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英作文 > 2011北京語文高考文言文

2011北京語文高考文言文

發布時間:2021-01-09 02:32:26

『壹』 2011全國高考卷2語文文言文翻譯

是不是這一段呀,說清楚點可能會幫到你。
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何灌因為武選登第,做河東路從事。河東經略使韓縝對他說:「您是個奇才,將來總有一天會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後來何灌擔任府州、火山軍巡檢的軍職,遼國人經常越境來取水,何灌親自劃定邊界,不允許他們越境過來取水,遼國人憤怒地帶領兵馬犯境。何灌朝著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頭都射到山石裡面去了,遼軍吃驚的把他當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約過了三十年,契丹的蕭太師與何灌相遇,說起了過去的事,歷數道何巡檢好箭法。何灌說:「那就是我啊。」蕭太師肅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禮。何灌隨後做河東將,與西夏軍隊相遇,敵人的騎兵追了過來,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徹敵人的鎧甲,從胸前射進去,從背後洞穿,再射中後面的敵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張康國把何灌向徽宗推薦,徽宗召見了他回話,詢問起西北邊境的敵我態勢,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畫圖,指著衣服上的花紋作為敵我態勢來(向皇帝講解)。皇帝說:「敵人都在我的眼裡了。」後來何灌官升提點河東刑獄,遷西上閣門使、領威州刺史、知滄州。因為治理城鄣有功,轉任引進使。當時皇帝命令運送糧三十萬石到並塞三州。何灌說:「河水太淺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陸路運輸要用馬車八千乘,工作量太大。這時沿邊麥子正熟,可以用運輸糧草的費用就地加價收購麥子。」奏了上去,朝廷應允了。過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鑿引邈川水灌溉了數千頃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帶的人民把它叫做廣利渠。後來平調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並加「提舉熙河蘭湟弓箭手」之職。何灌向朝廷進言:「如果先修繕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災的損害,那麼百姓就樂於參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額就能夠招足了。」朝廷聽從了何灌的建議。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質量二萬六千頃,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壯弓箭手,是當時西北幾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遼使在玉津園射箭,一發命中箭靶,再次發射就沒有射中。客人說:「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於禮節讓讓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觀看的人贊嘆,皇上親自賜酒犒勞他。隨後升侍衛步軍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讓所有的禁兵都出來京城交付給梁方平守衛黎陽。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駐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風潰敗。黃河南岸沒有一個人能抵禦敵人,金師於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總共和敵人作戰了三天,受到創傷,死在陣地上,當時六十二歲。

『貳』 2011廣東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

【【2011廣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1、東鄉羅提督戰功,見於《聖武記》者詳矣。其.智能亦自可韜,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公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晨必發火器驚之。公問故,令獲一猴來,剃其毛,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皆驚走。後不復至。

譯文1、 東鄉人羅提督的戰功在《聖武記》中記載得很詳細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謀劃大事,不是只憑借武力稱雄一時。羅提督曾經率領軍隊進入南山,搜捕殘余的賊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裡的糧食之苦,早晨必須用火器才能驚跑猴群。羅提督問明原因,讓人捕來一隻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這只猴子的臉上畫了張大眼睛、很醜、很奇怪的臉。第二早晨等群猴來時,把那隻猴子放回去,猴群都驚嚇跑了,以後再不來了。

2 、 官.夔州游擊,夔關臨峽,山水迅急,瞬息千里,鹽梟至則鳴金叫呼,越關以.過,船皆設炮械,兩旁系大竹,彎如弓,他船追及,斷系發之,船必覆,人莫敢攖。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俟船過,附而鋸其舵,抵.關適斷,船不能行,觸石破,盡獲之。

譯文 2、(羅提督)做官至夔州游擊時,夔州關靠近夔州峽,山水迅猛湍急,瞬間千里。販賣私鹽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鑼吶喊,越過夔州關走了,他們的船都配備大炮器械,船兩旁綁著大毛竹,像弓一樣彎著。有別的船要追上時,就吹斷繩子將毛竹發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沒人敢觸犯(他們)。羅提督招募擅長游泳的人,拿著鋒利的鋸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鹽船經過時,靠近船用鋸子鋸鹽船的舵。鹽船抵達夔州關時舵正好斷掉,鹽船不能前行,觸碰礁石被撞破,販賣私鹽的人就全部被抓獲。

3、羅少亡賴,數行竊,令捕之.杖斃,棄諸野。中夜而蘇,匍匐至一老嫗家,周之,乃改行,投身軍營,驍勇冠絕儕輩。當趙金龍之亂,羅受命,與總督盧公坤往平之。賊已困,將擒矣。時宣宗以尚書宗室禧恩來督軍,未至,諸公議待禧至,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譯文3、 羅提督年輕時是無賴之徒,多次行竊,縣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將他打暈,將他拋棄在荒野。(羅提督)半夜蘇醒過來,艱難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於是他改變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輩中是最驍勇善戰的。當趙金龍發動叛亂時,羅提督接受任命,和總督盧坤前往平叛。叛軍已經疲睏,就要被擒獲了。當時宣宗皇帝命令尚書宗室禧恩前來監督軍隊,(禧恩)還沒有到,眾人認為要等待禧恩來了再進攻。羅提督說:「包圍時間長了我方軍隊會懈怠,叛軍必定會逃跑。」於是違背眾人的意見馬上進攻,叛軍幾乎全部被消滅。

