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5之2016學年度語文六年級上冊新課標形成性自主評價第26課答案
語文六年dtyu
㈡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文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
式。顧名思義,它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
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
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班學生大都是生活在海鎮的獨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較高,有較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經濟來源,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也比較重視。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使家長的期望值偏高,相當一部分家庭陷入溺愛與過分管理相交織的誤區。這些孩子普遍頭腦聰明、活潑好動,但學習卻不夠積極主動,更缺乏吃苦精神。學習始終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家長、老師傾其所有也無濟於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轉變觀念,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提出:寫作是一種責任。其實孩子學習各項技能,又何嘗不是一種責任呢?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獨立個體,他們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性的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他們有自主學習的需要、願望和能力,不必要事事都要老師或家長包辦代替。只有在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基礎上,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好。
為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僅長著與眾不同的面孔,同時,我們還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大腦和身體,既然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那麼就應該在行使權力享受快樂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作為學生首當其沖要為自己學習。為此,我還召開了「我的學習我做主」「爭做學習的小主人」等主題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學好,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
家庭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調查發現本班的家長有教育好孩子的良好願望,但教育方法卻極其匱乏。於是我利用每次的家長會都要集中對家長進行較為具體的培訓,明確告訴家長這一階段的具體任務和努力方向,同時還向家長推薦一些家教書目,其中有周弘的《賞識教育》、盧勤的《好父母,好孩子》、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東子的《好爸爸勝過好老師》等等,目的是要家長學做孩子的導師,不做孩子的幫佣或監工。
在學生剛入學的時候,我曾經給家長和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百分之一百,是父母的百分之二百甚至更多,但他僅是老師的幾百分之一。目的是強化家長和學生的自主意識。也正因為如此,班裡的大部分家長在學生入學近一年半的時間里,都能做到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並能幫助孩子記錄認字和讀書情況,直到孩子完全有能力能自己記錄後才放手。
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日益端正,學習能力不斷加強,在召開家長會的時候,我都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別對家長提出建議:對於能自覺、積極、主動地學習的孩子,我建議家長試著放手,因為已經扶他們上路,還需要給它們獨自前行的機會,經過久而久之的考驗與磨練,才能將短暫的自主行為變成一種態度與習慣;對於對學習沒有多大興趣,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我明確地告訴家長,這不僅與孩子自身有關系,同時也和家長在低年級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輔導職責不無關系,既然落下了這一課,必須轉變方法迎頭趕上,持之以恆不言放棄才能幫孩子走上正軌;對於處於自立與依賴邊緣的學生,我建議家長一定要轉變方法,有針對性的予以指導,使學生盡快自主起來。
這樣使學生、家長和老師形成共識,三管齊下,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
二、逐步放手,督促進行自主學習。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要想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必須創造條件,為其提供較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平台,使其在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課因其學科的特殊性,就必須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不預習或預習不到位將直接影響上課的質量與效果。我先把學生的家庭作業本改為自主預習本,主要是由學生自主練寫課文中的生字,遇到有困難的字詞查字典解決,能自己動手解決的問題絕不求助於別人。第二項作業便是自己找一些容易出錯或不會寫的詞語寫一寫,這樣,比以往老師直接畫生詞讓學生抄寫科學多了,畢竟我們不是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課外閱讀量也不一樣,所以對詞語的理解與認知完全不一樣,教師決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這樣的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好。以前要求在家長的監督下讀通讀順課文,現在改為在自己把課文讀流利的基礎上,主動讀給家長聽,請家長對自己的朗讀情況進行一個合理的評價。家長簽字也由原來證明式的「已讀X遍」或直接署名改為了「讀得很熟練」「比以前進步多了,如果再多讀一遍,一定更棒」等等。很顯然,家長已由以前高高在上的監督者變成了現在的合作者、參與者,孩子也有以前的被學習者變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而且知道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便於進一步改進。
在課上,我也盡可能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然後再根據學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比如前幾天,我們五年級語文組上了一節比較開放的探究課《落花生》,首先在開課的時候告訴學生,落花生不僅僅是一種農作物的名字,它還是我國現代作家、學者許地山的筆名,然後問學生「你對這個筆名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很自然出現疑惑:他為什麼給自己取這樣一個筆名?這個筆名有什麼深刻含義呢?帶著這樣問題開始《落花生》的學習,學生會主動積極。隨後在對重點部分議花生的學習中,首先讓學生靜心讀書,邊讀邊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然後教師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重難點進行理解、品悟,直至孩子們學有所獲。需要指出的是:通過對四個班的教學,發現每個班的的學情不同,孩子們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看來要想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不變應萬變是行不通的。
