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歷年中考語文古詩鑒賞的題目和答案
古 詩 詞 閱 讀 題
一、 己 亥 雜 詩 龔自珍(清)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浩 盪 離 愁 白 日 斜 , 吟 鞭 東 指 即 天 涯 。
落 紅 不 是 無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護 花 。
2、這首詩前兩句中的 這一詞語直接描寫了詩人的心境。
3、怎樣理解詩中的「離愁」?
4、 詩歌中流露出了詩人的兩種情感:舍和不舍。詩人想舍的是什麼,不想舍的又是什麼?
5、詩人以落紅化春泥為喻,寄託了自己怎樣的情懷?
6、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畫面。並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答案:1、略 2、「浩盪離愁(離愁) 3、詩中的離愁是指當時作者離別親朋好友,憤然辭官回家所產生的對親朋好友的依依不捨之情。 4、詩人想舍的當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親朋好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5、寄託了詩人雖然脫離了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表現了作者自我犧牲的愛國熱忱和奉獻精神。 6、一片片飛花離開故枝紛紛墜落,在那一叢叢花樹下堆砌起來,化作紅粉香泥,養護新苗新花。
詩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發誓:我們這片落花啊,絕不是無情物。花落歸根,最後化作春泥了,還要去滋潤未來的花,去孕育未來的五彩繽紛的春天。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今天用此來贊頌犧牲自己,培養新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美好事物勇於獻身的精神。
二、 錢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唐)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孤 山 寺 北 賈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雲 腳 低 。
幾 處 早 鶯 爭 暖 樹 , 誰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亂 花 漸 欲 迷 人 眼 , 淺 草 才 能 沒 馬 蹄 。
最 愛 湖 東 行 不 足 , 綠 楊 陰 里 白 沙 堤 。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最 愛 湖 東 行 不 足
3.《錢塘湖春行》描繪了錢塘湖春天怎樣的景象?
4.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 」
5.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
6、找出詩中體現初春特點的詞語(任選兩個),並加以品析。
7.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不夠 3。春水初漲、鶯飛燕舞、春花漸開、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
4.「幾處」「誰家」,使讀者意識到不是處處早鶯爭暖,不是家家燕子銜泥,描繪了錢塘湖的初春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5.「漸欲」「才能」是極有分寸的, 亂花僅處於漸欲迷眼的階段,馬蹄踏過的還是初生的春草,描繪了錢塘湖的初春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6.「水面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感覺。 7.本詩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3、 望 岳 杜甫(唐)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岱 宗 夫 如 何 , 齊 魯 青 未 了 。
造 化 鍾 神 秀 , 陰 陽 割 昏 曉 。
盪 胸 生 層 雲 ,決 眥 入 歸 鳥 。
會 當 凌 絕 頂 , 一 覽 眾 山 小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造 化 鍾 神 秀 (2) 會 當 凌 絕 頂
3、翻譯下列句子。
會 當 凌 絕 頂 , 一 覽 眾 山 小 。
4.賞析句子:
(1)賞析「造化鍾神秀」中「鍾」字的表達效果。
(2)賞析「陰陽割昏曉」中「割」的表達作用。
5.「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兩句詩表現了泰山怎樣的特點?
6、尾聯表現了詩人的什麼精神和氣概?
