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地理集體備課活動記錄表怎麼寫
一般包括一下項目
時間
主題
主備人
參加人員
主要內容
B.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模式及地區分布
人口增長 自然增長: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高則出生人口多(×)
機械增長:人口遷移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 總趨勢:持續增長
特點:階段性 工業革命以前:緩慢增長
工業革命以後:增長加速,二戰後:快速增長
對人口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的發展。
2、人口增長的五個階段和金字塔(5頁圖1-1-3):
人口增長的轉變從死亡率下降開始,出生率的下降使迅速增長的勢頭得以遏制,最後實現零增長。
人口自然增長率(‰)
15
10
5
0
① ② ③ ④ 時間
3、近代人口增長模式及特點
模式 特點 分布 舉例 利 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初期人口再生產模式 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 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 人口年輕化,物質資料需求量大,資源短缺,環境、就業、住房壓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 英國、日本、德國(負增長)、新加坡、中國 克服了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養老費用增加,年輕人負擔重
過渡模式 過渡 接近或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中國家 土耳其、阿根廷 ————————
[探索]中國與歐洲人口增長的比較:出生率:中國>歐洲,死亡率:歐洲>中國(原因,歐洲人口老齡化),歐洲後期出現負增長
4、中國人口變化模式(9頁案例研究):六個階段
人口加速增長階段(1949-1957年):原因,建國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人口負增長(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
人口高速增長階段(1961-1970年):經濟水平高,補償性生育
人口減速增長階段(1970-1980年):計劃生育
人口波動增長階段(1980-1991年):人口滯後效應
人口低速增長階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 我國自然增長率下降依賴於出生率的下降(計劃生育)
第二節 人口的遷移
1、移動到一定距離之外(跨越行政區域界線),改變定居地的行為
人口移動(空間上位置改變)包括:①人口流動:暫時離開常住地,例旅遊、出差②人口遷移
[思考]①出國旅遊屬國際人口流動 ②我國大學生赴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屬國際人口遷移
2、分類:按照人口遷移的范圍是否跨越國界分為: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
按遷移方向分為:農村向城市遷移(發達國家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當前)和城市向農村
遷移(發達國家新趨勢)
3、特點
國際人 ①新大陸發現前:遷移集中在舊大陸,跨國遷移多,跨洲遷移少
口遷移 ②新大陸發現後:跨洲遷移,從舊大陸亞洲、歐洲、非洲遷往新大陸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戰後(現代),發 外籍工人(勞務輸出)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
達向不發達地區遷移 國際難民(包括環境難民)數量增加,持續時間長
發展中國家優秀人才移民
人口遷移流向 歐洲:遷出變為遷入、拉丁美洲:遷入變為遷出
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遷入
亞洲、非洲:一直是遷出
國內人 歷史上 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
口遷移 2個階段 清以前:由黃河流域遷往珠江、長江流域,原因是戰爭
清—新中國:闖關東、走西口,原因是經濟
建國後 改革開放前:響應國家號召,開發新疆等,遷移少,原因是計劃經濟,嚴格戶籍管理
改革開放後:從落後地區遷往發達地區,人口流動頻繁,規模加大
遷移原因:推拉效應 遷出地不利條件,遷入地有利條件
4、原因 經濟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峽移民(開發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烏干達)、戰爭(巴以戰爭)、國家有組織移民(移民戍邊)
社會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視(印第安人)、文化傳統(中國葉落歸根)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差異、環境惡化(愛爾蘭水災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兩地分居
性別、年齡:男性比女性易遷移,年輕人比兒童、老人易遷移
〔思考〕美國老年人遷往陽光地帶原因:良好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較低的生活費用
第三節 環境承載力與合理人口容量
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最大人口數,「生存」角度
(環境人口容量)②影響因素:資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 木桶效應)、經濟等
陽光、空氣對環境承載力沒有限定。目前,用糧食生產來估算承載力應用最廣泛
③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 16億。
合理人 定義:養好的最大人口數,更有意義,「發展」角度
口容量 影響因素 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 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⑤科技發展水平:不確定 當多開發的資源>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
當多開發的資源<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
⑥貧富差距:負相關
特點:相對性。世界60億,中國8-9億。
第二章 城市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的空間結構
〔探索〕英國終年盛行西風 工業區一般布局在東部
河流自西向東流 西部環境好,為高級住宅區,東部為低級住宅區
1、城市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 組成 區位 特點
中心商務區CBD 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 一般位於市中心 ①建築密集,高樓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區
商業區 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無CBD)②CBD外側③街道兩側 ①交通便捷,多層大廈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晝夜差異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約
