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語文老師不再尷尬
怎樣上好一節課?其實,這里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二是怎麼樣教才算上好了一節課.
怎樣的課才能算一堂好課呢?實際上,這是教學評價的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堂好課,必須是:
1 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們上課,每一節課肯定都有應完成的內容、任務.那麼,我們在上課的時侯,就必須做到.否則,就不能算是好課——當然,有時,因某種情況,在上課時,會對某節課的教學任務稍加調整或增減,這也是可以的、允許的.但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宜過多.如過多,那說明老師對每節課應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的分配、計劃欠妥,不夠貼切.
2 學生掌握了老師當節課授課的內容.老師教了,學生是否掌握了呢?學生掌握了,那形容老師上好了,落實了.如果老師上課後,大多數學生仍昏昏然,弄不懂,那形容我們的目的沒有達到.沒有達到目的的教學,就不能算是好的教學.正因為這,我們老師應想方設法讓95%以上乃至100%的學生掌握、落實當堂課所學的知識、內容.
3 雙邊活動較好,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工作,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作為一節好課,是必須要老師、學生雙邊都動起來的.只一味的教師的教或一味的學生的學,那都是欠妥的.那樣的教學,不僅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更重要的是,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因此,要上好一節課,必須教師、學生雙方都積極配合,產生良好的互動,這樣,才對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有所幫助.
4 條理清晰.我們每上一節課,肯定要講授一定的內容.那麼,我們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必須一環緊扣一環,並且,過渡自然.這樣,學生及聽課的老師聽起來,才不至於感到突兀或不連貫.如講授的內容自然連貫,條理清晰,學生學起來、接受起來就容易些.
5 重點突出.一節課,僅僅是那麼幾十分鍾,我們應怎樣充分利用好這幾十分鍾來完成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一節課,重點能解決,或者說能讓學生把握一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就可以了,重點講授的內容,我們老師應多講,詳講,有的也可以適當的反復講一兩次,從不同角度講解以及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其它的地方,我們則稍作引導、提示就可以了.
第二個方面,我們老師怎樣上課,才算是上好了一節課呢?這其實也是一個較大的話題.
我們認為,真正要上好一節課,我們應從課前、課時、課後等幾個時段說起,或者說,必須這樣做.
一 課前.
首先,我們老師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你是學什麼專業的,就著重掌握那一專業的知識.如,是語文、數學、外語或政治、歷史等什麼的,你就著重要學習和掌握你所任教那一科的專業知識.
2 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如,教育在人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教育學生的目的、方法,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怎樣理解和應用啟發式原則,人的心理有什麼特點,什麼叫記憶,記憶有那些種類,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受那些因素的制約等,我們必須了解和理解.
3 掌握一定的教學教法知識.如,一般的教學原則,基本的教學方法,怎樣開展課外活動,怎樣考查和考試,怎樣編寫教案等.掌握這些知識,也是我們教師應該會的.
當然,以上3點的知識,我們的老師多在大學里就已經學過了.不過,我這里再一提的是,時代在發展,知識在進步,所以,作為一個老師,尤其的年輕老師,是必須要繼續不懈的再努力學習和增補以上知識的,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學過了,過了套了,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可以不聞不問了.
4 努力研究教材.教材,是老師新接觸的東西,是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載體.老師應根據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研究教材的內容,那些該重點講,那些該怎麼講等,並作出具體的安排,也即備好課等.
5 努力研究學生.哪些學生的基礎怎麼樣,性格怎樣,怎樣誘發學生學習、思考,什麼樣的問題適合於問哪個學生,什麼樣的問題適合於群答等.這些,老師備課時要研究、確定好.這樣,我們上課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更卓有成效.
6 老師上課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要用普通話.
老師上課的聲音要盡可能的大些——只要自己能喊得出,如喊不出,就可以降低一點——老師上課聲音大,就底氣足,學生才聽得到,尤其是坐在教室後面的學生.要吐字清楚,不能含糊不清.聲帶有問題的老師,要先治好再上課,否則,最好請求轉崗.再就是老師一定要用普通話上課.普通話要盡可能准確.不會講普通話的,就要學要練;講不標準的,也要學要練.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普通話上課——你用方言上課,如老師不是本地人,有的學生自然就聽不懂;再說,用普通話上課,這也是上級對我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7 備課,最好備詳案.寫詳案,最好應包含如下一些方面:
① 教學目的與要求;
② 教學重點與難點;
③ 教學方法;
④ 教學過程(應有鞏固復習、講授新課、課堂小結、練習——課堂練習及課後練習等);
⑤ 所用教具;
⑥ 板書設計.
