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廣東省高考語文平均分是多少
【2011年廣東高考語文平均分】
選擇題不明。
以下是主觀題部分各題的平均分:文言迴文5.58,古答詩和默寫8.33,必考閱讀4.61,選考一(文學類)10,選考二(實用類)8.5,22題5.2,23題3.7,作文40.37。
【不計選擇題,選(一)總分77.79,選(二)總分76.29。】
2. 2011年全國高考語文1卷答案
1-5:DABDA 6-10:CBCDB
11()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問,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召回熊鼎
12 (1)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
(2)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13 (1)失道者寡助親戚畔之天下順之。
(2)誰家新燕啄春泥。淺草才能沒馬蹄
(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14.(1)指黑妮她是一個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針綉著具有民族風情的苗綉,並教苗族婦女們制出優美胡刺綉藝術;
(2)指黑妮在「負責任的族游」中,她在幫扶著與被幫扶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愛心;
16.(1)指黑妮所從事的工作就像「針挑土」一樣,雖然工作細微,但意義卻偉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卻做著平凡中頁不平凡的工作;(3)人們從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從小處著手,就像"針挑土"一樣,才能成就偉大的人生!17題:從不理解為何她通過溫和的話塑造她們美和丑的觀念,到最後理解「針挑土的概念,文中針挑土起到貫穿全文的作用。並起到了點題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總結是為今後的工作而形成的書面材料;(2)它是一個組織或個人在工作,學習告一段落後總結的。(3)目的是進行回顧,檢查,分析,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悟出個中道理,並得出規律性的認識
3. 2011廣東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
【【2011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1、東鄉羅提督戰功,見於《聖武記》者詳矣。其.智能亦自可韜,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公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晨必發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來,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皆驚走。後不復至。
譯文1、 東鄉人羅提督的戰功在《聖武記》中記載得很詳細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謀劃大事,不是只憑借武力稱雄一時。羅提督曾經率領軍隊進入南山,搜捕殘余的賊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裡的糧食之苦,早晨必須用火器才能驚跑猴群。羅提督問明原因,讓人捕來一隻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這只猴子的臉上畫了張大眼睛、很醜、很奇怪的臉。第二早晨等群猴來時,把那隻猴子放回去,猴群都驚嚇跑了,以後再不來了。
2 、 官.夔州游擊,夔關臨峽,山水迅急,瞬息千里,鹽梟至則鳴金叫呼,越關以.過,船皆設炮械,兩旁系大竹,彎如弓,他船追及,斷系發之,船必覆,人莫敢攖。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
譯文 2、(羅提督)做官至夔州游擊時,夔州關靠近夔州峽,山水迅猛湍急,瞬間千里。販賣私鹽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鑼吶喊,越過夔州關走了,他們的船都配備大炮器械,船兩旁綁著大毛竹,像弓一樣彎著。有別的船要追上時,就吹斷繩子將毛竹發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沒人敢觸犯(他們)。羅提督招募擅長游泳的人,拿著鋒利的鋸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鹽船經過時,靠近船用鋸子鋸鹽船的舵。鹽船抵達夔州關時舵正好斷掉,鹽船不能前行,觸碰礁石被撞破,販賣私鹽的人就全部被抓獲。
3、羅少亡賴,數行竊,令捕之.杖斃,棄諸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投身軍營,驍勇冠絕儕輩。當趙金龍之亂,羅受命,與總督盧公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以尚書宗室禧恩來督軍,未至,諸公議待禧至,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譯文3、 羅提督年輕時是無賴之徒,多次行竊,縣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將他打暈,將他拋棄在荒野。(羅提督)半夜蘇醒過來,艱難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於是他改變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輩中是最驍勇善戰的。當趙金龍發動叛亂時,羅提督接受任命,和總督盧坤前往平叛。叛軍已經疲睏,就要被擒獲了。當時宣宗皇帝命令尚書宗室禧恩前來監督軍隊,(禧恩)還沒有到,眾人認為要等待禧恩來了再進攻。羅提督說:「包圍時間長了我方軍隊會懈怠,叛軍必定會逃跑。」於是違背眾人的意見馬上進攻,叛軍幾乎全部被消滅。
4、 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並請文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後,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過門曰:「有方可救,但得錢三十千乃能配葯。」羅自念貧窶,安得三十千錢,語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苟鬻汝,得錢買葯,則兩活矣。」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譯文 4、羅提督常向別人講述自己年輕時做賊時的事,一點都不忌諱,並且請讀書人詳細地記載他做賊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漢啊!(羅提督)改變品行後,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種方法都治不好。一個道人路過門前說:「我有辦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萬錢才能給你配葯。」羅提督自忖家裡貧窮,哪裡拿得出三萬錢,就對他的妻子說:「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會餓死。如果賣掉你,等到錢去買葯,那麼我們倆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著聽從他,後來他的病果然好了。
