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2010年高考語文平均分和最高分分別是多少
平均分102.1,最高分145,其中作文滿分
B. 2010年北京高考
55~~~我剛剛打來了好多字,不小源心都沒了~~簡寫一下吧:
我剛剛熬出頭~~高中也是在西城~
1、630你要報人大?北醫?中財?浙大?上交?北外小語種?外交?~~~不要老想著報學校的事,心放在學習上,前途留給更有閱歷的家長操心,要不家長會更更操心你的~
2、放心,高考會比一摸分高的(我們是活生生的例子)
3、不要糾結於西城、海淀的分~到時候高中會請各大學來操場「擺攤」,你可以根大學老師交流交流,老師會問你在各區排名,告訴你建不建議報考~
4、海淀模擬很。。的~~去年我做生物選擇全都錯了,但西城二模,我生物是72分,and,高考理綜各科選擇全對~~~水平守恆的前提下~~
你可以54一下考得不好的卷子~
5、檢查~~雖然我做完題也很不愛檢查,但你少根號,只能通過檢查了。。。忍一下哈
6、考英語前中午別睡覺(高考那天)~~這是前輩告訴我們的(不知准不準)~~~英語很重要,尤其對理科生~~~
C. 求2010北京高考語文卷答案解析
一、本大題共 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 摩擦力 供認不悔 對稱(chèn) 窮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 轉彎抹角 雋(jùn)永 令人發( fà)指
C.紀傳體 多難興邦 叨(tāo)擾 一氣呵(hē)成 囤(tún)積居奇
D.化裝品 整齊劃一 傾軋(zhà)
答案:C 解析: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 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 永 傾軋(yà) ;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 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
A.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 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防患於未然。
B.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 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
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 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
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麼不同,只有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 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 解析:考成語,"防患於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於 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 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 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 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下列句子中,沒有並舉的一句是
A.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 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
B.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 超過 7 次的記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外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 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
D. 報告指出, 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餘力的開拓國際市場, 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後,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 2010 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 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 項表意不 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 什麼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准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 《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總集,這些作品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 屈原的長詩《離騷》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他的《新樂 府》則反映了較強的批判現實的精神。
C.《堂吉訶德》是義大利作家塞萬提斯創造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這個人 物形象即是滑稽的有是發人深省的。
D. 舉世公認的文學經典《哈姆萊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 的故事,該劇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
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 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處填入的詞語和句子,語意和銜接都最恰當的一項是 白蓮水庫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庫。 最大的一條渠道通向山腳下是我白蓮胡 ___① ___著那裡的蒼生萬物。 白蓮水庫的水是綠藍綠藍的, _② _____________, 觸須沿途四散,____③____著白蓮浦方圓幾十里的農田。
A. ①滋養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 浸潤
B. ①養育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
C. ①養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浸潤
D. ①滋養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
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 將近義詞 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 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後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 滋養」與水有關 浸漬」是貶義詞 穎的角度。 滋養 與水有關, 浸漬 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穎的角度。「滋養 與水有關,而「浸漬 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二、 本大題共 4 小題, 每小題 3 分, 12 分。 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6----9 題
宋清,長安西部葯市 1 人也,居善葯。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 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葯輔其方,輒易讎 2,咸謄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 葯,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葯,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 3。 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 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 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 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 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 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 清誠以是得大利, 又不為妄, 執其道不廢, 卒以富。 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 與善葯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 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 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 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註:①市:買賣場所,後文也指經商、交易。 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 ③ 直:價值、價錢。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善葯 居:聚集,搜集
B.積券如山 券:借據,欠條
C.未嘗詣取直 詣:前往
D.終不復言 復:回答
答案:D 解析: A 選項考"居", 屬於常用詞的偏僻義項; 選項考"券", B 屬於偏僻詞; C 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 D 選項考"復",則 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清優主之 不害清之為富也
B.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 人
C.清其有道者歟 執其道不廢
D.求者益眾,其應益廣一旦復柄用,益 厚報清。
答案:D 解析:A 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 選 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 選項仍是 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 D 項的兩個「益」都是 「更加」的意思。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 譯文: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拍成了隊
B.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譯文:他們的求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乎 譯文:現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樣從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
D 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王者眾矣天下 譯文:那些窮困料到的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 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 生有」的錯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生意場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於普通商人,也高於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 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 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123 分)
三、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30 分。
10.第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 取利益放眼於長遠,因為考慮到長遠索引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 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並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對這一概括 的領悟。(不少於 200 字)(10 分)
10.(10 分)(略) 解析: 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 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 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 言文延伸題是關於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 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劃橫線的部分斷句。(5 分)[來源:學*科*網]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 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 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 存戶十發十中矣。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 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 2004 年堅持至 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 定.
