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意圖:
為了培養幼兒愛護優美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行為習慣,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幼兒明白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激勵幼兒熱愛班級、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花、草等植物對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准備:
1、開滿鮮花的大樹一棵。
2、美麗城市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以快樂的口吻向幼兒介紹開滿鮮花的大樹,引導幼兒體會:春天到了,開滿鮮的大樹真美麗。(請幼兒告訴老師:開滿鮮花的大樹美麗嗎?漂亮嗎?)許多鳥兒飛過來,落在大樹上休息,它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情非常愉快。有一天,大樹前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這么美麗的花就摘了一朵;第二天,一個小女孩來到大樹下,見到了樹上漂亮的花,也摘了一朵;第三天,大樹前來了一群小朋友,一見樹上開滿了鮮花都去摘,他們你一朵、我一朵,不一會兒,樹上的花就被摘沒了。教師邊講邊一朵一朵地把樹上的花摘下來。「花沒了,光禿禿的樹真難看。大樹傷心地哭了」(教師把大樹的臉變成哭樣),鳥兒們也飛走了。
2、提問:啟發幼兒回答:大樹為什麼哭了?(因為花沒了);就像沒了漂亮的衣服一樣。你們說摘花的行為對嗎?你們家的周圍有什麼花?(幼兒自由回答);如果花園里沒有鮮花我們的環境還美麗嗎?(觀看課件,請小朋友說一說圖上的人做得對嗎?)
3、小朋友,你們都說得真棒,現在大樹這么傷心,我們怎麼辦呢?一起來把美麗還給大樹,讓它笑起來好嗎?(教師交代粘貼的方法,讓幼兒把鮮花貼到大樹上)
4、完成後,教師用歡快的口吻說:花朵回來了,大樹變美麗了,各種烏兒都飛回來了,人們在大樹下乘涼,小朋友在樹下玩耍,大樹笑得多開心啊。
5、幼兒明白了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在看到別的小朋友摘花時,也要能大膽的制止他。
6、觀看課件,一起來欣賞我們美麗的城市!
活動反思:
活動氣氛良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因此幼兒在活動中很感興趣,活動中,我能夠用親切自然的教態和眼神與幼兒相互交融,將感情投入教學當中,給幼兒充分思考,發表自己想法的空間,通過運用教具講述大樹媽媽和花寶寶的故事,激發了幼兒對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⑵ 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收效會更大
一、集體備課的含義
所謂「集體」,是指許多人合起來的有組織的整體,跟「個人」是相對的;所謂「備課」,是指教師在講課前准備講課所做的工作。幼兒園的「集體」是指為了優化教育活動而組織起來的教師群體,包括園長、業務園長、教師;「備課」並非狹義理解的只針對集體教學活動而展開的准備工作,而是指根據《規程》、《綱要》精神而預設的幼兒在園的一日教育活動和大型的專題活動。幼兒園的集體備課是指教師群體針對集體教學活動、家園開放活動、家園共育、區域活動與游戲、環境創設、大型專題活動等而進行的橫向分年齡班、縱向分領域或專題的集體研討,討論最佳方案的教研形式。其目的是為了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提升教育質量;其內容是多元化的,呈現的方式是多樣化的。
二、集體教學活動前備課備什麼
幼兒園教師備課的內容包括活動目標、活動選材、活動中幼兒、過程與方法等。
1.備活動目標
目標制定是否適宜,對活動成敗起著決定新作用。目標是活動要達到的結果。制定目標是,要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精神,將各領域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有機結合,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在目標表述上盡量用可以觀察到的幼兒行為來體現,要設計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具體且針對性強的目標。目標以 2——3 條為宜,目標切忌過空、過大、過難,一定要和活動緊密結合。要注意的是,目標雖是行動指南,但也可以隨著活動的開展進行適當的調整。
2.備活動選材
一般而言,如果選材適宜活動就成功了一半。選材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是幼兒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內容,且具有「適度新穎性」的特點。教師要鑽研活動選材,明確選材內容的目標和要求,將內容吃透。包括對重點、難點問題的分析和突破方法的思考。另外,還要深入挖掘選材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選材的教育價值。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以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組織形式: 集體、小組、個別、室內、室外相結合。
3.備活動中的幼兒
青年教師備課往往重視「我怎麼教」,在教具上下很大功夫,卻忽略對教育對象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和需求的考慮。教師要時刻銘記: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備幼兒來源於的幼兒的觀察,要把握幼兒的特點。教師要嘗試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問題,包括:幼兒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幼兒的已有經驗有哪些;這樣的提問是否合適,幼兒是否能理解;教具何時出現能吸引幼兒興趣,怎樣擺放更便於幼兒活動;如何把握同一班級幼兒的不同層次和能力,如何進行個別指導等。
