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中考語文文言文資料

中考語文文言文資料

發布時間:2021-01-22 12:21:22

㈠ 中考必背19篇文言文(全文內容)

1、《論語》十則 (七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 桃花源記 陶淵明 (八上)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3、 陋室銘 劉禹錫 (八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4、 愛蓮說 周敦頤 (八上)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5、 三峽 酈道元 (八上)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6、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八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7、馬說 韓愈 (八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8、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八下)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9、小石潭記 柳宗元 (八下)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0、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八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1、 醉翁亭記 歐陽修 (八下)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 出師表 諸葛亮 (九上)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九下)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14、魚我所欲也 孟子 (九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5、 曹劌論戰 《左傳》 (九下)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6、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九下)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

共16篇,可分抄為四層:
(1)考試首選層:4篇《魚我所欲也》、《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論語》 ;
(2)考試次選層:5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桃花源記》、《出師表》;
(3)考試三選層:2篇《陋室銘》、《愛蓮說》;
(4)考試不選層:5篇《馬說》、《曹劌論戰》、《小石潭記》、《三峽》、《鄒忌諷齊王納諫》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經考過的文言文:
2000年《出師表》、2001年《愛蓮說》、2002年《陋室銘》、2003年《曹劌論戰》、2004年《五柳先生傳》和《馬說》、2005年《三峽》

㈢ 中考語文復習資料文言文古詩

考試中,古詩詞和文言文主要考察默寫、鑒賞分析和文言文翻譯.所以就從這幾方面入手版.重點名句要認真背.古詩權詞中的常用意象、主要詩人的表達風格、古詩詞中的常用表現方式(用典、托物言志等)要了解.文言文主要看你實詞和虛詞的積累了

㈣ 語文中考考哪些文言文

2009年中考文言文課內閱讀篇目
序號
冊數
課目
課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內
2
七上
10
《論語》容十則
孔子
課標篇目
3
七上
25
詠雪
4
七上
25
陳太丘與友期
5
七下
5
傷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誇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課標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銘
劉禹錫
課標篇目
10
八上
22
愛蓮說
周敦頤
課標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峽
酈道元
課標篇目
12
八上
27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13
八下
21
與朱元思書
吳均
14
八下
23
*馬說
韓愈
略讀課文
課標篇目
15
八下
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課標篇目
16
八下
26
小石潭記
柳宗元
課標篇目
17
八下
27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課標篇目
18
八下
28
醉翁亭記
歐陽修
課標篇目
19
九上
21
陳涉世家
司馬遷
20
九上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21
九上
24
*出師表
諸葛亮
略讀課文
課標篇目
22
九下
1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課標篇目
23
九下
19
魚我所欲也
《孟子》
課標篇目
24
九下
21
曹劌論戰
《左傳》
課標篇目
25
九下
22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課標篇目
26
九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
九下
17
公輸

㈤ 中考語文的復習資料關於古詩和文言文的要全篇的,中考急用!!!!!!!!!!!!!

2011年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大全:常見文言虛詞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用作助詞: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二)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四)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
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3、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記憶順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間可譯「的」;
用作動詞「去、往、到」, 用作助詞可不譯。

1、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例:妻跪問其故。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例:並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指示代詞,相當於「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記憶順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遠指近指「這」和「那」;
後帶數詞譯「其中」,表示反問譯「難道」。

1、作為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時間處所,譯為「在、從」 例:
2、作為連詞
表示並列、承接、修飾「以」相當於「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 例: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表示範圍譯為「到」
「已」,已經。 例:固以怪之矣。
記憶順口溜:
「以」作介詞「把、拿、用」, 因為、按照、在、憑、從;
又作連詞如同「而」, 偶爾通假要分清。

1、對,對於。向 例:貧者語於富者曰。
2、在,從 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
3、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4、到 例: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魚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於人
記憶順口溜:
於字可譯到、在、從,也可翻作對、與、同;
形容詞後表比較,動詞之後表被動。

