劇的變革就會出現……然而中國並沒有因為被征服而丟掉它的法律。在中國,禮儀、道德、法律、宗教是一回事。人們不能一下子把這些東西都改變。要由征服者或被征服者適當地去改變它……征服者逐步被征服的人民所同化,這要比他們同化被征服的人民容易。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提出這個命題是出於對儒家思想的批判、出於對小國寡民的憧憬以及對草菅人命、諸侯戰亂現實的逃避。然而不幸的是,這句譫語竟被其身後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不幸言中了。
對於儒家文化,幾千年來有誰提出來反對過?恐怕蒲松齡要算是第一人。在《聊齋志異》里,他揭露了清初康熙朝所謂封建社會盛世下的種種黑暗弊端。但是他還沒觸及制度,只認為社會弊誤了人才、荼毒了百姓。吳敬梓比蒲松齡前進了一步,在《儒林外史》一開頭,他就說這個制度定不行。吳敬梓也有才,但他看破了,無意於功名,所以走得遠。曹雪芹就比他走得更遠,認為凡熱衷於功名者,皆為「國賦祿鬼之流」,還起了個有趣的名字叫「祿蠹」,徹底看穿了那個所謂的「康乾盛世」實際上已經到了末世,因而大有懸崖撒手的氣魄,所謂不如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人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神六飛天、嫦娥探月,中華民族即將全面實現小康,實現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夢想,真可謂到處鶯歌燕舞,談笑凱歌還。儒家文化夢寐以求的小康社會似乎已經實現,似乎2000多年前道家哲人莊子的這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譫語就沒有現實意義了?然而事實怎麼樣哪?
我們先來看看聖人。每天打開電視或是瀏覽網頁,我們總能看見這樣那樣的感動××、以德××、賣身救×、××風采、××楷模、××豐碑,宣傳他們干什麼?說到底就是在宣揚聖人思想和儒家文化,就是告訴你聖人、賢人是存在的。如果我們都來做聖人,那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有聖人賢人來治理我們這個國家,那大盜就再不會出現了。
有這樣一種選拔制度,它鼓勵你奉獻。年輕的時候,你沒日沒夜地工作,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積累政治資本。於是乎大家相信你德才兼備,於是委以重任,層層提拔,把很大很大的權力加在你手上,權大得連你自己都驚訝!沒關系,放心大膽用吧,我們相信你,因為你德才兼備,你是聖人,你是賢人。
我們再來看看大盜,哪一個不是德才兼備、一步步從基層選拔上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國家為拉動經濟,大舉國債,修建高速,真可謂前仆後繼、赴湯蹈火,以至於有位大連懶老虎先生竟調侃說:「其勇烈堪比明崇禎之三日一屠兵部者,某總兵雲「兵部司馬三日及遭屠戮,不可為,若是一月方殺,到是可以做做!」。那就不勝枚舉了。
真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啊!
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絕不是攻擊聖人,只是為了消滅大盜。為了消滅大盜,我們寧可不要聖人。或許總有那麼一天,大家都不是聖人了,誰會再不靠聖人治理,上至總統如柯林頓者,也能演繹出個拉鏈門事件,大盜也就真的止住了,天下也許就真的太平了。
⑺ 2010全國卷1作文的立意是什麼
●三種立意四個角度最佳
今年作文構思最佳立意:堅守職責,遠離私慾,遠離誘惑;職責大於誘惑、私慾;不能為私慾誘惑而放棄自己的本職。
可以批評吃魚的三隻貓:貓的職責是抓老鼠,但因為一盤魚擺在面前,就對該抓的老鼠視而不見,只盯住了魚。其中一隻貓安逸地享受,吃得腦滿腸肥,神態怡然,另外兩只貓對捉鼠的貓面露不屑之態,它們在議論、諷刺捉鼠的貓——「都什麼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
可以贊揚不貪魚而勇於捉鼠的貓。貓的職責是捕捉老鼠這是不容置疑的,要堅守職責。貓者,它的主要職責就是竭盡所能,盡最大努力去打擊各種各樣的「耗子」。這是好貓必須具備的最根本的素質。魚可以比喻安逸的環境、優厚的利益、迷人的誘惑等。
●考生可以從以下4個角度寫
1.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管誘惑再多,決不能迷失自我,堅持干好本職工作。
2.貪圖享受者、沉淪誘惑者必將被人唾棄,被社會拋棄。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懶貓,主人把它們喂得飽飽的,而它們卻屍位素餐,不去堅守自己的職責,在生活富裕的情況下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富二代、啃老族、不思進取、坐享其成,不也是那三隻貓的化身嗎?