12.在橫線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做其中 4 道題)(8 題) ①戶庭無塵雜 ,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②或取諸懷抱, 悟言一室之內; , 。 (王羲之 《蘭亭集序》 ) ③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④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 。 (劉禹錫 《陋室銘》 ) ⑤雕欄玉砌應猶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煜 《虞美人》) ⑥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 12 答案:①.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 4 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 錯字。 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 分) 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 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 了全詩昂揚激發的基調。
B. 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 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百日將近、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 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鵷鸞 竟巢於惡樹之中 ,而燕雀卻得 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 分) 答案:①(3 分)A 解析:客觀題的 B、C、D 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 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②(4 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 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 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 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註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本大題共兩小題,共 8 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5 題。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 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包含著某種普遍 性 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 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 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後,蘇軾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 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 共嬋娟」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 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 年的詩歌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 文或譯文,也有著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情感越珍貴,反響 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 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為自然定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 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 卻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原 子又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又由誇克 組成等。人們認識了物質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 但其科學原理並不隨這些應用而 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 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現,他們看上去似乎 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市邁克耳孫和莫雷在 1887 年做的光速 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 1900 年發現得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實驗依據,後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 實際的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 涉嫌技術、半導體、超 導體、超級計算機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民社會生 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取材於李政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說法符合題意的一項是
A.人類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
B.舉李白、蘇軾作品為例,表明題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熱鬧的共鳴
C.科學的深刻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與其定律闡述的簡單性形成反比。
D.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核能等 20 世紀新科技的發展
答案:(3 分)D 解析:A 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 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 錯。B 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 項原文 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 應用越廣泛, 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 不是反比關系。 D 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 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 表述正確。
15.根據文意,簡要說明藝術和科學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別是什麼。(5 分)
答案(5 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 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 2010 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 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 而對於社科文閱讀而言, 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 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 從如此簡明 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小題, 閱讀下面的作品,
五、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25 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題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著海棠花,繽紛爛漫 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里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 時候了。 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里雖然就有兩棵, 但是要到記憶里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憶中最深刻 的是一個黃昏,在家南邊的一個高屋上遊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 穿插著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 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 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著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 樹下去看上一看。於是我就按著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於發現,那就是自己 家裡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裡,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 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餘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有許 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 葯,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至於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 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 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已經是夏天了。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里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 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後,就搬了 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 星。這時候,自己往往什麼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 夜裡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 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裡,就住了這 么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 里讀到這樣一句話: 「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 」但是過了一些時候, 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 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鑽書本 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 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遊子 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 在掙扎著。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 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春天, 這里花之多。 就讓我吃驚。 家家園子里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 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 繚亂而已。 ⑦但是, 真像一個奇跡似的, 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里看到盛開的海棠花。 我的心一動。彷彿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裡 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 ⑧在這垂盡的五月天,當自己心裡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 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兒鄉思,欣賞這一點兒 鄉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 是現在他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他們的時間愈遠,他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 在苦難中,我是多麼想看到他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海棠花, 我應該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舊同早晨一樣。繽 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兒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 抬眼看到西天正亮著同海棠花一樣紅艷的晚霞。 1941 年 5 月 29 日德國哥廷根 (取材於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 分)
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片段,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 於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透現出家中海棠花晚 霞般的絢爛。
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要仔仔細細得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 能如願」。
