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8屆上海語文春季高考答案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說
2.( 2分)能發現「天生得來」的、「平常人易於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動形象地說明小小說的語言應該精當雅緻
5.( 4分)材料的選取(2 分)語言的運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處(l 分)闡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來源(由來)
8.(2分)抗敵禦侮、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應(l分)(2)渲染氣氛,引發思古幽情(2分)
10.(3分)運用比擬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石板外表磨損,古韻猶存的意蘊。
11.(6分)C D (答對一個給3分)
12.(3分)(1)小鎮的經濟繁榮(l分)(2)小鎮的文脈深厚(l分)(3)小鎮的歷史人物輩出(l 分)
13.(4分)要點:(l)對悠久歷史的贊嘆(2)對物是人非的惆悵(3)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晝猶昏 疏條交映(3)兵因敵而制勝(4)矮紙斜行閑作草(5)慷慨送我行(6)歲歲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寫對一空給1分)
(四)(8分)
15.( 1分)聽到小溪那邊的雞鳴之聲,推斷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點:對官場喧囂(城市生活的喧囂)、排場的厭倦;( 2 分)對自然山水(閑適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屬下(2)愉快(高興)(3)滿(4)年成(寫對一空給l 分)
19.(2分)AD
20.(2分)驢被釋放後不久,就下了一個月的雨,事實證明驢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殺了我真的對人有好處,我怎麼會吝惜我這條命呢?(3分)
(「何」l分,「愛」l 分;意思連貫1分)
( 2)天災流行,人民自然會遭受到禍害,這管(干、關)我什麼事呢?(3分)
(「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諷刺統治者的無知(輕信無稽之言)和無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漢書
24.(2分)聲音、動靜、節奏(寫出一點給l分,寫出兩點給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順恭敬)(l分)(2)長幼和順(和睦順從)(l分)(3)父子兄弟和親(和睦相親、和睦親近)(l分)。
27.(3分)3分:認識全面,分析具體,語言通暢。
2分:認識能體現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認識單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問。
⑵ 09年上海語文高考文言文 翻譯
譯文:南方古代稱為桂海(古代稱南方邊遠地區),秦朝攻取百粵後,(把它)稱為桂林。(這里是)桂樹所生長的地方,古人用(桂)來命名地方。今天桂樹生長在欽州和賓州兩地,在賓州生長的桂樹,外出經商的流動商人在陸地上運輸到達北方;在欽州生產的桂樹,船商通過海上運輸到達東方。蜀地也生長有桂樹,上天莫非把(它)作為西方所積蓄的東西吧?桂樹用於入葯,歷史很久遠了(尚,久遠,古遠。),桂枝有發汗散熱的作用,肉桂能夠裨補助益身體,二者的作用不同。桂樹的葯性很猛烈,容易發作出來,古代聖明的人應該了解它的(這個特性)了。桂枝有生發通達的屬性(氣,人或物的屬性或一地的天然特點。),質性淡薄並且味道偏輕,所以治療傷寒病在製作葯湯飲用時,一定用桂枝來發汗散熱,治療(救,治療。)內臟的病症最有效。肉桂有溫和寬厚的屬性,質性厚重並且味道濃香,所以滋補用的丸葯或葯粉,多半使用肉桂。現在的醫生說桂樹年齡越大那麼樹皮就越薄,一定把樹皮薄的桂樹看作最好的,這是很不正確的,桂樹年齡越大樹皮就越厚了,未曾見過那樹皮薄的啊。按照醫生們(所說的)樹皮薄的桂樹的錯誤,對古代葯方中桂枝和肉桂的分量,這就太奇怪了。還有桂心,是猛烈的滋補葯所使用的。先剝掉桂枝的厚皮,用鋒利的竹片做成曲木(棬,曲木。),刮取靠近樹木多汁液的地方,形狀像喪服所用的麻布帶子,葯味最重烈,對滋補身體更有效力。桂樹開花像海棠花一樣,花色淡並且花朵小,所結的種子像小橡樹子一樣。取還沒有開放的桂花蕊(蘂,同「蕊」。)使它風干,這就是(葯用的)桂花,它很像茱萸,是所和緩的葯物,也是所必須的食品。種植桂樹五年才可以剝制(葯材),春季的二月和秋季的八月,是樹木的汁液(最多)適宜剝制葯材的時機。桂樹的葉片比木樨樹的葉片稍大一些,葉片背面有三道直的葉脈,像古代圭玉的形制那樣,因此我們知道古人造字是不馬虎的啊。
⑶ 高分求05—08年上海市所有高考試卷,word版,不要圖片版的!
