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生本課備課

生本課備課

發布時間:2020-12-23 13:18:04

『壹』 怎樣上好生本課

上好生本課,關鍵是寫好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做到心中有目標,教學有方法,課堂有測試,課後有反思。

『貳』 在生本課堂教學中,有什麼樣的收獲,困惑

在「生本」教育方面已取得了成功,摸索出「情景引入學習目標----小組學習----教師精講----反饋訓練---總結升華」的課堂模式。學習這一模式的行列中。但我在教學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帶給我許多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討論過程中,中差等生被優等生牽著鼻子走,參與意識差,不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3、老師對學生不能做到充分相信。在進行生本教育時,仍是放不開,不能充分相信學生,引導學生順著自己的思路去做,期待按預期計劃完成教學。
4、為了生本而生本,不能講求實效。聽了幾堂課下來,感覺模式是用上了,但是課堂仍像是老師提前設計好的,用來表演,不是真實的課堂,這樣的課肯定不是我們追求的。
雖說生本課堂帶給了許多困惑,促使我不斷反思與實踐,但它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針對上述問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認真備課,設計好前置性作業。每小組形成一種學習模式:講授新知、提出質疑、延伸拓展、講練結合、評價真誠有效。
2、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情況。爭取做到人人參與,差生更要上台展示,優生補充不足之處。這樣既照顧了差生也讓優生更優,對優生要求更高。
3、及時鼓勵增強自信心。評價及時。針對出現的問題,老師及時點評,讓學生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能處理的更好。因為「經驗在於積累」

『叄』 如何構建生本教育課堂

1、當看客做閑人,一節課下收獲少;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找「全解大哥」幫忙,找「網路聰聰」包辦代替。節
2、討論時,自己未好好地思考問題,總想著他人送來的現成的答案,獨立自主的習慣沒有養成,卻養成了一種依賴思想。參差不齊,合作探究作假多。
3、討論時借機說話,開小差;沒有爭到上台展示的機會就不高興,影響上課情緒;他人發言,充耳不聞,依舊思考著自己准備的成果;他人板書、視而不見,依舊渴望著自己小組好上台展示。
4、就書論書,就事論事,沒能聯系實際,沒將課本知識拓展開來;你講你的,我想我的,說者津津樂道,聽者神遊八極。討論時熱火朝天,補充時兩語三言,評價時一星半點。
5、有時老師搶鏡頭,急於評價,打斷了學生的思維;有時老師不作為,是非不定,讓問題模稜兩可。老師不只是配角,老師更應是掌舵者。
6、教師不信任學生,師本為先,一言堂,滿堂灌,學生仍然是盛東西的容器。
弄清以上問題,筆者以為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二、找解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當然以生本教育為理念的教育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還遠不止以上六點,有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
1、准備充分是基礎,求真務實是關鍵,踴躍參加是保證。上課過程求規范,課後總結求完美。
2、前置性作業不必都放在課外,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前置作業不必課課都設計。任由學生自由設計問題,課堂就會豐富多彩。
3、生本課堂要做好:培養興趣不可少,課外備課必須早,課堂展示應明了,簡要板書有必要。
4、課前應檢查上節課的筆記,課堂應至少留五分鍾讓學生整理筆記;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都要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錯了的糾正,不嚴密的,補充(萬語公開課);精彩的,記下來。要把它作為我們成績提高的順風船。
5、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一篇課文要按照由表及裡、由面到點、由前到後、由淺入深的順序來賞析,不能忽東忽西、忽左忽右;一個問題如有多種見解,最終要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能含糊其辭;一節課或是一單元內容結束,至少安排一節課來讓學生自主整理筆記。
6、「井字型」小組合作:每組學生ABCD四名,AC、BD師徒結對,AB、CD學友結對,通過學友的研討、師徒的幫扶及相應制度的獎懲,學生動了起來,解決了陪讀生現象,交流、答辯、演講、展示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練題、演板、講評、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小組學習,討論解疑,一幫一,兵教兵,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能力。
7、解決全面撒網、不求甚解的問題。實施生本教育的前提,一定要建立旗鼓相當的學習小組。各個小組在討論問題時不要流於形式,不要貪多,可選取三兩個問題做深入的探討,小組成員如果一致認為這個問題理解的全面正確透徹,就做好與大家交流的准備。
8、要解決聲音低小、表述模糊的問題。上台展示時,誰主持、誰解答、誰總結,分工要明確;聲音要洪亮,吐詞要清楚,表述要明確。要運用規范用語,在自己小組沒有表述之前,建議把問題先拋給台下,先聽聽台下同學的理解,目的是完善自己小組的理解。待理解得差不多後,再把自己小組的「答案」與大家分享。
9、解決各行其是、學無所得的問題。
10、教師如果不習慣生本教育,可以來一碗二合湯:生本加師本。
高效課堂是發生在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的理念中,是發生在積極主動、求真務實的學習中,是發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是發生在爭先恐後、各抒己見的舉手發言中。

