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體備課靈活性模式有哪些作用各是什麼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深有同感.下面我也就我校實施集體備課的情談幾點看法:
第一:每周一次集中集體備課,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講人,主講這一周的主要內容、及如何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大家討論,形成授課思路。後,老師自己再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學生的情,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備課模式。然後推選出每天的示範課領頭人,把課盡量向前安排先講,老師聽課後加以改再講.
第事:集體備課有許多可取處,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教師「共同富裕」大開方便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了難得的「教學藍本」,引領新教師早日入門,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周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第三:個人單打獨斗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們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第四: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年老幫助年輕老師盡快的成長起來.
第五:集體備課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沖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總集體備課,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處,也從中收獲很多.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僅依靠個人孤軍奮戰,顯然不可能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對於我們數學學科而言,其效果甚佳。
概括一句話: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集體備課是一個常性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推行的今天,尤其重要,關於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集體備課,現在主要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發展,主要在於如何實施,適當才有收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行。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其價值取向就在於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現在許多學校都在提倡集體備課,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是為了追求效果。因為集體備課至少有以下六點好處:
1、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
由於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對於師資比較薄弱的學校而言,其效果更為顯著。3、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共同提高。同時,集體備課的開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4、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
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而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應該也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否則易流於假、大、空.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
5、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素質教育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正愈來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集體備課好處多多。集體備課獲益多
集體備課是中學教研組的一項常活動,有利於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校高三英語備課組在楊君坦組長的帶領下,備課組活動不流於形式,不敷衍了,不搞「花架子」,全體組員積極配合,在各自充分「自主」研修的基礎上,大家充分「合作、探究、創新」,各自的「預設」在經驗分享中達成新的「預設」,各自的「生成」在信息傳播中啟迪智慧。這種「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一年下來大家深感獲益頗多。
1、獲益一:集思廣益。
我校的集體備課,主要有兩種情,一種是開學前的集體備課,一般由備課組長先要求大家充分考慮這一學年特別是這一學期英語學科教學的全程安排及各階段的要求,集體貝殼時實現由組長發言,然後大家提合理性的建議或修改或補充;另一種是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一般由一名教師經精心准備後作中心發言,中心發言人必須說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其他老師再給予完善,最後由組長在研討的基礎上行整合,確定下一周的教學工作。
我們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備課組長也好,中心發言者也好,雖然苦思冥想、精心准備了,但也會有考慮不周、局部不細的情,有時甚至會出現知識性偏差(這對英語學科來說是正常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知識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既可完善英語專業知識,又可優化教育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更加准確地把握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在同一年級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2、獲益事:直抒己見。
集體備課,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位參與者都可以直抒己見,發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法的運用、對練習的要求等的看法,提出來讓大家評議。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得到多數參與者的認同,就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備課組的「集體行動」。自己的觀點,如果還得不到大多數參與者的認同,這里的因素還比較多,可能是你的觀點太理想化了,你班可以這樣做,其他班未必能做好;也可能是過於「傳統」了,完全可以「現代」一點。對他人的意見,要行認真分析,覺得確實有道理的,就放棄自己的觀點;如果覺得自己的觀點還是蠻有道理的,也不排除在大的方向上按備課組的要求行的同時,將自己的做法在自己班上行試驗。實上,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後反思「教」,是可以有差異的。廈門一中的文化就是這樣,鼓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讓教育變得有個性有詩意;包容差異,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中達成和諧。
3、獲益三:思辨明晰。
古人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審問」也好,「慎思」也好,「明辨」也好,都要求我們「思辨」。
對於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觀念、技能,我們必須認真地、刻苦地學習,盡快掌握。同時,我們更要注重活學活用,對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膽地吸收、借鑒,又靈活地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有選擇、有批判、有針對性地加以應用,決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集體備課,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思辨」的過程。課程改革轟轟烈烈,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不斷出現,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各類培訓,使大家在宏觀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教研組的一步學習,使大家在中觀上又有了一步的理解;但課改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把課改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中,集體備課就「零距離」地對接了。比如,如何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英語教學新觀念,經過學習、思辨,大家統一了認識,認為英語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英語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獲益四:合作學習。
以往教師的學習,多為「自主」。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的學習「合作、自主、探究」,其實教師的學習也應「合作」。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學習,共同構建教師合作文化。集體備課為合作學習創設了平台。
教師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學校中構建起學習型組織,基本的學習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分享式討論和反思對話。「同備一節課」,看誰備得有新意,看誰備得有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頭腦風暴」;「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太多的經驗大家在分享,太多的反思大家在「對話」。老教師的科學「預設」、合理「生成」,值得年輕老師學習;年輕老師的激發情感、媒體活用也值得老教師借鑒。我們備課組的教師們都養成了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此信任的誠意和開放的學習心態,從而大家在共同的學習中共同成長。
我們說為師要向同行學習,只有尊重同行教師,才能在借鑒他人中完善自己。向同行學習實際上就是團隊合作學習,這種充分發掘和利用團隊中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資源的學習,是促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5、獲益五:師長引領。
一個備課組,學校在安排工作時,往往會考慮年齡、資歷、經驗、性別等因素。我們所在的高三英語備課組9人中就有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海歸」教師、「老高三」教師和年輕教師。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特級教師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中年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年輕教師朝氣蓬勃熟練媒體,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前面已經論述,但我以為集體備課對年輕教師的更為有利。
同樣的教材,類似的學生,接近的教案,為什麼師長上起課來就那麼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呢?集體備課中,年輕教師從師長那裡領悟到「備好教材,心中有書;備好學生,心中有人;備好教法,心中有術;備好開頭,引人入勝;備好結尾,引發探索;備好重點,有的放矢;備好難點,突破難點;備好作業,講求實效;備好學案,滲透學法;備多用寡,左右逢源;終身備課,養成習慣;研究性備課,深層探索」的真諦。
只要年輕教師虛心請教,師長們還會就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年輕教師走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要求,諸如「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備課的基本策略有:開放性備課策略,預設性備課策略,結構性備課策略,反思性備課策略」等等。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聽師一席話,勝教幾年書。從某種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年輕教師成長的「搖籃」。
6、獲益六:團隊和諧。
TCL集團的團訓是:「敬業、團隊、創新」,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成功的「三要素」。學校發展同樣需要這「三要素」。有了這「三要素」,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在緊張、高效、和諧、有序的狀態下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三英語備課組就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而集體備課就為這個團隊的實現共同願景創設了溝通、合作、交流、研討的平台,集體備課的氛圍和效果,就是這個團隊和諧的「雨表」。
