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明節作文4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准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嚮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嚮往清明節的光臨!
B. 清明節作文4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作文二: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後再進行祭祖儀式,由於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徵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採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的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作文三:
又一個清明節到來了,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學校組織我們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園掃墓,可沒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學校只好臨時決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紀念碑。
我們穿著干凈的校服,胸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形,來到了烈士紀念碑前。在漫天飛雪的環境中,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舉行了一場「緬懷先烈」的主題隊會。那時許下的一句句誓言,我久久不能忘記。最後,我們還獻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表達我們對烈士的尊敬。
雖然沒有去烈士陵園,但我們的心情還是十分激動。我彷彿看到了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胸口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劉胡蘭死在敵人的鍘刀下……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處在危機的時刻,是他們,不顧一切,沖在前頭,保護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換的我們今天的美好時光。「少年強則國強。」現在的我們也必須不停學習、奮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們。
C. 清明節作文400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清明香,清明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家鄉的空氣里到處都彌漫著清明的氣息,街頭巷尾也增設了些許清明特色攤:清明餃攤,紙錢攤,鞭炮攤……
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告訴我,今天全家去給太公上墳。太婆親手包起了清明餃,媽媽准備了水果、飯菜,爸爸帶上了太公生前最愛喝的白酒……
剛到墳地,一股濃郁的「清明香」就撲鼻而來:有的墳前正點著蠟燭和香,擺放著祭奠供品;有的墳前留有一堆紙錢燃燒後的灰燼;「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嗤——嘭——」的炮仗聲此起彼伏……爺爺懇求太婆說:「媽,我們不放鞭炮,不燒紙錢行嗎?」太婆樂呵呵地對爺爺說:「沒事,你爸也是個文化人,他能理解的。」一聽這話,我們七手八腳地采了一大束野花,小心地放在太公的墳碑前,讓花香帶著我們的思念一起飄進太公的心田。爺爺和爸爸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許多新土,彷彿是在為太公的房屋添磚加瓦。那泥土的清香,無聲地訴說著太公一生的辛勞,也捎去了我們美好的祝願。太婆、奶奶和媽媽把供品擺放在墳前,三柱清香,九碗小菜,六盞白酒,三碟水果,最顯眼的是那一隻只清明餃,活像一個個碧綠的小娃娃恭恭敬敬地跪在盤子里,和我們一起喃喃地說著往日的點滴,許下自己心底的願望。
酒過三巡,我們即將下山,可那飯香,那菜香,那酒香,那淡淡的艾香,彷彿追隨著我們對太公的思念,縈繞著,糾纏著,久久不忍離去……
D. 清明節作文
每年都有清明節。而今年的清明節,給我的顏色是沉重的:行走在陣雨中,行走在杜牧的千古詩句里,凡入眼的東西都和著雨水把我淹沒在了難以名狀的模糊中。草長花開,鳥鳴山林,泉漲溪澗,都預示著春天已經走入了人間。清明時節,中國的傳統踏青緬懷先祖,作為一種孝的存在觀念,不管你離家有多久多遠,能不能回家,心中總是對那麼的一抔黃土傾注著無限的掛念。不管這抔黃土是你的父母,或者還是先祖,不管是你認得的人,還是不認得的,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行走傳遞,在你的腦海里,在你後代的腦海里,已經把這抔黃土種植了,並且根深蒂固。於是每當這個時節,當新的生命開放在喜氣洋洋的大地上,而你卻要面對死去的親人拋灑幾滴淚,以示你的盡孝。因此,清明時節,也是你正在經歷的生與死相互纏繞的節日。
