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作文的素材 1、結合實際,開展一系列版活動。 2、以參觀權訪問的形式,讓學生走出去。 3、注重學生觀察積累能力的培養。 4、注重閱讀積累能力的培養。 5、結合課情,創設情境。二、為學生搭建平台,加強交流三、注重訓練的靈活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Ⅱ 淺談如何做好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一、使學生樹立寫作思考的意識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重視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使學生寫作時思路更流暢,語言表達更清晰,作文層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維混亂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思考,寫作時信手拈來,完全為了應付。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明朗,表達更清晰。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師在課堂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不能著急去催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寫、如何寫好作文,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並在這個基礎上將作文升華。當然,教師也可以將作文訓練安排到課下,讓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文,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時間內思考並完成作文,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思考習慣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提醒學生注意時間,不能讓學生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培養學生寫作提前思考的習慣,就像做數學算數題時先打草稿,這樣的思考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作文質量,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
二、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蘇教版新教材更加重視寫作,在語文測試中作文分數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大。但在初中作文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學生作文素材缺乏,文章平淡無奇的現象。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摘抄美句的習慣,讓學生准備一個美句摘抄本,把平時在課本上或者在課外書刊上看到的美句摘抄到本子上,可以是詩句,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優秀作文里的句子等等,積累得多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地會將其引用到作文中,使作文表達更加簡潔凝練,富有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冰心詩四首》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美句進行摘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仔細選編的,學生摘抄這樣的句子既可以熟悉課本,也可以借鑒這些句子中的寫作手法,並活用到寫作中去。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日記不一定要長篇大論,無可挑剔,但一定要是身邊真實發生過的,蘊含學生豐富情感的。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日記本就成了一個豐富多彩且貼近生活的素材庫,這些素材都是學生自己經歷過、蘊含學生真實情感的,這樣的素材不用刻意去記,學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作文中去,提升作文水平。
三、利用朗讀輔助作文教學
科學證明,大聲朗讀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的方式輔助教學,鼓勵學生對教材課文或者優秀作文進行大聲朗讀。大部分中學是設有早讀和晚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兩個時間點進行課文朗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普通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流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編選出來的,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的,朗讀這樣的課文,可以使學生提高對課文的記憶,對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進行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初中課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別是古詩,如《次北固山下》《赤壁》《過故人庄》《秋詞》等。當然,教師也可以在上課之前進行范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進行范讀,朗讀應該輕快活潑,聲音悠揚,將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通過示範,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同樣,對優秀作文進行朗讀可以使學生對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鑒的部分進行記憶,並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朗讀可以使學生加強記憶,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讀帶動學生記憶,可以將這些好的句子刻在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Ⅲ 語文作文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有效方法淺析
一、在平時的教學中灌輸寫作的基礎知識
我把作文教學滲透在平時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之中,以課文的教學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結構特色、用詞用句、主題的表達與理解,從而讓學生在作文時有一定的參考,讓學生多掌握一些寫作的基礎知識。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我把文章給學生分成三大部分:盼春、繪春、贊春。在此基礎上把繪春一節概括成五幅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這樣全文的結構層次就一目瞭然了。對於寫法主要通過對語句的理解,品味句子的特點、修辭和內涵。
二、培養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悟和領悟能力,這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因素之一。在教學中,要從咬文嚼字開始抓起,運用朗讀、誦讀、演講等方式去感受和鍛煉,以規范用語習慣為基礎。另外范讀和配樂朗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注重語文積累
在作文中,我們經常感到學生語言艱澀、內容空泛和言之無物,究其原因是學生的閱讀面窄,積累的素材少,觸發不了創作靈感。怎樣做好語文積累呢?
