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小學生趣味歷史怎麼備課
歷史趣味教學
一、讓備課充滿趣味性
教師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必須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材料,在此材料中要盡量針對富有趣味性的材料進行選擇,當然這些材料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相關聯,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這些材料的作用,激發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公元紀年」這一內容的時候,歷史教師在課前准備一個「年代尺」的模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觀察,然後教師可以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假如一個人在公元前16年出生的,在公元後16年逝世的,那麼這個人在死的時候年齡是多少歲呢?」通過問題的推動下,促進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經過學生們的計算會有可能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32歲,一個是31歲,針對這兩個結果讓學生們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一次對「年代尺」進行仔細的觀察以及思考,這樣學生會發現,出現在「年代尺」上的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而不是公元零年,在進行公元紀年的正確方法是:16+16-1=31(歲),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同時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二、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是不容易的,而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更顯沉悶,因此教師要不斷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的增加趣味,讓教學更加生動。初中學生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被扣人心弦和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所以特別愛聽故事,歷史教師可以過給學生們講感興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個人離不開社會」這一節時,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藉助「狼孩」這個典型的故事,將「個人離不開社會」這個問題呈現出來。然後給學生講解我們國家為了培養祖國的後代提供了很多良好的環境,還有父母們為他們的無私奉獻。這樣不僅傳授了知識,還做到了育人,促進學生刻苦學習,以後努力做國家的棟梁,回報社會,孝敬父母。這樣的課堂有趣又有活力,自然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課堂的導入,誘發興趣
其實經過不斷開發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歷史與社會課的內容是相當有趣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覺到這門課程枯燥的原因其實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歷史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法,老師講,學生聽,使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因此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無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中國紅軍長征的時候,可以先創設適合課本內容課堂氛圍,利用音樂來渲染,可以播放歌曲《十送紅軍》。藉助這首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學生感到課堂充滿濃厚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及時提問:井岡山的老百姓為什麼要「十送紅軍」?整個長征路程上紅軍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紅軍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通過問題的切入,將整個課堂氣氛推到最佳的狀態,同時提出教學的重點,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課堂組織討論,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上適當的融入討論的教學方法,可以顛覆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通過討論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過程,積極探索的新的知識,加強學生的求知慾望。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善教學觀念,將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讓學生知道課堂的教學活動重點是需要他們參與的。盡量多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應該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置,保障課堂討論的質量。教師在提出的討論問題不僅要有深度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加強知識的廣泛性。在布置討論題目時,教師還應該強調討論題的目的與要求,同時將需要的參考資料給展示給學生。在討論進行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迪,增加討論的趣味性,學生在回答不出來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適當的進行提示,減少學生的緊張度。例如:在講解農耕文明時代(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連綿不絕的中華重大事件,我會從「生活時間」去引導,去設計討論題目。學生對這些新奇的事物很感興趣,從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5000-4000年炎黃堯舜禹中的,人文初祖、禪讓制、大禹治水。讓學生進行討論,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多為學生布置實踐調查
在講解《生活在社區里》的時候,歷史教師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一篇相關的調查報告,內容主要是:學生生活所在的社區的面積有多大,有多少人口?社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什麼樣的便利?整個社區的布局有什麼樣的優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從什麼地方進行改變。鼓勵學生繪制一幅關於改善社區布局的平面圖,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學生設計的平面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學中有關於社會以及社區功能等方面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有助於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在此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加強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在進行社會調查的時候,學生可以把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歷史與社會的課堂真正的充滿了趣味性和活力。
② 歷史教師如何備課教學才是有效性
課堂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眼中有學生。歷史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服務人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做好自己。所以歷史教學的責任應該是關注學生的人生,把教學升華為服務學生人生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完整的世界觀、公正的價值觀、健全的人生觀。
第二,心中有目標。(前面有敘述)
第三,手中有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於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1、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2、實現師生課堂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對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探究,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緊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層層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討論、發揮,保證學生能在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景中輕松獲得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如果不注意師生互動,而是將問題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雖然結論清楚,易於教學,但卻起不到創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使學生在一種和諧、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他們敢於表現、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有了張揚的空間,在這個短短的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和學生平等交流過程中,師生達成共識: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前人。
