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詞》的備課筆記 快啊~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1]
編輯本段作品注釋
⑴悲寂寥:因寂寞空虛而感到悲傷。 ⑵春朝:春天。 ⑶排:推開。 ⑷碧霄:藍天。[2]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劉禹錫貶到朗州(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卻被趕出了朝廷,其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干什麼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雲亦雲。《秋詞》就是被貶朗州時這種心情下寫的。[3]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第一首詩的大意是: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像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像、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1]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劉禹錫畫像
劉禹錫[4] (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傳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有《劉賓客集》。[5]
Ⅱ 幼兒園保育員的備課筆記
就是工作計劃差不多 一、工作目標 1、認真做好班級保育工作。 2、認真執行幼兒園制定的規程,做好本職工作。 3、認真協助教師幫助幼兒穩定情緒。 4、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所用的標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規。 6、認真配合保健醫生做好幼兒的保健工作。 二、具體措施 (一)做好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合作、參與、探索意識,培養幼兒行為規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護、生活衛生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在晨間鍛煉、進餐、教學、睡眠、離園等一日各項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晨間鍛煉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擦嘴、漱口。飯前、便後要將手洗干凈,不吃不幹凈的東西。 2、幼兒進餐時,精力集中,注意觀察,精心照顧幼兒,輕聲地、和藹地指導和幫助幼兒掌握進餐的技能,培養文明行為習慣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根據幼兒的進餐情況向伙食委員會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提醒幼兒多喝開水,學會節約用水,讓幼兒學會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3、繼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鞋襪,整理自己的物品。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自己所用的標志和物品,管理好日常生活常規。幼兒進了幼兒園很多物品都是相同的,例如;書包、被子、衣服等。正確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物品放到有自己標志的位置上,以免放錯拿錯。逐步進行幼兒常規教育,教幼兒如何使用餐巾、餐具、茶杯和喝水,教幼兒吃飯不要湯滔飯、不要大聲說話要保持安靜。 4、在午睡時間,精心照顧好幼兒午睡,做到不離崗,對體弱多病的孩子特別關注,及時幫幼兒蓋被子等。 5、認真協助教師幫助幼兒穩定情緒,因為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的第一步是最困難的,幼兒情緒不穩定會對幼兒園、老師產生抗拒感。所以要把抗拒感變成歸屬感,就首先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 (二)幼兒的戶外活動是增強幼兒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動。要確保幼兒活動的時間,保證活動的質量,增強幼兒的體質。堅持在活動前給幼兒帶好汗巾,活動中及時幫幼兒擦汗,根據氣候的變化為幼兒增減衣服。在保教中要做到有機結合,糾正幼兒的一些不良習慣,如打架、爭搶玩具等。在各種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加強幼兒的自律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習慣。 (三)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確保幼兒安全。對玩具、桌椅、床、玩具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強化及時的防範意識,杜絕事故隱患,讓家長放心。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高度的應變能力。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並作詳細記錄。堅持早、午、離園時的檢查工作,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有病的幼兒及時通知家長,做好體弱幼兒的護理,按時填寫出勤報表,做好各項衛生保健的記錄工作。 (四)認真配合保健醫生做好幼兒的保健工作。做好季節性流行性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配合班上老師每天觀察幼兒情緒、食慾,對體質較弱多病的幼兒特別照顧。觀察幼兒每天的大便並做好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追逐、不隨意離開集體,要注意安全。 (五)在組織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神態、情緒,發現異常及時詢問。認真做好每月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室內物品的定點擺放,窗明地凈,走廊、樓梯地面整潔、無死角,廁所無污垢、無臭味,節約水電,並培養幼兒節約的好習慣。
Ⅲ 教師備課筆記怎麼寫
學校會發一個備課本,你肯定是有同事,參照他們的格式,無非就是新穎的導入新課,授課有互動活動,隨堂設置問題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並進行補充,布置作業反饋批改再次補充,
Ⅳ 教師備課筆記怎麼寫
備課:「備」可以理解為准備、預備。「備課」就是教師課前所做的的准備工作。備課是整個課堂教學工作的起點,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游刃有餘。
備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備教學目標的設計
課堂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上課前教師一定要清楚,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二、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
二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三、備教材的利用價值
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在反復認識、全面領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居高臨下的把握,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問題化。
其次,教師還應該敢於超越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捨。
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四、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五、備教學過程的構建
