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年級下冊語文《支點》答案
1、立論。
2、生來命需要一個支自點(答第一句也可)。
3、指「是對人類的關心和同情,是對生活和世界的愛,是對未來永不失落的希望。」
4、示例:錢學森為了祖國的強盛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排除重重阻撓回到祖國,與其它科學家一道,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威震世界(所舉事例寫出「人名」得1分,寫出「支點」得1分,寫出「所取得的成就」得2分)。
5、略。(寫出「支點」得2分,說明「為什麼」得3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Ⅱ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目錄
人教版復語文九年級下冊目制錄如下(包含《鄉愁》):
拓展:《鄉愁》
《鄉愁》是詩人餘光中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了對故鄉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餘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鄉愁》全文如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Ⅲ 九年級下冊語文全品答案 是語文版的
⑴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⑵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⑶ 羌村三首——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⑷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⑸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⑹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⑺ 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⑻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⑼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⑽ 別雲間——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罷!
Ⅳ 配套練習冊語文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答案
孟子》兩章 一、積累運用 1、柯 戰國 儒家 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 《 中庸 》《論語》(《孟子》「四書」) (南宋 朱熹) 2、D 3 略 4、(1)圍攻 (2)泛指武器裝備 (3)委:放棄。 去:離開。(4)限制(5)震懾 (6)「畔」通「叛」,背叛(7)任用,選拔(8)奮起,有所作為(9 )在外面,指國外(10)動詞,使„„受苦(11)犯錯誤 5、B 6、(1)震懾天下不依靠武力的強大(2)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3)這樣之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7、示例:①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②家和萬事興。③眾人拾柴火焰高④團結就是力量⑤人心齊,泰山移。 二、8、(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施行「仁政」(3)施行「仁政」的人(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舉例論證、對比論證(6)以國家外部而言,「道」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以國家內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講仁義道德。 9、(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2)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3)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5)略 (6)圍繞「物質生活優裕了,仍然需要憂患意識」或「因有憂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來回答。 10、(1)①明白、知曉 ②同「弼」,輔佐③ 匹敵、對抗④完全 (2)①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後能夠改正 ②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趨炎附勢者沒有好下場
Ⅳ 語文周刊答案網九年級下冊第八期
是陽光下最令人來感動源的真愛.看看父母期盼的雙眼,聽聽他們暖暖的叮囑,想想他們孜孜不倦的教誨,我們才會更加感謝他們,更加珍惜這份親情,更加懂得「誰言寸草心」的這份情懷.誰不知父母是棵大樹,為小樹遮風避雨,阻擋烈日,當小樹逐漸長大,大樹便會撥開一片天空,欣喜地看著小樹茁壯成長,這是一片無私的奉獻,是藍天的情懷.有這樣的親情,難道我們不應該感謝它嗎?感謝它,珍惜它,我們才會更加珍惜所擁有的.
