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速求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的答題模板!!!給好多分!!!
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
『貳』 求語文人物傳記閱讀答題模板,我高三。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 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有些情況要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來回答。
答:一、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志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預示性作用。
可以網路(北京中高考語文陳有道),男,中青年骨幹教師,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洞察北京中高考作文試題走向。在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作文創造性思維的考試規律和訓練手段方面,以及《語文課程標准》的理論和實踐等方面有獨到建樹。擁有豐富畢業班教學經驗,成績顯著。熟悉北京中高考命題規律和方向,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矯正不良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深受家長及社會認可。教學中可迅速根據每個學生弱點,制定最佳學習方案。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015年輔導中考學生最低分109分;高考學生最低分116分。
『叄』 求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萬能模板!!!
現代文閱讀復習要點及基本思路 來源:交大昂立新課程
在高考中,現代文閱讀即是重點又是難點。盡管中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把重點在閱讀和和寫作教學上,但是在考試中,閱讀和寫作的得分卻不高,考試的效率極低,反映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在高考復習時,盡管老師和學生往往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因為閱讀水平整體低下,復習指導思想不明確,考生答題不規范等問題,現代文閱讀試題往往成為丟分大戶。其實,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他們並不是完全讀不懂文章,也不是完全讀不懂題目,而是沒有把握住文本的規律性和試題規律性,不知道怎樣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答題。
所以,高三語文復習在閱讀板塊,包括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幾個部分,將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認真研讀考綱,明確考試的能力要求。
2.在現有閱讀水平的基礎上,抓准文本特點,抓准關鍵語句、詞彙,盡可能地把文章讀懂,准確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
3.探索試題特點,規范答題思路。因為高考閱讀畢竟是淺層次上的閱讀理解鑒賞,無論文本還是試題都有很強的規律性,包括答題思路,組織答案都有規律可循。
4.學會審題,抓住關鍵詞,准確理解把握試題要求,針對試題所問角度,有的放矢。高考閱讀試題,其實不外乎四種考察思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寫。認真研究近3—5年高考試卷,把每篇文章的四道題歸類,便很容易找出規律、特點,明確每種問法的考查角度。
高考復習並不是盲目地做題,備考中需要把近年來閱讀試題中所列的各個問題按照歸納出來,分類別有目的地進行專題訓練,讓學生學會如何針對不同的問題在閱讀文本中快速地找到指定信息,找到准確的答案,這才是復習的重中之重。用這種方法復習,才能讓學生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題量不一定很大,但是訓練的質量必須提高。對於高三學生,尤其是處於沖刺階段的考生,分類歸納、探求規律、專項訓練的復習方法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提高效率,優化效果的好方法。遵循規律復習,勢必事半功倍。
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得分率呈現下降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掌握閱讀考場文本文段的技巧,不會快速地在閱讀文本中找到問題指向的關鍵信息,從而迅速而准確地破解答案。有很多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試題並找到了問題指向的信息,但是由於答題思路上的不規范或者細節上的含糊,結果使本來可以到手的分數丟掉了。
因此上,在考場閱讀過程以及答題細節上要學會把握住細節,才能比較好的解決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留意各類信息提示語。
一般來說,考場閱讀文本比較規范,文體特徵鮮明,在信息提示方面思路都是比較清晰的,其外在形式表現為有明顯的提示性詞語,常見的有幾類:
1.「也」「另外」「此外」「除此之外」「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時」「與此同時」等表示列舉的詞語,給考生提示前後文有並舉的事例或觀點存在。
2.「因此」「總之」「所以」「由此可知」「可見」等這類表示推斷或總括的詞語,表明後文將會有新的觀點。
3.「其實」「簡直是」「從一定意義上說」等語詞表示強調觀點。
4.「不過」「然而」等表示轉折的語詞,表明對前文的否定,引出後文新的觀點。
其他形式的信息提示語還有很多,在練習中要學會總結歸納,這對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閱讀效率很有好處。
二、注意偏正關系類型句子。
