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線上課程老師備課要點是什麼
網上備課要點:
1、講點什麼。
即這節課應該給學生講點什麼內容。
注意,這里所說的是「講點」什麼,而不是「講些」什麼,二者的區別在「量」上。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當前情況,確定教學的具體內容與任務。力求少而精,具體而實在;力求能講得明、練得透、用得活。如果內容過多,會沖淡主題,易出現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現象,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腹部腫脹」,嚴重的還會出現「暴雨成災」現象。還不如步步為營,各個擊破,穩扎穩講好。
「鼓要打到點上,笛要吹到眼上。」所講的內容,應該是當前學生特別應該學習的知識,或是該節課特別需要進行訓練的能力,或是具有導火線性質的內容,力求做到一「課」中的。
因此,在備課時應該爬梳洗剔,選其要點,擇其關鍵點,抓其提挈點。
2、留點什麼。
教師上了一節課,如果沒讓學生留下點知識或能力,那這節課就白上了。有好些課,很精彩,掌聲四起,贊美聲一片。可是,三五年後,十年八年後,學生還記得嗎,心中還有什麼痕跡?對學生影響深遠的,是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印痕的東西。
讓學生時時回憶起、時時鞭策自己,能受用終身,有這樣效果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才是真正成功的課。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思考這節課能給學生留點什麼,能帶給學生點什麼?學生在心中留下的往往少於教師所講的內容。留下的內容不必多,一點兩點足矣,但必需深刻,有像墨水浸入白布那樣留下難以抹除的印痕,才能讓學生長時間能記住,長時間受益,否則只是過眼煙雲,一閃而過。
『貳』 論述備課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內容為: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要求為: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專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屬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2)教師備課的要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備課方法:
1、教材集體備課,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單元集體備課。即在每單元教學前,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集體研究一次。
2、課文集體備課,第一次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訓練的重點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學案等。第二次討論教案、學案的設計是否合適、恰當等,並提出修改意見。
3、讓學生幫助老師搜集資料,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同年級老師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主備老師分工負責備課制,集中了老師們的智慧,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叄』 備課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一、教學目標制定要准確 二、內容選擇要合理 三、作好教版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權破難點,抓住關鍵 四、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 五、學法制定要恰當,切合學生實際 六、教學方法要精選,體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和課堂環境的改善 七、問題設計要精當? 八、教學細節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課件准備要充分? 十、練習設計要精當? 總之,通過備課,我們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轉化:? 首先,通過鑽研課程標准並對照教科書,准確把握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和教學的側重點,從而轉化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課堂行為准則。 其次,通過鑽研教科書,把教科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案例。 再次,通過研究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已明確在心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途徑。? 最後,通過備課,把人的全面發展觀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並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最終轉化為教學行為,物化為學生的經驗,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肆』 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1)備課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既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范圍內的條件容下,教師是否備好課,是能否教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是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條件。
(2)要求教師備好課,必須通過備課實現3個方面的轉化:
通過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
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轉化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
通過研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內在聯系,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方法。
『伍』 備課基本內容與要求教育學簡答題
備課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內容
1、單元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單元名稱、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結構、重點、難點、學生情況分析、課時劃分等。
2、課時教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要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及教具、教學過程(預習內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反饋)和板書設計、反思與重建等。教學過程是課時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安排、時間分配等。要特別注意預習環節的設計,特別注意上課伊始對上節內容的檢查,特別注意預留較充分的課內練習和作業訓練時間。
(二)基本要求
1、單元備課要重點突出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結構及其重、難點。
2、課時教案要完整詳實,注重實效。要體現新課程理念,要體現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科學性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連續性。通過設計學生活動和教師活動,體現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把握好內容的深淺度,不要盲目過分拔高。課後要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成敗得失,寫好該課堂教學的「反思與重建」。
3、教案的形式可靈活多樣,突出實效性。堅持凡上課必有備課,要形成課時教案(包括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教案)。禁止抄襲他人教案,教案要有個性。
4、語文教師應有作文備課,教師要寫下水文。
5、學校成立年級學科備課組,每兩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即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第二次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備課。
6、教研組長負責教師單元備課、課時教案、年級學科備課的日常檢查工作,實行年級學科組長周簽字認定製度。教導處期中期末要分別作出檢查反饋、量化檢查工作。
『陸』 教師備課要求
備課的要求:
1、傳授知識的精準性。
凡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應該十分准確,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簡單的概念問題,也要准確把握,不能出現問題。有爭議、不能作出結論的問題,一般應予迴避,不能輕易搬上課堂。
2、明確課堂的目的性。
教師應對每堂課,每個章節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要求,都必須十分明確。這樣才能依據目的合理處理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否則會東拉西扯,隨心所欲,使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3、備課的主體是學生。
備課必須心目中有學生,時時想到學生,處處想到學生。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4、統籌全局,有計劃性。
就整冊教材而言,課時的分配,新舊知識的聯系,復習與檢測的安排,均應有計劃。就每課而言,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板書的設計,教具的使用,實驗的演示,都是統籌安排,有一個合理的「序」。
5、備課時提前預知每一種「可能」。
備課既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當然有明顯的預見性,我們要求的是「准確」。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要准確的預計到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設想好應變的措施,以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預見性准確,教師上課時就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始終掌握主動權,不會出現忙亂無緒的情況。
(6)教師備課的要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1、備教材。
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它是包括熟悉教學大綱,熟悉全冊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課的內容,明確它在全冊的地位和前後的聯系等。教師要深刻准確地把握教材,必須查閱資料,認真鑽研,使教材由「薄」到「厚」。
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備學生。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備學生,備學生要備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備好學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教學活動。
3、備教法。
備好教材與學生,只是具備了搞好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要備好教法。這是抵達彼岸的橋梁。教無定法,教師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教材、學生、教師本身素質等特點選擇最優的教法。
4、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升華和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教案可詳可簡,可寫在教案專用紙或本上,也可以評注形式寫於教材上,視具體情況而定。
5、寫教後。
課堂教學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實際往往會糾正、充實原教案。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鑒,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
『柒』 備課應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
備課的基本內容與要求有以下:
第一備: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課本和教學參考資料。教師要研究課程計劃,把握本學科的教育目標,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要研究課本掌握課本的基本原理與知識體系,突出各章重點、難點,抓住關鍵;還要廣泛閱讀教學參考資料,選取合適材料以充實教學內容。
第二備:學生。學生認知的准備狀態是教學的起點,為使教學充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應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態度、思想特點和個性特徵等方面的了解,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做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三備:教學設計。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任務要求及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和問題,並設計相應的對策。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師生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備:練習跟作業。課堂練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有針對性的練習才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另外,課外作業能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所以,教師應該精心挑選作業(難度適宜),要遵循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做到知識與技能訓練結合,合理的布置作業。
第五備:擬定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包括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教師要根據課程實施情況,擬定好這三種教學計劃,以便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擬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由備課組統一制定,一般在開學一周內完成。其次單元教學計劃,要確定每個課題的教學目標,劃分課時和課型,考慮教法、學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教學策略等。最後課時教學計劃,也即是對每一堂課具體深入的教學准備,要求有:1課題;2教學目標和任務;3教學重難點;4教學過程設計;5設計板書和作業;6寫好教後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