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畢業班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畢業班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發布時間:2020-12-23 17:31:06

『壹』 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准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貳』 如何基於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推行有效教學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實施課程改革,實現教育內涵發展的迫切需要。有效教學的著重點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准備的有效性,尤其是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筆者認為,要努力追求「三新」:
集體備課的新認識。備課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操作中卻往往成為軟肋。目前,大多數學校實行的是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制,在操作過程中,往往存有個人備課不深入、集體備課走形式的弊端。在有效教學的理論體系中,集體備課不應是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即只是對文本的准備,而應擴展到更為深廣的領域:一要研究教與學的關系,二要研究教與學的目標,三要研究教與學的操作程序,尤其強調對學習需要的分析、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對學生特徵的分析,以真正體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有效教學的大背景下,「備課」更名為「教學設計」應該更准確、更科學。
集體備課的新形式。有效備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傳統的集體備課聚焦於教學內容及其重點難點,大多採用討論式,討論的內容也往往以文本為主。有效教學強調要讓學生獲得進步或發展,因而在集體備課的形式上要由先前的局限於「教什麼」的討論模式向「怎麼教」的說課模式過渡,要把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習題設計、試卷編制等內容納入說課范圍內。教案撰寫應根據教師實際,實行詳案、簡案相結合,並能積極探索、完善教學一體案或導學稿。
集體備課的新內容。有效教學的實施涉及許多環節,其中備課是一個重要前提,直接影響著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評價。集體備課的本質是「研究」,核心是「研討」,應著力突出一個「研」字。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來落實這個「研」字:
1、教材解剖進教案。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包括教輔資料)進行選擇、排序和組織等方式的「再度開發」,尋求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課程內容進行「校本化」、「生本化」的處理。
2、學法指導進教案。有效教學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前提。科學的集體備課應把具體的學法指導方面的內容寫進教學設計,在集體備課時討論、研究學生的學習特徵和規律,著力改變學生「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研究中學」的機會,努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培養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過程。
3、習慣培養進教案。沒有良好的習慣就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在有效教學中,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應與平時的學習過程完全隔離開來,只是出現班會課上或專門的學法指導課上,而應該體現在集體備課中,通過交流、討論,在教案上明確標注出「預習要求」、「自主學習」、「復習要求」等內容,培養學生超前預習、積極思考、及時復習等良好習慣,真正讓學生想學習、會學習。
4、習題設計進教案。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往的教學大多依賴題海戰術,大考小考不斷,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校長管得苦。有效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樣,均存在於教學體系中。所以作業如何設計,也應是集體備課討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便要求教師先要深入題海,精心選擇,精心設計,利用集體備課的時空,敲定典型的、富有實效的鞏固習題,從而讓學生遠離題海,促進不同層面的學生均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沒有永恆新潮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在有效教學背景下的集體備課,還應加強學科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既要在建設中總結提高,又要在建設中推陳出新。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 O(∩_∩)O~

『叄』 教學總結怎樣通過集體備課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推行有效教學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實施課程改革,實現教育內涵發展的迫切需要。有效教學的著重點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准備的有效性,尤其是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筆者認為,要努力追求「三新」:
集體備課的新認識。備課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操作中卻往往成為軟肋。目前,大多數學校實行的是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制,在操作過程中,往往存有個人備課不深入、集體備課走形式的弊端。在有效教學的理論體系中,集體備課不應是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即只是對文本的准備,而應擴展到更為深廣的領域:一要研究教與學的關系,二要研究教與學的目標,三要研究教與學的操作程序,尤其強調對學習需要的分析、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對學生特徵的分析,以真正體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教育理念。因而,在有效教學的大背景下,「備課」更名為「教學設計」應該更准確、更科學。
集體備課的新形式。有效備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傳統的集體備課聚焦於教學內容及其重點難點,大多採用討論式,討論的內容也往往以文本為主。有效教學強調要讓學生獲得進步或發展,因而在集體備課的形式上要由先前的局限於「教什麼」的討論模式向「怎麼教」的說課模式過渡,要把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習題設計、試卷編制等內容納入說課范圍內。教案撰寫應根據教師實際,實行詳案、簡案相結合,並能積極探索、完善教學一體案或導學稿。
集體備課的新內容。有效教學的實施涉及許多環節,其中備課是一個重要前提,直接影響著有效上課、有效訓練、有效評價。集體備課的本質是「研究」,核心是「研討」,應著力突出一個「研」字。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方面來落實這個「研」字:
1、教材解剖進教案。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包括教輔資料)進行選擇、排序和組織等方式的「再度開發」,尋求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課程內容進行「校本化」、「生本化」的處理。
2、學法指導進教案。有效教學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前提。科學的集體備課應把具體的學法指導方面的內容寫進教學設計,在集體備課時討論、研究學生的學習特徵和規律,著力改變學生「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研究中學」的機會,努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培養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過程。
3、習慣培養進教案。沒有良好的習慣就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在有效教學中,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應與平時的學習過程完全隔離開來,只是出現班會課上或專門的學法指導課上,而應該體現在集體備課中,通過交流、討論,在教案上明確標注出「預習要求」、「自主學習」、「復習要求」等內容,培養學生超前預習、積極思考、及時復習等良好習慣,真正讓學生想學習、會學習。
4、習題設計進教案。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往的教學大多依賴題海戰術,大考小考不斷,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校長管得苦。有效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樣,均存在於教學體系中。所以作業如何設計,也應是集體備課討論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便要求教師先要深入題海,精心選擇,精心設計,利用集體備課的時空,敲定典型的、富有實效的鞏固習題,從而讓學生遠離題海,促進不同層面的學生均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沒有永恆新潮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在有效教學背景下的集體備課,還應加強學科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既要在建設中總結提高,又要在建設中推陳出新。