4、 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不少諱,並請文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後,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過門曰:「有方可救,但得錢三十千乃能配葯。」羅自念貧窶,安得三十千錢,語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苟鬻汝,得錢買葯,則兩活矣。」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譯文 4、羅提督常向別人講述自己年輕時做賊時的事,一點都不忌諱,並且請讀書人詳細地記載他做賊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漢啊!(羅提督)改變品行後,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種方法都治不好。一個道人路過門前說:「我有辦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萬錢才能給你配葯。」羅提督自忖家裡貧窮,哪裡拿得出三萬錢,就對他的妻子說:「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會餓死。如果賣掉你,等到錢去買葯,那麼我們倆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著聽從他,後來他的病果然好了。

5、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傑,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選自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將略篇》,有刪改)

譯文5、羅提督做游擊官後,就派人尋訪他的妻子,用重金將妻子贖回,還像當初那樣做夫妻,報答妻子當年賣身救自己的恩情。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這與年輕時共同經歷艱苦、富貴後厭惡嫌棄糟糠之妻的人比較,這當中的重情與薄情的差別幾乎不能用里來計算。羅提督天生豪傑,光明磊落,怎麼能用道學家的法則來衡量呢?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盜食田糧 痛苦

B.明晨俟群猴來,縱之去 騰躍

C.官夔州游擊,夔關臨峽 做官

D.抵關適斷,船不能行 碰到

【答案】C(A.為……所苦,苦於……,使困苦,困於。例:《列子·湯問》:「何苦而不平?」(苦於山挖不平)《史記·陳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釋放;放走。例:縱火,縱虎歸山,七擒七縱。D.到達,抵達。例:抵京,抵臨,平安抵達。)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韜 語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時也 越關以過,船皆設炮械

C.令捕之杖斃,棄諸野 妻泣而從之,病果瘳

D.遂違眾一戰,殲賊且盡 吾病且死,汝亦餓死耳

【答案】B(憑,介詞/相當於「而」,表順承。A.他的,代詞。C.他,代羅提督。D.將,將近,副詞。)

7.下列各組詞語,都能表現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是(3分)

①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 ②畫面為大眼諸丑怪狀

③俟船過,附而鋸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軍營

⑤羅曰:「圍久師怠,賊必遁。」 ⑥得錢買葯,則兩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①敘述他曾經率兵到南山。④敘述他投身行伍。⑥敘述他跟妻子商量賣身以求錢治病事,這點勉強可算是。)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南山的一個村子裡,群猴偷吃莊稼,村民深受齊其害。羅提督巧用計策,幫助他解決了猴患。

B.為了對付鹽梟,羅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屬避其鋒芒,暗中襲擊,取得了輝煌戰果。

C.羅提督年輕時曾經誤入歧途,後洗手不幹,投身行伍,在平定趙金龍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D.羅提督功成名就後,並不忌諱那段行竊經歷,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

【答案】D( 「讓他人提醒自己,引以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無依據。)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傑/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叄』 2011人教版高中語文必背的古詩文

古詩文誦讀篇目
(一)
古文(10篇)
《勸學》
(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不知學問之大也」專)——《荀子》
《陳情表》——李

《滕王閣序》(屬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王

《阿房宮賦》——杜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赤壁賦》——蘇

(二)
詩詞曲(30篇)
《氓》——《詩經》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陶

《山居秋暝》——王

《蜀道難》——李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

《將進酒》——李

《蜀相》——杜

《登高》——杜

《登岳陽樓》——杜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嬌》
(大江東去)——蘇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陸

『肆』 2011高考北京卷語文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譯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為而難成者,有難成而易敗者。此四策者,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殺弟之累,齊桓有爭國之名;然而周公以義補缺,桓公以功滅丑,而皆為賢。今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則天下無聖王賢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於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猶之為平。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後,足不旋踵,刎頸於陳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死而無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於天下,功立於魯國。管仲輔公子糾而不能遂,不可謂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難,不可謂勇;束縛桎梏,不諱其恥,不可謂貞。當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於累紲之中,立齊國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軀,不顧後圖,豈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鱔鱧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取材於《淮南子·汜論訓》)