D.上世紀 30 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鑽研學問,以致 無暇顧及海棠花。 E.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 思考與省察。
答案:(4 分)A C 解析:B 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 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 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 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 項文章寫於第二次世 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通過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 分) ① 文章第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 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為什麼?(3 分)
答案: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 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 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 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麼,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 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 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 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 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 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 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於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 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 則是寄託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第⑤段劃線部分描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
18. 18.(4 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 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 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後把這兩點連成 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 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麼內容,只要根據剛才 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 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 它們的時間越遠,它們卻離我越近」該句表達了作者對於「距離」的怎樣的體驗? 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 (不少 於 200 字)(10 分)
10 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 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 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 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 分數差距不至於過大; 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 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 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六、本大題共一小題,共 60 分。
20.作文(60 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除 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 從題型上看, 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 仍是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 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 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 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 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 充分准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准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 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D. 2010年北京語文高考
2010年北京語文高考必背篇目匯總[目錄]
一、詩詞曲(首,2010年不考畫★的2首,計20首)
1、氓 《詩經》
2、國殤 屈 原
3、《歸園田居》(其一) 陶 潛
■4、虞美人 李 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6、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8、春夜喜雨 杜 甫
★9、蜀相 杜 甫
10、登高 杜 甫
11、琵琶行 (不包括「序」) 白居易
12、泊秦淮 杜 牧
13、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14、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 軾
■15、定風波 蘇 軾
16、聲聲慢 李清照
★17、書憤 陸 游
18、釵頭鳳 陸 游
■19、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20、菩薩蠻 (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棄疾
21、竇娥冤 (【滾綉球】) 關漢卿
22、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二、古文(23篇,2010年不考畫★的5篇。計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
3、勸學 《荀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燭之武退秦師 (夜縋而出……乃還) 《左傳》
★6、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7、逍遙游(北冥有魚……之二蟲又何知) 《莊子》
8、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庄不得擊) 《史記》
9、出師表 諸葛亮
10、陳情表(伏惟聖朝……不能廢遠) 李 密
11、桃花源記 陶 潛
12、故去來兮辭(不包括「序」) 陶 潛
13、蘭亭集序(永和九年……豈不痛哉) 王羲之
14、滕王閣序(豫章故郡……聲斷衡陽之浦)王 勃
15、師說 (嗟乎……其可怪也歟) 韓 愈
16、陋室銘 劉禹錫
★17、小石潭記 柳宗元
18、阿房宮賦(嗟乎……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 牧
19、岳陽樓記 范仲淹
20、醉翁亭記 歐陽修
21、前赤壁賦(壬戌之秋……托遺響於悲風) 蘇 軾
22、游褒禪山記 (於是余有嘆焉……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23、愛蓮說 周敦頤
(畫■的3篇為北京版沒有的篇目。)
E. 2010年北京語文高考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北京卷)本試卷共7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鍾。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第一部分(27分)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摩擦力 供認不悔 對稱(chèn) 窮源朔(shuò)流B.一拉罐 轉彎抹角 雋(jùn)永 令人發(fà)指C.紀傳體 多難興邦 叨(tāo)擾 一氣呵(hē)成D.化裝品 整齊劃一 傾軋(zhà) 囤(tún)積居奇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 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防患於未然B. 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范圍以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麼不同,只要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3. 下列的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B. 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超過7次的紀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也是唯一的一次。C. 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D. 報告指出,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餘力地開拓國際市場,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後,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4.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A. 《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總集,這些作品有濃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長詩《離騷》是期中的代表作。B. 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他的《新樂府》則反映了將強的批判現實的凈勝。C. 《堂吉訶德》是義大利小說家塞萬提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發人深省的。D.舉世公認的文學經典《哈姆萊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該劇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處填入的詞語和句子,語意和銜接都最恰當的一項是白蓮水庫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庫,最大的一條乾渠通向山腳下的百聯浦, ① 著那裡的蒼生萬物。白蓮水庫的水是綠藍綠藍的, ② ,觸須沿途四散, ③ 著白蓮浦方圓幾十里的農田。A. ①滋養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的游龍 ③浸潤B. ①養育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漬C. ①養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浸潤D. ①滋養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二、 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宋清,長安西部葯市①人也,居善葯。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葯輔其方,輒易讎①,咸譽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葯,冀速已。清皆 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葯,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② 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亦謬。」 清居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葯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取材於柳宗元《宋清傳》)註:①市:買賣場所,後文也指經商、交易。 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價錢 6. 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居善葯 居:聚積,搜集B. 積券如山 券:借據,欠條C. 未嘗詣取直 詣:前往D. 終不復言 復:回答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 B. C.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其饋遺清者相屬戶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對B. 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他們的為利不也太短淺了嗎C. 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現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樣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D. 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 生意場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B. 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 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 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於普通商人,也高於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題共計4小題,共30分。10.第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於長遠,因為考慮長遠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並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對這一概念的領悟。(不少於200字) (10分)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其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12.