另外對於課堂訓練習題的設計與訂正,我也盡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經常嘗試讓學生自主設計或小組共同設計,然後擇優錄取,對於學生有困難習題向老師主動發問,這樣想讓孩子們明白,老師是幫助你學習的,而不是強迫你學習的監工。
課後,我把布置作業的權力我也教給了學生,先由優等生帶頭,逐步過渡到學生輪流布置。此外,在每學期中或學期末的集中復習時,我都讓孩子們准備了自主復習本,遇到各類型課文和語文園地該怎樣復習,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我都和學生做了討論,然後形成共識後孩子們予以實施。
三、加強合作,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學習終究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學生被動的在那兒出工不出力,效果自然不會好。但小學生畢竟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如何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我帶著孩子們創建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組名、組規、組訓等,大組長為本組的總負責人,下設三個小組長,四個人根據自身優勢各選崗位、各負其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中一人負責批改學生的自主預習作業,一人負責初評日記,一人負責檢查練習冊,還有一人負責檢查背誦情況,分別初評後由教師復查,復查合格,全組四個同學均獲得優秀後給本組加一分。 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及時評價,反饋自主學習效果。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的評價應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根據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採用合適的方式,提高評價效率。還應注意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舞台,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使預設再充分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然後再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做出中肯的有針對性的評價,鼓勵學生發揚優點,改進不足。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層次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其次,引入激勵機制,使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提高。本班從二年級,便開始創建小組建設。對於各小組的考核,盡可能做到天天考核、隨時考核,一月一結算,獲勝小組給予獎勵。兩年來,有時由老師出資獎勵小組共讀書,有時由落後小組給獲勝小組買棒棒糖,還有由贈書、發獎狀等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競爭的積極性,三年的堅持,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五、組織活動,提供自主交流平台。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定平台讓學生進行實踐。這也是現在許多大人在學生時代所學習的數理化用不上以至於逐步退化清零的原因。就語文課而言,語文活動主要應該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應適時設計開放的、多元的、突出學生自主性的活動,就我們班的實踐活動而言,起初主要是由我進行設計,然後給學生大約一周的時間進行准備,而後組織活動。
本學期我開始嘗試讓學生自行設計、自己組織,我以旁觀者或評判者的身份出現,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開學到現在,我們《我讀書、我快樂》、《濃濃思鄉情》、《我是小小「推銷員」》,還召開過《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會,前三個活動由我主持,後一個活動由學生主持,《我讀書我快樂》有的學生講述名人讀書的故事,有的學生背誦名人讀書的格言,還有的學生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讀書的體會還有的去書店了解圖書的分類,還有的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總之,學生在活動前做了許多准備工作,活動組織的比較成功。《我是小小「推銷員」》在活動前我採納學生的意見,要在推銷會將結束時,根據推銷員的講述有一個模擬競拍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辯論會的情況,我引用學生的作文片段來加以說明:「一番斗爭之後,雙方不分高下,終於到了自由辯論的時候了,我本以為,可以放鬆一點了,但沒想到的是我們隊的隊員因資料不全,發言者寥寥無幾,於是,我變成了「主力隊員」,對方向我「輪番轟炸」,但我都一一駁回,有時甚至讓對方啞口無言。」(吳介博)「當主辯陳述完自己的觀點後,辯論會進入了白熱化,雙反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辯論起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們爭分奪秒地搶答,當主持人宣布:正方獲勝!時,「耶!」我們歡呼了起來,這真是一場有趣的辯論會。「(全家成)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不能整天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學生帶到一個更加廣闊的平台,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運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㈢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評價
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下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看法。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只有激活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三、激發學生內在需要,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語文教學既要求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又要求學生適應未來的需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由學生的「學會」變為學生「會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四、改革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強調以成績為標准,重在知識方面的量化,把難以量化的內容排除在外,實際上,有些教學效果不是馬上就能顯現的,需要以過程和素質標准來配合。教師的評價是學生賴以感受成長的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教師的積極評價,會有效地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自主行為的調控力,以及認知動機、風格和技能,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實行多元評價,發動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家長、社會都來參與評價。五、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可給每個學生准備一個學習檔案袋檔案袋中的內容選擇與評判標准都應有學生參與,裡面可包含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與互評以及家長的信息等。