當然,以上幾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學過程,也就是說「教學過程」更要寫詳細一些.
7 熟記教學過程及本節課教案的部分或全部內容.當然,如做到這一點,這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的.但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真正
用心鑽研了教材,用心備課了;如果我們鑽研教材、備課時養成了邊鑽邊想邊記的習慣,我們想,要把教學過程或一節課的部分或全部備課內容記下來,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也許我們做學生時,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即老師上課手拿教材或教案與老師上課不拿教材或教案,學生聽課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老師不拿教材或教案上課的效果肯定要好些.正因此這,現在,我們自己當老師了,我想,我們就應該養成盡量少看或者不看教材或教案能把課講下去、講好的習慣——當然,這樣的教學,在第一輪教學時,我們老師肯定花時間和精力多些.但到了第二輪、第三輪教學,我們想,不管是備課還是上課,我們老師就會舒服多了.
二 課時.
具體上課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
1 要有良好的心態.
或者說,要有把課上得最好的信心,即使上課期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插曲,也不能動搖,也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態決定效果.所以,我們每上一節課,必須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能把課上好的信心.
2 按教案上備的內容上課.
教案是先計劃好了的,如果不按教案所備內容上課的話,就難免出差錯——當然,在執行教案時, 也可以有那麼一點點靈活處理教案內容的地方,但我們認為,這靈活的一點點不能過多.否則,就會出現其他的,如無法緊接原備課內容,或課時不夠等等情況.
3 加強雙邊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其實就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在執行教學任務時,只有教師的教或只有學生的學,那是不夠的,不行的.只有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雙方都動起來,教學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因為這,所以,我們在上課時,老師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達到最飽和、最佳的狀態.這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的最正確的方法.
4 板書美觀、精要.
板書,其實有兩種情況;一是重要內容的板書.這種板書,一般要保存一節課,也就是說,一節課上完後,這里的板書,要能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又能使學生更好的加強記憶,也即是一節課的最重要的內容.如能這樣,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板書的設計就可以算很美觀、精要了.反之,則不行.還有一種板書,即是臨時性的板書.如,對某個字的拼音或寫法,某個公式、定理、單位等,學生弄不懂或一下子記不起來,老師就可以寫在黑板的某一處,給學生看一下後,老師即可擦掉,以免影響整節課的板書,這即是臨時性的板書.
5 多媒體運用正確,熟練.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老師上課的工具也日益發展、先進起來.作為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我們應緊隨時代的步伐,掌握好現代教育教學的新工具.如,幻燈片、投影儀、收錄機、電腦等的操作和應用,首先要做到會操作,也即操作正確,然後,在操作正確的基礎上,日臻熟練.
6 知道並會應運幾種特殊情況下的靈活處理.
① 有時上課講錯了或者講不下去時怎麼辦?
老師不是萬能的.老師上課也不是總不出差錯.當我們老師講課有時突然講錯了或者講不下去時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可以這樣處理.一旦出現講錯了時,老師就可以說:「我是有意考考你們的.」或者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鼓勵.而如果講著講著,老師偶然間解決不了,即講不下去時,我們又怎麼辦?那我們就可以留給學生做「課外作業」等——老師自己課後再研究.如果這樣處理,我們老師就不會出現尷尬、下不了台等情況.
② 授課時間突然不夠怎麼辦?
有時,按教案的計劃,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會有造成教學時間不夠的情況.這時,我們應該怎麼樣處理?正確的作法是:砍掉部分教學過程或內容.如,本來一節課結束後應當作課堂小結的,但如果時間不夠的話,那麼,課堂小結則可省掉.又如,本來你計劃既做課堂練習,又做課後練習的,但由於時間不夠,那課堂練習就可以省掉了,甚至課後練習,也可以只布置其中的一部分.
③ 上課時,有時課時有剩怎麼辦?