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表示承接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
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記憶順口溜:
而作連詞要分清,並列承接與轉折;
承譯「接著「轉譯「但」, 狀語後頭表修飾。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1、代詞 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 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 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
1.用法詞性混為一談
2.古今詞語詞義詞性混為一談
3.不同虛詞因意義、用法相近而誤
4.同一虛詞因意義、用法不同而誤

㈥ 中考必考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共16篇,抄可分為四層:

(1)考試首選襲層:4篇《魚我所欲也》、《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論語》 ;

(2)考試次選層:5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桃花源記》、《出師表》;

(3)考試三選層:2篇《陋室銘》、《愛蓮說》;

(4)考試不選層:5篇《馬說》、《曹劌論戰》、《小石潭記》、《三峽》、《鄒忌諷齊王納諫》 。

㈦ 跪求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好的加分:0——80分)

一、通假字集錄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孰為女多知乎——知:同 「智」
4、望桓候而還走——還:同「旋」,回轉,掉轉
5、湯熨之所及也——湯:同「燙」,用熱水焐
6、火齊之所及也——齊:同「劑」
7、止有剩骨——止:通「只」
8、日知其所亡——亡:同「無」
9、屏棄而不用——屏:通「摒」
10、對鏡帖花黃——帖:同「貼」
11、出門看火伴——火:通「伙」
12、但手熟爾——爾:同「耳」,罷了
13、爭渡——爭:通「怎」
14、路轉溪頭忽見——見:通「現」
15、滿坐寂然——坐:同「座」
16、日扳仲永——扳:同「攀」,牽、引
17、始一反焉——反:同「返」
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19、河曲智叟亡以應——亡:同「無」
20、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21、問渠那得清如許——那:同「哪」,怎麼
22、最喜小兒亡賴——亡:同「無」
23、略無闕處——闕:同「缺」
24、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25、儐者更道——道:通「導」,引導
26、縛者曷為者也——曷:同「何」
27、聖人非所與熙也——熙:同「嬉」,開玩笑
28、輯以翡翠——輯:通「緝」,連綴
29、此何遽不為福乎——遽:同「詎」,豈
30、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31、公輸盤詘——詘:通「拙」,折服
32、守圉有餘——圉:通「御」,抵擋
33、八分有奇——有:通「又」
3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35、王毅叔遠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稱
36、蓋簡桃核——簡:通「揀」,挑選
37、故不錯意也——錯:通「措」
38、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
39、裁如星點——裁:通「才」,僅僅
40、發閭左謫戌漁陽——謫:通「謫」
41、為天下唱——唱:通「倡」,倡導
4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43、身被堅執銳——被:通「披」
44、食馬者——食:通「飼」,喂
45、才美不外見——見:通「現」
46、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疑問
47、盡其材——材:通「才」
48、自余為戮人——戮:通「戮」,遭貶謫
49、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曬
50、親戚之所畔——畔:通「叛」
5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53、衡於慮——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54、法家拂士——拂:同「弼」,輔佐
55、百廢具興——具:同「俱」,全,皆
56、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矚
57、持其貲去——貲:通「資」,資財
58、尊君在不——不:同「否」
59、玉盤珍饈直萬錢——直:同「值」
6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6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6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6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同「德」,感激
64、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以前
65、欲信大義於天下——信:通「伸」
66、自董卓已來——已:通「以」
67、小惠未徧——徧:同「遍」,普及,普遍
68、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
69、同捨生皆被綺綉——被:通「披」
70、雞棲於桀——桀:通「橛」,為棲雞做的木架
二、一詞多義選錄
1、次:編次 皆次當行
駐扎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停泊 次北固山下
2、城:內城 三里之城
城牆 城非不高也
3、稱:chēng稱贊 流輩皆稱其賢
chèn符合 相稱 稱其氣之小大
4、負:憑依 負勢競上
背 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5、拂:fú不順 行拂亂其所為
bì輔弼 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士
6、國:國都 去國懷鄉
國家 國恆亡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7、觀:看 觀賞 予觀夫巴陵勝狀
景色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8、冠:guān帽子 既加冠
guàn為眾人之首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9、更:gēng更替 更相慶
gèn重新 更加 即更刮目相待
gēng改變 儐者更道
10、惠:恩惠 大王加惠
聰明 甚矣,汝之不惠
11、患:憂慮 無凍餒之患矣
禍害 為鄉里所患
12、絕:停止 往來不絕者
與世隔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到極點 以為妙絕
13、角:做法事用的號角(名詞) 鳴角振鈴
旋轉號角(動詞) 且角且走
14、疾:快 不以疾也
小病 君有疾在腠理
15、將:jiàng將領 則命一上將將前荊州之軍
jiãng率領 則命一上將將前荊州之軍
或許 將非鬼也
扶持 出郭相扶將
16、類:類,類推事理 不可謂知類
種類 為與此同類
像 佛印絕類彌勒
17、市:集市 人煙市肆
買(動詞) 願為市鞍馬
18、數:shuò屢次 扶蘇以數諫故
shù幾,幾個 率數萬人
shû計算 不可勝數
19、舍:shĕ舍棄 不舍晝夜
離開 使舍船
shè房屋 屋舍儼然
20、食:shí吃 食不飽,力不足,才不美外見
吃一頓 一食或盡粟一石
sÌ喂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說:shuÌ勸說 或說處殺虎斬蛟
shuō陳述 解釋 請說之
yuè通「悅」,喜歡,高興,不亦說乎
22、徒:空,光 免冠徒跣
僅,只 徒以有先生也
23、危:高 危樓一座
正 正襟危坐
24、謝:致意 為我謝曰
道歉 長跪當謝之
25、遺:yÍ遺留 以光先帝遺德
wèi給予 是以先帝簡撥以遺陛下
26、延:迎接,引進 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
邀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27、尋:古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飛來山上千尋塔
尋找 尋向所志
不久 尋病終
28、應:yīng應該 不應有恨
yÌng答應 理睬 桓候不應
響應 宜多應者
應征 急應河陽役
29、易:改變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交換 以大易小
容易 天下事有難易乎
買 易之以百金
30、屬:連續 屬引凄異
類似 神情與蘇黃不屬
類 桑竹之屬
三、重要虛詞簡釋