注釋:①誳:彎曲。②河上:黃河邊,這里指黃河邊的平地。③涔:積水。

【參考譯文】
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說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說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難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難做成又相當容易做壞的。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聖人有獨到的見解並且時刻留意。
小事委曲、大事伸張,聖人是這樣的處事原則;小處可以彎曲,大處必須站直,聖人是這樣的行事原則。周公有殺害親兄弟管蔡的精神負擔,齊桓公有和公子糾爭奪國政的惡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義行為彌補了殺害兄弟的缺憾,齊桓公用稱霸天下的功績抵消了他的醜事惡名,所以兩位還都算是聖賢者。假使因為其人有些小的過失而抹殺了他的優點,那麼天下就再也難以有聖王和賢相了。所以,眼睛稍有疵點,但只要不妨礙看東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適,只要不妨礙呼吸,就不必鑿開喉管。黃河流域的平原地帶,盡管小土丘多得數都數不過來,但這一地帶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會激起波浪,有時浪頭高達數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靜。過去曹沫為魯國帶兵打仗,屢戰屢敗,丟失國土數千里。假使曹沫不作長遠打算,不轉身往後撤退,拔劍刎頸自殺,那麼他就永遠是個敗軍中的敗將。然而,曹沫並不為一時的失敗而害臊,他所感到的恥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績。於是他在後來的齊魯柯地會盟中,拿著三尺寶劍,逼著齊桓公歸還奪走的土地,這樣使他在多次戰爭中喪失的土地於片刻之間便收了回來。他的大智大勇也傳遍天下,並為魯國立下了功績。管仲輔佐公子糾並不成功,是不能說他聰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糾和小白爭權斗爭失敗後自顧逃命,不能為公子糾而敢於犧牲性命,這就不可以稱他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關押期間,並不感到這是恥辱,這就不能稱他為貞節的。有了這上述三種行為,一般的平民都不願意與他交朋友。君子更不願意以他為臣子了。但管仲卻能使自己從牢獄中解放出來,並受到齊桓公的重用,執掌了齊國大政,九次會合諸侯,一舉匡正天下。假使管仲在當初身處絕境,身陷囹圄之時就獻出了生命,不從長計議,那就哪會有以後助桓公稱霸天下的功績!
今天如果君王評價他的下屬,不考慮他的功績,不看到他的主要優點,而只是計較他的小節問題,這便是失去賢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議計較他的小節;如果有他的可稱贊的地方,就不必對他的不足之處吹毛求疵。牛蹄踩出來的水塘是長不出魚來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鵝蛋的,這說明狹小的東西是容不下大東西的。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有難成而易敗者 敗:毀壞

B. 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這里指收回

D. 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簡略

【參考答案】D 略是「簡要」的意思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為魯將兵 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

C. 使曹子計不顧後 使管仲出死捐軀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論其臣也

【參考答案】C 分析:A轉折,卻/順承,就,B 介詞,給,替/動詞,做;D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

8. 下列語句的括弧中是補出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目中有疵,不害於視,(則)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無害於息,不可鑿也

C. 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而)猶之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難,不可謂勇

【參考答案】D 分析:然應為卻,表示轉折關系。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世間之事是極為復雜多樣的,古代聖賢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並十分關注。

B.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C.管仲雖稱不上智、勇、貞,但他仍為齊國的霸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D.評價人物要著眼於大處和長遠,而不能僅看一時的成敗和小的污點。

【參考答案】B 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證錯

『伍』 我要2011高考全國卷一語文答案解析,是解析還有文言文翻譯,謝謝

(全國大綱版)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解析)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第I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匯總,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D)

A.逾越(yú) 鳥瞰(kàn)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潰敗(kuì)凹陷(wā) 貽笑大方(yí) 兢兢業業(jīng)

C.咀嚼(zǔ) 檜柏(guì) 罄竹難書(qìng)饕餮大餐(tié)

D.覬覦(jì) 攻訐(jié) 光陰荏苒(rǎn) 心懷叵測(pǒ)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字字音」能力,多涉及多音多義字、形聲字、形似字、難讀字、統讀字、口語讀音和書面語讀音等。A項中「一丘之貉」的「貉」讀「hé」,不讀「luò」 (沒有這個讀音);這個字是個多音多義字,也讀「háo」(貉子,「貉」的統稱),口語讀音。B項中「凹陷」的「凹」讀「āo」,屬書面語讀音;這個字是多音多義字,也讀「wā」(多用於地名、人名,如賈平凹),屬於口語讀音。C項「咀嚼」的「咀」讀「jǔ」,不讀「zǔ」(沒有這個讀音),這個字是多音多義字,也讀「zuǐ」(義同「嘴」,如山咀、壺咀兒);「饕餮大餐」中的「餮」讀「tiè」,不讀「tié」(沒有這個讀音),屬於難讀字。D項所有讀音都正確,屬於難讀字。

【點睛】這個考點的難點在於多音多義字、形聲字、形似字、統讀字、口語讀音和書面語讀音這五個方面。識記讀音首先要記憶「難讀字」(往往只有一個讀音),記熟了就排除這一類,統讀字是把混亂的讀音定型為一個讀音,也可以歸於這一類,如「呆板」的「呆」,現在統讀為「dāi」;其次是抓住多音多義字、形聲字、形似字、口語讀音和書面語讀音的意義來區分讀音,同時還需要積累大量的漢語詞彙,考試是用詞語來考呀!總之,對於這個考點要採用一個總的原則——音、形、義、詞結合,除此別無他法。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便用恰當的一項是(A)

A.我讀過弗萊的著作,很喜歡他那高屋建瓴的氣勢和包羅萬象的體系,更欣賞他努力擺脫主觀印象式品評的文學批評方法。

B.吳羽先生知道弟子寫論文時強調,學術論文要有的放矢,論證嚴密,語言准確而簡潔,不能模稜兩可,也不能繁文縟節。

C.這是一家國家級出版社,近幾年來,出版了很多深受讀者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喜愛的精品圖書,不少作家都對他趨之若鶩。