4.備過程與方法
備過程與方法解決的是「怎樣教」的問題,這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包括怎樣導入活動、引發興趣;怎樣組織過程、突破難點;怎樣聯系經驗、鼓勵創新;怎樣隨機調整、靈活互動等過程。好的活動不是教師教會幼兒什麼,而是幼兒主動發現了什麼,獲得了哪些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引導的方法很重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是有效引導幼兒獲得經驗的一把金鑰匙。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三、集體備課的做法
(一)針對集體教學活動的集體備課(以大班組為例)
以往常規教學活動均由每個教師自己制訂計劃再實施,教師之間交流很少,尤其是年輕教師活動效果難以確保質量。為此,針對常規教學活動我們可以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即由大班年級組長負責選擇下周集體教學內容,再將內容分配給大班的每位教師,教師根據內容設計活動方案,准備教具和學具(例如幼兒園有3個大班,6名教師,任務分配後,每周每位教師負責設計1個或2個活動)。比如:每周三中午(1:30——3:00),大班全體教師集中在教研室討論、修正、優化每個方案。其程序是:教師說課(設計理念、預設目標、准備工作、方法與措施等)——提出困惑——全體教師針對每個活動進行研討,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解決策略——大班年級組長或業務園長引領,完善設計——將完善的方案於周五之前分發到每個大班進行實施。
為了檢驗方案實施的效果,年級組長、領域教研組長每周有計劃地下班級聽課1—2次(大班),業務園長、教學主任隨堂聽課,了解實施情況,發現並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對於個體問題,馬上溝通反饋,提出解決建議;對於共性問題,在下次集體備課時提出,大家共同探討,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開展常規教學活動集體備課的同時,可以定期開展專題的集體備課,其內容有「克隆」課的研討、一課共研(針對同一個教學活動內容而進行的備課、說課、看課、評課,儲備教學策略)、一類同研(如歌唱教學活動)、打磨「精品」活動等。
(二)針對家園開放活動的集體備課
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幼兒園每學期的一個常規匯報活動,以往每次都是由幼兒園統一制定活動的總方案,各班再拿具體方案實施,但匯報效果會參差不齊。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問題考慮不周全。方案只是一個文本,落實到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問題的預設,遇到問題就會措手不及,尤其是年輕教師更缺乏經驗。二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不夠。因為開放活動一般集中同一天開展,教師之間就沒有時間去相互觀摩學習同伴的活動。三是活動內容不適合展示。有的活動適合平時開展,但不一定適合匯報展示。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針對大家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設計理念、目標定位、活動環節、向家長說課等方面逐一把關,並進行活動的預演,力求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和途徑讓大家在具體組織實踐中自我發現問題,促進大家相互交流學習,提升老師策劃組織活動的能力,也提升家長開放活動的整體質量。
具體做法如下:首先,由業務園長在開放日之前一個多月召集年級組長一起商議制定幼兒園家長開放日的總體方案,確定主題和內容。如本學期的主題:家園同樂;內容分三部分:特色教學成果匯報(根據每班不同的特色制定),常規活動展示(教學的五大領域內容以文藝節目或游戲競賽的形式進行,親子活動(親子小游戲或者親子主題活動)。然後,分別以年級組(橫向)、特色課程組(縱向)為兩條主線開展教研活動。橫向:年級組商議常規活動和親子活動的方案;縱向:特色課程組(小、中、大一起)商議特色課程的活動方案。通過研討最終確定本班方案(時間大概兩周)。確定方案後,又分別以兩條線進行活動的預演,業務園長、教師觀摩評議,並邀請特色課程的指導老師來院把關(一周完成),班級再根據建議修改完善自己的活動方案並實施。組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規避和解決。
(三)針對家園共育方式的集體備課
例1:「長假巧安排」。每學期,都會有若干次假期。如何讓孩子的假期過得有意義呢?可以在9月下旬,幼兒園教研組長召集班長集體研討孩子在「十一」黃金周的活動安排,例如:親子作業——「我的十一生活」。即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制訂個人活動計劃,並能根據計劃去執行,並不是要孩子完成多少畫畫、做數學、背兒歌。
例2:「家園溝通新策略」。家園溝通是絕大多數幼兒園都很重視的一項工作,如何使這項工作卓有成效,是幼兒園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集體備課中,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討,並「建立班級QQ群,構建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平台」的共識。
教師可以在群里發布最新信息,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情況和幼兒情況,帶動家長、幼兒共同成長。家長可以在群中提出問題或建議,有些問題,教師適時引領,有些問題,家長互相影響、相互解答,互相促進並帶動思想觀念的轉變。