『肆』 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學習心得

(一)個人初步備課
在每次集體備課之前,個人都要熟悉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結構,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生的認知經驗和水平,簡要組織發言提綱,以便在集體備課時做到心中有數。
(二)集體研討備課
1、備全冊。
學期之初要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每學期開學前,以年級組為單位,集體學習課程標准,通讀全冊教材、明確指導思想,分析學生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分析教學重點難點,通盤考慮解決重點難點的策略,安排學期教學進度。
2、備單元。
根據集體備課情況擬定單元教學計劃,掌握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等。在單元測試後,還應該對測試情況作簡要分析,同時制定補教補學措施,必要時同年級教研組可統一制定測試題進行補教補學。
每單元集體備課一次,每次有確定的中心發言人。計劃的擬定一般提前兩周進行。
同時注意:(1)單元備課必須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進行;(2)根據單元的側重點,突出單元備課的創新性、開放性,切忌一人講,大家聽,搞形式、走過場;(3)不要把集體備課演變成教案審訂,搞成「一人備課、集體定稿、分頭使用」,使教學成為「千課一面」的機械表演。
3、備重點課時
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帶動弱校弱師的教學上水平,對每單元的重點課時非常有必要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研討時,主講人要理清教學的環節和步驟,並就每一環節設計的理念或依據、達到什麼目的講清楚,在集體中進行討論,最後確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有條件的單位在單元備課時可組織教師執教先導課,教研組內集體聽評,進而改進教案,供其他教師參照。
語文、數學每周保證至少2課時、英語每周至少1課時的集體備課時間。其它學科的集體備課由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作統一要求。同時各學科還應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問題的研討與交流。
(三)個人二次備課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使用,科學設計作業,並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應變處理等等。
1、確立「以學定教」的思想。
(1)備課時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學最佳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密度。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
(2)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和他人經驗。一是要先「鑽」後「參」、不能以「參」代「鑽」;二是對他人經驗(或優秀教案)應採取聯系實際,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態度,不可照搬照抄。
(3)對自己過去的同課教案,可以作為參考,十分滿意的教案可以結合本班實際及教改要求,按照「教老課,有新意」及講求實效的原則,舊案新備。
(4)要超前一周備課。不能臨教臨備,更不能教後再補。上課時,要進一步熟悉教案並作教前修改,准備好教學用具。
(5)連續任某學科不足3年的教師要寫精案,3年以上的教師每學期至少寫20課時的精案,50歲以上的兼課教師可以寫簡案。包班教師語、數可重點備某—學科,另一科可備簡案。繼續允許在保證實效性的前提下,進行備課改革。
(6)對於責任心強、業務精湛、成績突出、課堂教學優秀的教干、教師的備課實行免檢制度,教師自願申報,各單位根據自己的情況按5%—10%的比例,將免檢教師的登記表送縣教研室審批備案。對免檢教師採用推門聽課等形式實行動態管理。各單位要充分發揮這些骨乾的作用,讓他們經常上示範課、公開課,做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等。
2、備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明確,滲透落實三維目標,體現創新性與發展性;
(2)准確把握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3)教學方法要講究技巧,體現巧、活、新;
(4)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估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狀態等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思路要清晰,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有利於啟迪和開闊學生思維、發展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5)板書設計要簡明扼要,形式靈活,有針對性。
(6)教學札記(反思)要結合教學實際,記錄自己的教學得失、教學感悟,對教學設計有重建、有改進。