感謝友誼,它是人與人之間難得
Ⅵ 九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第一單元 1詩兩首 1.洶柔墳喉惆黎2.B3.示例:故鄉是一杯濃濃的酒,故鄉是一輪圓圓的月。4.悲歡、無情、蹲踞、冷眼看人間恩怨。5.由長城聯想到祖國多災多難的歷史,表達對長城復雜的情思。6.C7.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8.略 2我用殘損的手掌 1.(1)憔(2)逐(3)躪恆2.戴望舒雨巷3.示例:春天,河堤上楊柳依依,各種花爭奇斗妍,如一道錦幛展現在我們面前。4.指祖國母親(或:熱戀愛人、兄弟姐妹、親朋好友)。5.使情感表達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給人的深刻印象。6.一連串的「輕」字,形象地展露出詩人溫柔的心情。7.略 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1.(1)熏憊(2)扉惘2.舒婷朦朧詩3.略(提示:古詩或現代詩均可) 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象地寫出了小草為大地可以舍棄一切的精神。5.喻指祖國。6.歌頌為了祖國可以舍棄一切、拋棄一切的獻身精神。7.略(提示:利用對話式,表現抒情對象的內在精神) 4外國詩兩首 1.B2.(1)萊蒙托夫俄國(2)休斯美國3.A4.法國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5.百折不撓、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6.六月、叫罵、嘲笑、波拿巴、狂飆、仇恨。7.人都是應該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遇到任何艱難困苦,甚至要犧牲生命,也會無所畏懼。8.略 單元復習 1.瓣魂燼絢2.D3.(1)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2)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大陸(3)勝作一書生(4)獨酌無相親對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著它情深深5.詩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車」作為意象進行聚焦。 6.枯幹了的河底、陰暗的天穹、冰雪凝凍、灰黃土層。7.加強詩歌的抒情意蘊,凸顯詩歌的主題,表現下層勞動者的悲苦生活。8.詩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運來折射時代風雲,表現了中國人民苦難的生存狀態。9.秋季西風、雁啼、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10.抒發了遊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的愁情。11.CD12.BC13.(1)長時間住在一個地方,就會受當地習俗的影響而不知覺醒。(2)就是只有十戶人家的地方,也會有像我這樣忠誠、有信義的人。14.一個人做學問,如果不進步那就註定要退步,而好學是取得進步的前提。15.略 第二單元 5孔乙己 1.綽羼頹間屑檻2.略3.①「提高」改為「加強」。②刪去「不要」或「避免」。③「招生」後加「制度」或「辦法」等。4.藉此寫冬日之冷,以反襯孔乙己衣著單薄,生活悲慘。5.反映孔乙己生活境遇的悲慘。6.既突出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又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會冷酷勢利的人際關系。7.要點:深受封建科舉制度之害,又死要面子,麻木不仁。8.略1、刻畫了山村民辦教師的清苦 ,和後面「衣冠楚楚」者形成對比,幫助主題的表達 2、 因為這部分人幾十年在貧困山區教書,為了省錢晚上睡在地上,那部分人卻坐著高級轎車來看他們,並且掌握著他們的命運。不像一個地方來的人。貧富差距相差之大! 3、是那群掌握著民辦教師命運的衣冠楚楚的巡視官員;激憤之餘更加同情眼前的考生 ( 因為他看到了不公平,那些民辦老師工作如此艱辛,生活如此貧苦,幾十年教齡,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那些衣冠楚楚的教育主管部門的「老爺們」竟然對他們的疾苦漠不關心,還要時不時的讓他們交錢考試,年年對他們窮折騰 這種情感促使他這么做,希望那些老師都能轉正。) 4、這黑饅頭凝聚的是那些民辦教師的一種質朴的感情,透視著他們艱苦的生存境遇,暗示著一種社會問題,發人深思。(意思對即可) 6蒲柳人家(節選) 1.(1)「顆」改為「棵」(2)「簿」改為「薄」(3)「惠」改為「慧」2.示例:(1)請珍惜每一粒糧食!(2)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就是珍惜生命。3.示例:希望大海風平浪靜卻常常有驚濤和駭浪希望山間鳥語花香卻常常有疾風和驟雨4.具體說明小時候家境貧困,同時表現出母親的辛勞以及對孩子的關愛。5.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飽含愛心用最珍貴的布料給「我」做了一條裙子,而「我」卻無端地傷害了母親。