1、代詞
A、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她,它(們)。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之:代孔文子)。
B、指示代詞,譯為「這」「此」。誨女知之平(之:代這個道理)。
2、助詞
A、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水陸草木之花(表領屬關系,譯為「的」)
B、用在主謂短詞中,取消句子獨立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賓語提前的標志,有強調作用。何陋之有?
D、湊足音節,無義。悵恨久之。
3、動詞:譯為「去」「往」「到」。吾欲之南海(到)輟耕之壟上(去、往)。

1、那麼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就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3、如果 入則無法家拂士

連詞
1、表順接
A、表順承關系,譯為「然後、就、便」。斫而為琴 弦而鼓之
B、表遞進關系,相當於「並且」。學而時習之
C、連接狀語和謂語,譯為「著」地。匣而埋諸土
D、表順承關系,可不譯。貴人過而見之
E、表修飾,狀語與中心語之間,譯為「地」。漫漫而游
F、表並列關系。泉香而酒冽
2、表轉接,相當於「卻」「可是」 人不知而不慍

1、疑問代詞,「怎麼」「哪裡」。且焉置土石?
2、兼詞,相當於「於之」。必有我師焉(焉:在裡面)
3、語氣詞,用於陳述句後。寡人反取病焉(焉:啦)
4、用於句尾,錶停頓,相當於「啊」「呀」。有子存焉
5、形容詞、副詞詞尾。「……的樣子」。怡然自得焉
6、句末助詞,無義。因以為號焉

1、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譯為「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其實味不同(它們的)。
2、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這」「其中的」。其鳥昏與庸無以異也(那)
3、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其如土石何?

