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備課的方法
我日常備課(公開課除外)的程序,先是看教師用書,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然後看《課堂教學案例和設計》,學習別人的教案;最後自己動手脫稿寫。兩年半時間,我已經習慣這樣的備課方式。遇到上公開課,就要上網學習更多的教案,下載有用的課件。
備課有很多的學問,但我不得其要領。之前,師傅教導我一定要鑽研教師用書上寫的內容,了解編者意圖,不能自己想當然這樣上。而且,師傅在教案書寫格式上也給予指導。說實話,我不喜歡備課,因為每備一個課時都要花費很長時間。雖然我堅持獨立備課,不採取將別人的教案下載然後稍加修改的形式,但我常常在進行思想斗爭。
說到教學目標,以前師傅在指導我備課的時候也提到目標定位不準的情況,上個月教研員聽課也是這個大問題。既然教學目標的制定這么重要,為什麼我卻從來沒有看重它呢?我總認為,一節課的好壞是通過教學環節體現出來的,教學環節設計精彩,一堂課就可能出彩。而教學目標別人又沒法看到的,只要象徵性地寫幾句就可以了。因此,我也出現過先寫教學過程,再寫教學目標的情況。也出現過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有出入的情況。所以,要解決如何備課的問題,對於我來說,先要轉變觀念。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主旨,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不管怎樣精彩的教學設計,如果和教學目標沒有關聯,都應該剔除。我目前的問題是關注手段,忽視目標,可能導致的結果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鄭老師說,讓我們每個教案後站立兩個字——思想。我想,教學目標是教材規定的,但課本和教師用書上並沒有清楚地表述。而且目標的指定也受學生認知水平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可以在把握主旋律的前提上適當地給教師一些自主拓展的空間,備出屬於自己的教案。
正如鄭老師說的,備課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起點和終點,需要不斷深化,不僅要傾注時間,還要凝聚智慧。我們要從「為它所控」轉變到「為它所動」最終「為我所用」,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反思,既要學習他人,還要堅持自己的主張。
⑵ 備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⑶ 教師如何備課及備課注意點
備課須「三知」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必須要 「三知」 。
1、 知教材
這里所說的「知」,既是對全冊乃至全套教材內容的通盤了解,也指對具體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
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把這些寫夢想的文章向學生作深入的比較,而後讓學生寫篇作文,正題為「夢的啟迪」,副題讓學生自擬。這樣讀寫結合,比較教學,學生學習、思想雙豐收,一舉兩得。當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進行比較。
2、 知學生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要求、基礎和愛好,才能更好的選用和確定教學方法,決定講授內容的詳略取捨,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強,否則,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在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反感生怨,這就是脫離學生的基礎、心理、要求的實際所知;相反,有些內容,教師較熟悉,胸有成竹,只寫簡案,把時間花在了解學生趣有味,教學效果就好。可見,了解學生的重要。
知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有經驗的老師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導入新科、講授新課、課時小結、單元復習都各有方法。導入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講授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
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注目,激發興致,出奇制勝的作用,如我在講《背影》一課時,是用母親導入的。此外,課時小結、單元復習常用歸納法、比較法,運用得好,能收到以少帶多,畫龍點睛的效果。
總之,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法則是講知識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學得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
⑷ 教師備課的方式要不要改
用心備課..了解學生..用自己的熱情激發同學的熱情..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會更加努力學習的回..你看到學生那麼刻苦答..自然也會給你帶來動力.想教多點東西給學生..寫教案、教書那是由老師自己決定..只要能教好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了..備課只是讓老師在第2天上課時能更好地講好課..如果不備課教書說話時就不流利.想不到要說什麼.備課是在老師想到什麼東西覺得應該跟學生講講..講清楚.說明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而備的..反正最主要的還是老師了解學生..不要擺張臭臉給學生看.整天拿板子打..在課堂上要製造有笑的氣氛.老師應適當用一些比喻來說明題目的要點..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了
⑸ 目前初級中學老師一般如何備課,備課方式是什麼
如今,學校進入又一個五年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必將是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最佳機遇期。面對教育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必須用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思路來引領學校事業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特製定學校「十二五」(2010-2015年)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全國、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為指南,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辦一所真正讀書的學校,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走「教育管理人本化、隊伍建設專業化、教育手段現代化、育人質量素質化」的發展道路,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努力提升學校品位,更加彰顯辦學特色。
二、總體目標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為育人目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善於合作,敢於競爭,身心健康,意志品質堅強,審美情趣高尚的可持續發展的優秀人才。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堅持人本理念,倡導文化管理,打造書香校園,提升科研品位,創造學校特色,實現跨越發展,將學校辦成校風端正、設施一流、理念先進、質量優良的學習型、科研型、現代化、特色化的農村優質高中,力爭成功創建省四星級高中。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 推進以學會做人為核心的育人工程。