200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語文(上海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塗(選擇題)或寫(非選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題前,務必在答題紙上填寫准考證號和姓名。並將核對後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3.答題紙與試卷在試題編號上是一一對應的。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4.考試時間150分鍾。試卷滿分150分。
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5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的設計方案,在傳統的斗拱造型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的現代轉譯。斗拱榫卯穿插的運用,保持了最為世人所理解的中國建築元素,而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更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和氣度。與國家館相呼應的地區館平卧其下,則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來軟化主體建築與城市周邊的關系。整個設計一寓「天」,一寓「地」,體現出東方哲學對於「天地」關系的理解,以及對理想人居環境的憧憬。幾年之後,這個世博中國館必將成為上海的新地標,雄踞於浦江之濱,給上海和中國帶來新的光榮和自豪。
②城市地標是一座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築或景觀,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這座城市區別於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國歷史上唐代長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宮、蘇州之虎丘、揚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灘,都是歷史上極具特色和標志性的城市景觀,並積淀為一種獨特的城市意象。隨著我國當代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新的城市地標不斷浮出地表。這些新的城市地標如何與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調,並體現出創新和發展,已成為今天城市建設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③所謂歷史文脈,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它是在城市產生和發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慢慢積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響著生活於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體驗和共有文化想像,由於中國很早就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因而其城節必然烙有大體一致的中國特色;同時由於中國疆域遼闊,分成許多文化區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鮮明的地方特點。王國維說過「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征也」,就是說,城市是一個國家、民族和區域政治與文化的標征。誇天的城市新地標,理應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標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標,要麼比高度,要麼比奢華,或是一味追求前衛和怪誕,與周邊的歷史文脈形成尖銳的反差。由於建築特別是地標性建築關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一旦造好,就很難改變,因而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已成為城市中極不和諧的音符,為世人所詬病,並為後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標必須和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調,近年采也有不少成功的嘗試,由著名建築學家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是其中一例。該建築地處著名的蘇州園林忠王府和拙政園旁邊,樓層不高,灰白色調,青磚鋪地,窗格透綠,曲徑通幽,移步換景,與周邊建築和環境完全融為一體。它繼承了蘇州園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的灰白色調和傳統的粉牆黛瓦非常協調。不僅如此,城市新地標還應在原有城市地標的基礎上有所承續與發展。這方面我們可以舉出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的建築群。前者為歐洲古典建築,凝重、端莊、厚實,代表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後者多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富有現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東開發以後的新上海形象。這兩組地標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歷史文脈,又互為映襯,以黃浦江為界,形成了相互呼應的「雙城記」,成為今天上海最顯著的標志。
⑤強調城市新地標要與歷史文脈相協調,並不是說一味復古,不要創新,只是說創新首先要有個文化底色和基調,這個底色和基調就是中國特色、地方特點。世博中國館的設計體現了這一思路,如國家館的「故宮紅」色調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國元素。但無論國家館還是地區館又都不是一味復古,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從而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以及國家和地區的和諧一致。世博中國館的建設,將為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留下一座紀念碑式的建築,也給今天和未來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標。
l.第②段中列舉了我國多處城市景觀,用意是_。(2分)
2.第③段「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一句中「敗筆」的意思是_(2分)
3.對「歷史文脈」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城市地標與城市的歷史文脈應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B.歷史文脈總是在一座城市出現的時候產生和發展的。