1、指示代詞,「這樣」「那樣」。吳廣以為然
2、是的,對的。昭陽以為然
3、轉折詞,然而,但是。然往來視之
4、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環堵蕭然。

1、代詞,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
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貧者語於富者(……的人)。
2、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者……也」譯為「是」。陳勝者,陽城人也。
四、重點篇章簡解
1、▲《三峽》全文共四段
山—①段總寫三峽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②段寫三峽夏季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水—③段寫三峽春冬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④段寫三峽秋季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一層:「……阻絕」概括水勢險惡
②段
二層:以「王命急宣」的特例寫水速快

2、▲《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共分三個層次
一層:交待尋友訪寺的時間和原因(記敘)
二層:寫庭中月景(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比喻新穎)(描寫)
三層:抒發內心感受,表現曠達胸襟(抒情)
3、▲《五柳先生傳》全文共兩段:
①段寫五柳先生的性格、愛好及日常生活,表現了他「不慕榮利」不流於世俗的志向和追求。
②段評價五柳先生安貧樂道,以詩畫自娛的灑脫情態。
五柳先生的性格:閑靜少語,不慕榮利。引見黔婁之妻言,說明了作者的生活態度。
4、《小石潭記》生動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凄之情。全文共五段:
①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概貌。(移步換景)
②描寫潭中的游魚(正面寫魚,側面寫水)。
③寫小石潭的水源及遠望之景。
④寫潭上的環境,借景抒情。
⑤交代同游的人。
5、《觀潮》本文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全文共四段
①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總分總,形、色、聲、勢);②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③寫弄潮兒的英姿;④寫觀潮人數多。(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
6、《公輸》閱讀「子墨子見王,曰……為與此同類」此部分的內容:寫墨子指責楚王企圖攻宋的不智行為,可分兩部分:①運用三個比喻句,說三件違反常情的可笑事情,誘使楚王就範。②運用三個對比的排比句,將楚國的特產豐富與宋國的物資貧乏作鮮明的比較,從而推出楚國攻宋是「與此同類」的結論。
7、《核舟記》第一、二、三段:①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藝以及核舟的由來和內容;②先總說核舟的長短、大小,後寫船艙的格局、配備和裝飾,表現核舟雕工之精緻;③寫船頭三個主要人物的狀貌神情。
8、《唐睢不辱使命》共四段:
(一)①寫唐睢出使秦國的背景
(二)唐睢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②寫唐睢揭穿秦王利誘的騙局;③寫唐睢反擊秦王的威脅、恫嚇;④寫唐睢出使的結局:秦王被折服,安陵國得以保全。
9、▲《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共兩段:
①寫作者被貶後寄情山水的抑悶之情(概寫),末句點出主旨,引出下文;②著力描述初始宴遊西山登臨山頂後縱目所視及自己的感受(特寫,比照、映襯,初望—細望—遠望)。
第一段分四層:一層(自余……恆惴粟)寫獲罪謫居的心態
二層(日與……無遠不到)寫漫遊
三層(到則……起而歸)寫游賞的率性
四層(以為……怪特)點出主旨,引出下文
10、▲《馬說》第一、二、三段:①從千里馬與伯樂的依賴關系出發,說明千里馬才能的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②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不知馬」;③歸納全文中心,對「食馬者」的無知妄說進行辛辣的嘲諷。
11、▲《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第一段:點明題意,從正面立論,斷言董生此行「必有合」;
第二段:委婉說出寫序本意,以「風俗與化移易」為據,轉說未必「有合」。
第三段:作者委託董生到河北替他辦兩件事,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告誡董生不當遊河北。
12、▲《與朱元思書》全文共三段,基本格局是先總後分:
①段:總寫奇山異水,分兩層:一、(……任意東西)寫景,敘事;二、交代游覽全程,表達贊美之情;
②段分寫「異水」,分兩層:一(……直視無礙)寫流勢緩慢處情景;二、寫流勢湍急處之景。
③段分寫「奇山」(視覺、聽覺)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四段:
①提出中心論點;②③舉戰爭例子加以證明;④道理論證,得出結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全文共四段:①列舉事實論述出自貧賤之人在經受了磨練之後,終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②在擺事實的基礎上歸納出一般的觀點;③扣住「動心韌性」,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證;④歸納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①②段之間是由一般到個別;第③段由個人談到治國)
15、▲《魚我所欲也》,第一段,共分三層:
①(……捨生而取義者)提出了中心論點:捨生而取義(比喻論證)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死者)進一步分析論證中心論點(正反對比論證)
③(非獨……耳)作者得出結論:從有義、有向善之心說明賢者勿喪耳。
第二段正反舉例論證論點。
16、《隆中對》中一、二、三、四段:
①介紹諸葛亮其人及與徐庶的交往;②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③寫劉備三顧茅蘆,向諸葛亮問「計」;④寫諸葛亮的對策。
諸葛亮的對策分三層:1(……不可圖也)分析曹操、孫權兩大集團的狀況,分情敵友,採取不同的方針。2(荊州……思得明君)指出荊益二州在戰略上重要地位和奪取的可能性。3(將軍……可興矣)歸納策略主要之點並指明光明前途(景)。
17、▲《墨池記》中第一段分五層:
一(開頭……雲也)介紹墨池的位置及形態。
二(羲之……豈信然邪)介紹墨池名稱的由來。
三(方……自休於此邪)寫王羲之娛情山水但不沉醉於遊山玩水。
四(羲之……彼邪)評價王羲之的書法
五(則學……者邪)作者總結觀點:學習不可少,道德的深造更不可少。
19、▲《上樞密韓太尉書》中的共四段:
①段提出「文者氣之所形,氣可以養而致」的觀點,並列舉了孟子和司馬遷的事例加以說明。
②段從自身經歷進一步對「養氣」說展開論述。分四層:
一層:寫去家遠游的原因。
二層:寫游歷名山大川,憑吊秦漢故都,瞻仰天子宮闕後的收獲。
三層:特別提出見到歐陽修的感想。
四層:揭示出欲見韓琦的想法。
③進一步申述欲見韓琦的強烈願望。
④重申「生好為文」的初衷,並再次表明求見之意。
20、▲《送東陽馬生序》一、二段通過自己與太學生的對比,點明業有不精,學有不成,是因為「心不若余之專」。
第①段敘述自己年輕時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
表現在兩方面:1、幼時求學的艱難;2、成人後求師的艱難(a叩問之難;b、旅途之艱;c、生活之苦)。
第②段 明太學生求學條件的優越。(對比)
21、▲《曹劌論戰》全文共三段:
①段寫魯國戰前的准備(分二層):1、(十年春……乃入見)寫曹劌與鄉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2、(何以戰……戰則請從)寫曹劌與魯庄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②段寫長勺之戰的全過程(略)。
③段寫曹劌戰後論述魯國取勝的原因(分兩層):
1(……故克之)論述戰勝的原因:彼竭我盈
2(……故逐之)論述追擊的原因:轍亂旗靡