『伍』 如何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體現其實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准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網上交流,發表博文,在QQ群中討論都可以。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像五年級數學備課組開展活動後,張穎老師就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教情和學情,設計了教學方案,在群眾性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效果很好,體現出她自己的教學為風格。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陸』 如何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學習心得

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師繼續教育,實現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內效性的重要途徑容,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備課活動,流於形式,費時低效,不但不能成為教師的有益活動,反而成為負擔

『柒』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師繼續教育,實現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備課活動,流於形式,費時低效,不但不能成為教師的有益活動,反而成為負擔,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 一、教師集體備課的內涵及要求 教師集體備課是指兩個以上的教師集合在一起,就即將要實施的相同課程,各自發表其教育教學見解,以形成共識的一種整合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智慧開發活動。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潛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不難看到,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展開的要求是: (1)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 (2)須具備相同課程或相關性質的探究內容; (3)是教師因共同需要有目的進行的,而不是隨意的; (4)通過活動凝聚智慧資源。 二、集體備課的意義。 1.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所面對的是全新的教學內容,新老教師(包括骨幹教師)都面臨著重新熟悉新課程的重任。集體備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師熟悉教材,理解新課程的內涵。 2.藉助合力提高備課的質量與效率,優化課堂教學。集體備課不僅僅是熟悉教材,教師還要對教法進行深入地交流,其結果是匯集個體的備課成果,形成集體智慧,這樣必然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集備的過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演算法;還要教師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鑽研教材的,提高備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交鋒,使教師在爭論、交流中,不斷明確認識,使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成長。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充分認識到了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加大了落實力度,採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許多學校的集體備課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集體備課形同虛設,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人在心不在,沒有真正體現了集體備課的功能; 2.集體備課中教師(包括主講和其他教師)的准備明顯不充分,一人主講,他人旁聽,組長事後補筆記; 3、集體備課中組長的帶頭作用不明顯,核心作用沒體現,准備工作不充分,組織工作不到位,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組長心中也沒底; 4、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心中有數,但是不願意交流。 5、教干認識不足,老師沒有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被動應付。 6、少數單位從網上下載教案,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原因分析: 一是集體備課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為什麼要集體備課?); 二是社會發展機制不健全導致教師對事業的追求標准降低(集體備課能給我什麼?); 三是技術層面還缺乏必要的「套路」創新(怎麼進行集體備課)。 四、集體備課的做法 (一)個人初步備課 在每次集體備課之前,個人都要熟悉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結構,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學生的認知經驗和水平,簡要組織發言提綱,以便在集體備課時做到心中有數。 (二)集體研討備課 1、備全冊。 學期之初要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每學期開學前,以鄉鎮或學區的年級組(駐城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學習課程標准,通讀全冊教材、明確指導思想,分析學生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分析教學重點難點,通盤考慮解決重點難點的策略,安排學期教學進度。 2、備單元。 根據集體備課情況擬定單元教學計劃,掌握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等。在單元測試後,還應該對測試情況作簡要分析,同時制定補教補學措施,必要時同年級教研組可統一制定測試題進行補教補學。 每單元集體備課一次,每次有確定的中心發言人。計劃的擬定一般提前兩周進行。 同時注意:(1)單元備課必須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進行;(2)根據單元的側重點,突出單元備課的創新性、開放性,切忌一人講,大家聽,搞形式、走過場;(3)不要把集體備課演變成教案審訂,搞成「一人備課、集體定稿、分頭使用」,使教學成為「千課一面」的機械表演。 3、備重點課時 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帶動弱校弱師的教學上水平,對每單元的重點課時非常有必要進行集體備課。在集體研討時,主講人(可由骨幹教師承擔)要理清教學的環節和步驟,並就每一環節設計的理念或依據、達到什麼目的講清楚,在集體中進行討論,最後確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有條件的單位在單元備課時可組織教師執教先導課,教研組內集體聽評,進而改進教案,供其他教師參照。 語文、數學每周保證至少2課時、英語每周至少1課時的集體備課時間。其它學科的集體備課由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作統一要求。同時各學科還應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問題的研討與交流。 (三)個人二次備課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使用,科學設

閱讀全文

與畢業班集體備課的有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