7、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鍾:聚集。 會當:終當,終要。 3.將來我一定要登上峰巔,俯首一覽,眾山匍匐在山腳下是那麼渺小。 4.「鍾」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 表現了泰山神奇秀麗,高達雄偉的特點。6.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7.詩歌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和氣概。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楊 花 落 盡 子 規 啼 ,
聞 道 龍 標 過 五 溪 。
我 寄 愁 心 與 明 月 ,
隨 風 直 到 夜 郎 西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我寄愁心與明月
3、賞析句子:
(1)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渲染了一種什麼氣氛?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4、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左遷:貶官。 與:給。 3.(1)漂泊之感,離別之情。(2)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4.本詩是一首寫給好友王昌齡的贈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深深的關切之情。
5、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獵 蘇 軾(宋)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老 夫 聊 發 少 年 狂 ,左 牽 黃 ,右 擎 蒼 . 錦 帽 貂 裘 , 千 騎 卷 平 岡 。 為 報 傾城 隨 太 守 ,親 射 虎 , 看 孫 郎 。
酒 酣 胸 膽 尚 開 張 , 鬢 微 霜 , 又 何 妨 ! 持 節 雲 中 , 何 日 遣 馮 唐 ? 會 挽雕 弓 如 滿 月 ,西 北 望 ,射 天 狼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老 夫 聊 發 少 年 狂 (2)會 挽 雕 弓 如 滿 月
3、翻譯下列句子。
(1)老 夫 聊 發 少 年 狂 ,左 牽 黃 ,右 擎 蒼 .
(2)酒 酣 胸 膽 尚 開 張 , 鬢 微 霜 , 又 何 妨 !
4、解釋下列句子用典的含義。
(1)親射虎,看孫郎」
(2)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3)西北望,射天狼。
5、句子理解。
(1)試對「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句話作簡要賞析。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6、本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太守形象?
7、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千 騎 卷 平 岡 」所展現的狩獵場面。
8、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姑且、暫且;定將。 3、(1)讓老夫也暫且抒發一回少年狂,左手牽扯著黃犬,右臂托著蒼鷹。(2)酒意正濃時,胸懷更開闊,膽氣更豪壯。 4、(1)寫出了作者以孫權自比,所具有的那份少年狂氣。(2)寫出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3)表達了作者要竭盡全力抵禦入侵者,為國立功的決心。 5、(1)形象地寫出了太守出獵的雄姿、壯觀的場面以及高昂的情緒。
(2)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6、雖然年老、但仍希望報效國家、為國建功立業的太守形象。 7、太守率領眾多隨從,縱馬飛奔,像狂風一樣越過小山岡。 8、表達了自己雖年事已高,但仍希望為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6、天 凈 沙 ? 秋 思 馬致遠(元)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枯 藤 老 樹 昏 鴉 , 小 橋 流 水 人 家 , 古 道 西 風 瘦 馬 。
夕 陽 西 下 ,斷 腸 人 在 天 涯 。
2、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3、詩歌在充滿蕭瑟秋景的氣氛中,為何要寫「小橋流水人家」?
4、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思想的感情?
5.簡析該曲在寫法上的一個特點。
1、略。 2、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准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 3、答:小橋、流水、人家三樣景物寫出了家庭的溫暖和對家庭的思念。反襯作者人生的蒼悲,表達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卻不能實現的痛苦。4、這是一篇抒情作品,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思鄉愁緒。5、答:示例一:運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作者通過選取九種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於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處於動態的「流水」與處於靜態的「小橋」「人家」相互映襯,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讓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加悲涼。
7、酬 樂 天 揚 州 初 逢 席 上 見 贈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巴 山 楚 水 凄 涼 地 ,二 十 三 年 棄 置 身 。
懷 舊 空 吟 聞 笛 賦 ,到 鄉 翻 似 爛柯 人 。
沉 舟 側 畔 千 帆 過 ,病 樹 前 頭 萬 木 春 。
今 日 聽 君 歌 一 曲 ,暫 憑 杯 酒 長 精 神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暫憑杯酒長精神
3、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中,作者用了兩個典故。請分別說說作者用這兩個典故的用意是什麼?
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5、從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蘊含的哲理兩個角度,說說你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理解?