工業區 同類工廠 ①城市邊緣②交通干線兩側 ①廠房巨大,煙囪高聳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區 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 ①企業單位職工住宅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 ① 環境不好
② ②商品房,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 行政機構 ①單獨區域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 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 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 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信發達,自然環境好
混合區 綜合功能
郊區 衛星城、農業區、住宅 城市外圍 為城市服務
〔思考〕①佔有空間最大的是住宅區 ②最主要的三種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③城市功能區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 高級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於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 背向
(按收入) 低級住宅區:面積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系,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發展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 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級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游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遠近
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級、低級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村
宗教信仰:濟南回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 ①高級中心位於正六邊形中心,六個低一級中心地分布在六個角上(服務范圍為正六邊形)
理論 ②嵌套包圍 ③同級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④低級中心地服務功能小,數目多 ⑤高級中心地是低級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遊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第二節 城市化
一、 城市化 三個內涵: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城市文明向農村地區擴散
主要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數目增加
最主要標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斷兩個城市城市化水平,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
二、 世界城市化進程
當今世界城市化兩大突出特點 城市化進程加快
大城市化趨勢明顯(發展中國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趨勢一個突出表現為:形成了城市群(37頁圖2-2-4,大體了解城市群分布在什麼地方)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 早 晚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 高 低
城市人口 少 多
現代發展速度 慢 快
與經濟關系 相適應(與工業化相伴成長) 不適應(工業化滯後於城市化)
現代新動向 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為主,大城市過度膨脹
原因:市中心「產業空心化」,經濟蕭條
原因:郊區環境質量好、鄉鎮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環境質量不好
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 主要污染源:汽車尾氣、工礦企業燃煤、居民燃煤
對交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汽車尾氣排放)
水污染污染源: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堆放
固體垃圾污染:污染大氣、水和土壤
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物種減少
地面沉降:原因為過量開采地下水、挖煤
其他: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失業人多
第三節 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1、地域文化:物質基礎是地理環境
特點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內容:物質、非物質
范圍:可大可小,可單、多要素 狀態:一定時期相對穩定,不斷變化
舉例:耕地:南水北旱;飲食:南甜北咸;民居:華北四合院、黃土高原窯洞,傣家竹樓、建築間距 由南向北擴大;服飾;交通;民歌。
2、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最能體現地域文化特徵的是城市中的建築
建築空間布局 美國:中心摩天大樓,外圍建築高度逐漸下降,立體化發展,現代城市布局
歐洲:市中心為廣場、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築物高度差別小,高層建築一般在城市外圍,體現了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
建築結構 圍牆 中國:保守,建築外一般有圍牆
西方:很少有圍牆
園林 中國:講究含蓄、顯而不露 內向、封閉
西方:整齊劃一、對稱、和盤托出 外向、開放
建築風格 中國:宮廷式建築: 紅牆、黃瓦、飛檐、樓台殿閣 突出皇權的地位
西方:噴泉、雕塑、洋房、草地 突出教堂的地位
第三章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第一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
一、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自 氣候(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熱帶:橡膠、椰子、菠蘿、甘蔗
然 溫度 亞熱帶:柑橘、荔枝、龍眼(濕桂圓)、甘蔗 南蔗北甜
因 溫帶:梨、桃、蘋果、甜菜
素 高寒:青藏高原青稞
降水:水多,種水稻;水少,種小麥。
光照: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塑料大棚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養分來源 肥力:東北平原為黑土;長江中下游水稻土、「魚米之鄉」
酸鹼性 耐酸性(中國南方):茶樹、馬尾松、杜鵑花
耐鹼性(中國北方):柏樹、鹼蓬、檉柳
