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蟬。 古詩
蟬
作者: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B. 蟬 虞世南 (古詩鑒賞題目)
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註:垂綏,指蟬。內蟬的頭部有容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徵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說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新題型】
※(1)這首詩從整體上看運用了什麼表達手法?請說出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答案:運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對蟬的生動描寫,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蟬的特點?指出相應詩句並簡要分析。
答案:首句寫了蟬的形狀「垂綏」,食性
「飲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次句寫蟬聲「流響」寫出了聲音的響度與力度。
(3)通過這首詩作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答案:蟬聲遠傳,是由於「居高」而致遠,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然能夠聲名遠播。
C. 蟬古詩虞世南 帶拼音復習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二、出處
唐·虞世南《蟬》
(3)蟬古詩備課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三、四兩句是全詩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一、二兩句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議論。蟬聲遠播,一般人往往認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作者卻別有慧心,強調這是出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D.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大全蟬
案例不抄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E. 古詩《蟬》(虞世南)的寓意
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借、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
F. 蟬古詩虞世南的古詩
蟬
唐代:虞來世南
垂緌飲清露,自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地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