例如三八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中秋節、教師節、十一國慶節、聖誕節、元旦聯歡活動等等,教師將活動的內容發布在QQ群里,孩子回家後將活動的內容講給家長們聽。教師還可以在QQ群里發布通知,活動的要求……讓家長真正體會到共同成長的快樂。
例3:「我參與我快樂」。實驗幼兒園「大二班尚老師」上傳照片:三八節活動,孩子親手製作的玫瑰花送給媽媽,照顧蛋寶寶活動,運動活動《好玩的沙包》。全縣教研日活動,汪宇教師執教運動活動《跨越過彩瓶》。實驗幼兒園六一運動會活動照片等等。作為家長,最想看到的就是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尚老師用相機記錄了孩子在園的日常活動。這既鼓勵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讓家長看到了孩子的成長!
例4:「家長園地大變身」。每所園的每個班級都創設有家長園地,以往的家長園地的基本模式是粘貼幾篇保教文章、周工作重點,或者充實一些學習的具體內容等。在集體備課中,可以就「創新班級家長園地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讓家長及時了解每個主題的教育價值、實施步驟和方法,使家長園地真正實現家園同步教育的目的。
四、集體備課的收獲與思考
(一)收獲
1.有效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育能力的提升。
集體備課的成效很明顯,意義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可以減輕教師負擔,集集體智慧,資源共享,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能有效促進全體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與教育能力的提升:一是在自由發言中教師可充分表達自己的教育觀念;二是在觀念碰撞中可使真理越辯越明;三是在專業引領中可不斷提升與完善。
教師的學習不是靠外部灌輸實現的,必須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驗證、發現,吸收各種信息,才能建構、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尤其是年輕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專業成長非常迅速,人人都敢說、能說,問題意識與反思能力也在一次次的集體備課中明顯增強,教育觀念有明顯轉變,專業素養與教育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2.有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集體備課,整合了大家的優勢,融合了全體的智慧,不管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還是能力水平一般的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施的是園內最好的教育活動方案,這就使幼兒發展的底線有了起碼的保障,從而整體提升了我院教育的質量,對孩子的發展極為有利。
3.有效促進家長育兒觀念的轉變與家園教育理念的融合。
中國的家長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家長在育兒觀念上有很大的區別:西方家長比較順應孩子發展,關注的是孩子的愛心、責任、文明、道德、禮儀等,是以素質教育為目的;而中國家長則往往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拔苗助長,關注的是孩子的知識、技能和分數等,是以功利教育為目的。家長教育觀念不改變,幼兒園的教育就收效甚微。我院通過集體備課使教師教育觀念轉變很快,由此引導和帶動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認知規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使家長那些拔苗助長、違反兒童身心健康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得到了矯正。
4.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促進園所和諧發展。
幼兒園通過集體備課這一方式,一是搭建起了園長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相互溝通學習的平台;二是有效發揮了業務園長、年級組、領域組和每位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家共同探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級各層和諧運轉,實現了管理的「四個轉變」(即:由從上至下變為人人參與;由消極被動變積極主動;由嚴肅刻板變為輕松活潑;由園長一言堂變為全體教師百花齊放)。這樣,園長可以大膽放手,使教育管理變得更為輕松有序。
(二)思考
1.作為教師,對幼兒園新教材的使用要做到有「收」有「放」。園長作為幼兒園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教育工作,做到及時了解動態,適時引領,該出手時就出手,牢牢把握航向。但也不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應充分發揮業務園長、骨幹教師的優勢與作用,該放手時要放手。我的看法是:教師應潛心研究教育問題,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要做到「收」「放」自如。
2.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幼兒園新教材的集體備課是科學性、有效性的探討與研究應是無止境的,集體備課只是新教材使用的方法之一,也許還有更多、更好、更適合每個園所特點的方式在等待著我們去探尋。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一定能找到開鎖的金鑰匙,一定能更好的駕馭新教材,備好每一節課!