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為核心,關注學生優秀品質的養成、行為能力的發展和現代意識(公民意識、主人意識、創業意識)的培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特點,完善德育工作機制,講究德育工作實效,真正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理念先進、專業過硬、責任感強、年富力強的優秀班主任隊伍。完善德育考評機制,提高班主任工作實效。要進一步開展學校德育的課題研究,積極探索科學、合理、富有學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德育活動、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的科學體系。
2.明確德育工作主題。遵循德育工作規律,搭建主題教育平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按照學段特點確定德育主題有序推進實施,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系列化、課程化、特色化。
3.拓寬德育實施渠道。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課程建設,辦好家長學校,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建立「家庭—社會—學校」立體德育網路,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4.形成德育長效機制。積極圍繞新課程方案的實施,狠抓學風、班風、校風建設,狠抓傳統美德教育。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以簡便易行為准則,尋找突破口,常抓不懈。經常性地開展德育案例和青少年成長案例分析,通過案例分析,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德育工作的艱巨性和價值所在。
5.打造學校德育品牌。深入實施自主德育,切實改革評價體系,真正確立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信任、尊重、理解的原則,充分實現學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我調控、主動發展。辦好學生業余黨校,做好班幹部、團幹部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學生會在自主德育中的作用。
6.推行德育導師制度。按照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思想,按照教師和學生100%參與的原則,根據班級內教師數和學生數確定教師與學生的結對比例,通過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確定師生結對對象。教師負責在課外詳細了解結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學生思想困惑時及時提供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制定個人成長計劃,通過家訪或網上交流的形式與學生家長建立共同教育的機制,對貧困生或其他特殊學生提供救助渠道,了解學生的狀況,學業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關心學生成長。
(二)構建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和教學體系。
課程改革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改革,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更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今後5年學校堅持依法治校、科研強校方針,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構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適應學生全面發展和特長發展的課程體系。包括課程開發和課程評價制度,選修課學生管理和成績評價制度,教師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績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制度等。
1.加大學科建設力度。打造優勢學科,提升發展弱勢學科,扶持薄弱學科,堅持穩步推進、適度超前的原則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加選修課在學校課程中的比例,努力推出精品課程,出版校本教材,形成學校課程特色,在全市產生較大的影響。
2.創新課堂教學策略。轉變教師教學方式,促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轉向知識學習的引導者、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人生發展的同行者。重視課堂模式的研究、實踐與推廣,努力形成校本特色,大力倡導以「學生主體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建立校本課程管理與研究機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規劃,分階段、分學科、分專題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實行教師申報、學校立項、專家評審、學生試用的辦法。今後5年,開發5門左右校本課程,初步建立起學生選修課程體系。
4.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不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必然導致不同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了解學生的參與、體驗與感悟,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5.加強學生導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研究性學習。學生導師不低於教師總數的1/4,兼顧學生個人興趣、學校辦學特色和學校特殊地位等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需要,開發學生研究性課題;結合各類競賽,確立重點研究選題。學校保障課題研究經費,並實行分類管理。
6.促進學生特長發展。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科技教育工作,倡導和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國家輸送更多的藝體、科技及實用性人才。加強音樂、美術的課堂教學改革,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繪畫、書法、音樂、詩歌等高雅藝術,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並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
(三)打造專業化、研究型師資隊伍。