這個問題對於絕大多數考試來講可能難度較大一些,不過,在閱讀中只要注意這方面的現象就可以。人們在表達思想時,語句都有強調的側重點,或通過詞語或通過語氣或通過句式,其中偏正類語句的使用是最有特點的一種技巧。一般有幾種形式:
表示因果的句子:「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表示轉折的句子:「……但是……」「……然而……」。
表示條件的句子:「只有……才……」。
表示假設的句子:「如果……那麼……」
表示遞進的句子:「不但……而且」
還有並列關系復句中的「不是……而是……」等形式的句子。
以上這些句子類型,他們的語意強調點都在後半句,因此做題時就要特別注意看試題設計強調的是什麼。即使試題沒有直接提出來,也要特別關注這類句子,因為這有助於把握全文的意思。特別要注意「不是……而是……」這種句子,要看試題設計是要強調後半部分還是強調並列列舉的兩個部分。
三、盡可能按照分值分點答題。
當然這是相對而言,需要平時注意分析高考試題所給答案及其分值的分值特點。如果試題賦分只是1-2分,那麼,作一點來回答即可;如果試題賦分是4分或4分以上,一般就要分點來回答。一般情況下是每點2分。(或3分)分點答題,各個要點是獨立的,而不能寫成包含關系,否則分點等同於不分。這樣能夠讓評卷老師很清晰地了解你的答題思路,不會出現漏判現象。
四、按照分值,以先觀點後分析的思路表述答案。
和上一點類似,如果試題賦分較高,就盡可能採用「先觀點後分析」的答題方法。這樣就能讓老師很快把握住考生的觀點。在評卷中,並不是寫得多得分就越高,主要還是看答題是不是切中要點,因為高考閱卷採用的是抓點給分。這樣答題,即使後面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前面的觀點正確了,往往就能得到比較好的分數。
換言之,擺出了觀點,就應該作簡要分析,尤其回答分值較高的試題。但是如果只說觀點,而沒有分析,老師就會認為學生思維不夠嚴密,認識能力有差距,也不會給很高的分數。
五、盡可能用原文的詞句答題。
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原文有自已表達信息的相關語句,就盡可能用原文語句表達,即使有字數限制,也盡量用原文能夠負載文章信息的術語概括,這是評卷賦分的關鍵依據。同時,也不必花費太長的時間來組織答案。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回答,也可以遵循以上原則。
六、要知道答題是否需要拓展。
不少學生搞不明白,在什麼時候答題需要展開,在什麼情況下不需拓展。一般情況下,根據試題賦分來判斷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當然是分值比較高的試題。另外還要看試題屬於哪種類型。
七、拋棄滿分意識,強化高分意識。
現代文閱讀試題很難得到滿分,有的老師在訓練指導時,總以獲得滿分為答題的出發點,希望答題盡善盡美,其實,這種觀點失之偏頗。但是不追求滿分並不是不追求高分。只要在自己的領域中佔到優勢,就會比別人高出一招。因此,答題規范就顯得尤其重要。
八、根據理解程度答題,注意把握時間。
高考閱讀文本年度難易程度並不相同,有時難一些,有時容易一些。閱讀較難理解的文本時,就必須注意:沒有必要把所有的思路內容全部理解清楚之後才做題。一般情況下,22分的現代文閱讀題,多數考生在12—16分鍾之內就可以做完。但是有的學生用了將近半小時,花費的時間很多可成績並沒有因此提高,反而影響到了整體答題效果。耽誤了作文的寫作時間。
再者,每道試題答多答少也可以摸索規律,大多數學生喜歡答多,其實呢,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個基本的評價標准。150分鍾之內,對整套試卷內容的閱讀、理解,分析、思考,書寫、表達,有一個基本的、可控的要求。大概閱讀字數5000左右,表達字數1400—1600,雖然沒有明確的量化標准,但是命題人在命題過程中是經過定性、定量評估的。所以,答題還是注重采點給分原則,理清思路,表述規范,當快則快,當多則多,多而不濫。
來源:交大昂立新課程
『肆』 高考語文詩詞鑒賞套用模板
學習目標: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 知識儲備: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1、 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抒發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的批判了南宋朝廷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
②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
2、描寫手法
①烘托(襯托)
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③虛實結合
④渲染和白描
3、修辭手法
比喻、象徵、排比、擬人、誇張、起興、對比、設問、反問、通感、借代、雙關、對偶、反復等。
(二)試題模式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表達技巧、藝術手法或手法)
(三)答題思路
在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時,不僅僅要知道「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這種表現手法本身的表達效果)和「怎麼樣」( 這種表現手法對表達詩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在辨識表現手法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是什麼」(敘)——「為什麼」(析)——「怎麼樣」(評)這一答題思路。
(四)解答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取得了什麼藝術效果。
(五)誤區警示
1、把握不準設問的角度,分不清是問描寫手法、修辭手法還是抒情手法。
2、表現手法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全面、不系統,導致答案點不全。
3、答案組織欠妥當,不能先答點 ,再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只是寫一些套話。
(六)典例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村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註:槿花,夏秋之交開花,花冠為紫紅或白色。