1.在平時多觀察。從生活中觀察汲取的東西可以積少成多,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
2.加強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背誦名篇。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背誦名篇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的感受能力,增強表達能力,從而提升作文水平。
四、讓學生有充分的習作時間
我的作文量往往是規定在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完成,而不是單單一兩節作文課。教師在開學初給學生幾個話題,要求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裡圍繞話題去選材與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作文時遇到困難可以和老師交流。讓學生在很長的時間段里尋找靈感,有可能一個月寫不出一篇,也有可能一個星期寫出幾篇。只要有了好的習作,教師就在班上張貼,以示鼓勵。這樣學生的心態也就很放鬆,高質量的文章也經常見得到。
五、評價要從藝術特色出發
我覺得評作文也是一門藝術,對學生而言則是寫好作文的一個新起點,好的評價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可以從藝術特色上去分析評價。比如:藝術結構、寫作方法、描寫特色、修辭效果、主題表達等 。
Ⅳ 淺談怎樣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素材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寫作水平進行有效的提高,以此促進學生以後寫作能力的發展。從現實的教學情景來看,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出現有話說不出或者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的情況。素材就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就要對引導素材進行積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進行了探討。
1.基於生活實際,豐富寫作內容
寫作的基礎、合作的源泉就是生活,這是大家在長期的生活時間中所總結出來的,連葉聖陶先生也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樣的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用心對生活進行觸碰,感受生活的氣息,從而基於生活實踐,對自己的創作內容進行豐富,作為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之源的生活,學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要對生活中的事與情進行體會和應用,要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對生活更加的熱愛,並且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學會用心感受生活,並把生活和寫作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周邊的人和事進行觀察和體會,深入生活、貼近生活,才能夠創作有質量的作文。以此有效的對自己的寫作文章的內容進行豐富。
寫作源於生活情景,作品也可以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反映,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國家大事進行關心,好創作出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文章。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不斷地進步,經濟、科技、政治、國防等方面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就要對這些時事政治進行應用,反映出時代發展的特徵。比如,我國神州七號發射成功、奧運會的舉辦、留守兒童基金的創立、環境的逐漸污染等方面的社會熱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都可以予以應用,讓學生在創作時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對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進行闡述,有效的豐富文章的內容。
2.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這個方面來完成,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得到了明確的提出,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科學的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廣泛的閱讀,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起來,以此來把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行開拓,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豐富,還能夠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得到一定的豐富,學生就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作文進行創作,從而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讓學生合理的進行書籍選擇,課外書籍有五花八門的選擇,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並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學生閱讀,有的書並不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反而會讓學生誤入歧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例如,在對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課進行學習之後,就可以推薦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讓學生進行閱讀,或者是讓學生通過對《三國演義》進行閱讀來加深對《草船借箭》的認識,這樣科學合理的進行閱讀,學生就可以對自己的知識面進行擴展。
3.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充分發揮創造性
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就是所謂的創新,在現階段的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把創新進行貫穿,引導學生在學習作文創作的過程中對新穎的主題進行創設,對獨特的思路和觀點進行闡述,能夠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述出一個主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新,「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這句話是黑格爾曾經說過的話,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通過想像把獨特的事物描述出來,就能夠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要善於通過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行開拓,從而對自己的聯想力進行培養,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以獨特的思維進行創作,這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要求的理想目標。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的方式來根據圖片進行聯想,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對一些特定的材料和情景進行提供,讓學生可以通過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來進行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作意識也會被有效的激發。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續寫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先講授半截故事情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對剩下的故事進行編寫,學生能夠活躍的進行參與,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空間。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思考黑板上畫出的東西是什麼,有的學生會說是氣球、有的會說是氣球,通過這樣的猜想,學生的想像力就會得到激發。
