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語文秋水在論證法上有哪些特點
本文的結構特色:本文的結構特色是逐層推進的論證方法。本文的論證方法頗具特色。專先由河屬與海比,從河水上漲,兩岸不辨牛馬,到海水不可為量數。這是由小到大,說明事物的相對性,河伯認識的局限性。那麼海就是最大的嗎?接下來就論述,盡管海水無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絕對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間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間。接下來從反面論述,由大到小,四海之於天地,中國之於海內,人之與萬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對的,那社會呢?人類社會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對的。這樣逐層論證,層層深入,論證透徹,充分地表達地文章的主旨。
Ⅱ 大學語文秋水,課後題 本文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秋水揭示了做人不能自大,要謙虛的道理,知道世間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理。
Ⅲ 誰能給我答一份大學語文試題,我想要全部答案,答案可以的話給50分。不要欺騙的,這對我說很重要。
1. 在《秋水》中,莊子用「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作喻來說明 (B.人的認識受時間專限制)
2.《秋水》開頭部分屬有一段對河水和海景的描寫,其主要寓意是(C.為河伯改變態度作鋪墊)
3.《秋水》中,論證人的認識有限的論據中屬於運用例證法的是( A.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4.《秋水》中,北海若對河伯說:「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這個」大理「指的是 ( C.宇宙無限,而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
5. 《秋水》中,莊子用「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來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A .空間的限制)
6.下列文章,「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的是(B .《秋水》 )
7. 莊子《秋水》的主旨是闡發 ( D.人的認識有限的哲理)
8. 莊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為論據,是為了論證(D. 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9. 莊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作比喻,所論證的道理是 (C. 個人的認識十分有限)
10 .先秦諸子中,激烈批判「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人是(D .莊子)
Ⅳ 大學語文試卷答案
填空題(每空2分,共計20分)
1、《季氏將伐顓臾》選自_《論語·季氏》__。
2、《秋水》的作者是_莊子_。
3、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備的編年體歷史著作是____--《左傳》_。
4、《陳情表》是___李密__向晉武帝陳述衷情的奏疏。
5、《論毅力》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_____。
6、成語「五十步笑百步」出自___《孟子·梁惠王上》_。
7、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現代文學的偉大開拓者,他的《_狂人日記》_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
8、唐代的韓愈與____柳宗元______一道倡導古文運動,並寫了大量散文,兩人與宋朝的「三蘇」,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一道稱為「唐宋八大家」。
9、無望其速成,__無誘於勢利_________。
二、詞語解釋。(19分)
1、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冬冬敲響戰鼓,兵器剛一接觸,後面的省略(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
3、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
4、旁觀者徒艷羨其功成,以為是殆幸運兒。
旁觀的人只是非常羨慕他的成功,以為他大概是幸運兒,
5、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於理矣。
旁觀者看到了這些,從而歸罪於這些地方,這在道理上是根本講不通的!
6、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洋洋啊與造物者相處,而不知它的盡頭。
7.長者聞此,得無厭其為迂乎?
您老人家聽了我的這番話,或許不會嫌我過於迂闊吧!
8、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
等到馬上嘗試,阻力突然來臨,就頹然喪失了信心
三、翻譯(16分)
1、「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聽到很多道理,就以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啊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搞好學校教育,反復說明孝順父母、敬重兄長的道理,上了年紀的人就不會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
3、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當自己把心中的思想表達出來的時候,力求革除陳詞濫調,戛戛然困難極了!
4、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穎考叔)答道:「您有什麼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想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
四、簡答題(15分)
1、李密在《陳情表》中是怎樣陳述「辭不就職」的理由?
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詳盡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文章處處有根據,句句是實情,沒有空洞之言,沒有浮泛之語。合情合理,感人至深。據說晉武帝看了也受感動,不僅同意他的請求,而且賜給他奴婢二人,叫郡縣供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另有一說,認為:作者的本意是當時不願事晉,但巧妙地避開了這一主旨,以奉養祖母為借口,說得合情合理,令人信以為真。
主要理由就是要照顧祖母!
2、簡要闡述《燈下漫筆》一文中三種時代的內涵。
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我想是指在亂世中,在老百姓看來,連做奴隸都是一種奢望.有時連牛馬都不如.
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在太平盛世中.老百姓終於實現了他們的"渴望",作成了奴隸.體現了老百姓安於現狀,麻木不仁的思想.
三.走出一治一亂的歷史怪圈,從而邁向民主與自由的時代.而老百姓在其中成為真正的人.
3、《故都的秋》是贊美北京秋天的濃色,深味,為什麼作者卻兩次寫到南國之秋?
為對比和反襯北國之秋;以江南秋天的色淡味淺,突出北國秋天的色彩濃,回味濃。突出了北國的秋色,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第二道題我是完全翻譯的,你的解釋詞語沒有標出來怎麼解釋?
本人語文水平有限,願理解,重要的是給我加分!
Ⅳ 大學語文 論說文 《秋水》一文的主旨是什麼在客觀上有和思想意義
《莊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過海神和河伯的對話,借用了當時就很有名氣的孔子和伯夷來讓人明白永遠不要自滿、自得、自誇,而是要虛心好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對人類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大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