分析此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詩歌賞析】張舜民,宋代著名詩人。《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詩里所描寫的是一幅靜謐談雅,又帶有一縷清寂氣息的秋日村居圖。
「水繞陂田竹繞籬」,選材如同電影鏡頭的轉換,由遠景轉到近景。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一派田園風光。「榆錢落盡槿花稀」,槿花,又稱木槿,夏秋之交開花,花冠為紫紅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時已清秋,一樹榆錢早就隨風而去了。所以院落內盡管綠陰宜人,可惜盛時已過,殘存的幾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遲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牛蹄聲打破了沉寂,詩人把鏡頭又轉換到小院外。夕陽西沉,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這景象早在《詩經》中就被詠唱過:「日之夕矣,牛羊下來」。(《王風•君子役》)然而詩人並不去重復前人詩意,而是捕捉到一個全新的藝術形象:老牛自行歸來,牛背上並不是短笛橫吹的牧牛郎,而是佇立的寒鴉。寒鴉易驚善飛,卻在這寧靜的氣氛中悠閑自在,站立牛背,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映,動靜相襯,構成新穎的畫面。宋人詩力求生新,於此可見一斑。「無人卧」三字是不是贅筆呢?為什麼不直說:「夕陽牛背寒鴉立?」這正是此詩韻味的所在。「無人卧」是頓筆,引起讀者提出問題:那麼到底有什麼東西在牛背上呢?於是引出「帶得寒鴉兩兩歸」,形象宛然在目。沒有這一頓挫,則太平直,缺少韻致了。牛背負鳥這一景象,與張舜民時代相近的詩人也曾描寫過。如蘇邁的斷句:「葉隨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見《東坡題跋》卷上《書邁詩》),賀鑄的「水牯負鴝鵒」(《慶湖遺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張舜民此詩顯然意境更高。一是融進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鴉,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陽」、「寒鴉」來渲染氣氛,在靜謐之外又籠上一層淡淡的閑愁。二是刻劃形象更為細膩生動。「帶」與「兩兩」相互配合,則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鴉的自然無猜,神態畢現。看似淡淡寫來,卻已形神兼備、以形傳神。
寧靜,是這首小詩的基調。前兩句選擇的是綠水、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靜物,以靜寫靜。後兩句卻是變換手法,以動寫靜。牛蹄得得,行步遲遲,有聲響也有動態,但是沒有破壞環境的和諧統一,奧秘就在於動作的遲緩,聲調的單一。這顯然與王維的山水詩如《山居秋瞑》、《鳥鳴澗》等手法相同,以動寫靜,更顯其靜。
此詩通過細致地觀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語言,勾勒出新穎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悠閑寧靜而又略帶清愁的心情,構成了渾成和諧的意境,給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
答案:這首詩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前兩句選取了青水,翠竹,榆樹,槿花等靜物,以靜寫靜,景色清爽自然.後兩句以易驚善飛之寒鴉立於緩緩歸來之牛背,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動靜相襯,構成一幅恬靜清雅的村居圖.
(七)題目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詩的第一、二、四句分別從哪些角度來寫夜雪的?運用了什麼手法?
【參考答案】第一、二、四句分別從感覺、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的。用的是側面描寫的手法。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春盡
宋朝• 鄭獬.
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
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
前樹未回疑路斷,後山才轉便雲遮。
夜間絕少塵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首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首聯運用了擬人手法。(1分)離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悵,連春風都要責怪:為何不好端端在家,跑到天涯來干什麼?(1分)把春風人格化,含蓄風趣地表達了思鄉之情。(2分)
3.鷓鴣天 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釄【注】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淺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注】酴釄(tú mí):一種觀賞植物。
(1) 詞的上片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是做簡要分析。(4分)
(2) 結合詞的下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1)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2分)「嫩綠」與「紅英」對比,靜態的嫩葉及小紅英與動態的蜂兒及燕子相襯。(2分)
(2)面對春的離去,作客在外的詞人只好借酒消愁,混過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來;(2分)表達了詞人的傷春之情和飄零之感。(2分)
『伍』 求高考現代文閱讀答題萬能模板!