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方法有三:一是可以再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再做強調;二是可以對當節課的內容做多種形式的課堂或課後練習,尤其是對重難點內容作練習;三是可以布置預習下一課的內容——我們教師備課應超前備課,不能上一節課備一節課.我們備課至少要超前一節或兩節課.
三 課後.
老師上完課後,是否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了呢?我們的回答的否定的.
上完課後,老師還應對當節課的教案內容、上課時的情況等作積極的反思.如,本節課有那些優點,還存在那些不足,那些地方還應改進,怎麼改進等等.同時,我們還應將這些內容摘要的記下來,這就成了「課後記」.有了「課後記」,當我們下一輪再備課時,我們就可以再考慮這一些問題.這樣做,我想,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是很有利、極有作用的.
我們認為,只有我們將「課後記」記下來了,我們的一節課,才能算大功告成,才能算真正的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上好了一節課.
『貳』 我現在讀的學校里有個語文老師,jian的一塌糊塗,教的兩個班沒一個人是不恨她的,課又教不好,做人做
聯名舉報,把信匿名寄到教育局去。
『叄』 不讀書,語文老師怎麼教語文
吃過午飯,我們幾個老師坐在一起閑聊,一個老師提到了說自己最討厭語文,自己上學時語文就不好.我說語文沒有什麼難學的,我上學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注重學過語文,但是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同事們很驚訝:你是怎麼做到的呀?我說:「我自己也很納悶,當老師以後,我想了想,總結了幾點,運用到教學上,你們知道,我們班的語文成績並不差呀.今天,說出來與大家分享:1、注重字、詞的教授.字、詞永遠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習語文的重點,字音、字形需多次重復出現,加深記憶,可以用孩子都喜歡的游戲貫穿始終,和生活實際積極聯系起來,「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2、重視誦讀.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帶著問題讀、自由讀、齊讀、默讀、朗讀、分角色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多次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旦常測端爻得詫全超戶文所傳達的感情.人們常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也就是只要多讀書,會讀書,就能學好語文.3、以情促情,以情激情.課堂上,我們老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讀.學生讀文章時,會隨作者去體驗自己已經歷或不曾經歷過的生活.老師可以創設情境、可以通過教師的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等,帶動學生的感情,但是「不能用老師的情感替代學生的情感,不能把老師的情感強加給學生」.應該讓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激發學生的生命體驗,從而愛學語文,學好語文. 總之,我認為,學好語文、教好語文,最最關鍵,最最重要的是讀,多讀,培養學生自覺讀書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興趣,包括課外書.讀得多了,成績自然會好.
『肆』 高中語文老師教不好怎麼辦
在高中學習中,如果說數學英語是變數最大的兩門課程,那語文一定就是最穩定的一門課程了。凡事從兩個方面看待,語文成績的穩定既有好處,也有雞肋的地方。
因為如果你語文成績很好的話,那它經常都會幫到你,你基本上不需要擔心被語文拖後腿。但是如果你語文成績並不好,那你就要擔心了,除非你一直在不停的努力提示,不然,很遺憾的說,它會次次拖後腿!因為語文成績變數小,而且想要快速提升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得不重點說一下這個但是,雖然說語文學習主要依靠積累,但是我們的高考試卷也是有規律的!針對這些不同的題型,我們可以採取不同方法各個擊破。當然對於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這種方法更多的起到了規范答題的作用。
對於成績比較差又想在高三短時間內提高的同學來說作用比較大,接下來我們就來「各個擊破」。可以說,高中語文學不好,一般問題都出在這「三大模塊」,附提高方法。
閱讀部分
小閱讀可能會涉及人文社科等等各個方面,這個方面大家想要做准備是很難的,只能說擴大自己的閱讀量。
文言文閱讀主要也在積累,這方面可以多背誦記憶,保證文學常識和字詞解釋,翻譯則需要靈活應對。大閱讀也是有套路的,對於哪種問題怎麼回答,回答哪些方面,在一輪復習中大家就能學到。
古詩文鑒賞部分
古詩文鑒賞要求大家基本理解詩詞意思,會運用方法分析,最好多用到一些分析術語(前提是使用正確)。古詩文一般會有兩個出題方向,有名詩人不出名的作品,或者不出名詩人的代表作。
一般來說,就文本內容來看後者會比較簡單。因為前者的作者我們了解,所以前者答題關鍵在於抓住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後者一般會簡單介紹一下作者,但還是應該認真讀詩詞,著重「詩眼」和抒情句。就某一句賞析時要正確運用分析術語,盡量讓自己的語言更美更貼切。
作文在試卷中佔了很大比例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審題立意,如果方向錯了,就好像驢頭對馬嘴,寫的再好也只會拿低分。但是說實話,完全背題也是基本不存在的情況。在讀題方面我們要下功夫,至少知道題目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審題」。確定自己怎麼寫,這就是「立意」。
高考是有規律可言的,語文學習雖然我們缺少很多積累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僅有的時間,把時間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各個擊破。