地形 平原,易於發展種植業,利於實現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三江平原機械化水平最高
山地,發展畜牧業和林業(不易發展種植業,發展畜牧業和林業可以保持水土)
水源:河西走廊糧棉生產、南疆棉花生產、河套平原(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少)
社 市場(決定性作用,決定類型、規模):自然條件決定能種什麼,到底種什麼取決於市場
會 交通 交通發達,速度提高
因 保鮮技術
素 一般運輸距離越遠,單位運費越低
集約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農作物生產越可以遠離市場
政策:政府補貼,提供技術支持等
農業生產技術
在自然和社會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條件多變,所以要更多地考慮社會經濟因素。
[主導因素] ①以色列無土蔬菜栽培(技術)②江南丘陵茶樹(土壤)③城郊乳牛、花卉(市場)
④橫斷山區立體農業(地形) ⑤海南島天然橡膠、青藏高原青稞(氣候)⑥新疆哈密瓜又香又甜(氣候) ⑦冬季,南方蔬菜運往東北(交通)⑧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政策)
二、農業地域類型
1、按發展階段
原始農業(貧窮、落後的熱帶雨林地區):游牧業、遷移農業、初步定住農業
傳統農業(發展中國家):稻作農業、傳統旱作穀物農業、傳統混合農業(桑基魚塘)、地中海式農業
現代農業(發達國家):種植園、現代穀物農業、現代混合農業、乳畜業、市場園藝、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農業地帶) (在城市郊區)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美國、中國海南島橡膠園 荷蘭,鮮花王國
2、按生產對象:種植業、畜牧業、混合農業
3、按投入多少 粗放農業:投入少,靠擴大土地面積增產
集約(密集)農業(勞動力密集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單產增產
4、按產品用途:自給農業和商品農業
原始遷移農業 傳統旱作穀物農業 現代混合農業
農業類型 原始、粗放、自給 傳統、勞動密集、自給 現代、資金技術密集、商品
主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種 勞動力多,精耕細作 據市場變化靈活種植穀物和放牧牲畜、輪作
耕地狀況 不斷遷移變換 耕地、房屋穩定,持續耕種 耕地、房屋穩定、調整經營
生產動力 人力 人力、畜力 機械
生產技術 靠自然 憑經驗 靠科技
目前主要分布地區(54、55、56圖) 熱帶雨林(非洲、剛果盆地、南美亞馬孫流域、太平洋島嶼) 溫帶大陸東岸及亞熱帶乾旱山地(中國三北、東南半島、印度、尼羅河、兩河等文明起源地) 西歐、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
分布地區狀況 貧窮落後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發達國家和地區
環境問題 人少:無;人多:生態失衡、物種少 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
三、澳大利亞混合農業:世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1、小麥和綿羊同時進行—小麥牧羊帶
2、分布:西南,東南(墨累—達令盆地,主要分布地區)(57頁圖)
3、優點:①輪作,保持肥力,使農場成為一個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②互惠互利,種植業秸稈作為飼料飼養綿羊,羊糞作為肥料 ③ 時間互補,合理安排農事:冬小麥,5-6月秋種,11-12月春末夏初收;綿羊冬季忙④收入穩定 ⑤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據市場需求決定種、養
4、限制因素:灌溉。墨累—達令盆地位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東水西調
四、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對地理景觀的影響:大部分地區由農業景觀取代自然景觀
對資源的影響:對森林態度 採集、狩獵 農業階段為障礙 資源(涵養水源、調節小氣候)
對環境的影響: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大水漫灌,導致土壤鹽漬化)
[思考]50和52頁杜能模式和辛克萊模式
第二節 工業區位
一、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主導區
位因素 工業類型 區位選擇原則 部門舉例 工業特點
原 材 料
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產地 鋼鐵廠、甜菜製糖廠、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採掘業 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原料運輸成本高、產品運輸成本低的產業(失重)
市 場 市場指向型 接近消費市場 啤酒廠、汽水廠、傢具廠、印刷廠、汽車製造廠、石油加工廠、食品廠 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產品運輸成本高、原料運輸成本低的產業(超重)
運 輸 條 件 運輸指向型 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鐵路樞紐等交通便利的地區 美國東海岸的鋼鐵工業、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加拿大煉鋁工業、上海寶鋼 影響一個地區資源的開發程度;高效率運輸系統使原料地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減弱;
勞動力素質 技術指向型 接近勞動者素質高的地區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 生產技術要求較高
勞動力成本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勞動力密集型) 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製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 須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能源 動力指向型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 冶金(煉鋁或煉銅廠)、化學等重工業、電鍍廠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
環境條件 環境指向型 注重經濟和生態效益 感光器材、電子廠、電影工業、慕尼黑 好的環境會吸引某些特定的工業
其它因素 尋找最優區位 有利的地點、集聚作用、廠商的個人喜好、工業慣性、政策等。
紡織工業:勞動力,新疆紡織工業:原料(長絨棉)
二、工業地域
工業 生產上的聯系 總廠與分廠的聯系:汽車生產
聯系 「上下游」的聯系:上游工廠的產品一般是下游工廠的原料:鋼鐵工業、服裝生產
非生產上的聯系: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等
意義:降低生產成本,利於處理環境污染
工業集聚 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我國沿海地區多層建築的標准廠房內,有服裝、雨傘、鞋帽等工業
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寶鋼所在工業區、日本港口附近的工業區
共同利用資源:黃河上游的有色金屬長廊、煉鋁廠和砂輪廠都靠近鋁土礦產地
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瑪依石油城、黃河上游的有色金屬長廊
工業地域 工業點:工業地域類型的基層單位,小城鎮和鄉鎮的經濟主體,例:濟鋼