5、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傑,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選自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有刪改)
譯文5、羅提督做游擊官後,就派人尋訪他的妻子,用重金將妻子贖回,還像當初那樣做夫妻,報答妻子當年賣身救自己的恩情。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這與年輕時共同經歷艱苦、富貴後厭惡嫌棄糟糠之妻的人比較,這當中的重情與薄情的差別幾乎不能用里來計算。羅提督天生豪傑,光明磊落,怎麼能用道學家的法則來衡量呢?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 痛苦
B.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 騰躍
C.官夔州游擊,夔關臨峽 做官
D.抵關適斷,船不能行 碰到
【答案】C(A.為……所苦,苦於……,使困苦,困於。例:《列子·湯問》:「何苦而不平?」(苦於山挖不平)《史記·陳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釋放;放走。例:縱火,縱虎歸山,七擒七縱。D.到達,抵達。例:抵京,抵臨,平安抵達。)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韜 語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 越關以過,船皆設炮械
C.令捕之杖斃,棄諸野 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D.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
【答案】B(憑,介詞/相當於「而」,表順承。A.他的,代詞。C.他,代羅提督。D.將,將近,副詞。)
7.下列各組詞語,都能表現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是(3分)
①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 ②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
③俟船過,附而鋸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軍營
⑤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 ⑥得錢買葯,則兩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①敘述他曾經率兵到南山。④敘述他投身行伍。⑥敘述他跟妻子商量賣身以求錢治病事,這點勉強可算是。)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南山的一個村子裡,群猴偷吃莊稼,村民深受齊其害。羅提督巧用計策,幫助他解決了猴患。
B.為了對付鹽梟,羅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屬避其鋒芒,暗中襲擊,取得了輝煌戰果。
C.羅提督年輕時曾經誤入歧途,後洗手不幹,投身行伍,在平定趙金龍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D.羅提督功成名就後,並不忌諱那段行竊經歷,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
【答案】D( 「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無依據。)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傑/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4. 2011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1年高考語文復廣東卷作文題制:回到原點
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原點」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請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認識,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含標點符號)。
5. 2011年廣東成人高考(高升專)語文作文題目
剛考完,現在告訴你,叫「選擇」文體不限制,要求600字以上
6. 2011年廣東文科高考535分可以報什麼學校啊,語文114,文數91,文綜242,英語88,文科排位41964
唉,你怎麼也是數學英語考砸了,文綜和語文怎麼好,我覺得你可以報中文系。。。
7. 2011高考語文試題廣東卷詳細答案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減字木蘭花
蘇 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2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後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表達了對早春的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指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各2分)
【詩詞淺析】
這首詞的大意可以結合韓愈的《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的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的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麼在花開花落的特徵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說,並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 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8. 2011廣東高考語文最高分,目前已知135,還有更高的嗎
148最高分 我哥哥
9. 2010年廣東高考語文卷,附有詳細答案,謝謝。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語 文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皎潔/打攪 業績/污漬 纖維/纖夫
B.效仿/發酵 空曠/粗獷 盛開/盛飯
C.隱瞞/蠻橫 挑釁/撫恤 埋伏/埋怨
D.市儈/反饋 瀕臨/頻繁 辟謠/精闢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事