『伍』 語文教師為什麼越教越不會教了
對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由以往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變。「教書匠」依靠的是教學經驗,經驗越豐富,教學便自然會更順手。「學者型」教師依據的是教學智慧,教學智慧與教學經驗並不成正比,所以可能會導致越教越不會教的情況。從表面看來,這種看法是極具解釋力的。但是若置於現實之中,便很容易看出其中思維上的破綻。試問,當前的語文教師有多少可歸屬於「教書匠」?又有多少可歸屬於「學者型」?從我們所遭遇的情況來看,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恐怕是大多數教師距離「學者型」還很遠。既然如此,以上的解釋顯然是形而上學的,缺少現實針對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目前面臨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思想與以往反差很大,老師們恐怕一時適應不過來,所以會導致語文老師越教越不知道怎麼教的情況。這種觀點所隱藏的潛台詞,似乎是如果某一天教師習慣了新課程改革,這種做法就會從源頭上得到解決。當前的一些公開課和相關雜志上展示的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錄等,看起來的確貫徹了新課改的精神,這些教師也確實理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和思想。但是,頻頻出現的一些短短幾分鍾的探究學習,不管何種文體也不管什麼課都一味地套用「三維目標」的做法能算是教師學會怎麼教了嗎?或許還有人會提出疑問,這恐怕還是我們的教師的素質不過關。那麼試問,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對於這些人為規定的素質而言,是否存在一個合理的邊界? 如此看來,語文老師為什麼越教越不會教了這一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仔細地進行反思。 反思之一:如何定位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 語文教師為什麼會越教越不知道怎樣教?這首先是一個涉及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問題,而這往往又是以「語文是什麼」為前提之一。目前流行的觀點是:語文是文化。文化的復雜性是無需多言的,它的外延極廣,語文都已經是文化了,語文的范圍哪有不大之理?在這種語文觀指導之下,語文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提高品德修養,進行人生觀、審美觀和價值觀教育等種種目標。難怪有人會發出感嘆:語文學科教育像是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那麼,應如何看待當前語文學科諸多的價值取向呢? 第一,正確處理語文學科多元價值取向中「多」與「一」的問題。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曾說過,制訂課程目標主要有三個來源和依據——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學科專家的建議。盡管人們對這三個來源和依據可能還存在種種爭論,但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這三個因素,而不是這三個因素本身。這啟發我們,制訂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同樣應圍繞學生、社會、語文學科來進行。這同樣也就意味著,語文學科存在多元價值取向的可能。與此同時,堅持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多元化應始終行走在語文之路上,不要脫離漢語言文字空談人文素養的發展。在對待語文學科價值取向中語言素養與人文素養關系的問題上,應該從克服實體性思維的弊端而走向關系思維。這也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說的,人文原在語言中。 第二,正視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表現之一,在於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層級性。語文學科價值取向是一個統稱,它從抽象到具體其實包括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某一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某一學年的教學目標、某一冊語文教材的教學目標(一般說來,也等於某一學期的教學目標)、某一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某一課文或某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不同層級的價值取向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它實質體現了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在歷時態意義上的兩個不同維度:終極價值取向和近期價值取向。當前的語文學科在語文學科價值取向上存在著許多層級僭越的現象,如目前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許多課文、課時的教學設計都機械地套用。 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表現之二,在於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在共時態意義上的差別。如不同課文在語文學科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所產生的價值取向上的差異、不同學習個體的差異、知識與能力類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類之間的差異等,都是在制訂語文學科價值取向時必須要考慮的。 