這樣的課堂討論和交流,師生互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了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方法;使學生體驗了學習經歷,獲得了學習經驗;也使學生體驗了師生、生生互動過程的樂趣。
3、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載體。情景教學法規定教學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設置,揭示課題;情景展開,分析評價;情景反饋,鞏固提高。這一方法使整個課堂教學在情景所營造的清新的氛圍下進行,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情景的分析和評價。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或以情感共鳴形式來烘托學習氛圍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強教學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設置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1)故事情景——栩栩如生。
在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事實、名人軼事等,很容易使他們融入故事情境之中,緩緩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新知識的渴望性。如在教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時講到「牛頓」和「愛因斯坦」時,都簡單講述了這兩位偉人小時候的故事,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時,設問:「從剛才的故事中,同學們覺得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不是天生的天才?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本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偉人的世界」。再如秦始皇改字的故事、達芬奇畫蛋的故事、毛澤東少年言志的故事等等。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就會很快地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問題情景——環環相扣。
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維的誕生」。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是能否順利完成課程任務的關鍵。良好的提問方式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有利於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例如溫州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方仙來老師在《美國1787年憲法》一課中創設了一個案例辨析情境:「18世紀晚期,美國有一位總統在任職期間,沒經過會同意就任命一位同窗好友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後因個人私怨,他又免了該法官的職務。後該總統為爭取連任,特意討好選民,否定國會提出的「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立法草案,國會不服,經再次討論,最後以2/3以上的總人數通過。總統很不高興,再次行使否決權並解散國會,卻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總統的這一行為是違憲的,該總統十分郁悶……」。(1)請找出文中的錯誤之處。(2)請根據所學知識,畫出美國中央政府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結構示意圖。這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恰當,使學生既體會到美國開國元勛的政治智慧,又學會了用圖示表達歷史知識的方法,滿足了學生求異、求新的思維需求,學生的能力和認識得到提高和升華。
(3)活動情景——身臨其境。
通過活動讓課堂「動」起來,將主角還給學生,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空間。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活動的組織有多種形式,就課堂教學這一有限的時間空間而言,開展討論、辯論、知識搶答、角色扮演等都是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如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課中,教師曾經設置了一場十分鍾的小型辯論賽:全球化是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氣氛活躍,而且知識記憶簡單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提高了許多。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討論法也是經常採用的歷史活動。討論前教師應當先給學生創設一種能激發起興趣的歷史情景,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竟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如在上近代史本人提出對李鴻章這個人物我們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個賣國賊」,有同學馬上說。「誰說的,李鴻章在近代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又有同學馬上反駁。針對學生的看法,老師列舉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如《李鴻章傳》的作者連啟超寫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李鴻章逝世後,時人說:「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日本評價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銳的手腕。」著名學者袁偉時在《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中對李鴻章定位則為:「晚清庸眾中之傑士;近代化的主要開創者;一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凝聚中心」。列出以上觀點後,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學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盡情地發揮他們思維的潛力,廣泛地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做到觀點趨於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學生也體驗到歷史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復雜的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
總之,形式多樣的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課堂活起來了,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換成了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
③ 歷史老師如何備課
我剛教完兩屆高三畢業班應該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歷史備課重在看教材,你千萬不要以為你自己剛從高中大學畢業出來對教材有多熟悉,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現在對教材的熟悉程度遠遠比不上剛高考完的最中等的學生!!!仔仔細細看教材,先拿出你自己的板書,然後將板書擴大添加內容,變成本節課文的詳細框架。
然後就是重視考題。如果你手頭上有歷年考題集那就最好了。多做一些有關本節的考題,不管是高考題也好平時的練習題也好,多做一些。這樣你就能很好的把握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重難點了。
第三就是虛心請教,不恥上問!在正在從事你所教年級的教師中選擇一位,記住只能有一位比你年長的老師作為你的師傅,虛心向他請教,盡量堅持聽課(我從第二年開始到現在一直尋求教導處幫助把自己的課程進行調整,以便於聽某位老師的課),關鍵是聽你在備課過程中發現的重難點他是如何處理的,順便聽聽他在整體上是如何駕馭課堂,如何駕馭教材的。 平時和這位老師保持事實上的師徒關系,堅持隨時請教隨時學習。把你學習到的經驗教訓融入到你的備課中和你的實際教學中。
第四,多經歷高考是捷徑。盡量爭取經常教高三,如果實際條件不允許,那就堅持和學生一起做模擬題做歷年高考題。高考題除了做本省的還可以做和本省教材一樣的省份的試題。做題過後請教師傅一些問題,形成自己對考試前景的預測揣摩,然後融入你的教學尤其是高三教學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如果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④ 中學歷史教師備課要注意哪些問題
作文一名中學生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回這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課程本來答就又多又滿,你如果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沒那效率肯定百分百的提高不少)
2.備課的時候除了備好下一天要上的書本內容以外,你不妨找一找有關你明天要講的內容的有趣的小故事,這樣的話,可以吸引學生,上課效率會提高很高哦!(像我們的歷史老師就是這樣的,每節歷史課幾乎都有講一講有關歷史名人的小故事,而且都有趣極了,大家都很愛聽!所以我們都很喜歡上歷史課,成績也都很好!)