6.(1)運用動作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通過「風兒一樣穿梭」以及對「狗」、「蟬」等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我」第一次穿裙子時的興奮、喜悅之情以及這種興奮、喜悅給「我」留下的印象之深。(2)運用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用「發抖」、「撲簌簌」、「浸濕」等詞語形象地表現了此時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即為女兒不理解母愛而傷心,同時也為自己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而難過。7.偉大無私的母愛,讓「我」享用一輩子,使「我」終生難忘。8.略 7變色龍 1.頗決擲2.B3.D4.通過描寫穿大衣這一細節,刻畫了奧楚蔑洛夫的心理狀態,說明他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5.三次。第一次是因為巡警和人群里有人說這狗是將軍家的;第二次是因為將軍家的廚師說這狗不是將軍家的;第三次是因為廚師說這狗是將軍的哥哥的。6.說明奧楚蔑洛夫是一個媚上的、趨炎附勢的走狗。7.從對狗的態度的變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從文中畫線的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媚上的、趨炎附勢的人;從對赫留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欺壓百姓的沙皇走狗。8.略1. 堅貞不屈,永不休戰,生命長青。 2、以前的花瓶壞掉了,和魯迅先生在一起了。而萬年青要繼續活下去,清楚明白的活著,要用透明的玻璃裝著,看到它的根,是生命的靈魂所在,繁衍不息。頑強的生存下去。 3、說明許先生對魯迅先生的深切懷念,說為古人表明對先生的崇拜敬仰。而又因為想起魯迅先生,思緒游離而表現出的神情。 4.我們離開很遠很遠了,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想起魯迅先生的思想及精神了。荒草沒有去拔除,總是提醒自己的愧疚之情。 8熱愛生命(節選) 1.(1)「俱」改為「懼」(2)「博」改為「搏」(3)「彩」改為「采」2.示例: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持之以恆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3.B4.寫出皮菜花與其他野草不同,自有不俗之處,表達作者對皮菜花的喜愛與贊嘆之情。5.「神美」的含義是指皮菜花有非凡的適應性、頑強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緊密團結的精神。 6.「我」的態度是先喜歡,後厭惡。因為「我」原先認為皮菜花有非凡的適應性、頑強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緊密團結的精神,後來卻意外發現事實並非如此。7.只從概念出發認識事物是錯誤的。8.略 單元復習 1.蠻鄙慧2.C3.D4.①「好」改為「好壞」②「培養和發掘」改為「發掘和培養」③「各種能力」後加「的良好環境」或「的條件」等。5.(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抽刀斷水水更流(3)蠟炬成灰淚始干6.略7.形象說明隨著簡訊功能的開發,具有簡訊功能的手機才是一款完整意義上的手機,也標志了簡訊文化已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8.(1)調查顯示,已有過半數的被訪者選擇使用簡訊這種新興的溝通方式;(2)在重大的節日,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發送簡訊的方式相互問候,致辭祝福;(3)不同身份的人都紛紛選擇簡訊交流,並把它當成一種新興的娛樂和生活方式。9.因為簡訊文化是一種新生的文化(1992年才拉開序幕),使用簡訊的又大多是年輕人。10.(1)興起時間短;(2)與手機的普及密切相關;(3)影響大(正在悄然醞釀著一場新的生活革命);(4)具有很強的生命力。11.C12.AD13.(1)你想用什麼辦法平息那裡的盜賊,而滿足我的心意?(2)龔遂便打開糧倉,將糧食借給貧窮的百姓。14.漢宣帝:善於用人(不以貌取人),信任下屬。龔遂:體恤百姓,合理疏導(民變)。15.勤勞、高雅、與世無爭。16.描寫了門前田園綠水環繞,不遠處青山逶迤的情景。寄寓了作者厭倦官場、熱愛自然的情懷。17.略 第三單元9談生命 1.(1)挾(2)馨(3)翳(4)緋2.紅艷羞怯吟唱浪漫3.示例:不是每一個花苞都能綻放不滋潤的便會打蔫不是每一隻雛鷹都能飛翔不堅強的便會被淘汰 4.經歷豐富、起伏跌宕。5.一是沒有清醒的思索和主觀的進取而終生平庸的生命過程,二是忘乎所以而最終猝然墮落的生命過程。6.絕大部分人都在用自己盡可能大的光亮和自己的方式照耀過宇宙;如果幸運,還會得到生命的無限;人生百態,生命多彩,不能白走這一遭。7.提示:生命往往是平凡的,但即使是平凡的生命也要經歷多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演繹出自己最輝煌的生命形式。