人生在世,誘惑多多。豐厚的利,華麗的衣,可口的食,誘人的「魚」……凡此種種,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如果沉迷其中必將喪失自我,喪失原則。
3.時代在變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優良的傳統不能丟,不能忘了本真——貓天生要捉老鼠,貓的立身之本也在於捉鼠,而非吃魚!
4.不能盲目從眾,要有自己正確的辨別力。大家都在吃魚,而另外一隻貓在捉老鼠。對於有魚吃還捉老鼠這個方面,不能怕別人的風言風語,不要盲目從眾,要仔細甄別。
名家點評
選擇議論文比較好操作
■樊麗美——石家莊市17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30年。
我認為這幅漫畫作文角度多,思維多向,立意「可保可新」,並沒有明顯透露出題者的情感傾向,兩種貓的價值觀均可,給學生的寫作空間比較大。這篇作文的審題立意關鍵在於抓准漫畫的寓意。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對於自身的生活,除了滿足一定的物質消費之外,還要有一定的事業追求;在滿足和解決了一定的生計問題之外,還應該有自己的一份理想追求。因此感覺這篇作文是符合新課改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念的,對於青少年的引導是良性的和必要的。
總體來說,選擇議論文比較好操作。亮出明確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聯系實際,均有理可論有話可說,可在有限的時間里快速成文,並且能寫出有情感有深度的好文章。
容易造成行文的模糊性
■韓松落——「70後」專欄作家,2004年開始專欄寫作,在多家媒體開有電影、音樂、娛樂、文化評論專欄。
就今年的河北高考作文題,韓松落說:「整體來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是值得肯定的。漫畫呈現出的多義性,保證了題目的開放性,有助於考生在此前提下放開視野,發散思維,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所知所感抒發出來。」
同時,韓松落也指出,多義性的命題作文也容易造成行文的模糊性,部分考生可能會單純地就事論事。比如,只停留在分析貓或老鼠之間的關系,導致出現離題作文。
⑻ 2010高考全國卷1作文如何立意
正方觀點:
1、可以從家庭教育方面面來說,如果是富二代我們是要吃家底呢?內還是自己奮斗生活?
2、科技發達容了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還要不要。
3、社會文明進步了,一些傳統生產技術還要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反面觀點:
1、前人總結的經驗,我們還要自己再求證嗎?
2、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高山頂上。
3、牛頓定理著的是永恆不變的定理嗎?
個人的解析觀點,弟弟、妹妹們參考一下
這幅漫畫寓意深遠,如果你是學文科的這幅漫畫可以用很多哲學觀點去解析!矛盾哲學原理、量變到質變的關系定律
⑼ 2010語文全國卷1作文 跑題了能給多少分
跑不跑題是閱卷老師說了算。
不要去想它,專心准備下一課考試。老師建議你考試後不要去核對答案。
真心希望你取得好成績
⑽ 2010年全國卷1的滿分作文。5篇
一、我們忘卻的艱辛
時代是一棵樹,過去是汲取營養的根,現在是地表上那一片豐茂與碩果累累。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有魚吃的年代還捉老鼠;在小康社會的今天還撿飯桌上的一粒米;在糧食充裕的時候還捨不得倒掉一碗餿了的菜。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含淚。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花甲的年紀都不懂得休憩;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懂得乘蔭納涼;在兒女已長大的年紀還釋不開心懷。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傻笑。
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穿著老土的衣服顯樸素;在城裡的餐桌上依然吃得一粒不剩;在買菜時拿著皺巴巴的錢討2毛錢的價。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執著著。
當有一天,我們捉襟見肘了,他一聲不吭地拿出那些曾被我們鄙視的節儉替我們解了圍。
他們傻笑著,我們哭了。
我們憶起了那些我們忘卻的艱辛,那些在田野中撫著枯死的幼苗嘆息的時光。我們也終於懂得了父輩們放心不下的原因。他們都曾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只是用自己的辛酸曉諭我們那不能忘卻的艱辛。