說明:▲為教育部指定背誦篇目。餘下篇目為:《陋室銘》《愛蓮說》《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出師表》。

㈧ 中考必備文言文

1、《論語》十則

2、魚我所欲也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曹劌論戰

5、鄒忌諷齊王納諫

6、出師表

7、桃花源記

8、三峽

9、馬說

10、陋室銘

11、小石潭記
12、岳陽樓記

13、醉翁亭記

14、愛蓮說

15、記承天寺夜遊

16、送東陽馬生序

17、關雎

18、觀滄海(東臨碣石)

19、蒹葭(蒹葭蒼蒼)

20、飲酒(結廬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27、春望(國破山河在)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

3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

34、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

35、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

43、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5、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

50、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

㈨ 中考必考文言文二十篇全包括

快速背來誦記憶文言文方法:

1、先源理解句的含義及關鍵詞的含義。慢讀3-4遍,(一定要先理解)
2、之後語速要越讀越快,快到像說快板的節奏自然就會背了,這樣很長時間內不會忘記。(一定快讀背會)
3、如果慢慢的像蹦豆一樣背完超不過三天就忘完了。
4、文言文官網 http://www.shicishu.com 全部是初高中文言文,保存到電子設備中,一有時間就背誦。
6、自控能力要強,看手機看文言文學習相關的,背誦文言文很快就背會了。(要有好的自控力)

閱讀全文

與中考語文文言文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