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4年高考作文700字範文:在生命的鐐銬里跳舞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盧梭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發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們擁有許多自由的權利,但是卻又註定逃脫不了命運的枷鎖。正如我們可以選擇穿過沙漠的方式,卻無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活著?既然我們無法對抗不可抗力,無法避免死亡這一終究會到來的歸宿,我們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盡管我們知道自己的歸途,盡管我們要戴著鐐銬去不斷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們還是會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鐐銬里跳舞,舞出最動人的精彩!
是的,我們也知道我們的脆弱——我們無法像雄鷹一樣翱翔天際,我們也無法像魚兒一樣橫絕江河。可是,就是拖著這充滿著種種限制的血肉之軀,我們人類創造了無數的奇跡。在生命的鐐銬里,化不可能為可能,我們造出了飛機潛艇,我們上天入海……命運可以禁錮我們的軀體,卻禁錮不了我們靈魂和夢想的自由!
戴著鐐銬跳舞,是一種坦然,一種智慧。難以忘記史鐵生在地壇對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無情地奪去了我的雙腿,實際上他給了我更多的機會來體味生活。」史鐵生的雙腿被禁錮了,但是他的心靈是自由的,他還擁有生命,還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還可以用筆和紙記錄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學識和靈魂的高度。看起來,他無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靈魂卻比我們常人走得更遠,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這人生中最乾涸的沙漠——盡管這沙漠他不願意遇到。
戴著鐐銬跳舞,是一種超脫,一種境界。難以忘記曼德拉在走出羅本島的時候發出的感慨:「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曼德拉應該是一個能夠打開自己心靈枷鎖的人,他用自己的隱忍和悲憫情懷,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在生命的鐐銬里跳舞,那麼,即使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已經擁有最珍貴的自由與價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錮了你什麼,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過無悔的人生!
⑵ 2010上海高考語文作文解析
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再不必惆悵,再不必嘆息,人生到此已圓滿。
⑶ 上海卷語文高考中從結構上賞析和從形式上賞析有什麼不同
doc2014年高考試來題——語文(新課標源II卷)word版含解析
doc2014年高考真題——英語(新課標Ⅰ卷)word版含解析
doc2014年高考真題——理科數學(新課標Ⅰ卷)word版含解析
doc高考沖刺必備數學公式(保證高考數學90分以上)
doc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1卷)語文
doc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2卷)語文
doc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語文
doc2015年高考試題語文(北京卷) 解析版1
doc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2卷)數學理
⑷ 2014上海高考語文作文思路及範文
【作文題目】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題目評價】
2014上海高考作文題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氣質,一直延續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間,靈活、開放。題目與前年「心靈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對學生結合關鍵詞語與材料整體發揮辯證思維進行審題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對當下生活的關注。
這個題目總體比較容易,和平時模擬考中的很多文題都很相近,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寫出新意卻不算簡單。
【審題分析】
從審題角度來看,我們首先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然後再抓關鍵詞。這個材料的整體意思是說我們可以有選擇穿過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沒有不穿過的自由,所以這里的自由與不自由是在選擇道路的情況下出現的,自由與不自由是附屬於這個選擇的。通讀材料不難提取出關鍵詞「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關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聯想到困難、挫折、人生必須經歷的各種無奈與不快等等。總體來看考生比較容易在看到題目的最開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選擇的材料。
另一個關鍵詞是「選擇」,矛盾在於「選擇」和「不能選擇」。我們可以做出很多選擇,例如人生該如何度過;但是我們又不能選擇生老病死。
綜合兩組關鍵詞來看,「自由」在於自己能否作出「選擇」。
類似的很多話題在孩子們平時的練習中有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這個關鍵詞比較容易讓人聯想到哲學和政治,擅長這一學科或對此感興趣的學生比較容易寫出深刻性。
【寫作內容】
從寫作內容分析,這個材料依然要求學生由內而外的思考。學生考察這個材料的思路應該是從自身角度出發,體會這樣的感受,然後再由自己及別人、及社會的思考,他關注的必定不僅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導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會的思考,所以這個材料需要學生較多的積累進行寫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氣之作、深刻之作。
比較容易聯想到盧梭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自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不自由。
可以聯想到法律。自由和民主不是百無禁忌,必須在規則下有序進行。
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度過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們也必須經歷生老病死。
【趨勢分析】
【2011年上海高考】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
契訶夫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
這兩句寓有深意的銘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還有更重要的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人們對此的思考不盡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
