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知道電是具有危險性的,了解生活中哪裡有電版。
2、在共同權游戲中了解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電。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小白兔要搬新家了,它的家裡需要放許多東西,我們一起來幫它出出主意,它需要哪些東西呢?
2、原來小白兔還需要這么多的傢具,還要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燈這么多的東西。我們的家裡有沒有這些東西呢?
3、那怎麼樣才能讓這些東西動起來呢?它們需要什麼?
4、原來這些都是電器,只有電才能讓它們動起來。他們是電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電器。
二、 找電器
1、出示電的標志(寶寶們知道我手裡拿的是什麼嗎?這是什麼標志?這是電的標志)
2、在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用電的電器呢?
3、我們一起找找哪裡有電器,找到之後把這個電的標志貼在它上面吧。
4、共同進行游戲。
5、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們有沒有找對教室里各種各樣的電器。
6、和幼兒一起檢查。
三、
危險的電
1、電也是十分危險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2、那我們平時有哪些動作不能做?(引導幼兒講出不能去玩電器,不能去碰電插頭的道理。)
3、幼兒了解觸電的危險。
4、共同進行討論除了電還有什麼是危險的。
⑵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的必要性: 備課、寫教案,是我們老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老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只有對教育教學實踐中涉及的教學對象、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加以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使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並能有效的解決課堂上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從而加強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機智。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那麼備課到底備什麼,到底如何寫出一份教案?下面通過我們的課例《7的加法》從四大方面闡釋解析,並得出教育心得與大家分享: ◆教師備課的思路 一、備教學對象 教育以人為本,所以各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首先要重視的便是教育教學對象。而我們面對的幼兒,因其特有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更是需要我們全面分析、認真對待,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幼兒,重點要明確的是幼兒的已知水平,即已具備的學習經驗及能力,否則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幼兒茫然不懂,過淺而使幼兒索然無味;從而導致活動沒有辦法開展,在案例《7的加法》我們安排的口編應用題這一環節,幼兒已有的經驗就是已經知道編加法應用題的模式「一共」……,以前已經編了3的6的了,所以這次活動肯定能順利進行。所以設計活動要充分了解把握幼兒的已知水平,不能10還不會寫就教10的分解。另外,我們大班上學期曾經開展過一節《自製飲料》的科學活動,就是讓孩子自己製作飲料,製作完後再給飲料起名字,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就讓家長帶著孩子通過看電視廣告,去超市觀察等方法熟悉各種飲料的名字這就是對幼兒學習經驗的鋪墊,不然孩子一點經驗都沒有是取不出名字來的,如果不考慮幼兒的已知經驗,那麼對於這個環節的安排可能就是一處敗筆。 此外在備課中還要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有具體准確的了解,這也是為了達成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育目標,並恰好切合了大班與小學銜接教育的特點,這兩方面在幼兒未來長期的學習階段中是極為重要不可忽視的,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比如,我們在講「7的加法時」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幼兒針對剛學完的「7的加法」進行**作練習,我們就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了四種材料,有「看圖填空「看圖列式」「直接填空」「看分解式列算式」等。每種材料都提供備份,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這樣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每個孩子都體驗了成功感。 二、備教材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了教育教學對象之後,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的教材內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我們的米就是教材,這是教一個活動的基礎,我們的教材「教師參考用書和幼兒畫冊」。它不但是《綱要》的充實和展開,而且是綱要指引下大方向的可**作的版本,備教材不可照本宣科,一定要融入個體理解與鑽研,將個人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滲透進入,將共同的教材變成「我的教材」。備教材可分為3個層次:一是熟悉教材要求,要通讀教師參考用書的「序」部分,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二是還要從教材體繫上把握當前所要進行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本節內容所處的地位,與前後知識的聯系和幼兒發展水平的關系。三是根據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應作哪些調整和刪減。總之,對於教材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 三、備活動設計的思路 備完了教學對象,吃透了教材,我們才開始設計教育活動:寫教案。