當今時代,競爭已不限於商界,只要有群體協作工作的地方,都存在著個體間的競爭,教育也不例外。今後,教師面對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競爭。迴避競爭不是明智舉,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教師要以拼搏、取、貢獻為榮,以落後、平庸、無能為恥。作為備課組,首先要在競爭中整體提升備課組水平,其次才是教師個人間的競爭。但競爭應該公平的、范的、高尚的,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教師工作性質又決定教師要講合作。集體備課就是合作,實踐證明,有效的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確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能有效推動教師團隊和諧發展,整體步。高尚競爭、追求卓越使備課組充滿活力,團結合作、協同行教使備課組充滿和諧溫馨。我們這個備課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走向「多贏」的境界。
B. 作文教學的習作指導和講評哪個重要為什麼
習作講評課備課的尷尬處境
小學習作講評備課這個話題,可以說是個冷門。這方面的論文也好、教研活動也好、教案展示也好,都極少。這是不是意味著,這是個被忽略的角落,是個被忽視的問題。
筆者就三下這一冊教材,翻閱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課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共同編寫《教師教學用書》,查看了「老百曉在線」的教案,結果如下:
調查對象
8次習作是否均有涉及
涉及習作講評內容的總字數
結論
《教師教學用書》(三下年級)
有3次習作《用書》沒有給予建議
515字
(平均每次習作講評約65字)
主要建議有4項:擇優評析、鼓勵進步、自改、互改。比起閱讀教學,這方面建議顯然過少。
「老百曉在線」三下年級的教案庫
有一次習作沒有涉及
1100字左右
(平均每次習作講評擁有130多字)
1、沒有獨立的關於習作講評的教案,涉及習作講評的內容均作為「語文園地」教案的一部分。2、設計極其簡單,沒有教學目標及詳細的教學過程設計。在海量的教案中,這塊內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既然習作講評那麼重要,為什麼其備課卻不被重視?細究習作講評的備課,還真有很多獨特之處,使得備課有一些難處。
1、備與不備,處境尷尬:作為課型還是作為作業講評
習作講評作為一種課型,理應認真備課,理應在課前就明確講評的目的和主要策略。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習作講評之實質是作業講評,是對學生完成的習作的優缺點進行總結、分析,以達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作業講評在教學實際中是鮮有嚴格意義上的備課的。
但歸根結底,習作講評又不等同於一般的作業講評,作文只有優劣沒有對錯,其講評的內容非常廣泛,不經過認真備課,很容易產生各種弊端。
2、備課時機尷尬:須在批改之後、講評之前
習作講評,是在教師批閱完學生的習作後進行的,講的、評的,都是針對本次學生習作的,或解決一些問題,或分享一些智慧,或鞏固一種方法的掌握,或加強一項技能的訓練。這必然要求習作講評備課須在習作批改之後、講評之前進行。按一般的備課常規,備課要適當提前的,但習作講評的備課卻沒有自由的提前量。盡管在本次習作教學前可以根據習作的目標預設大致的方案,但習作的具體情況是無法預設的,而講評又須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因而,講評課備課在時間上是很不自由的。
3、備課時間尷尬:「及時反饋」的要求導致時間倉促
「及時反饋」原則是沒門學科的作業講評都要遵循的,習作講評課也一樣,甚至於對這一條要求更重視,因為習作批改的時間要長於一般作業,反饋就越要及時,否則會削減學生的習作熱情。也就是說,教師須盡可能快地批閱完學生的習作,並盡可能快地進行講評反饋。這必然導致備課時間非常緊張倉促。時間上的限制也是習作講評課備課無法認真做起來的重要原因。
4、備課對象尷尬:不備教材備習作
我們都知道,備課備兩頭,學生和教材。語文學科,無論是識字課、閱讀課,哪怕是習作指導課,都是這樣操作的。但習作講評課是無法靠備教材完成的,它必須全面、科學地分析學生的習作,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總結優缺點,確定講評重點及方法。
備教材已成習慣,且對此已有很多研究,諸如本文解讀、單元整體教學等;而備習作,則使教師無從入手,那麼多習作,要分析、要歸類、要刪選取捨、要整合歸納……一個字:難!這又是講評課備課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習作講評課備課常規探討及建議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習作講評課的備課常規進行了一些粗淺的討論。主要從習作講評課備課的程序和教案要素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常規要求及建議。
(一)備課程序,應從批改習作開始
由於講評的對象是學生的習作,因而習作講評課的備課,應該,或者說至少從批改習作這一環節就要開始。在批改的時候,就應根據習作目標留意哪些習作有講評價值。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為避免遺忘,可以設計一張《習作情況記錄表》(如下圖),一邊批改,一邊做簡單的批改記錄。這樣,選擇習作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無需將那麼多習作再重新翻一遍,也不容易遺漏必要的講評材料。
習作批改情況記錄表
月 日
習作內容:
習作要求:
學生姓名
習作情況記錄
本次習作
情況小結
(二)備課三要素及要求
同其它備課一樣,習作講評課的備課也需要這些要素:目標、實現目標的載體及方法。就習作講評的備課而言,其三要素為:講評目標、講評材料、講評方法。
講評目標
1、要素一:講評目標
目標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是課堂教學行進的方向,習作講評課備課要備目標是無庸置疑的。習作講評課要
C. 求一個講有理數單元的備課
你是要帶練習題的還是純定義的知識點?我這里有兩個一個帶練習題,一個是純知識點,你看一看吧!!
帶練習題的:
知識歸納]
正確判斷正負數
大於零的數是正數,在正數前面加上「一」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若向東走3步,記作「十3」,那麼向西走3步,就記作『一3』等等。
有理數的分類
①按定義分: ②按正負性分:
數軸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數軸的兩端可以無限延長,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表示。但數軸上的點未必都是有理數。
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為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分別在原點兩側,並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
絕對值
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可見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非負數。具體應用時分為三類: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由此可知,絕對值是它本身的數是正數和0,即非負數,絕對值是它相反數的數是負數和0。
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
有理數的加減運算
加法是基礎,減法可轉化為加法,加減可統一成加法。進行加減運算時,一定要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再確定結果的絕對值。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一般是將減數變號後寫成加數,轉化為加法並適當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達到簡化計算的目的。
有理數的乘法、除法、乘方的運算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絕對值相乘;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由此除法可轉化為乘法。0乘以任何數都等於0,0不能做除數。乘方運算時,要分清底數和指數,特別是指數的含義,多個有理數進行乘除混合運算時,要注意利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使運算簡化。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如果有括弧,先算括弧裡面的。若遇到比較復雜的乘方運算,可用計算器,要注意正確使用計算器。
10、近似數與有效數字
近似數的精確度有兩種表示形式:一是精確到哪一位,二是保留幾個有效數字。如3.0145四捨五入後得3.01,其精確度是:(1)精確到0.01(或說成精確到百分位)(2)保留三個有效數字。
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的數字(包括零、重復的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典例賞析]
有理數一章中的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科學記數法以及有理數的運算等都是歷年各地中考的必考知識點。現就其常見的考查典型例題分類歸納如下。
1.考查正負數
例1(1)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155m,記作一155m;福州鼓山絕頂峰高於海平面919m,記作 m。
(2)若李明同學家裡去年收入3萬元,記作3萬元,則去年支出2萬元,記作 元。
分析:上述兩題利用正負數的概念求解。
解:(1)若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155m,記作一155m,福州鼓山絕頂峰高於海平面919m,記作+919m。應填+919m。
(2)若李明同學家裡去年收入3萬元,記作3萬元,則去年支出2萬元,記作一2萬元。應填一2萬元。
2.考查相反數、絕對值
例2、(1)的相反數是 ;的絕對值是
(2)若m、n互為相反數,則=
分析:正確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1)應填,。
(2)m+n=0, 則=1。
3.考查數軸
例3、在數軸上,與表示一1的點的距離為3的點所表示的數是 。
分析:本例主要考查同學們數形結合的思想,如若A、B兩點到一1表示的點的距離均為3,則由數軸表示的數可看出為2或一4。
答案:2或-4。
4.考查有理數的分類
例4、有理數中,屬於負數的有 ,屬於整數的有
分析:判別一個有理數的屬性,不能僅憑表面上的感覺,往往要經過整理化簡才能下結論。
解:因為所以屬於負數的有,屬於整數的有。
5.考查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例5、比較的大小,結果正確的是()
A、 B、 C、 D、
分析:因為正數大於一切負數,因此不難推斷是三個數中最大的,而根據兩個負數比較大小規則:絕對值大的反而小,可知。
答案:選(A)。
6.考查有理數的計算
例6、計算(1);
(2)。
分析: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一要注意運算的順序,二要注意符號問題,另外,能使用運算律的,要盡可能運用定律簡化計算過程。
解:(1)
=;
(2)
7.考查科學計數法
例7、據xx年6月9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報道:由於人類對自然界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嚴重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目前地球上大約45分鍾就有一個物種滅絕。照此速度,請你預測:再過10年(每年按365天計算)將有大約()個物種滅絕。
A、B、C、D、
析解:本題緊緊抓住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新聞欄日的報道素材,編寫了與科學記數法有關的題目,旨在激發學生樹立爰護地球物種的意識,用實際行動保護自然資源,從而達到保持大自然生態平衡的目的。,故選(a)
(八)考查觀察探索能力
例8、(1)古希臘數學家把數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數,它有一定的規律性,則第24個三角形與第22個三角形數的差為
分析:要求差就應從差的角度觀察,第2個數比第1個數大2,第3個數比第2個數大3,…,第6個數比第5個數大6,…,第23個數比第22個數大23,第24個數比第23個數大24,故第24個三角形與第22個三角形數的差為47。
解:應填47。
(2)把數字按如圖所示排列起來,從上開始,依次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間用虛線圍的一列,從上至下依次為1、5、13、25、……則第10個數為
分析:解答這類找規律的試題時,若根據給出的信息不能發現規律,可繼續寫出幾個符合題意的數,從而找出其規律所在。
解:觀察數1、5、13、25、……可以發現他們依次大4,8,12,……,即
因此第10個數為:
純知識點:
第一章 有理數
1.1正數和負數
▲正數:大於0的數叫做正數(正號可省略不寫),如3, 2.9,1.8%等。
▲負數:在正數前面加上 「-」號的數叫做負數,如-3,-1.78,-2.7%等。
▲性質符號:符號「+」與 「-」放在一個數前面表示這個數的正、負性時,叫做性質符號。「+」叫做正號、「-」叫做負號。
注意:對於正數和負數,不能簡單理解為帶「+」號的數是正數,帶「-」號的數是負數。正數、0、負數前帶「+」號,結果分別是正數、0、負數;正數、0、負數前帶「-」號,結果分別是負數、0、正數。
▲運算符號:表示進行數字之間計算的符號,如「+」、「-」、「×」、「÷」等叫做運算符號。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數。
1.2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有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
有理數 或 有理數
▲正有理數和0稱為非負有理數;負有理數和0稱為非正有理數。
▲數軸: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的畫法:①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直線上選取適當的一點為原點;②確定向右為正方向,用箭頭表示出來;③根據需要,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④直線上從原點向右、向左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標出1, 2, 3,…;-1,-2,-3,…。
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之間的關系:⑴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但數軸上的點並不都表示有理數;⑵正數可以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反過來原點右邊的點都表示正數,負數可以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反過來原點左邊的點都表示負數,零用原點表示,反過來原點表示零;⑶零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仍是0。