工業區:工業地域類型的中心環節,中等城市經濟主體,例濟南東部濟鋼和煉油廠工業區
工業樞紐:一般對應工業城市,例:濟南、天津
工業地區:多個工業城市,在經濟協作區或全國工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例:滬寧杭等
工業點、區、樞紐、地區在內外聯系、經濟作用強弱、工業部門多少、綜合性大小方面逐級增強
[思考]世界主要工業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歐洲西部工業區:工業化最早的地區,現代工業高度發達
俄羅斯-烏克蘭工業區:以重工業為主,核工業、宇航工業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北美工業區:工業現代化程度高,微電子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中國工業區:大力發展海上航運、勞動力豐富、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產品,加強國際合作
[補充] 大氣污染企業:水泥廠、釀造廠
水污染企業: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大氣污染、水污染企業:化工廠、煉油廠
大氣污染、固廢污染企業:發電廠、鋼鐵廠
無污染企業:服裝廠、印刷廠、玩具廠
[例]某城鎮建鋼鐵廠、造紙廠、啤酒廠、服裝廠,從
A、B、C、D、E、F中選最佳區位
鋼鐵廠:
造紙廠:
服裝廠:
啤酒廠:
第三節 地域聯系
地域聯系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
一、交通運輸
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
鐵路: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運費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公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水路: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受水文、氣象條件影響大
航空:最快捷的運輸方式
管道: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
2、五種方式按運量、速度和運費排序 運量:水運>鐵路>管道>公路>航空
速度:航空>公路>鐵路>管道>水運
運價:航空>公路>鐵路>管道>水運
3、選擇最好的運輸方式:「多快好省」原則
運距 近:公路 鐵路 高:鐵路
遠 航空 大 運費
鐵路 量 水運 低:水運
水運 小:航空
〔思考〕①廣州某熱電廠向秦皇島訂購了20萬噸煤( )②淄博煉油廠所使用的勝利油田的石油( )③由武漢到鄭州探親( )④從拉薩到西寧沿途參觀訪問( )⑤從重慶到武漢,沿途觀賞三峽風光( )⑥從烏魯木齊到北京開會,第二天必須到達( )
分類 方式 任務
郵政通信 交通運輸工具 實物(信函、文件、包裹)
電信通信 電磁系統 信息(文字、符號、圖像、聲音、語言)
二、郵電通信
三、商業
環節:收購 存儲、調運 銷售 (78圖3-3-9,商業中心形成條件)
(商業活動前提)(購銷時空矛盾緩沖器)(商業活動終結)
國際貿易:商品貿易、資本投入、勞動力和技術流動,貿易比商業范圍廣
四、交通對聚落形態的影響
水路交通與城市的興起 影響城市區位和形態 區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匯處 武漢、宜賓、重慶
形態外部:沿河呈帶狀、團塊狀西安:涇、渭河交匯
內部:棋盤狀
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木船時代:沿河發展
輪船時代:沿江海發展
鐵路、公路使城 改變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單一形式
市沿交通軸發展 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莊(案例)、株洲(火車拉來的城市,京廣、湘黔、浙
贛)、鄭州(京廣、隴海—蘭新)
綜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綜合發展 集中式團塊狀 分散狀
單一 多方向
內聚 沿軸放射狀
受交通線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運河淤塞,海運、鐵路、公路發展,揚州、濟寧運河城市發展緩慢
五、交通對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類似於對城市的影響)
1、商業網點區位:帆船、馬車時代:河流、大道匯合處,公、鐵路時代:公鐵路沿線和交通樞紐處
2、商業網點區位變化
①傳統中心商業區衰落原因:建築密集、道路狹窄、汽車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緊張,缺少必要的停車場②商業網點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交通便利處發展的原因:私人小汽車普及;高速公路;城市郊區快速道路網;城市郊區化
C.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備課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高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提高質量是難事,培養人才是大事。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從每個細小環節入手,做細做實。我認為,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你這位老師,才會愛聽你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裡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生龍活虎的學生是茁壯成長的幼苗,也是老師生命的延續,更是老師智慧的體現者和發揚光大者。教師要細心地、親切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就是「病苗」學生,教師也應該看做是寶貝,更應細心照料。這是一種愛護之情、親密之情。有了這種「情」,就必須傾注付出之情。學生是能領悟到的、感受到的,必然會燃起學生的感恩之情、愛師之情。從而好學之情、勤學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師生雙方「情感」的碰撞,就必然激射出燦爛的知識之光,進而達成知識生產、傳播和應用之效果。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二、老師上課有激情讓學生喜歡你,教師必須擁有激情。教師有了激情,就顯得神采奕奕,定能吸引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呼喚起一個個充實的靈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教學的激情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講台是教師展示才華的舞台,課堂就是展現教師生命價值的具體世界。一定要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一定要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師的激情還來源於勤於讀書機廣泛閱讀。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旁徵博引,對問題的分析入木三分,得心應手,妙語連珠,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深邃、豁達、智慧和仁愛,使學生既是在學習知識,又是一份享受。