⑶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備課
幼兒教師個人對教學的備課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幼兒園集體備課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讓備課進一步完美。通過集體備課能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
⑷ 幼兒園集體備課有什麼好處如何提高教師集體備課的積極性
幼兒教師個人對教學的備課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幼兒園集體備課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讓備課進一步完美。通過集體備課能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
⑸ 幼兒開展集體備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幼兒快樂而又有效地學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幼兒知識技能的獲得,智力、體力的發展,思想情感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在近三年開展來的「蘇中地區幼兒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集體教學活動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來維持。而秩序需要規則來維護,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
一、存在問題
那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執行規則的情況是如何呢?課題組的老師在各項集體活動中對幼兒進行了跟蹤觀察和個案分析,發現:
(一)部分幼兒規則意識比較模糊,自製力較差,活動中難以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常常打斷別人的發言;有的幼兒的注意力會游離於活動之外,做與活動無關的事,影響集體活動順利開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動作無序。活動中,部分幼兒隨心所欲,不會按老師的指令進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兒在活動結束後,也不能及時將用過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繪畫工具、樂器等放回原處,做事無條理;
(三)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或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找不到新朋友,不會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課堂秩序混亂。
縱觀這些違規行為的發生,我們發現在集體教學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集體教學活動中的規則制定不明確,從而使幼兒不知其所以然,班級常規出現混亂,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幼兒沒有真正了解遵守規則的價值和意義,如上課為什麼不能隨便說話?取放材料時為什麼要有序等待等。還不能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遵守集體規則,從而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通過研究和實踐,在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思考著「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有效提高幼兒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樣合理共享空間」等相關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在親歷親為中,逐漸理解規則、內化規則,從而自覺遵守規則,以保障集體教學活動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種途徑,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我們發現在幼兒園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幼兒只有耐心傾聽老師的講述,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有意識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也才能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表現欲強,再加上多數是獨生子女,常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想說就說。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傾聽別人發言的方面明顯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不能安靜地、集中注意力地傾聽,並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饋。我們分析:這些孩子其實並沒有掌握傾聽的具體要求,不知道傾聽是一種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們試著從幼兒喜歡的文學作品入手,通過針對性的游戲,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提升傾聽品質。
(一)故事解讀,明了傾聽的要求
故事、兒歌一類的文學作品,通俗易懂,幼兒喜歡,樂意傾聽,而且注意的時間較長。因此,在集體教學中,我們常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情節有趣、富有教育內涵的作品作為教材,如《小青蛙聽故事》、《大熊有一個小麻煩》、《我知道》、《小羊過橋》等,讓幼兒在與作品的互動中,逐漸明白傾聽的具體要求,學會耐心傾聽。
案例:語言活動《小青蛙聽故事》