他們用辛勞鑄就了我們勤勞民族的智慧,用智慧澆灌了一方碩果累累的沃土。在崛起的東方大地上,我們是太陽,讓這智慧之花常開不敗的太陽。//用心築起巢的父輩在用心教會我們成長。我們需要繼承與發揚那一輪光輝。//滄海桑田,無法預知的事情,父輩是用勤勞贏取了幸福。//時光流轉,幸福連綿,父輩是用甘甜苦澀延續了幸福。//錦江春色,幸福蔓延,父輩在用儉朴喚起那忘卻的艱辛。
朴實的父輩平實的話只告訴我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一個民族,忘記了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了艱辛,就意味著衰落。
在有魚吃的年代,我們不忘我們曾是一群捕鼠的人。
在繁茂的樹蔭里,我們會成為汲取營養的根。
二、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餘音繞梁的低回處,在清風送爽,點點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簾燕,在歸途中幾度徘徊。
能見證人類在現代化的大路上越來越遠的一個代表性群體之一便是貓。曾幾何時,貓已經從肩負重任的衛家戰士蛻變成養尊處優的寵兒。當我們高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已激不起貓的半點兒鬥志——它早已轉變了習性,愛上了魚。是什麼使貓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麼使貓從獵人變成獵物?我想說「不」,貓決不是坐享其成的觀望者,它的體內還潛存著奮斗的本能。
隨著歷史的飛躍和時代的變遷,人類用雙手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於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而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人們失去了奮斗的本能,越來越不願勞動,甚至恥於勞動。各種高端科技產品及機器都以代替人類勞動為主要目標。殊不知,雙手的解放引發了思維的惰性。奮斗與勞動是大自然賦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標志著人類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卻脫離了自然,離自然越來越遠。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便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夾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於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誘惑,他的心,時時刻刻尋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
問佛:為什麼總也遺憾?
佛曰:沒有遺憾,無法體味幸福。
問佛:為什麼下雪總在夜裡?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倉夾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美好中留下遺憾,正如我們已淡去的本亂。
貓被誘惑蒙蔽了雙眼,忘記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隻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三、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是日高考,書「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時維六月,序屬仲夏。榴花綻紅,清荷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憶往昔,唐風宋韻,過長街十里,盡是人間繁華;嘆而今,閭閻撲地,皆為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何缺青雀黃龍之舳。於是余有嘆焉,斯大同盛世,風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怡人。嗚呼!陶陶然之樂哉。
然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為貓,本在捉鼠;子為人,本在圖學。倘若忘本,將何以立身治國,何以齊家平天下?
不為學者,學書學事學志氣,枉費七尺之軀;不為圖者,圖家圖民圖天下,怎稱炎黃子孫?學為本,終身勿忘。忘本者,如離江之水,無以致遠;忘本者,若無澤之鑒,豈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賢,一代風騷,長劍天涯,酒過三巡還依舊,笑星醉春風;勉吾輩,義氣書生,筆走龍蛇,大鵬一日乘風起,直上九萬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書生,春風得意,何曾聞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將,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傷哀怨痛深藏處。忍堪回首,國無路,泱泱中華如何復?悲乎!今大同盛世,樓高但憑雲飛過,水深且任魚縱橫;英雄俠肝義膽,神遊五湖四海;君子風度翩翩,靜對天地變幻。十里碧陰,亭中誰在斗奇葩?才子風流,六丈高樓,聽風聽雨聽天下,心懷廣宇。