在橫線處寫出詩文的原句(限選做其中4道題)。(8分)① 戶庭無塵染 。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②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 。(王羲之《蘭亭集序》)③ 雲霄雨霽,彩徹區明。 , 。(王勃《滕王閣序》)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劉禹錫《陋室銘》)⑤ 雕欄玉砌應猶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煜《虞美人》)⑥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註: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鴛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包含著某種普遍性。藝術,列入詩歌、繪畫、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生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如李白《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後,蘇軾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詩歌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議論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稱為自然規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卻屬於人類 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結構,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又由誇克組成等。人們認識了物質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的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並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展,它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是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的相對論的實驗依據,後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線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 (取材於李振道的文章《楔》)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人類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B.舉禮拜、蘇軾作品為例,表明題載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鳴。C.科學的深刻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與其定律闡述的簡單性成反比。D.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核能等20世紀新科技的發展。15.根據文意,簡要說明藝術和科學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別是什麼。(5分)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題。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著海棠花,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里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時候了。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里雖然就有兩棵,但是要到記憶里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得有一個晚上同幾個同伴在家南邊一個高崖上遊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穿插著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著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樹下去看上一看。於是我就按著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於發現,那就是自己家裡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裡,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餘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盡有許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葯,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此外,就是同一個老朋友在大毒日頭下面跑過許多條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過一次牡丹;又因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滿地殘英。至於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幾乎沒有。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天氣陡然暖了起來,已經是夏天了。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里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後,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星。結在海棠樹下檐邊中間的蜘蛛網,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這樣靜。這時候,自己往往什麼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夜裡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裡,就住了這么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當時頗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應立刻從即時起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鑽書本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遊子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在掙扎著。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春天,這里花之多。就讓我吃驚。家家園子里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為譯秦名」,我也就不譯了。因而也就不分什麼花什麼花,只是眼花繚亂而已。⑦但是,真像一個奇跡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里看到盛開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動。彷彿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裡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在這捶盡的五月天,當心裡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鄉思,欣賞這一點鄉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填滿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在苦難中,我是多麼想看到它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這海棠花,我應該感激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樣,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著海棠花一樣紅艷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 德國哥廷根(取材於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斷片,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於物的手法。B.第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凸顯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絢爛。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能如願。D.上世紀30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鑽研學問,以致無暇顧及海棠花。E.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 17.通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①文章第②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為什麼?(3分)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18.第⑤段畫線部分狀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4分)19.第⑧段「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愈遠,它們卻離我愈近」一句傳達了作者對於「距離」的怎樣的體驗?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0.作文(60分)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語文(北京卷)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C 2、B 3、D 4、C 5、A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6、D 7、D 8、A 9、B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10、(10分)略11、(5分)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十中矣。12、(8分)① 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② 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③ 落霞與孤鷺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④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⑤ 只是朱顏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⑥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13.(7分)①(3分) A 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四、本大題共兩小題,共8分14、(3分)D 15.(5分)① 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② 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原理的普遍性。五、本大題共四小題,共25分16、(4分)A C 17、(7分)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終結點。18、(4分)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對心境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鋪墊。19、(10分)(略)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0、作文(60分)略
F. 2010北京高考語文滿分作文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北京一考生
尊敬的墨子:
這是兩千年後的一個學生寫給你的信。我不知緣何想要寫信給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個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記得小時候,我無意間從書架的最底層摸到一本古樸的線裝書,這便是我與你的第一次「邂逅」。但這第一次似乎並不大美妙,因為從你那黝黑的臉上我看不到一點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嚴苛與冷酷。
那時我覺得,你一定不是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個會仰望星空的人。
但終究,我沒有放下這本書,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散發著一股奇特的稻香。於是每每書頁翻動,我便彷彿回到那個人人「交相虧賊」的紛繁亂世。
蒼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騎著青牛緩緩西去的老者,望天吟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見那杏壇上侃侃而談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臨淄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派繁榮,也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隱士,正陶醉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終於,我一眼望到了你。你並未選擇歸隱,也不願去與諸子整日無謂地論戰。你只是奔波在華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態現於人間,奔走疾呼,救百姓於水火,解萬民之憂苦。「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你是如此腳踏實地,你的腳步是如此堅實、不屈。
我終於明白,你並非不會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製造蒼白無力的口號的其餘諸子,你寧願腳踏實地地踐行自己的理想,讓「兼愛」——你的這片星空劃出更絢爛的光芒。所以,你總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遠千里游說楚王,並「九拒魯班攻城之機變」,拯救宋國一方百姓;你又四處奔波,「非攻」「非樂」「非命」「非儒」,為的就是切實地為這亂世提出真正的「濟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總是不忘腳踏實地。因而你的腳步從不停息,你的足跡遍布神州大地。而在這浮誇虛假仍存於世的兩千年後,你的腳步也越發顯得堅實、有力。
原來,你的雙眼永遠仰望著星空;原來,你的雙腳從未離開過大地!