(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8.略 10那樹 1.(1)nìnɡ(2)sā(3)lǚ(4)huái2.(1)「燥」改為「躁」(2)「容」改為「融」(3)「復」改為「覆」(4)「陰」改為「茵」3.雖然老樹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而且(也)有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品性,但是一切似乎預定、默契,殺戮無可選擇。4.這是一個頗為滑稽、不合情理的理由,說明那樹必將遭到殺戮,表達了作者的批判態度。5.用擬人的手法,把老樹被伐形象地描寫成一次殘忍的殺戮,表達了作者對老樹被伐的憤恨和悲哀之情。6.兩個細節為了說明老樹似乎有真實的靈性,更渲染了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充溢著作者的同情和哀婉。7.失去了老樹綠蔭的庇護,失去了美好的自然環境,失去了詩意的生活環境,失去了田園般的生活等。8.提示:希望通過對身邊環境改變的了解,更真實地感受人類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現代與傳統、發展與保護的困惑。 11地下森林斷想 1.陡灼瘠誕2.(1)示例:「杭州文化金名片」成功亮相台北。(或《和平頌》在台北成功演出。)(2)最具有代表性或典範性的藝術作品。(3)「表現」改為「呈現」。3.提示:要抓住色彩進行描寫。4.天山腳下的那片向日葵竟然沒有圍著太陽旋轉。5.「一絲一毫」、「一丁點兒」、「筆挺地佇立」等詞非常形象地表現出向日葵立場堅定、毫不猶豫的態度和堅貞不屈的精神,「佇立」、「拒絕了陽光的親吻」等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字富有表現力。6.運用設問,引起讀者思考,並通過猜測和自我否定的方式,排除了一些自然的因素,進一步突出天山向日葵獨特的個性和不屈的精神。7.作者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天山向日葵獨特的生長特徵,更重要的是她從中感受到一種不屈、團結的精神,並讓這種精神陪伴人生。8.提示:開放性題目,只要能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 12人生 1.(1)kuì(2)jué(3)zhān2.(1)「融」改為「熔」(2)「憾」改為「撼」(3)「查」改為「察」3.只有4.不一致。勃蘭兌斯的《人生》一文中的「高塔」是指生命歷程,塔頂就是生命的盡頭;本文中的「高塔」是指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5.客觀條件限制,不得不停止攀登;有餘力攀登,但卻因滿足現狀而停下來,不願攀登;竭盡全力,排除困難堅持攀登。6.自身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發揮的狀態。7.提示:開放性題目。矛盾:人生不一定都能如願,許多人雖竭盡全力,但未必能取得成功。不矛盾:這里強調的是一種積極進取、永不停息的精神,只要努力都能達到每個人的「最高境界」。8.略 單元復習 1.(1)「度」改為「渡」「力」改為「歷」(2)第一個「腳印」後的逗號改為分號;「彼岸」後的問號改為句號。(3)亦步亦趨塗改2.C3.經濟、法律等專業書籍當然很重要,但審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養同樣不能忽略,因此對志向遠大者來說,我建議要再讀一點文學書。 4.(1)「全球」移到「社會各界」前;「文明」前加「宣傳」。(2)略5.示例: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6.(1)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2)猿鳴三聲淚沾裳(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7.(1)中秋(2)教師節◆略8.因為人的精神和思想是一個有限的空間,一旦被庸俗、卑劣、虛偽、殘忍等丑惡內容占據,善良、高尚、偉大等美好的精神和思想就無法容身,人性就會變得丑惡。(意思對即可)9.因為我們的人生之瓶里,裝滿著慾望和為之奮斗不息的操勞,塞滿了無窮無盡的浮躁與煩惱。沒有美好和寧靜的精神世界,因此也無法體會生活的快樂。(意思對即可)10.大師倒茶開導困於苦惱的和尚;居里夫婦為了怕人打擾不添置傢具;錢鍾書甘於寂寞,淡泊名利。11.提示:裝著事業、志向、探索等高尚和純粹的人生之液。第二問言之有理即可。12.B 13.B14.(1)徐君已經死了,(寶劍)還要給誰呢?(2)我開始在心裡已經答應(把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他)死了就背叛我的內心呢?15.提示:季札具有一諾千金的品質。16.「數」字寫出了女主人公因深鎖庭院而百無聊賴、萬般愁悶的心情,表現了女主人公嘆憐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的情懷。17.該句洗練而巧妙地描繪了女主人公在春光爛漫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神態。18.略 第四單元13威尼斯商人(節選) 1.