相反數的表示:數a的相反數是-a,這里的數a是任意有理數,即a可以是正數、負數或0。當a>0時,-a<0(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當a<0時,-a>0(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當a=0時,-a=0(0的相反數是0)。
相反數的特性:若a、b互為相反數,則a+b=0;反之,若a+b=0,則a、b互為相反數。
▲絕對值: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這里的數a是任意有理數,即a可以是正數、負數和0。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無論a取任何有理數,都有|a|≥0,即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絕對值等於它本身的數是正數和0;絕對值等於它的相反數的數是負數和0。即:
↗
a=0時,|a|=a=-a
↘
絕對值的求法:絕對值是一種運算,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就是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去掉絕對號。求法是:一判二求,即先判斷絕對號里的是正數、負數還是0,再由絕對值的意義去掉絕對值的符號,求得結果。
▲有理數大小的比較法則:(1)在數軸上表示的有理數,它們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即左邊的數總比右邊的數小;(2)任何正數大於0和負數,任何負數小於0和正數;(3)兩個正數中,絕對值較大的數較大;(4)兩個負數中,絕對值較大的反而小。
比較方法:(1)兩數比較用法則;(2)多數比較用數軸;(3)字母比較用特值。
▲有理數的性質:1)有序性:每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這些表示有理數的點稱為有理點。所以說有理數和數軸上的有理點是一一對應的。數軸上有理點有左右位置的不同,有理數就有大小的不同,所以任意兩個有理數都可以比較它們的大小。有理數能比較大小的性質,叫做它的有序性。2)自封性:任意兩個有理數的和、差、積、商(除數不等於0)仍然是有理數;進一步說,幾個有理數經過有限次的四則運算仍是有理數。3)稠密性:任意兩個有理數之間有無限多個有理數存在。
▲非負數的性質和特點:非負數指的是0和正數。⑴絕對值是非負數,即|a|≥0;⑵若|a|=0,則a=0;⑶|a|=m時,則a=±m;⑷如果幾個非負數的和等於0,則每一個非負數都是0。
1.3有理數的加減法
▲有理數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②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③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助記口訣:同號相加值(絕對值)相加,符號同原不變它;異號相加值(絕對值)相減,符號就把大的抓;相反兩數來相加,結果是零須記好;與0相加值不變,觀察特點是法寶。
加法運算的步驟:1)觀察兩個數的符號是同號還是異號,有沒有0;2)確定運算符合那條法則,明確結果的符號;3)進行絕對值的計算求出結果。
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有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靈活運用加法的運算律,可以簡化運算過程,通常有如下規律:①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先相加(相反數結合法);②符號相同的數先相加(同號結合法);③分母相同的數先相加(同分母結合法);④幾個數相加能得到整數,先相加(湊整法);⑤整數與整數、分數與分數、小數與小數相加(同形結合法)。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式子表示:a-b=a+(-b)。注意:將減法轉化為加法時,要同時改變兩個:一是減號變加號;二是減數同時變為它的相反數。
助記口訣:減負等於加正,減正等於加負。
▲代數和:表示若干個正數、負數或零的和的式子,叫做代數和。在代數和中,性質符號和運算符號可以統一起來,因此兩種符號可以轉化。
▲引入負數後:1)符號「+」變成了雙重意義:在有理數中,它除了表示相加外,還表示性質符號,把它放在一個非零的數的前面時,表示這個數是正數。2)符號「-」變成了四重意義:①表示運算符號——減號,它不能單獨與數出現,這時只呈現於式子之中;②表示性質符號——負數,把它放在一個正數前面,所得的數就叫做負數;③表示關系符號——相反數,把它放在一個數的前面,所得的數就叫做這個數的相反數;④表示特殊意義——有理數-1,符號「-」可以看作「-1」的省略,如-a可以看作(-1)×a等。3)整數的個數變多了,分數的個數也變多了。4)最小的整數沒有了,在有理數中,只有最小的正整數1和最大的負整數-1。
▲有理數加減的混合運算,把減法變為加法,省略括弧和括弧前面的加號,隨意交換結合。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帶著加數前面的符號一同交換。
1.4有理數的乘除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3)幾個不等於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當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當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4)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一個因數為0,積就等於0。
助記口訣: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0。多個有理數相乘,負號當家起作用,奇負偶正規律定,一數為0必得0。
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有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
有理數乘法的計算步驟:先確定積的符號,再把各個乘數的絕對值相乘,作為積的絕對值。
▲倒數: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倒數求法:⑴求帶分數的倒數,先把帶分數化為假分數,然後將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符號不變;⑵求小數的倒數有兩種方法,一是將小數化為分數,然後將分子分母顛倒位置,二是用1除以這個小數。
倒數的特性:若a、b互為倒數,則ab=1;反之,若ab=1,則a、b互為倒數。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這個法則也可以表示成:a÷b=a·(b≠0)。(不能整除時選用)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能整除時選用)
▲有理數乘除的混合運算,先將除法轉化為乘法,然後確定積的符號,可以整體約分,最後求出結果。
1.5有理數的乘方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 中,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讀作的n次方或的n次冪。
因為就是n個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數乘法運算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一個數可以看作這個數本身的一次方(a就是a),指數1通常省略不寫。
有理數乘方法則: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順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2)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3)如果有括弧,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括弧外的順序運算;4)利用運算律,可不按上面的常規順序。
助記口訣:有理數運算並不難,符號第一記心間;加法須取大值號,乘除同正異負添。減變加改相反數,除改乘法用倒數。混合運算講順序,乘方、乘除後加減。
▲有理數a,b,c滿足下列運算律:a+b=b+a (加法交換律);(a+b)+c=a+(b+c)(加法結合律); a•b=b•a (乘法交換律); (a•b)•c=a•(b•c) (乘法結合律);
a•(b+c)=ab+ac (分配律)
▲科學記數法:把一個絕對值大於10的數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1≤|a|<10,n是整數)叫科學計數法。n為整數位數減1。
▲精確數:在實際問題中,與實際相符的數就是精確數。
▲近似數:在實際問題中,與實際准確數字接近的數為近似數。
近似數的取法:①去尾法;②進一法;③四捨五入法。
▲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對於它所表示的准確數誤差的程度叫做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度。兩種形式:一是精確到哪一位,二是保留幾個有效數字,兩者意義不同。
▲有效數字: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的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有效數字的確定:(1)對一般數字的近似數有兩個原則:一是非零數字都是有效數字;二是前面的「0」都不是有效數字,夾在非零數字中間的「0」和後面的「0」都是有效數字。(2)對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由(1≤|a|<10)中的a確定,a的有效數字就是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與n無關。(3)對帶有記數單位的近似數,方法同(2),如1.2萬,它有兩個有效數字1、2。
D. 習作講評,怎樣備課
習作講評課備課的尷尬處境
小學習作講評備課這個話題,可以說是個冷門。這方面的論文也好、教研活動也好、教案展示也好,都極少。這是不是意味著,這是個被忽略的角落,是個被忽視的問題。
筆者就三下這一冊教材,翻閱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課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共同編寫《教師教學用書》,查看了「老百曉在線」的教案,結果如下:
調查對象
8次習作是否均有涉及
涉及習作講評內容的總字數
結論
《教師教學用書》(三下年級)
有3次習作《用書》沒有給予建議
515字
(平均每次習作講評約65字)
主要建議有4項:擇優評析、鼓勵進步、自改、互改。比起閱讀教學,這方面建議顯然過少。
「老百曉在線」三下年級的教案庫
有一次習作沒有涉及
1100字左右
(平均每次習作講評擁有130多字)
1、沒有獨立的關於習作講評的教案,涉及習作講評的內容均作為「語文園地」教案的一部分。2、設計極其簡單,沒有教學目標及詳細的教學過程設計。在海量的教案中,這塊內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既然習作講評那麼重要,為什麼其備課卻不被重視?細究習作講評的備課,還真有很多獨特之處,使得備課有一些難處。
1、備與不備,處境尷尬:作為課型還是作為作業講評
習作講評作為一種課型,理應認真備課,理應在課前就明確講評的目的和主要策略。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習作講評之實質是作業講評,是對學生完成的習作的優缺點進行總結、分析,以達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作業講評在教學實際中是鮮有嚴格意義上的備課的。
但歸根結底,習作講評又不等同於一般的作業講評,作文只有優劣沒有對錯,其講評的內容非常廣泛,不經過認真備課,很容易產生各種弊端。
2、備課時機尷尬:須在批改之後、講評之前
習作講評,是在教師批閱完學生的習作後進行的,講的、評的,都是針對本次學生習作的,或解決一些問題,或分享一些智慧,或鞏固一種方法的掌握,或加強一項技能的訓練。這必然要求習作講評備課須在習作批改之後、講評之前進行。按一般的備課常規,備課要適當提前的,但習作講評的備課卻沒有自由的提前量。盡管在本次習作教學前可以根據習作的目標預設大致的方案,但習作的具體情況是無法預設的,而講評又須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因而,講評課備課在時間上是很不自由的。
3、備課時間尷尬:「及時反饋」的要求導致時間倉促
「及時反饋」原則是沒門學科的作業講評都要遵循的,習作講評課也一樣,甚至於對這一條要求更重視,因為習作批改的時間要長於一般作業,反饋就越要及時,否則會削減學生的習作熱情。也就是說,教師須盡可能快地批閱完學生的習作,並盡可能快地進行講評反饋。這必然導致備課時間非常緊張倉促。時間上的限制也是習作講評課備課無法認真做起來的重要原因。
4、備課對象尷尬:不備教材備習作
我們都知道,備課備兩頭,學生和教材。語文學科,無論是識字課、閱讀課,哪怕是習作指導課,都是這樣操作的。但習作講評課是無法靠備教材完成的,它必須全面、科學地分析學生的習作,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總結優缺點,確定講評重點及方法。
備教材已成習慣,且對此已有很多研究,諸如本文解讀、單元整體教學等;而備習作,則使教師無從入手,那麼多習作,要分析、要歸類、要刪選取捨、要整合歸納……一個字:難!這又是講評課備課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習作講評課備課常規探討及建議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習作講評課的備課常規進行了一些粗淺的討論。主要從習作講評課備課的程序和教案要素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常規要求及建議。
(一)備課程序,應從批改習作開始
由於講評的對象是學生的習作,因而習作講評課的備課,應該,或者說至少從批改習作這一環節就要開始。在批改的時候,就應根據習作目標留意哪些習作有講評價值。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為避免遺忘,可以設計一張《習作情況記錄表》(如下圖),一邊批改,一邊做簡單的批改記錄。這樣,選擇習作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目標,無需將那麼多習作再重新翻一遍,也不容易遺漏必要的講評材料。
習作批改情況記錄表
月 日
習作內容:
習作要求:
學生姓名
習作情況記錄
本次習作
情況小結
(二)備課三要素及要求
同其它備課一樣,習作講評課的備課也需要這些要素:目標、實現目標的載體及方法。就習作講評的備課而言,其三要素為:講評目標、講評材料、講評方法。
講評目標
1、要素一:講評目標
目標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是課堂教學行進的方向,習作講評課備課要備目標是無庸置疑的。習作講評課要切切實實提高效率,目標的設定是個重要措施。有明確的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每堂課都有所得。但是習作講評課目標的制定到底以什麼為依據?