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綜合前幾年的題目來看,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為思辨類作文。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考生們不僅要聯系自身反觀當下,似乎還需要對一些哲理有一定的體會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為一個標志性轉折。那年是說鄭板橋的事例,結果造成一定審題的障礙,考生感覺困難重重。因此10年作文是一個反彈,是這幾年來最簡單的一個材料。材料中的兩個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無需考察兩個事例的區別,所謂兩個事例,就是一個事例,不過,命題者是把發展觀放到全球視野下進行考察而已。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變化,他的思辨性變強了,給出了兩個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學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題,可以說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風格就此形成。微光,需要進行思辨考慮,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別人、由內而外的進行思考,不僅要考慮到自己,還要考慮到別人。材料中隱含的條件也比較多,比如放棄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這個是我們寫作時要必須考慮進去的。也就是說,材料在開放之外,內含的限定性條件增多。那麼13年的作文是這個延續,體現的就是這個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進行思辨思考,結合自身以及社會。所以,上海作文的穩定就在這兩年體現的特別明顯:自我與社會聯系,思辨性突出,觀察自我以及思考社會,我對自己的關注就是對社會個體的關注,我不僅僅屬於我自己,我還是社會的一員。
題材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是上海高考作文堅持的命題思想。所以學生要善於由「內」而「外」,以自身的考察為入口,以社會的思考為出口,以對身邊事實的關照為基礎,結合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結論。因此,明年作文,我們可以預計上海依然會延續這個成熟的作文命題風格,這也是新一屆高三作文備考的重點所在。
我是精銳的語文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如果有其他問題也可繼續追問哦!謝謝
⑸ 上海高考語文范圍
2012年高考上海卷考試手冊
·語文科
一、考試性質
上海市語文科高考是為高校招生而進行的選拔考試。它的指導思想是有助於高校選拔新生,有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和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考試對象為2012年全日制高中階段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
二、考試目標
高考語文從識記與理解、分析與綜合、鑒賞與評價、表達應用等方面測量考生能力。試題分閱讀、寫作兩部分對學生進行測試。
三、考試內容
根據《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試行稿)》要求,結合現行的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確定以下為考試內容。
1.識記與理解
1.1識記課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與課文相關的文學和文化常識。
1.2理解常用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
1.3運用現代漢語基本語法和修辭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1.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5理解常見的文言詞法和句式。
1.6用現代漢語解釋文言句子。
1.7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
2.分析與綜合
2.1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2.2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2.3分析作品的思路、結構、寫作特點。
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寫作意圖。
2.5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3.鑒賞與評價
3.1賞析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
3.2鑒賞作品的藝術形象、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
3.3評價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
4.表達應用
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常用的應用文。
4.1審題立意
4.1.1准確把握題意。
4.1.2主旨明確,思想健康,感情真實。
4.1.3選材恰當、內容充實。
4.1.4力求有新意.
4.2結構布局
4.2.1結構完整,布局合理。
4.2.2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4.3語言表達
4.3.1語言通順、准確,生動、得體。
4.3.2合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4.3.3書寫規范,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四、考試細則
1.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分為試題和答題紙兩部分。考生答題必須將答案全部做在答題紙上。
2.試卷測量目標的比例
識記與理解約16,分析與綜合約28,鑒賞與評價約10%;表達應用約為46%。
3.試卷結構與分值
試卷分閱讀和寫作兩部分:閱讀80分,寫作70分,試卷總分為150分。
4.試題難易的比例
試題難易的比例約為1:2:7。
5.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為150分鍾
6.題型
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寫作題。
五、考試樣題
考試樣題與測量目標示例:
⑹ 上海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怎麼做
這是我們學校用的資料,一個超猛的老師編的,如果你增加懸賞分,我有更詳細資料
怎樣鑒賞古詩詞(一)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 高三語文備課組
一.明確鑒賞要求
《考試說明》對古代詩詞的鑒賞要求是: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分辨古詩類別
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必須辨別不同題材的詩詞,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准確的判斷,常見的有如下幾種題材的詩: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2004年浙江卷《菩薩蠻 李白》亦屬於這一類。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等等。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卷陸龜蒙的《新沙》就屬於這一類。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等。此外,有些詩本身不是哲理詩,只是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這類詩不歸入哲理詩范疇。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2001年全國卷中的《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屬於這類詩。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這類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其內容描寫離不開山水,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行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只作記行詩,不可視作山水詩。2002年全國卷中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屬於這類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2004年江蘇卷《徵人怨 柳中庸》亦屬於這一類。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事不議論,讓讀者自己思考。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1996年全國卷《詠史》(元朝阿魯威的散曲)亦屬這一類。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這是由憑弔古跡而產生聯想、想像,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的詩作。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1996年全國卷
