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必修二《離騷》原文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譯文: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早晨進諫晚上就被罷免。
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豐姿,造謠誣蔑說我妖艷好淫。
庸人本來善於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
違背是非標准追求邪曲,爭著苟合取悅作為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麼艱難。
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幹。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
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願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
保持清白節操死於直道,這本為古代聖賢所稱贊!
後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
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
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
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
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並用荷花把下裳織就。
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
雖然芳潔污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
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游觀四面遙遠地方。
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郁清香。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1)高中必修二語文測試題及答案擴展閱讀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
『貳』 2013~2014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一單元
一、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蓊蓊(wéng)點綴(zhuì)潭柘寺(tuò)翹首回望(qiáo)
B.霎時(shà)譏誚(qiào)渺茫(miǎo)一椽破屋(chuán)
C.廿四橋(èr)倩影(qiàn)瑣屑(xiè)物阜民康(fù)
D.踱步(ó)斑駁(bó)落蕊(xīn)拈花惹草(niān)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落寞 混沌 馴鴿 牽牛花 蓊蓊鬱郁
B.彌望 裊娜 脈脈 梵婀玲 青翠欲滴
C.斑駁 豐姿 風致 盧溝橋 沒精打采
D.悲涼 參差 幽僻 泊來品 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 ,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 ,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A.點綴 落葉 觸覺 寂寞 B.裝飾 落葉 感覺 落寞
C.點綴 落蕊 觸覺 落寞 D.裝飾 落蕊 感覺 寂寞
4.對下面句中加點詞語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落寞:冷落,寂寞)
B.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大意:大致的輪廓)
C.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經)
D.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秋士:古時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里挑一,極其缺乏。
B.「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等時下的腐敗病症,在文藝界雖不說樣樣俱全,但該領域遭受「感染」卻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C.小李新買的房子裝修得十分豪華,鋼絲紗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燈,真是琳琅滿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國萬歲》郵票珍藏大系,版面設計新穎別致,郵票藏品豐富多樣,可謂「郵苑奇葩,傳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這位曾經馳騁乒壇的名將已經回到祖國,現就任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從事運動醫學的教學與研究,為國家的體育事業貢獻他的力量。
B.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可讓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於提高醫院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
C.「錦」是一種絲織品,在古代,由於珍貴的原材料、繁瑣的生產工藝,使得織品數量有限,是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時尚奢侈品。
D.在中國,盡管把恐龍化石當做「龍骨」並作為一味中葯已有很長歷史了,但從科學角度對之進行發現和研究,則是從20世紀才開始的事。
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他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他「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B.郁達夫,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曾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造社」,還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的成名作是自傳體短篇小說《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樸素,回到自然」。《荷塘月色》的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D.《故都的秋》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課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此句提綱挈領,統領全篇。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文中加點的詞語極富表現力,下列關於這些詞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動詞「瀉」加以點化,將月光寫活了,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
B.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C.「斑駁」是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表明黑影中還有綠色與銀白色。
D.本來是倩影映在荷葉上,卻說成「畫」在荷葉上,「畫」含有人為的動作,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揮墨描繪「倩影」。這里表現出一種趣味,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通感,指感覺的轉化、遷移。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藝術效果。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閱讀《故都的秋》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 不出門去吧,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 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1.在文中括弧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雖然……只要……就 B.即使……就是……也
C.雖然……但……也 D.即使……只要……就
2.作者不寫名勝古跡,而是著力描寫普遍存在於家家戶戶、街頭巷尾的景象。對作者這樣選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只有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點。
B.表明北平的秋意無處不在。
C.著力寫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體現出作者的平民意識。
D.名勝古跡處繁鬧之境,而且秋色較為明艷,與作者當時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青天」等描寫,是從視覺入手,描寫北國的秋高氣爽和天色清純。
B.「馴鴿的飛聲」,是從聽覺角度寫秋天的「靜」,靜中有動,更顯其靜。
C.「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這「日光」給人明麗燦爛的感覺,使作者感到秋光的絲絲暖意。
D.文中寫景選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藍、灰、白等等,以此來顯示深沉、淡泊的特徵。
4.作者希望「在牽牛花底」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作為「陪襯」,是因為( )
A.這樣能顯出牽牛花的勃勃生機。
B.這樣才構成一幅完整、客觀的圖畫。
C.這樣能讓人更加體會到秋的意韻。
D.這樣能讓人心情愉悅。
5.下列對於《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標題「故都的秋」,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