中國歷代文人視為至寶的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但殊途同歸。它們在藝術創作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神韻,記錄了歲月的斗轉星移,體現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們並沒有因為現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囂塵上而銷聲匿跡,而是繼續在書畫藝術中展示著華夏民族的質朴和靈動。
A.殊途同歸 B.斗轉星移 C.甚囂塵上 D.銷聲匿跡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讓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的人們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尋找答案。
B.「低碳生活」這一理念,經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成功和失敗的實踐,無可爭辯地證實了這一理念的正確。
C.劉老先生熱心支持家鄉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業。他這次返鄉,主動提出要與部分福利院參加高考的孤兒合影留念。
D.成千上萬的亞運志願者都在忙碌著,他們在共同努力,完成舉辦一次令亞洲乃至世界都矚目的文明亞運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作品的獨創性亦稱作品的原創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創作活動產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現出作者的個性特點。
。不同的人對同一題材的創作也是常見現象。 。
作品的獨創性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形式而言,並不延及作品的主題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煉、加工的社會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獨立創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題材,也會產生出與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達特徵
② 作者運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技巧,獨立地選擇了自己滿意的色彩、旋律、動作、語言等,形成對自己的思想、觀點、感情的表達形式
③ 作者的創作活動表現為對素材的取捨、運用、素材是構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獨立創作的,必然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
⑤ 任何人的創作都離不開對前人文明成果的傳承、借鑒,也離不開時代人的互相影響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二 、本大題7小題 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丁丑,俞瑱在居庸關剽掠,居民竊走來告。上①曰:「居庸關山路險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萬夫莫窺。今俞瑱得之,利為彼有,勢在必取。譬之人家後戶,豈容棄與寇盜?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縱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後難取也。」 乃命徐安往討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懷來,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賊知固結人心,謹守是關,雖欲取之,豈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吳玉守之。
上語諸將曰:「宋忠擁兵懷來,居庸關有必爭之勢, 因其未至,可先擊之。」諸將皆曰:「賊眾我寡,難與爭鋒,擊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賊眾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輕躁寡謀,狠愎自用,乘其未定,擊之必破。」
癸未,上率馬步精銳八千,卷甲而進。甲申,至懷來。先是,獲賊間諜,言宋忠誑北平將士雲:「降家皆為上所殺,委屍填滿溝壑,宜為報仇。將士聞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為前鋒,用其舊日旗幟。眾遙見旗幟,識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無恙,是宋都督誑我也,幾為所誤。」遂倒戈來歸。宋忠余眾,倉皇列陣,未成,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宋忠大敗,奔入城。我師乘之而入,宋忠匿於廁,搜獲之。並擒俞瑱,斬孫泰於陣,余眾悉降。
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給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 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選自明•謝眞《後鑒錄》卷下,有刪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上語諸將曰… 談論
B.委屍填滿溝壑 放置
C.識其父兄子弟咸在 標志
D.噫!我固無恙 禍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為彼有[來源:學科網]
乃令昊玉守之 宜為報仇
C. 降家皆為上所殺 D. 我師乘之而入,宋 忠匿於廁
幾為所誤 斬孫泰於陣,余眾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現朱棣「料事如神」一組的是 (3分)
①居庸關山路險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後戶,豈容棄與寇盜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賊眾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擊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為前鋒,用其舊日旗幟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朱棣深謀遠慮,迅速出擊居庸關,打敗了俞瑱;然後進軍懷來,一舉擊潰敵軍,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懷來,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勝追擊,於是分析了敵人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制勝之策。
C.為了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宋忠用欺騙手段來蒙蔽下屬,但被敵方間諜獲知,最終未達到目的。