思想感情:
蘊含哲理:
6、本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略。 2、(1)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2)增長、振作。 3、「懷舊空吟聞笛賦」句借向秀對嵇康的懷念表達詩人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翻似爛柯人」句借晉人王質的故事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表達了詩人被貶23年後回來的恍若隔世、生疏惆悵的感受。
4、波濤滾滾的大江之上,沉沒的船隻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船隻揚帆競發;大自然中,枯死的樹木前頭有千千萬萬棵樹木競相爭春,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5、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身經危難仍保持堅定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精神。 蘊含哲理:舊事物必將消逝,新事物必將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8.使 至 塞 上 王維(唐)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單 車 欲 問 邊,屬 國 過 居 延。
征 蓬 出 漢 塞,歸 雁 入 胡 天。
大 漠 孤 煙 直,長 河 落 日 圓。
蕭 關 逢 候 騎,都 護 在 燕 然。
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
3、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的畫面,其中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請你說說這兩個字好在哪裡?
4、本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運用了對偶、比喻的修辭。表達作用:句式整齊,朗朗上口。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3、大漠無垠,一縷孤煙直沖雲天;黃河如帶,映襯西天落日殘紅。塞外風光多麼雄奇壯觀。 對仗工整,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具有畫面美。
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准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4、本詩通過書寫詩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於受到排擠而孤獨寂寞、感傷飄零的心情以及在雄渾的沙漠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凈化、升華後所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
9、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宋)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醉 里 挑 燈 看 劍 , 夢 回 吹 角 連 營 。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聲 。沙 場 秋 點 兵 。
馬 作 的 盧 飛 快 ,弓 如 霹 靂 弦 驚 。 了 卻 君 王 天 下 事 ,贏 得 生 前 身 後 名 。可 憐 白 發 生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馬 作 的 盧 飛 快 (2)五 十 弦 翻 塞 外 聲
(3)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4)了 卻 君 王 天 下 事
3、翻譯下列句子。
(1)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 聲。
(2)馬 作 的 盧 飛 快 。
4、表現作者壯志難酬,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一個詞是 :
5、詩人盡管「白發生」,卻依然眷念自己曾經浴血征戰的疆場。這種眷念的情結從詞中
兩個細節中可以讀出。
6.根據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7.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8.詞人為什麼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10. 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
11、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是什麼場面?
1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寫出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14.結尾一句「可憐白發生」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1、略 2、(1)作:像……一樣。(2)翻:奏。(3)八百里:指牛。炙(zhì):切碎的熟肉。 (4) 了卻:了結 3、(1)官兵們都分到了將軍獎給部下的燒肉,各種樂器齊把邊疆的歌曲演奏。(2)烈馬賓士好似的盧馬一樣飛快 4、可憐 5、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6、收復中原,統一國家 7.答: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將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接受將軍的檢閱。 8.答:通過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表現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9.答: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10.答:既點明了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11.答: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12.答:比喻;描寫出驚險激烈的戰斗場面。
13.答:寫出了作者收復失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贏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4.答: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壯志難酬蒼涼沉鬱的思想感情。
10、赤 壁 杜牧(唐)
1、請用「\」劃分下面詩句的朗讀節奏。
折 戟 沉 沙 鐵 未 銷,自 將 磨 洗 認 前 朝。
東 風 不 與 周 郎 便,銅 雀 春 深 鎖 二 喬。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折 戟 沉 沙 鐵 未 銷 (2)自 將 磨 洗 認 前 朝
3、翻譯下列句子。
東 風 不 與 周 郎 便,銅 雀 春 深 鎖 二 喬。
4、詩中的「周郎」是指《三國演義》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5.①閱讀杜牧《赤壁》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作者並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後果,而是反說其事,並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
B、「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折斷的兵器埋沒在沙土中還沒有銹蝕。因為該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 時間不長。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用假設的口氣說的。假如當時的天氣、風向不給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戰就有可能被曹操取勝,那麼「二喬」就可能被關在銅雀台了。
D、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但詩人所詠之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
②選出對杜牧《赤壁》賞讀有誤的一項: ( )
A、這首借古詠懷詩就前代歷史中某一點生發開來,以小見大,抒寫政治失意之情。
B、「鐵未銷」表明在赤壁大戰中,埋在泥沙中的殘破武器還沒有來得及銷毀。
C、第二句借物以懷古,意思是說我把它揀起來,洗磨之後,還能辨出是三國時代遺物。
D、最後兩句議論,告誡晚唐統治者不要寄希望於僥幸。語言含蓄,懷古之中又透傷今。
6、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赤壁之戰中,如果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可能就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因此有人認為,杜牧作本詩的目的是為曹操叫屈。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何?