2、要求:認真思考指向問題
在筆者所組織的專題研討中,教師的觀點各不相同,可歸納為兩大觀點:一種以語言形式為講評重點,一種以思維能力為講評重點。
(1)普遍偏重語言形式
據我們習作講評研究小組的調查發現,90%以上的講評課重視的是習作的語言形式。如過渡是否自然,語句是否生動等。持此種觀點的老師為多數。這些教師認為,所有的思想都必須使用語言這一工具來表達,但對語言工具使用的能力卻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感受表達得清清楚楚,讓人易於理解和接受;而能弱的則無法借用語言表情達意。而寫作就是用語言形式來表達頭腦中的內容,所以,習作講評課講評的方向理所應當為語言形式。
(2)也有偏重思維過程
也有教師認為,既然激發學生書面表達的興趣和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是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且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到第三學段要求也不過是「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就不應該過分關注語言形式,而應該關注學生的習作是否「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是關注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在人教版教材中,習作的要求也鮮有針對表達形式的。持這種觀點的教師認為,正是因為在現實的教學中,關注語言修辭、關注文章模式甚於關注思維能力,才造成學生害怕習作、在習作中說空話說套話說假話等不良現象的產生。
(3)是否關注習作要求
上述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但並不對立,因此可以有一個折中的觀點,既關注語言形式,又關注思考過程。在經過比較深入的討論之後,我們提出第三種觀點,那就是以習作要求的落實情況為講評重點。當然,這個觀點不完全是對上述兩種觀點的折中。
理由1:習作講評與習作指導一樣,都是同一次習作教學中的環節
習作指導
(學生)習作過程
習作講評
一次習作教學,一般有三大步驟:習作指導、學生習作過程、習作講評。如下圖所示,這三個步驟,應該是前後承接,圍繞一條主線展開的,這條主線,應該就是習作的要求,即本次習作教學希望達到的目的。由此看來,習作講評課的目標應該與習作指導課保持一致性、應該與學生習作的目標保持一致性。假如我們要求學生在這次習作中體現所寫人物的特點,那麼在講評中,我們也應該以是否寫出了任務特點為主要講評點。
理由2:習作要求的滾動出現,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講評目標與習作目標一致,最大的表現是習作要求在習作指導課、學生習作過程以及在習作講評課中滾動出現。先讓我們做個假設:假如習作指導課定的目標是A,而習作講評課定的目標是B,那麼夾在兩個環節中間的習作過程,它的目標何去何從?依據A,還是依據B?事實上,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很可能就既不依據A,也不依據B,漫無目的。漫無目的的習作最容易說假話,只有心裡明確要表達什麼,才能調動感官與想像,寫出真情實感來。我們認為,習作要求的滾動出現會帶來這樣一些好處:
有利於習作方法和技能的習得。新課程的習作要求序列性體現得不是很清晰,但《課標》對不同學段的要求仍是有梯度的。因而在習作技能培養上,一次一次肯定都是不同的。如三上年級第6組課文是介紹祖國各地美好風光的,習作與課文內容相配,是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由於本組課文中有大量總分或總分總結構的段式,是很好的習作依據,在習作要求中,筆者所在的教研組提出模仿課文的樣子寫一兩段。那麼在習作講評中,這一點肯定是作為重點來處理的。如果講評沒有涉及到這一點,那麼學生對自己新學到的、新嘗試的這種寫法是否正確就不可能得到一個正確的反饋。這就不利於學生習得這種寫作方法。
有利於良好的寫作習慣的養成。習作的要求若不能在習作講評中得以反饋,學生的習作就會出現隨意性。隨意的習作中也許也有文采華麗的、也有觀點新鮮的,但最終,這些華麗的、新鮮的言說都無法達到「表情達意」這個最終目的。這正如有些人說話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卻說不到關鍵處一樣。現在的習作教學都講究與生活相聯系了。而生活的表達都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比如有的習作要求學生說服圖書管理員購置一本他需要的書,如果講評中撇開這個要求去談習作中的其它問題,顯然,對學生養成圍繞表情達意的中心說話這個習慣不但沒有絲毫幫助,還會影響該習慣的養成。
講評材料
1、要素二:講評材料
與一般語文課不同,習作講評的講評材料並不來自教材,而是來自學生的習作。這是習作講評課備課中最特殊的一點。不同的班級,講評材料必然不同;同一個班的同一次習作,不同的老師選擇的講評材料也不會相同。
2、要求:一般准備四類材料
習作講評應該准備四類材料而不是兩類。
(1)存在典型問題的習作
同一次習作中,常常會有一兩個共性問題存在,如選材方面的、寫作順序方面的等。在全班講評的時候,所講評的問題一定要選擇共性問題,使講評有益於大部分學生。所以,存在典型問題的習作是講評課備課必須且首先要准備的材料。
(2)存在非典型問題的習作
小學生習作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與典型問題相對的是非典型問題,即個性的、零散的問題。這些小問題也要修改。尤其是當這些小問題的修改可能超過學生現有水平的時候,存在這種問題的習作就必須准備,以便於在課堂上給予合適的指導,讓學生有能力修改。
(3)對典型問題可起示範作用的習作
優秀的習作可分為兩類:針對典型性問題的示範習作和其它優秀習作。
針對典型性問題的習作可作為範文供學生參考學習,對修改自己或他人的問題習作可以起到示範作用、提示啟發的作用,尤其是對學困生的幫助特別大。這些習作是優秀習作中的主角,它們在講評中發揮的作用應當比其它優秀習作大。
(4)其它優秀習作
優秀的習作作為一種寶貴的活生生的參考資源,浪費是可惜的。即便對典型問題不能起到示範作用、矯正作用的優秀習作,也是學生打開思路、開闊眼界、互通有無的學習資源。因此,這一類習作也應搜集整理,通過書面展示、自主欣賞的的途徑發揮其作用。
講評方法
1、要素三:講評方法
習作講評要呈現較多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呈現方式要依據講評的需要而定。因此,講評課的備課,有必要備好各個材料的講評方法。
2、要求:必須備好三個方法
一般來說,在習作講評課里,問題習作的講評是重點。這同其它作業講評一樣,學生的錯誤之處是需要重點講評以起到糾正和鞏固的作用的。典型性問題更需作為重點來處理。
(1)須備引導發現問題的方法
只有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才有深刻的體會和感受,才能較快改正過來。因此,對於典型問題,一定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方法很多,如在比較法、討論法、提示法等。這是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考慮的。
(2)須備落實全員修改的方法
普遍的問題不能指名進行個別的修改,一定要落實全員修改。全員修改可以是口頭修改也可以是書面修改,典型問題建議用書法修改。教師將要修改的片段印發給學生,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明白了修改要點後,進行修改。這一點非常重要,缺失這個實踐環節,學生的修改能力是無從培養的。
(3)須備處理修改結果的方法
必須重視修改結果的處理,道理同重視學生錯題訂正結果一樣。修改結果的處理主體一般為教師或學生,即教師批閱或者學生相互批閱,當然,還可以利用家長等資源。在修改結果處理中,教師可以發現有困難的學生,以便進行個別輔導。
3、對其它問題的處理方法
以上三種方法是針對一次習作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同問題而言的,對於其它問題的解決,本文建議如下:
(1)非典型問題的解決:以獨立思考或同伴討論為宜
其它問題的解決方法宜以自主思考、同伴討論的方式為主。例如,同樣一個內容,甲學生寫:「小青魚吐出個泡泡,圓溜溜亮晶晶的泡泡漂在水面上。小紅魚以為是粒魚食呢,趕緊沖過去,『吧嗒』一聲,魚泡泡被啄破了。」乙學生則是這樣寫的:「……有的心太急,誤食了魚泡泡」。我給這兩處都加了同樣的獎勵分,並設計了思考題:這兩種表達各有什麼優點?你喜歡哪種?與同伴一起交流交流。
(2)對典型問題有示範作用的優秀習作:以比較欣賞為宜
一次習作教學中,肯定有不少優秀習作。但對典型問題具有示範作用的優秀習作並不多。這些習作的價值要充分挖掘,不是光靠讀給學生聽聽就可以的。我們認為,在與問題習作的比較中,學生更能發現其精妙之處。且對學生的修改可以起到啟發作用。
(3)其它優秀習作:以書面展示自主欣賞為宜
其它優秀習作的交流或展示可以起到互通有無、積累詞句、相互啟發等作用。可採用「好句號段推薦」的方式展示或在交流中互相表揚。這類優秀資源,宜讓學生自主欣賞。
(三)其它建議
1、寫一段文字,整合講評要素
無論是問題習作還是優秀習作,為了提高講評效率,最好都作一下加工處理,將問題化零為整,合成一篇問題習作;將優點化零為整,合成一篇對照文章。這樣,就將講評的要素都整合起來了。這會讓講評事半功倍。不僅如此,這對學困生也是一種保護方法,即便他的習作很糟糕,也不會成為「炮轟」對象。下面以整理問題習作的做法為例來談一談如何整合講評要素:
①總結,理出典型問題一兩個
首先,在習作批改之後,根據記錄表理出最典型的問題。問題不能太多,每次解決一兩個足矣。這一兩個問題須是與本次習作的重點要求有關。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明確了講評重點,才能保證講評的效果。
②選擇,揀出典型習作若干篇
有了明確的目的,才能在那麼多習作中挑選中最有講評價值的習作。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挑選的不是一篇習作。因為一篇習作涵蓋的問題往往是不全面的。最好將能反映某一問題的習作都看一遍,以便將問題揉進一篇文章里,提高講評效率。