無論採取何種程序,都要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最終都是為了能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六、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合作學習,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
七、備教學語言的優化
八、備課作業設計
(4)大備課筆記擴展閱讀
實行師生合作形式集體備課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就集體備課而言,進行三種層次的集體備課。
一是教材集體備課.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
二是單元集體備課。即在每單元教學前,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集體研究一次。
三是課文集體備課。第一次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訓練的重點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學案等。第二次討論教案、學案的設計是否合適、恰當等,並提出修改意見。
從備課開始,就讓學生幫助老師搜集資料,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同年級老師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主備老師分工負責備課制,集中了老師們的智慧,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還減少了老師的單打獨奏式備課麻煩和抄襲教案的低效甚至無效勞動時間,騰出時間來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知識,增強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舉多得,一改多贏。
Ⅳ 備課筆記怎麼寫
1、學生情況
2、目標
3、難點的突破方法
Ⅵ 備課筆記怎樣寫
寫重點,然後再發揮一下才智,是給你看還是別人看的
Ⅶ 寫六百字作文大概備課筆記寫多少
給你三篇作文
我的媽媽高高身材,不胖不瘦,額頭上有幾絲淺淺的皺紋,臉上常常掛回著微笑.
媽媽答為人善良,她從小就教導我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寬厚,從小就來培養我好的品德.
記得有件事我總是忘不了.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太陽像個大火球烤著大地.我做在房間里,不停地扇著扇子,但汗珠還是不停地滾落下來.我對媽媽說:「媽!天氣太熱了,熱得要命!我想吃冰棍.」媽媽說:「走,我帶你去買些冰棍.」說著便拿起錢包.
Ⅷ 觀滄海教案(備課筆記)
《觀滄海》 ——曹操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學生的遠大的志向。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文修養。
4、了解詩歌情境交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5、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教學時數教學時數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想、想像法;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一了連年動亂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什麼是樂府?原來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後來演化為詩體名稱。 《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等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副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 整體感知,充分讀書
1.教師泛讀,正音。
2.學生自讀,整體感知詩詞大意
3.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何:多麼
澹澹(dàn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竦峙(snssssǒ):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
峙:挺立。
蕭瑟:是聯綿字,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若:如同
星漢:銀河。 燦爛:是疊韻聯綿字,光彩耀眼的意思,
幸:慶幸。 至:極。 幸甚至哉:真是幸運極了啊。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詠:歌吟 詠志:即表達心志。 志:理想
三、 賞析品讀,深入理解
1、《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作何解,能否換「觀大海」這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海」就顯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2、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麼景?抒了什麼情?
景: (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詩人開闊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
詩的正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朴。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以敘事發端,起調平穩。「觀「字統領全文。是詩的線索,由以下「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東:方位名詞,這里作臨的狀語,表示向東、朝東。臨:到,這里是登上的意思。
以:連詞,連接「東臨碣石」和「觀滄海」兩個短語,所連接的後一部分表示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觀:看,這里是遠眺、眺望的意思。
滄海:東海,這里是泛稱。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盪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接著描繪登山觀海所見壯麗景色。這兩句寫大海雄渾開闊的氣象,是遠景,全景全景全景全景。
水:指海水。
何:副詞,用在形容詞謂語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譯為「怎麼這樣」「多麼「那麼」等。
竦:同「聳」,高起,高聳。峙:直立。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這兩句寫,,突出其林密草豐的特點,是近景,是局部。
樹木:指山島上的樹木。叢生:(草木)聚集在一處生長。這里是說林密。
豐:茂密,茂盛。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從結構上看,把海水的正面寫實推向了高潮,也自然的過度到了下面的虛寫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兩句寫大海波濤洶涌的動態。以上六句描寫,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主有從,都是實。
詩人這時的視線從山島又轉移到哪裡呢?(明確:海面上) 蕭瑟:秋風聲。洪波:巨大的波濤。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動的樣子。 第三層(最後四行)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這首詩的基調是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賞析玩全詩後,想必大家也知道這首詩的大意了吧,下面我們一起描述一下大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深入理解後,大家考慮這樣幾個問題, 全詩是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觀。
曹操的這首詩有什麼寫作特點?