『肆』 什麼是生本課程

生本課堂首先是營造了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其次是生本課堂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能超越教材,積極地審視、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善於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度」呢?要善於開發、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設置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智慧上的挑戰,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憤悱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第三是生本課堂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展區」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才能最大程度發生共振共鳴;只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實現;也只有當教師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信息並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時,課堂教學才能是有效的。同時要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台,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
最後生本課堂善待了學生差異。正是因為學生學業的參差不齊、興趣愛好有別、個性價值多元,才使得我們的社會色彩斑斕,紛繁復雜。若用同一標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評價所有同學,每個同學都會被過早地貼上好中差的標簽。但多元智能告訴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每個人都可能獲得成功,因此面對富有個性的學生,要學生會善待、寬容、欣賞學生,用「放大鏡」去捕捉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位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中不斷超越自我,不斷獲得身心教育發展的增值。

『伍』 生本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教

「生本教育」的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從而使教育教學在實現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是讓教師從「纖夫」變成 「牧者」。有的教師單純的認為,「牧者」就是把羊兒趕到草地上,讓它們自己吃草、吃飽,我們就可以悠閑自在,得到解放了。那麼教師的解放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對學生放任不管,任由學生自由地發揮呢?通過這一段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在生本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存在,而且應當發揮得更為高級,更為無形,更為超脫和得體。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備課、設計課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動更多的腦筋。那麼在「生本」課堂里,教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自已主動地去學,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
一、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
剛開始實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二、教師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去學,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很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這時,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好辦法。如我在教學《鄭成功收復台灣》一課時,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去做文中的荷蘭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學承認自己失敗的場景,並爭取讓更多的同學來演示這一時刻。學生一見帶有競爭性,於是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勝心,在興趣和好勝心的驅使下,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課文內容的願望,並從課文向外延伸拓展,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三、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並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時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生本教育實驗,學生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那種「師本」教育模式中走出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是放開腳步主動前行的一種動力。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
四、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在知識認知方面還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討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倦怠,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師要多利用他們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事來創設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攻破學習的難點。設計小游戲,組織學習競賽,進行角色表演,這些教學活動的恰當運用,都會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長時間集中。
五、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小組成員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個小組要吸收兼顧到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優秀學生能夠帶動和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落後的同學,各個小組也才能展開公平的競爭。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長的培養,尤其是培養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的完成任務,只有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小組合作才能有實效,教師才能減輕自己的負擔。 在對小組的匯報交流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要只注重評價個人的成績,更要突出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通過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
正如郭教授所說的那樣,在生本教育的課堂里,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則在不斷地尋找、發現新的、肥美的草地,並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