具體分為以下幾步: (一)備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目標也就是確定我們「教什麼」的問題。在確立目標時我們應首先考慮目標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展水平。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幼兒產生畏難心理,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會引起消極反應,目標太低又會使幼兒產生厭煩,從而忽視對學習的專注心理,所以目標最好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即接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的目標2是「復習6的加減法」即是幼兒的已知水平,它的最近發展區即為目標1「學習7的加法,發現交換規律」。此外,核心目標除了能夠體現本領域特點外,其他目標能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有機整合。幼兒教育的整合包括觀念的整合、目標的整合等等,在我們這篇案例里就設計到了目標的整合和教學方法的整合。如目標3在引導幼兒編應用題的同時又可以培養幼兒想像力及說話的條理性和完整性。目標4不但也體現了整合,從另一個角度上又體現了制定目標時要忌空忌大忌籠統,如類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表達能力」「培養孩子合作意識」等,這些都不能定為是一個教育活動的目標。(綱要中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語言領域教育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像本次活動中第四個目標是「能夠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並能把自己列的算式主動告訴同伴」。其實最終的目的也是通過這種組織方式培養的就是孩子的合作意識,但針對此活動,如果就籠統的說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就太大了,因為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不是單一的一種方式或一個教育活動就可以了解決,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們在確立目標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目標太空泛,要讓目標具體、實用、可**作性強。 (二)備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內容。所以在安排整個活動時要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圍繞重點進行,那麼活動的重點該如何確立呢?第一是重點要為目標服務,剛才我們說了教育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安排的教學重點應是為目標服務的。如在案例「7的加法」中我們確立的教學重點就是「掌握7的加法,發現交換規律」它就是為目標一服務的。第二是環節的設置上重點要突出,要體現出你怎樣完成教育目標的,怎樣教的,幼兒怎樣學。不能出現在寫教學重點時,寫的很清楚,但到教學過程中時,卻找不到與重點相吻合的的教學環節,如果這樣我們教學重點的確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像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7的加法,我們從導入環節看圖片到小組討論到分組列出算式,一直是圍繞「學習7的加法」進行的。難點也是一樣的,在你的活動中是怎麼樣化難為易?如何以簡駕繁都應該有所體現。如本次活動中難點為:能夠發揮想像用完整准確的語言口編應用題,在編應用題環節中我們先讓孩子看圖編,然後是看算式編,最後是讓孩子根據已有經驗進行自由創編一步步由淺入深,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實現化難為易。 (三)備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一般分為物質環境准備、和教師自身的准備以及幼兒准備三方面。 ★物質環境的准備 一方面指在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等等,在教具學具的准備上一定要美觀、大方、耐用、實用有保留價值。最重要的,在正式進行教育活動之前教師對教具學具一定要進行預**作,就是教師自己先把各種材料試用一下。目的就是盡量避免在活動中因材料的問題影響整個教育活動。如在《7的加法》的課件、記錄紙張的大小、幼兒用筆的顏色等都要進行預**作,否則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如紙太小幼兒寫不開,筆顏色太淺寫出來看不清楚等都會影響活動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教育講究環境的滲透作用。比如講有關顏色的英語單詞,那麼我們就應該創設
⑶ 幼兒園教師備課怎麼寫
因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決定,教案的編寫盡量簡單,突出,要有特色,根據兒童心理制定教學流程,選取教具,活動過程中應考慮到安全、健康等影響因素。 教案的基本內容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一次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根據幼兒年齡和接受能力,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年齡段,來設計內容。 3、教案設計要有自己的風格,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利用道具、游戲、引導、手工等步步引入課程。 4、教案編制基本格式 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授課班級: 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為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啟發、演示、辯論、講練結合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掛圖、幻燈片等) 教時安排:(本章節或主題授課所需的教時數)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⑷ 幼兒小班安全教育備課教案
活動名稱:我是安全小衛士活動目標:1 樹立安全意識2 知道簡單的安全防護活動准備:錄像,圖片活動過程:1 觀看圖片內容如:防電防水等討論: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幹嘛?他們做得對不對呀?教師小結防點防水小常識2觀看視頻幼兒洗手入廁擁擠!討論:這樣好不好?會發生什麼?應該怎麼做?3教師總結生活中應注意自我防護...知識!