答案:1、略 2、(1)銷:銷蝕(2)將:拿起 3、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台中了 4、答:周瑜5.、①B②B 6、答: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7、 杜牧其實是借《赤壁》表現這樣的感嘆: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⑵ 近幾年中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徐州市2012年中考語文試題
一 積累與運用(22分)
1、古詩文默寫(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感時花濺淚, 。(杜甫《春望》)
(3)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4)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5) , 。 , 。(杜牧《泊秦淮》)。
(6)孔子所說的 , 體現了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因此被鐫刻於聯合國總部,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黃金法則。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6分)
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ruì( )智的老人,村裡有什麼疑難問題都來向他(A)。 有一天聰明又調皮的孩子,想要故意為難那位老人 。他捉了一隻小鳥,握在手掌中,跑去問:「老爺爺,聽說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過我卻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鳥是活還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視著小孩子狡黠( )的眼晴,心中有數,如果他回答小鳥是活的,小孩會暗中加勁把小鳥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會張開雙手讓小鳥飛走。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著說:「 」
一位哲人說: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B)。升學也罷,就業也好,創業亦如此。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就像那隻小鳥一樣,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2分)。
(2)為文中A、B處選擇最恰當的詞語(2分)。
備選詞語:詢問 請教 抉擇 挑選
(3)文中劃線句有一處語病,請修改(1分)。
(4)根據語境,在文中橫線處續寫一句話,要求語意連貫,語句通順(1分)。
3、關於文學常識和名著閱讀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往往是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著鋼鐵般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的保爾柯察金,《駱駝祥子》中老實堅忍、吃苦耐勞卻一步步走向墮落的祥子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絕妙的諷刺筆法,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的殘暴和蠻橫。
C、《變色龍》《最後一課》《威尼斯商人》《范進中舉》的作者分別是俄國的契科夫,法國的都德,英國的莎士比亞和我國清代的吳敬梓。
D 、作為中國第一部 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4、請你根據提供的材料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對下面的問題展開探究(3分)
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定下的「世界讀書日」。之所以選擇這個日子,是為了紀念在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萬提斯、莎士比亞這樣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們, 閱讀可能是又一面臨「消亡」的事物,盡管現在閱讀物和閱讀形式空前多樣。
調查顯示,目前,全國人均每天讀書時間不足15分鍾;只有5.6%的國民知道身邊有閱讀活動或閱讀節,有74.4%的國民表示身邊沒有閱讀活動或閱讀節,另有20.0%的國民表示不知道身邊是否舉辦過閱讀活動;65.5%的國民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舉辦閱讀活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人均每年購書量不到5冊,國民閱讀率連年下降,每年有超過一半的識字成人一本書也沒讀過。而700萬人口的以色列卻有100萬人擁有借書證。
問題:如何改變我國國民的閱讀現狀?請你提出幾條建議。(至少寫出三條)
二、古詩文閱讀(18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5~8題(15分)
【甲】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魏徵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3)入則無法家拂士 (4)誠自古所希
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B(1)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2)病復作,則不可救矣
C(1)國恆亡 (2)河曲智叟亡以應
D(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2 )君謂計將安出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
8、甲文探討了 和 兩個問題,論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乙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3分)
(二)古詩詞鑒賞(3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選候騎,都護在燕然。
9、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征蓬」兩句,既表述了詩人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之事,又描寫了邊塞獨特之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B、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明媚秀麗的塞外風光,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詩中的「圓」字與「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