大同盛世,無戰火之憂,無貧寒之苦,學而優則仕,不曾聞失路之人。我莘莘學子,幸遇時機,尤當圖學治國,不可忘本。貓捉鼠,人圖學,此天之道也。
嗚呼!閑書草草,幸承恩於盛世;拋磚引玉,是所望於群英。隨賦對聯一則,勉吾學子,聞雞晨舞劍,懸梁夜讀書。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俠肝義膽,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蒼穹,名垂千古,揮灑磅礴氣勢。
望學子,風華正茂,舞慧筆長靈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萬丈豪情。
四、孝心無價
店主站在櫃台後面,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心裡卻盤算著最近一直不太景氣的星欏
小女孩走了進來,整張臉都貼在了櫥窗上,仔細地尋找著,過了一會兒,出神地盯著一條藍寶石項鏈看。
「我想買給我媽媽,您能包裝得漂亮一點嗎?」她說。
店主狐疑地打量著眼前有一雙清澈眼睛的小女孩,問:「你有多少錢?」
小女孩馬上從口袋裡掏出小袋,小心翼翼地打開,然後將錢攤在手心上,興奮地說:「可以嗎?」不待店主回答,她又說:「是媽媽的生日,我想把它當做禮物送給媽媽。我很長沒見媽媽笑過,我相信媽媽會喜歡這條項鏈的,她肯定會笑得的好看,項鏈的顏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樣。」
店主地聽完,拿出了那條項鏈,裝在精緻的小盒子里,用一張漂亮的紅色包裝紙包好,還在上面系了一條綠色的絲帶。然後對小女孩說:「拿好啊,小心點。」說完拍拍小女孩的頭,微笑著目送小女孩滿心歡喜、連蹦帶跳的身影回家去。
在天的工作快結束的時候,店裡來了一位年輕的媽媽,衣著雖簡朴但不失韻致,她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她把打開的禮品盒櫃台上,問道:「這條項鏈是從這里買的嗎?多少錢?」
「本店商品的價格是賣主和顧客之間的秘密。」
媽媽說:「我女兒幾枚硬幣,這條藍寶項鏈卻貨真價實,她買不起的。」
店主笑了笑,一臉的燦爛,輕輕地從媽媽手中接過禮品盒,精心地將包裝重新包好,繫上絲帶,又遞回了媽媽的手中。
媽媽愕然。
店主說:「她給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價格,孝心無價,更何況,她還付出了她所積攢的一切。」
「謝謝。」年輕的媽媽含淚說完,又笑了,有一滴淚在她眼角綻放光芒,晶瑩剔透,就像藍寶石。
五、擦亮眼睛,聽賢人意見
一日,吳王夫差遇見唐玄宗李隆基,說起臣子進諫之事,二人長吁短嘆,感慨頗深。
夫差:李老弟啊,我是糊塗人啊。子胥對我一片忠心,竟被我當成狼心狗肺,倘若當初聽了他的話,斬了西施這個禍水,滅掉越國,也不會害人害己,便宜了勾踐那小子!唉,子胥,朕不聽你的話,無顏面對你及吳國民眾啊!
李隆基:夫差大哥不要難過,比起你我更愧對我家祖宗和大唐子民。當政前期,我還能喚醒自己的耳朵,虛心聽取姚崇他們的話,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繁華景象,可是後來,我迷戀於楊貴妃,整天聽他的逢迎話,再也聽不進一句意見啦,可那也只是變著法哄我開心罷了。好好的大唐江山,竟被我因這幫小人的「意見」搞得搖搖欲墜。啊!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堅持自己的看法——
夫差:你我同樣治國失誤,但錯因不同:我是因為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你在於不辨是非聽信讒言。
李隆基:可不是嗎?但怎樣才能做到既善聽別人的意見又不信讒言呢?
夫差:我看咱們不如打開歷史明君的電腦筆記本吧,看他們有何高見。
唐太宗:「親賢臣,遠小人」此諸葛孔明之教導後主也,拭亮你的眼睛,明辨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虛心接受賢士進諫,哈——(笑著離去)
李隆基:我家祖宗太深奧了,我有些聽不明白,讓我們看看國外的明智者。
但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塞納克:相信一切與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
……
夫差:各種看法雖然不盡相同,但我看出共同點了。那就是如唐太宗說的,先辨別出好壞,在基礎上要認真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當然最重要的要明辨是非。喂,你懂了嗎?李老弟?
李隆基:懂了!我得馬上給現代的人們說說去,讓他們吸取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