手裡握著一把鐮刀,背簍里背上母親做的蒿草粑,一瓶米酒,幾斤煮熟了的精肉,一把香,一沓厚厚的陰間紙錢,一掛掛五顏六色的清明紙旗,在長輩的帶領下,幾個堂兄堂弟,扛著鋤頭鐵鍬、花炮鞭炮,走進山裡,走向祖先的軀體最後落腳的地方。來到墳地,我們叔伯弟兄幾個分工明確,兩個斬草去荊,兩個挖土添置,一個砍枝掛紙,一個燒紙插香,一個點火放炮。我們把墳頭收拾得乾乾凈凈、體體面面,在燒紙點香的時候,倒上一杯酒,切下一塊肉,給祖先作一個揖,然後酒倒碑前,肉留碑底,最後點火放炮。這是我們上墳掛清的工序,每年如此,年年依舊。我們這樣一座墳頭一座墳頭地走下去,一天的時間,就在我們這樣的工序中過去了。雖然今年的清明節,雨聲陣陣,但是我們祭祖掛清的激情仍然還在。行走在雨中,想著遠祖曾經生活著的這些路程,心中不免要產生一些感慨。邊走邊聽著長輩給我們講述祖輩的故事,雖然每年都是相同的內容,但是這樣的故事越聽越給人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鞭策。
先祖的墳,許多是沒有立碑的,只是用一塊光滑的石頭表示。這是無字碑,我們這樣的貧窮人家,沒有文化,也只能靠著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告傳遞下去,記著先祖的名姓。這些墳,雖然年年收拾,但多半還是被荒草雜荊淹沒,只有幾座周邊樹木高大旺盛的,不要盡很多的力氣去收拾。當我們來到一個石姓大家族共同祭奠的墳地,看著斷成兩截的墓碑,從上面的文字中,我們捕捉到一些信息。這些文字告訴我們,這座墳是清朝嘉慶年間立的碑,距今已有兩百多年了。一些老人告訴我們,兩百年前,我們的祖先是住在平頭河畔的。由於清朝廷對苗族的鎮壓、驅逐,祖先們只能帶著親人翻越巍巍的八十坡,來到團寨河畔。現在,我們還有一個先祖的墳墓,依然留在平頭鄉的李家灣。
《松桃廳志》記載:「廳之南有石峴者,苗藪也。桀驁不法,附近居民罹其害數世矣。」我們石姓家族是否和石峴有著關系,我不知道。但是在平頭河畔,兩百多年前,的確生活著石姓苗族的,石峴就是最好的證明。《松桃廳志》的這句「附近居民罹其害數世矣」記載,我不敢苟同,當時朝廷為了屯兵石峴(現地名),鎮壓、馴化苗族,總要找一個理由來發動戰爭,而石峴就成為了首當其沖的人物。或許這句,就是朝廷要找的理由。看到這里,讓我不禁地想起了余秋雨在《蚩尤的後代》一文中的一段話:「蚩尤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輪大戰的主要失敗者。打敗他的,就是我們(作者註:這里的我們是指漢族主體,我們苗族沒有被包括在內,因為苗族是蚩尤的後代)共同的祖先黃帝。因此,蚩尤成了最早的一個『反面人物』。蚩尤有時又被通指一個部落,那麼這個部落也就成了一個『反面族群』。勝利者在擁有絕對話語權之後,總會盡力把失敗了的對手妖魔化。蚩尤就是被妖魔化的第一典型。」而石峴,不馴王化、桀驁不法,肯定會被統治者尋找理由驅逐、鎮壓,不光是從武力上,而且從思想文化上。也許如此,當時生活在平頭河畔的苗族,就被朝廷的軍隊驅逐出境。我的先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帶領親人,翻越八十坡,來到團寨河畔的。
作為南長城以西的「生苗」,在清朝,雖然在思想上不馴王化,但是在文化上,已經不知不覺被同化了。從先祖的墓碑正文開頭的兩個字「皇清」中,至少可以知道,先祖是擁護清朝廷的,只是清朝廷的民族等分里,苗族是最低等的,經常受到無端的騷擾和鎮壓,因此苗族的反抗也是理所當然的。其實,苗族是一個具有極度忍性的民族,幾千年的忍耐都過去了,他們只想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然而清朝廷還是不讓他們能夠安寧。而今年,當我們一個石姓大家族給平頭河畔的先祖立碑,碑的正文開頭還用「皇清」二字,這讓我不禁想笑,同時感到一種顫栗。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還安上先朝的那些不清不楚的東西,僅是為了顯示那段恥辱的歷史嗎?由此可見,一個沒有文化的族群是可悲的。在清朝,人家對你是怎麼樣的,現在你還要冠上人家的名譽招搖、祭奠,這是對自己的最大恥辱,因此我感到顫栗。
掛清完畢,我們淋著大雨,扛著鋤頭、鐵鍬,看著漫山遍野的春色,看著煙雨朦朧的天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前頭,就像一個首領,雖然全身濕透,但是風雨無阻。在那時,我想起了苗族詩人南往耶的一句詩:我要做叛軍的首領,在三月里率領百萬雄師攻佔整個洛陽和一首唐詩。( 散文閱讀:www.sanwen.net )
E. 清明節作文400字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在版心裡權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董志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後,我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干凈。接著,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後我們再燒香,把折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我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願外婆在另一個世界裡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滿臉皺紋,頭發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景象。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F. 寫一篇語文作文600字,寫清明節懷念先輩的
發 糕
青龍職中 余海露