明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1. 豐富奇特的想像。 《觀滄海》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詩人在表現滄海之壯觀、之雄偉時,他除了直接描寫大海本身之外,還從浩瀚壯闊的海景展開想像寫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佳句。表現出了滄海吞吐日月蘊含群星的氣派。讀到這里,我們眼前就會浮現出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的宏偉景象,這一切都歸功於詩人豐富奇特的想像。
2. 合情合理的誇張。 從表現形式上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運行不息的太陽,星光燦爛的銀河,竟然蘊含在滄海之中,由於前面在描寫滄海本身時,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表現了它雄壯的氣勢。所以這是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來突顯它的這一特點,使讀者在為滄海的氣勢所折服的同時,覺得誇張也合情合理了。
3. 准確恰當的借景抒情。 如果《觀滄海》僅僅局限在大海氣魄的刻畫與表現上,這樣的滄海雖雄壯但缺乏靈性。詩人巧妙地賦予大海以人的性格,它的雄渾、它的沉穩、它的動盪不安,這些無不是詩人自身真實的寫照,詩文表面句句是在寫景,實則時時又在抒情,結尾「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一句,詩人直抒胸臆,把自己的雄心壯志與滄海的雄偉融合在一起,不僅表現了滄海的宏偉,還抒發了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 拓展延伸,鞏固積累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是由全景到局部,由遠到近來描寫登海後看到的景物和感受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 他們以質朴剛健、清新自然的語言、比興的手法真實地再現現實,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後人稱這種文風為「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是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 曹操的歷史評價 曹操在亂世中積極追求個人抱負的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以最終獲得完全的「優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為己任,以齊桓公、晉文公為榜樣,追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境界。對於自我的掩飾,曹操由於對自我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使得他可以變得極為猜疑和殘忍,行為復雜多變,令人難以捉摸。換言之,人格狀態不協調是曹操的悲劇。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五、 總結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為達到目標堅持努力,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社會生活中,不要斤斤計較,要互相謙讓。做一個像曹操一樣有雄心壯志、博大胸懷、遠大抱負的人。不要做有目標,但是不堅持,甚至不擇手段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O(∩_∩)O~
Ⅸ 備課筆記與教案是同一個意思嗎
不是同一個意思。
備課指教師在講課前准備講課內容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專達方法和順序,以屬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教案指教師在授課前准備的教學方案,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等。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
(9)大備課筆記擴展閱讀:
實行師生合作形式集體備課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就集體備課而言,進行三種層次的集體備課方法:
一是教材集體備課.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
二是單元集體備課。即在每單元教學前,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集體研究一次。
三是課文集體備課。第一次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訓練的重點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學案等。第二次討論教案、學案的設計是否合適、恰當等,並提出修改意見。
Ⅹ 小學語文課本的備課筆記
小學語文備課方法步驟談:
戰前兵力的充實,糧草、槍支彈葯的籌集製造和運輸,這是我們常說的備戰;農閑的時候,精選種子修理農具、購置農葯、化肥,這是農家特別重視的備耕;新建房屋要備料;帶新娘、取媳婦也少了要備酒、備菜、備嫁妝。一句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因此,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也是一樣,只有在課前作了充分的准備,深入地鑽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恰當地確定要求,靈活地選擇教法,認真地編寫教案,反復地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使全班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從而園滿地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差錯少了,教師就不再需要用更多的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就能騰出充裕的時間來備課。這樣,課堂教學質量又有提高,形成了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環,如果捨不得在"備課"上下功夫,則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補缺補差花時多,備課又因時間緊而草就率簡單,課堂教學質量就提不高。如此循環往復,就會事倍而功半。備課既然在教學中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正視它、重視它、研究它,把這件事做好、做真、做實。
今天,我想就小學語文備課的步驟和方法上的一些技術問題,結合個人的實踐和體會談點粗淺的認識,與在座的領導、行家、同行們商討,敬請賜教。
第一步是深入地鑽研教材。它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學習教學大綱,把握分年級的要求;通讀全冊教材,制訂學期教學計劃。(這一點就不詳細講了)制訂計劃是屬於備課的第一步工作,因此,認真備課里包含認真制訂教學計劃。
二是一組一組地鑽研教材,認識每組教材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特別是本組各課之間的聯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往往未能引起我們更多老師的重視,但也有做得不錯的,如蘆溝鄉大崔小學單元整體備課已堅持多年,上岡小學劉永青老師在學校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有10餘篇專題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避雨》(九冊12課)節選自李準的短篇小說《耕雲記》這是李准196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當時他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我想,他當時決不會想到,我這是專門為小學生寫的課文,我要把它寫好,待10年、20年以後,就會派上用場了,而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形勢,通過玉山人民公社建立氣象站,培養自己氣象員的故事,來反映我國人民運用科學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動人事跡,激勵人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我看,這是作者李准寫作的初衷。那麼,今天,人教社的同志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收集到我們小學課本中來,為什麼把它選在第九冊第4組課文中,又為什麼把它排在《太陽》、《鯨》之後,《水晶宮的秘密》之前,這些問題在上課前一定要很好解決,不然教學就不會有針對性。一句話,就是要搞清各課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也許有同志要問:這是一篇記人敘事的文章,為什麼不和第九冊《狼牙山五壯士》、《唐白虎》等寫人物的文章放在一起呢?這是一篇歌頌主人公有心計的文章,為什麼不和《雞毛信》、《夜鶯之歌》、《草地夜行》等文章放在一組呢?因為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排體系是以閱讀與表達的基本功訓練為序來安排課文的。文章體裁不縱向排列,因此,不要過多的考慮相似體裁文章的歸類問題;另外,語文教材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他們的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思想教育滲透其中,因此,它不可能象思品教材那樣,按文章表達的某一種思想或品質來進行歸類。現在,我們來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人教社的同志選用這篇文章的意圖。從這篇文章寫作技巧的角度看,作者把一個有心計的女氣象員活靈活現地介紹給我們,他是依下雨、避雨、談雨的順序敘述的,緊緊抓住"雨"這個線索來寫人。《太陽》抓住了光和熱的作用這條線索,《鯨》則按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來安排寫作順序,邏輯順序十分清楚,《水晶宮的秘密》則圍繞著開發海底石油的過程來安排寫作的,這四篇文章線索、脈胳既清楚,又俱特色,是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懂得段落之間聯系的好範例。第4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又正好是"文章的段落",顯然,編者把這兩課選編在一起是為了落實"文章段落"這個重點訓練項目服務的。這是對教材編排意圖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還要搞清楚每組各課之間的聯系。