總而言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寫作內容空洞乏味主要是因為寫作素材的缺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過程中,要合理的指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用心感悟生活來積累寫作素材。課外閱讀也是學生所要注意的一點都學生要科學的進行書籍的閱讀,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和質量。要鼓勵學生進行素材的創新,對自己的寫作內容進行豐富,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Ⅳ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小學生也變得越來越聰明了,想像能力也越來越豐富了,許多語文老師感嘆「現在的內孩子越來越難容教了」,事實上,時代的發展要求老師也要加強學習,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一條可行的途徑。訓練想像能力的語文教學中還有其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為選入教材的極大部分課文屬文學作品,作者所創設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與想像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時,又必須以自己的經驗,憑借想像來還原並充實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內蘊。至於學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像的配合,才能有聲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現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豐富的想像活動,還能剌激語言的發展。
Ⅵ 淺談語文閱讀教學如何與作文教學結合
一、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三大弊病
1.把鮮活生動的閱讀教學演變為知識灌輸,主要異化為字詞教學、文體知識教學和課後練習解答。現代文閱讀考查常常直接考查字詞知識與文體知識,把知識與閱讀的能力割裂開來。閱讀教學當然與知識有關,要感悟文本當然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閱讀是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但閱讀不能等同於知識,它更是一種活動和能力,因此閱讀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傳授知識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將純粹可感的教學無限拓展,甚至為學科異化。學生在缺乏與文本的對話之前,教師就天馬行空地發揮,進行所謂的學科整合,把語文異化為其他學科的工具。實際上語文教學與測評應該尊重語文,語文教師應該尊重自己。
3.把閱讀教學演變為無根的問題教學,教學過程滿堂問、滿堂答,在缺乏閱讀的基礎上為完成問題而回答。在閱讀教學中以提出問題為中心,討論問題為重點,解決問題為目的,教師在學生接觸文本之前就提問,用預設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約束了,把學生對文本獨特的體驗和感情淡化了。正常的問題教學應該在學生充分接觸文本之後才提問;應該注意提問的目的,認真思考提什麼樣的問題,提問要與閱讀有關;應該注意把握提問的深度與廣度,問題應具有啟發性與激勵性。
二、做到「三個同步」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是學生覺得「作文難」的主要病根。再者,每篇課文後的習題設計大多是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情感、詞句的理解能力,寫作的題目很少,造成大多數教師都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不自覺地分割開來,形成兩個陣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應該做到「三個同步」。
1.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同步
教材中的選文都是經過專家精心挑選的典範,學生不僅要從這些文章里吸取精神營養,也要從這些文章中得到啟示。課文倡導真善美、文明與科學,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明白這些就是做人的方向,也就是作文的主題。在閱讀美文的過程中,學生可逐步增長智慧,明白事理情理,而怎樣表達事理情理,也是寫作的能力之一。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緊密相聯,在教學中同步進行,篇篇貫穿,篇篇強化,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閱讀思路與寫作思路同步
每篇範文的閱讀其實都是三種思路的組合,一是作者的寫作思路,二是教師的解答思路,三是學生的理解思路。教師藉助教學參考書及其他參考資料,解答起來一般都能靠近作者的寫作思路。但學生呢,如果他們是被動接受者,他們的理解大多數是教師強加的。如何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呢?這個時候,在教學中融合思考,讓學生在閱讀時站在寫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寫時站在閱讀者的角度去行文落筆,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自己既是讀者又是作者,寫作教學的通道就順暢了。
3.閱讀吸收與寫作釋放同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題目想一想,假如這就是老師給的作文題,自己該怎樣審題立意,怎樣布局謀篇,怎樣開頭結尾,最好邊思考邊擬寫作提綱。接著,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與自己的設想對照,看看有哪些巧合,又有哪些不同,從而找出自己的差距,並把課文中用得恰到好處的詞語劃出來,體會一下這篇課文的巧妙之處。讀到嘆為觀止處,甚至可以背誦下來。課文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東西很多,思想、情感、題材、體裁、技巧、語言等等,學生都可以借鑒,從中吸收有益的養分。
三、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較好地結合起來
1.遷移想像
作文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在仔細觀察自然和社會後寫出自己獨特的認識體驗,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去觀察別人所寫的事、景、情、理,再和自己耳聞目睹的某些相類似情景、經歷及感受聯系起來,或者把自己放在文本描述的環境里「身臨其境」,從而找到共鳴點。這和學生日常作文空想編造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體驗雖然是間接的,但是真實的,藉助課文鮮活起來,彌補了實際觀察的不足。
2.放手摹寫
一篇課文,能觸發學生靈感的語句往往不止一處,即使是同一處,各人的聯想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有不拘前說的精神,從自身實踐出發,寫出獨到的見解和感受。可以仿句仿段寫,還可從課文中某一點出發,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能圍繞一個中心,把自己的看法寫清楚就行。例如本人在指導閱讀泰格勒的《窗》之後,學生有的續寫結尾,有的品評人物,有的評論歐·亨利式結尾的妙用,有的談課文的啟示,有的延伸談「窗」……這類文章,有點像評論,但又不是評論,因為小作者觀察與思考的觸角伸得更遠;有點像讀後感,但又不是讀後感,不過小作者生發出去的感想總與原作藕斷絲連,有機地把讀和寫結合起來。
3.檢查批改
一課一作,有個檢查批改問題。學生寫什麼,我總是放手讓他們去寫,但放手不等於任由學生做與不做,不做就無法達到培養寫作能力的目的,也容易助長懶惰之風。堅持重點批,選出典型做樣子,引導學生自己改。在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劃個紅道道,讓學生去動腦筋改,從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養成斟酌、推敲的習慣。學生自己改作文,可能一時不如老師改的好,但學生自己動腦想的印象深刻,收益也會更大。
Ⅶ 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即是說,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即闡明了閱讀和寫作的密切關系。
葉聖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之」。讀寫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的歸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常令語文教師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是,常常是為閱讀而閱讀,為作文而作文,將二者割裂開來,各自呈現單邊性,結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訓練培養學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在語文教學中,雖然二者所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同,各有側重,閱讀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學側重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從閱讀中可以學習到作文的方法,通過作文又可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
一、盪閱讀之舟,滌寫作之愁
作文難寫,怕寫作文,是較多學生的所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困惑和現象。而「肚中無貨,無米可炊」是這一問題的關鍵。沒有東西可寫,自然沒有興趣可言;搜腸刮肚,自然寫不出精彩文章。