憫惻癖訟豁饒2.B3.(1)鄙人蒙(2)尊翰君尊駕4.在雙方僵持不下,夏洛克執意要取安東尼奧身上一磅肉,安東尼奧馬上就要性命不保的情況下出場的。5.鮑西婭用要求夏洛克只許取肉,不許流血,且一分一毫不能有誤差的方法,迫使夏洛克放棄要求。這表現了鮑西婭的機智、聰明。6.兇狠,貪婪。第二問回答略。7.既是對鮑西婭聰明才智的由衷贊嘆,又是對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奚落嘲諷,體現了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生動豐富的特點,有很強的戲劇效果。8.略 14變臉(節選) 1.D2.A3.略4.楊家貧寒凄涼,苦度年關;黃家張燈結綵,歡度除夕。反映了舊中國農村經濟生活中嚴重的階級對立。5.表現了楊白勞疼愛女兒的心情;表現了喜兒深切感受到父愛溫暖的喜悅、歡樂的心情。6.揭示了地主階級的天堂是建築在壓榨和欺凌貧苦農民的基礎之上的,揭示了當時社會人吃人的本質。7.楊白勞苦苦哀求而不奏效,他的幻想破滅了,終於認清了地主的本性,激起了最初的反抗念頭,他天真地認為衙門是個說理的地方。但穆仁智的話清楚地暴露了地主和官僚是緊緊勾結在一起的,在他們的壓迫下,農民毫無權利可言。8.略 15棗兒 1.赦耿耿怡稽2.(1)(2)×(3)×(4)×3.D4.《坐車》講述的是某廠技術員甲面對下崗工人乙的熱心幫助從懷疑以至誤解,最後驚醒並感動的過程。5.交代時間、地點以及劇中人物動作、趨向、表情等,從而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徵,並使情節內容更加連貫。如:文末「未覺,繼續難過地說」這一提示語即表現了乙當時的神態,也體現了乙當時的心情。6.甲:謹慎、有點世故,但能及時醒悟。乙:熱心、敦厚、善良。7.示例: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8.示例: 【清明時節,雨紛紛】(時間、場景) 【路上】(地點)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人物、台詞) 牧童:(遙指)杏花村! 16音樂之聲(節選) 1.嶸漪遐佇穆窺2.C3.文化部門查禁四款違法電腦游戲。4.突出災難的慘烈(突出活著的人已經不多了)。5.不會有救生艇了,自己將會被凍死。6.不好。因為「無力地」准確地寫出了當時的情形,刪去後就不能說明這一點。7.是傑克的話鼓勵了她,是愛情的力量。(意思對即可)8.戲劇劇本是供舞台演出用的,有人物的台詞和舞台指示兩部分構成,形式上有嚴格的要求。電影劇本是供拍攝影片用的,文字表達比較自由,注重畫面感——主要運用環境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像的視覺形象。 單元復習 1.謙飄姿恆2.D3.A4.敢作敢為,正直倔強,富有正義感,對腐敗的清政府不滿,對帝國主義憤恨。5.見風使舵,恬不知恥。6.膽小怕事,惟恐惹禍。7.(1)暗示帝國主義要再次入侵,寫出人民群眾反對外來侵略的情緒。(2)暗示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寫出政府走狗見風使舵的無恥行徑。8.C9.集市上沒有老虎是明擺著的事,但是有三個人說有老虎,就變成真的有老虎了。10.龐蔥擔憂邯鄲距離大梁太遠,有人挑撥離間,使魏王對自己失去信任。11.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12.勾踐義士宮女13.C14.略 第五單元17公輸 1.墨子墨子的弟子再傳弟子翟墨家2.(1)希望(2)通「悅」,高興(3)諫諍(4)停止3.(1)這種(2)楚國將要攻打宋國這件事(3)侮臣者4.A 5.(1)替、給製造(2)雖然這樣(3)就(4)即使6.(1)這是什麼樣的人呢?(2)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3)墨子說:「我也知道你要怎麼對付我,可是我也不說。」7.公輸盤:准備用陰險手段的威脅,其為人陰險狡詐,不擇手段。墨子:看穿對方伎倆的鎮定和不屑,其為人冷靜,睿智。8.撕破衣裳用以裹腳,日日夜夜不停步。這句話能夠更充分地展現墨子遠行的艱苦,體現他制止戰爭的急切心情和決心,因此還是保留為好。(言之有理即可) 18《孟子》兩章 1.(1)包圍(2)護城河(3)限制(4)鞏固2.(1)畔叛背叛,叛亂(2)曾增增加(3)衡橫梗塞,不順(4)拂弼輔佐3.示例:孟母三遷五十步笑百步4.(1)起,被任用(2)被選拔(3)使……痛苦使……勞累(4)表現抒發了解5.B6.(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8.示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運用對比手法,使觀點鮮明突出;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雙重否定構成的排比句,很有氣勢和說服力。 19魚我所欲也 1.告子上捨生取義嗟來之食2.(1)辟避躲避(2)辯辨分辨,辨別(3)鄉向從前3.(1)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古代一種木製的盛食物的器具肉湯(2)這里指高官厚祿。萬,極言其多;鍾,古代一種量器。4.(1)超過、勝過(2)苟且(3)禍患、災難(4)踢給(5)益處、好處(6)停止5.(1)表示轉折表示修飾(2)這這樣的做法(3)表示比較對於6.