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遍故事後,用誇張的表情,學「月亮婆婆」皺著眉頭、生氣的樣子,輕輕問幼兒:「為什麼月亮婆婆躲起來不給小青蛙講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兒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也皺著眉頭,撅著嘴巴說:「因為月亮婆婆生氣了,不高興了,所以就不講故事了!」「那月亮婆婆為什麼會生氣呢?」教師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小朋友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因為小青蛙不好好聽故事,呱呱亂叫!吵死了!」有的說:「因為它沒禮貌!」……接著,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在講話的時候,被別人打斷,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讓幼兒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接下來,老師與幼兒分別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過語言對話和動作表演,讓幼兒直接了解傾聽的要求,即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耐心傾聽,不可以隨便插嘴。要尊重發言者,學會控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這才是有禮貌的行為。通過教師生動形象地解析,幼兒很快掌握傾聽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們還在教室里開設專欄,請幼兒輪流到集體面前講述,如「我高興的事兒」、「故事大王」、「天氣預報員」、「新聞廣播員」等。幼兒間互相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趣事兒,孩子們非常樂意傾聽,既豐富了知識經驗,又培養了耐心傾聽的習慣。
(二)游戲強化,提升傾聽的品質
《綱要》指出: 「游戲是幼兒進行各方面學習的主要途徑。」我們知道,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因此,在游戲中進行傾聽能力的訓練時最為有效的。
1.「傳聲筒」。
游戲方法:幼兒分成若干組排好隊,教師事先准備一句完整的話,(小班的語句注意要簡短易記)輕輕告訴每組排頭的幼兒,讓排頭的幼兒依次向後傳話,看哪一組的幼兒傳得又對又快。幼兒在這個游戲中會凝神傾聽,時刻注意與同伴積極配合,經常玩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
2.「奇妙的聲音」。
游戲方法:帶領幼兒到周圍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數一數一共聽到了多少種聲音,並用語言進行描述。如我們帶孩子們來到美麗的馬洲公園,讓他們仔細地分辨周圍的聲音:「聽到一種聲音就伸出一個手指。」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他們閉著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擾,專注傾聽。有的孩子最多聽出了六種聲音:小朋友說話的聲音、腳步聲、汽車聲、摩托車聲、風聲、鳥叫聲等。
3.「找錯誤」,
游戲玩法:教師事先准備一段話,讓幼兒仔細傾聽,如:烏龜天上飛、白雲水裡飄、公雞會下蛋等,讓幼兒指出其中的錯誤並糾正,或者請個別幼兒說出一段話,讓大家判斷語言的對錯。這個游戲詼諧有趣,能鍛煉孩子專注傾聽和即時辨別的能力。
4.「聽指令」,
游戲玩法:老師發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指令來完成任務,「摸摸**物品跑回來」,「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後退五步」等。這類游戲需要幼兒在傾聽的同時還要正確判斷做出反應,帶有挑戰性,頗受幼兒喜愛。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我們在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分步驟、有重點地訓練,培養幼兒耐心聽、細心聽、善於聽、喜歡聽,同時與說的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使他們傾聽的專注性、堅持性、持續性得到發展,從而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二、注重引導,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 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操作活動不但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於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發現:幼兒只有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操作,才能對材料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藝術性的語言指導能使幼兒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順序和方法,從而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主動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動中來。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思維(或者行動)特點,我們在語言指導方面各有側重點: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層次性,大班注重條理性。
如:小班美術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學會在輪廓線內順著一個方向塗色、塗滿、不塗出輪廓線外,我們用「油畫棒寶寶溜冰」或「給小動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兒較好地掌握塗色的方法和順序。
小班幼兒初次接觸繪本,還沒掌握按序翻書的技能,我們指導幼兒:書就像一列小火車,書的封面是火車頭。書裡面是一頁一頁的,就像許多小車廂,車廂里藏著很多秘密呢!我們把書一頁一頁地翻著看,就會發現書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兒,這就是車廂里的秘密。最後,把車子的「後門」(封底)關上,一本書就看好了。同時,我們還編了形象的兒歌:小小圖書真神奇,前封面,後封底,一頁一頁翻過去,有趣的事兒在書里。用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幫助幼兒學習有序翻看圖書,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如:繪畫活動前准備顏料、彩筆、畫紙;手工活動時人手一份剪刀、漿糊;閱讀活動時要准備圖書;科學活動准備操作材料等等。活動過程中需要分發材料,活動結束後還需要進行收拾和整理。為了保證活動效率,避免消極等待,幼兒必需要學會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標記,按序取放
圖示法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兒注意,便於幼兒領會,有利於幼兒記住。
我們與幼兒一起設計了很多標記,如顏色標記、圖形標記等,貼在水彩筆盒子和櫃子上,讓幼兒看著標記一一對應,學會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使用的標記范圍就更廣了,我們採用了數字標記、漢字標記、幾何圖形或者直接寫上物品名稱、幼兒的姓名等,讓幼兒看著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傳遞,迅速取放
為了保證教學環節緊湊、有效地進行,我們還讓幼兒學會依次傳遞材料。