D.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候車大廳里依然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大喇叭的廣播聲、商販的叫賣聲、孩子的哭泣聲不絕如縷。

【答案】A

【解析】「繁文縟節」適用於交往過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禮節過多,不用於撰寫學術論文,屬於適用對象錯誤;「趨之若鶩」屬於感情色彩有誤,用於消極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不絕如縷」指聲音的延長,且多指一種或幾種清晰的聲音,而不用於嘈雜的聲音。「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往往用於議論、演講、文藝創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選A。

【點睛】「成語的正確運用」是高考語文試題的重點,年年都出,可見高考語文試題的社會語言導向。現實社會中,成語的運用往往出問題,不是望文生義,就是不知出處、來源、適用對象、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等。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縮微景觀,站在這樣的高度來對待成語的正確運用,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大原則。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B)

A、不同的生活習俗、自然條件以及地理環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結構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現出淳樸自然,而又有著各自的特色。

B、歷時三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國情大盤點,其數據將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和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時間不足、質量不佳對身體產生損害而出現的不舒服的感覺,應對失眠需要了解相關的睡眠衛生知識,進行自我調護。

D、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教風和學風建設,而中小學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樣的活動應著力於中小學就要抓緊抓好。

【答案】B

【解析】A句「呈現出……特色(特點)」是一個標准句式,但是又與「有著……特色(特點)」這個句式相雜糅,只能用一個句式,根據整個句子的表意來看,應該用「呈現出……特色(特點)」這一句式。C句「因睡眠時間不足、質量不佳對身體產生損害而出現的不舒服的感覺」中「因」這個介詞的使用造成了「缺主語」的毛病,去掉「因」即可。D句邏輯有問題,屬於「表意不明」,究竟是想說「教風、學風」呢?還是想說「經典誦讀活動要在中小學抓緊抓好」呢?實際上是犯了表意上「模稜兩可」的錯誤。這個句子是一篇縮微議論文,從議論文角度來看,是旗幟不鮮明。

【點睛】語病的辨析與修改是高考語文試題年年必出的一個版塊。要養成良好的語感,迅速辨別出語病,對於大多數學生(包括語文老師在內)來說,都是一個難點,是最能反映語文學習成果、語文基本能力的經典性題目。要形成熟練的語言運用能力,就必須在長期的說話、寫作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從邏輯(語意)和結構(形式)兩個大的方面來衡量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要對六種主要語病熟練把握,並能在實際運用中迅速辨別;除此而外,還有啰嗦、重復,「的」字運用,使動句運用,復句運用等方面的問題,有時候還可能涉及到修辭。從廣義的語言運用來開,錘煉詞語和選用句式都是修辭,只不過這屬於消極修辭罷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C)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腳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營好每一個今天就等於經營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應該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腳踏實地,全身心地經營好今天,才會有一個個實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對今天,我們不要太多地懷念過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輝煌的明天

⑤如果總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結果明天也會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處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C 特別說明,此題高考答案有誤(所謂的標准答案為D)。請看下面解析——

【解析】排列句序題也是高考語文試題的經典性題目,這種試題實際上是「微型寫作」,是寫作考查的「短平快」。「短平快」自然有它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偏重於邏輯思維(表意)考查,當然也可能涉及語段的修辭、句式、語言特色等問題,但最重要的是邏輯思維的明確性、層次性。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語段是經過潤色後形成的,語言運用修改得不錯,但是整體邏輯出現了問題(就設置答案來說),若這樣出題,勢必導致語文教學的混亂;不知道多少老師要按照所謂的標准答案去給學生講題,自己又不做思考,照本宣科,或者硬往答案上套,最後以己之混混,焉能使學生昭昭!

下來我們在看本語段的大的邏輯思維以及層次——本段文字主要論述昨天、今天、明天,觀點是「經營好今天是關鍵」——這是每個學生都能看出的。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先從今天說起,這是必然的,因為作者要強調的是「今天」;緊接著自然要論述的就是「不要太多地懷念過去」,因為昨天已經過去,已經難以決定其好壞(出題人潤色文段時略去了這層意思,這是造成設置答案時邏輯混亂的關鍵!),走向明天才是人生的大方向,而要走向輝煌的明天,就必須經營好今天;最後再論述不能「總是站在今天望明天」,實際上強調的依然是「經營好今天」,文路至此,自然接住了結尾一句話,突出了中心。(要說明的是,這樣的邏輯層次符合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而給出的答案確違背了這一規律,不能不說是高考試題對廣大學生的一大誤導!)

再看看文段的「文理」——即語言運用的內在規律,主要體現為虛詞、關聯詞語的「焊接作用」。「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處」,這一句排為第一句,相信大多數學生都能看得出來,但是按照給出的答案往下套,學生就傻眼了,答案既不符合邏輯事理,也不符合「文理」。這一句中既然有「接力處」,下句自然就要順著這一比喻來論述,那麼緊接的句子就應該是「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輝煌的明天」,從邏輯事理來看,接力之後自然是「向前」,怎麼會「向後」呢?解析至此,答案自明矣!