11、山水詩,又稱山水田園詩,這類詩以自然風光為題材,通過描寫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來寄寓情感,常用寓情於景,借景寫情等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在古詩詞中最常見,是高考試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種。如:2003年全國卷中的王維的《過香積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兩首:劉禹錫《望洞庭》,雍陶《題君山》,2003年北京卷中趙嘏的《江樓舊感》等。
12.閑適詩,借寫一點生活瑣事人以抒發個人的閑情逸趣。這類詩在高考中也有出現,如1998年賈島的《推敲》和2000年趙師秀的《約客》屬於「閑適詩」。「閑適」詩大部分是表達詩人「獨善其身」(孟子語)和「倚南窗以寄傲,臨清流而賦詩」(陶淵明論)的心情。該類詩詞題材廣泛,琴棋書畫,風花雪月,皆可入詩。它一般藉助景物描寫表現詩人的感情。《推敲》表現的是詩人悠閑的情趣,《約客》則表現詩人雨夜等候客人,而客人未至的焦急心情。兩都有一種恬靜怡然的風格。
附高考試題
愛情詩(04年浙江)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6分)
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②遊子思歸鄉: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諷刺詩(04年春季北京)
17、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①——③題(6分)
新沙 陸龜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註:澥:海。
①對《新沙》一詩的內容解說恰當的一項是
A渤海岸邊形成了一塊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後海鷗也知道了。
B渤海岸邊形成了一塊新的沙田,官家從蓬萊島請人來栽種紫芝。
C渤海岸邊形成了一塊新的沙田,官家馬上修了一條去征稅的路。
D渤海岸邊形成了一塊新的沙田,官家馬上就想到來征稅。
②下列詩句與《新沙》的主題接近的一句是
A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聶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杜荀鶴《山中寡婦》)
D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皮日休《橡媼嘆》)
③簡要分析《新沙》詩後兩句在表達上的作用。
答案:17、①D ②C ③用誇張、諷刺、詼諧、幽默、虛擬等藝術手法明確並深化了詩的主題。
這是一首諷刺晚唐賦稅之重的詩。在渤海的漲落潮聲中,海灘邊淤積起一條沙堤,官府知道後海鷗才知道。如果有條通往蓬萊仙境的路,那麼官家也會年年去那裡收紫芝稅呢。詩人以高度的誇張,尖刻的諷刺,用近乎開玩笑的幽默口吻揭露了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的現實。
送別詩(01年全國卷)
(2001年秋季)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7--18題。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
17、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薯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B、二、三兩聯描寫船帆被細雨打濕而變重,烏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
C、尾聯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送別之情,情與景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D、全詩第一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後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雨,這樣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
18、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詩,但主要篇幅卻是寫景,將離別之情寓於這些景中。下面幾首寫送別的唐詩中,與它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B、蒼蒼竹林寺,杏杏鍾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C、聞道衡陽外,由來雁不飛。送君從此去,書信定應稀。
D、滿酌勸僮僕,好隨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革是)。
答案:17C 18B
邊塞詩(04年江蘇)
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16.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詠史詩(1996年全國卷)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5--6題。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5、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橫槊船頭,灑酒於江,表示憑吊。
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指孫權赤壁一戰藉助東風取得了勝利。
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D、最後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
6、關於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後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
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仕的這一轉變。
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
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
答案:5、D 6、C
16.(1)曹操、周瑜、諸葛亮(答出一個得1分,答出兩個或三個得2分)
(2)作者在此沒有提曹魏,而是提到「一分西蜀,一分江東」,很明顯是在有意識地贊頌劉備和孫權,贊頌了他們不畏強敵,敢於斗爭的精神。(3分)
⑺ 2010上海高考語文作文解析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裡。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立意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題材料范圍很大,審題的角度也很多。
考生可以從眼前與長遠的角度考慮,針對那種目光短淺,缺少長遠考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甚至後代的現象來寫;可以從生態平衡角度考慮,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實行可持續發展來寫,可聯繫到渤海灣休漁季、科學捕撈等事件來發揮;也可以從做事心態角度考慮,寫學會等待、不要浮躁、要有更寬廣的胸襟,才能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來寫;還可以從時間的角度去考慮,事物的發展總有一個過程,小魚變成大魚也需要一個過程,現在很多人往往違背規律,揠苗助長。
同時,這道題也考驗學生的辯證思維,即「取」和「舍」的關系,若要得到更多的機會,就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小利等等;也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寫,比如萬事都要有個「度」,也就是做事不能過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