C.歷史文脈也是王國維說的城市「政治與文化之標征」。
D.城市新地標與歷史文脈相協調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調。
4.閱讀第④段,簡述城市新地標與原有地標之間的關系。(3分)
5.聯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文化底色。(80字序右)( 5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2題。(22分)
燈籠紅
①我們家鄉有一種香瓜叫作「燈籠紅」。這瓜熟透了以後,瓤兒紅得像點亮的燈籠。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燈籠紅。她面孔焦黑,布滿老樹皮般的皺紋,可是心靈卻如瓜瓤那麼又紅又甜。我的童年時期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他們經歷了艱難的一生,最後在生命的內部釀出並積聚起雋永而仁慈的美好性靈。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歲以上,我四歲那年,她無疾而終。我跟她在一盤大坑上挨著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鋪好,像往常那樣,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動地盤腿坐在上面,為的是把被窩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鑽進被窩,曾祖母隔著被子撫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為止。那時正是嚴寒的冬天。當我在溫暖的被窩里做著夢的時候,曾祖母在我身邊平靜地向人生告別了。
③我睡得死,醒來時天大亮。平時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說話,今天為甚仍穩睡著?側臉一瞧,一雙綉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頭外面,不是過大年,為甚穿新鞋?還有,她怎麼頭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來,看見姐姐立在門口嚶嚶地哭泣,屋裡有幾個大人靠躺櫃立著。我坐起來,剛喊了聲「老娘娘」(家鄉對曾祖母這么叫,第一個「娘」讀入聲),就被一雙有力的手臂連被窩一塊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裡。我哭著,我並不曉得曾祖母已死,喊著「老娘娘……」這時我才聽見我的幾個姐妹也都哭喊著「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門口平放著一扇廢棄的石磨,夏日黃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從遠遠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著嗓門喊我「漢子,漢子,快過來!」我們家鄉女人把丈夫才叫「漢子」,曾祖母「漢子漢子」地叫我,引得過路的人狂笑不止。這個細節我一直沒有忘記。我跑到她身邊,她牽著我的手走進大門。一進大門,有一問堆放麥秸的沒門沒窗的房子。麥秸經過碌碡壓過以後很柔軟,我們叫「麥滑」。當年的麥秸都有股濃馥的太陽味兒,我自小覺得凡太陽曬過的東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兒。在收割季節的莊稼葉子上能聞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聞到,熟透的「燈籠紅」香瓜散發出的太陽味兒最濃。
⑤曾祖母叮嚀我:「你看著,不要讓人來。」我心裡全明白,假裝著懵懵懂懂,隔著麥秸,我早聞到了誘人的燈籠紅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麥秸上。雙手往裡掏,掏得很深,半個身子幾乎埋進麥秸里,麥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陽味兒被揚了起來,刺得鼻孔直癢癢。她終於掏出三五個「燈籠紅」,逐個聞一聞,挑出其中最熟的一個遞給我,把剩下那幾個又深深地寄在麥秸裡面。家鄉話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麥秸里兩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釀得全熟,濃濃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燈放射出的光芒,只不過不像燈光能看得見。其實跟看得見也差不多,一聞到香味就等於看見紅爍爍的瓜瓤了。我們回到大門口磨盤上坐著,曾祖母眼瞅著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⑥我連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給我的只有上面說的一些夢一般的事跡。隱約地記得她個子子很矮小,穿的襖肥而長,寬大的袖口捲起半尺來高,裡面總寄放些小東西,她會從裡面給我掏出幾個醉棗或麥芽糖。對曾祖母的手我還有記憶。她總用干澀的手撫摸我的面孔,晚上當我鑽進被窩,她的手伸進被窩久久地緩慢地撫摸著我,從胸口直撫摸到腳心,口裡念念有辭:「長啊,長啊!」我現在仍能隱隱感觸到她的手微微顫動著,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別的,關於她,我什麼也記不得了。她早已隱沒進了無法憶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歷史的內腔之中了。
⑦聽說曾祖母年輕時性子很剛烈,說一不二,村裡有個姓王的武舉人(是全縣有名的摔跤場的評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卻異常的溫厚,像收完了莊稼的一塊田地,安靜地等著大雪深深地封蓋住它。她從人世間隱沒了,回歸到了生養她的渾然無覺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們(無以數計)生命的靈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6.家鄉的女人把丈夫叫「漢子」,曾祖母卻這樣叫「我」,這是因為_。(1分)
7.閱讀第⑤段畫線的兩處細節描寫,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異。(2分)
8.文章為什麼用「一些夢一般的事跡」來概括曾祖母留給「我」的記憶?(2分)
9.第⑥段寫道:「我現在仍能隱隱感觸到她的手微微顫動著,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簡析這句話的含義。(3分)
10.對文章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本文富於詩意,對「我」少年時代的農村生活的描寫,充滿情趣和溫馨。
B.本文刻畫傳神,對曾祖母的描寫細致入微,很好地體現了她的剛烈性格。
c.本文從兒童視角敘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摯,通過對曾祖母的回憶,謳歌了母性的偉大和故鄉的美麗。
E.本文從死亡開始由近及遠倒敘有關曾祖母的記憶,深具感人的藝術魅力。
F.本文首尾呼應,點面結合,通過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農村老人群體形象。
11.概括本文的語言風格,聯系文章主要內容進行賞析。(3分)
12.文章將曾祖母喻為「燈籠紅」,又將她喻為「收完了莊稼的一塊田地」,聯系全文對此加以評析。(5分)
(三)默寫(任選6空)。(6分) .