【點睛】「排列句序」實際上就是寫作,只不過是「微型寫作」而已。既然是寫作,就得以寫作的規律對待之。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質(即文體),然後在文體大語境的指導下,再注意「事理」「文理」,還要注意文段相應的修辭、表現手法、語言特色等,做到這些,這種試題的解答就變得比較簡單了。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很多人說: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實這種解釋應該是從近代開始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釋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都應該情景交融,而意境則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規定性之外,還有自己的特殊規定性,意境的內涵大於意象,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那麼意境的特殊規定性是什麼呢?唐代劉禹錫有句話:「境生於象外。」「境」是對於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這種象外之「境」才能體現作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道」。

從審美活動的角度看,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西方古代藝術家,他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要再現一個具體的物象,所以他們,比如古希臘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體刻畫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國藝術家不是局限於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把這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們追求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國園林藝術在審美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樓、台、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說,在於可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陶淵明有兩句詩說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種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在這一點的區別,就在於它不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體的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藝術作品都有深遠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較過杜甫的詩和王維的詩。他認為杜甫詩的特點是:「即物深致,無細不章」,有人寫詩就是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詩則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

中國藝術的這種意境,它給人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種惆悵。意境就是如此,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當然這不等於說西方藝術沒有意境,西方藝術中也有這樣的作品,例如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它不僅唱出了俄羅斯民族的苦難,而且唱出了人類共同的苦難,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聽眾的共鳴。 (摘編自葉朗《說意鏡》)

5.下列關於「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意境」的內涵解釋為「情景交融」,可見從近代開始人們就把「意境」和「意象」混為一談了。

B.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所有藝術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創造意象,因而並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能夠具有意境的。

C.所謂「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意味著有意境的藝術作品跟有意象的藝術作品比較起來,在數量上總是處於劣勢。

D.「道」是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意象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對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夠體現「道」。

【答案】A

【解析】A項中的「所以」暗示了前後內容的邏輯的關系是因果關系,根據原文來看,這種因果關系是不成立的。作者只是在文中舉例說明,在近代時,王國維闡述「意境」時,就是這樣認為的。但這並不能表明,「情景交融」的觀點就是因為王國維的解釋而流行到現在的。

難點解析:「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這句話是文中最難理解的一句話,其實這是一句省略句,根據後文的闡述,我們可以將它還原為「有意境的作品的外延小於有意象的作品的外延」(外延在後文的闡述中闡釋為數量的多少),因此C項的理解是正確的。

【點睛】社科文閱讀理解是高考語文試題必出題,也是體現語文基本能力的經典試題。關於文中重要詞語(即重要概念)的理解,可能是概念的理解,這種題型較為簡單,無非是抓住概念的特點來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質屬性(最為全面的)的選項是正確的;還有一種就是重要概念(詞語)之間形成的各種判斷(試題中表現為選項),解答這一類型題目的技巧是——抓住選項中的「關聯詞」(揭示邏輯關系,即各種各樣的判斷)「虛詞」等標志,如這一題A選項中的「所以」(因果關系)、「B」選項中的「因而」(因果關系)、D選項中的「所以」(因果關系);若沒有這些標志,就要認真分析選項句子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再回到文中仔細對照。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C)

A.西方古代藝術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現世界上的具體物象,所以古希臘雕塑家認為把人體刻畫得極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國古代藝術和西方古代藝術不同,中國藝術家要突破有限的意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發他們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

C.陶淵明的兩句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經認識到身處有意味的世界,並且正處在辨析、體驗這種意味之中。

D.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夠引起全世界聽眾的共鳴,是因為它唱出了人們對於社會和人生的深刻體驗和感受。

【答案】C

【解析】從原文來看,作者在第三段現提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接著再舉陶淵明的例子,接著說「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種意味」,這句話中的「尋找、發現、體驗」表明藝術家不一定就認識到這種意味,況且原詩句有「欲辨已忘言」,只能說明陶潛對這種意味有所體驗、察覺,但並不能說他認識到自己身處有意味的世界;而選項C則絕對認為陶潛已經認識到了,顯然是犯了絕對化的錯誤。解決這道題的技巧在於運用排除法,B、D兩項一般都會排除掉,A項只要認真對照原文,即可看出其意思與原文出入不大。故選C。

【點睛】關於文章內容的理解,考點表述為「辨析和篩選文中重要的信息」,題目的各個選項就是對文章內容的篩選,A、B兩項都談中西方藝術的區別,這是文中非常重要的信息;C項是論述「意味」這個重要概念時所舉的事例,D項則是文末對「意境」這一重要概念的再認識,再驗證。解此類題目,關鍵在於分清選項涉及文章內容的層次。就此題來說,四個選項涉及到文章中兩個大的方面內容的理解——東西方藝術的區別、意境和意味的理解;但選項C則涉及的是對意味這個概念進行論述時的事例的理解,這種考查就深入了一步,層次更高。從所舉事例的上下文來判斷,不難做出准確的判斷。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中國園林的審美價值,在於讓人通過它們感受到更大空間的美,所以游覽者往往能夠產生一種對於整個人生或歷史的感受和領悟。

