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制定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又一個新的名詞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那就是教學的實效性。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是每個中學教師都非常關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觀念是精神的「原子彈」,是行動的向導。沒有正確的教學觀念,就不會有先進的教學行動。可以說,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於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成功都是新教學理念實踐的結果。一要更新課程觀,如思品課課程標准對原有思品課課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內容上,而是在課程理念上。對於同樣的內容,課程理念不同則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教師要樹立以下新觀念:①服從服務觀念②方式多樣觀念③互動雙贏觀念④人性養育觀念⑤關注個性觀念⑥建構知識觀念⑦重視資源觀念⑧注重實踐觀念等。二要更新課堂觀,課堂不是舞台,學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劇本,教學不是表演。評價課堂效益高低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體驗了多少。新課改的理念是: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三要更新教學觀,在新理念指導下應實現三大轉變: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以成人為中心的呈現方式」轉變為「以兒童為主體的呈現方式」;從「以教材作為教學內容」轉變為「以教材作為師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為什麼課堂缺少「生成」?教學是以知識為本,還是以人的發展為本?(價值觀)學生是知識的容器,還是鮮活的生命體?(學生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本本」,還是學生實際?(認識論)等。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真正的實效課堂教學生成於實效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者。一要實效目標。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從教育規律出發,並針對學生實際和學校實際,明確提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目標;三維目標不會弱化知識與技能教學;落實三維目標要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節課只有優秀生吃飽了,「學困生」吃過了,中等生吃足了,這樣的目標才是最佳的,這樣的教學才是實效的,絕不能大而化之地統一於一個點上。二要實效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的實效性如何決定著上課實效性的高低。備課方式從思維狹窄、負擔繁重的個人獨立備課轉變為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體備課,從形式主義的抄寫教案轉變為思考注重實效的「教學結構」。集體備課的優勢在於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決問題,突破難點。然後,每個人再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教案、學案,對於單軌單班的學校,教師的集體備課可利用假期集中進行。在鑽研的過程中,要努力甩掉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依賴,多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在保證大的目標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方案的可操作性。三要實效上課。課堂教學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教師上課,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努力做到「三要」:目標要明確,容量要飽滿,重點要突出;「三互」:師生互動,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互舉,(課堂)內外互延,以確保學生實現「三有」:課課有得、課課有想、課課有悟。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參與能力要做到「兩個凡是」: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四要實效講解。當講則講,離開了講就無所謂教;精講要講清,不啰嗦、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是講授的基本要求,課前就要充分准備,努力提高講授的基本功;講准講到位,學生能自學的可不講,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去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且要真正講解透徹;講解要注重藝術性。但實效講解不是滿堂灌。通過分層教學、分段教學、分批教學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化整為零,能自學的優秀學生,讓他們自學,並布置相應的作業;需要點撥的中等生,用較短的時間去點撥;把最需要幫助的後進生作為上課的重點。這樣,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了幫助,能力得到發展,素質得到提高,其他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五要實效提問。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必須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絕隨意性的簡單即問即答。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投入思考。問題要有一定啟發性,如學生一時無法解決,應靈活地將問題化解成若干小問題,或轉換設問、或提供思考背景等。問題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將整節課問題系統設計。問題還可以是課前提問(學案),也可以是課後問題。要設計能引發學生思維風暴的探究性問題,一個有意義的、適合探究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徵:①問題要具有針對性。②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③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④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六要實效活動。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要通過豐富的活動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活動要有意義,可以是智力活動或情感活動,但不是自由活動。活動形式要學生人人都參與,而不是少數尖子生的表演。活動是帶著問題、有目的的活動。活動要有組織、有紀律。活動時教師要參與、調控、引領、點評。七要實效情境。教學情境設計的關鍵:把握五個「什麼」----教材的要求是什麼?設計什麼內容?用什麼形式展示?讓學生從中思考什麼問題?要感悟出什麼道理?要巧設情景,「激活」學生:①創設趣味情景,興趣「激活」;②創設問題情景,思維「激活」;③創設生活情景,感情「激活」;④創設參與情景,角色「激活」;⑤創設探究情景,目標「激活」;⑥創設競爭情景,心理「激活」。八要實效媒體。有的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整堂課教師不著一字,黑板上「三無」——無課題、無板書、無註解,而電腦課件中「三有」——有內容結構、有音樂、有動感畫面,教師滑鼠點點,輕松愜意;學生眼睛翻翻,恍若看戲。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恰當地選擇,並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課件的數量或質量,而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九要實效評價。評價主要是關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實現程度。評價要實事求是,要真誠;對學生各項學習活動進行恰到好處地點評,提倡引導性評價、鼓勵性評價,但要擯棄廉價表揚。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堅持:同樣內容比效率,同樣效率比效果,同樣效果比效益。