【註:考生答題超過6空,按前6空順序評分】
13.(1)_ ,在晝猶昏;_ _,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思書》)
(2)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_ _。(蘇洵《六國論》)
(3)_ _,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
(4)_ _,千載有餘情。(陶淵明《詠荊軻》)
(5)何時倚虛幌,_ _。(杜甫《月夜》)
(6)潭中魚可百許頭,_ 。(柳宗元《小石潭記》)
(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 __。(《中庸》)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4.「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出自王安石的_ _(篇名)。(1分)
15.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從楊柳和春風寫起,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B.頷聯以「傾」、「漲」誇張地抒發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聯寫出了作者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
D.詩歌以「客思」貫穿全篇,表現了客居他鄉的哀傷。
16.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l題。(16分)
建中四年,項城為叛軍困。縣令李侃,不知所為。其妻楊氏日:「君,縣令也。寇至當守;力不足,死焉,職也。君如逃,則人誰肯固矣!」侃日:「兵與財皆無,將若何」曰:「如不守,縣為賊所得矣,倉廩皆其積也,府庫皆其財也,百姓皆其戰士也,國家何有?奪賊之財而食其食,重賞以令死士,其必濟!」
於是,召胥吏、百姓於庭,揚氏言曰:「縣令,誠主也;雖然,歲滿則罷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墳墓存焉,宜相與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為賊之人耶?」眾皆泣。得數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項城,小邑也,無長戟勁弩、高城深溝之固。賊氣吞焉,將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賊者,中其帥,墜馬死。賊失勢,遂散走,項城之人無傷焉。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則人誰肯固矣( ) (2)其必濟( )
(3)宜相與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為」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
A.項城為叛軍困 B.縣令李侃,不知所為
C.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D.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力不足,死焉,職也。
(2)雖然,歲滿則罷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楊氏對胥吏百姓的一番陳詞使得「眾皆泣」,原因是 。(2分)
21.聯系全文,概括楊氏的性格特點。(2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誕先之約,以有此尋也。是時秋也,故曰「秋尋」。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積,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於浣衣洗缽也;比之夏,如辭貴游①而侶韻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恥孤寒②而露英雄於夜雨疏燈也。天以此時新其位置,洗其煩穢,待遊人之至,而遊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動曰「悲秋」。予嘗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後人未嘗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紙上,於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輒於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難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則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來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歸。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徑,柳堤瓜架之間,亦可樂也。
④曰「秋尋」者,又以見秋而外皆家居也。誕先日:「子家居詩少,秋尋詩多,吾為子刻《秋尋草》。」
[注]①貴游:無官職的王公貴族。②孤寒:貧寒無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畫線句用不同的形象對應一年四季,好在哪裡?(2分)
23.對「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對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傷。
B.我與那個悲秋者有著強烈的共鳴。
C.我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為宋玉那樣的悲秋者深感悲傷。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體現這一現象的一個字是__。(1分)