D.宋忠失敗的原因在於輕率浮躁,加上計策失當,不少部下臨陣嘩變,以致不堪 一擊,兵敗如山倒。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給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 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
[注] ①闌:阻隔 ;阻攔。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1)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3分)
(2)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4分)
11.補寫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呼爾與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
(3) , 。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漁家傲》)
(4)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 。(蘇軾《赤壁賦》)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不可無「我」
錢谷融
①藝術活動,不管是創造也好,欣賞也好,總離不開一個「我」。在藝術活動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活動,也就不會有感染人、影響人的藝術效果了。
② 當然,離不開「我」,並不是只有「我」。「我」,是時時處在「非我」的包圍影響中的「我」。所謂「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圍著「我」的客觀現實。
③ 文學藝術總應該是生活現實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但文學藝術的反映,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須是具體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為張三李四,不感受體驗著張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寫不出張三李四來;不使自己融入客觀現實之中,不呼吸著客觀現實的氣息,不感受著客觀現實的脈搏,就寫不出生動的客觀現實來。所以,創作者首先必須要有一個使「我」化為「非我」的過程。
④ 另一方面,文學作品之所以要寫出張三李四等人物來,要反映客觀現實,又不是無所為的,不是為寫張三李四而寫張三李四,為反映客觀現實而反映客觀現實;它是有目的的,它是為感染人、打動人而寫張三李四,為影響現實而反映客觀現實的。所以,藝術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為張三李四,完全沒入客觀現實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為「我」,要能在對張三李四的描寫中,在對客觀現實的反應中,表現出「我」的鮮明的是非愛憎之感來。所謂要在「非我」之中表現「我」,無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滲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這,我認為正是創作的主要之點。創作者正是為了要表現他對周圍人物、對客觀現實的態度,表現他對社會的歌頌或抗爭,才來進行創作的。所以,在創作活動中 ,決不可無「我」。
⑤ 表演藝術最能說明這種創作的辯證法。俗話說「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演員演岳飛就應該像岳飛,演秦檜就應該像秦檜。但只是像岳飛像秦檜,而不能也不應該使自己就變成岳飛,變成秦檜。演員不應該完全丟掉自己。他仍應該讓人透過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對他所演的角色的愛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務。
⑥ 對於欣賞者來說,他所面對的是一件藝術品,是一個藝術世界,要能欣賞它,首頁必須走進這個世界中去。不跑進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邊,那是既不能領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領會作者創作的意圖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進去,並不就是叫你完全跟著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當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聽任作者的擺布,對他所表現的是非愛憎態度表示絕對的順從。而是應該走進這個世界,又不能迷失在這個世界之中,要發現這個藝術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要能在這個「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來。要對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為,對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愛憎之感,表示出你個人的獨立的態度來,顯示出你的鮮明的個性—「我」來。所以,在欣賞活動中,也不可無「我」。
⑦ 藝術活動不可無「我」這一特點,可以最鮮明地從無論 是創作還是欣賞,都首先要有一個體驗的過程上看出來。對於創作者來說,不但在他提筆之前,必須現有豐富的生活、真切的體驗;就是在他提筆之後,他的思維過程、創作過程,也還同樣是體驗的過程。他必須有一種如同身臨其境、親見其人的感覺,才能進行創作。對於欣賞者來說,他要是不能首先體驗創作者所灌注在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領會欣賞這一作品。而他的領會欣賞的過程,同時也就是體驗的過程,至少是同體驗的過程不可分的。總之,要是沒有真實的體驗,缺乏一種「感同身受」的態度,不把「我」
浸染於其間,那是藝術的門外漢,是及談不上創作,也談不上欣賞的。
(選自《錢谷融文論選》,有刪節)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A.藝術活動中決不可無「我」,所以藝術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現。
B. 對作家來說,作品一藝術形象反映客觀現實,也是在藝術世界中表現「我」。[來源:學&科&網Z&X&X&K]
C. 在藝術欣賞中,對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現的是非愛憎,表示絕對的順從,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藝術欣賞中,表示出你的獨立思考個愛憎感情,就是從 「非我」世界中找回來「我」。
13.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來源:學科網]