『陸』 生本教育課堂里,教師該怎樣教學習心得

「生本教育」是廣東省教科所郭思樂教授倡導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從而使教育教學在實現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同時,也使教師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放。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是讓教師從「纖夫」變成 「牧者」。有的教師單純的認為,「牧者」就是把羊兒趕到草地上,讓它們自己吃草、吃飽,我們就可以悠閑自在,得到解放了。那麼教師的解放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對學生放任不管,任由學生自由地發揮呢?通過這一段的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在生本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存在,而且應當發揮得更為高級,更為無形,更為超脫和得體。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備課、設計課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動更多的腦筋。那麼在「生本」課堂里,教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自已主動地去學,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 一、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 剛開始實施「生本教育」,有些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二、教師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 「生本教育」強調學生主動去學,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很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這時,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好辦法。如我在教學《鄭成功收復台灣》一課時,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去做文中的荷蘭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學承認自己失敗的場景,並爭取讓更多的同學來演示這一時刻。學生一見帶有競爭性,於是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勝心,在興趣和好勝心的驅使下,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去探究課文內容的願望,並從課文向外延伸拓展,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三、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並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時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生本教育實驗,學生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那種「師本」教育模式中走出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來說就是放開腳步主動前行的一種動力。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 四、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沒發育成熟,在知識認知方面還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的交流、討論,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倦怠,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師要多利用他們平時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事來創設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興趣,攻破學習的難點。設計小游戲,組織學習競賽,進行角色表演,這些教學活動的恰當運用,都會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長時間集中。 五、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小組成員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個小組要吸收兼顧到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優秀學生能夠帶動和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落後的同學,各個小組也才能展開公平的競爭。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長的培養,尤其是培養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的完成任務,只有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小組合作才能有實效,教師才能減輕自己的負擔。 在對小組的匯報交流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要只注重評價個人的成績,更要突出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通過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 正如郭教授所說的那樣,在生本教育的課堂里,教師應當是「牧者」,他把「羊群」帶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讓羊兒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則在不斷地尋找、發現新的、肥美的草地,並時刻警惕惡狼的出現。

『柒』 生本課堂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第一要注意課堂教學評價任務設計,照顧到學生學的實際,有利於達成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擬定的學習目標,做到對應具體、清晰,可操作,有利於教師組織和學生參與,顯性地反映每個學生是否達成目標,有利於學生調整學習。所以學生學習活動與展示一定要事先明確是個人獨立參與還是小組參與,是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展示條件),還是不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同時還要注意程度詞語,是判斷還是分析,是說出還是靈活運用到具體情境中去……還要注意教學評價任務的情境化設計,讓學生可以從學習案例自然過渡到相應案例,既感受到學習內容的價值和意義,也便於內化成生活中所需。同時任務完成中給以不同激勵性評語,增強挑戰氛圍游戲化的激勵,從而讓學生因為樂趣,更有興趣不斷持續下去。
第二要注意教學常態化與動態性的統一,比如每節課圍繞課題激趣,學習目標的認同置疑,獨學、對學,群學,展示、點撥,梳理,檢測拓展遷移,讓學生清楚每節課流程的設計,便於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同時結合學習內容和學情分析,照顧到具體每節課,不同班級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生成性問題的處理,保證每節課更符合學生實際。這就要求包括老師准備分享的資源材料,老師擬點撥的習題,都要進行多元化,多種選擇互動性處理,開放性與目標傾向性的統一。
第三要注意教學設計中課件與導學案等的統一,設計好多媒體的應用,如何有效突出白板的互動效益,也需要考慮好是否必須使用多媒體的問題,還要注意考慮是否有助於學生思考,是否有助於保證學生參與,最大效益地保證全員參與,簡潔得體。而不至於出現重復性,削弱學生主體呈現的程序,課堂純粹被人機反復所代替,而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靈犀。
總之,好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我們既要考慮到學生實際,也要考慮到教師自身的駕馭能力,以生為本,設計合理,尊重學生的稟賦差異,讓學生目標明確,又滿懷信心地投入自 學、展示中去,敢於、勤於不斷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就一定會讓課堂時時顯現出和諧自然的生機