25.第③段可分為兩層,概括層次大意。(3分)
(1)__ (2)__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尋」,分析其作用。(4分)
二、70分
27.作文
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麼,又會想到什麼?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於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參考答案
一、80分
(一)(15分)
1、2分。具體說明城市地標聚集了城市的魅力(1分),彰顯了城市的特色(1分)。
2、2分。 與所在城市的歷史文脈形成尖銳反差的(不好的)(1分)新地標(建築或景觀)(1分)。
3、3分 B
4、3分 兩者互相協調,城市新地標在原有城市地標的基礎上有所承續與發展。(答對一點得2分)
5、5分 國家館採用斗拱造型和「故宮紅」色調等傳統中國元素 (2分,必須出現三點:國家館、斗拱造型、「故宮紅」色調。答出兩點得1分),地區館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1分,必出現兩點:地區館、江南園林的理念)。整個設計體現出東方哲學對於「天地」關系的理解(1分),以及對理想人居環境的憧憬(1分)
(二)(22分)
6、1分 曾祖母熱切盼望「我」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漢子 (必須答出「熱切盼望」或者意思相近的說法)
7、 2分 前一處體現了曾祖母的熱切心理,後一處顯示了她的滿足感。(答對一點得一分)。
8、2分 留下的印象時間已經久遠;都是不完整的、片斷性的;美好的。(答對任意兩點得2分)
9、 3分 我深感曾祖母對自己的影響深遠(1分)。至今還能真切地感受她生命的存在(1分)。這影響有物質層面上的關心,更是有精神層面上滋養(1分)。
10、 6分 C E
11、 3分 本文語言本色、平實(1分)。文章主要敘寫了「我」的童年回憶,塑造了曾祖母這位慈愛、溫厚的鄉村老年婦女的形象(1分),語言與人物形象特徵相吻合(1分)。
12、 5分 「燈籠紅」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實的芬芳甜美(1分),「收完了莊稼的一塊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溫厚和博大(1分)。二者既是對曾祖母生命價值和特點的恰當形容(1分),也具有內在的關聯(1分),並形象地說明了曾祖母對「我」的養育之恩(1分)。
(三)(6分)
13、(6分)
(1)橫柯上蔽 疏條交映。 (2)如棄草芥。
(3)草木有本心。 (4)其人雖已沒。
(5)雙照淚痕干。 (6)皆若空游無所依。
(7)知恥近乎勇。
(四)(8分)
14、 1分 《游褒禪山記》
15、 3分 B
16、 4分 「雪」隱喻了白發(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1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鄉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於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1分)
(五)(8分)
17、 4分 (1)堅守,固守 (2)成功
(3)一起 (4)防守,登
18、 2分 B
19、6分
(1)(抵抗的)力量不夠,死在這件事情上(這里)(1分),也是(1分)你的網路分(1分)。
(2)即使(1分)這樣,任職期滿就離開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這樣(1分)
20、2分 楊氏設身處地為胥吏、百姓考慮(1分),激發出眾人保衛家園的志氣(1分)。
21、2分 深明大義(1分)、有勇有謀、熱愛國家(答對任意一點得1分)。
(六)(13分)
22、 2分 形象直觀地(1分) 表明作者對秋的喜愛(1分)。
23、 3分 C
24、 1分 動
25、 3分 (1)與山相知之樂(2分),答「恍然之樂」得(1分) (2)家居之樂(1分)
26、 4分 開頭交待了「秋尋」的緣由(1分),結尾點明詩集的主要題材(1分)。首尾呼應,結構嚴謹(1分)。「秋尋」作為線索,貫穿全文(1分)。
二、70分
27、評分標准:
一類卷(63-70分)基準分67分
能准確把握題意,立意深刻,選材恰當,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有新意,有文采。
二類卷(52-62分)基準分57分
符合題意,立意較深刻,選材較恰當,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39-51分)基準分45分
基本符合題意,立意一般,選材尚恰當,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21-38分)基準分29分
偏離題意,立意或選材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1)脫離題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說明:
(1)未寫題目扣2分。 (2)錯別字滿3個扣1分,至多扣5分。
(3)標點錯誤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1—2分。
抱歉只找到語文
這里好像有別的科目的word版http://www.zgxzw.com/gaokaoshiti/index.htm
⑷ 0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是
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題目:平常大家關注更多的也許是「我們」,如果把視線轉向「他們」,你會看到什麼,又會想到什麼?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不寫成詩歌,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⑸ 2008上海高考語文文言文范圍
什麼叫范圍啊? 背誦還是古文啊?