A. 為演好孫悟空,演員需要事先觀察並模仿猴子的動作和神態,這是在創作 前的體驗「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戀《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最終抑鬱成疾而死,這是他在心上活動中迷失了「我」。
C. 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欣賞著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敘寫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是創作這在「非我」中表現了「我」。
14. 從藝術活動中,「我」與「非我」關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畫線部分的內容。(4分)
15.藝術活動中為什麼「不可無『我』」?請從創作和欣賞兩方面回答。(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做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塗與所選題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塗、錯塗、多塗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麵包
沃爾夫岡•波謝特
她突然醒來。兩點半。她尋思,為什麼會突然醒了。哦,原來是這樣!廚房裡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細地聽找廚房裡的聲音,寂靜無聲。太安靜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邊的床,發現是空的。這就是為什麼特別安靜的原因了—沒有他的呼吸聲。她起床,摸索著經過漆黑的房間來到了廚房。在廚房兩人相遇了。表針指著兩點半。她看到櫥櫃邊上有個白的東西。她打開燈。兩人各穿襯衣相對而立。深夜,兩點半。在廚房裡。
在廚房餐桌上是一個盛麵包的盤子。她知道,他切過了麵包。小刀還放在盤子旁邊。桌布上留下了麵包屑。每晚他們就寢時,他總是把桌布弄乾凈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現在桌布上有麵包屑,而且小刀還在那裡。他感到地上的涼氣慢慢傳到她身上。她轉過頭來不再看盤子了。
①「我還以為這里出什麼事了。」他說,並環視了一下廚房四周。
「我也聽見了什麼。」她回答,這時她發現,他夜晚穿著襯衣看起來真是老了。跟他年齡一樣老了。六十三歲。白天他看起來還年輕些。她看起來已經老了,他在想,穿著襯衣
的她看起來相當老了。不過也許是頭發的原因夜裡女人顯老是表現在頭發上。頭發使
人一下變老了。
「你應該穿上鞋子的,這樣光著腳在冷地上你會著涼的。」
她沒有注視他,因為她不願忍受他在三皇,他們結婚三十九年之後他現在撒謊了。
②「我原以為這里有什麼事。」他又說了一遍,又失去了自製,把視線從一個角落移到
另一個角落。
「我也聽到了什麼。於是我想,這里出了什麼事。」
「我也聽見了。不過,大概什麼事也沒有。」
她從桌上拿起盤子,並用手指彈去桌布上的麵包屑。
「沒有,大概沒什麼事。」聽到他不安地在說。
她趕緊幫他說:「過來,大概 是外面有什麼事。」
「走,睡覺去。站在冷地上你會著涼的。」
他向窗戶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點什麼事。我以為是在這里。」
她把手伸向電燈開關。我必須現在就關燈,否則我必定還回去瞧盤子的,她想。我不
能再去瞧那個盤子。「過來,」她說,同時把燈關滅。「這大概是外面有什麼事,刮風時檐
槽嘗嘗碰牆壁。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風時它總是嘩嘩亂響。」
兩人摸著走過黑黢黢的過道來到卧室。兩雙光腳在地板上拍擊作響。
「 是有風,」他說,「已經掛了一整夜了。」當她躺在床上時,她說:「是的,颳了一夜
的風。剛才大概就是檐槽在響。」
「是呀,我剛才還以為是在廚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說這話,彷彿已沉入半睡
中。
她注意到,當他撒謊時,聲音多假。
「真冷。」她說,並輕聲地打著哈欠。「」我可鑽被窩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說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隨後是寂靜無聲,許多分鍾後她聽到,他在小心、輕聲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勻地
呼吸,使他不致發覺,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節奏均勻,倒使他慢慢進入夢鄉了。
當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時,她分給他四片麵包;平時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說著離開了餐桌。「我吃這麵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頭深深埋在盤子上。他沒有抬頭。就在此刻她對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兩片麵包。」他對著盤子在說。
「夠了。晚上我吃麵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日1」
過了一會兒,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燈下。
(選自《外國短篇小說百年精華》,包智星 譯)
【注】沃爾夫岡•博歇爾特:西德廢墟文學的先驅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說《麵包》寫的是二戰後人們
在飢荒處境中的生活。
16.請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4分)
17.文中的畫線部分分別表現了丈夫怎樣的心理?(5分)
18.小說的主題是什麼?請結合全文分析。(6分)[來源:學§科§網Z§X§X§K]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讓法律來保護陽光
梁衡
「中國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2006年1月1日,中國將正式實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11月7日在國際科再生能源大會上的致辭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相對於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這些能源可謂循環往復、取之不竭。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專門立法來保護它們的開發呢?原來這陽光、這風、這些生物等並不自由。我們歌頌陽光的美麗,羨慕風的來去,欣賞生物的多姿,①其實它們受著許多束縛,滿肚子委屈。陽光不遠萬里來到地球,不只是為了紅幾朵花、綠幾棵樹,它還能發電、供熱,能讓汽車跑,能讓電燈亮。科學家說,晴天太陽照著的每一平方米就蘊藏著1千瓦時左右的能量。風兒在地球上飄盪,也不只是為了來一點涼爽、送幾片白帆,它還有更大的力量,卻無用武之地,所有就惱怒、狂躁。你看那台風、颶風、龍卷風是怎樣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類以外還有多種多樣的生物,不過它們只是無奈地獨處,蘭在幽谷無人間,花自飄零水自流,②還有誰知道它們居然蘊藏著豐富的能源呢?