在課堂上有了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容納百川的胸懷、成竹在胸的信心,課堂氛圍活躍熱烈、緊張有序,其課堂就是高效課堂。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爾文小時候是一個「平庸的孩子」,但他對大自然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以極大的熱情去野外學習和搜集標本,以至後來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獲得成功,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設地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地理略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既能起到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又能培養學生直接學會畫地圖的基本技能。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並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於記憶,並且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注重地理課與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相結合。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他跨學科,綜合性強,對提高學生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學歸根結底在與人地關系,它涉及到全球觀、環境觀、人口觀、資源觀、可持續發展觀都能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意識。例如全球變暖問題,極端天氣增多等。這寫些是一個與所有人關系密切的環境問題。這樣的的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憂患意識,有利於促進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關注。4、注重地理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事實,嚴謹理論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5、靈活的運用古詩詞來活躍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四、提高課
D.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地理如何備課
一、 體現地理教學生活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強調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憑著對地理教育的執著追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課程標准,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結合,地理學科才會有生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更應該讓學生用知識去創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學"南方和北方交通運輸方式"時,我用了上海磁懸浮列車、粵海鐵路的例子及相關的圖片;在學"北方地區的河流特點"時我用了網上剛剛看到的黃河壺口瀑布變成冰瀑的圖片;諸如此類的地理新聞,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二、有效整合地理課程資源地理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具備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只有將教材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鮮內容,使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覺得地理是一門有趣和有用的學科,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地理基礎。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並服務於教學活動,既有利於改變學習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三、 以人為本初中這個時期,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教師要善於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於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地理知識信息掛起鉤來,相互印證,構建成系統、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識,從而轉化成地理意識、地理眼光和地理頭腦,讓學生越來越覺得地理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是鮮活的,是有用的。同時教師還要對不同智能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智能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和興趣。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知;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愉快教學。五、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還要在教學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個性發揮留有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因此,教學環節的安排要有靈活性;教師還需根據教材特點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教學環節設計出主要的教學步驟、活動板塊、訓練方法和主幹性提問;還可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傾聽、隨時關注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在活動中思維的閃現,往往可以成為教學中新的增長點,它既是地理教師寶貴的資源,也是對地理教師智慧的考驗,教師要學會捕捉並善於利用教學過程臨時生成的資源,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總之,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搜集每節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E. 高中地理備課如何確定三維目標
買本資料上面有啊 ,但是要結合實際
F. 高中地理教案哪本書好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內知識的內容,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G. 如果一個高中地理老師不備課,他的妻子瞧不起他,最後出軌了,後來他振作起來,終於備課了,不過不超過兩
不夠堅持,沒有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