如果是古文的話,有規律的。
第一篇著重是人物敘事,基本上都是說這個人有什麼優秀的品質啊、智慧啊之類的。考題上看,字詞的解釋、翻譯句子、虛詞的判斷都是必考的。
第二篇著重議論哲理的。什麼游啊,什麼記啊,還是挺多的。這個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題目是一些語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類的,所以難度較高。
=========================================================
如果是背誦的范圍的話:
1、吳均《與朱元思書》 (新教材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一課)
2、韓愈《師說》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4、陶淵明《飲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5、蘇詢《六國論》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6、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學期第二十六課)
(2)新教材要求背誦的詩歌與古文篇、段:
1、陸游《訴衷情》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秋瑾《鷓鴣天》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5、王維《漢江臨泛》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7、杜甫《旅夜書懷》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10、《長歌行》(漢樂府)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1、劉楨《贈從弟》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2、祖詠《望薊門》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4、李賀《致酒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5、王令《暑旱苦而熱》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6、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7、張九齡《望月懷遠》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8、李白《把酒問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9、黃庭堅《登快閣》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0、陸游《關山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2、張孝祥《念奴嬌·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3、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4、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5、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6、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7、朱熹《偶題》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8、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9、王維《終南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0、李白《獨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1、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2、左思《詠史》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3、張九齡《感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4、林逋《山園小梅》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5、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6、杜甫《登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7、李商隱《安定城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8、《論語》七則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八課)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0、荀況《勸學》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1、《學記》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42、屈原《國殤》 (高三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3、賈誼《過秦論》最後三段中的關鍵句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44、酈道元《江水·三峽》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5、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學期第三十一課)
46、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高二第二學期第二十七課)
47、蘇軾《石鍾山記》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8、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第一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七課)
49、歐陽修《伶官傳序》最後一段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一課)
50、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1、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2、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八課)
53、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末二段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二課)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八課)
55、龔自珍《病梅館記》第一段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三課)
56、《鄭板橋題畫三則》第二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四課)
57、梁啟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九課)
58、《長亭送別》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學期第四十四課)
(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
1、曹操《觀滄海》
2、陶淵明《飲酒》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淵明《歸園田居》
6、陶淵明《讀<山海經>》
7、吳均《與朱元思書》
8、韓愈《師說》
9、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第四段)
10、蘇洵《六國論》
11、歸有光《項脊軒記》(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除了課文上的,還有就是名篇的名言。這個是積累問題了。
=======================================
還有一些文學常識。基本都是書本上出現過的。名家、字型大小的問題。
⑹ 08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誰寫的
上海高考滿分作文得主黃莎的高考總成績為519分。其中,語文127分,數學118分,英語129分,物理114分,綜合分。因為黃莎是少數民族學生,可以獲得5分加分,高考總成績為519分。
據上大附中張雪霖校長介紹,高考結束後,黃莎就通過網路給自己估分,謹慎起見,她估計作文得分50分,高考總分為480分左右。看到本報率先報道她的作文獲得滿分後,她將自己的總分修正為500分左右。
據了解,黃莎的高考志願基本上都填報了北方的一些大學。一本志願,她填報的是北京財大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我們非常歡迎她報考,並會密切關注這位考生。」哈工大校長助理王老師表示,根據往年哈工大在上海的招生情況看,只要黃莎高考分數達到重點大學分數段,基本都會被錄取。
黃莎的班主任盧松齡老師說,算上加分,黃莎的高考分數要比一本錄取分數線(467分)高出52分。
但據記者了解,黃莎本人仍不接受媒體采訪。遠赴佳木斯采訪的上海《新聞晨報》記者只得到了黃莎父親18字的簡訊回復。
據《新聞晨報》特派記者陳傑介紹,黃莎回東北老家後,就彷彿頃刻間「人間蒸發」,堅決迴避媒體采訪。記者在她家所在的佳木斯市追訪30多小時費盡周折,終於在高考分數公布第二天,收到一條18個字的簡訊回復:「一,閱讀量大;二,注意觀察與積累;三,勤於練筆。」算是對人們關注的回應。
據《新聞晨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黃莎的初中母校是佳木斯市第五中學。在黃莎班主任老師雷曉紅的腦海里,她是個很低調的人。即使成績突出、家庭條件不錯,她也沒有一點傲氣,為人善良、樂於助人、尊敬師長,讓同學信服。她的語文老師陳麗華直到現在還記得黃莎當年作文中的一些語句:「我穿著這雙舞鞋,舞到了天上。漫天的雪在飛落下來,不知那是雪,那是人,還是仙境……」
⑺ 2008學年上海高考滿分多少
總分630,分別是:語文150 數學150 英語150 加一150 綜合30.