③加工:整合典型問題於一篇
講評課講評的對象,一般是教師從學生習作中挑出來的。解決同一個問題,要講好幾篇。我們建議,講評前,教師將學生的習作加工一下,把幾篇習作整合為一篇,將需要講評的問題糅合在同一篇習作里。這篇特殊的習作,看似是教師所作,其實還是來自學生的。這樣就避免了同一問題需要多篇習作來講評,還可以保護「被講評」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會看到自己習作的影子,但都認為這不是自己的習作,沒有被批改的感受。
相同的,針對典型問題有示範作用的優秀習作,也可以按這樣的方法進行整合。
2、印一份材料,落實評改實踐
書面資料在習作講評課中較為少見。沒有書面資料,有的甚至連學生習作都沒有廣泛地利用起來,口耳相授、紙上談兵,缺乏評改實踐,能力如何得以鍛煉?因此建議在習作講評課備課中,備一份書面資料,內容為對典型問題的修改。
這份材料避免內容過多,最好是整合了主要問題的一篇習作。在講評之後、學生認識到不足之處、領會到努力方向之後進行修改。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落實了全員參與的修改實踐,使全體學生都動起腦、動起筆來。二,典型的問題習作,有利於學生間討論交流的深入;三,有了書面的痕跡,便於教師對學生的修改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3、備一道題目,不要缺失思考
在書面的資料上,設計一道思考題是很有必要的。有個學生在一篇觀察日記中先後寫了金魚的美麗外形和有趣的搶食畫面,該文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我的金魚又有趣又漂亮,我真喜歡它們!我用修改符號將「有趣」和「漂亮」兩個詞換了順序,並給全班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思考題:想一想,老師為什麼建議調換詞序?這些思考題,未必要在當堂課內解決,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不管如何,這些題目在基本功、邏輯思維等訓練方面,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思考題要針對不同學段的要求設計。低段宜關注語句的通順、表達的正確;中段則可以將思考的范圍要擴大到對段的把握。如上面舉到的例子,關鍵詞「有趣」、「漂亮」的出現順序要與段落內容的先後相呼應;到了高段,就可以考慮所寫事例與要表達的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內容是否具體等的問題了。
習作講評課的備課,該擦凈塵封的面容,在語文教師的工作日程中閃亮登場了。當然不必講究備課形式及備課結果呈現形式,但該考慮的問題,須得深入思考,該做起來的還得做起來,提高作文講評課的效率,可能需要我們從備課開始!
E. 備課的幾要素
備課就是教師在課前所做的准備工作。它要求教師認真,仔細鑽研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案。
一、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鑽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作到掌握學情,分類推進,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學發展,反之,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
備學生應做到四個了解:
1. 了解班級基本狀況。包括班級特徵、學生構成、智能結構、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只有對班級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
2. 了解學生個性特徵。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師生關系、居住地址、家教環境等個體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3. 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一是班級整體基礎;二是個人學習基礎,還要了解班級中優中差生的所佔比例。在講授新課前,特別要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預習准備是否充足;新課講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以及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是否濃厚等。
4. 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教學工作是教學內容和具體方法的雙重體現。 教師採取何種方法實施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二、備教材──深刻理解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備教材要掌握六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准。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鑽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於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三、備資料──科學選擇資料,貴在靈活滲透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教材照本宣科,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興趣不濃,缺乏活力。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望。
初中教師備課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及現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2. 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 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重在消化吸收,貴在用活創新。
3. 對引入教學資料中的觀點,事例必須嚴格考證,使之科學、實用、可信。 在內容上緊扣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避免錯誤,避免空洞。
四、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採用利於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五、備學法──體現靈活多樣,立足因人而異
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愛學」、「樂學」。在學習中發展,在創新中學習。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為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備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自主性原則──重在引導點悟,杜絕強制灌輸。
2. 靈活性原則──依據學生個性特徵、學習狀況,有的放矢靈活指導,且忌千人一面,死搬硬套。
3. 差異性原則──注重個性差異,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4. 發展性原則──突出學生發展,注重探索求知、提高能力,防止機械呆板,只顧目前,忽略過程。
六、備教具──靈活選用設備,優化教學整合
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工具經歷著三次變革。即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工具;電腦、網路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協作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
以上六大要素,環環相扣,緊密聯系。雖不盡如人意,但基本反映了當前教師備課結構的主要內容。我們只有用課程標準的精神更新教學觀念,指導備課流程,不斷靈活創新、改革教案結構,面對全體學生優化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
F.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一般包括那三個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有智力開發,身體體能鍛煉,陌生環境的適應力,家庭到集體生活的過渡,自主獨立性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開發以及團隊合作的訓練等,其中智力開發是最為重要的。
語言表達能力的開發,團隊合作的訓練:在智力開發,體能鍛煉,以及適應獨立能力的培養的過程中,也要不忘培養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自主表達情感。與此同時,也要引導孩子之間的互幫互阻,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協助他們從身心上逐漸強壯起來。
因此,教育要從幼小階段抓起。幼兒園教育雖然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其重要性遠遠不會低於九年義務教育。重視幼教,重視抓基礎,未來孩子才能更優秀,更具競爭力!