⑸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個個幼兒園備課的方法不一樣吧,我們就寫了教學活動
⑹ 幼兒園備課
希望題主下次提問題的時候能更清楚一些。
我來簡單列一些備課的要領吧。為了保證備課的質量,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准備:
1、備幼兒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應是師幼共同研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備課時要避免教師本位主義的影響,把幼兒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關注他們的興趣與需要,以促進其主動學習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活動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幼兒,根據其年齡特點及學習需要,分析他們先前的經驗和已有的認知過程,確定最近發展區,設計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達成活動目標。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新教師應當意識到,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備課前要對全體幼兒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師對於孩子的了解則需要在日常活動中細心地觀察,在理論書籍中不斷地積累。
2、備活動
(1)制定目標
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確定好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個別幼兒的需要。完整的目標內容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個領域。舉例: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目標:①理解故事中詞語:××、××。②通過看圖片,能夠說出老虎沒有了牙齒的原因。③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逐步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綱要》還分別從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個領域提出了教育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因此新教師應仔細研讀《規程》和《綱要》,以此為准則,從中領悟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掌握制定活動目標的基本方法。
(2)確定重難點
搞好教學,必須善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說,要努力抓住重難點。
①怎樣確定重點:新教師在明確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應分析過程中哪些環節為關鍵點應重點進行。對於有教材的活動內容,那麼應分析出教材重點,教材重點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學重點則需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這樣說:教材重點必然是教學重點;而教學重點不僅僅指教材重點。
②怎樣確定難點:凡為大部分幼兒所難於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復雜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難點。難點一方面是由於教材的抽象,幼兒難以理解。處理這一類難點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多舉實例,多做演示,給幼兒以豐富的感性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另一方面難點來自於幼兒,對於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孩子,由於以往知識基礎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難點也會各自不同。
(3)設計教學法
在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基礎上,要落實「怎麼教」、「怎麼學」,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進行教學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教學方法應包括: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授,復習鞏固;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考,鼓勵創新;採用哪些教學手段,教學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和「學法」,並達到最佳的組合狀態,以促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3、備教師
(1)組織語言
教育教學活動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語言。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語言技巧。一位教師有著極為淵博的知識,但如果他不能通過鮮明、准確、精練、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師要善於選擇最中肯、最精確、最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所要講授的內容,才能讓幼兒透徹地理解、明確地操作,達成最高的活動效益。
(2)設計教態
教師組織活動時的姿態、動作是表達語言時的重要輔助形式。教態生動活潑、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兒的注意,使幼兒深刻領會所學的知識。如果教態生硬死板,沒有什麼手勢,或者姿勢很不自然,幼兒就會感到興致不高、無精打采。因此,教師在活動前,應該認真設計自己的姿態、表情和手勢,研究如何掌握得體的教態。
(3)進行試講
教案寫好了,是不是就等於備好課了呢?不是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為了更好地改進方法,選擇語言,備好教態,活動前試講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試講不一定要人聽,也不一定非講出聲音來,利用早晨散步時間邊走邊講,或者在臨睡前默講一遍。這對於熟悉教材,改進方法,發現問題,彌補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上崗不久的新教師,最好能在活動前做一二次自我或集體的試講,看看自己在一節活動的流程與備課是否合拍,看看一節活動的時間掌握得怎麼樣,以備在正式的活動中獲得更佳的效果。
⑺ 幼兒園安全教育備課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可以說,安全第一,教育第二。我從工作當中也摸索到了一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可能欠妥,拿出來供您選用。 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是從吃喝住行用幾方面入手的。不但講解,還要演示說明,並說出不安全的後果。穿插圖片,身邊實物等教學。 1.如吃喝時不能說話打逗,有次序等,不吃硬顆粒狀的食品,過期食品等。 2.如睡覺時要安靜,不得睡意換床等。 3.如幼兒園內不得亂跑,隨意玩耍等 4.如入園不得帶剪,刀,硬尖狀等東西,不得用筆尖指人。 還有許許多多,隨看隨說。 我這些不是具體教案,只是一些安全中常見的問題,不知是否對您有用,僅供參考。
⑻ 幼兒安全教育發生火災怎麼辦備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育公開課:遇到火災怎麼辦 教學理論依據與實施策略 省教材原目標中提出:「引導幼兒了解地震、火災、雷電等險情的自救常識」。通過分析教材和大班幼兒認知特點,我從「險情」中選定了「火災」這一內容。因為火災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險情,且發生頻率較高,讓幼兒了解火災中的正確自救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最有價值的。活動《遇到火災怎麼辦》,意圖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同時對火災的預防和自救方法進行總結、提升。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巧用視頻,為幼兒創設較為真實的活動情景。 運用視頻,能夠讓幼兒直觀感受到火災產生的嚴重後果和消防員在火場救人的勇敢精神,產生真情實感。 2.故事講述,讓幼兒懂得遇到險情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 活動中通過講述小故事,幼兒在故事的情境中了解到掌握火災自救知識的重要性,知道遇到火災不慌張,要勇敢、保持清醒,並積極動腦想辦法自救。 3.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 活動中,引導幼兒實地尋找場地中的安全出口標志,鼓勵幼兒養成看標志的好習慣,提高安全意識。現場組織幼兒進行火災撤離的模擬演練,能更好的提高幼兒遇到火災的自救能力。 4.情感渲染,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社會性情感體驗。 運用情感渲染的方法,讓幼兒通過照片回顧、體驗交流,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萌發對消防員的感恩之情,以及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