B.從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有區別這一點來看,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往往有兩種意味,而其中涉及整個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他顯然是根據中國傳統美學來評價杜甫和王維的,如果讓西方藝術家來評判,結論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說的「一種惆悵」,表明他作為西方人也感覺到了一種與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東西」。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意境」。

【答案】B

【解析】B選項中的「兩種」一詞,在文中根本找不到,文章並沒有說「意味」的分類,這種理解顯然是對文意的曲解。

【點睛】「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這一考點實在文章內容範圍內進行的,其難度並不是很深,所以有一部分同學對考點有些發怵,這是不必要的。從做題的實踐來看,A、D兩個選項一般都能排除,涉及的是文章兩個大的方面內容的理解——東西方藝術的區別和「意境」的理解。C選項理解比較難,又涉及的是文章細部內容的理解和判斷,但回到原文相應文字對照,就能發現,所謂「工」「妙」,明顯是從中國傳統美學來評價的,大意是對的;注意到相應文段的「杜甫則太逼真了」,我們就會意識到選項C明顯是要我們理解「工」「妙」二字的評價在西方藝術家眼裡就是誰「工」誰「妙」?很顯然恰恰相反。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熊鼎,字伯潁,臨川人。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江西,數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至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之以靜。遷起居注,承詔搜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敕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於四方,復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設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台、溫。台、溫自方氏竊據,偽官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實,立正其罪。是秋,山東初定,設按察司,復以鼎為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落內附,改鼎岐寧衛經歷。既至,知寇偽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

(節選自《明史•熊鼎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 長:執掌

B.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 結:聚合

C.鄧愈鎮江西,數延見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贊軍事 贊:輔佐

【答案】C

【解析】C項中「數延見」一句大意是「鄧愈要見熊鼎」,據此來理解,「延」應該是「邀請、延請」之意。

【點睛】「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這個考點是每年必出題目,可能全都是「實詞」,今年的題目即如此;可能實、虛詞都有,也可能只有虛詞。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考查是動態語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動態語境中的陌生意義,就必須注意上下文語境,注意整個語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斷章取義。其次要注意文言實詞知識的靈活熟練運用,最起碼要熟練掌握文言實詞知識,比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知識。解題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選,對於同學們來說,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比如本題的「長」讀「zhǎng」,通「掌」,無論知識還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結」在「結兵自守」中顯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贊」在「留幕府贊軍事」句意中顯然是「輔佐、協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最後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識,現代漢語詞彙積累,這些都是能夠迅速做出判斷的必要知識。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處事精細求實的一組是(D)

①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 ②復以細故煩御史

③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實,立正其罪

⑤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 ⑥知寇偽降,密疏論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篩選文中的信息」這個考點幾乎每年必考,這是由於所選文言文多采自史傳文,而史傳文都是評述某個人的生平事跡的,這就決定了「篩選文中的信息」考點的高頻率出現。本題中①反映的是主人公辭官不就的品德,②是主人公說的話,說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④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與題目要求不合,故選D。

【點睛】這種題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確,比如一看①馬上就可排除之,於是就只剩下C、D兩項了,再看看②又能迅速排除C,很快就可選出答案。考試過程中必然要講求點兒效益,而排除法的運用幫助很大,效果也很明顯。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熊鼎卓有才能,處變不驚。他深受鄧愈器重,留在鄧手下任職;為母親守孝後擔任德清縣丞,其時松江有人叛亂,鄰郡驚恐,他冷靜地控制了本縣局面。

B.熊鼎思慮周詳,維護朝廷威信。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上已頒發敕令,此時又要查究;熊鼎認為朝廷應當取信天下,不應為小事出爾反爾,皇上這才作罷。

C.熊鼎治政有方,堅持依法辦事。分管台、溫事務時,他遷走凶惡殘暴的官將,百姓方才安定;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他聽從民意,依法予以釋放。

D.熊鼎面對威逼,表現出凜然正氣。朵兒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覺其中有詐,不久叛寇果然作亂,並脅迫他北還,他維護正義,責罵叛寇,最終被殺。

【答案】B

【解析】B選項違背文意。文中說的是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帝卻要頒發敕令表彰,而不是查究,也沒有出爾反爾;李善長也為此事上奏進言,皇帝不聽,熊鼎與給事中伊正進言,皇帝默然良久,這才不讓御史送去敕令。

【點睛】「歸納內容考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重點。文言文關於這個考點的設題最難,排在三道題目之後,就是明證。但相對於現代文閱讀鑒賞來說,能力層級還只是C級「綜合分析」。四個選項的內容都是依據一定的標准對文章內容的歸納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層次,仔細對照,這種題目實際上不難。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十輩,列部肅清。

譯文:

(2)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

【答案】(1)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了不稱職的官員數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2)皇帝派遣使者慰問他,賜給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趙成召回熊鼎。

【解析】(1)句中難點有「奏罷」「不職」「數十輩」「列部」,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關鍵,「奏罷」是兩個詞,「上奏並罷免」之意;「不職」意為「不稱職」,是「不稱職」的省稱;「數十輩」難理解關鍵是「輩」字難理解,其實根據文章大意,很容易理解為「數十人」;「列部」就是「各個部門」之意。整體理解句子,抓住上下文,特別是上文「山東初定,設按察司」,就能理解主人公去山東上任,主要是監察官吏。(2)此句幾乎沒有什麼難理解的詞語,對譯即可。