G. 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的集體備課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於是,集體備課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各個學校教科研的一大「亮點」。必須肯定的是,集體備課在發揮集體智慧,貫徹新課標理念,彌補教學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列出當今集體備課中的不合理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復制」。備課是每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對備課本的檢查歷來是學校各項常規檢查的重點。於是,各個備課組為了應付檢查,在「集體備課」的名義下,將教材的各章節分配給同組的各位任課教師,而各任課教師更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在網路上「成功下載」,裝訂成冊後謂之「集體備課材料」。這種「一勞永逸」的做法,雖然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卻嚴重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集體備課」成了一種最簡單的抄襲,沒有了各任課教師的參與討論,「集體備課」成了「集體不備課」。
現象二:集體備課只關注「備課」,而忽視「反思」。作為一次完整的教學活動,備課和反思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的教師在進行集體合作時,往往只關注集體備課,而忽視集體的反思。於是,理論和實踐脫節,集體備課的意義被大打折扣。
二、集體備課資源
(一)備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②因此,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實現新課標這一要求,使學生對語文能學以致用,語文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時就要注重對課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包括書本、教參、練習冊等課堂教學資源,也包括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等課外教學資源,還包括每個學生所生活的社區、家庭等環境資源等等。
語文教師應通過大小語文的溝通交流,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環境等作為課外教學資源,先「引進來」再「走出去」。歸納起來語文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備環境資源:
1.具有適應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需求的教學空間。
力求讓學生得以在各種機會和場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可能在「學中做」。這種教學環境主要在對談式教學、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中創設;這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在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主要應注意的是「小環境」的設計和現場處置,如談話線索和導向、問題預設和答問應對、合作組織的活動、選題評價、學習方案建議等等。
2.具有利於學生與周圍進行交互作用的場景。
學生在學習中與各種信息、與他人、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協商討論等交互作用,以加強在對學習內容的意義理解,並在這一基礎上更新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實自己的學力。這類場景的特點是群體活動、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是通過學習者群體的智慧與思維成果促進學習個體完成意義建構的。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場景,主要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社團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這些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3.具有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些媒體和資料主要的並非考慮教師輔助自己的教學,而是考慮如何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學習經驗的豐富。在這方面,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討論怎樣安排、引介、設計相關的資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使用和控制信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情境的設置主要應加強的是:學生應獲取哪些信息的指導,信息獲取渠道的開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輔導。其中信息利用問題最為關鍵:語文教學的相關資源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資源內容有時真偽、良莠混雜,對資源的文化品質高下、雅俗、正誤的篩選、判別水平往往決定著資源情境的效應。這就需要老師在集體備課時提出、判別和選擇了。
(二)備課件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信息溝通、交流。教育這一行特別是課堂教學,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前要用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了課件輔助後,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語文教師應該把搜集了的相應的課程資源,通過課件合理有效地製作呈現出來,使課件充分發揮其輔助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備課件時,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持有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在在皆與語文課程習得有關的資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備課中隨時積累的素材性資源,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靈活地引進課件里。具體做法是老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體備課時中心發言人製作出來的課件,其他老師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如我去實習的那所學校,人手一台手提電腦,要求老師上課時要用課件上課。但那些老師為了節省時間,貪圖方便大多都是在網上直接把課件下載下來很少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拿去用來給學生上課了。這樣就達不到有效地輔助教學的真正目的了。
總之,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到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備好課,上好課。而備課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不應拘泥於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視具體的學情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備知識的呈現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的角色,應該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型的參與者」。作為知識型的參與者,教師當然要「備知識」,充分地佔有多種資料;還要備「知識的呈現形式」。這里的知識不是孤立靜態的知識,因為新課程標准已「不再刻意追求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形式,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大膽處理教材」。老師不光是讓學生在「教室里」看「標本」、仿「標本」,還要讓學生到「動物園」去看「活本」、明「活本」,更要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親歷」、「體驗」,從而「活用」。這是知識的活呈現形式,生活化的呈現形式。要以這種形式呈現知識,單靠老師個人閉門造車很難造出一輛近乎完美的轎車,要使學生能敞開心懷駕駛到舒服的高質量的轎車,要想把「標本」盡可能完美地活化集中每位教師的智慧——進行集體備課能把知識呈現得活靈活現。同時,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強化在言語實踐和技能訓練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的掌握過程「活動化」、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生活化」、語文知識的價值體現「切身化」、語文知識的意義認同「『功利』化」、語文知識的習慣經歷「趣味化」,以期使語文知識教學長期以來的「應試原料」性質和「死呆」狀況得到改變。
當然,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很多呈現形式也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這就要求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多想辦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備學生的「可能」
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語文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集體備課時,老師一定要一起研究預設學生在學習此課文時由於一些什麼因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哪種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如很多課文學習完都要讓學生談談感受體會。對於積極向上的體會,應該怎樣讓學生學習;對於有些學生談了些不健康或不那麼正確的體會,又應該怎樣去指導他們等等。這樣備課就較胸有成竹,做到運籌帷幄,不至於在課堂上遇到突發情況,一時不知所措而出現尷尬場面。
H.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應用聲音的三要素
一、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
首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堅持為人師表,發揮榜樣示範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敬,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效果。「身教勝於言教」,這是在教育實踐中得出的一般性結論。學生在教師行為舉止中獲得實實在在的認識,獲得平時「言教」的印證,就會使學生對教育產生親近感,從而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有利於促進學生正確的道德認識的形成,並促使這種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再者,年齡越小的學生,模仿性越強,越是把教師的言行視為准則。如果教師做不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那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就會使教學活動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更要求教師自己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到「勤反思,重合作,展魅力」,即:經常反思自己工作的成功與失敗;加強與同事、學生的團結合作;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和人格魅力等全面的良好道德素質。實踐證明:教師的精神境界愈高,道德品質愈好,對工作的責任感愈強,就愈能在道德品質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就愈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情關懷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愈能使教師自身素質更上一層境界。
二、必須具備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
(1)要有精心備好課的習慣。
備課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有它的獨特規律。這主要表現在對新的《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構思和再創造,精心設計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如教材中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什麼是關鍵?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等。特別要挖掘「童心」、「童趣」的新課程價值,把尊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落實到課前、課中、課後。在知識能力的培養提高上,必須真正弄明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什麼,做到「以學定教」。把課堂的「生成性」這一動態的因素做到提前盡量預見,以滲透性、潛移性的輔助活動,影響規范帶動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高,發展他們的智力。
(2)要有遵守課堂教學常規的習慣
堅持准時上課,使每堂課有良好的開始,按時下課,使每堂課的結束自然、合理、完整。堅持課堂語言簡潔、精煉,使每句話講到點子上。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宛如知識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他們視若楷模。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求精煉准確,更要注意文明禮貌。要堅持講普通話,力戒「口頭禪」和濫用方言。真正成為一位思想純正、有文學修養的人。這樣,才能言出由衷,一語道准事物的本質。課堂中要落實「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育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而不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而不是愁眉苦臉。只有這樣才能從教師規范的表現中造就學生之大成。
(3)要有認真改作的習慣。
對待學生作業,要認真批改,及時講評,這是對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另一表現。及時批改,容易做到,批細批嚴樂於做到。但更難能可貴的一點是把批改作業作為一面「鏡子」。老師要用這面鏡子來照學生,發現不足和優點。這面鏡子歷來如同「手電筒」,只照學生不照老師,或者很少有老師敢照自己,更少有人常照自己。就是這為數不多敢照自己,常照自己的人中,又有多少人利用這面鏡子發現自己道德修養上的「瑕庇」呢?當您碰到了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當您碰到了學生作業書寫潦草時;當您碰到了學生作業讓其他人代做時;當您碰到了一向書寫有許多錯誤而這次全正確的同學時……你會立即想到自己的修養方面的問題嗎?
我們更應牢牢記住這樣一段話:
如果孩子生活在譴責和批評中,他便會學會挑剔和指責;如果讓孩子生活在蔑視和敵意中,他便學會侮辱和攻擊;如果孩子生活在緊張和恐懼中,他便學會焦慮和不安;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揚和鼓勵中,他便學會自強和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愛中,他便學會愛。
三、要具有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的道德風范
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之於情感,之於愛,就像池塘之於水。池塘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教育沒有了情感,沒有了愛,也就不成其為教育。
熱愛學生,是師德要求中的重要體現,它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必須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系,關心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贊賞學生。丟掉「一言堂」,打破老師的權威至上。教師要做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培養者和引路人。組織學生去探索新知,而不是去「講新知」「灌新知」。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學生,引導學生困惑時的長時間覺醒,而不急躁。面對因發生歧意而引發的爭辯不發火,並且絕對是沒有煩感,反而更喜悅。生活中要做他們的慈母,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解決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只有情感交織,才能探索出他們心靈的秘密,才能真正體現熱愛學生。
四、必須具備不斷創新的意識
課堂是思維的碰擦。情感的交融,智慧的啟迪,知識的匯集,是學生心靈活動的土壤,是教師每日用熱情寫就的歷程……
只有在課堂上,師生才全身心地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尊重學生發表的意見,對於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要有容忍的精神,要為學生有敢於提出問題的勇氣而喝彩,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知識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魅力;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會體現出現代教育理念的道德風采。
再者,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還在於培養新人,為此創新、創新、再創新,才是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素質的起點。如何創新?許多的教學案例是俯拾即得的至寶,更有名人名家的導航。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不斷改變。因為學生總有一個喜新厭舊的情緒存在。老師只有把諸如分數制,改為等級制,懲罰制改為獎勵制。並且要不斷交換交替使用,使學生感到新鮮的同時發現自己的進步之處,滿足榮譽感。
五、新課標要求教師具有更淵博的知識
加里寧說過:「教師一方面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汲取一些的優秀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奉獻給學生。」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知識迅速反映到教學內容中來,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淵博的知識,才能勝任教師的職責。大家都知道,科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有他當年中學的教師——今天的著名數學家沈元的一份功勞。沈元在中學數學課上,給同學們講了許多有趣的數學知識,尤其是介紹二百多年來難住了無數著名數學家的歌德巴赫猜想。具有淵博知識的沈元老師,在課堂上穿插了關於歌德巴赫猜想的內容,這不正是沈元老師做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典型的成功實例嗎?這說明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創新精神,對於塑造學生的靈魂、培養學生的理想、發展學生的智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起著何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學生,他們熱愛科學,興趣廣泛,求知慾強,隨便什麼事都要問個為什麼,怎麼樣,要求教師闡明和解答,如果教師沒有廣泛而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沒有還學生主體地位,沒有放下教師高貴身價,沒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決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甚至會撲滅學生求知的火花。又何談素質呢?