例如五冊第七組課文由《列寧和衛兵》、《你們想錯了》、《羅盛教》這三篇課文與一個基礎訓練組成,這其中《列寧與衛兵》與《你們想錯了》是講讀課文,《羅盛教》是閱讀課文,前兩篇講讀課文都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現列寧和方誌敏的好品質,尤其是人物的語言對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羅盛教》側主要以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刻人物的內心,這是寫作特點上的區別。在《列寧與衛兵》這篇課文中,作者寫衛兵認真負責檢查通行證,寫列寧旁邊那位同志對衛兵的責備,都是為了突出列寧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紀律,課後練習要求學生聽寫最後一段里列寧說的話,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兩個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緊接著的《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也分角色,而且是正反面角色;課文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練習,包括分角色朗讀課文,但是由於這里有正反面角色,所以沖突更激烈,感情更強烈,神態更鮮明,方誌敏同志話中的內涵也更豐富,為此,在教學時就得在學習《列寧和衛兵》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正反面角色的對話。這是朗讀能力培養上的聯系,體現在能力培養的逐步提高。在《你們想錯了》一文中,教師通過指導體會描寫國民黨士兵對方誌敏同志搜身的"摸"與"捏"等詞用十分貼切,這些知識使學生在閱讀《羅盛教》一課時,能正確體會羅盛教救崔瑩的"托、頂"等詞的貼切。基礎訓練7中要求學生從圖上畫的三個人的樣子、表現和舉動,想想看他們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則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了。
三是對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鑽研。一般分五步:
1、從字詞句著手,把握思想內容,明確中心。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一般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不能多中心,有的文章要寫兩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事情,都要反映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要通過讀來確定,不能或乾脆定兩個中心。教師反復研讀課文,抓准了中心思想,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再說,全文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是為如何反映這一中心思想服務的,教師抓住了中心思想,才能抓准課文的重點,設計教學方法,有些課文中心不易一下子定準,有些參考書也不夠明確,中心定偏了,教學就偏離了軌道。例如,如果我們把《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派長官與士兵的貪圖錢財,窮凶極惡"我們就會把教學重點放在揭露敵人上,從而以敵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作為抓手。如果把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士兵的貪圖錢財,歌頌方誌敏同志的不謀私利"就會把教學重點平分給揭露敵人和歌頌方誌敏這兩個方面。只有把中心思想確認為"贊揚了方誌敏同志一心革命不謀私利的高尚品質",才能把教學重點落在對方誌敏語言的理解上,而把揭露敵人作為贊揚方誌敏的陪襯。再如三年級有篇課文叫《喇叭花》,我聽了不少同志上課,他們都把其當作寫景狀物的說明文來教了。看題目,是說明文,寫一種花嗎?其實這是一篇如何觀察植物的記敘文,因為他具備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時間:春-夏,地點:院子里,人物:晏傑和他的姐姐,說明文就不具備這些要素。教學這篇課文不但要搞清喇叭花生長的過程和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搞清他們怎樣認真仔細、反復觀察喇叭花的。造成這個失誤,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鑽研教材內容。再如《狐狸和烏鴉》一課,人們會從"和"這一表示並列關系的連詞著眼,或從"狐狸"放在題目的前面,以及全文以較多篇幅描寫狐狸的"神態""語言"等方面考慮,誤認為本課是以狐狸為主角的。其實不然,《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寓言總是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中寓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寓意的落腳點,往往就是作者所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本文是通過敘述狐狸騙走烏鴉嘴裡一片肉的經過,說明烏鴉愛聽奉承話,所以上當受騙,由此可見,寓意的落腳點在烏鴉,因此,本文主要是寫烏鴉的。既然文章是以寫烏鴉為主,為什麼卻用那麼多的篇幅來寫狐猩呢?這是因為只有將狐狸寫得越狡猾,奉承話說得越好聽,才能越清楚地說明烏鴉是聽奉承話上當,使文章的寓意更突出、更鮮明。