評價教學是否實效,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收獲或收獲不大,即使教師教得很苦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苦,而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轉變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調「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為此,教育部頒布的各科課程標准都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善於獨立提出、分析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所以,「自主學習」不是學生「自己學習」。一方面,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指導;另一方面,學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師由牽到扶再到放的漸進過程。因此,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責任重大,體現在教師要提出真正富有啟發性而不是簡單「是非」性的問題,既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能夠最終理解掌握教材重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合作、探究學習的真正效用,教師應深入到合作小組中去,了解學生的需要,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合作、探究的途徑與方法;俯下身來,當好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為學生創設一個相互溝通、活潑熱烈的「學習交往場」,使合作、探究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讓學生能在這種氛圍中得到某種點化和潤澤。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只是看到了分組、交流、討論等形式,而看不到這種合作的必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八大誤區:①自主學習---有自己無主見,有自主無學習;②合作學習----有小組無合作,有合作無學習;③探究學習----有探無究,有探究無學習,有過程無結果;④問題教學----有提問無問題,有問題無教學;⑤活動教學-----有體動無腦動,有活動無教學;⑥教學質量----教學質量不足與教學質量過剩並存;⑦參與度----活動不一定是高參與;熱鬧不一定有參與深度;⑧教學行為----「教」不是為了「學」;檢驗「教」的實效不是積極的「學」。為此,在轉變學習方式上,我們要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模式。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通過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去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感。總之,實效教學需要超越己有的教學經驗。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現是一個需要摸索反思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老師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規律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終身探索的,課堂里不僅傳遞著知識,也在形成著文化,今天的課堂將決定一個民族的明天。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而又質朴的主題!
B. 我是怎樣進行初中思品課教學的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思想品德課是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堅忍不拔的意志、頑強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心理品質,特別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是思品教學的精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本人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教學方法與經驗。現提出來與從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教學研究的同仁們共同商榷。
1、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思考題,讓學生聯系思考題,自主學習課本內容,對教材內容做到初步理解。
教學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本人每教學一節課前,都要深入課本研究教材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思考題,上課時把思考題用電子白板或者小黑板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帶著思考題自主學習本節內容,對本節的教材內容進行初步理解。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十五課「抵制不良誘惑、預防違法犯罪」,第一節「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時,我先通過青少年的美好生活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美好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誘惑,引導學生思考:1、觀察自己身邊到底有哪幾方面的誘惑?2、這些誘惑中哪些是美好的,哪些是不良誘惑?3、想一想這些不良誘惑對我們的成長有何危害?4、面對這些不良誘惑我們應該怎麼辦?讓學生帶著這些思考題去自主學習課本內容,只要把思考題弄清楚了,教材內容也就初步理解了,學生初學內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分組討論、相互探究、深入理解教材內容。
在學生初步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讓學生辨明教材內容的內涵與外沿,我把學生按座位就近分成四人一組,組織學生結合思考題及教材內容進行充分討論,自由發表個人的見解,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讓小組同學幫助解決,教師巡迴指導,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適時加以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分組討論、互相探究,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刻含義就能基本理解清楚,如果各小組還有疑難問題,或者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我讓各小組長記下來,在下一個環節中提出來,由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
3、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探究教材的精神實質。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相互提高的互動過程,我在學生互相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各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展示給全班同學,在全班同學中進行交流,讓學生舉手發表各自的見解。再讓其他同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認識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作以簡要講解,對於知識表述正確的給予肯定,如有不全面的地方給予補充,總之使學生對整節教材內容有個全面完整的理解。當然,對學生未提到但又比較重要的內容,教師要提出疑問,幫助學生理解認識,通過以上教學步驟學生對教材內容就能全面理解了,但對其精神實質未必完全明白,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成長實際講清本節內容的實質所在,如我在教學「避免盲目從眾,杜絕不良嗜好」一節時,告訴學生不良嗜好對我們的成長極為不利,輕者有損身心健康,重者會使人懶惰、不求上進,荒廢學業,最後將成為社會的廢人,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成為社會的罪人,所以每一個青少年都要提高認識、明辨是非,堅決克服盲目從眾心理,克服一切不良嗜好,確保自己健康成長。
4、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教師、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共振,使學生所學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識變成自覺行動的准則。