I. 集體備課:怎樣應對新課改
一、集體備課的重要性
(一)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出,既是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也是對教師備課、教學的要求,而能培養語文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之間相互合作,從集體中獲取知識,汲取力量,倡導「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教師之間只有通過集中在一起思考一番,探究一番,有了探究的經驗,課堂上就能更有辦法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而且,新課標還要求語文課要「有滋有味」,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能讓聽者如沐春風,使語文課活起來。
(二)情感體驗交流的需要
若要體現新課標這一理念,就要從教師之間的情感體驗交流開始,因為新課改下,語文課程已由「文本課程」向「體驗課程」轉變。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成為了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了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新課改要求下的語文課程不再只是單純的把課文的知識點篩選出來,枯燥的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老師之間先集中交流,因為語文教師中有青年教師、中年教師、也有老年教師,不同年齡段的老師或者同一年齡段的老師之間,對於同一篇文章根據自己不同的閱歷經驗有不同的感受體驗。集體備課時,老師之間可以就所備的課文交流情感體驗,再在課堂上與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互動、交流,能更好地討論文章的思想等各方面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多語言實踐等各方面的情感經驗。
因此,若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去體驗課文的「滋味」,對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探討,語文老師之間進行集體備課是必要的。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集體備課是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在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就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在中心發言人提供的參考教案的基礎上,另外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在集體備課時,每位老師也要預想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麼要求和問題,老師之間共同商量、交流,做好這些准備就能盡可能地避免一些尷尬的場面,更能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本身也要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麼准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如有不能解決的,在集體備課時,提出來討論解決,在課堂上跟學生討論時就心裡有數了。老師也可以靈活地把這種備課時的討論形式運用到課堂上,就這個問題插入一場小辯論環節。
如果語文老師都做到這些,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既能輕松自如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不會冠以教案教參的「二傳手」美譽了。
二、集體備課備什麼
語文教師明確語文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後,下一步就要分析教材,分析該備些什麼內容,才能達到集體備課的目的,使學生更感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取最大的信息量。
(一)備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實現新課標這一要求,使學生對語文能學以致用,語文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時就要注重對課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包括書本、教參、練習冊等課堂教學資源,也包括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等課外教學資源,還包括每個學生所生活的社區、家庭等環境資源等等。
語文教師應通過大小語文的溝通交流,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環境等作為課外教學資源,先「引進來」再「走出去」。歸納起來語文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備環境資源:
1.具有適應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需求的教學空間。
力求讓學生得以在各種機會和場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可能在「學中做」。這種教學環境主要在對談式教學、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中創設;這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在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主要應注意的是「小環境」的設計和現場處置,如談話線索和導向、問題預設和答問應對、合作組織的活動、選題評價、學習方案建議等等。
2.具有利於學生與周圍進行交互作用的場景。
學生在學習中與各種信息、與他人、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協商討論等交互作用,以加強在對學習內容的意義理解,並在這一基礎上更新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實自己的學力。這類場景的特點是群體活動、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是通過學習者群體的智慧與思維成果促進學習個體完成意義建構的。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場景,主要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社團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這些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3.具有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些媒體和資料主要的並非考慮教師輔助自己的教學,而是考慮如何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學習經驗的豐富。在這方面,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討論怎樣安排、引介、設計相關的資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使用和控制信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情境的設置主要應加強的是:學生應獲取哪些信息的指導,信息獲取渠道的開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輔導。其中信息利用問題最為關鍵:語文教學的相關資源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資源內容有時真偽、良莠混雜,對資源的文化品質高下、雅俗、正誤的篩選、判別水平往往決定著資源情境的效應。這就需要老師在集體備課時提出、判別和選擇了。
(二)備課件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信息溝通、交流。教育這一行特別是課堂教學,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前要用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了課件輔助後,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語文教師應該把搜集了的相應的課程資源,通過課件合理有效地製作呈現出來,使課件充分發揮其輔助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備課件時,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持有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在在皆與語文課程習得有關的資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備課中隨時積累的素材性資源,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靈活地引進課件里。具體做法是老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體備課時中心發言人製作出來的課件,其他老師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總之,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到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備好課,上好課。而備課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不應拘泥於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視具體的學情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備知識的呈現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的角色,應該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型的參與者」。作為知識型的參與者,教師當然要「備知識」,充分地佔有多種資料;還要備「知識的呈現形式」。追求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形式,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大膽處理教材」。同時,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強化在言語實踐和技能訓練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的掌握過程「活動化」、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生活化」、語文知識的價值體現「切身化」、語文知識的意義認同「『功利』化」、語文知識的習慣經歷「趣味化」,以期使語文知識教學長期以來的「應試原料」性質和「死呆」狀況得到改變。
當然,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很多呈現形式也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這就要求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多想辦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備學生的「可能」
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語文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集體備課時,老師一定要一起研究預設學生在學習此課文時由於一些什麼因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哪種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
三、 語文教師如何備進行集體備課
明確備課的方向是前提,而備課方式的好壞是決定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師要逐步完善集體備課,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一)集體備課生活化
新課改下,生活化的備課方式是一個重大的改革。集體備課不單是純粹備書面上的教案,我們應盡量搜集生活中的對教學有幫助的片段材料等作為備課和教學的素材。教師平時應多看報紙,關注社會熱點,輿論,流行文化、潮流,隨時搜集資料,為以後所教的課文做好准備,以便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課堂討論具一定的深度,廣度,不至於只停留於教材上,「照本宣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老師在集體備課時也應該走出辦公室,走向大自然捕捉生活實景。社會是一個學習語文的大課堂,是一個大語文環境,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形成備課生活化的觀念,隨時搜索生活中的大語文。這就能為製作課件、教學提供素材,充實課件、課堂的內容。大語文不僅是小語文(即語文課程)的源頭,還是小語文的歸宿。因此,小語文要以小馭大,就必須開其源、暢其流,使大語文的活水汩汩灌注於小語文。這包括大語文中涌現的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語文活動的移植,包括許多與語文相關的研究成果等新觀念的吸收,也包括「模擬性語文活動」之外的社會情景中的實際語文活動的開展。社會中的任何一項活動,都不可能脫離語言形式而赤裸裸地存在。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抬頭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廣告和招牌,那是在學習廣告語言和識別文字;聽到各種不同風格的廣播和流行歌曲,那是在學習廣播語言和詞曲作品。這樣就可以逐步實現「溝通學校內外」的目的,實現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總之,引進「活水」,使小語文處於充盈常新之中,而不拘守、凝固;走出「雷池」,全方位地向生活開放,在大語文中摸爬滾打,突出語文的實踐性。這種生活化的備課方式有效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更能體現新課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理念。
(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
語文教師要把從生活中備到的與語文有關的實際現象集合起來,在集體備課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會達到最佳的效果。傳統的備課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為了完成事先設定的教學任務,對課堂中學生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視而不見……長此以往,學生只會被動地跟著教師轉,主動性被束縛,創造性被扼殺。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顯然,傳統的教學觀和備課觀是不利於培養學生上述品質的,必須改變,而關鍵是教師要及時轉變備課觀念、教學觀念,從過去的研究「教師怎樣教」的問題轉變為集體研究「學生怎樣學」,鑽研教材等問題。所以,老師在新課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