陽光、風、水、生物、地熱、海洋有這么多本事,為什麼不使出來呢?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的認識所限,有眼不識金鑲玉,輕慢了它們,它們當然就不出力。這好辦,隨著科學的進步,觀念的轉變,會糾正的。二是人們的固執,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續別人用。原來能源一族也和人類社會一樣,新舊之間會明爭暗鬥,搶位置、爭高低,先來的見不得後到的,強勢者擠兌著弱小的,新能源的開發當然要投資,就能源說,何苦呢,照就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開發要成本投入,舊能源說,你看,得不償失!房頂上裝一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和供熱系統,可以供全樓的照明、熱水。③建築商說還得改圖紙,施工隊說太麻煩,物業部門說不美觀。山坡上豎一個風力發電塔就可送電到萬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進設備、培訓技術人員。主持者一想,算了吧,還是到熱電廠買電去。玉米的傳統用途是食用或者當飼料,現在發現可以造酒精,這酒精還能開汽車,玉米稈可以發電。但是將這些理論變為現實有許多風險,誰第一個吃螃蟹?總之,新事頭緒多,舊軌最好循。至於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麼多。一般人管不了,誰來管?國家來管。用什麼方法來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規范所有人的行為,保護人類的長遠利益,於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當整個歐洲還在靠油燈、蠟燭照明,靠煤炭取暖時,法拉第把一塊磁鐵投入線圈,電流計上的指針輕輕擺動了一下。他給人表演時,有紳士問:「這有什麼用?」法拉第說:「先生,不用多久,它就會給您交稅的。」現在全世界靠電力生產的財富和稅收早已多得難以統計。為推廣新能源,各國都制定了相關法律。現在陽光、風、生物等新能源才嶄露頭角,就像當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鐵和線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會支持,盼法律保護。打個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護法》一樣,它是專門保護弱者、保護未來、保護人類的長遠利益的。
千百年來,我們都將陽光當作人類自由的象徵,現在突然發現,我們並沒有給陽光自由,發現我們亟須用一部專門的法律來保護陽光的自由。當年 有人問恩格斯說,你和馬克思為之奮斗的理想社會是什麼樣子?恩格斯回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自有階級社會以來,人類就在為自己爭自由,為社會秩序立法,現在又懂得為自然爭自由,為保護利用自然立法。人類的自由發展應該成為自然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反之,自然的自由發展也是人類自由發展的條件。當陽光、風、各種生物,還有地熱、海洋都自由地迸發它們所有的能量時,人類自己也就獲得了最大的自由。
(選自《梁衡新聞作品導讀》,有刪改)
19.請在畫線部分任選兩處,指出其所用修辭方法,並分析所用修辭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4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歷史事實,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5分)
21.文章標題「讓法律來保護陽光」的含義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的?(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會發展史表明,數學活動的中心(數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們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總是與當時政治、文化、經濟發達的中心大致吻合。請根據以下圖表所示的情況,補充下面文段中A、B處空缺的內容。要求:內容完整,語言簡潔,語意連貫。
從15世紀開始,數學活動的中心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又返移歐洲,並隨著資產階級革命重心的轉移而在歐洲不同國家之間轉移。文藝復興時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計算的成就標志著數學活動中心轉移到了義大利;這個活動中心 ;[來源:Zxxk.Com]
A
數學活動中心。
B
23.某校舉行由學生把所學課文改編成獨幕話劇的演出晚會。下面是這次演出的節目單;
晚會節目單
1.《孔雀東南飛》(原作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常常需要在節目之間加上一些銜接的話,以增強晚會的整體感。請你在《孔雀東南飛》與《雷雨》之間,為支持人設計一段這樣的話。要求:所寫內容與串聯的節目密切相關,銜接自然,不少於60字。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迴避,卻可有所選擇。
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字。
10. 求廣東語文高考2011常考的一些實詞意思
【考綱解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1.本考點考查的重點是教材中不止一次出現的古今詞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那些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但不是對原來知識的簡單回憶,而是考查學生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在高考能力層級中為B級。
2.「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包含三個方面的要素:A、考查的這些文言實詞是我們常見的實詞,一般都在規定的120個必須掌握的實詞之列;B、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字典含義;C、對於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重在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
3.廣東卷自2004年以來採取的形式:
直接推斷詞義的對錯:對四個實詞分別進行解釋,要求選出正確或錯誤的一項;
4、從近幾年各省高考文言文實詞考查的情況看,所考查的文言實詞的語境意義都能夠在高中所學文言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因此,文言實詞的復習不是以多做練習、見多識廣為主,而是以回歸課本為根本,注重訓練將考題中的實詞意義與課內語句之間的貫通。熟悉課文是解答這道題的基礎。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
1、通假字2、古今詞義的變化3、偏義復詞4、雙音節詞的古今異義(重點)5、詞類活用(重點)6、一詞多義(重點)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一: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書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或假用的現象。
中學課本把「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都歸於此類。
例句:1、距關,毋內諸侯。 ——分別通「拒」「納」《鴻門宴》
2、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陳情表》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智」《勸學》