黑衣黑發、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腳踏大地,奔走於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劃破天際,穿透重霄,為這九州五嶽點燃永不熄滅的火焰!
人類需要仰望星空,因為沒有星空的照耀,我們的路不會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腳踏實地,為他人為社會切實地做點什麼。畢竟,星空的美麗永遠不屬於大地,只有我們腳踏實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個腳印折射出星空的絢麗。
墨子,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你讓我的生命擁有了最恆久的動力。
專家組評分:
標卷作文一(一類文上)
內容20分表達20分
發展20分總分60分
註:這是一篇較為傳統的「舊文化作文」,但同時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從譚蘅君老師關於文化作文的概念來判斷,一它具有雅語的特徵,是經過雅語訓練,並能優美表達的作文。二是不管它運用什麼材料,古代也罷,當代也罷,材料只是一種載體或手段,關鍵是文章里有沒有文化精神與文化情懷。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確認: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至於「新文化作文」的生活化表現,我們會隨後推出2010年的優秀佳作,讓大家來認識與討論,普及關於「新文化作文」的認識與理解。
G. 2010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背誦篇目匯總
2010年北京卷高考語文背誦篇目匯總
目 錄
一、詩詞曲(22首,2010年不考畫★的2首,計20首)
1、氓 《詩經》
2、國殤 屈 原
3、《歸園田居》(其一) 陶 潛
■4、虞美人 李 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6、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8、春夜喜雨 杜 甫
★9、蜀相 杜 甫
10、登高 杜 甫
11、琵琶行 (不包括「序」) 白居易
12、泊秦淮 杜 牧
13、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14、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 軾
■15、定風波 蘇 軾
16、聲聲慢 李清照
★17、書憤 陸 游
18、釵頭鳳 陸 游
■19、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20、菩薩蠻 (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棄疾
21、竇娥冤 (【滾綉球】) 關漢卿
22、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二、古文(23篇,2010年不考畫★的5篇。計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
3、勸學 《荀子》
★4、曹劌論戰 《左傳》
5、燭之武退秦師 (夜縋而出……乃還) 《左傳》
★6、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7、逍遙游(北冥有魚……之二蟲又何知) 《莊子》
8、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庄不得擊) 《史記》
9、出師表 諸葛亮
10、陳情表(伏惟聖朝……不能廢遠) 李 密
11、桃花源記 陶 潛
12、故去來兮辭(不包括「序」) 陶 潛
13、蘭亭集序(永和九年……豈不痛哉) 王羲之
14、滕王閣序(豫章故郡……聲斷衡陽之浦)王 勃
15、師說 (嗟乎……其可怪也歟) 韓 愈
16、陋室銘 劉禹錫
★17、小石潭記 柳宗元
18、阿房宮賦(嗟乎……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 牧
19、岳陽樓記 范仲淹
20、醉翁亭記 歐陽修
21、前赤壁賦(壬戌之秋……托遺響於悲風) 蘇 軾
22、游褒禪山記 (於是余有嘆焉……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23、愛蓮說 周敦頤
(畫■的3篇為北京版沒有的篇目。)
北京2010年語文會考背誦篇目
一、詩詞曲(7首。 其中《旅夜書懷》為非高考篇目)
1、《歸園田居》(其一) 陶 潛
2、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失向來之煙霞) 李 白
3、登高 杜 甫
4、旅夜書懷 杜 甫
5、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6、、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 軾
7、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二、古文(4篇 )
1、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王 勃
2、師說 韓 愈
3、前赤壁賦(壬戌之秋……泣孤舟之嫠婦) 蘇 軾
4、游褒禪山記(其下平曠……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H. 哪兒有2010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答案啊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答案匯總,北京的已經出內來了,剛容下完。
http://ewenth.blog.sohu.com/153676553.html
I. 2010北京語文高考第19題
把對時空的來感知轉化源為情感體驗,表現出一種時間與空間距離與心理及情感距離的強烈反差
這是從文中讀出來的一層意思,找一兩處來佐證即可,用自己的話分析一下
延伸部分,漂泊思鄉、心懷祖國、憂國憂民 的詩句舉出一例來,只要恰當且能結合你從文章中悟出的意思,越遠越近,心中的親切 要觀點鮮明
描述的語言優美點就好了
大概是如此,具體的答題我也記不清了,我是10屆考生語文141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