思品課是培養學生高尚品質,良好的道德情操,堅強的心理意志,明辨真、假、美、丑的是非觀念,這才是教育學生的最終目的,因此,每學一課結束時,我都要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談談這一節你學到了哪些做人道理,今後你將怎樣規范自己的行為,如教學「抵制不良誘惑、預防違法犯罪」一課時,我提示學生學習本課後,你認為自己今後應該怎麼做,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說不進網吧,不看「黃色」影像;有的說,不參與大人玩麻將、打撲克挖坑等,有的學生乾脆指出沾賭的游戲堅決不圍觀;有的學生說不相信迷信,看相、算命一概是假的,自己不但要抵制,還要說服家人破除迷信;還有人說吸煙、酗酒對自己成長有害,堅決不沾,更不用說毒品了。通過以上共同議論,學習這一課的目的也就真正達到了。
當然,要使學生對教師所講的一切做人道理都能認同,並付諸實踐,教師平時還得多與學生交朋友,使學生在思想、感情上與教師產生共振,只有這樣學生對教師所講道理才能相信並接受,這便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心裡效應。
C. 做一名合格的初中思品課教師要具備哪些素養
一、思想政治素質
作為政治教師,首先要增強信心;堅定意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的教育方向,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情操。其次要使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和教育理論,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過硬的政治教師素質是做好教書育人的基礎。有了這些素質,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同祖國的繁榮昌盛和民族的興旺發達聯系起來,產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教育教學責任感,才能自覺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以及革命傳統等教育;讓其做一個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人。
二、道德品質素質中共中央關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發,明確規定了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而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應有更高的要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政治教師,其道德品質自然就應高於一般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生道德的啟蒙者和設計者,同時也是全民族道德規范的促進者,這就決定了政治教師道德品質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熱愛思想政治課教育,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誨人不倦,公正廉潔是教師道德品質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核心。著名教育家凱洛夫說過:「誰要是沒有強烈的感情,就不會具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之上。」一名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不願以自身全部的心血、智慧和品質情操去灌輸和培養學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其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言行一致,率先垂範。這是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規范,有位哲人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在**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以身作則,表裡如一,才能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三、文化專業素質
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努力使自己成為既是通曉專業的「行家」,又是具有廣博知識的「通才」。
首先,要具有精深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起碼條件。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知識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以及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理論等。掌握這些理論要做到「精」「新」結合。所謂「精」,就是要系統、全面、完整地掌握這些理論知識。所謂「新」,就是要正確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其次,要具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方面的知識,教師只有掌握了教育學,才能懂的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並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實際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政治教師掌握心理學知識十分重要的。因為教師要想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就必須對學生心理活動,個性差異和年齡進行分析了解。教師如果不懂得教學規律和方法是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因為教師具有了淵博的知識,只是具備了上好課的前提條件,還必須通曉教學藝術,鑽研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政治教師只有通過勤奮學習,努力鑽研相關學科知識,建立起博大精深的知識結構,才能在當代和未來教育事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業務能力素質
當今教育戰線用人機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是潮流,不可阻擋。業務能力素質是教師淵博的知識,執教的熱忱得以充分發揮的實際工作本領。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證。
首先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常聽學生說,思品課枯燥乏味,沒興趣。這除了教師的教法選擇不當外,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直接關系。曾有位教育家說過: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化的、靜止的學間,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主要的創造工具。這說明提高政治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增強思想政治課感染力的有效途徑。其次是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現代教學方法的特徵表現為以學為重,以培養能力為重。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妥當,是教師教學才能高低的體現。隨著政治學科內容的調整,考試方式的改革,政治教師必須選擇開放式教學方法,使思品課上得生動、有趣,意味無窮。再次是教研、教改能力。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教而不研則淺」。教學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而不改則舊」。如果把教研成果,教改成功的實踐上升成為理論,寫成經驗文章,推而廣之,就會產生教育教學的效益。
綜上所述,政治教師的工作能力取決於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取決於教師的文化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素質,而教師的道德品質則是教師工作有無成效的重要因素。願新時期的所有教師都具備這幾個方面的素質,盡快成為教育的「行家」,「能手」。
D. 怎樣上好一節初中思品優質課
最重要的就是備好課,那麼怎麼備課呢,無非就是翻翻書,上上網找資料。上網找備課資料的話推薦你去「智識力」這個網站裡面找
E. 怎麼樣進行政治集體備課
按照內容分工各自准備備課內容,然後統一思想統一備課方案,由一人歸納大家意見執筆形成教案。
F. 新課程背景下怎樣上好初中思品課