(1)如果這二者不能同時都擁有,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2)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3)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7.提示:回答須考慮兩個方面:其一,生而為人,就要有為人的尊嚴;其二,要注意學會自我保護,生存是一切的大前提。8.示例:孟子雖然善於演說,但與當世的事務(如諸侯間的征戰攻伐)相距甚遠,更重要的是,他秉持舊的社會理想,顯得迂腐。所以,這個評價還是適當的。 20《莊子》故事兩則 1.老聃道2.示例:庄生夢蝶;妻子死,鼓盆而歌。3.略4.(1)做宰相(2)國都(3)棲息,休息(4)堤堰(5)怎麼(6)完全,確定是5.(1)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2)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非常肯定了。6.利慾熏心、見利忘義,甚至不擇手段。7.莊子的生活態度是審美的,能細細體悟自然和生命的美;惠子的生活態度是務實的,主要關注生活和自然的真。後兩問回答略。8.略 單元復習 1.(1)見教(2)放棄(3)威懾、震懾(4)使……受到貧困(5)益處(6)棲息、休息2.A3.C4.(1)爭而不得不可謂強(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5.(1)泛指武器裝備(2)離開(3)極點(4)所以6.A7.(1)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2)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統治國家就不能失掉人心。9.(1)用盡心力(2)兵器(3)盡(4)不滿(5)制止10.B11.(1)大王您知道這樣,就不要指望老百姓比鄰國多了。(2)這和殺了人,然後說「不是我(乾的),是兵器(乾的)」有什麼區別呢?12.要真誠地對待自己的百姓,要承擔起造福人民的責任,而不能歸咎於上天。13.草色朦朧14.既形象地描繪出春雨滋潤萬物的特點,又揭示出春光潤澤如脂的早春特點。15.絕勝煙柳滿皇都。對比。16.略 第六單元21曹劌論戰 1.guìjiànbófúmǐfú2.(1)肉食者謀之,(你)又何間焉(2)必以(之)分人(3)小信未孚,神弗福(你)也(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3.春秋左氏傳編年左丘明4.(1)憑(2)通「遍」,遍及(3)士氣旺盛(4)擊鼓5.(1)目光短淺卑鄙 (2)牛、羊等祭祀用品為正義事業獻身(3)訴訟案件監獄(4)即使雖然6.(1)(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2)第一次擊鼓進軍士氣正旺盛,第二次擊鼓進軍士氣就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沒有了。7.(1)近臣的擁護神靈的保佑(2)彼竭我盈轍亂旗靡8.提示:史傳文學以史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梗概為基礎,將其用文學性的語言表現出來。 22鄒忌諷齊王納諫 1.yìzhāojiànjī2.(1)代詞,指與徐公孰美的問題無義,取消句子獨立性(2)確實如果(3)早晨朝見3.A4.(1)身高(2)偏愛(3)忍受(4)流放5.(1)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2)國人不敢說話,路上相見,以目示意,不敢交談。6.鄒忌欲言勸諫大事,但卻從家庭瑣事談起,達到心理人情相通;運用類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國事、家事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最終進諫成功。(意思對即可)7.齊威王能虛心納諫,並下令獎賞所有進諫的人,因而贏得百姓的擁戴,國民齊心協力,也會贏得他國的尊重和畏懼。厲王用壓制的方式面對批評自己的人,並以殘暴的方式懲罰他們,因此人心背離,最後落得流亡的下場。(意思對即可)8.(1)《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2)《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思是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做事實。(3)《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23愚公移山 1.hèjīběnchènkuìsǒu2.(1)反返返回(2)亡無沒有(3)厝措放置(4)惠慧聰明3.(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3)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4)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4.(1)紛紛(2)用箕畚裝土石(3)即使(4)盡(5)哪裡(6)加強反問語氣5.