如何幫助學生突破作文中的這一瓶頸,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我們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學士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也即是說寫作吸納的材料要多要廣,積累的材料要充分而豐富;葉聖陶先生說的「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這些都論述和強調了閱讀和寫作的密切關系,強調了閱讀對於寫作的重要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是語文課程的新策略,也是語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題是「手段」,多讀書是「目的」,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幾本好書,多背誦名家名篇,多積累詩詞佳句,多扎扎實實的積累。「少做題,多讀書」這也是借鑒了我國傳統蒙學教育中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華,古為今用。
新課標更是強調了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並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初中學生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2--3部名著」。並對學生課外閱讀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課內範文教學、忽視課外閱讀、學生閱讀量不足的弊端。把課堂內外、書本內外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基本規律,為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讀寫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多讀書、多積累來開闊眼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佳詞名句、精思妙理等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廣積寫作的「糧草」,這也是解決學生作文「有米可炊」,不為作文而愁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在讀中悟寫,讀中練寫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葉聖陶)」。教材是啟迪學生閱讀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尤其是更新後的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著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相機進行作文指導和作文訓練,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技能。
一是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的指導。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徵進行描寫,怎樣有條理的說明事物,怎樣進行作文的選材剪裁,怎樣結構文章……很多課文本身就是這方面的經典範例,在學習理解這些經典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相關的寫作知識。
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好契機和結合點進行作文訓練。如在課文學習中學習了精彩的語言及時進行語言的仿寫訓練,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讓學生進行「補白」、「續寫」、進行想像和新的創編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接近學生認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實際的課文進行摹寫來訓練學生的布局謀篇和構思能力,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讓學生寫仿寫《秋》,學習了《聞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讓學生來寫《我的想和做》等,學生一般都能夠摹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寫作手法、精彩語句作評點來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通過尋找和把握這些契機,適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寫有機結合。
三是通過閱讀來積累和歷練學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語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語言的美麗就是智慧的美麗。學生作文思想膚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來從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學的人文價值觀;通過對文本個性的多元解讀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閱讀,能歷練和豐富學生的思想。
Ⅷ 淺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文教學是對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具有非常專重要的影響,因此,屬每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積極探索,尋找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有效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Ⅸ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張霞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1.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
2.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
3.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心裡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但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
5.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己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
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喚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指導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課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Ⅹ 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往往被當作衡量其語版文水平高低權的標准之一。以三到六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整個寫作教學的關鍵階段,是從寫話到寫作的過渡階段。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是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通過調查也發現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其中有的是陳年痼疾,有的卻是新環境下產生的新問題。 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內涵、目標和基本要求入手,結合國內外習作教學的研究現狀,通過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問題背後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論文共分為六個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問題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第一部分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進行概述。主要說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內涵、目標和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國內外作文教學的研究現狀。概括出國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理念,並從教學理念、教學實踐及教學理論三個方面分析國內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研究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