『捌』 如何打造生本課堂

周一貫講座: 1、課堂教學的主流價值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不是教師的才華、藝術和修養展示。這是當前小語教育的方向性錯誤。 2、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矯枉過正。課堂應該是一個多元存在的生態環境這裡麵包含了:生本、師本、文本。這些對於教學而言,對於學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這三種「本」並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語。「師本」的「本」是指教師的本質,而不是教育的本質;「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質,也不是教學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師本」和「文本」均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和展現,但只是為了「生本」服務。三者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立足「師本」,用好「文本」,服務「生本」。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低年級學生練習誦讀我們可以這樣做:(1)同桌合用一本書。(2)一人讀一行,如果同桌讀錯了,提醒他反復讀。(3)第二遍讀時,交換順序讀。這樣學生利用反復的方法,可以解決閱讀中的「正確」與「有感情」兩個問題。同時,我們在公開課上,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利用老師的范讀和優秀學生的范讀來引領學生朗讀。其實這在無形當中,已經剝奪了其他孩子對於文本的從磕磕絆絆到逐步熟練輕松的認讀過程。這樣,我們無法保證每個孩子對於文本的認識。只能說,教師和優秀學生的范讀會起到引領作用,而磨滅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領悟過程。利用這種反復誦讀的方法,教師具備了生命意識,關注到了每一個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認知文本的過程。這就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的「原生態」,也就是學生最初的水平,而並非學生通過反復練習而表現出來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僅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狀態,更要關注個體生命的學習狀態,關注個體生命的原有的「生態位」。在充分了解學生在班級內所處的位置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提高。什麼是「生態位」呢?「生態位」也就是個體生命在環境中所處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擁有的發展空間。以關注學生「生態位」來激發學生言語生命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動力。只有我們關注了學生的「生態位」,才能更好地關注到學生個體原生態的生命活力。 3、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優秀公開課,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在展現自己的教學藝術,這對我們一線教師的常態課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我們始終認為這樣的課堂就是我們追尋的巔峰之作,其實我們錯了。真正的好課堂一定是教師和文本對於「生本」的服務。 三、生本課堂的具體策略: 1、以學代教。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自學、互學的機會,用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講。 2、轉變課型——轉變教師的課程教學。教師的講一定要轉變成以學生的學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差,基本能力低的問題。 3、改變教師角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用教材教學生,還要緊抓文本重點,大膽嘗試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構建。比如林肯總統的演講,我們在學生演講這後,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一個完整的演講稿。這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 4、正確認識學生: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好奇、好問、好玩」。 5、教學當中的難點,我們在點撥之下,學生能夠自己或者合作解決的內容,教師堅決不講。 6、強化課堂實踐,把語文課堂構建成實踐的課堂。教師的引導與點撥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們最多是給學生一個方向,給學生一種方法,而學習的過程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只要教師講,那就一定會化解學生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犧牲學生能力成長為手段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內容都不講,過於科學性的知識,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知識,教師還是要講的。但即使是講,也絕對不是我們傳統課堂上的「教師長篇大論」,應該是師生合作的「講」。 7、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重要環節,不要僅僅考慮到服務於這節課,而是要考慮到服務於學生的長遠發展,比如小練筆:培養學生的寫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為理解課文而設立一些環節。在這樣的環節中,教師和學生要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練筆結束,我們不僅要交流學生的寫作,還要引導學生互評小練筆) 8、課堂教學的讀和寫最終是為了構建學生的「心靈精神家園」。用教師自己的身教達到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學生寫,教師先寫;要求學生讀,教師自己先讀(這里的先讀不是簡單指「范讀」)。 (1)引而不發。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好教學環節的引導,並不代替學生去講,而是引導學生學習、感悟、領會、理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發掘、發揮。 (2)教師在釋疑解難時,要出一出手。評價學生的學,指導學生的學。老師逞強,學生就會示弱,老師講,學生的學就會打折扣。 10、教師頓感策略: (1)滯後評價。教師的評價不要太急,要用心發現問題,先看看學生的評價。 (2)學生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導之後,將解答的主權再次還給學生。 (4)教師的引領應該是智慧的引領。

『玖』 生本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

與文章對話,在我的語文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孩子:「如果你是書中的某某,你會專怎麼想怎麼說?」屬引導學生想像,讓他們與文中人物去對話,例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問學生,如果你是這群毆中的一隻海鷗,你會對老人說些什麼呢?讓孩子們去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不要高高在上,應做學生學習的夥伴,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熱情的手去「牽」一把,從而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識字教學時,請一位小老師教大家學習生字;朗讀時,或者與學生聯讀與學生們來個朗讀比賽。每當學生走向講台,從他們步履和體態中我可以看到他們是那麼自豪,而台下學生也被這種形式所吸引,這也許就是師生的對話魅力吧!生生對話,有學習夥伴可以交流,我們應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與心交往。增強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於是,我常常依據教材特點,為孩子們創造交流,合作的機會,提出疑難——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感情朗讀加深理解,讓他們在「生生對話」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閱讀全文

與生本課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