3、上課內容要有規劃性,最好分點進行,這樣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更加清晰!
我想到的就這幾點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不過,你還是結合一下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備課,這樣的話會比較好!!呵呵!
⑤ 初中歷史教師怎樣備課
講課的話就准備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就可以了,說課的話就需要准備說課稿,我現在就教初中歷史,如果還有啥問題我們可以交流一下,希望能幫到你。
⑥ 對高中歷史備課幾點認識
我認為,高中歷史備課,教師要經歷「點」「線」「面」的認識過程。
剛參加工作時,說起備課,我們會拿著教材、教參,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看看現成的教學設計,將課堂教學環節梳理一遍,確保一堂課能上下來,再把這個教學流程寫在備課筆記上,這是「點」的境界。如教學必修一第一單元《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時,教師關鍵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通過漢代郡國並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書省制設置及行省制度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進行教學。「點」的備課境界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階段,但每個人經歷的時間長短有很大不同,這與教師是否善於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有著密切關系。
通過一段時間摸索,教師備課應向「線」的境界轉化。教師要能看到每一單元前後課的聯系,能對整冊乃至整個高中歷史教材在頭腦中形成體系,串點成線,並能融會貫通。例如備《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一課時,就可以把這一課與《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六國》聯系起來,會對這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又如備《百家爭鳴》一課時可以結合《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先師孔子》進行備課。要理解各章節的內在聯系,知道歷代統治者實際推行的是外儒內法、崇儒尚法。對於「改革開放」這一內容,教師要對從先秦到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史上的改革開放、中國近現代史的改革開放及世界世界近現代史上的改革開放有比較全面的地了解。教師能從「線」的境界備課,對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歷史發展規律,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至關重要。
教師備課要進入「面」的境界 ,就要學會關注生活,從當下的生活中尋找歷史的影子,挖掘歷史教學資源,使得歷史備課增加了一個維度。例如講到美國政治制度一課時,可以結合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羅姆尼和奧巴馬的辯論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備《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一課時,可以將民族實業家張謇先生在三餘圍墾,創辦大有晉余公司的歷史滲透進課堂(三餘對外的一張名片便是「張謇墾牧地,江謙耕讀處」)。又如,備《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我了解到不少學生的祖輩就是革命先烈,這些都是鮮活的教學資源。就可以將三餘人民怎樣英勇抗日的故事,為了人民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事跡滲透進課堂。
⑦ 歷史老師都是怎麼備課的
1、重視抄教材,仔細看教材,列出襲大綱,寫好課件,如果剛開始你覺得不熟悉,建議參考101教育PPT的教案和課件。
2、重視考題,把歷年的考題做成考題集,都要去做一遍,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握重難點。
3、虛心請教、不恥上問。請教你的同事,特別是資歷深的老同事,他們都有一套教學方法,成熟有效,只要你夠謙虛,態度誠懇,大家都會不吝賜教的。
⑧ 面對高中歷史課程,教師怎樣備課
今天中公講師馬東旭為考生准備了教師資格面試高中歷史《日不落帝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荷蘭的殖民擴張情況,掌握新航路的開辟對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積極影響。
2.說出英國世界殖民霸權的建立過程,理解英國的殖民擴張與其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並能從不同方面總結英國成為殖民帝國的歷史條件。
3.理解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有效手段;同時殖民掠奪導致了亞、非、拉美殖民地的極端貧困與落後。從不同角度進一步探究殖民擴張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創設情境,適當設疑,發展研讀史料、提取信息、歸納總結、語言表述能力。
2.分組研討,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交流,提高思辯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鍛煉結合所學說明問題的能力,體會競爭與合作的氛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歐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認識到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一方面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後和貧困,從而對學 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認識到各國綜合國力的變化影響著各國殖民霸主地位的變化;樹立競爭意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勇於面對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