D、「都護在燕然」和前面的「屬國過居延」遙相呼應,點明了詩人此次出使路途之遠。
三、現代文閱讀(27分)
(一)閱讀下面小說語段,完成10-11題。(6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 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 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了。
10、對上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段中的「點」「磕」「退後」「上前」等詞,生動地表現了少年們駕船技術的熟練和月夜相伴去看戲的興奮心情。
B、選文有三處寫到了豆麥,是為了清楚地說明夜氣里清香的來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聲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現了社戲對於童年的「我」誘惑力極大。
11、簡要分析文中畫線語句的表達效果。
(二)閱讀下面一篇說明文,完成12-15題。(10分)
為泥土洗澡
(1)2012年,奧運會將在英國倫敦舉行。在奧運場館的選址上,英國人做出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決定:將奧林匹克公園建在倫敦東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場和廢棄工地上。
(2)說不可思議,是因為這塊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數十年的工業生產嚴重污染。據調查,這塊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鉛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質。大量有毒的工業溶劑已經滲透到土壤中。
(3)換一種思維考慮,在工業機械高度發達的今天,即使將奧運場館選址在這種地方,也不必擔心。因為解決的辦法非常簡單,只要動用挖掘機和卡車,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運到別處,再運來干凈土壤把場地回填就可以了。
(4)但是英國人似乎很愚蠢,他們並沒有選擇這個簡單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難,運用復雜方法給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5)2006年10月以來,倫敦市政部門對這塊土地的污染情況進行了大約3000次的現場調查,制訂了詳細的恢復生態計劃。之後,他們在奧林匹克公園的范圍,建起了兩座土壤修復工廠,開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對接近100萬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進行清潔。有毒的土壤被挖起,運進巨型土壤「洗衣機」,分離掉沙子和碎石,然後清洗提煉出污染物。在這之後,用超大「電磁鐵」分離掉重金屬。清洗過的土壤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和實驗室的檢測來評估其清潔程度。經過這樣清洗的曾經被嚴重污染的土地已經完全恢復「干凈安全」的標准。據一份測試報告說,被清洗過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兒不小心吞下都不會有問題。
(6)英國人為泥土洗澡,被認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這種了不起,不是因為他們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經如何發達,而是他們開啟了一種有關人類對環境欠賬的彌補嘗試:即是不惜代價,讓被自己玷污的環境再重現生機。這種做法或許會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實,這恰恰是被人類忽略的重大責任。
(7)倫敦奧運會奧林匹克公園總工程師薩瑞芙說:「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來運到垃圾場然後填滿,這其實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但這種做法在現在的時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8)薩瑞芙的這句話,再次告訴我們何謂真正的環保,那並非只是拆東牆補西牆。而應是我們人類徹底承認錯誤,徹底清洗掉我們帶給自然的骯臟,使之重新恢復原有的狀態。
(選自《甘肅日報》,略有改動)
12、「為泥土洗澡」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具體過程是:挖起有毒的土壤—運進土壤「洗衣機」— — —分離掉重金屬。(2分)
13、文中第(5)段所列舉的數據在說明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分)
14、請你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對第(2)段中的加點詞語進行簡要分析。(3分)
15、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推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兩項是(3分)
A、說英國人在奧運場館選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議,是因為這塊大約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數十年的工業生產嚴重污染。
B、動用挖掘機和卡車,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運到別處,再運來干凈土壤把場地回填,的確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好辦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發達使英國人做了一件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環境重現生機。
D、這篇說明文告訴我們,真正的環保,應是人類徹底承認錯誤,徹底清洗掉我們帶給自然的骯臟,使之重新恢復原有的狀態。
E、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增強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類處理,廢舊電池要專門收集處理,減少使用塑料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