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閱讀題]閱讀一篇中考記敘文的順序。
一篇記敘文應該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應該按怎樣的次序來安排文中的材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記敘順序。
常見的記敘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一、順敘。順敘就是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是最常見、最基本的記敘順序。要判斷一篇文章是否採用了順敘的記敘順序,有兩種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來敘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間順序來敘述。
二、倒敘。倒敘顧名思義就是倒過來敘述,即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還有一種形式:先
寫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恰當運用倒敘,能突出結果,造成懸念,使文章產生引人人勝的藝術魅力。
我們閱讀倒敘的文章要留意文中的「呼應」:一是開頭的結局和回憶部分的結局前後呼應:二是開頭寫眼前事物,回憶結束後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應;三是
開頭寫的事件中某個最突出的片段。與回憶部分寫到的這個片段前後呼應。我們還要留意文中由現實到回憶、由回憶到現實的過渡句(段),以此來把握文章的結
構。
三、插敘。插敘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人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後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插敘有以下兩種常見的形式:
1,插入對有關事件、人物的回憶。
2,插入對人物、事物的介紹或某種情況的解釋。
插敘的方法有多種:可以由作者直接插進來敘述、介紹;可以由文中人物的回憶、思念、想像等心理活動完成;也可以通過文中人物的對話、獨自來進行。插敘的內容主要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恰當地運用插敘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充實,結構曲折有致。
閱讀插敘的文章,同樣需要我們通過尋找過渡句(段)的方法來弄清插敘的起止位置。
倒敘與插敘有什麼區別?首先,倒敘的內容是中心事件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插敘的內容只與中心事件相關。其次,倒敘文章中的回憶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據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敘的內容只是在順敘中途插入的為中心事件服務的一個片段。
『貳』 張瑋 2012語文解讀中考記敘文閱讀參考答案
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叄』 2010年各市中考語文試題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和冼星海見面抄的時候,已經是在聽過他作品的演奏,讀過了他那玩語言的自傳以後。
那一次我所聽到的《黃河大合唱》,據說是小規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揮是一位青年音樂家,朋友告訴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揮,演奏當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實說,盡管是「小規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還是十分美滿的。我應當承認,這開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動,老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心裡抓,癢癢的又舒服又難受。那偉大的氣魄自然而然使人發生崇高的情感,光是這一點,也就叫你聽過一次,就像靈魂洗過澡似的。
從那時起,我便在想像: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呢?我曾經想像他該是木刻家馬達那樣一位魁梧奇偉、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訴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歡說笑,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
我見過馬達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執筆沉思,大的斗篷顯得他頭部特小,兩眼眯緊如一線。這人就是冼星海,這幅木刻就名為《冼星海作曲圖》。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寫真」,而在表現冼星海作曲時的神韻。它還遠不能滿足我的「好奇」。而這,直到我讀了冼星海的自傳,才得到部分的滿足。
更多來自:京翰初中語文輔導網。上面有去年各地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及答案的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