摘要:從2006年9月秋學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課已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程標准》」)編寫的《思想品德》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選取了許多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作為主要素材,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同時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發展。然而,我們也發現,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課程中仍延續著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嚴重地制約著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和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突出表現在:在教學方法上,重教師單向的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在教學內容上,重課本知識,輕生活實踐;在學習評價上,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那麼,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此作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思想品德 赫爾巴特 陶行知 蘇霍姆林斯基
一、帶著愛心走向學生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是愛。」學生最需要教師的愛,需要與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教師要熱愛學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學生」、「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不心罰學生」 、「嚴愛結合」 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支撐下,教師要帶著鼓勵,帶著微笑走向學生。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要善於運用鼓勵性評價,要善於以商量的口氣和學生說話,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等待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二、研讀課程標准,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目前全國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課教材內容均是依據學科知識體系構建,各年級進行的教學內容在標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規定,即初一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為法律常識教育,初三為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國策教育。據此,教材必然可以成為教學與考試的依據,教師只要將教材吃透,就沒有必要再去研究課程標准。而新「課程標准」首次打破了學科知識體系和對具體年級的教學內容要求,以學生為本,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關系」有機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國情等相關教學內容,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材的體例和內容的呈現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轉變為僅僅是一種學習課程標準的參考資料和一種課程資源。為此,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准,才能了解並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簡言之,教師只有通過研讀熟悉課程標准才能勝任教學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並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實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該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使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學會運用這些要求和規范來觀察個人、他人與社會現象,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講解 「面對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一課前,我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學生通過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我縣近年來社會發生的變化。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歷數鄉鎮的巨大變化:平房逐漸被高樓大廈取代、外資企業逐漸增多、城市綠化明顯改善、私家車進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相關知識,思考、分析我市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深化學生的認識,實現了知行的和諧統一,教學效果很好。
四、運用名詩名句,讓思品課道理通俗化
古詩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名詩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 令人深思,把這些詩句運用於政治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學習「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知識點時,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並設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後總結出原因。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不僅名詩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來,巧助政治課教學。例如在講「艱苦奮斗」這一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搜集不同時代關於艱苦奮斗的名言,然後上課時讓學生發言,同學們列舉了「艱苦奮斗,玉汝於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澤東)」、「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進喜)」等。通過這些名句,學生深刻領悟到了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當代中學生更要發揚這種精神。
實踐證明,在政治課堂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
五、讓音樂走進政治課堂,讓思品課活潑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遠不是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人」。為了強化政治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例如在講「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些知識點時,讓學生熟悉並吟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走進新時代》等歌曲,並及時補充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光輝業績,同學們聽得嚴肅認真,群情激昂,其豪邁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聲中,黨的形象高大起來,神聖起來。又如,在講《中國環境問題》時,又播放了《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這些歌曲不僅激發了學生珍惜、熱愛美好環境的熱情,而且也讓學生有了保護環境,同破壞環境行為做斗爭的堅強決心。
總之,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努力實踐,勇於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課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