忽視語文學科價值取向的諸多現實差異性,而盲目求全責備,必然會帶來教育目標繁多而難以顧及教學效果的弊端。 反思之二:如何正視語文學科教育的人為理想與現實 人們對於教育的期望值似乎總是居高不下。解放前曾出現過教育救國論,時下又盛行一種教育超前發展的聲音。這兩種觀點因時代差異、具體所指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是教育的超前發展,或者說教育的超越性,是居於何種層面而言說的?它的具體所指是什麼?這需要仔細考量,切不可將其機械地演繹成實踐當中的教育萬能或盲目超前。否則,必將造成教育實踐的茫然。 對於語文學科教育來說,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恐怕仍是社會、家長對學生升學考試的期望值高居不下。有考試就必然會有應試,甚至會衍生出一種近似機械的訓練,這一點即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依然如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考試工作壓力的增大。然而,語文學科教育又要履行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思想。如此一來,語文老師—方面要顧及學生的升學,另—方面又要顧及教育的理想,自然會造成實踐當中的茫然。一位老師的話語或許能讓我們深有同感:「以前的語文課只需要應付考試就行,而現在的語文課不僅要應付考試,還要應付素質教育,而且名目越來越多。」教育目標的確應該讓學生走向一種可能的生活,但這種可能的生活首先是基於當前現實生活基礎之上的。所以,語文學科教育應立足學生的現實生存狀態乃至生存方式,尋求構建適切的教育理想與目標。 我們不妨結合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的制訂課程目標的三個主要來源和依據,來思考如下問題:在學生方面,當前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學習條件、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是什麼?在社會方面,當前社會所面臨的時代挑戰和時代發展的主題是什麼?當前社會對入的素質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當前人們所具有的素質與當前社會所要求的素質之間的差距有哪些?在語文學科方面,語文學科在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上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實際做了什麼?在實際做了什麼之中又有哪些是語文學科的份內之事,哪些不是? 這些問題得到了較好的澄清之後,或許我們才可以對語文學科教育形成一個合理的期待。 反思之三:當前的理論如何才能關涉實踐 人們總是說,語文教師其實都不太重視理論研究,總是按著自己的經驗和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去進行教學。這種看法的確是察覺到了語文學科教學的某種實際,但筆者認為尚失之膚淺。因為至少在三條渠道中,許多甚至是大部分語文教師都在接受著理論的洗禮,進而或多或少會通過自覺或自發的方式影響著自己的教學。這三條渠道一為教師培訓,二為上公開課,或參與公開教學,三為許多學校都參與了一些課題。所以說,理論其實還是在指導著實踐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而已。而從這一層面進一步推演,就面臨著對理論指導實踐這一本身的拷問:理論要正解地、自覺地指導實踐。要達到正確,理論自身就應該能說清楚,要能達到自明之境。但是,教育界和語文學科教育界現在的一些理論問題尤其是根本性問題都清楚了嗎?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擔憂的問題。若是在理論界都說不清楚的問題,便草率地拋向更為復雜的實踐,其後果自然會導致老師越教越不會教。例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性質嗎?它們能作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嗎?又如何理解甚至定位語文學科的性質呢?語文學科的價值取向到底是什麼?當今語文學科教學中「語文味」的呼喚到底是針對某種弊端的糾偏之舉,還是從整體上對語文學科的價值目標的一個把握?如何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的理論基礎?如何全面統整語言學、文學、哲學、文化學等學科間的關系? 與此同時,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不要總是滿足於理論研究的高深莫測,以至於局限於理論上的抽象、思辨、邏輯演繹;迷戀於形而上,止步於形而下。要知道對實踐更具指導的研究是圍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進行的,其程序應該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不要總是把理論研究與實踐問題之間的巨大空檔留給一線教師去猜測,這不是他們的專職。
『陸』 我是補習班的語文老師,學生上課不聽課,管教也沒用,你說你的他做他的,不管會影響成績,怎麼辦
你可以告知補習班的校長,找家長談。
補習班是私立的,又不是公立學校和義務教育。
學生來補習班,本來就是花高價來學習,你情我願的。
而你做為補習班的老師,責任是教課,不是管教學生。
『柒』 語文老師不教我們了 怎麼辦啊
認真跟老師說明真相,老師一定會原諒你們的。
『捌』 為什麼語文老師教的都不是語文課
語文老師除了教語文還會兼顧其他學科,比如品德與社會或是校課等,那是回因為如果只教語文答一個學科每周課時數達不規定要求。
還有就是教師資格證是漢語言文學,為什麼教其他學科而沒教語文,那是因為如果其他學科已經有任課教師了,所以只能補缺口,比如正好缺科學老師,那麼學校可能會臨時任命成科學老師。
『玖』 語文教學論文:教與不教有什麼不同
讀特級教師陳日亮的著作《如是我讀》,其中「教與不教有什麼不同」這句話讓我震撼——這是陳日亮老師經常問年輕語文老師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經常問問自己,在自己語文教學生涯中,到底教與不教有什麼不同?