(1)的(2)他們,指愚公等(3)無義,取消句子獨立性(4)這件事,指愚公堅定移山的事6.(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2)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7.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現了古代人民藉助想像,寄託於神話,表達向自然斗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8.(1)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2)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做事就能得心應手。(3)比喻處於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4)事物(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要根據變化調整做事的方法。(5)略 24《詩經》兩首 1.yǎo tiǎomàomèisùchí2.(1)配偶(2)撈取(3)日日夜夜(4)使……快樂3.(1)「詩三百」風雅頌(2)賦比興4.(1)上水、逆流(2)干(3)高(4)彎曲5.首章「蒼蒼」,次章「萋萋」,末章「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很濃厚;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天亮到太陽東升);「方」、「湄」、「涘」三字的地點變換,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出來了;「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詩人想見愛人心情急切、尋見伊人困難重重的情景。6.提示:含蓄美——從文字和形象思考;意境美——從情景交融思考;朦朧美——從模糊意象、空間和心理距離等角度思考;音樂美——一意三疊,一唱三嘆。7.示例:河邊的蘆葦茂密蒼青,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白的濃霜,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茫茫的秋水泛起侵人的寒氣。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心中的她,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8.示例: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嶙嶙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入冬天寒,山中紅葉變得稀少了,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格外顯眼。9.提示: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山色的空翠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這是視覺、觸覺等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意思對即可)10.略
Ⅶ 有沒有語文基礎訓練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的答案
沒答案,自己總結
這是教案,以備參考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關雎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後,歷代學者評《關雎》皆「折衷於夫子」。《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採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並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最後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鍾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2.蒹葭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後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於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鄉瓊樓,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主人公反復去尋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沖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二、問題研究
《關雎》與《蒹葭》的藝術特點有什麼不同?