附註:1、加一是上海特有的高專考模式,即高屬中學生到高三後,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這六門課中,選擇一門作為自己的高考加一科目。
2、上海綜合卷面總分為150分,但按30分折算,算入總分。例如一考生高考綜合考了120分,摺合後即為24分,算入總分。
3、上海錄取分數低也正是總分低的原因,在上海高考和在外省市一樣,並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樣簡單。
⑻ 08上海高考有單科分數要求么
不是的。。沒有要求。
82分是最後一名投檔進這個學校的考生的分數。
你總分高過分數線就可以。
不管單科的
⑼ 這些都是我匯總的上海歷屆語文高考的文言翻譯,有點難度的哦
沒有上下文,很難翻譯的…我就字面給你翻譯一下吧..但有的沒上下文,的確不知道它該怎麼翻譯
1.誰為大王為此記者? -----誰為大王定下了這條計策?
2.大王來何操? -----大王帶了什麼來呢?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沛公現在遇到危難,逃走是不道義的..
4.廣為圓陣外向。 -----李廣布圓陣外向防禦
5.暗裡自知。----- 暗自知道
6.棄之今何在? ----拋棄了它,它現在在哪裡呢?
7.孰與最關情? ----誰最關切有情呢?
8.順時自保揣身體。 ------遵循天時自己保全身體健康
9.北面稱臣不許。 -----不允許他稱臣
10.天下事誰可支柱者? -----天下之事誰可以信賴呢
11.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鬼。 ----
12.石之鏗然有聲,所在皆是也。----
1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眾大臣百姓中有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錯誤的人,我會好好賞賜他
1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
15.果匈奴射鵰者也。 -----果然是匈奴射鵰的人.
16.民有能言何易於治狀者。 ------
17.客有吹洞簫者。 ------其中有個吹洞簫的食客
18.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世界那麼大,又有幾個人呢?
19.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村裡有個喜歡它的人馴養了一條蟲
20.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四境之中沒有人不求與大王的
21.能謗譏於市朝。 -----能在市朝里誹謗諷刺..
22.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因為它對晉國無禮,而且對楚國又三心兩意
23.以吾一日長乎爾。 -----因為我比你早一天出生
24.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 ------用軍隊去討伐它,並趁它飢荒
25.為國以禮。 ------用禮來治理國家
26.王嘗語莊子以好樂。-----大王曾經告訴莊子….
27.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種植得到的利益有大過這的嗎
28.直欄橫欖,多於九土之城郭。 -----
29.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 ------
30.不幸呂師孟購惡於前,賈余慶獻餡於後。 -----非常不幸的是呂師孟很早就說了A的壞話,賈余慶後來也說了A的壞話
31.約以連兵大舉。 -----商議聯合兵力一起大舉進發
32.已而得舟,避諸州,出北海。 ------不久得到小船,避之於州,出北海
33.質明,避哨竹林中。 -----質明,在竹林中避開崗哨
34.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 ----張衡年輕的時候文章寫得很好,游覽於三輔之中
35.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36.驗之以事,何契若神。------用它來預測非常靈驗,有如神明一樣
⑽ 上海高考語文背誦篇目
是的 具體篇目如下: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詠史(左思)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登快閣(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夢游天姥吟留別(節選)(李白)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塞下曲(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過華清宮(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蘇幕遮(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雙調]壽陽曲 遠浦帆歸(馬致遠)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中呂]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勸學(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論語》七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魚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蘭亭集序(節選)(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琵琶行(節選)(白居易)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人間詞話》七則(節選)(王國維)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