4、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 《廉頗藺相如列傳》
5、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通「返」《逍遙游》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二:古今詞義變化】
古今詞義變化:主要有五種情況,a、詞義擴大,b、詞義縮小,c、詞義轉移,
d、詞義感情色彩變化,e、名稱說法改變。
例句: 1、東家有好女,苗條世無雙。
2、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5、范增數目項王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三:偏義復詞】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兩個意義相反或所表示的事物有關的單音節詞連在一起使用,但其中只有一個詞表示意義,另一個詞則只是作為陪襯。這種連用的情況稱為「復詞偏義」,其中有些就固定下來成為雙音節詞語。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3、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4、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5、吾但求力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四:古今異義的雙音詞】(復習重點之一)
這里所復習的雙音節詞的古今異義,主要是指有些雙音節的詞語在古代是兩個詞,需要分開理解;而發展到現在,只能是一個詞,不能分開理解。
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D)
A.密走私訪,別獲盜者。 B.資產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見則談問玄理,應對肅敬。 D.水災,絕食者千餘家。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
A.乃縱反間於燕。 B.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
C.而城中鼓噪從之。 D.燕軍擾亂奔走。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D)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軍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 結發:指剛成年的時候。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
A.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 至孝:極為孝順。
B.郡中連旱二年,禱請無所獲 禱請:向神靈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 訪問:咨詢,打聽。
D.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 行旅:旅行,游覽。
【課堂訓練】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燭之武退秦師》 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
3、昔者以為東蒙主。
4、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5、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6、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7、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蘇洵《六國論》
8、鐵騎突出刀槍鳴。
9、中間里拉崩倒之聲。
【文言實詞復習要點五:詞類的活用】(復習重點之二)
在文言文中,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了原有的詞性,同時意義也從原有意義上引申或轉移,需要對具體句子的語法、語義等進行綜合分析來確定其是否活用及活用情況。
1、名詞活用作動詞 7、形容詞用作意動
2、名詞的使動用法 8、動詞的使動用法
3、名詞的意動用法 9、動詞的意動用法
4、名詞作狀語 10、動詞的為動用法
5、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11、動詞做名詞
6、形容詞用作使動 12、其他詞類的活用
(一)、名詞活用現象:
包括1、名詞活用作動詞,2、名詞的使動用法,3、名詞的意動用法,4、名詞作狀語
A組例句:名詞活用作動詞
① 後面帶賓語(名詞+名詞):
今王鼓樂於此。 作動詞:彈奏。
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作動詞:戴(頭上戴著高高的切雲帽,身上披掛著珍珠佩戴著美玉。)
履至尊而制六合。 用作動詞:登上。(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②後面帶補語(名詞+補語) :
鄭商人弦高市於周。 用作動詞:做買賣。
③前面有能願動詞或副詞: (能願動詞+名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用作動詞:游水。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用作動詞:統治天下、稱王。
④前面有結構助詞「所」 :(所+名詞)
置人所罾魚腹中。 用作動詞:用網捕捉。
⑤ 方位名詞常用作動詞,有的前面有連詞「而」或副詞:
秦師遂東。 用作動詞:向東進發。
B組例句:名詞的使動用法
①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讓……做王)
②域民不以封江之界。(使……安定)
③ 築室百堵,西南其戶。(使……朝向西南)
④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臣服)
C組例句: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稍稍賓客其父 (把……當做賓客)
②魚肉百姓 (把……當做魚肉)
③孟嘗君客我 (把……當做客人)
④吾從而師之 (把……當做老師)
⑤友風而子雨 (把……當做朋友)
⑥幕天席地 (把……當做帷幕、席子)
⑦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把……當做鏡子)
D組例句:名詞作狀語
①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表特徵,像……一樣)
②人皆得以隸使之 (表方式,像對待……一樣)
③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表狀態,像……一樣)
④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表工具,用船)
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表方式,當面)
⑥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 (表憑借,用眼睛,用耳朵)
⑦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表方向,向東,向北)
⑧而相如廷叱之 (表處所,在朝廷上)
⑨孤帆一片日邊來 (表方向,從太陽那邊)
⑩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表趨勢,一天天,一月月)
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時間,每天)
⑿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 (表時間,在晚上)