高考現代文閱讀的五個答題步驟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歷年高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
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1、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里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復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 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致」二字准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啟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著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准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為乞丐了。
★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高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么?」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2、審題時要一字不漏。
題目中每一個字(包括數字)都是有它的價值的,不然就不會寫到題目中。這就要求我們審題時不能漏掉一個字。千萬不能用掃視的方式審題,因為那樣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裡一個一個字的默讀題目,必要時要動筆作標記。審題時以下幾個環節不可忽視:
①看問題。要看清題目中有幾個問題,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問題或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1999年高考題第23題設置了兩個問題:「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由於考場上的緊張,就有考生在做這道題時將第一問題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將兩個問題合而為一作答,結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個問題的分。
②看要求。題目上除了提出問題外,往往還對考生答題作出一些要求。題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題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其中的「結合鄉士情結」就限定了答題的范圍,而高考這道題的參考答案也正是緊緊圍繞「鄉士情結」這四個字來組織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並揣摩題目的分值。試題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須的要點。因為高考閱卷中是「踩點給分的」,而每個答案要點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數會給閱卷帶來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點數應是能被總分值除盡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點只能是1個,2個或4個,不可能是3個。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剛好4點,第20題分值4分,答案要點兩點,第21題6分,答案要點是3點。
④看有無字數限制。題目中如果有字數限制,那麼所限定的字數應該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數,清楚了這一點,在組織答案時就要注意不能超過限定的字數,當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數少得太多,因為這樣恐怕會遺漏要點的。題目中如果沒有字數限制,那就要盡量多答點,閱卷時多出的要點是不扣分的。
3、確定答案所在區域。
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如果答案所在區域確定錯了,那就會全盤皆失了。確定答案所在區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藉助題目本身的指定。有時題目上明確指定了答題的閱讀范圍,如2003年高考題第20題的題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在這一題目中就明確指定了答案所在區域是「第三段」。
②根據高考命題原則確定區域。高考命題人在擬定閱讀題時一般遵循這樣一些原則:
1.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2.盡量照顧考生的閱讀和思考的先後順序。
3.努力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4.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入深的系列。根據這些原則,答案應是隨著題號的遞增在文中呈從前到後,從局部到整體分布。
③找出題干中的相關語句在選文 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並注意文中的過渡句 、關聯詞 、指代詞的提示。
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愈伯牙 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的興奮和感激』?」我們先找出「萬分的興奮和感激」在文中的相應位置,這樣答案區域大體確定在第二節。這句話的原句是:「這怎麼能不讓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從句中的「這」這個指代詞可以看出,答案應在此句的上文找。在這里,指找詞幫了我們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題第21題,題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我們首先找出「唐突地勸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節,我們再看第四節的首句是「更何況伯牙學習鼓琴的道路實在是太艱辛了」,句中的「何況」這一關聯詞是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是要更進一步說明「勸」的原因,因此第四節也應在答題范圍之內。如果不注意「何況」這個關聯詞就很可能遺漏答案要點了。
4、精心組織答案。
確定了答案所在區域後,剩下的事就是組織答案了。組織答案時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①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根據高考命題特點,考生是應該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的,歷年高考題的參考答案也都是對原文中相關詞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題時決不能脫離原文材料作出想當然的答案,應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增強用邏輯思維解題的意識。因為文學性文章盡管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情感取勝,但在解題時卻絕不可被情感左右,憑感答題,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據的從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要求回答伯牙「萬分興奮感激」的原因,那麼答案和問題之間應是因果關系。有的同學答:因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萬分的興奮和感激。答案本身確實是因果關系,但與題干問題對照,就會發現這個答案等於沒有回答,或者說是答非所問。還有的同學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領悟和熟稔伯牙彈奏出來的裊裊情思,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這個答案確實與題干問題有了因果關系,但試想一下,一個彈奏者彈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蘊含的情思能被別人領悟和熟稔的現象多了,為什麼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呢?其實是因為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一般人是聽不懂的。所以答案中還應把這一點歸納進去才能和題干問題形成完整的因果關系。
③選擇合理的表達形式。答案的表達形式是用句子還是用短詞?是用單句還是用復句?是用偏正短詞還是用動賓短詞?這些都得由題干問題決定。
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 往往是:何時何地,何對象幹了(記敘)什麼事情或者何對象怎麼了。
描寫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特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
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從文中看,身上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這個題目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內容,仔細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語法形式,發現它是名詞性短語,那麼我們可以確定答案的語法形式也應是名詞性短語。而高考命題組所提供的答案也確實是幾個名詞性的短語。
5、復查驗證答案。
這個環節往往被考生忽視,事實上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擬好後首先要做的是驗證一下所答是否是所問,防止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其次,要通過復查來發現並更正擬出來的答案中的病句、錯別字。在這里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在試卷上答題前最好先擬個草稿,否則辛辛苦苦思考出來的答案語句不通,錯別字耀眼,那豈不可惜?
我相信,只要我們克服畏難心理,在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訓練,我們的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會有所提高
『陸』 高考語文解題模板
(一)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金牌備考:高考語文130分奪分方案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等
說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舉例子:具體說明_____ 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作比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____ 的_____特點.
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六、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七、人物描寫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典型題實戰兵法
詞曲小知識
詞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詞(或曲)的格律,而題目則限定詞(或曲)的內容。
如《補運算元.詠梅》,補運算元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引號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2、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3、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
4、表強調。
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准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柒』 高考語文答題模板參考書
可以看看你復們發的一輪復制習資料(如果你是高三學生的話),其實每本書書上的都差不多,不過區別是在答題的思考方式及組織答案上,答題重點是肯定一樣的。如果沒有一輪復習資料可以到當地的教育書店看看,像金星教輔等專供高考復慣用的材料上都有的。不過建議最好是看自己的老師,多多總結老師的答題思路,記下來,多看看,比任何資料都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