教師是課程開發的研究者、開發者與實施者。新課程實施要求教師學科知識能力專業化、教育理論素質專業化、教學實踐專業化以及教學品質專業化。新課程強調教師不局限於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共同參與知識的建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點,應放在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上,應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地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化素質,成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新型教師。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引導教師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學校培養培訓體系,做好教師培訓規劃,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建立各層次優秀教師預備培養制度,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幹、「雙師型」教師、學科帶頭人,努力造就一批在姜堰、泰州有影響的教學名師。
3.大力實施「青藍工程」。成立青年教師培養領導小組,為每一位青年教師配備好教學和德育指導老師,協調各部門力量做好青年教師工作,制定好青年教師培養提高計劃,將那些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及時放到教學、管理崗位上鍛煉,充實教學、科研、管理骨幹力量,促進他們健康快速成長。
4.積極推進「名師工程」。全面實施「1133」計劃,舉辦骨幹教師研修班,對教師專業發展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統籌安排,系統管理。加大名優教師培養力度,明確培養目標,延長培養時間,加強考核管理。通過3~5年努力,教師中達研究生水平10人,姜堰市學科帶頭人、名教師10名,泰州市學科帶頭人、名教師3名,校內名師30名。
5.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強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採取有力措施,促使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人人參與重點課題研究(每位教師每年至少參加1—2個課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將教學人員參與課題研究情況,納入個人業務考核范疇,並作為評優、獎勵、晉級的依據之一。
(四)完善科學化、動態性管理機制。
創新和進一步優化各項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努力實現管理目標明確化、管理工作責任化、管理過程精細化、考核評價科學化,保證學校在依法治校、民主開放、科學發展的軌道上運行。
1.建立質量管理制度。成立校級、年級兩級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學校質量管理的目標與責任;圍繞學校教學中心優化崗位設置,形成職責明確、協調順暢的崗位體系;形成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學、明確的工作責任標准,把學校質量落實到每個崗位、落實到每個人員、落實到日常工作每個環節。
2.創新分配製度。完善評聘分開、以崗定酬、績效掛鉤、多勞多酬、優教優酬、優勞優酬、優管優酬機制,全員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自主創新能力。
3.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建立部門、年級組管理目標責任制,進一步理順部門與年級的關系,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強化目標管理與考核,關注細節,注重過程,突出績效,讓學校各職能部門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
4.實行動態人事管理模式。根據獎先促後、追求適合的原則,依據學校有關考核的綜合情況,實施各層次人才合理流動,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保持學校人力資源的調配最優化。
5.構建「文化管理」格局,激發共同遵從的校園價值取向,形成「發展學校、成就未來」的清晰辦學理念,優化自然環境,和諧人際環境。充分發揮教代會職能,堅持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努力實施和諧、透明,充滿文化底蘊、飽含人文關懷的智慧管理。
(五)建設交互性、數字化網路平台。
1.按照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要求,做好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讓所有教師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環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2.加強信息化硬軟體建設,實現校園數字化升級。重視硬、軟體建設與改造,逐年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強網路資源建設,整合學校網路中心、電教中心和圖書信息中心,建設數字化校園,實現全面的網路互動化、教學多媒體化、管理數字化;完成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實驗室建設工程,建成校本資源庫及課件研發製作室,使學校的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市的領先水平。
3. 加強學校網站建設,不斷完善校園網路平台,包括智能辦公系統、教學及管理系統、家校互聯系統、家長信息自動傳發系統等,探究遠程教育模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裝備效能。
(六)開展全員性、草根式教育科研。
以「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為方向,規范教科研管理,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以實施教師成長三年規劃、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為載體,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1. 克服「功利主義」干擾,形成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制定學校教育科研發展規劃,完善教科研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積極推動教科研向應用和為學校發展服務的方向轉變,建立學科交*、隊伍整合、資源共享的教科研體制,完善教研與教學相互融合的工作機制,創新科研評價和激勵機制,激發參與熱情,營造濃厚的教科研氛圍。設立教育科研專項基金,制定和完善「教科研立項制度」、「優秀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優秀教育教學論文獎勵制度」等,鼓勵教師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省市級等教科研課題研究,要求教師人人參與校本課題研究。
2. 堅持「草根研究」法寶,構建開放的教科研網路。建立直接服務於教師發展、開放式的學校教科研網路,為教師獲得經常性的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協作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各類公開課、論文評比、課題研究、學科基本功大賽、專題論壇等教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教學方法,了解教改信息,增強教師教科研意識,鼓勵教師積極自覺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喚醒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和科學研究意識,形成濃郁的教科研氛圍,探索教師專業發展道路,建設一支有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
3. 緊扣「課堂教學」改革,回歸務實的教科研本源。搭建學習平台、實踐平台和反思交流平台,圍繞「教學有效」「課堂高效」 開展廣泛的校本專題研究。切實加強集體備課,高度重視教學反思,每個教研組結合學科的特點,針對存在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教科室要及時展示優秀的專題研討案例,並做好論證推廣工作。各年級要大膽設立 「教改試驗班」,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爭取在「有效課堂教學」課題研究中出成果、創特色。將教科研能力作為教師綜合考評的考核內容之一,對教育教學研究成績優異者實行重獎,從而大力推進學校教科研工作。
