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復讀無奈明年全部都用全國卷(17年語文數學還是山東卷)被梧州學院錄取了,感覺很猶豫,
復讀不復讀在於你自己對自己的一個認識,是否真的發揮失常或者還有很多潛內力可容挖。大學對於一個人來說相當於一個相對干凈的圈子,對於以後的生活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考慮要慎重。而且,復讀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有一定壓力的,要考慮自己能不能承受,並且付出努力。至於你說改全國卷,都是客觀因素。不是特別重要。知識點沒有變化太多。
B. 語文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的答案
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東都(洛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當即這次客東都有感而作。
這首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可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確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所謂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C. 17年河南省中招語文試卷
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回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答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
運用通感手法,接通五官,讓香氣變成正方形,叫聲音變成花瓣雨,這樣的寫作手法奇妙無窮;
D. 有沒有17年春考語文試卷呢@靜安的補習班
上海卷測量目標簡析
一 積累運用部分10分
【測量目標】識記理解
【測量目標】名句積累運用、語意連貫
······新·······王······牌 ·····
二 現代文閱讀一16分
【測量目標】理解詞語、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測量目標】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測量目標】語意理解,語言表達與運用。
【測量目標】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測量目標】概括文章內容。
三 現代文閱讀 二 15分
【測量目標】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測量目標】鑒賞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句子。
【測量目標】賞析詞句的表現力及其修辭效果。
【測量目標】鑒賞評價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測量目標】賞析作品使用的表現手法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測量目標】賞析作品的構思特點。
【測量目標】評價作品內容、思想的意義和價值。
四 詩歌鑒賞 8分
【測量目標】文學文化類常識知識。
【測量目標】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
五 文言文閱讀一 18分
【測量目標】考查文言字詞在文中的含義。
【測量目標】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測量目標】概括人物品質。
【測量目標】概括部分或整體的文章內容;概括結構特點,梳理行文思路。
【測量目標】分析作者的情感、寫作的背景和意圖
六 文言文閱讀二 13分
【測量目標】根據語義選擇虛詞填空。
【測量目標】分析論說類文章思路、結構上的關系。
【測量目標】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測量目標】考生能夠對文意內容進行概括、分析和思想意義的評價。
七 作文 70分
【測量目標】一、審題 二、立意 三、文體 四、結構 五、語言 六、字數
E. 看了高考默寫近幾年的全國卷為什麼有的文章考了幾次 尤其是16 17連續的考勸學。18會不會有重復的
說不考,你敢不背勸學嗎??
簡單說……全背過就行了
F. 17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題
江蘇卷:車輛與時代變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專體不限,詩歌除屬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G. 2013全國卷語文高考第17題參考答案
標志由山、水、太陽及十個環構成。山、水、太陽表示人類的生存環境,十個環相扣形成保護圈,環又喻指環境的「環」,強化了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