【點睛】「理解和翻譯文中的句子」這個考點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這道題,就必須養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如「單音詞」意識,利用古代文化常識理解內容的意識,自覺運用「實、虛詞知識,句式知識、史傳文知識」的意識,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溝通的意識,古今生活溝通的意識。尤為重要的是整體閱讀理解的意識,不注重整體理解,就可能從開始就錯了。

『陸』 2011全國卷2語文文言文翻譯

以下是原文和翻譯 熊鼎,字伯穎,臨川人。元末舉於鄉,長龍溪書院。江西寇亂,鼎結兵自守。陳友諒屢脅之,不應。鄧愈鎮江西,數延見,奇其才,薦之。太祖欲官之,以親老辭,乃留愈幕府贊軍事。母喪除,召致京師,授德清縣丞。松江民錢鶴皋反,鄰郡大驚,鼎鎮之以靜。遷起居注,承詔搜括故事可懲戒者,書新宮壁間。舍人耿忠使廣信還,奏郡縣官違法狀,帝遣御史廉之。而時已頒敕書,丞相李善長再諫不納,鼎偕給事中尹正進曰:「朝廷布大信於四方,復以細故煩御史,失信,且褻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設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台、溫。台、溫自方氏竊據,偽官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以情聞,報如其奏。寧海民陳德仲支解黎異,異妻屢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實,立正其罪。是秋,山東初定,設按察司,復以鼎為僉事。鼎至,奏罷不職有司數十輩,列部肅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縣各置二歷,日書所治訟獄卻錢粟事,一留郡縣,一上憲府,遞更易,按歷鉤考之,莫敢隱者。八年,西部朵兒只班率部內附,改鼎岐寧衛經歷。既至,知寇偽降,密疏論之。帝遣使慰勞,賜裘帽,復遣中使趙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脅鼎北還。鼎責以大義,罵之,遂與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殺。譯文如下: 熊鼎,字伯穎,是臨川人。元代末年熊鼎被鄉里推舉執掌龍溪書院。江西發生賊寇暴亂,熊鼎聚合鄉里兵丁自行守衛。陳友諒屢次威脅,熊鼎都沒有順應他。鄧愈鎮守江西的時候,多次邀請熊鼎相會,為他的才能感到驚奇,(向朝廷)推薦他。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職,熊鼎用雙親衰老(需要照顧)的理由而辭謝了,於是留在熊鼎的幕府之中輔助軍隊事務。等到母親去世並守孝期滿之後,熊鼎這才應召到了京師,被授予德清縣丞的官職。松江人錢鶴皋反叛,相鄰的郡治都非常驚恐,熊鼎予以鎮守撫慰使他們得以恢復平靜。後來升任起居注,奉詔搜求可引以為戒的舊事例,寫在新宮殿的牆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廣信回來,將郡縣官員違法的情況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訪。而當時已經頒發大赦令,丞相李善長兩次進諫(要求不派御史),皇帝都沒有接受。熊鼎偕同給事中尹正一起進言說:「朝廷廣布信用於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會失去信用,而且褻瀆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終於沒有派出御史。改洪武紀年後,新設浙江按察司,熊鼎任僉事,分管台州、溫州。台州、溫州自從被方氏竊據以後,聚集了偽官悍將兩百人,都非常凶暴橫蠻。熊鼎將他們全部遷到長江和淮河之間,百姓才安定下來。平陽知州梅鎰犯了貪贓罪,不住地分辯,幾百個老百姓都來申訴知州無罪。熊鼎想要聽從民意,有一個小吏稟告道:「如果釋放了知州,問起我們徇私故縱的罪名來怎麼辦呢?」熊鼎嘆息說:「法律是用來誅殺罪人的,我敢因為怕被責罰,而誅殺無辜的人嗎!」釋放了梅鎰,將情況上奏皇帝,皇帝回復照此執行。寧海人陳德仲肢解了黎異,黎異的妻子多次投訴不得伸冤。熊鼎逮捕了陳德仲,審訊得知實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這年秋天,山東剛剛平定,皇帝設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僉事。熊鼎到任,上奏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數十人,各部貪官污吏得以肅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壞,於是命令郡縣各備兩份日歷,每天記下所處理的訴訟錢糧等事,一份留在郡縣,一份上報御史台,遞相更換,按日歷查考,沒有敢隱瞞的。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兒只班率領部落來歸附,調熊鼎為岐寧衛經歷。到了那裡,熊鼎察知敵寇是假裝投降,他悄悄地將情況詳加論列,報告皇帝。皇帝派使節前來慰勞,賜給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趙成來召他回京。熊鼎動身後,敵寇果然反叛,脅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對他們以大義相斥責,怒罵他們,於是與趙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殺害了。