㈣ 求暑假自主學習與評價驗收 假期之友 高一年級第六版英語,語文答案
可以找作業君
㈤ 當前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評價
新課程強調要使學生能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
一、自主學習,激勵為先
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曾經說過: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因為興趣可以引發需要和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從而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為主動探求知識的我要學。例如,我在教學《稱象》一課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讀書,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自我感悟課文內容。我從網上下載了課件,藉助課件,再現了曹沖稱象的過程,直觀形象地明白曹沖以船代稱的才華,這樣就突破了重點、難點,又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愛學、樂學,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又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曹沖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你能想出更好的稱象辦法嗎?你們願意學曹沖那樣想出金點子,稱出一隻關在籠子里的小白鼠重量嗎?我在提問的同時也在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有《烏鴉喝水》教學一課時,我設計了一些問題:你能幫小烏鴉想出更好的辦法嗎?烏鴉把石子放到瓶里能喝到水,假如石子淹沒水啥辦呢?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課文內容,大大地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不過,在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時,我適當地放權,但是權利放到什麼程度,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實行的是教學民主、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他們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在施給學生自主權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給予有力的指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在黑板上掛了幅中國地形圖,然後引導學生尋找我國森林分布區域,找出小興安嶺的具體位置,接著我又播放了一段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VCD。學生欣賞後,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的目標。不過,在讓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時,我還提出了一些建議,目的是讓學生有源可求,不是放任自流。
二、啟發學習,訓練思維
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2。因此,在教學時,我改變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想像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例如,我在教學《凡卡》時,在引導凡卡讀信內容時,我適當設計:讀了凡卡的信後,你有什麼感受?你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體會,接著,我又抓住學生此時此刻的心情,追問:凡卡感覺怎樣?凡卡受了那麼多苦,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凡卡為什麼想到死? 凡卡為什麼不想呆在莫斯科卻想回家?凡卡心裡想家和村子時,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我通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來理解凡卡所遭受的痛苦,引導學生產生對凡卡的困情,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真正做到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不過,並不是多設計問題就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太簡單的問題不能起到作用,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不能讓學生太過於依賴教材,只想從書本中尋求答案,而要開發學生的大腦智慧,設計的問題最好具有智力挑戰性。例如:教學《跳水》一課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說說: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從小孩的個性出發談感受;有的從開玩笑的利與弊談感受;有的從船長的機智談感受;有的從個人讀書體會談(這個值得表揚)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趁機讓學生寫讀後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你明白的道理。然後,我把同學們的體會張貼在學習園地,分享學習的成果。從此課中,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時要能夠啟發學生的發展思維,所啟發的內容最好要具有智力挑戰性和人文思想性。
三、探究學習,培養創新
古人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勵學生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質疑的同時,我努力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尋求不同的答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答案力求多元化,不求惟一。例如:我在教學低年級語文《夏夜多美》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了解圖上的內容後,我請學生結合插圖,說說夏夜美在哪裡,或者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在教學時,有一學生提出:我覺得夏夜很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幅畫太亮了,不像夜晚。我贊美該同學很注意觀察,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