在爺爺的墓前,我小心地放好發糕,點燃香燭,恭敬地跪在墳前,默默地燒著紙錢。淚水,流進記憶的門里。
我小的時候,爺爺最疼我。那時,我最愛吃發糕,每當聽到叫賣發糕的聲音,我便會對爺爺說:「爺爺,賣發糕的,賣發糕的!」這時,爺爺總是笑笑,從包里掏出錢來給我。
買來發糕,我總是懂事地把發糕遞到爺爺的嘴邊,說:「爺爺吃,爺爺吃!」而爺爺總是笑眯眯地說:「好乖的小乖孫啊,爺爺不吃,乖孫吃。」有時候,爺爺逗我,說:「二天你長大了,買發糕給爺爺吃不?」「要。我長大了,要買好多好多的發糕,讓爺爺吃都吃不完。」我響亮地回答。爺爺笑了,周圍的人也笑了。那時,爺爺常常誇我懂事,我也為此而昂首挺胸。
歲月流逝,爺爺一天天地衰老了,我一天天地長大了,外面有了好多快樂的小夥伴,我和爺爺漸漸疏遠了。有一次,爺爺把我叫到他面前,問我:「學習還好嗎?想吃發糕嗎?」我都懶得回答,轉身和小夥伴玩耍去了。
直到那天,我在姐姐家玩,爸爸過來告訴我,爺爺快不行了,叫我去看看,我才到了爺爺的房裡。
爺爺靜靜地躺在床上,爸爸伏在他的耳邊說了句什麼,就招我過去。我走到爺爺的床邊,看見爺爺已經瘦得不成樣子了。想起爺爺對我的愛,我「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爺爺,爺爺!」我大聲地哭喊著。爺爺的眼睛睜開了,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嘴微微的動著,發出極小的聲音說:「你……你們……要……」就在這時,爺爺一下閉上了眼睛。「爺爺!」我又大哭起來。
爺爺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
爺爺在臨死時說「你……你們……要……」,是要什麼呢?爸爸說:「是要我們勤奮,發狠,好好過日子。」媽媽說:「是要我們別忘了給他燒紙錢。」而我,則認定爺爺說的是要我用自己的錢給他買發糕。我下定決心,要自己掙錢買發糕,祭奠爺爺。
機會終於來了,鄰居張大嬸從新津批發柚子在公路上賣,一個能賺幾角錢。我求她幫我帶了十個,星期天學著她的樣子賣起柚子來。柚子賣完了,我賺了四元錢。我買了十個發糕和香燭、紙錢,來到爺爺墳前。
在爺爺墳前,我輕輕祈禱著:「爺爺,你的乖孫來看你來了,給你送發糕來了,是我自己掙錢買的,爺爺,你聽見我的話了嗎?你看見我給你買的發糕了嗎……」
香燭漸漸熄滅了,拭乾眼淚,我離開了爺爺的墓地。
寫這篇作文難嗎?不難,記錄幾個"我」和「爺爺「之間的有關發糕的故事而已。
G. 以清明為話題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內
清明節,讓人緬容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H. 清明節作文400字!!!!!!!!!
清明雨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一首名詩、一首歌曲便可勾起你那對清明濃濃的懷念,許多人會不在意地說:「清明節不過就是吃個清明果、拜個祖先什麼的,其實也沒什麼意思。」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清明節是一個非常傳統、非常有意義、有意思的節日,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它其中的各種特色的名風名俗便可凸顯其中了!說著說著,就連我自己都很像很像去探究清明的樂趣了!
正如詩中所說:清明雨紛紛,此時清明節還未到,便雷雨陣陣了,此不為「清明雨上」嗎?
清明雨上NO。1:清明果
清明果這東西大部分中國人都吃過,大部分的清明果形如餃子,外皮大多數用清明草(鼠鞠草)做成,據說清明果是祭奠祖輩的,製作清明果時還隱隱有一些清香,令人陶醉!說到製作清明果,那講究可多著呢。先用清明草、糯米、大米捻成粉後再做成皮,之後再加以裝飾,再包裹進去各種各樣的餡:再放入蒸籠里蒸好,清明果的清香便撲鼻而來。這餡啊,也有講究,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配法,也有各具特色的氣味,像我們家,時代祖上傳下來這個配法就是這樣的:豆腐、豬肉、竹筍、紅蘿卜、白糖、豆沙等餡料,這種搭配方法你家有沒有試過呢?如果沒試過,那趕緊去試試吧,可香了呢!所以,做清明過的人也絡繹不絕、不計其數。
清明雨上NO.2:掃墓
掃墓這個節日習俗,可謂充滿了悲歡離合,也充滿了對祖先的敬佩之情。掃墓,顧名思義,便是去祖輩的墳上祭拜老祖宗或親朋好友,這掃墓的經歷,我也有一次呢!這是幾年前的清明節,學習放假,便於老爸同行去老家去掃墓。回到老家,雨,也是紛紛地下著。帶上香、白紙、雨傘,便上路了。帶上雨傘,一是為了掩飾雨的傾斜,二也是掩蓋了我們沉痛悼念的悲傷、爺父子三人一齊走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一路上坎坷艱辛,似乎也意喻著先輩的坎坷道路。每到一個墳上,先把這一年來這里存活下來的野草給出去,還先輩一個清凈。再點上香,一起祭拜、悼念。看著爺爺口中迷迷糊糊地說著什麼,側耳傾聽,原來都是一些向先輩祝福,給我們一家祈禱的一些祝福語,再掛上幾條白條,這次掃墓便這樣餘音繞梁地結束了。這一路走來,未免增添了許多的寒酸、心酸、淚,也在眼眶裡打圈圈了。
清明雨上NO:3:植樹
雖說現在人均人口增長,亂砍伐樹木的人也隨之增加。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樹木的存活率也高,這,正是老天賜予人類補償的機會,一個植樹的機會。組織起來,帶上幾棵樹苗,鐵鏟,水桶等材料,便可去植樹了,植樹方法也要學習對的那種。看著一棵棵小樹苗,好似一個出生的嬰兒,正在你的呵護下茁壯成長,那你該多麼有成就感啊!世界上,好人畢竟是比壞人多的,相信不久後,世界將會是春色滿園!
……
清明,令人意味深長的名風名俗並不止這些,期待,今年「雨上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