『柒』 我是北京2011考生,請問高考語文時間應該怎樣分配 1選擇 2文言文 3詩詞鑒賞 4科技文 5現代文 6作文

雖說沒考過高考,但我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語文選擇題要快、准,版無非就字詞成權語,或文言文的字詞解釋,充其量再加上閱讀理解的一個選擇題,但分值卻非常大,我們那是一空3分,我曾經年少輕狂,一下錯4個選擇題,160分卷子考118分。都考寒心了都。選擇題要佔正常考試的1/30
文言文基本要來回讀三遍才能字熟於心,通曉其意,所以要佔1/20,
詩詞鑒賞也很考語文功底,也1/20
科技文我們那不經常做,但我認為那和說明文差不多啦,只要掌握技巧,很簡單的,應該佔1/25現代文也就佔1/20
作文切勿急著下筆,雖不提倡你打草稿,但提倡你想清題材,想清如何畫龍點睛。這就需要大量時間,如果你作文功底很強的話,其實 寫起來要比想起來輕松多了,時間約佔3/5
我不知道總共加起來是否等於1,但大體是讓你知道各題輕重,都說數學最拿分,但我還是更喜歡語文,我覺得語文其實也很重要,既然你是北京的,我覺得較容易上好大學的,加油。

『捌』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北京卷)文言文《淮南子.汜訓論》翻譯

古之善賞者,費少而勸眾;善罰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約而為德;善取者,人多而無怨。 趙襄子圍於晉陽,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左右曰:「晉陽之難,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寡人社稷危,國家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禮。」故賞一人,而天下為忠之臣者莫不願忠於其君。此賞少而勸善者眾也。 齊威王設大鼎於庭中,而數無鹽令曰:「子之譽日聞吾耳,察 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齊以此三十二歲道路不拾遺。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遊而車敗,右服失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陽,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者,傷人。吾恐其傷汝等。」遍飲而去之。處一年,與晉惠公為韓之戰,晉師圍穆公之車,梁由靡扣穆公之驂,獲之。食馬肉者三百餘人,皆出死為穆公戰於車下,遂克晉,虜惠公以歸。此用約而為德者也。 齊桓公將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輕罪者贖以金分,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說,乃矯箭為矢,鑄金而為刃,以伐不義而征無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無怨者也。 故聖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子產誅鄧析,而鄭國之奸禁。以近喻遠,以小知大也。故聖人守約而治廣者,此之謂也。 《淮南子·汜論訓》 古代的善於賞賜的人,費財少卻可以勉勵大眾;善於處罰的人,刑法簡約而奸人可以禁止;善於給予的人,使用節儉卻可以成為大德;善於取得的人,獲取多而別人沒有怨言。 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解圍之後獎勵有功人員五人,高赫列為首功。左右的人說:「晉陽被圍之難中,高赫沒有大功,現在卻得了頭賞,這是為什麼?」趙襄子說:「晉陽被圍,我們社稷危急,國家危險,群臣沒有人不存在驕恣輕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沒有失去君臣的禮節。」因此賞賜一人,天下盡忠之臣,沒有不願意忠於他的國君。這就是賞賜雖少卻可以勉勵很多為善之人。 齊威王設置大鼎於廳堂之中,一一列舉無鹽縣令的罪狀時說:「贊譽你的話一天天傳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績,田野荒蕪,倉庫空虛,監獄滿滿的,你用奸謀來對待我。」於是便把他烹了。齊國從此三十二年間,在道路上沒有人拾取丟失的東西。這是刑罰少卻可以禁止姦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遊而車子壞了,右邊駕車的一匹馬跑丟了,被野人捉住。穆公一直追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馬肉吃。穆公說:「吃了馬肉,不快點喝些酒的話,有傷身體。我擔心傷了你們大家。」讓野人全部飲了酒,穆公才離開。過了一年,秦穆公與晉惠公在韓原發生戰斗.晉軍包圍了穆公的車子,晉大夫梁由靡牽著穆公車上的驂馬,即將捉住穆公。吃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車下為穆公拼殺。於是戰勝了晉軍,又俘虜了晉惠公而歸。這是給予儉約而能成為大德的例子。 齊桓公將要征伐,武器不夠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個戟;有輕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贖罪;打官司不勝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興。於是修治箭矢,冶煉金屬為兵器,用來討伐不義之國,征伐不義之君,於是稱霸天下。這是獲取多而百姓沒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聖人按照百姓所歡喜的事情,勉勵他們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厭惡的禁止姦邪。因此賞賜一人,天下人民贊譽,懲罰一人,天下百姓畏懼。所以最高的賞賜是不虛費錢財,最高的刑罰是不傷害好人。孔子殺了少正卯,魯國的姦邪就被堵塞了,子產殺了鄧析,而鄭國的奸詐便被禁止了。用近的來使人知道遠的,用小的來使人知道大的。因此聖人持守簡約而治理廣泛,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玖』 北京語文高考文言文考課本上的嗎

肯定不會考課本上的文章,但是知識點都包含在課本里,如果是在高一高二,建議認真學習課本上的文章,如果是高三想要快速提高,可以多做一些高考文言文真題(其他省市亦可),可以快速提高成績

『拾』 2011年浙江高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有一句「欲其果於斷」中「於」是什麼用法

欲其果於斷」中「於」作介詞,「於斷」做後置狀語。這句話可翻譯為:「想要讓他在判斷事物時果敢一些。」

閱讀全文

與2011北京語文高考文言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