B.「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句話點明了故都之秋的特點,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C.本文在描繪故都的自然景物時,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表現了悲秋的主題。
D.課文多處採用對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與眾不同的特色,也表現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嚮往和贊美。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岳 樺
任林舉
第一次去長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從那時起,才知道岳樺是一種樹的名字。那是一種只在長白山上才有的樹。
那時的長白山,還沒有進行旅遊開發,沒有什麼所謂的「景點」,許多人去長白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看天池。我們大概也是那個樣子,所以一爬上汽車,人們的心和飛旋的車輪就達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盤旋而上,直奔峰頂。盡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樹、好景層出不窮,但似乎都與我們無關。過後,當我重新翻閱那天的記憶時,除太陽未出時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後的那泓天池水還算清晰,中間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紅綠交錯、模模糊糊的虛影,如一張張焦距沒有對準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樺樹,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奇。
接近山頂時,我無意中將疲憊的目光從嘈雜的人群轉向車外,突然,我感覺到,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那些樹,紛紛沿著山體將身軀匍匐下去,並在斜上方把樹梢吃力地翹起。在透明的、微微顫抖的空氣里,我彷彿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這些樹的名字,就叫做岳樺。
本來,樹與樹並立於一處時應該叫做林或森林,但許許多多的岳樺樹並存一處時,我們卻無法以「林」這個字來定義這個集體。因為它們並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體下准備沖鋒或被火力壓制於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樣,集體卧伏於長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給它們一個詞不可的話,也許叫「陣」或「陣營」更合適一些。那麼,構成這個巨大陣營的,到底是怎樣的一支隊伍?它們到底肩負怎樣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樺和岳樺在血緣上有什麼聯系,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植物,但我堅信,它們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當初它們生命的基因都來自於同一棵白樺樹上的同一顆種籽。
白樺生在山下,與溪水、紅楓相伴,過著養尊處優、風流浪漫的日子,風來起舞,雨來婆娑,春天一頂翠綠的冠,秋日滿頭金色的發,享盡人間的艷羨,占盡色彩的風流,如幸運的富家子弟,如萬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樺卻命里註定難逃絕境,放眼身前身後的路,是道不盡的蒼茫、蒼涼與滄桑。
有人斷言:「性格決定命運。」暫不說這句話用於人是否准確,但用到樹上,肯定是不準確的,實在講,應該是命運決定了性格。岳樺,之所以看起來倔強而壯烈,正是由於它們所處環境的殘酷。
想當初,所有的樺都是長白森林裡白衣白馬的少年,峰頂谷底任由馳騁。後來,那場聲勢浩大的火山噴發,將所有的樹逼下峰頂,就在向下奔逃的過程中,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前邊已經是鬱郁蔥蔥的一片,每一種樹都沿著山坡占據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去路;而後面,卻是火山爆發後留下的遍地瘡痍與廢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裡卻有著絕地求生的巨大空間,盡管那裡有風,有雪,有雷電,有滾燙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後,它們還是選擇了調頭向上。
一旦選擇了返身向上,樺就變成了岳樺。而今,不管我們把怎樣的情感與心願給予岳樺,岳樺也不可能變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樺了,如同山下的白樺永遠也不能夠站到它們這個高度一樣,它們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與平淡。因為從白樺到岳樺,作為一種樹已經完成了對樹本身或者對森林的超越,它們的生命已經發生了某種質變。而今,與山中的那些樹相比,岳樺更像一場風;與那些各種形態的物質存在比,岳樺更像一種抽象的精神。
(有刪節)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長白山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後的記憶,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解釋下列畫線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1)我彷彿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強的生命在掙扎中發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
3.作者堅信岳樺與白樺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麼?請根據文意作簡要概括。
4.文章最後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表現岳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三、語言表達
對「幸福」的理解因人而異。請仿照示例,將下面作品中兩個人物的話補寫完整,表達人物對「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話補寫的字數不超過30字。
示例:《守財奴》中的葛朗台說: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庫的鑰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項鏈》中的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澱》中的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
四、寫作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忽視每一個小小的富有人情味的細節,或許那正是我們人際關系和事業成功的關鍵。一句溫暖的話語,暖和了漫長的冬天。
請以「細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B
柘廿蕊
2.D
解析:D項「泊」—「舶」。
3.C
4.C
解析:已:抑制。
5.D
解析:D項「新穎別致」意思是新奇、不同尋常,正確;A項「百里挑一」的意思是從一百個里挑出一個,形容十分出眾。本項的意思是「我國企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而「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極其缺乏」,不合語境;B項「不容置喙」是「不容許插嘴」的意思。在這里應該用「不容置疑」,表示無可懷疑;C項「琳琅滿目」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6.B
解析:A項贅余,去掉「就任於」中的「於」字;C項語序不當,「珍貴的原材料、繁瑣的生產工藝」改為「原材料珍貴,生產工藝繁瑣」;D項詞序不當,應該是「研究和發現」。
7.B
解析:郁達夫的成名作是自傳體短篇小說《沉淪》。
二、閱讀理解
(一)
1.C
解析:「斑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深淺不一的意思。
2.參考答案:這是由視覺向聽覺轉移。月光與樹影是寧靜的,用「名曲」來形容,將讀者帶入一種幻境,光與影的白黑塊,彷彿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這是化靜為動的寫法,將景物寫活了,也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其次,身處此境,提到梵婀玲,會很容易聯想到《小夜曲》之類的名曲,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美、悠揚,其間有某種相通之處,兩相烘托,也是意象的疊加,藝術效果倍增,給原有的意境帶來了溫馨、幽雅的氛圍。
(二)
1.B
2.A
3.C
解析:「日光給人明麗燦爛的感覺」錯誤。
4.C
5.C
解析:「表現了悲秋的主題」錯誤。
(三)
1.參考答案:(1)補充解釋旅行中的印象;(2)為下文描寫岳樺進行鋪墊。
2.參考答案:(1)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
(2)①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准備中降臨;②樺的生命軌跡與生存環境因災難而發生了根本改變;③他們將面臨新的抉擇。
3.參考答案:(1)它們的命運不同:白樺生長在山下,養尊處優,而岳樺生長在山上,身處絕境;(2)它們的形態不同:白樺挺拔明快,而岳樺身軀匍匐;(3)它們的性格不同:白樺風流浪漫,而岳樺倔強壯烈。
4.參考答案:(1)擬人,比喻。(2)①通過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內在氣質得以揭示和提升。
三、語言表達
參考答案:
(1)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就是鑽石項鏈,擁有了鑽石項鏈,就擁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家鄉白洋淀,保衛了白洋淀,就保衛了我的幸福。
四、寫作
參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