(七) 錘煉高品位、特色化校園文化。
文化性是學校的重要特性,是學校生命力的重要根源。一流學校必然有一流的校園文化。學校必須立足本土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學習先進文化,成為文化聖地。今後幾年,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將學校建設成為一所生態化、人文化的學校
1.大力發展學生社團。根據學生發展興趣、特點,鼓勵、支持學生組織各類社團,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和管理,使學生社團成為發展學生個人興趣和特長的強大動力源、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渠道。
2.培育高端精品文化。學校制定經典閱讀計劃,推薦必讀、選讀書目,開展經常性的讀書活動。通過舉辦經典著作讀書報告會、討論會、讀書沙龍等活動,引導學生尊重經典、親近經典、理解經典,要求每個學生高中三年在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範圍內系統、深入地閱讀3~5本經典著作,並撰寫讀書報告。
3.優化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學校形象設計,以更生動的時代形式反映學校精神。重視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凸現學校人文特色,豐富學校文化內涵,將校園變成一本鮮活教材,激勵師生鬥志,不斷地追求卓越。重視校園自然景觀建設,烘托學校人文特色,將校園變成一座生態化的公園,陶冶師生性情,凈化師生心靈。營造一個宏偉典雅、充滿傳統人文精神和現代文明氣息的花園式學校,真正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
4.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發揮示範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讓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滿足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規范宣傳制度,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
5.關注師生校園生活質量。構建新型的合作式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辦好「職工之家」,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全面展示教職工的才藝,充分愉悅教職工的身心。
6.辦好 60周年校慶活動,弘揚學校優良傳統。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建立較完備的畢業生信息庫,大力宣傳學校優秀畢業生。
(八)提供高質量、人性化後勤服務。
探索學校後勤社會化工作經驗,加快學校後勤保障建設。多方籌集建設資金,迅速啟動學生食堂新建工程和運動場升級工程,一年內建好學生食堂和運動場。
1.推進學校後勤服務改革。建立一支綜合素質好、工作效率高的後勤保障隊伍,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2.強化安全責任意識,營造平安和諧校園。繼續完善安全工作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責任狀,實行分級管理,明確崗位責任,加強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確保全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3.強化成本意識,注重精細管理,創建節約型校園。充分整合並有效利用教育教學資源,堵塞浪費漏洞,加強環節監管,做到物盡其用。
4.鞏固綠色學校創建成果,爭創國家級「生態校園」。重視環境育人功能,精心打造一流育人環境,努力實現綠色滿校園、處處聞鳥語、四季有花香的綠化美化效果。將綠色理念拓展到教育、教學、管理各個領域,實施綠色管理、綠色德育、綠色課程和綠色後勤,構建和諧校園,實現學校和全體師生的可持續發展,真正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
四、保障監督機制
制定和實施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制定過程須廣泛徵求意見,經專家論證,教代會通過,最終形成共識。為此設立以下保障條款:
(一)組織保障
學校成立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組織、指導、協調和服務功能。規劃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解決重大問題,檢查規劃實施的進展情況,提出指導性意見。積極尋求政府、上級教育部門、社會和家長的外部支持。
(二)機制保障
加大學校十二五規劃的學習和宣傳力度,使全體教職工了解規劃,提升學校的凝聚力和發展力,增強執行實施規劃的權威性、自覺性。各部門要通力合作,保證學校各項工作圍繞此規劃高效開展。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職能,促進校務公開。
(三)物質保障
以學校發展規劃為依據,以教育教學工作為重點,科學合理的編制每年預算。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產,努力提高資產使用率。學校設立專項基金用於課程開發、實施和管理,用於師資培訓、繼續教育、設施配置、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與對外交流等。開源節流,勤儉節約,充分利用有限資金創造最大效益。
⑹ 有效教育"的備課方式有哪幾種基本模式
圖文結構與版塊結構兩種模式是其基本的模式。
⑺ 你認為一種科學的備課方法是什麼平時你是怎樣備課的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我認為無論是哪門學科,教師真正要備好一堂課,版應該腳踏實地,權並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地研究和設計。「研讀」是備課的需要前提,老師研讀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是需不可少的環節;第二「博學」是備課的重要基礎;第三「細致」是備課的基本要求;第四「創新」是備課的成功亮點。這種備課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標。(補充:備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師教學更有底氣,甚至變得胸有成竹。同時,好的教案設計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效率等多個方面,最終對整個課堂課的教學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⑻ 教師系統備課有哪幾種形式
電子備課我都抄用101教育PPT,這款襲軟體匯聚超過35萬個課件、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習題等全學科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創造性地按年級、學科、出版社、章節逐一匹配,並支持按知識點快速搜索定位資源,方便教師更精準方便找到優質資源製作課件,節約大量備課時間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課件製作質量。
⑼ 小學教研活動包括哪些內容哪些形式
根據目的不同復,教研活制動的內容也不同。
專題研究某個問題的,叫專題研究.
常規的教研課的,叫年級公開課.是每個年級中的每個人都要上的.
還有的形式是同課異構,或者是同構異課。
另外還有聽課、評課、集體備課、知識競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