還是在學校教書時,和我對桌的語文教師是全國知名特級教師,後來他到北京某校當校長去了。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你就應該先成為杜甫研究專家;教《荷塘月色》,你就應該先成為朱自清研究專家……」。當教務處對他教的兩個班進行評教時,學生毫無例外全部給他打100分。和他的學生訪談時,學生總是說:「語文課老師一講了之,看似滿堂灌,他同時也帶我們進行精神歷險!」我當時深受震撼,他的課一點也不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學生卻給予他這么高的評價!事後,我想,之所以如此,除了一些光環效應外,與這位老師敢於把語文深度教學原則貫徹到底很有關系。
記得孫紹振教授曾說,中學語文教學的作品解讀「在方法上,習慣於從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與現實的統一中團團轉,缺乏揭示矛盾進入分析層次的自覺,這在根本上背離了『分析』的初衷」。尤其在時下各種教學理論甚囂塵上之時,語文課堂要求合作探究,要求教師講課不得超過多少分鍾,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要求獨學、對學、群學與全班學,要求不能肢解文本,等等,教師層面的文本解讀、分析已經全無市場了,否則,就是違背了課改精神;即使有,也是蜻蜓掠過水面,淺嘗輒止。正像陳日亮先生指出的那樣,語文教學的整體走勢是工筆式微,寫意大興。
前段時間,聽了一節冠以「生本高效」稱謂的語文課,語文教師竟然沒有上講台,而是找了個凳子坐在教室後面,讓學生如走馬燈般上講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整節課教師就是說了一聲「上課」和「下課」,除此之外,就無任何言語了。課後,我找該老師交流,這位老師說,21世紀教育最有價值的事情莫過於教師馬上閉上自己的嘴。在自評自己這節課時他還說,最大的問題是「亂」得不夠。我不禁有些愕然!
是啊,針對他原先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轉」,我們的課改提出了要彰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要貫徹「師退生進」的課堂策略,可從來沒說要取消語文教師講課、分析文本的權利啊!也難怪有一些行政領導去聽課後,總是發牢騷,說很希望聽一節由教師精彩地主講乃至串講一篇課文,給學生做完整、細致示範解讀的語文課。
回想一下,盡管特級教師鄭逸農一再提倡「非指示性」教學的理念,主張「兩不四自」理論——不指示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確定),不出示問題答案(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但他依然在課堂上竭力彰顯教師的引領作用。
例如,執教《再別康橋》時,鄭逸農老師先是讓學生在初讀兩遍的基礎上,用一句話說說各自的原初體驗;讓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進行獨立研讀欣賞;再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在此基礎上,讓小組篩選出不容易解決的典型問題,匯總到大屏幕上;安排各個小組選擇其中三個問題展開討論,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隨後課堂上鄭逸農老師一改「慎言」的做法,針對學生忽略但必須掌握的內容,在課堂後半部分提出了兩個問題,並將課堂引向了深入。看來,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還是不能放棄自己的引領作用。
『拾』 求大神幫忙看看!小時候上語文課老師不都是教字的讀音嗎現在我都不知道老師教的是一w 還是一M了
現在的讀音都是用拼音法來教的。拼音分為聲母和韻母。拼音都是小寫字母,其中聲母包含專w(烏音)和m(摸屬音)。特殊符號是ü(魚音)在鍵盤上用v來表示。
舉例:
聲母w:wan完,wang王,wei味,wo我,wen文……
聲母m:ma媽,mei沒,men門,mu木,meng萌……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