如數學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呈縱向六組排列時,我們老師做「火車頭」,小朋友做「車廂」,請「車廂」一節一節開動,練習從前往後或從後往前傳遞圖書、畫冊等材料;音樂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是半圓形時,請幼兒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一個接一個傳遞打擊樂器,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取放速度,還鍛煉了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協調能力。
3.任用「組長」,積極取放
幼兒喜歡為集體服務,更喜歡做老師的小幫手。老師們採用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輪流擔任「小組長」的方式,請他們協助老師做好集體活動前的准備工作和活動後的整理工作,幼兒很樂意參加。分組活動時,由「小組長」按序分發一部分操作材料,帶領小組成員參與活動,活動結束後,「小組長」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們都積極參加。時間久了,集體活動的秩序就大有改觀。「小組長」的任用既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學會合理取放材料,還培養了幼兒為同伴、集體服務的意識。
三、科學組織,保證空間的合理共享
集體活動一般是在有限的環境和空間內面向全體幼兒進行的。由於幼兒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辨認能力較弱,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由於不會合理利用空間,經常會發生碰撞、擁擠等無序現象。這既影響了幼兒的情緒,又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培養幼兒的空間秩序感,發展幼兒與他人共享空間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快速調控反應能力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藉助參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間
在集體活動時,我們會根據活動的需要,組織幼兒圍坐成半圓形、馬蹄形、直線形等,這樣的坐位既是為了便於教師指導、觀察幼兒,同時幼兒也能自如地活動、游戲。
在小班時,由於他們的空間知覺發展不完善,我們藉助固定的點和線,以此為目標,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樂活動中,教師請幼兒兩兩相對做律動,為了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師分別請男小朋友站到綠點上,面朝圓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紅點上,和一個男孩子面對面。這樣,幼兒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時,我們利用地面的直線或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如操場上的大樹、籃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鋼琴等作為參照物,引導幼兒迅速找到合適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空間知覺都有所發展,我們便取消外部條件的幫助,常藉助語言指令發出提示:「你可以選擇喜歡的小夥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戲,但不能碰撞到別人!」或者引導他們用目測的方法找到合適的位置,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幼兒共享有限的空間帶來的快樂。
(二)巧妙引導,合理使用自由空間
當幼兒參與集體游戲時,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與不同的夥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戲中有些幼兒因交往得不到滿足,或因不會及時避讓,常會與同伴發生碰撞、擁擠,影響了游戲秩序。
因此,當幼兒因交往發生問題時,我們首先帶領幼兒討論:在游戲中怎樣才能順利找到好朋友?結合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幼兒通過交流,得出:在游戲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禮貌,學會與別人友好協商,其次要遵守集體規則,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合作游戲。為了教會幼兒學習避讓,避免碰撞,我們常在幼兒集體活動前先規定一個合理、安全的空間范圍,讓每一個幼兒都在教師的視線內。
如玩體育游戲「揪尾巴」時,我們要求幼兒在畫有跑道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玩音樂游戲《熊和兔子》時,要求幼兒在圓圈線內自由活動等,這樣既便於我們及時觀察和指導幼兒,也可以隨時注意幼兒的安全。其次,我們要求幼兒做動作時不影響他人,也不讓他人影響自己,學會避讓和保護自己。如小班體育游戲「戰勝灰太狼」中,活動開始部分「小羊羊」跟著「媽媽」出來,一窩蜂地擁擠到一起,這時,「媽媽」舉起手臂,一邊轉,一邊帶著幼兒念起兒歌:手插腰,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手伸平,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慢慢轉,慢慢轉,碰到朋友讓一讓。兒歌念完了,幼兒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活動順利有序進行,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⑹ 幼兒園集體備課主要內容有哪些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體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險,生活中會避開尖尖物品。 3.願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盡量讓自己不受傷害。 活動准備: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尖尖的物...
⑺ 小班集體備課活動記錄太陽感冒了
1、風熱感冒是風來熱之邪犯表源、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
2、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療上西葯、中葯皆可,亦可採用食療,不但祛病,而且保健。預防措施為注意保暖,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也可提前打預防針。
3、最主要的區別從症狀上來看應該是風寒感冒會有明顯的流鼻涕,咳嗽,感覺冷等,風熱感冒則是有汗,鼻涕泛黃,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