探究是一個圍繞「問題」展開的活動,是逐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不同老師的集體備課有不同的要求: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應要求他們在集體備課時注重規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而中老年教師就要指導青年教師如何鑽研教材;對中老年教師,應要求備課有創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青年教師就要幫助他們一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利用網路信息備課;對優秀教師,則要求他們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
(三)學生應參與集體備課
由於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又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親歷言語實踐才能獲得,因此,他們是活動的主體。言語實踐活動中的言意互轉(吸收←→表達),都以學生自我為中心、為歸宿,因而他們處於「自主」「自由」的地位,要求教師予以充分的理解與尊重。換言之,學生與教師一樣同是課程的研製者,實施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參與集體備課也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集體備課不只是教師之間的智慧碰撞,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智慧碰撞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學生活躍的思維可以向老師提出很多點子,老師可以在經驗的基礎上加上學生的點子使老學的質量更高;而老師成熟的經驗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逐漸形成成熟的思維能力,這樣就能做到智慧互補的作用。學生也是課程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往往擁有著和教師同樣甚至更多的信息源,而他們往往也有自己不同於成人的獨特的視角。所以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順應信息時代的這種變化,把過去教師單向封閉的備課轉變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備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引導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備課。這樣語文課堂的空間將會更加深廣,教學效果也會更佳。課改專家認為,不能把課程僅僅理解為教科書或教師教學的材料,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
(四)通過試講完善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語文科組的老師集中在小組備課室里關上門討論完教案和課件就完事了,集體備課的全過程還包括最後一個環節,那就是中心發言人要先上課試講,其他老師聽課。聽課的老師要從試教的中心發言人的教學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對於其優點就要學習借鑒,力求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盡善盡美。試教的中心發言人通過課後評課來改正缺點,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語文的集體備課是要通過經驗加反思來完善的。
J. 書法如何備課
一、教學內容
1、正確的書寫姿勢,規范的執筆方法 2、楷書造型追求目標
3、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結構是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執筆方法不對且形式多種多樣,最普遍的錯誤方法是:拇指彎曲著將筆桿用力壓在食指與中指上,「筆死掌實」,狀況堪憂。由於拇指的彎曲,使筆桿傾斜度過小,有的近似垂直,並且筆桿不是靠在食指根部,而是靠在食指的第三指節上,運筆嚴重受阻。有的捏筆時手指距筆尖不是2厘米左右,而是1厘米甚至更近。錯誤的執筆和錯誤的寫字姿勢不僅練不好字,還會出現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現象,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書寫正確姿勢的保持,執筆規范的堅持將會是本節課的難點。
2、近年來,高中生作業或試卷中極少看到能顯露點兒書法功底的書寫,個別學生的字有時辨認都是問題,更別說藝術性。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小學、初中學段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書法教育,字寫的較差,所以美術老師有責任在高一教學中穿插硬筆書法課,這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積極意義。本堂課,將重點探討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同時,用一節課的時間學習書法,給予學生最核心的東西最為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指導書寫姿勢,規范執筆方法,探討漢字結構中的「美術」。
2、情感目標:促使學生熱愛漢字,激發書寫興趣,探索漢字之美,養成認真、細心的態度和品質。
3、能力目標:培養想像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書寫水平。
四、教學重點 楷書造型追求目標及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
五、教學難點 書寫正確姿勢的保持,執筆規范的堅持。
六、教學過程
(一)新授導入(2分鍾)
(二)主幹內容(28分鍾)
1、(難點 5分鍾)正確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紙正。
正確執筆姿勢:一角(45°)、二分(兩公分)、四點(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實、掌心空。
2、(重點一 5分鍾)楷書造型追求三目標:
正(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結構嚴謹)例字:正、天、中、事、首、濺、翼、戈
勻(筆畫勻稱,疏密相間、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冊、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畫,悅目賞心、不求言傳)例字:我們班是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 ——姓名
3、(重點二 18分鍾)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字美有術)——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筆畫、結構、章法
(1)筆畫書寫運筆美:筆畫→筆形→筆勢——運筆起行收。運筆到位,有提按、輕重、徐疾的節奏之變,才有筆畫線條之美,字寫出來才會有「形」有「勢」。八種基本筆畫寫法(略)。
漢字結構千變萬化,不同筆畫表現的線條形態不同,同一筆畫在不同字中又表現為不同形態,主要有以下五個情況:
a.直與弧。橫、豎為直,撇、捺、鉤為弧。寫時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彎與折。帶彎的筆畫如豎彎、豎彎鉤的彎處,折畫的折處。寫時彎要圓而不軟,折而不死。
c.長與短。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由字的結構需要決定。如長橫相對短橫為長,短豎相對長豎為短。
d.粗與細。也是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橫、豎下筆和收筆較重,線條粗;帶尖筆畫如撇、鉤、捺下筆租;收筆細。
e.斜與正。指漢字筆畫形態的可變性。同一筆畫在不同結構字中會發生變化,以求結構平穩。
(2)結構安排字形美:結構是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的形態,也稱「結字」、「間架」、「結體」 。漢字結構形體有三個層面:筆畫→部件→漢字。結構美體現在筆畫、部件的主次、大小、長短、位置、方向、變化等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筆,主次有別。主筆是字中較長的筆畫,如長橫長豎、長撇長捺、斜鉤折鉤豎彎鉤、頂蓋底托等。例字:魚、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飛、氣、月,九、色、把;家、寶、金,黑、盈、延等。一個字如果沒有主筆,就如同沒有主旋律的曲調,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區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簡繁、結構有別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體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長短,用、凶,醫、司,階、部,固、圓,呂、哥,
長短→橫長撇短,橫短撇長;橫長豎短撇捺收,橫短豎長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豎同在忌相當;左右有豎右豎長,上下有橫下橫長。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體;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邊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細;抨、部
方向→橫斜撇有別,框豎兩肩開。例字:王、直、衛;三、七;人、月;扣、思
變化→筆畫形同要區分,左偏旁捺需變點。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體美:(小章法)筆畫之間、部件之間、字與字間的關系美。楷書是靠意境來表現的藝術,不像行書和草書那樣因為容易有「形」出「勢」而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所以,楷書更應活寫。
(三)自主練習15分鍾
(以下為學案)
一、學習內容 1、正確的書寫姿勢,規范的執筆方法 2、楷書造型追求目標
3、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結構是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要點提示 1、(難點)正確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紙正
正確執筆姿勢:一角(45°)、二分(兩公分)、四點(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實、掌心空
2、(重點一)楷書造型追求三目標:
正(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結構嚴謹)例字:正、天、中、事、首、濺、翼、戈
勻(筆畫勻稱,疏密相間、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冊、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畫,悅目賞心、不求言傳)例字:我們班是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姓名
3、(重點二)漢字結構造型中的美術——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筆畫、結構、章法
(1)筆畫書寫運筆美:筆畫→筆形→筆勢——運筆起行收。運筆到位,有提按、輕重、徐疾的節奏之變,才有筆畫線條之美,字寫出來才會有「形」有「勢」。八種基本筆畫寫法(略)。
漢字結構千變萬化,不同筆畫表現的線條形態不同,同一筆畫在不同字中又表現為不同形態,主要有以下五個情況: a.直與弧。橫、豎為直,撇、捺、鉤為弧。寫時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彎與折。帶彎的筆畫如豎彎、豎彎鉤的彎處,折畫的折處。寫時彎要圓而不軟,折而不死。
c.長與短。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由字的結構需要決定。如長橫相對短橫為長,短豎相對長豎為短。
d.粗與細。也是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橫、豎下筆和收筆較重,線條粗;帶尖筆畫如撇、鉤、捺下筆租;收筆細。
e.斜與正。指漢字筆畫形態的可變性。同一筆畫在不同結構字中會發生變化,以求結構平穩。
(2)結構安排字形美:結構是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的形態,也稱「結字」、「間架」、「結體」 。漢字結構形體有三個層面:筆畫→部件→漢字。結構美體現在筆畫、部件的主次、大小、長短、位置、方向、變化等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筆,主次有別。主筆是字中較長的筆畫,如長橫長豎、長撇長捺、斜鉤折鉤豎彎鉤、頂蓋底托等。例字:魚、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飛、氣、月,九、色、把;家、寶、金,黑、盈、延等。一個字如果沒有主筆,就如同沒有主旋律的曲調,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區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簡繁、結構有別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體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長短,用、凶,醫、司,階、部,固、圓,呂、哥,
長短→橫長撇短,橫短撇長;橫長豎短撇捺收,橫短豎長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豎同在忌相當;左右有豎右豎長,上下有橫下橫長。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體;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邊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細;抨、部
方向→橫斜撇有別,框豎兩肩開。例字:王、直、衛;三、七;人、月;扣、思
變化→筆畫形同要區分,左偏旁捺需變點。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體美:(小章法)筆畫之間、部件之間、字與字間的關系美。楷書是靠意境來表現的藝術,不像行書和草書那樣容易有「形」出「勢」,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故而楷書更應活寫,不變中求萬變,寫死,則
與印刷體同。
三、學習實踐
1、坐姿執筆練習
2、造型目標練習
正:
勻:
美:
3、造型美術練習
運筆:
結構
章法:
4、課堂自主練習(名言+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