(二)、形容詞活用現象:包括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 形容詞→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徵,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的人或事物。如:
「將軍身披堅執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
「大行不顧細謹」的「細謹」,形容詞用作名詞,意即「細枝末節」。
例句:①秦孝公據餚函之固 ②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⑤小學而大遺 ⑥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 形容詞→一般動詞: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如:
「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的形容詞「利」後帶賓語「足」,用作動詞,意即「腳走得快」。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④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徵於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
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
「臣請完璧歸趙」的形容詞「完」後帶賓語「璧」。「完璧」即「使璧完整」。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②富國強兵 ③昂其直,居為奇貨
④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徵。如:
「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
「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詞「美」後帶賓語「我」。「美我」即「以我為美」,即「認為我美」。
(三)動詞活用現象:包括1、動詞活用作名詞, 2、動詞的使動用法,3、動詞的為動用法。
◆動詞→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
「追亡逐北,流血漂櫓」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敗逃的人。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的動詞「奉」用作名詞,意即「奉送的機會」,作句子的主語。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
④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
「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君將哀而生之乎?」「生之」即「使之生、讓我活」的意思。
①外連橫而斗諸侯 ②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 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⑤李牧連卻之
◆ 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如: 「死國可乎?」「死」是為動用法,「死國」即「為國而死」。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②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四)數詞活用。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從而可以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名詞等。如:
①六王畢,四海一 統一(動詞)
②二三其德 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
③其一犬坐於前 一隻狼(名詞)
④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專一(形容詞)
【文言實詞詞義推斷方法】
【成語聯想推斷法】現代漢語中的大部分成語都是從古漢語中保留或衍生而來的,因此,成語中某些詞的意義大都是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的某種意義。在理解文言實詞時可通過聯想到含這個字的成語來推斷其意義。
例1: 「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涉江》)」中的「薄」字的意義,聯想成語「日薄西山」和《岳陽樓記》中的「薄暮冥冥」就不難推斷「薄」是「接近,迫近」的意思。 。
例2: 「操守頗有古賢之風」的「風」字的意思,我們可以根據成語「風度翩翩」這個成語得知,「風」字有「風度」一義,用語指人,而本句中說的「古賢」是「古代的賢人」之意思,所以「風」字應該指「風度」。
【語法分析法】名詞、代詞常作主語與賓語,動詞、形容詞常作謂語,這在古今漢語中是一致的。因此可由成分推出詞性,由詞性推知詞義。
例1:「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刃」字,處在謂語的位置,就應該活用為動詞,取「殺」義。
例2:「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信」字,顯然是用來修飾謂語「難求」,作狀語的,那麼就該舍棄它「書信、信符」(名詞),「相信、聽信」(動詞)等義項,而取「實在、確實」(副詞)之義。
考題舉例:【2000全國卷】
1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審於何得此絹 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後因他信,具以白質 信:使者。
【解析】C,「取」是動詞,後面不能再接動詞,應接賓語;所以,「樵」肯定不能是「打柴」
【句式推義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等並列對應的結構比較多,其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會詞性相同、意義相近或相反,這樣就可以從已知的詞性和詞義來推斷未知的詞性和詞義。
例1:「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中「取」「舉」「割」「收」四個詞的詞性是相同的,詞義是相近的。
例2:A.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 通五經,貫六藝。
C.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D.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例3:A. 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B.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C. 變姓名,詭蹤跡。 D.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語境推義法】利用上下文的意思來判斷難字的意義,包括難字所在句的上下文,也包括利用全文的整體語意來推斷,還可以利用生活事理(生活中一般性的常識或規律)、文題、註解等來理解、推斷字詞意義。
例: 「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的「謝」就須聯繫上下文來斷定其義項,它的上文是項羽要「擊破沛公軍」,項伯來報信給張良,張良將項伯引見給劉邦,劉邦求於項伯,「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下文有「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本句中的「謝」該取「道歉、謝罪」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