《關雎》與《蒹葭》都可以看做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雎》一詩著重於「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夥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朦朧」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練習說明
一、背誦這兩首詩,並寫一段賞析文字。
此題意在讓學生深入理解這兩首詩,並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二、這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試從詩中找出一兩處,反復朗讀,加以體會。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詩經》中常用的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三、朗誦下面這首詩,並和課文中的兩首相對照,體會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瑤:美玉;一說似玉的美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jiǔ 黑色玉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此題意在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中的名篇。
有關資料
一、譯詩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
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睜眼想閉眼也想。
夜長長相思不斷,
盡翻身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
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
娶她來鍾鼓喧喧。
(余冠英譯)
蒹 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
清早露水變成霜。
心上人兒她在哪,
人兒正在水那方。
逆著曲水去找她,
繞來繞去道兒長。
逆著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
蘆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兒不曾干。
心上人兒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灘。
逆著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兒難。
逆著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一片蘆花照眼明,
太陽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兒她在哪,
隔河對岸看得清。
逆著曲水去找她,
曲曲彎彎道兒擰。
逆著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余冠英譯)
二、關於《詩經》的名稱
《詩經》大約成書於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到這個名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司馬遷用的也是這個名稱,如「《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後來改稱《詩經》,是由於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三、關於《詩經》中作品的產生年代
經考定,《詩經》中的作品都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周頌》的時代最早,是西周初年的詩,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描寫農業生產的詩。《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大雅》也是西周時代的詩,祭祀和宴會的樂歌居多,還有幾篇是敘述周室祖先的事跡和武功的,是我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也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內容一部分與《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國風》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詩。
《國風》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篇)」。
四、關於「詩六義」說
「詩六義」的說法,是《詩大序》(又叫《毛詩序》)最先提出來的。這個提法又是以《周禮》「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的舊說為根據的,實際上是對《詩經》中作品的分類和表現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風、雅、頌是詩的種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方法。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合稱「六義」呢?孔穎達在《毛詩正義》(卷一)中是這樣解釋的:「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此說可供參考。
五、《毛詩序》(節錄)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長聲)歌之,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反常);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莫過)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使夫婦之道正常),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教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譎諫(用委婉的言辭勸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指衰世中的風、雅之作)作矣。國史(王室的史官)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註:「四始」,指風、小雅、大雅和頌。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始,王道興衰之所由。)
六、《關雎》賞析(褚斌傑)
這是我國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首篇。古代說《詩》本有「四始」之說,列《關雎》為「風」之始,故倍受重視,為大家所熟習。《詩經》的「十五國風」大多數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愛情之作,《關雎》正是一篇產生於兩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寫一個男子思慕著一位美麗賢淑的少女,由於愛戀的深切,這位少女的形象反復在他腦中出現,使他不安,使他難以忘卻。他幻想著終有—天,能與這位少女結為永好,成為夫婦,過上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詩中所表達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後讀起來,還是那麼清新動人。
這首詩有人把它分為四句一章,計五章;有人則把它分為四、八、八句,共三章。從全詩結構和內在脈絡上看,分做三章則較適宜。首章見物起興,直寫自己的愛情和願望。次章寫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則寫願望實現時的歡樂之情,實際上是嚮往之辭。
全詩以灘頭水畔的一對雎鳩鳥的叫聲起興,然後寫出自己的一片情思。雎鳩,水鳥;古代傳說它們雌雄形影不離。關關,指其一遞一聲的相和而鳴。「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見,或者解做以摯鳥為比,以摯鳥的求偶為興,故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正不必如此拘泥。一個青年小伙兒,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會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細繹這四句詩,第一句「關關雎鳩」,是寫傳來的鳥鳴,是聽;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尋聲而望,是所見;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對自己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強烈的嚮往,默默的自我祝願。雖短短四句,卻極有層次,而語約義豐。
第二章,以纏綿悱惻之情,直率地寫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這個青年男子所戀的乃是河邊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一種水生植物,葉徑一二寸,馬蹄形,可食(見李時珍《本草綱目》)。「左右流之」,即順著水流忽而側身向左,忽而側身向右的去採摘。「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詩集傳》)。正是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須臾忘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極寫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寫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悠,長,形容其夜長不寐時綿綿不斷的憂思。這里把兩「悠」字,雙雙以感嘆語氣出之,著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情到極處必生幻。緊接著第三章,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琴瑟友之」,「友」,親密相愛;以彈琴奏瑟,喻其相會相處時的諧和愉快。「鍾鼓樂之」,則是結婚時的熱鬧場面。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幻想當然並非現實,但幻由情生,也是極自然的。而這位抒情主人公,卻簡直陶醉在預想的成功之中了。這一愛情心理的描寫,正與《秦風·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尋所愛不得,而出現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樣,富有浪漫情調。而其實這又正是對生活中所習見的愛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實的刻畫。
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後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但孔子在評說這首詩的風格特點時所說的兩句話,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這首詩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它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樸、真摯、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
七、《關雎》賞析(聶石樵)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這關繫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應作流動講。這是以荇菜流動從而比喻淑女的難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鍾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八、《蒹葭》鑒賞(尹建章)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兒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彷彿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里通過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