要把握中心,就要很好地去讀課文,一句一句鑽研、一句句推敲,就是要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觀察要細,要有耐心,要反復觀察,觀察要抓特點,寫觀察日記既要寫怎樣觀察的,又要把觀察到的主要的有順序地寫下來。聽了不少課,老師們都把作者怎樣觀察嗽叭花的情況忽略了,而只顧認真地講花的生長過程與生長特點,這是沒有很好地把握課文。新苗苗出來了,小作者看得很仔細,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得出來,老師要細心的通過語言文字去推敲,"蹲下身子"從這句話我們老師就要想到幼苗剛出土,很小,站著看,看不清楚,這是仔細透明,說明是才開的,最能體現才開的是"潔","潔"一塵不染,只有是今夜開放的花,辮才會無灰塵,試看小作者觀察多麼仔細。我想這篇課文教嗽叭花的生長順序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老師多指導,學生便會自讀而得,而小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如何仔細、認真、如何有耐心,不深入研究不易獲得,如果老師也不清楚,浮在上面讀一遍課文,抄個教案,到課堂上一講了之,老師無所得,學生無所得,這里看出老師鑽研教材的重要如我聽了好幾位老師教《三味書室》(7冊)教得總不讓人滿意,教了這課以後,好象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是:魯迅上學會遲到,魯迅為了不遲到,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這個"早"字刻得很漂亮,課文中講了象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學習魯迅勤奮學習的精神,要付諸行動,我們也在桌子上刻個"早",於是幾十個"早"字在四年級教室的課桌上誕生了。這是什麼效果,原因在什麼地方,就在於老師沒有很好地去研究課文。老師對課文的研究要深一些,才便於更好地教學生學。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搞不清的要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三味書屋》,看到這個題目,就要問自己,為什麼把教室稱做書屋,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舊時稱學校為私塾,大一點的叫書院,變法以後,廢除了科舉,興辦學堂,後來改成"學校"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呢?"三味書屋"原來叫"三餘書屋"後來壽鏡吾先生的父親壽峰嵐把"餘"改成了"味"。為什麼叫"三味"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讀書有味,書屋後小園里的臘梅有味,桂花有味;又解釋為:讀《徑書》味如稻梁,讀《史書》味如餚饌(豐盛可口的飯菜)讀《子書》味如醯醢故稱三味,原來"三味書屋"由此而得,課文中講了"書屋"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上的古松樹底下卧著一隻梅花鹿。這幅圖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國的繪畫藝術的特點之一,是畫義雙關,畫中的事物採用"諧言取意的手法":梅花鹿的"鹿"即福祿的"祿",卧著的鹿,即伏著的鹿"伏"即"福","伏鹿"者"福祿"也,這一切都與"古樹"即"古書"有關,在屋裡掛這張畫是向學生暗示:將來的"福"、"祿"雙收,是以今天苦讀古書為基礎的,它是進行封建主義"理想"教育的教材。這些學生不一定要知道,但有的學生想知道,你就得讓他知道,如果老師也不知道,就不好向學生說了。魯迅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為什麼要刻?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說明:"魯迅的父親害了病,魯迅一面上書塾讀書,一面幫著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葯鋪之間。"這是魯迅遲到的原因。老師在鑽研教材的時候,不當一回事,上課的時候,只照本宣科,學生也不會當一回事,好象這算不了什麼,刻"早"字的理由,魯迅能刻,我們也刻。如果我們在細細鑽研想像一下魯迅的這個"早"字是很不容易刻下的,是要下一番決心的,下一番毅力的,魯迅生在一個封建家庭里,父親叫周伯宜長年卧病在家,魯迅13歲那年,家庭遭到一場很大變故,他的祖父因科場賄賂案被捕了。每年秋後,官府都乘機勒索,魯迅家中僅有的四五十畝水田也賣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當度日,魯迅一面要典當,一面要為父親抓葯治病。魯迅每天除了料理家務外,還要拿著東西匆匆忙忙地趕到當鋪去,當掉東西拿到錢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趕到葯鋪去買葯,把葯送回家裡,然後再趕到書塾來讀書,如果當鋪里當的錢還不夠付葯錢,魯迅還得再回到家裡,拿了東西再去當……就這樣地趕來趕去,常常使他氣喘吁呈,滿頭大汗,甚至連早飯也來不及吃,走路也感到非常吃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遲到是可以諒解的,同時可以想像魯迅刻了"早"字以後,每天會怎樣更辛苦,學習怎樣更勤奮。然後再把魯迅遲到與我們有些同學睡懶覺遲到進行比較,再告訴同學魯迅讀書的學桌是家裡帶來的,能不能想像出比在桌子上刻"早"的更好的方法,來保證不遲到,學生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
還有很多很多
上http://www.jiaoshiwang.com/xiaoxuepin/jiaoshilunwen/200604/10532_3.html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